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课件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第六单元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引言
生活中每一个有特点的人都有其独特的风采。他们或是拥有非凡的才华,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绽放光芒;或是具备独特的性格,以与众不同的方式与世界相处;抑或是具有令人钦佩的品质,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本次习作,让我们走进那些身边有特点的人,去探寻他们的独特之处,感受他们带给我们的惊喜、感动与启示吧!
选择身边一个有特点的人写一写,结合具体事例和人物的日常表现,把人物的典型特点写清楚。写完后取个题目,用上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如果有可能,还可以给你写的那个人看看。
1.观察身边熟悉的人,选择一个特点突出的人作为写作对象。
2.围绕人物的典型特点,选取一件具体事例展开描写,或通过人物的一系列行为展现出人物的特点。
3.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人物的日常表现,突出人物的特点。
4.模仿课本上的示例,拟定恰当的题目。要用上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
1.写一个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2.能给习作取一个表现人物特点的题目。
误区提醒
1.要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特点进行详细刻画,描述不能过于笼统。
2.所写事例要与人物特点相匹配。如要写“昆虫谜”哥哥,就不要写他乐于助人的事。........
一、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特点。
人物特点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出来,写好典型事例是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骨架。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思维品质等,都会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表现出来。我们可以通过一件典型事例或一系列行为来体现人物特点。描写事例时,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事情写清楚,写完整。写多个日常事例时要选最典型的,详略得当地将多个事例自然衔接。
反向典例
一次,妈妈计划带我们出游,姥爷建议去河边。中午用餐时,大家都收好东西准备去吃饭,姥爷却称不饿,不肯挪步。
反例剖析
这段话描述了一次外出游玩的事例,但没有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结果,人物特点不够突出。描写事例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清事情的经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具体表现突出其特征。
顺序法示例
有一次,妈妈准备带我们出去玩,问我们想去哪里,姥爷想都没想便说:“去河边!”我回头一看,发现他早准备好了钓鱼工具,正仔细摆弄着自己的鱼线呢。到了目的地,姥爷第一个跳下车,冲到河边,拿起鱼线,拴上鱼饵,便开始耐心地钓鱼。很快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都收好东西准备去吃饭了,然而姥爷硬说自己不饿,迟迟不肯动身。他哪里是不饿呀,大家都知道,他只不过是想多钓一会儿鱼罢了!
正例剖析
这段话按顺序描述了一次外出游玩的事例,用简洁生动的文字勾勒出一位痴迷钓鱼的姥爷形象。通过对姥爷听闻出游提议时不假思索地选择河边并提前备好钓具等一系列行为的细致描写,生动地展现出姥爷对钓鱼的热爱与执着。
二、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特点。
在表现人物特点时,我们还可以运用镜头法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进行具体描写,把人物特点突显出来,从而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反向典例
赵老师的声音在教室里响起:“在遥远的古希腊时期,先哲们就已经展开了关于哲学思考的论述。”说到这儿,他微微抬起头。
反例剖析
这段话是对赵老师上课时的语言和神态描写,但是语言太过平淡,没有突显出人物特点。我们可以通过镜头法对人物的语言和表情进行生动刻画,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鲜明。
镜头法示例
赵老师清了清嗓子,那沉稳而富有磁性的声音便在教室里缓缓响起:“其实啊,在遥远的古希腊时期,那个哲学思想熠熠生辉的黄金时代,彼时的先哲们就已经展开了诸多关于哲学思考极为经典的论述。”说到这儿,他微微抬起头,目光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河,眼神中透着对那段古老历史的崇敬与追思。像是在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先哲进行着一场跨越千年的无声对话。
正例剖析
这段话运用镜头法刻画了人物的语言和细致入微的神态,展现出赵老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的样子,说明他在相关领域有着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深入的研究,突出了他知识渊博的特点。
三、巧用修辞,生动表现人物特点。
想要把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写活,就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运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生动细致描写,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反向典例
“瞌睡虫”弟弟刚上车不久就睡着了,他的嘴巴微张,口水顺着安全带流了下来。
反例剖析
这句话写的是弟弟在车上睡着的情景,但是语言不够生动具体,没有突显出弟弟爱睡觉的特点。在描写人物特点时,可以巧妙地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具体地将人物的神态、动作等细节展现出来,从而将活灵活现的人物塑造出来。
修辞法示例
“瞌睡虫”弟弟还有一个“必杀技”—五秒睡。上个周末,我们一家人开车去老家看望奶奶,车子刚刚启动,我就开始数数。果然,弟弟的瞌睡虫又冒出来了,只见他头歪向一侧,靠在安全带上,嘴巴微张着,口水像滑
涓细流一样,顺着安全带流了下来,不管道路多么颠簸,他都睡得像泰山一样安稳,像弥陀一样平静。
正例剖析
这段话生动详细地描写了弟弟爱睡觉且入睡快的特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仅将弟弟睡觉时流口水的样子写得生动有趣,
而且描写出了弟弟睡觉很沉的状态,符合“瞌睡虫”的设定,语言风趣幽默,读来让人感觉趣味十足。
小小班级藏龙卧虎,有成绩超棒的“小学霸”,有乐于助人的“热心肠”,有酷爱看书、见多识广的“小书虫”.…在你眼中,谁最厉害?请选择一位同学,通过具体事例夸夸他(她)吧。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完整,题目自拟。
1.只见她左手一甩,右脚一抬,毽子稳稳当当地飞过了她的头顶。她轻轻跳跃着,毽子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在她的身后蹦来蹦去。
(动作描写)
2.你瞧他那胖乎乎的样子,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活像一只“胖鸭子”。(外貌描写)
3.“飞毛腿加油!飞毛腿加油!”三(1)班的同学们使出全身的力气,在为运动健儿一—小宇呐喊助威呢!听见同学们的高声欢呼,李泽宇跑得更加卖力了。
(场面描写)
4.过了一会儿,他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他拿起手中的放大镜专注地盯着县花,仿佛要看清每根叶脉的颤动和每片花瓣的舒展。后来我才知道,爷爷为了观察县花开放,一整夜没睡。
(神态描写)
1.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普通姑娘们的辫子都是到腰间那么长,而她的辫子竟快到膝间了。她脸长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萧红《呼兰河传》)
2.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秦文君《剃头大师》)
3.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4.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
5.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额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施耐庵《水浒传》)
1.他留着灰白色的板寸头,有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浮肿的眼袋下面是高挺的颧骨。他是谁?他就是我家的“厨神”——外公。
2.你见过那种一出现就能让整个氛围都变得不一样的人吗?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奇人,他仿佛带着神秘的光环,每一个举动都能勾起你的好奇心,他的独特之处,且听我慢慢道来。
3.大多数人都如湖面上的小船,平稳而普通地航行着,但我的哥哥却截然不同,他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轮,在生活的海洋中开辟出属于自已的航道。
4.古人云:“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而李卓妍就像是那傲雪的梅花,有着自己独特的“香”——她的高洁孤傲,在我身边的人中独树一帜。
1.老师常对我们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小书虫”在背后肯定付出了很多努力,以后我也要学习她这种求知若渴的精神!
2.有点可爱,有点天真,有点贪吃,你猜出他是谁了吗?哈哈,他就是我亲爱的弟弟。
3.这就是我的姥爷,他对生活充满热爱。他积极乐观、专注执着、不轻言放弃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
4.“大喇叭”妈妈经常将我的事情讲给别人听,有时会让我感到尴尬,但我能感受到她的“大喇叭”里播放的都是对我的爱。
感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