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停洞中学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停洞中学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从江县停洞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监测
八年级试卷
(全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自然主义的伟大是生命的 yùn ①   育,一段自带艺术审美的协奏曲演绎着生命的旋律。
在草长莺飞的三月天里,在万物凋零的隆冬里,总有生命偷偷摸摸到来的zōnɡ②   迹。生命来人间一趟是自然的狂欢,是命运的轮转,更是自然最好的续章。在落下 wéi mù ③   之时也是一场还原,还原大地的诗意,四季轮回,周而复始,在这里我们不断与生命相遇,不断感悟生命之美。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4分)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草长莺飞  B.凋零 C.偷偷摸摸 D.周而复始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①凄神寒骨,   。(柳宗元《小石潭记》)
②   ,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贺敬之《回延安》)
④   ,白露为霜。(《蒹葭》)
⑤   ,胡为乎泥中 (《式微》)
⑥关关雎鸠,   。(《关雎》)
⑦《子衿》中表现女子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来来回回走个不停的诗句是:   ,   。
⑧《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现水天一色、浑然一体的景色的诗句
是:   ,   。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大自然的语言》。
B.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C.利奥波德,英国生态学家,《大雁归来》选自他的作品《沙乡年鉴》。
D.“农谚”是指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从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对于农业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经典常谈》对很多古代经典都有平实而高明的评价。以下观点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经典 观点
《尚书》
《汉书》
《左传》 大体依《春秋》而作;参考群籍,详述史事,征引孔子和别的“君子”解经评史的言论,吟味书法,自成一家言
《离骚》
①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婉地表达了他对怀王的忠爱,对贤人君子的向往,对群小的深恶痛疾
②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
③断代成书,尽可充分利用史料,尽其颂述功德的职分。文字趋向骈体,句子比散体长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③②① D.②①③
7.小语阅读《经典常谈》的《<说文解字>第一》,了解了造字的方法。请从“信”“人”“刃”中任选一个字,判断其造字的方法,并简要说明。(2分)
  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如“日”“月”等字。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如“ ”(上)“ ”(下)两个字,短画和长画都是抽象的符号,各代表着一个物类。……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如“止”“戈”为“武”等。
(二)现代文阅读
默契的植物“朋友圈”
袁则明
  ①走进铺青叠翠的公园,可不要踩踏草坪,因为小草会产生一系列“悲愁”反应。
②小草对昆虫及病毒有一整套防御系统,当一株小草被虫咬或感染病毒后,就会释放一种叫茉莉酸甲酯的物质,易挥发,其气味既是植物间交流的“语言”,又是求救或预警的信号。
③当我们踩踏到小草后,它可能误认为来了大量的昆虫,便会向“朋友圈”发出信号,从而让“朋友们”迅速合成能防虫、防毒的物质,这样整个草坪群里都会营造出一种十分紧张的氛围。一般情况下,人们闻不到这些气味,只有在割草时,小草们误以为大量昆虫来袭时才会形成气味连动,我们也才能闻到青草香味。
④小草除了对我们踩踏会发出错误信息外,靠气味“语言”来传播信息也往往会误事。比如,它们本想把信息发给东侧的“朋友圈”,结果被大风刮向西侧。另外,发出的信息没有加密,容易被“窃听”,使得有些寄生植物很容易找到喜爱的寄主。
⑤如此不严谨的防御系统,显然不符合生物进化史。于是,科学家们猜测,至少那些大树不会运用这种“语言”沟通,植物肯定会升级防御系统,以确保自己的生存和繁衍。
⑥加拿大艾伯塔大学生态学家约瑟夫·伯奇带领的一个团队,发现了一片森林长得特别茂盛,说明树木防御系统应该很完备,可他们并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只检测到地下布满了真菌网络。
