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 ____(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 ____(课件)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五单元

引言
当踏入一个全新的地方,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每一股空气都弥漫着神秘的气息,每一处风景都像大自然精心绘制的画卷。在游山玩水之间,我们领略着世界的千般美好、万种风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梭到那令人心醉神迷的景致之中,去感受每一个细微而独特的瞬间。
你游览过哪些地方?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印象最深的地方,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写这个地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
1.画出路线图,理清游览顺序。根据游览的地点画出游览路线图,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写出自己游览过的一处地方以及游览地的景色产生的变化。
2.抓住重点景物,写出特点。对于游览中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进行具体介绍,将它的主要特点写清楚。
3.运用衔接词和过渡性的语句,巧妙转换游览的地点。借助恰当的词句,自然、有条理地将游览的景物展现出来。
4.用抒情性的文字直接表达情感,或借助景物描写间接地抒发感情,增强文章感染力,引起共鸣。
1.了解习作例文中写景物的顺序,并按游览顺序写一个地方。
2.习作时能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特点。
3.能与同伴交换习作,交流评改,并提出修改意见。
误区提醒
1.不要只写一个景点一年四季或一天之内的变化,要按游览顺序写多个景点。
2.从一处景物到另一处景物跳跃转换时,要用过渡性词句进行巧妙衔接。
3.不要只单纯地罗列景点,要抓住印象深刻的景物重点描写,突出景物的特点。....... ..
一、按一定的顺序,有序地叙述游览的过程。
游记要有一条合理的线索贯穿全文。结合确定的地方先画出游览路线图理清思路,可以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让读者跟随自已的脚步游览秀丽风光,还可以根据具体景物的变化,选择恰当的描写顺序,巧妙地运用过渡性的词句,条理清晰地叙述自己的游览过程。
反向典例
一道白色的水帘映入眼帘,那就是黄果树瀑布。它从悬崖上倾泻而下,似银河落九天,水花飞溅。轰鸣声震耳欲聋,仿佛万马奔腾,溅起的水雾扑面而来,清凉无比。
反例剖析
这段话写的是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景象,但是没有将游览的过程有序地呈现出来。我们可以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或者由远及近的写作顺序,借助过渡性的词句有序地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观展现在大家眼前。
顺序法示例
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心中满是对黄果树瀑布的期待。不久后,一道白色的水帘映入眼帘,闻名遐迎的黄果树瀑布终于展现在我们面前。首先让人震撼的是它那磅礴的气势,它从高高的悬崖上倾泻而下,似银河落九天,水流如注,水花四溅,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七彩的光芒。紧接着,便能听到那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仿佛万马奔腾,这巨大的声响在山谷间回荡,令人心潮澎湃。随后,瀑布溅起的水雾扑面而来,让人感到无比清凉,仿佛大自然给予的温柔抚慰,让人为之沉醉。
正例剖析
这段话借助表示顺序的词句,由远及近地描写了游览黄果树瀑布的过程,使读者跟随作者的视角一步步走近瀑布,全方位地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二、将印象最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景物的特点。
写游记要先把主体交代清楚,再回想游览时的见闻,选择带给自已震撼、令自已印象深刻的,或抚慰自已心灵的地方重点描绘,运用镜头法将景物的特点写具体,其他次要的、感触不深的可以少写或略写。
反向典例
我们来到了黄山的著名景点——迎客松。迎客松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沧桑,却依然屹立不倒,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静静地凝视着它,心中涌起一股敬意。
这段话写了黄山上的迎客松,但是没有具体地写出迎客松的特点。我们可以运用镜头法,抓住迎客松的突出特点进行具体描述,更好地突出迎客松的独特形象。
镜头法示例
继续向上攀登,便来到了黄山的著名景点——迎客松。远远望去,迎客松犹如一位好客的主人,伸展着双臂,欢迎着每一位游客的到来。走近一看,迎客松高大挺拔,数千年的风雨沧桑,却依然屹立不倒,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站在迎客松前,静静地凝视着它,心中涌起一股敬意。
这段文字采用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生动地描绘了迎客松,将远景镜头、近景镜头和特写镜头巧妙融合,全面且清晰地展现了迎客松的特点,让读者领略到其独特的外形轮廓所传达出的热情好客的神韵,画面感十足,生动地将迎客松的风貌展现在读者眼前。
