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 2025年中考语文二诊试卷A卷(共 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 24分)一、基础知识(共 12分)1.(3分)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惦.记(diàn) 顷.刻(qǐng) 如坐针毡.(zhān)B.烟囱.(cōng) 隐匿.(nì) 味同嚼.蜡(jiáo)C.契.合(qì) 瘦削.(xuē) 另.请高明(lìng)D.囫囵.(lún) 睥.睨(pì) 喃.喃自语(lán)2.(3分)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小城镇的文庙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篷蒿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居之地。B.文学作品中,言语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富丽的语言都要尽美尽善,才能引起美感。C.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D.福聚德的鼎盛时期,雕粱画栋的大楼金碧辉煌,门前那黑底金色的陈年老匾泛着辉光。3.(3分)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一群机器人扭着秧歌登上了春晚舞台!它们身穿花棉褂,手持八角巾,舞步灵动,表演一.气.呵.成.。浮.光.掠.影.的视觉特效与欢快的韵律交融,将晚会推向高潮。机器人精彩的表演,让喜欢吹.毛.求.疵.的人都难挑毛病,但也有人质疑这类科技表演哗.众.取.宠.。A.一气呵成 B.浮光掠影 C.吹毛求疵 D.哗众取宠4.(3分)下面语段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谷雨这一节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降雨增多的缘故。②在此时节,雨水滋润百谷,农民意识到播种时机已到,便拉开春耕的序幕。③民间会举行张贴“谷雨贴”的习俗,以驱赶害虫、祈求平安。④人们还会举办“开茶节”“赏牡丹”等活动,营造出浓厚的节气文化。A.① B.② C.③ D.④二、课内文言文阅读(共 12分)5.(12分)课内文言文阅读。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节选自《陈涉世家》)乙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会.天大雨 适逢,恰巧遇到B.置人所罾.鱼腹中 用网捕C.军士吏被.甲 覆盖D.介胄之士.不拜 将领(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扶苏以.数谏故 以.我酌油知之B.乃.行卜 乃.不知有汉C.不闻天子之.诏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成礼而.去 温故而.知新(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A.士兵买鱼回来烹食,发现了鱼肚子里的丝帛,本来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B.士兵买鱼回来烹食,发现了鱼肚子里的书信,本来就认为这件事十分奇怪了。C.士兵买鱼回来烹食,找到了鱼肚子里的书信,本来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D.士兵买鱼回来烹食,找到了鱼肚子里的丝帛,本来就认为这件事十分奇怪了。(4)下列有关乙文选段中“周亚夫”形象特点的表述,在甲文选段中“陈涉”形象特点同样涉及的一项是A.治军严明B.恪尽职守C.勇谋兼备D.刚正不阿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76分)三、默写(共 6分)6.(6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①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② ,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③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2)请在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任选其一,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内容。