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1.标语口号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这些口号表明中国( )A.已经实现祖国统一 B.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国家C.农民获得彻底解放 D.社会主义改造成果显著2.1949年9月,各党派、团体、民族、地区、解放军及海外华侨等662名代表齐聚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明确新中国国体、政体等根本问题。材料说明了( )A.会议实现全国人民大团结,充分筹备新中国成立的各项工作B.会议标志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仅制定了临时宪法C.会议代表人员来源单一,主要讨论新中国宪法的制定工作D.会议在新中国成立后召开,内容为选举新一届中央领导人3.王桧林在《中国现代史》一书某一章节中提到了社会经济秩序的整顿、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斗争等内容。据此可知,这一章节的主题可能是( )A.国民经济亟待恢复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D.社会主义建设探索4.习近平主席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指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这一精神内涵展开研讨,列举了以下史实:①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军枪眼;②志愿军将士高唱“保和平、卫祖国”奔赴前线;③全国民众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支援前线。这些史实集中体现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是(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B.艰苦奋斗、爱国爱民C.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 D.解放思想、开拓进取5.1948年当选的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共81人。随后去美国的12人,随国民党政府迁往台湾的9人,留在大陆或从海外回到大陆的60人,占74%。这主要是因为( )A.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显著的吸引 B.美苏冷战导致世界局势动荡C.爱国情怀和新中国政策的感召 D.国内优越的科研条件和基础6.1950年11月,全国财政会议接受了陈云同志提出“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经济建设第三”的主张,并确定为国家财经工作的方针。这一方针( )A.是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有益探索B.是对美国发动侵朝战争的积极应对C.标志着我国国防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D.导致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比例严重失衡7.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其伟大意义主要在于( )A.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推翻了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C.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提升了国家战略威慑的力量8.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简本)》中曾评价某历史事件:“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作出以武力侵略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该历史事件是( )A.开国大典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 D.香港澳门回归9.五星红旗胜利飘扬在雪域高原,2024年是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A.70周年 B.71周年 C.72周年 D.73周年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1.《人民日报》曾经刊载文章指出:“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材料最有可能评述的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和平解放了西藏 D.土地改革的最终完成12.1950-1953年,中国人民同朝鲜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一批“最可爱的人”。下列属于这场战争中牺牲的“最可爱的人”有( )①黄继光 ②邱少云 ③刘少奇 ④雷锋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3.“经此一战,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制、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彻底扔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真正扬眉吐气。中国从这场胜利中一跃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与这段话陈述的史实相符的是( )A.开国大典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抗美援朝 D.一五计划14.中国将抗美援朝视为“立国之战”,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因为这场战争(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C.加速了国防事业的进步 D.清除了帝国主义的威胁15.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9%。对这一成就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土地私有制度被废除 B.工业对粮食需求增加C.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 D.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16.《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记载道:“经过朝鲜战争的交手,美国不得不对中国的利益有所顾忌。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军的轰炸机从来不敢越过北纬17度线轰炸北越,没有别的,它怕引起中国的反应。”这反映了( )A.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B.抗美援朝战争后美国放弃霸权政策C.越南战争削弱了美军军事力量 D.当时中国已具备最强军事实力17.有人评价说:“(它)对刚刚诞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各项工作,都起了规范和指示作用。它凝结了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 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对“它”解读正确的是( )A.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 B.是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C.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D.使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重要一步18.1951年6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在全国普遍地开展爱国公约运动,开展增产、捐献武器运动和优待烈属军属及残疾军人的运动,借以提高人民的政治觉悟和爱国热忱,借以鼓励前线的士气并解决一部分财政上的困难”。上述政策主要是为了( )A.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B.建立土地公有制C.赢得保家卫国的战争 D.为工业化筹集资金19.下表是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土地的占有情况,出现这一变化得益于( )1950年 1954年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一五”计划 D.人民公社化运动20.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属于研究土地改革原始史料的是( )A.回农村老家时听到关于土地改革的闲谈 B.以土地改革为题材的小说《李有才板话》C.从互联网获取的土地改革运动相关资料 D.市博物馆保存的农民分到田地的土地证21.“1949年,前清翰林张元济感慨道:想不到我以衰老之年,能够参加这个人民的协商会,真是荣誉极了,高兴极了。”材料中“人民的协商会”( )A.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B.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D.决定建立人民大会堂和纪念碑22.有美国学者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进一步改变美苏“冷战”格局,这说明新中国的成立( )A.标志着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B.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C.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 D.深度瓦解了美国的殖民体系23.1950年1月3日,《人民日报》刊文:“东北的大米第一次运到上海……上海市民尝到了自己的东北米。华北的煤从来没有坐过火车,这次……源源地运到上海。华北、西北、华中的棉花,在青黄不接的季候……大量运到上海”。这一现象折射出( )A.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B.土地改革促进民生C.工业化建设取得一定成就 D.新生政权得到巩固24.1950至1952年连续三年国庆前夕,全国各地以报刊、仪式、文娱活动及各类会议等形式开展大规模的国庆宣传。如广西除举办报告、座谈会外,还辅以广播、山歌、黑板报、图片展览等形式进行宣传;张家口市组织宣传队、宣传卡车并印制漫画、传单和标语等宣传品。这些活动( )A.激发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B.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C.彰显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D.凝聚了建设新政权的力量25.1974年出版的英国《大百科全书》高度评价中国军队在朝鲜战争中的表现,认为中国士兵能够忍受难以置信的艰难困苦,仍能战斗得很好。此外,日本学者也指出,朝鲜战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一个应予重视的军事强国。这说明了抗美援朝战争( )A.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初步改善了工业布局C.壮大了世界和平的力量 D.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26.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几十年后,英国学者罗伯特·奥内尔在他的书中写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作者意在强调这次战争( )A.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B.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C.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 D.增强了中国军事实力27.毛泽东在评价某口号时说,它有效地将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结合起来。该“口号”应该是( )A.