三、融情于景,表达真挚的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往往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将景物描写和抒情结合在一起,就能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写作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富有情感的词汇或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通过展现景物特点表达出自已的真情实感,使文章更具感染力。也可以用抒情的文字直接表达情感,呈现景美、情美的境界。
反向典例
夕阳西下,天边有晚霞。大海变成金黄色,有波光。我坐在沙滩上,看着太阳落下海平面。这片海,宁静,美丽。
这段话描写了海边日落的景象。但是描写不够生动,且只是简单地描写景色,没有抒发出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描写景色时,
我们可以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细致生动的修饰语,从字里行间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扩句法示例
那轮高悬于天际的太阳渐渐西沉,天边缓缓地泛起了一抹如梦幻般绚丽的晚霞。无垠的大海欣然接受了晚霞的馈赠,刹那间被染成了一片醉人的金黄色。海风轻拂,那层层叠叠的金色波浪悠悠地荡漾开来,波光粼粼,仿佛无数细碎的金子在欢快地跳跃。我静静地坐在柔软的沙滩上,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一轮红日带着无尽的眷恋,一点一点地钻进了海平面。这片海是如此的宁静祥和,如此的风姿绰约,宛如世外桃源,让人将一切烦恼与疲惫统统抛却脑后。
这段话生动勾勒了海边日落时分宁静而询丽的自然景象。运用富有诗意和美感的语言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海的宁静祥和与自身情感相融合,情景交融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海的独特魅力,文字优美流畅,极具感染力。
学习完习作妙招后,你的脑海中闪现出了哪里的美景呢?你准备怎样描写它的特点呢?先完成下面的习作单,再在此基础上写一篇习作,注意写出景点的突出特点。
我的游览地点:
这个地方有哪几处景点?按顺序写出它们的名字,连成自已的游览路线图。
1.站在山巅,俯瞰那如翡翠般的胜水,阳光洒下,水面波光粼粼,恰似无数碎金在跳跃,山水相依,构成了一幅气势恢宏又不失秀美的画卷。(比喻句)
2.田埂上不知名的野花野草也不甘示弱,它们五彩斑斓地簇拥在一起,为这田园画卷增添了几分灵动的色彩。(拟人句)
3.它像一首激昂的交响曲,奏响了雄伟与壮丽的旋律;像一幅多彩的画卷,描绘着奇绝与秀丽的风景;像一部厚重的史书,记载着沧桑与变迁的故事。(排比句)
4.近处,街道上的车辆川流不息,远处,高速列车快得如同闪电在高架桥上穿梭,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夸张句)
精选片段
1.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这里溪流缓慢,索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不断,像天边的霞光那么灿烂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丽夺目。(碧野《七月的天山》
2.堂后一座假山,石头并不好,堆叠得还不算傻瓜。里头藏着个小洞,有神龛、石桌、石凳之类。可是外边看,不仔细看不出,得费点心去发现。假山上满可以爬过去,不顶容易,也不顶难。后山有座无梁殿,红墙,各色琉璃砖瓦,屋脊上三个瓶子,太阳里光艳照人。殿在半山,岿然独立,有俯视八极气象。(朱自清《松堂游记》)
3.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李有贵《黄果树瀑布》)
4.东西两石垒,高各有二三百尺,离江面约两里来远,东西台相去只有一二百步,但其间却夹着一条深谷。立在东台,可以看得出罗芷的人家,回头展望来路,风景似乎散漫一点,而一上谢氏的西台,向西望去,则幽谷里的清景,却绝对的不像是在人间了。(郁达夫《钓台的春昼》)
1.那一片乡村,是世外桃源般的存在,田野、农舍交织成一幅天然的画卷,我迫不及待地走进其中。
2.这座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杰作,高楼大厦是它的骨骼,车水马龙是它的血液,我要去探寻它的风景之美。
3.怀着对历史文化的崇敬,我来到了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陕西西安,准备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4.云雾像是神秘的面纱,轻轻笼罩着那座名山,而山脚下潺潺的胜水,似在低声呼唤,我就此步人这仙境般的世界。
1.离开这充满故事的故宫,我知道,它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将在岁月中不断地传承,而我也是一位幸运的见证者。
2.坐上大巴车缓缓离开,深圳这座城市里美丽的风景如同一部生动的电影在我脑海中回放,那些精彩的画面将成为我的美好回忆。
3.告别了小乡村,我们像一个个满载着美好回忆的游子回家了,家乡的美好风光是我心中永不褪色的画卷,将永远珍藏在我的心中。
4.我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景区,夕阳下,瀑布被染成了金色,我带着满满的眷恋离开。这一趟旅程,是我与自然最美的约定。
感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