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2025年九年级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白银市2025年九年级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甘肃省白银市2025年九年级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为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甘肃省在“十四五”期间的黄河治理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在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和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而且在水土流失治理、水质改善、地下水超采治理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学校为此举办了“涵养生命水,共建幸福河家园”主题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搜集·整理】
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会处,是黄河、长江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在______________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甘肃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战略,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______________上游意识,______________上游责任,______________上游作为,筑牢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píng zhàng,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白银市地处黄河上游,承担着遏制沙漠“东侵入黄”和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安全píng zhàng的重要责任,生态区位十分重要。近年来,白银市紧盯坚决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这一目标,坚定贯彻黄河国家战略,tǒng chóu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采取人工造林、工程治沙、中幼林抚育、退化林改造、草原生态修复、封禁封育6项治理措施,不断植绿、扩绿、兴绿、护绿,让绿色成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浓厚底色。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涵养______________ 遏制______________
píng zhàng_____ tǒng chóu______
(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保证 担好 树牢 彰显 B. 保障 彰显 树牢 担好
C. 保障 树牢 担好 彰显 D. 保证 树牢 担好 彰显
(3)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 在语段横线上填写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黄河的水不停地流,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______________
①历史上的黄河善淤、善决、善徙,“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②偌大中国,唯独兰州,是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
③兰州市全面落实党中央针对“黄河之病”提出重大国家战略,让黄河成了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④今天的黄河,早已不是洪水滔滔、泥沙漫漫的模样了。
A. ②①④③ B. ③④①② C. ③④②① D. ④①③②
3. 河砂禁采期间,小明的爸爸准备联合合作伙伴偷偷作业。如果你是小明,你该怎样劝阻自己的爸爸?请结合方框内《甘肃省河道管理条例》的有关内容作答。
第三十一条 从事河道采砂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河道采砂许可证。…… ……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有关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 小语在查阅资料时,看到了下面“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形象标志图,请你帮他写出该标志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设计·宣传】
5. 黄河从青海流入甘肃,流经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兰州市和白银市四个市州,留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璀璨的文化遗产。学校推出“在甘肃邂逅黄河”主题旅游精品线路,请参照主题一、二,根据你家乡的旅游资源,完成主题三的设计。
主题名称 线路
主题一 黄河上游源头的生态之美 玛曲草原——天下黄河第一湾——贡赛尔喀木道湿地景区
主题二 兰州黄河风景线 水车博览园——黄河铁桥——白塔山——碑林——黄河母亲雕塑
主题三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6. 填写古诗文名句,品味自然之美。