四、现代文阅读(共 1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甲 “魔童”的力量今年春节档《哪吒 2》爆火,成为现象级电影。《哪吒 2》究竟靠什么爆火出圈?靠打破既定想象的创新力。“在剧情方面,《哪吒 2》进行了大胆创新,重新解构了‘闹海’这一经典情节,在保留传统文化辨识度的同时赋予现代价值观的解读。”导演饺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剧情和主题方面,第二部与第一部是与时俱进的,是进一步的深化和突破。仅靠剧情打破既定想象就够了么?显然不是这样。《哪吒 1》全片所有的镜头数量加在一起 1800多个,但《哪吒 2》仅特效镜头的数量就超过 1900个,影片中许多特效镜头的制作时长都超过一年,有的甚至长达三年。这种极致追求完美的技术革新给观众带来的是远超第一部的视觉享受。除却这些硬核科技加持,影片中融入的太乙真人“川普”语言和结界兽的三星堆元素等,不仅让影片具有地方文化特色,也展现了中式美学的独特魅力。更有意思的是混天绫化作机械红绸,风火轮变成悬浮滑板,山河社稷图呈现水墨粒子特效。这些中式美学与赛博朋克风格的碰撞所代表的文化符号的创新性融合,恰似传统戏曲与电子音乐的混搭,创造出独特的文化张力。《哪吒 2》的爆火,是中国动画行业以传统文化和现代美学与科技融合创新的一次成功尝试。从业者只要带着创新思维、时代眼光去发掘,就能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摘编自《成都日报》,有删改)乙 从“魔童”爆火看创新促进传统焕发新生《哪吒 2》上映以来爆火出圈,引发广泛关注。票房奇迹背后折射出怎样的文化心理?当我们为银幕上的魔童欢呼时,究竟在认同什么?这些都需要冷静思考。必须清醒认识到,所谓颠覆性改编实则更像精准的市场计算。制作团队通过大数据分析锁定青少年群体,将反叛精神作为卖点。烟熏妆、痞子笑这些视觉符号,本质是亚文化元素的安全化包装,就像把烈酒调成鸡尾酒,既保留了刺激感又降低了接受门槛。影片标榜的“反宿命论”也值得商榷。哪吒仍需通过升仙考核、打破天元鼎并试图再造新秩序实现自我救赎,这种“破坏—重建”的叙事模式,与传统英雄之旅并无本质区别。所谓个体觉醒,更像是消费主义时代精心设计的文化商品。真正具有突破性的,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水墨粒子特效构建的东方赛博空间,机械红绸与悬浮滑板的视觉混搭,这些技术实验与创新为国产动画开辟了新路径。《哪吒 2》这样现象级电影爆火的背后,也需要冷静看待与思考:当技术奇观成为主要卖点,文化表达既要守正更要创新。(摘自《影视文化评论》,有删改)(1)甲文谈及的“《哪吒 2》爆火出圈的原因”,哪些不符合乙文的表述?请分点概括解答。(2)甲乙两文画线句都谈及“《哪吒 2》爆火,成为现象级电影”这一事实,作用有何不同?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说明。(3)两文都围绕着“《哪吒 2》爆火”展开,其中有一篇文章的题目与内容不够匹配,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五、作文(共 60分)8.(60分)作文。“等待,是种子在无声地酝酿;萌发,是种子对世界的告白。”这句话虽是描述植物,却也能引发植物之外的思考。面对“等待”与“萌发”,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结合对两个词语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聚焦其中一个词语,也可以二者兼顾,可以记叙事件,可以抒发感受,也可以发表见解……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 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B卷(共 50分)一、诗歌鉴赏(共 4分)9.(4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①江行感怀杨圻裘马轻狂二十年,劫灰 话罢意苍然。长江万里东归路,雪压高山月满船。【注】①劫灰:喻灾难后的遗迹。(1)诗人感到“意苍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2)古代诗歌表达凝练,往往一字之差,效果迥异。