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简答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简答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简答题
1.加强宪法意识,规范权力运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某在审批办理房屋所有权权属登记过程中,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明知房屋权属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全,却授意下属违法出具审查意见,违法给房屋权属申请人办理登记等。致使税费流失近百万元。王某终因受贿罪和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被依法追缴违法所得。
材料二 2022年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原则和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国家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监督和制约。
(1)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什么?
(2)请谈谈为什么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监督和制约。(两点即可)
(3)请说说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如何行使国家权力。
2.赣江中学八年级同学结合今年两会精神,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的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我们可以参与两个探究学习小组的活动:
【从活动中强化政治认同】忆往昔,岁月峥嵘;看今朝,风华正茂。从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起航,历经28年浴血奋战、70余年励精图治,中国共产党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克了一道道大难关,夺取了一个个新胜利。
(1)请你为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设计两种活动方式,并针对前面设计的两种活动方式分别拟定一个具体的活动主题。
【从反思中培育法治观念】2023年12月4日,是我国第10个国家宪法日,也是第22个全国法制宣传日。纪念国家宪法日,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就是要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使法律融入日常生活,走入人民群众,教育引导全社会不断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信和自觉。
(2)请运用所学知识,阐述一下提升自己宪法意识的具体打算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们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习近平2022年12月19日发表的署名文章
《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
(1)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什么
(2)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完善以什么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我国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社会主义法治也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请你谈谈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运用宪法法律治国理政的
5.【宪法】
材料一 2023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今年以“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主题的“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在全国开展。
材料二 翻开党的二十大报告,“宪法”有着沉甸甸的分量。报告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至少答出三条)
(2)请举例说一个你参与的宪法宣传活动(至少写出两个)。
6.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布过四部宪法,1982年宪法是现行宪法,请问: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怎样规定的
(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7.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指出,各级党委(党组),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当代中国人权观,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要增强尊重和保障人权意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回答:
(1)为形成推动人权事业发展的合力,我国应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至少两个方面)
(2)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担负起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历史责任?(三点即可)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决不姑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材料二 习主席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勇于自我革命,一刻不停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保证。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要强调规范权力的运行
(2)正风反腐在路上,请你谈谈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力
9.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我国宪法除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外,还规定了国家性质、国家机构的组织及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2)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和核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10.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18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指出,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权力过分集中,权力随意滥用,就容易产生特权和腐败。因此,必须将权力牢牢关进制度的笼子,完善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
材料二 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宪法宣誓词共70个字:“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
每年的12月4日,国家都会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2022年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你所在的学校团委准备开展以“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我国监督宪法实施情况的国家机关是什么
(2)我国为什么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3)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增强宪法意识
11.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
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中国共产党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我国发展站在了更高历史起点上。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九百六十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1)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2)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在诸多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请你列举一列。
12.材料一 2023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今年以“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主题的“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在全国开展。
材料二 翻开党的二十大报告,“宪法”有着沉甸甸的分量。报告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1)“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请你谈谈宪法的地位
(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请举例说一个你参与的宪法宣传活动。
13.某校团委开展宪法展览活动,邀请你参与。
第一展厅宣传宪法1.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工作 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第二展厅与法同行1.参观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 2.游览宪法主题公园; 3.参与宪法诵读。
(1)如果你是第一展厅的讲解员,你会向同学们讲解哪些宪法知识
(2)第二展厅的内容启示我们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与宪法同行 。
14.【坚持宪法至上规范权力运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由于某些官员丧失理想信念,目无法纪,以权谋私,严重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1)运用所学知识,阐释“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理由。
(2)请你谈谈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如何避免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15.材料一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材料二 2023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某校八年级(1)班开展了“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小荷说:“每个公民都要增强宪法意识,坚持宪法至上。”
(1)在校园中,你可以通过哪些形式来宣传宪法?
(2)结合材料说说你将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16.宪法监督委员会履行监督、调查、处置的职责,对国家工作人员依法监督其道德操守履行情况,调查贪污,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的违法犯罪情况,处置违反法律法规,失职失责情况,维护宪法和法律法规。
(1)我国为什么要加强宪法监督
(2)如何加强宪法监督
17.习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我们党始终坚持不懈开展反腐败斗争,努力建设清正廉洁的党。用权必须透明,在阳光下运行,各级干部最好的用权方法就是推进权力运行的公开化、规范化,落实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的制度;同时,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来监督权力,让权力在人民眼皮底下运行,干部应逐步习惯于在聚光灯下工作。
(1)宪法为什么要规范权力的运行
(2)如何规范国家权力运行
18.【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值得我们深情回望: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行改革开放,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020年,脱贫攻坚战胜利完成;2021年,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无数事实证明:要矢志不渝坚持党的领导。
(1)运用所学知识,请你谈一谈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对于党的领导,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持何种态度,付出哪些行动
19.【规范权力运行】
我国现行宪法虽历经数次修改,但其核心价值追求从未改变。宪法通过赋予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公共权力,使国家权力在宪法的轨道上有效运行,避免国家权力缺位、越位和错位。
(1)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什么?
(2)为什么国家权力要在宪法的轨道上有效运行?
(3)如何避免国家权力缺位、越位和错位?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材料二 “打虎”零容忍,“拍蝇”不手软,“猎狐”不止步……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464.8万余件,其中,立案审查调查中管干部553人,处分厅局级干部2.5万多人、县处级干部18.2万多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1)阅读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依据
(2)阅读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简答题》参考答案
1.(1)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2)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的好会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遗害无穷。②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3)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②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③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
2.(1)活动方式:主题班会、歌咏比赛、绘画展览、手抄报比赛等。
活动主题:坚持党的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党的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等。
(2)①学习宪法,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②认同宪法,让宪法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③践行宪法,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3.(1)依宪治国。
(2)宪法。
(3)尊重和保障人权。
4.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②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
5.(1)①宪法规定内容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其他法律规定某一方面的内容。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2)宪法宣传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
6.(1)①宪法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②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7.(1)①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②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③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④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分别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⑤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2)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③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8.(1)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②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③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2)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②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③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④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9.(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是宪法的核心内容。
10.(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2)①有利于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②有利于捍卫宪法的地位,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③有利于增强公民对宪法的了解和认识,促进公民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④有利于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营造宪法至上、人人信仰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3)①学习宪法,要了解宪法产生发展历程,领会宪法原则精神,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②认同宪法,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③践行宪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等。
11.(1)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②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例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2.(1)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②宪法是一切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③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④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⑤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是国家法治统一的基础。
(2)①宪法规定内容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其他法律规定某一方面的内容。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3)宪法宣传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
13.(1)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法律为行为准则。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2)①学习宪法,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②认同宪法,让宪法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③践行宪法,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14.(1)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②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③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2)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②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③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④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15.(1)举办宪法知识竞赛、宪法知识讲座、宪法知识板报比赛、宪法知识演讲等。
(2)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16.(1)①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②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2)①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②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③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17.(1)①宪法不仅设置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②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③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2)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②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③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④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18.(1)①从历史角度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②从宪法规定看,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③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特点来看,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根本宗旨﹑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等决定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示例态度:拥护党的领导等。行动: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听党话,跟党走,积极加入中国共青团,成为党的得力助手;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贡献力量等。
19.(1)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2)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②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③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3)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范围内行使,不得越权、滥用职权。
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③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④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20.(1)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②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⑤党是最高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2)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