很多古诗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山水、花鸟、风月等自然景观,将自然之美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传达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世界的理解。曹操《观沧海》中“(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写沧海波浪连天的壮阔景象,声势惊心动魄,显示了大海的汹涌澎湃和宏伟气象;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3)______________,清流见底”描写山之高、水之净,从仰视和俯视两个角度勾勒出白云、高山、流水三种大自然的美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4)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描绘的一幅啼莺争树、泥燕剪风的春景图,洋溢着春天的气息,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生命的萌动和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其西南诸峰,(6)______________,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展现了琅琊山的秀丽景色;秋瑾《满江红》中“(7)______________,秋容如拭”描写院落篱下菊花开遍、秋意明静的美好景象。
二、阅读(60分)
(一)(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思念的那头
刘建东
①临近清明,世界仿佛豁然开朗,气温缓慢爬升,空气清新,春光明媚。一到此时,人们的心绪自然就会发生一些变化,就会想到逝去的亲人,仿佛空气中都带着一丝忧伤的凉意。
②母亲没上过学,她从来不知道清明节始于何时,为什么会被赋予那么令人忧伤的思念之义。可是她知道,当北方顽固的寒风退却时,当沉睡的万物开始复苏时,当和煦的春风开始在平原上自由地掠过时,当绿色悄悄地爬上树枝时,当桃花迫不及待地盛开时,当湿润的空气装点了我们的昼夜时,这一切预示着,春天来了。深埋在平淡日子中的记忆会被唤醒,梦境里也会不时地闪现熟悉的身影,身体里仿佛有一个时钟,在提醒她,是该回老家祭奠父母了。如此往复,年复一年,从未间断。
③姥姥生前喜欢吃点心,这是母亲时刻铭记着的。小时候,我就盼着放暑假。一到暑假,父母就把我和弟弟送到了老家,我们在姥姥家能待上一个假期。回老家之前,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母亲细心地挑选一些点心,桃酥、饼干、蛋糕……点心包在一个大包里,母亲一路上小心翼翼,唯恐把点心碰碎了。那个时候,母亲回乡的迫切心情,并不是一包点心可以容纳的。
④姥姥家的堂屋有一个小里屋,靠东侧,没有门,平日里吊着一个厚厚的碎花棉布帘子,与堂屋隔开。姥姥接过母亲从城里带来的点心,掀开帘子,进了里屋。她与母亲寒暄之后,冲着我们几个小孩子摆摆手,我们便尾随着姥姥进了里屋。姥姥年纪已大,走路却快而有力。里屋地方狭窄,北边堆着一些杂物,南墙开着一个小小的窗户,窗户有很多方正的窗棂,糊着白色的棉麻纸。紧挨着窗户的炕上有一个小炕桌。一个大大的篮子占据了桌子的一大半。姥姥从篮子里拿出一包包的点心,摊开,让我们吃。我和弟弟便狼吞虎咽起来。自从母亲买到家里,我们就惦记上了,直到此刻才知道点心是什么味。姥姥微笑着,轻声细语:“别着急,慢慢吃。”每次回老家,我都特别向往那个光线有些暗淡的小小的里屋,我总觉得,那间小小的屋子,有某种魔法似的,好像有永远也吃不完的点心。我也永远记得,姥姥招呼我们时的笑容。而每次,母亲都会提前叮嘱我和弟弟,不要太贪食,不要把姥姥的点心都吃光了。可是,哪个小孩子,在被美食诱惑时,能记起大人的忠告?
⑤母亲总是惦记着姥姥。姥姥在的时候,每年,母亲都会把姥姥接到邯郸住一段时日。除了照例买些姥姥爱吃的点心之外,母亲总是变着法子让她吃好。不同的早晨,母亲从早餐摊上给姥姥买来菜角、炸糕、豆腐脑、豆沫……母亲看着姥姥吃饭的情景,在缓慢移动的时间光影中,被抹上了淡淡的暖色调的晨曦之色。
⑥在不紧不慢的准备之中,清明渐渐地逼近了。母亲终于踏上归途。回乡的路总是很漫长,通向老家苏庄的路,是通向记忆、通向母亲的过去、通向快乐的旅程。这一路十分不易。母亲要背着好几个包,从邯郸坐火车或者汽车到邢台,然后在邢台汽车站,等待着下午两点发往苏庄的汽车。挤在公共汽车上的归乡的人们,显得那么急迫,车子早开动一分钟,似乎意味着离逝去的亲人更近一点。
⑦清明,母亲回乡的路从来没有中断过。她的年龄越来越大,身体状况一年不如一年,每天要吃的药在渐渐地增多。有时,我不忍她返乡时的辛苦,劝她不要再回去了,在哪里纪念姥姥姥爷都是一样的。母亲显得很倔强,她说:“你大姨那么远都回去,我能不回去?”停了一会儿,她又说,“你姥姥脑子特别好,谁没有去,她肯定知道。”母亲的说辞显然很牵强,并不成立,但我没有再反驳她。我知道,是她自己想要回去,想要有一个清明的借口,去看看生她养她的地方,去向姥姥姥爷,诉说一下心里话。
(选自《人民日报》2025年4月4日第8版,有删改)
7. 本文以“思念的那头”为题,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标题中“那头”的多重意蕴。
8. 有人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不必坚持清明回乡,也有人认为必须亲自祭奠。你支持哪种观点?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9. 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我和弟弟便狼吞虎咽起来。
10. 文章结尾提到“清明的借口”,请结合“传承”这一主题,谈谈你对这个表述的理解。
(二)(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将传统美德融入现代治理
任广峻
①“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在安徽桐城市,六尺巷的故事家喻户晓。而在离桐城市不远的黄山市歙县蓝田村,新时代的“六尺巷”故事同样动人。
②学堂路,是蓝田村的一条主干道。因道路狭窄,经常发生剐蹭事件。2015年,在村党支部号召和倡议下,紧邻道路的3户人家主动让出自家1米屋墙,用于拓宽村庄道路。学堂路由此更名为“蓝田米街”,以致敬村民“让1米”的善举。
③蓝田村是一个千年古村落。在这里,谦恭礼让的传统美德自古盛行,萧氏“让井惠民”等故事代代相传。蓝田村充分利用千年传承的思想道德资源,探索推行“和”为先、“议”为重、“参”为要的乡贤参与基层治理新模式。如今,蓝田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风民风向善向上。