⑦关于真菌的作用,学者康斯坦丁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在法国阿尔卑斯山1 400米高的山坡上同时种了两组马铃薯,一组没有施肥只带了真菌,一组没有施肥不带真菌,结果带了真菌的获得大丰收,另一组却颗粒无收。说明真菌能传递养分和水,来滋养植物。但这么多庞大的树木,仅靠真菌传递养分显然不可能,也就是说,真菌与植物生长发育之间的生理机制一定还存在某种默契。
⑧为了知道它们之间的秘密,科学家们又进行了另一项实验,他们把甲、乙两株番茄接上同一种真菌,中间用微薄的不锈钢板隔开,然后将甲株番茄接种易感染的病源菌,并用袋子把地上部分套起来,以免地上部分进行传播,同时,还有另外三个不同的对照组。经过一段时间后,研究人员发现,乙株番茄体内有了一些防御性酶和能分解真菌细胞壁几丁质酶。说明甲株番茄已从根部将病毒情报通过真菌传递给了乙株,并且乙株及时地做好了预防措施。
⑨在这项实验中,真菌起到了“通讯员”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又对真菌与树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索,发现真菌除了传递病毒、昆虫情报外,还会把土壤中哪里有水分、氮和磷等情报提供给大树。当然,真菌也没忘了它有传递养分的功能,在遮天蔽日的森林里,当一棵刚出生的小树无法通过光合作用获得养料时,真菌也会传输其他大树的营养供幼苗生长。
⑩一种树木的根与真菌联系具有专一性,这样,同种树木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封闭且加密的区域网络,当真菌把情报信息发到“朋友圈”后,树木就会根据情报采取相应对策,确保生命安全。
那么,真菌为什么要向树木提供这些情报呢 因为真菌需要树木给它们提供碳源,这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森林管理体系。这套地下防御系统,使得植物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尽可能减少死亡,甚至可能会帮助人类降低温室效应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森林。
8.若给选文另拟一个标题,下列选项最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草之间的求救预警信号 B.植物间默契交流的“语言”
C.植物的防御系统 D.荣损共担的森林管理体系
9.有人说,第⑦⑧段都是关于真菌的实验,两者的位置可以调换。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10.根据选文内容,将下列笔记补充完整。(4分)
主体 物质 作用 备注
小草 ①    向“朋友们”传递信息,从而让“朋友们”迅速合成②    的物质 对踩踏会发出错误信息;靠气味“语言”来传播信息往往会误事
大树 真菌 传递养分和水;③   树木给真菌提供④    
1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说本文的语言风格与哪一则材料相似,并进行简要分析。(3分)
材料一: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大雁归来》
材料二: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约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中国石拱桥》
海水只会越来越咸吗
①茫茫大海,碧波荡漾,海洋是地球水资源的故乡,但海水会让口渴者望而却步,因为它含有大量且种类丰富的盐,尝起来又苦又涩又咸。
②        科学家做过估算,海洋中所有盐类的总重量达到5亿亿吨。人类厨房中的必备品——氯化钠(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海水诸多盐类中最主要的一种。氯化钠在海水中的平均含量有3.5%左右,如果把全世界海水中的氯化钠提取出来平铺在陆地上有120多米厚。除了氯化钠,海洋中还含有碳酸镁、氯化钙以及其他各种金属元素的盐类,它们的平均含量只有氯化钠的三分之一,但提取出来平铺在陆地上也有40米厚。所以,海洋是名副其实的“大盐库”。
③其实,原始地球的海水源于冰质彗星,水质还是挺“纯”的,它的味道应该像矿泉水一样可口。那么,海洋中的盐是哪儿来的呢 科学家们就这个问题基本已达成共识。
④地球上的水在不断运动和循环,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海水蒸发到空气中,这些水蒸气升上天空,溶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微酸的雨滴落到陆地的每一个角落。“酸雨”将溶解的矿物质和金属离子(包括氯离子和钠离子)带进江河中,最后汇入大海。就这样,蒸发掉的水分绕了一圈,再次回到自己的海洋老家,但它却带来了很多陆地上的盐分。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雨水每年会将大约2.25亿吨盐注入海洋,而海洋盐分的90%是由“雨水循环”贡献的。
⑤“雨水循环”并不是海洋盐分唯一的来源,海底火山和深海热泉也在默默“付出”。在海底地壳的裂口处会出现火山和热液喷口——海水沿裂隙向下渗流,受岩浆热源的加热,形成了喷发的热泉。当新鲜的熔岩从海底的火山中涌出时,热的岩石与咸海水发生反应,会溶解其中的一些矿物质;热液喷口则会直接将含盐的热液灌注到海水中。数十亿年的周而复始、日积月累,海洋中的盐分越积越多,海水也就越来越咸了。
⑥既然海水中已经含有那么多盐分,而且盐分还将源源不绝地进入海洋。那么,海水会不会没有限度地“咸”下去 科学家发现,海洋有各种能降低含盐量的奇妙方法,使海水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