“打过长江去,建立新中国”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C.“宁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28.朝鲜战争结束之后,西方一个经典的评价是:在涉及国家安全问题上,新中国再也不会退让,最关键的一个,打出了中国在这个世界上的发言权。据此可知,朝鲜战争( )A.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29.“它总结了党过去领导土地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又适应建国后的新形势确定了新政策,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材料中的“它”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30.1949年10月1日,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崭新的阶段。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开国大典意义的一项是( )A.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 B.奠定了全面工业化的基础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实现了全国的完全统一31.毛泽东曾告诉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推行的土改措施是( )A.农民土地所有制 B.耕者有其田C.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D.打土豪,分田地32.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危难关头舍己为人的英雄。73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火箭军 C.中国人民志愿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33.一个时代的流行歌曲、小说、诗歌等往往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小明同学搜集了1949—1953年期间中国流行的歌曲、小说等素材(如下),它们折射出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是( )A.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B.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C.经济建设的重大飞跃 D.民主法治建设的完善34.春联是中华民俗文化瑰宝,也能反映社会历史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反映的历史事件(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C.使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D.打破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35.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开国大典的原始史料的是( )A.电影《开国大典》的片段 B.开国大典时的新闻照片和影像资料C.学者著作中有关开国大典的描写 D.画家董希文创作的《开国大典》3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一事件标志着( )A.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完全确立 B.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C.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D.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37.它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它”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D.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38.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军队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一史事(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C.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外交孤立39.从1950年到1952年,我国粮食、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增幅和每年的总产量都超过了以往任何历 史时期。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0.2023年是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新闻工作者采访了数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老人们的讲述与回忆,在史料分类上应属于( )A.文献史料 B.口述史料 C.实物史料 D.图像史料41.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1950年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使他家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农业生产合作社C.土地改革 D.停产闹革命42.语文课上老师展示如下革命回忆录,文章中描述的“战友”是( )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呢?……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忍不住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A.邱少云 B.黄继光 C.董存瑞 D.刘胡兰43.1951年,全国人民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捐献飞机大地,增加生产、厉行节约及爱国丰产等运动,竭尽全力保障前线的物资供给。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A.是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战争 B.是维护和平的正义的战争C.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44.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A.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B.讨论土地改革C.和平解放西藏 D.决定抗美援朝45.“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而且开辟了百万农奴翻身解放的道路。”材料评述的事件是(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胜利 D.社会主义改造4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纪元。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从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C.中国大陆已经获得全部解放 D.我国封建土地制度彻底摧毁47.1949年至1950年上半年,《人民日报》中还存在着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商广告,但自1950年下半年的之后几年,这类广告基本绝迹。这是因为( )A.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 B.三大改造顺利进行C.苏联大规模对华援助 D.国民经济水平恢复48.某记者在一则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消息”指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开国大典的举行C.西藏的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49.从此,西藏人民永远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在祖国大家庭里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材料中的“从此”,指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开国大典 D.西藏和平解放50.下表呈现的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某学校放映活动的影片排映表,据此可知,本次放映活动的主题是( )序号 日期 时间 影片1 9月30日 19:00 《开国大典》2 10月1日 10:00 《建国大业》3 10月2日 20:00 《大阅兵》A.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B.中国革命转危为安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D.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51.2024年11月29日,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某校新闻社团为此撰写了公众号文章,下面最合适的题目是( )A.《接最可爱的人回家》 B.《学习雷锋好榜样》C.《铁人精神永放光芒》 D.《县委书记好榜样》52.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使全国约有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约7亿亩土地和37950间房屋等生产资料,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社会变革,材料中“社会变革”的含义指( )A.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B.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C.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D.“打土豪,分田地”53.今年是新中国建国76周年,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关于新纪元说法正确的是( )①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祖国大陆全境解放②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③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④标志着中国人民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4.某班表演历史短剧《上甘岭战役》,小刚在剧中扮演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 )A.董存瑞 B.邱少云 C.黄继光 D.左权55.1951年,安徽各地掀起了参加志愿军的热潮,广大青年踊跃参军参战,父送子,妻送夫,兄弟争相入伍的动人场景屡见不鲜。据此可知,抗美援朝( )A.激发了人民生产热情 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人民志愿军斗志高昂 D.经济建设取得大发展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C C C B C C D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A C A D A A C A D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A B D D A A B B A C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答案 A C A A B B A B A B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答案 C A D A B B A C D A题号 51 52 53 54 55答案 A B D C B答案第2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