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新课导入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程标准】1、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2、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 制度的起源与演变改行两税法租调制本课线索种类多商税重贡赋制度两税法募役法两税法科差金银花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古代 近代 现代土地税开端西周 春秋战国 秦汉 北魏-唐前期 唐中后期 宋 元 明 清关税完全自主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关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演变关税:丧失关税自主权,南京国民政府基本收回;个人所得税: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征收。关税: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个人所得税,不断完善关税制度;个人所得税:计划经济体制下无征收到改革开放后正式确立。赋役制度古代民众的义务:“税+役”古代王朝依据自己所颁布的法律向臣民征收的实物或货币田税:以田亩为基础的土地税人口税: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户税:以户为单位的财产税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力役 、军役、杂役等等赋役制度是赋税和徭役的合称,其目的主要是借以维持庞大的军队与官僚系统,并以此维持其统治地位,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近代关税主权的沦丧及收回——当代个税从国计到民生的转身CONTENTS——古代赋税制度 的发展演变0 1赋:从贝,钱财;从武,用兵。合起来就是“与用兵有关的钱财”。税:从禾,农产品;从兑,送达和交换。合起来就是“送交农产品为税”。马克思说:“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娘奶。”朝代 赋(户税、田赋、丁税和杂税) 役(力役、兵役和杂役) 征收标准先秦秦汉隋唐宋元明清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内容厘清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史。自主学习1.先秦时期:贡、赋、税“任土作贡,分田定税,十一而赋。”——《史记·夏本纪》我国税收的雏形商朝:“助”夏朝:“贡”助:借民力以耕公田西周时“赋”征收军事物资;“税”征收土产物资。春秋后期,赋与税统一按田亩征收。西周:“彻”“周人百亩而彻。”井田制是古代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奴隶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夏商周土地制度—井田制春秋:“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鲁国实行初税亩,不论公田私田,履亩而税诸侯以上贡的形式缴税,为王室服役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彻”:以实物形式上缴的土地税。在秦朝当个老百姓是什么体验?秦朝规定,男丁15岁开始服役,至60岁才免役,共需要为国家无偿服役2070天,凡服役,钱、衣均自备。秦朝的赋税分为田租和口赋。以一个五口之家的小农为例,种地100亩,收获粟100石。秦朝建立初,粮价是30钱一石,收入合计3000钱。支出田租:缴纳什一之税10石,约计300钱。口赋:一户五口,平均每人年120钱,约计600钱。这个五口之家,除了徭役之外,一年共需向国家交纳900钱。御中發徵,乏弗行,貲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水雨,除興。 ——睡虎地秦墓竹简《徭律》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关于秦朝徭役的记载,两则史料有何异同?2.秦汉时期:从“泰半之赋”到“三十税一”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工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卒……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汉书.食货志》算缗告缗重农抑商对商人,“重租税以困辱之。”——《史记.平淮书》朝代 赋(户税、田赋、丁税和杂税) 役(力役、兵役和杂役) 征收标准秦汉田赋、人头税(口赋、户赋)更(本郡,劳役,一个月)正(郡国或京城,兵役,两年)戍(边塞屯戍,一年)“收泰半之赋”口赋(7-14)算赋(15-56)算缗(对工商业者征收的财产税)“十五税一”“三十税一”赋敛亡度天下大畔轻徭薄赋国祚绵延3.隋唐时期:从租调制到租庸调制朝代 赋(户税、田赋、丁税和杂税) 役(力役、兵役和杂役) 征收标准隋唐废除苛捐杂税,征收租调役“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的谷物叫做“租”;“调”: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做“调”;“庸”:成年男子服役期间不去服徭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为庸。唐初租庸调制曹操对两汉以来的赋税制度进行改革,创立了租调制,革除了两汉税法中的算赋,口赋(征收货币)等人头税,改为以户为单位征实物税,田租也由比例税改为定额制,税赋形式更为简化。曹操的税赋改革( )A.折射了自然经济强化的现实B.解决因战乱带来的财政困境C.加剧了自耕农经济解体趋势D.为九品中正制实施打下基础A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均田制,即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4.唐中后期:两税法朝代 赋(户税、田赋、丁税和杂税) 役(力役、兵役和杂役) 征收标准隋唐废除苛捐杂税,征收租调役唐初租庸调制唐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公元780年,唐朝改行两税法。这一变化表明唐中期( )A.赋税改革能够有效缓解土地兼并B.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变化C.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D.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B户口不再分为主户和客户,一律编入现在居住的州县户籍,按照贫富差异征收赋税,具体表现为依户等高低纳钱,依田亩纳米粟。夏、秋两季征之。具体征收时采用货币与实物结合的方式。--白寿彝《中国通史》唐中后期两税法以纳绢或布代役以人丁为主以资产为主纳税程序简化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扩大收税对象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化的基础: 土地制度变化征税标准转变特点量出为入5.宋元时期:继承创新朝代 赋(户税、田赋、丁税和杂税) 役(力役、兵役和杂役) 征收标准宋元宋承唐制,租庸调、两税法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沿袭唐制,南北有别租庸调(北方)两税法(南方)科差 按户等征收丝和银两北方:丁税、地税南方:夏税、秋粮《宋史 王安石传》记載:“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A. 目的是抑制土地兼并 B. 加重了部分农户的负担C. 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D.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王安石募役法推行后,对于此法,南方百姓相对富庶,故多不反对;北方百姓中穷苦者因此雪上加霜,助役钱使贫者更贫。B6.明清时期:以银代役,摊丁入亩朝代 赋(户税、田赋、丁税和杂税) 役(力役、兵役和杂役) 征收标准明清明初两税法正统年间“金花银”后期一条鞭法赋役合并;量地计丁一概折银丁银定额,摊丁入亩赋役制度重大变革彻底废除人头税、减弱人身束缚一条鞭法” 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大大简化了征收手续,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实行这种办法,解除了无地农民劳役负担,提高了有田农民农耕积极性,稳定了农业生产。同时,把徭役改为征收银两,农民获得了较大的人身自由,给手工业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没有土地的工商业者可以不纳丁银,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明政府财政经济状况也有不少改善。 ——《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和意义》所谓“摊丁入亩”,就是将历代相沿的人头税(丁税),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废除人头税后,这种对“被征税”担心的消失,直接改变了古人的生育观念,中国由此进入第一波“人口大爆炸”时代,据统计,康熙二十四年,全国人口为1亿,到嘉庆十七年已到3.6亿,这仅仅花了127年时间。——摘编自《历史上影响中国人生活的四大改革》朝代 赋役制度秦汉魏晋-隋唐 前期中后期宋元明 明初正统后期清按人户收税→按土地收税实物地租→货币地租取消人头税田赋、人头税、财产税徭役:更卒、正卒、戍卒租调役租庸调制两税法两税法;募役法租庸调与两税法,“科差”两税法金花银一条鞭法摊丁入亩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内容厘清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史。自主学习赋役并重赋重于役役并入赋三次重大变革化繁为简百姓负担未减明末农民大起义黄巢起义秦末农民大起义清末农民大起义小结:赋税与国运兴衰农民起义一般都赋税有关当一个王朝的赋税泛滥之时,也就是王朝衰落之时财政危机加重收税赋税泛滥税银难收官逼民反朝代更替适合国情适时适度适应人民历史上的税费改革不止一次,但每次税费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局限性,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明清思想家黄宗羲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黄宗羲定律2004年温总理在“两会”上指出,我们一定能够把乡镇机构精简下来,一定能够把过多供养的人减下来,一定能够走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2005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议,宣布全国废除农业税。2006年1月1日起,在我国征收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正式取消。罗伯特 · 赫德,清朝海关总税务司0 2——近代关税主权的沦丧及收回1.“关税”与“关税主权”海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对进出口物品所征的税。关税关税主权独立自主地制定本国关税制度的权力管理海关行政的权力独立处理关税收支的权力是指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有关本国海关税收事务的权力。关税自主是一个国家主权独立的标志2.“关税”的发展演变西周出现阳关为丝绸之路南道关卡玉门关为北道关卡1840鸦片战争后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中国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国内与国境关税并立1937废除国内税统一国境边税中国失去了自主调整税率的权力:列强攫取协定关税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国境关税的海关大权也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把持清朝海关48年的英国人赫德1927国民政府宣布关税自主,公布《进口税暂行条例》1928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1930日本终于同意《中日关税协议》宋子文,宋家长子1925年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通过谈判收回关税自主权,使中国有权确定关税税率和监督税收。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1987《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进一步完善关税的基本制度关税自主权的收回1840年英国用鸦片和大炮轰开了中国大门,从此中国就失去关税自主权,列强强加給中国的“协定关税”,是世界上最罕见的低关税,严重推残了中国民族工商业,中国人民为收回关税自主权。南京国民政府为摆脱协定关税的束缚,振兴经济,决心收回关税主权。负责此事的宋子文争取到了各国同意,最终通过了关税自主政策。恰逢国际局势的变化与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中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改订新约和关税自主运动。南京国民政府借助革命的巨大威力,经过与帝国主义列强长达数年的反复交涉,最终实现了“协定关税”到“部分关税自主”的征收转型……—摘自董强《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关税征收转型研究》失去努力收回初步实现当近代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后,关税变化与国家主权被侵略密切联系,外争关税自主权,内部谋求国家独立壮大,这也从一个角度见证了中国发展的历史。真正实现结论小结:“关税”与国家主权近代关税主权的沦丧及收回0 3——当代个税从国计到民生的转身02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03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0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1914年1949年1936年1980年1.“个税”的发展历程北洋政府制定所得税条例,其中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但并未实施。0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1980年,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企改革取消了计划经济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需要C.为解决贫富差距过大问题D.顺应改革开放的时代需要D2.当今的个税改革2018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最新一轮修正案发布。右图所示为本次个人所得税改革后的纳税情况。由此可知,此次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 )A.旨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C.实现了社会的共同富裕 D.杜绝了偷税漏税行为新中国成立后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先后历经5次调整。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每月800元,此后分别调至每月1600元、2000元、3500元,至2018年调至每月5000元,并进行包括子女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人等在内的专项附加扣除。这些变化表明( )A.个税征收呈下降的趋势 B.个税征收制度更加完善C.国民生产总值极大增长 D.居民贫富差距基本消除BB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稳定民生当今时代,公平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国家的税收政策必须要“精思国计,细量民生”。群众生活无小事。小结:个税与国计民生思考: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作用?①增加财政收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②调节个人收入分配,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稳定;③有助于培养和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进入近代,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利用双方关系的不平等性,借助武力等优势,逐步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启了漫长的协定关税时期。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才重新拥有关税自主权。“精思国计,细量民生。”从历史中走来,必须吸取历史的教训。判定一个赋税制的优劣在于——公平性原则的“嵌入”程度。当代个税的征收就是为了调节社会收入水平、确保社会公平和国家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个税改革将往民生方向越迈越深……古作为维护国家运转的工具,赋税在古今中外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丁身到财产,从实物到货币,从强制性服役到纳庸代役再到以银代役,赋税制不断地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透过历史变迁的朦胧面纱,历代王朝兴衰存亡的某些内在的规律依稀可见。王朝前期,大多轻徭薄赋;王朝后期,与民争利,民变四起,从而结束一个旧的王朝,再同质复制又一个无法摆脱同样命运的新王朝。近现结束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