⑦首先,化学反应对降低含盐量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随着雨水将盐分注入海洋,海水中可溶性物质的浓度会越来越高。当盐分的浓度达到饱和后,过饱和的盐分将会析出、结晶或者相互结合成不溶解的化合物,然后沉入海底,变成岩石。另一方面,海底熔岩会与溶解的盐离子发生反应,将它们从水中移除,海底某些黏土和含氢矿物就是通过海底盐类发生的热化学反应形成的。
⑧“还盐归地”也是降低海水含盐量的方法。当台风季节来临
时,狂风巨浪会把海水卷到陆地上,溶解的盐分也随海水上岸,散布在沿海陆地。在经历漫长的历史变迁后,有些海湾地带,由于地壳的升高而与海洋隔断,成为内陆。这部分的海水逐渐被蒸发掉,留下大量的盐类物质。另外,河流中的淡水、融化的冰川等为海洋提供了稳定的淡水,也有助于降低海洋的盐度。
⑨如今,随着全球变暖,极地冰川融化,注入海洋的淡水越来越多。所以,相比较于海水变咸,“海水是否会变淡 ”反而成了科学家们更关注的问题。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2.结合上下文,在第②段横线处填上一个疑问句:   (3分)
13.阅读第②—⑧段,完成下面的填空。(4分)
14.品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雨水每年会将大约2.25亿吨盐注入海洋,而海洋盐分的90%是由“雨水循环”贡献的。
15.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海洋中碳酸镁、氯化钙的平均含量是氯化钠的三分之一。
B.海水中氯化钠的平均含量有3.5%左右。
C.“酸雨”可以溶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D.海底黏土和含氢矿物都是通过海底盐类发生的热化学反应形成的。
(三)古代诗文阅读
龙山雪
[明]张岱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①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②。坐久清冽,苍头③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④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⑤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注】①李岕(jiè)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这五人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②呆白:苍白。③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④欱(hē):同“喝”。⑤鼓:古代夜间击鼓报时,一夜报五次。“三鼓”即“三更”。
16.下列不是作者在龙山所做的事情的一项是(3分)( )
A.月下赏雪 B.饮酒驱寒 C.听曲雅兴 D.围炉煮酒
17.请从《龙山雪》中摘录描写雪景的句子。(4分)
18.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余勉强举大觥敌寒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大雪深三尺许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C.李岕生吹洞箫和之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D.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
鄱阳湖①
[明]吴国伦
欲向匡庐②卧白云,宫亭水色昼氤氲。千山日射蛟龙窟③,万里霜寒雁鹜群。
浪拥帆樯天际乱,星蟠吴楚镜中分。东南岁暮仍鼙鼓④,莫遣孤舟逐客闻。
【注】①选自《明诗观止》。本诗是诗人被贬江西时游庐山经鄱阳湖写下的诗。②匡庐:指庐山。③蛟龙窟:指鄱阳湖。④鼙(pí)鼓:战鼓。这句指嘉靖年间倭寇骚扰东南沿海地区一事。
19.小白同学想为本诗选配朗诵背景曲,下列音乐类型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静美舒缓,优美动听。 B.委婉质朴,悠然恬静。
C.清新明快,节奏活泼。 D.凄冷忧伤,激昂悲壮。
20.鄱阳湖万里霜寒,东南战鼓声声,诗人身处其间,有什么心境呢 请结合诗歌分析。(4分)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学校准备开展以“践行绿色低碳 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专题活动。
21.学生会制作了本次活动的宣传海报,下面内容不必出现在宣传海报上的是(3分)( )
A.海报制作的过程B.活动宣传的图片C.活动开展的时间  D.本次活动的主题
22.作为活动宣传组的成员,我们将在学校校报上发出“践行绿色低碳 共享美好生活”的倡议,以下是八年级组投稿的倡议书,其中有两处语言文字运用不当,请你找出来并修改。(6分)
“践行绿色低碳 共享美好生活”倡议书
各位同学:
  ①资源枯竭、雾霾污染、气候异常……②如今,这些危机就摆在我们面前。③为推动绿色发展,让我们的天空依然湛蓝,让我们的大海依旧清澈。④在此我们向大家发出以下倡议。
  ⑤一、提倡步行,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⑥二、节约用电,随手关灯。
  …………
  ⑦同学们,让我们从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粮、一杯水,⑧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共同保护和建设好我们美丽的家园!
