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时 溶解度[footnoteRef:0] [0: 重点点拨●温馨提示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关键是看所给数据是否具备以下四要素:一定温度下,100 g溶剂,状态达饱和,单位对应g。●易错提醒下列叙述,错在哪 (1)100 g水中最多溶解36 g NaCl,所以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6 g。缺 温度 。 (2)在10 ℃时,水中最多溶有140 g硝酸铵,所以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40 g。缺 100 g 。 (3)在60 ℃,100 g水中溶有75 g KNO3,所以60 ℃时KNO3的溶解度为75 g。缺 饱和 。 (4)60 ℃,100 g水中最多溶解110 g KNO3,所以KNO3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10。缺 g 。 ●点睛笔记(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的溶液均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2)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的溶液均为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的溶液均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且有未溶的晶体。]探新知 自主学习 01核心知识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概念在一定 温度 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 g溶剂 里达到 饱和状态 时所溶解的 质量 。 2.影响因素(1)内部因素: 溶质 的性质和 溶剂 的性质。 (2)外界因素: 温度 。 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20 ℃)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4.溶解度曲线(1)概念用纵坐标表示 溶解度 ,横坐标表示 温度 ,得到的物质的溶解度随 温度 变化的曲线。 (2)意义①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 溶解度 。 ②曲线下的每一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液为 不饱和溶液 。③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相等 。(3)应用①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 溶解度 。 ②曲线的特性a.陡升型(较陡):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 较大 ,如 KNO3 。b.缓升型(较平):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 较小 ,如 NaCl 。 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 ,如 Ca(OH)2 。 二、气体物质的溶解度1.概念该气体的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在 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 饱和 状态时的 气体体积 。 2.影响因素(1)温度:随着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 减小 。 (2)压强:随着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 增大 。 破疑难 重点探究 02探究点1 溶解度的概念1.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物质能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答案:不能。物质在水中溶解到一定程度就不能继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2.增大溶剂的量,溶解在溶液中溶质的量要增加,溶解度是否也会变大 答案: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增大溶剂的量,尽管溶解在其中的溶质的量要增加,但由于温度不变,所以溶解度不变。3.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1)区别:溶解性和溶解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溶解性是说明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方法,溶解度则是衡量一定温度下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2)联系:两者间的关系可用数轴表示如下(20 ℃)4.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因为打开瓶盖后,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就会喷出来。探究点2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5.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中各点所表示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答案:A点表示:15 ℃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B点表示:20 ℃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此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0.6 g;C点表示:30 ℃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且有晶体析出。精评价 综合演练 03基础巩固知识点1 溶解度的概念及意义1.对“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这句话解释正确的是(C)A.20 ℃时,100 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31.6 g硝酸钾B.在100 g水中溶解31.6 g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C.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 g硝酸钾D.20 ℃时,溶解31.6 g硝酸钾最多需要 100 g 水2.硫酸钠的部分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溶解度/g 4.9 9.1 19.5 40.8 48.8 46.2 45.3 44.3A.硫酸钠属于微溶物质B.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80 ℃时,硫酸钠的溶解度可能小于44.3 gD.30 ℃时,100 g硫酸钠的饱和溶液中含硫酸钠40.8 g知识点2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3.打开汽水瓶盖后,瓶内迅速出现大量气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D)A.打开瓶盖后压强增大B.出现大量气泡是因为气体溶解度增大C.出现大量气泡后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溶液中气体浓度变小4.(2024成都)将某碳酸饮料瓶盖拧开,将饮料倒入装有冰块的杯中,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C)A.拧开瓶盖后,二氧化碳溶解度变大B.产生气泡的原因是饮料与冰发生化学反应C.冒泡刚结束时,饮料仍然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D.图中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溶解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知识点3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5.