④从六尺巷到蓝田米街,以和为贵的精神一脉相承。从中,可以深刻感受到传统美德浸润人心的时代价值,更能看到传统美德赋能现代治理的巨大潜力。
⑤解决今天的问题,既要目光四射,也要善于从历史和传统中找答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
⑥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到扶正扬善、敬业乐群的社会风尚,再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这些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蕴藏着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也饱含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丰富治理智慧。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增进个人修养,还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传统美德的作用都不可或缺。
⑦当然,将传统美德融入现代治理,不是仅靠呼吁就行,只有探索出更多管用长效的举措,才能真正实现德润人心。参与志愿服务,获得美德信用积分,就能兑换商品和服务——在山东荣成市王连街道东岛刘家村,一剂“信用”良方,调动起村民们共建、共治、共享的热情。用传统美德涵养善治乡村,东岛刘家村从“后进村”一跃成了“示范村”。
⑧让美德“有形”更“有价”,如今,这样的治理创新在各地不断涌现。从推动美德信用积分走向跨省市互认,到将美德信用积分与信用贷款相结合、推出“美德积分贷”,实践证明,充分挖掘中华传统美德资源,不断强化正向激励,能更好地“正人心”“淳风俗”,让传统美德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润滑剂”和“催化剂”,为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风尚提供源源不断的滋养。
⑨美德传承,既要靠实践养成,也要靠制度保障。自1999年起每年向浙江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累计金额达1686万元的“顺其自然”是谁?没人知道。但在“顺其自然”影响下,隐名捐赠成了宁波的新风尚。为进一步弘扬慈善文化,宁波市结合新问题、新情况,修订《宁波市慈善事业促进条例》,将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为弘扬行善助人的美德提供更坚实的支撑。制度管根本、管长远,推动建立健全中华传统美德传承的相关制度,必将带动更多人崇德向善,为社会善治注入更多力量。
⑩美德如明灯,“一灯燃百千灯”,照亮的不只是个体的内心世界,还包括社会发展、文明前进的方向。从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天下为公、利济苍生,随着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化,这些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精神标识,将在世界文明百花园中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选自《人民日报》2025年2月20日)
11. 文章开篇写“六尺巷”和“蓝田米街”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12. 文章第⑦段提到“将传统美德融入现代治理,不是仅靠呼吁就行”,那么还需要怎么做?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13.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从“六尺巷”到“蓝田米街”,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美德深刻影响着现代治理。
B. 作者认为,我们今天所有的治理问题,都可以从传统美德中汲取经验,都可以从中找出答案。
C. 作为中华文化精髓的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蕴藏着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D. 宁波市修订《宁波市慈善事业促进条例》,为弘扬行善助人的美德提供了制度保障。
14. 你认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否可以将传统美德融入“班级管理”?试举例加以说明。
(三)(1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人曷尝①而乏哉?天地灵粹,赋于万物,非昔醇而今漓②。吾观物有秀于类者,曾不减于古,岂人之秀而贤者独下于古欤?诚教有所未格③,器有所未就而然耶!庠序④可不兴乎 庆历甲申岁,予参贰国政⑤,亲奉圣谟⑥,诏天下建郡县之学,俾岁贡群士,一由此出。
(选自范仲淹《邠州建学记》)
【注释】①曷尝:何尝。②漓:浅薄,不醇厚。③格:达到。④庠(xiáng)序:泛指学校。⑤贰国政: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二职。⑥圣谟(mó):皇帝的旨意。
15. 解释下列加点词。
(1)或异二者之为______________ (2)微斯人______________
(3)莫大于乏人______________ (4)诚教有所未格______________
16.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以物喜 何以战(《曹刿论战》)
B. 先天下之忧而忧 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
C. 莫大于乏人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D. 岂人之秀而贤者独下于古欤 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17. 翻译下列句子。
(1)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2)岂人之秀而贤者独下于古欤?