如果把诗歌末句改为“雪压高山月满窗”有何不妥?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二、文言文阅读(共 12分)10.(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重修西楼记吴师孟 师孟少贱多病,而有登览之癖。苟有异境佳处、层楼危榭,不问远近必往观焉,然后忧愁无聊之思随望畅释。故成都楼观之盛,登览殆遍。独西楼直府寝之北,谨严阕静,非参僚宾客不得辄上。自数十年来,柱欹础垫,飞梯凝尘,人不复上者几二十载。嘉祐六年,东平吕公为蜀守。其明年,顾谓僚属曰:“民有室庐尚或缮治,以成都总府事体雄重,为天下藩镇之冠。兹楼之名实闻四方,基构疏壮,复为成都台榭之冠。予平生所历郡国多矣,求之他处无有也。① ②坏然后修,厥费 兹广。”乃鸠工于营,输材于场,经始于孟夏,落成于初冬,高明爽垲 ,檐拱翼骞,势若飞动。又明年春,为花时之会。酒半,揖宾而上,凭栏寓目,气思飘飘。空阔川平,一瞬千里,江山草木,紫翠明润,宫刹台榭,四面环向,次第高下。民居十万室,棋布目前,远近之物容,四时之风景,盖千态万状,不可得而状也。南阳公治蜀岁馀,居一日,谓师孟曰:“昔我先祖忠宪公来镇此邦,吾得侍行,与伯仲日游其上。今予获继先治,复登此楼,缅怀畴昔,虽忘情者能不慨然?吕公不惮小劳,复积坏将颠之屋为与民共乐之所,诚可尚也。子其为我识兴修之事。”师孟兴长此土,楼之兴废实少长耳目焉。愿书其事与其岁月,使后人再修时得以考信焉。(选自《成都文类》卷二十六,有删改)【注释】①厥费:花费。②爽垲:明朗干燥。(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柱欹.础垫 倾斜B.檐拱翼.骞 翅膀C.不可得而状.也 描绘D.子其为我识.兴修之事 记载,记下(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①故成都楼观之盛,登览殆遍。②今予获继先治,复登此楼,缅怀畴昔,虽忘情者能不慨然?(3)作者写作此文的原因有哪些?联系全文概括作答。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 22分)11.(2分)小说的创作者不仅要精心设置人物的“进场”,还要设计含义深远的“退场”,请结合阅读体验,填写下面表格。人物“进场” 人物“退场” “进退”的效果《简 爱》中的海伦 ① 进场让人欣喜,退场引人染上肺病去世彭斯 怜悯。《儒林外史》中的 旁人截然相反的评 家业散尽,投奔虞博士,避 ②杜少卿 价 世隐居。12.(2分)我们在阅读名著时,发现经典作品往往是可以“互证”的,请你在以下两个选项中任选其一,简要阐述其是如何实现“互证”的。示例:《回忆我的母亲》中母亲“勤劳一生”“宽厚仁慈”等形象特点与《红星照耀中国》中朱德“极端温和”“朴素如农民”的形象形成印证。备选:A.《经典常谈 “四书”》:“后来人读‘四书’,却重在猎取功名” 《儒林外史》鲁编修B.《大堰河,我的保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骆驼祥子》祥子13.(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眉山访苏记韩玉①此次游历蜀中,连日来脚步不息,一路走鸟道,过剑阁,看江流,去眉山。车过成都,再行百余里,即入眉山。这座城似乎经历了漫长的沉淀,扑面而来的是淳朴宁静的气息。纱縠行①街巷宽阔,大块青石板路面,洁净古朴,路两侧槐柳长荫覆地,人家门前多置庭院,用来种竹养桃、栽花莳草,处处透出古典气息。我此来眉山,不为赏花,只为了一个人。②午后天色阴灰,细雨如牛乳,清洒面庞,此时的纱豰行人迹稀少,静静沐在秋雨中。在纱縠行东坡故居前后,竹子桃树间生,杂花满庭,鸟雀时时飞来筑巢。九百年前也是如此。苏轼母亲程夫人曾告诫童仆严禁捕捉鸟雀。鸟雀们巢居数年后,越发与人亲近。天资颖悟,且生性好动、尤其贪玩的苏轼,常与弟弟苏辙下学归来窥探鸟窝,有时也捉食来喂小鸟。也许这些良好而有生机的童年生活,使其奠定了人类与万物生灵同为主宰的人道精神。③一入故居,便想见其塑像。站在他的塑像前,我静默无语,细细感受,虽是一块石像,仿佛也散发着其人神韵:眉峰高起,目藏炯炯之气;额高为峰,包藏浩繁卷帙。苏轼身形高大,虽是坐像,不减威仪。望着塑像,仿佛也看见童蒙时的他,聪敏而有胆识有见地。④苏轼故居中有一古香色雕花窗的居室,两间屋那么大,售卖东坡纪念品,我在秋雨中,立在这个世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大文豪书阁前,思绪穿越古今。这就是在他诗文中无数次见过的来风轩。书屋不阔大,但文雅古典,雕花轩窗,窗外一丛疏密相间的绿竹,竹下一池塘,令人想起他一生的水竹村居之乐。