(2024长沙)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在a1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gB.在a2 ℃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D.升高温度,可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6.(2024湖北节选)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a1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甲 。 (2)将a3 ℃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a2 ℃,溶液的质量 减小 (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3)a2 ℃时,60.0 g甲溶液中含10.0 g甲,要使该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至少需要加入甲的质量为 5 g 。 能力提升1.将10 g硝酸钾完全溶解在100 g水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溶质为10 gB.溶剂为100 gC.溶液为110 gD.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 g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 g硝酸钾,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 gB.20 ℃时,100 g氯化钠溶液中最多能溶解 20 g 氯化钠,所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20 gC.20 ℃时,20 g氯化钠能完全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20 gD.0 ℃时,100 g水中溶解13.3 g硝酸钾达到饱和,所以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13.3 g3.下列方法中能使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的是(C)A.增加水的质量B.把硝酸钾粉碎,在溶解过程中不断搅拌C.升高溶液的温度D.增加硝酸钾的质量4.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儿。下列图示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是(B)5.(2024扬州)《本草纲目》记载:“火药乃焰硝、硫黄、杉木炭所合……”。焰硝经处理可得到含少量NaCl的KNO3溶液,将其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最终得到较纯净的KNO3固体。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B.“蒸发浓缩”是为了获得较高温度下NaCl的饱和溶液C.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大幅度减小,所以“冷却结晶”时析出KNO3晶体D.“过滤”所得滤液中的溶质只含有NaCl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里(室温 20 ℃)自制白糖晶体,操作过程如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C)温度/℃ 0 20 40蔗糖溶解度/g 179.2 203.9 238.1A.乙中溶液的质量小于300 gB.乙中的溶液为蔗糖饱和溶液C.丙中加入的X可以是硝酸铵D.丙中烧杯内析出晶体179.2 g7.(2024赤峰)我国北方盐碱湖地区有“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的说法,结合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持续增大B.t2 ℃时,将20 g Na2CO3加入50 g水中,得到70 g不饱和溶液C.两种物质的溶液由t2 ℃降温至t1 ℃,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D.“夏天晒盐”得到的是Na2CO3,“冬天捞碱”得到的是NaCl8.(2024湖南)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都与化学息息相关。《天工开物·作咸》记载“候潮一过,明日天晴,半日晒出盐霜,疾趋扫起煎炼。”“盐霜”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固体,结合氯化钠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36.0 g。 (2)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增大 。 (3)“半日晒出盐霜”中的“晒”说明,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晶体的方法是 蒸发 结晶。 第二课时 溶解度[footnoteRef:0] [0: 重点点拨●温馨提示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关键是看所给数据是否具备以下四要素:一定温度下,100 g溶剂,状态达饱和,单位对应g。●易错提醒下列叙述,错在哪 (1)100 g水中最多溶解36 g NaCl,所以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6 g。缺 。 (2)在10 ℃时,水中最多溶有140 g硝酸铵,所以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40 g。缺 。 (3)在60 ℃,100 g水中溶有75 g KNO3,所以60 ℃时KNO3的溶解度为75 g。缺 。 (4)60 ℃,100 g水中最多溶解110 g KNO3,所以KNO3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10。缺 。 ●点睛笔记(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的溶液均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2)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的溶液均为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的溶液均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且有未溶的晶体。]探新知 自主学习 01核心知识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概念在一定 下,某固态物质在 里达到 时所溶解的 。 2.影响因素(1)内部因素: 的性质和 的性质。 (2)外界因素: 。 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20 ℃)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4.溶解度曲线(1)概念用纵坐标表示 ,横坐标表示 ,得到的物质的溶解度随 变化的曲线。 (2)意义①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 。 ②曲线下的每一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液为 。③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3)应用①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 。 ②曲线的特性a.陡升型(较陡):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 ,如 。b.缓升型(较平):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 ,如 。 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 。 二、气体物质的溶解度1.概念该气体的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在 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 状态时的 。 2.影响因素(1)温度:随着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 。 (2)压强:随着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 。 