八年级组
2024年5月6日
23.下图是校宣传栏张贴的我国“碳中和”三步走发展战略图,请你观察战略图,补全横线上的信息。(6分)
某一时刻,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之后逐步回落 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全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中国“碳中和”三步走发展战略
实现碳排放达峰 快速降低碳排放 深度脱碳,实现碳中和
2021—2030年 2031—2045年 2046—2060年
我国“碳中和”三步走发展战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①    ;第二阶段,②   ;第三阶段,为2046—2060年,要深度脱碳,实现碳中和,即③  .  。
五、写作能力(60分)
24.有这样一种美好,日月星云、山水花鸟、草木鱼虫、园林田野,让我们感觉美不胜收;有这样一种美好,建筑、雕塑、绘画、表演,让我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有这样一种美好,得体的行为、美好的心灵、和谐的环境,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请以《有这样一种美好》为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和要求:
(1)要明确写出“这样一种美好”是什么。
(2)要明确表达出这种“美好”让人感受到什么。
(3)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语句通顺。
(4)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5)勿抄袭、套作,勿泄露考生姓名、校名等信息。答案:
1.略(5分)
2.①孕②踪③帷幕(4分)
3.C(3分)
4.(10分)①悄怆幽邃
②与君离别意
③红旗飘飘把手招
④蒹葭苍苍
⑤微君之躬
⑥在河之洲
⑦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⑧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5.C(3分)
6.A(3分)
7.(2分)答案:“信”是会意字,“信”由“人”和“言”合在一起,意思是“人”说的话,人须诚实方可“信”。“人”是象形字,像侧面站立的人之形。“刃”是指事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
8.A(3分)
9.(4分)答案:不能调换。因为第⑦段的实验说明了真菌能传递养分和水,滋养植物,并猜测真菌与植物生长发育之间的生理机制存在一定联系。第⑧段的实验证明了真菌与植物生长发育之间存在联系。第⑦⑧段为递进关系,调换后会颠倒逻辑顺序,使条理不清楚。
10.(3分)答案:①茉莉酸甲酯 ②防虫、防毒 ③传递情报 ④碳源
11.(4分)答案:本文的语言风格与材料一相似。从材料一中的“忧郁”“伤心”“单身”等词,可以看出作者将孤雁人格化,赋予其以人的情感和状态,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材料二中列举大量数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选文中“悲愁”“朋友圈”“窃听”等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与材料一的语言风格相似。
12.(示例)大海中的盐有多少呢 (2分)
13.(6分)答案:(1)海洋中盐的来源 (2)化学反应能降低海洋的含盐量 (3)河流中的淡水、融化的冰川等为海洋提供的淡水有助于降低海洋的盐度 (4)海水不会无限度地咸下去
14.(4分)答案: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了“2.25亿吨”“90%”一组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了“雨水循环”是海洋盐分的主要来源。
15.B(3分)
16.D(3分)
17.(4分)答案: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
18.(3分)B导析:B A项,动词,抵御/形容词,匹敌、相当;B项,名词,都表示约数,可理解为“左右”;C项,代词,代指“马小卿唱的曲子”/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D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参考译文:天启六年的十二月,大雪有三尺左右深。晚上的时候天放晴了,我登上龙山,坐在城隍庙的山门上,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这几个人陪伴侍候。众山都被雪覆盖住了,月亮的光辉也显得稀薄了,月亮显不出光亮,雪都白花花的。坐久了觉得有点冷
冽,年纪大的伙计送酒来了,我勉强举起大杯(饮酒)抗寒,酒气上升,积雪将酒气吞噬,竟然喝不醉。马小卿唱曲子,李岕生吹洞箫和着马小卿的曲子,箫声被寒气所震慑,艰涩得出不来。三更的时候(我们)才回去睡觉。马小卿、潘小妃互相抱着从百步街旋转滚落,一直到山脚下,满身是雪地站着。我坐着一辆小羊头车,拖着满身的冰凌返回。
19.D(3分)
20.(4分)答案:(示例)诗人遭受贬谪,孤舟漂泊,在流连秋天的湖光之余,联想到东南沿海一带连年战乱。本诗表现了诗人对东南一带战乱频发的关切和忧虑的心境。
21.A(3分)
22.(6分)答案:第③句,成分残缺,修改:去掉“为”。第⑦句,成分残缺,修改:在“一杯水”后加“做起”。
23.(6分)①为2021—2030年,要实现“碳达峰”(碳排放达峰/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
②为2031—2045年,要快速降低碳排放
③使碳排放和碳吸收实现正负抵消
24.略(6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