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1 溶液及其应用[footnoteRef:0] [0: 重点点拨●温馨提示(1)物质的吸、放热现象通常会引起密闭容器中压强的变化。(2)氧化钙遇水放热是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是化学变化。●点睛笔记(1)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水、酒精都具有均一、稳定的特点,但它们是纯净物,不是溶液。(2)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m(溶液)=m(溶剂)+m(溶质)。●特别提醒溶液中的“三个一定”和“五个不一定”(1)溶液一定是混合物,一定具有均一性,一定具有稳定性。(2)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不一定是溶液,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是固体,溶质不一定只有一种,溶剂不一定是水,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探新知 自主学习 01核心知识一、溶液的形成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 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 、 的混合物。 2.特征(1)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 和 都相同。 (2)稳定性:外界条件(温度、溶剂、气体压强等)不变时, 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3)混合物:溶液都是混合物。3.组成溶液由 和 组成。 (1)溶质: 的物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 或 。 (2)溶剂: 的物质, 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 4.溶质、溶剂的确定(1)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作 ,量少的一种叫作 。 (2)如果溶液中有水,一般把水叫作 。 5.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物质在溶解时,往往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1)有些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升高,如 。 (2)有些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降低,如 。 (3)有些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如 。 二、乳浊液与悬浊液1.乳浊液:不溶于水的液体,以许多分子集合而成的 的形式分散到水中。 2.悬浊液:液体里悬浮着很多 的 ,使液体呈现浑浊状态。 破疑难 重点探究 02探究点 溶液1.填写下列溶液的溶质和溶剂。溶液 溶质 溶剂食盐水石灰水硫酸铜溶液酒精溶液稀盐酸碘酒高锰酸钾溶液2.物质溶解的热效应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涉及的定性判断的装置。精评价 综合演练 03基础巩固知识点1 溶液的组成与特征1.(2024湖北)把少量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A.泥土 B.蜡烛C.蔗糖 D.汽油2.(2024湖南)化学世界绚丽多彩。下列溶液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颜色不同,这种溶液是( )A.硝酸钾溶液B.硫酸钠溶液C.稀硫酸D.硫酸铜溶液知识点2 溶解过程的吸热或放热现象3.如图是某同学探究燃烧条件的改装装置,往烧杯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能引起白磷燃烧的是(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C.蔗糖 D.食盐4.(云南中考)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项目 ① ② ③ ④X 过氧化氢溶液 水 水 水Y 二氧化锰 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硝酸铵A.①② B.①③C.①③④ D.②③④能力提升1.(2023云南)下列溶液中,溶质不是固体的是( )A.食盐溶液B.硝酸钾溶液C.酒精溶液D.蔗糖溶液2.某同学想要尽快得到一杯蔗糖水,下列方法可以采取的是( )①在冷水中溶解蔗糖 ②在热水中溶解蔗糖③将蔗糖研碎 ④搅拌A.③④ B.①④C.①③④ D.②③④3.加入水中的蔗糖消失后,以下与判断糖水属于溶液的依据无关的是( )A.糖水放置一段时间,蔗糖不会分离出来B.糖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C.糖水是混合物D.糖水各部分是一样甜的4.(2024苏州)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B.碘酒中碘是溶剂,酒精是溶质C.溶液的溶质只能是一种D.所有溶液均是无色、澄清的液体5.碘酒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是澄清透明的红棕色溶液。下列关于碘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B.根据碘酒的颜色可以得出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C.一瓶碘酒中任何一部分的组成完全相同D.一瓶碘酒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浑浊的现象6.下列各组固体物质,不能用水鉴别的是( )A.KNO3、KCl B.CaCO3、CaCl2C.CuSO4、Na2SO4 D.NH4NO3、CaO7.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溶质 碘 高锰酸钾溶剂 水 汽油 酒精 水 汽油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为溶剂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8.(2023苏州)向5 mL碘的水溶液(黄色)中加入2 mL汽油(无色),振荡静置,实验现象如图所示。由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B.汽油易挥发,沸点比水低C.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强D.碘在不同溶剂中形成的溶液颜色可能不同9.某同学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操作示意图如下:他取三只烧杯,向烧杯中各注入25 mL 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 ℃。再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均为8 g的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固体,搅拌,待溶解后用温度计分别测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1)搅拌的目的是 ,图示④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 (2)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 ℃的是 溶液,这是因为 。 (3)溶解硝酸铵固体的烧杯外壁有水珠产生,其原因是 。 (4)由此探究实验可知, 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课题1 溶液及其应用[footnoteRef:0] [0: 重点点拨●温馨提示(1)物质的吸、放热现象通常会引起密闭容器中压强的变化。(2)氧化钙遇水放热是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是化学变化。●点睛笔记(1)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水、酒精都具有均一、稳定的特点,但它们是纯净物,不是溶液。