破疑难 重点探究 02探究点1 溶解度的概念1.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物质能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2.增大溶剂的量,溶解在溶液中溶质的量要增加,溶解度是否也会变大 3.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4.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点2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5.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中各点所表示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精评价 综合演练 03基础巩固知识点1 溶解度的概念及意义1.对“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这句话解释正确的是( )A.20 ℃时,100 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31.6 g硝酸钾B.在100 g水中溶解31.6 g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C.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 g硝酸钾D.20 ℃时,溶解31.6 g硝酸钾最多需要 100 g 水2.硫酸钠的部分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溶解度/g 4.9 9.1 19.5 40.8 48.8 46.2 45.3 44.3A.硫酸钠属于微溶物质B.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80 ℃时,硫酸钠的溶解度可能小于44.3 gD.30 ℃时,100 g硫酸钠的饱和溶液中含硫酸钠40.8 g知识点2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3.打开汽水瓶盖后,瓶内迅速出现大量气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打开瓶盖后压强增大B.出现大量气泡是因为气体溶解度增大C.出现大量气泡后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溶液中气体浓度变小4.(2024成都)将某碳酸饮料瓶盖拧开,将饮料倒入装有冰块的杯中,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拧开瓶盖后,二氧化碳溶解度变大B.产生气泡的原因是饮料与冰发生化学反应C.冒泡刚结束时,饮料仍然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D.图中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溶解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知识点3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5.(2024长沙)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1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gB.在a2 ℃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D.升高温度,可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6.(2024湖北节选)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a1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 (2)将a3 ℃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a2 ℃,溶液的质量 (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3)a2 ℃时,60.0 g甲溶液中含10.0 g甲,要使该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至少需要加入甲的质量为 。 能力提升1.将10 g硝酸钾完全溶解在100 g水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质为10 gB.溶剂为100 gC.溶液为110 gD.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 g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 g硝酸钾,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 gB.20 ℃时,100 g氯化钠溶液中最多能溶解 20 g 氯化钠,所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20 gC.20 ℃时,20 g氯化钠能完全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20 gD.0 ℃时,100 g水中溶解13.3 g硝酸钾达到饱和,所以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13.3 g3.下列方法中能使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的是( )A.增加水的质量B.把硝酸钾粉碎,在溶解过程中不断搅拌C.升高溶液的温度D.增加硝酸钾的质量4.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儿。下列图示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5.(2024扬州)《本草纲目》记载:“火药乃焰硝、硫黄、杉木炭所合……”。焰硝经处理可得到含少量NaCl的KNO3溶液,将其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最终得到较纯净的KNO3固体。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B.“蒸发浓缩”是为了获得较高温度下NaCl的饱和溶液C.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大幅度减小,所以“冷却结晶”时析出KNO3晶体D.“过滤”所得滤液中的溶质只含有NaCl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里(室温 20 ℃)自制白糖晶体,操作过程如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温度/℃ 0 20 40蔗糖溶解度/g 179.2 203.9 238.1A.乙中溶液的质量小于300 gB.乙中的溶液为蔗糖饱和溶液C.丙中加入的X可以是硝酸铵D.丙中烧杯内析出晶体179.2 g7.(2024赤峰)我国北方盐碱湖地区有“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的说法,结合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持续增大B.t2 ℃时,将20 g Na2CO3加入50 g水中,得到70 g不饱和溶液C.两种物质的溶液由t2 ℃降温至t1 ℃,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D.“夏天晒盐”得到的是Na2CO3,“冬天捞碱”得到的是NaCl8.(2024湖南)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都与化学息息相关。《天工开物·作咸》记载“候潮一过,明日天晴,半日晒出盐霜,疾趋扫起煎炼。”“盐霜”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固体,结合氯化钠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g。 (2)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 (3)“半日晒出盐霜”中的“晒”说明,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晶体的方法是 结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9.2 第二课时 溶解度 - 学生版.docx 9.2 第二课时 溶解度.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