18.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1)【甲】文中范仲淹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他所说的“古仁人之心”具体指什么?
(2)结合【甲】【乙】选文,说说范仲淹的“家国情怀”分别体现在哪些地方。
(四)古诗阅读。(5分)
19. 赏析古诗,完成对话。
初夏江村
高启①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②。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注释】①高启(1336—1374):字季迪,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此诗作于高启回到青丘乡间隐居时。②纬车:缫车,抽茧出丝的工具。
小肃:这首诗以生动细腻、清新秀丽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色调明快、充满生活气息的江南水乡初夏风光图,画面中我们看到了散步的人们和(1)_______,看到了水鸭(或:初生的水鸟)在莲叶间戏水以及(2)______的生动画面。
小银:你说的是近处画面,远处渡口还有横着的渔船……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3)_______的情感。
小肃:最有趣的是诗末点题,尤其是“(4)______________”一句,既点出题目中的“初夏”,又点明了这是在“江村”。
小银:读到“归路”,你会觉得有何妙处呢?
小肃:我觉得(5)_____________。
(五)名著阅读。(8分)
20. 在班级举办的《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分享会上,老师提炼出勇者、信仰、相助三个关键词,请你从中任选一个,结合原著内容进行分享。
21. 阅读下表,了解保尔的成长历程,根据你的感悟或者启示向同学们介绍这本书。
保尔的成长历程 无知阶段 成长阶段 成熟阶段 伟大阶段
相关情节 ①因把烟灰撒在面包里而被神父开除。②在发电厂当学徒,认识了电工朱赫来,接受了许多革命思想 ①被出卖,进监狱,后被错放。②参加工农兵聚会,与冬妮亚关系破裂 ①参加肃反及修筑铁路工作,结识丽达,后为解放事业放弃了这段感情。②母亲的按摩救了他一命,他勉强能走路,又离开家 ①经过几次手术后出院,带病坚持工作,最后双目失明,只能离开战斗队伍。②完成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
三、作文(60分)
22. 小甘所在的幸福中学将聘请李芬老师担任本校“墨香诗韵”大赛评委,聘期三年。请你于4月12日以该校名义拟写一份“聘请书”。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50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稳,不仅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智慧。
稳,让一个人越来越强大。
请以“稳________”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本市人名、校名、地名,请用××代替。
24. 请以“走过这一程”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本市人名、校名、地名,请用××代替
参考答案
1.【答案】(1) ①. yǎng ②. è ③. 屏障 ④. 统筹 (2)C
(3)在“高质量发展”后添加“的理念”。
2.【答案】A
3.【答案】爸爸,根据《甘肃省河道管理条例》,从事河道采砂活动要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许可证,您和合作伙伴没有许可证就偷采,这是违法行为。被发现不仅会被责令停止、没收违法所得,还会面临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甚至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咱不能这么做呀。
4.【答案】标志由蜿蜒的黄河形状和上方的抽象飞鸟构成。黄河形状寓意黄河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飞鸟寓意自由、灵动,象征黄河文化蕴含的蓬勃生命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5.【答案】 ①. 白银黄河风情线 ②. 黄河石林——会宁红军会师旧址——靖远虎豹口(线路合理即可)
6.【答案】 ①. 秋风萧瑟 ②. 洪波涌起 ③. 高峰入云 ④. 几处早莺争暖树 ⑤. 谁家新燕啄春泥 ⑥. 林壑尤美 ⑦. 为篱下黄花开遍
7. “那头”指姥姥家,是母亲思念的故乡和亲人所在之地。标题蕴含着母亲对姥姥等逝去亲人的深切思念,暗示文章围绕母亲的思念情感展开,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8. 示例一:支持母亲清明回乡。文中母亲年老体弱,仍每年坚持回乡,因为这是对姥姥等逝去亲人的情感寄托,清明回乡祭祀是传承孝道和对亲情的珍视,是她内心的强烈渴望,不应被阻拦。