文心千古,百尔君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②,这间书斋,恍然还回荡着这样的气息。⑤多年以后,苏轼被贬儋州,淡然无一事,静极生愁,夜深忽忆少年事。在纱縠行后园的来风轩中,父亲在这里教兄弟二人读书用功。每日规定要完成一定的功课,苏轼年少贪玩,限日读完的《春秋》,只粗粗读了一半,内心像吞了钩子的鱼儿。他在儋州某一日夜梦醒来,写下了一首《夜梦》诗,梦中童子嬉游、老父督学,眼下殆非人居、萧然默坐,使诗人大有秋风起,莼鲈故乡之思,读来令人宛然泪目。⑥来风轩之南,有口不大的古井,古井前约十米处是“启贤堂”,精巧别致,门窗均为雕花漆木,韵致古雅,堂内存有他诗文书画,悠悠千年,似还散发出淡淡墨香。笔法风姿疏朗、骨力劲拔,如同其人风范,高迈超拔,正是他天然心性的流露,古来书法家难以企及。⑦苏轼向来钟情月色。沿启贤堂边小径向前,便是苏家的遗池:瑞家池。池中设有一亭,名曰“抱月亭”,取自“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之句。此时此景,驻足于“抱月亭”内,想象对着一轮沐浴过苏轼的皓月,遂有“乘风归去”“青天揽月”之意。⑧故居中部,一方小庭院中,一棵粗壮的老荔枝树,端然盘踞在庭院一角。熙宁元年,老父苏洵病逝,苏轼回眉山居父丧期间,与眉山故老王庆源、杨君素、蔡子华游。将离眉山时,亲手栽下这株荔枝树,并与三老言:荔枝长成即归眉山。这一年他三十三岁。然而世事难料,他乡水远,苏轼这一去,便再也没有回眉山。故乡,自此便真的成了梦会之地,这棵荔枝树,想必也时常出现在苏轼的深夜梦境中……⑨离开纱縠行,雨早已停住,白日西沉,风渐渐凉了,零星秋叶飘落青砖上,桂花香气起起伏伏,像落日余晖,明净清透的香,.好闻极了。回首这条看上去普通的巷子,淡黄色霞光,漫洒其间,朦胧而神秘。九百六十三年前的一天,他离开这条巷子远行,出川入京,也是万道霞光为其送行吧,如同他自身的光辉映照千古。(原载于《四川文学》,有删改)【注】①纱毂行:眉山老街,三苏祠位于此。②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指被用于时行其道,不被时用则藏道于身。(1)文章开头说“此来眉山”“只为了一个人”,作者在东坡故居感受到了苏轼的哪些人文品质?请结合全文分条作答。(2)文章第⑤段和第⑧段均写到苏轼梦回故乡,这两段内容能否互换?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3)请自选角度赏析第③段的画线句。眉峰高起,目藏炯炯之气;额高为峰,包藏浩繁卷帙。(4)文章开头与结尾都写到纱縠行,这样安排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四、语言运用(共 12分)14.(12分)在九年级,我们学习了如何系统地阅读小说。请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初中语文教材中有预习提示、课文旁批、思考探究、阅读提示等助读系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下面是根据上图内容得出的有关“小说阅读方法”的四条结论,其中有两条结论有误,请找出并修改。①把握小说情感基调②体会小说语言风格③梳理小说故事情节④关注小说开端结局错误项: 和 ;修改为: 和 。(2)请结合上图内容,补全下文有关小说阅读方法的空缺,注意语言的准确和连贯。在阅读小说时,首先要了解小说情节,大致明白① ,如读《变色龙》,奥楚蔑洛夫警官的态度和裁断随着② 而左右摇摆,让人忍俊不禁。更有意思的是,因小说创作者个人偏好及小说写作对象的差异,小说语言风格呈现出③ 的特点,如契诃夫在《变色龙》中夸张诙谐的语言背后蕴含着辛辣的讽刺;《溜索》干净、洗练的语言恰好契合马帮汉子行事果敢迅捷,不拖泥带水的群体性格。总之,基于这些再加上对小说其他要素的准确把握,就可以帮助我们加深④ 。(3)小说中典型细节往往有深刻意蕴和丰富作用。请在下列备选小说作品中任选其一,仿照示例,表达你的理解,并进行简要阐释。(句式、字数不要求和示例相同)备选作品:①《我的叔叔于勒》②《孤独之旅》③《孔乙己》示例:《溜索》铁索把怒江拉成绷紧的弦鬃毛悬着整个峡谷的呼吸云在对岸敬畏勇敢阐释:将溜索比作琴弦,马儿面对渡江战栗畏惧,含蓄赞美马帮汉子在奇险自然中勇敢求生的精神。参考答案1.D2.C3.B4.B5.CDAD6.(1)①朔气传金柝②惶恐滩头说惶恐③燕然未勒归无计(2)《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7.(1)剧情方面的大胆创新,重新解构经典情节,赋予现代价值观解读;融入地方文化特色元素,展现中式美学独特魅力;中式美学与赛博朋克风格碰撞,实现文化符号的创新性融合。