(2)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m(溶液)=m(溶剂)+m(溶质)。●特别提醒溶液中的“三个一定”和“五个不一定”(1)溶液一定是混合物,一定具有均一性,一定具有稳定性。(2)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不一定是溶液,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是固体,溶质不一定只有一种,溶剂不一定是水,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探新知 自主学习 01核心知识一、溶液的形成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 分散 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 均一 、 稳定 的混合物。 2.特征(1)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 浓度 和 性质 都相同。 (2)稳定性:外界条件(温度、溶剂、气体压强等)不变时, 溶质 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3)混合物:溶液都是混合物。3.组成溶液由 溶质 和 溶剂 组成。 (1)溶质: 被溶解 的物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 液体 或 气体 。 (2)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 的物质, 水 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 4.溶质、溶剂的确定(1)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作 溶剂 ,量少的一种叫作 溶质 。 (2)如果溶液中有水,一般把水叫作 溶剂 。 5.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物质在溶解时,往往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1)有些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升高,如 氢氧化钠 。 (2)有些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降低,如 硝酸铵 。 (3)有些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如 氯化钠 。 二、乳浊液与悬浊液1.乳浊液:不溶于水的液体,以许多分子集合而成的 小液滴 的形式分散到水中。 2.悬浊液:液体里悬浮着很多 不溶于水 的 固体小颗粒 ,使液体呈现浑浊状态。 破疑难 重点探究 02探究点 溶液1.填写下列溶液的溶质和溶剂。溶液 溶质 溶剂食盐水 NaCl 水 石灰水 Ca(OH)2 水 硫酸铜溶液 CuSO4 水 酒精溶液 酒精 水 稀盐酸 HCl 水 碘酒 I2 酒精 高锰酸钾溶液 KMnO4 水 2.物质溶解的热效应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涉及的定性判断的装置。精评价 综合演练 03基础巩固知识点1 溶液的组成与特征1.(2024湖北)把少量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C)A.泥土 B.蜡烛C.蔗糖 D.汽油2.(2024湖南)化学世界绚丽多彩。下列溶液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颜色不同,这种溶液是(D)A.硝酸钾溶液B.硫酸钠溶液C.稀硫酸D.硫酸铜溶液知识点2 溶解过程的吸热或放热现象3.如图是某同学探究燃烧条件的改装装置,往烧杯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能引起白磷燃烧的是(B)A.硝酸铵 B.氢氧化钠C.蔗糖 D.食盐4.(云南中考)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B)项目 ① ② ③ ④X 过氧化氢溶液 水 水 水Y 二氧化锰 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硝酸铵A.①② B.①③C.①③④ D.②③④能力提升1.(2023云南)下列溶液中,溶质不是固体的是(C)A.食盐溶液B.硝酸钾溶液C.酒精溶液D.蔗糖溶液2.某同学想要尽快得到一杯蔗糖水,下列方法可以采取的是(D)①在冷水中溶解蔗糖 ②在热水中溶解蔗糖③将蔗糖研碎 ④搅拌A.③④ B.①④C.①③④ D.②③④3.加入水中的蔗糖消失后,以下与判断糖水属于溶液的依据无关的是(B)A.糖水放置一段时间,蔗糖不会分离出来B.糖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C.糖水是混合物D.糖水各部分是一样甜的4.(2024苏州)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A.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B.碘酒中碘是溶剂,酒精是溶质C.溶液的溶质只能是一种D.所有溶液均是无色、澄清的液体5.碘酒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是澄清透明的红棕色溶液。下列关于碘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B.根据碘酒的颜色可以得出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C.一瓶碘酒中任何一部分的组成完全相同D.一瓶碘酒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浑浊的现象6.下列各组固体物质,不能用水鉴别的是(A)A.KNO3、KCl B.CaCO3、CaCl2C.CuSO4、Na2SO4 D.NH4NO3、CaO7.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溶质 碘 高锰酸钾溶剂 水 汽油 酒精 水 汽油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为溶剂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8.(2023苏州)向5 mL碘的水溶液(黄色)中加入2 mL汽油(无色),振荡静置,实验现象如图所示。由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B)A.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B.汽油易挥发,沸点比水低C.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强D.碘在不同溶剂中形成的溶液颜色可能不同9.某同学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操作示意图如下:他取三只烧杯,向烧杯中各注入25 mL 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 ℃。再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均为8 g的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固体,搅拌,待溶解后用温度计分别测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1)搅拌的目的是 加快固体溶解 ,图示④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用玻璃棒搅拌 。 (2)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 ℃的是 氢氧化钠 溶液,这是因为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 (3)溶解硝酸铵固体的烧杯外壁有水珠产生,其原因是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烧杯发生液化 。 (4)由此探究实验可知, 氯化钠 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9.1溶液及其应用 - 学生版.docx 9.1溶液及其应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