示例二:认为母亲不必坚持清明回乡。母亲年老体衰,回乡路途辛苦,且身体状况不佳,每天要吃很多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线上祭祀等表达思念,不一定非要亲自长途跋涉回乡,这样能避免身体过度劳累。
9. 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狼吞虎咽”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和弟弟吃点心时的急切、贪吃,表现出姥姥给的点心对“我们”的吸引力,也从侧面体现出姥姥对“我们”的疼爱。
10. “清明的借口”指母亲以清明祭祀为由回乡。这一表述体现了清明这一传统节日在人们情感传承中的作用,它成为母亲表达对逝去亲人思念、回到故乡与过去情感连接的契机,承载着家族情感的延续和对传统祭祀文化的传承,是情感与文化传承的载体。
11. 开篇写“六尺巷”和“蓝田米街”的故事,引出本文关于传统美德融入现代治理的话题,同时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传统美德对现代治理的积极作用,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说服力。
12. ①探索管用长效举措,如山东荣成市用美德信用积分调动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热情;②推动治理创新,如推动美德信用积分跨省市互认,推出“美德积分贷”等;③靠制度保障,如宁波市修订《宁波慈善事业促进条例》为弘扬美德提供制度支撑。 13. B
14. 可以。例如在班级管理中设置“美德银行”,学生做好人好事、遵守纪律、帮助同学等行为可获得“美德积分”,积累到一定分数可兑换学习用品或免写一次作业等奖励,激励学生践行传统美德;还可以开展“孝亲敬长月”活动,让学生为父母做一件事并分享感受,将孝亲传统美德融入班级文化建设。
15. ①. 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②. 如果没有 ③. 没有什么 ④. 确实 16. B
17. (1)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君主忧虑。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快乐呢?
(2)为什么有才能、有见识的人在古代就如此少见呢?
18. (1)“古仁人之心”具体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2)甲文体现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家国情怀,无论身处何地都心系百姓和君主;乙文体现他奉命修建学校,重视教育,希望培养人才,为国家发展出力的家国情怀。
19.【答案】 ①. 水满池塘的景象 ②. 乳燕翻飞、风掠燕巢 ③. 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闲适自在 ④. 最是黄梅时节近 ⑤. “归路”既指诗人返回的路途,又暗含归田园的志趣,使全诗意境更加悠远。
20.【答案】示例一:勇者。红军面对困难,坚定不移,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勇敢无畏。如在“飞夺泸定桥”中,桥上面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军的机枪阵地,红军战士不畏炮火,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示例二:信仰。红军面对艰苦的环境,用心中的信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们翻越数座大雪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最终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信仰的力量成就了红军不可战胜的磅礴气势。
示例三:相助。红军将士们意志坚定,互相鼓励、扶持,他们不放弃任何一个受伤的战友,在艰苦的环境里互相加油打气,为了战友的安危甘愿牺牲自己,最终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创举,诠释了长征精神。
21.【答案】同学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述了保尔的成长故事。他从一个无知少年,在革命的洗礼下逐渐成长。在成长阶段,他历经磨难,被出卖入狱,后参加工农兵聚会又与冬妮亚关系破裂,但这些挫折没有打倒他。在成熟阶段,他参加铁路工作,为革命事业奉献,还因伤病经历诸多痛苦却仍坚强。到伟大阶段,他虽身体残疾但完成小说创作,实现生命的升华。这本书激励我们在困境中坚守信仰,勇敢前行,成为有担当的人。
22.【答案】示例
聘书
尊敬的李芬老师:
您好!
我校“墨香诗韵”大赛将于近期举办,久仰您在诗词领域的深厚造诣和专业素养,特聘请您担任我校“墨香诗韵”大赛评委,聘期三年(自2025年4月12日起至2028年4月11日止)。在此期间,烦请您在大赛相关活动中,凭借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公正、公平地对参赛作品及选手表现进行评判和指导。
期待与您的合作,相信在您的支持下,大赛定能圆满成功。
幸福中学
2025年4月12日
23.24、写作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