(2)甲文是为了引出对《哪吒 2》爆火原因的探讨,进而强调传统文化与现代美学、科技融合创新对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性;乙文是为了引出对《哪吒 2》爆火背后文化心理、影片本质等方面的冷静思考,强调文化表达守正创新的重要性。(3)乙文题目与内容不够匹配。乙文对《哪吒 2》在剧情等方面的创新持质疑态度,并非重点论述创新促进传统焕发新生,而是强调对影片爆火背后的冷静思考以及文化表达守正创新的重要性。8.写作略9.(1)诗人感到“意苍然”的原因有:一是过去二十年裘马轻狂,如今历经劫难,人生落差大;二是归乡途中,面对雪压高山、月满船的清冷孤寂之景,内心更添惆怅。(2)“雪压高山月满窗”不妥之处在于:“窗”使画面局限于狭小空间,破坏原诗开阔宏大意境;“月满窗”情感表达平淡,不如“月满船”能强烈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沧桑惆怅。10.(1)B(2)①所以成都高大的楼观,(我)几乎都游览遍了。②现在我能够继承先辈治理(蜀地),又登上这座楼,追念往昔,即使是不为情感所动的人,能不感慨吗?(3)应南阳公之请:南阳公请作者为他记述西楼兴修之事,因为其先祖曾镇蜀,他自己如今又继先祖治理此地,登上此楼感慨万千,希望作者记录此事。自身经历相关:作者在成都长大,见证了西楼的兴废,希望记录下西楼重修之事及时间,让后人再修时能有所考证。称赞吕公之举:吕公不惮辛劳,将破败的西楼修复为与民共乐之所,作者认为其行为值得推崇。11.《简 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 勃朗特创作的具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后获得幸福的故事。该小说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地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12.示例一:《儒林外史》中鲁编修对科举功名的追逐,具体而生动地印证了《经典常谈 “四书”》中“后来人读‘四书’,却重在猎取功名”这一观点,让我们更直观地看到这种功利性读书现象在人物身上的呈现。示例二:《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惨遭遇,是《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所表达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在另一个人物身上的具体展现,二者相互印证,共同揭示了当时黑暗社会对底层人民的残酷压迫。13.(1)人道精神、聪敏有胆识、文雅古典淡泊名利、天然心性高迈超拔、思乡念亲。(2)不能互换,第⑤段写苏轼被贬儋州,重点突出他对年少时在来风轩读书以及父亲督学的回忆,体现他对过去时光和亲人的怀念;第⑧段写苏轼居父丧后离眉山,强调他与故乡的离别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两段内容所表达的侧重点和逻辑顺序不同,互换后会破坏文章的结构和叙事逻辑。(3)示例: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眉峰高起”对“额高为峰”,“目藏炯炯之气”对“包藏浩繁卷帙”,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突出了苏轼的形象特点和内在气质。(4)①结构上,引出下文对东坡故居的描写,结尾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②内容上,开头的描写营造出古朴宁静的氛围,为作者访苏奠定了情感基调,结尾通过描写纱縠行的景色,烘托出作者离开时对东坡故居的不舍和对苏轼的缅怀之情,深化了文章主旨;③情感上,开头表达了作者对苏轼的期待与敬仰,结尾表现出苏轼及其故居对作者的深远影响。14.(1)①④关注小说预习提示 梳理小说旁批内容(2)①故事的内容②狗主人的身份变化③多样化④对小说的理解(3)示例一(《我的叔叔于勒》):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阐释:通过对叔叔于勒外貌的细节描写,展现出于勒贫困潦倒的现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示例二(《孤独之旅》):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阐释:此细节生动地表现出杜小康初遇孤独时内心的恐惧,体现了他在孤独之旅中的心理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