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线索1:近现代大国发展史(一)美国史近代 开发时期 ①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 ②16世纪初,欧洲殖民者开始“三角贸易”,把大量黑人贩卖到美洲,促进了北美地区开发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③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起13个殖民地,形成了共同市场,美利坚民族也逐渐形成美国独立战争 ①1775—1783年,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实现了国家独立 ②1787年美国宪法颁布,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确立了民主政治制度南北战争 1861—1865年,美国爆发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融入全球工业化浪潮,工业实力大增第二次工业革命 美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先国家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现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 ①一战前期,美国作为中立国,大发战争横财 ②1917年,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成为主要战胜国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操纵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一战后的世界新秩序,参与了对世界的瓜分经济大危机 1929—1933年,首先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影响深远,使资本主义世界损失巨大罗斯福新政 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对日宣战;1942年1月,与中、苏、英等26个国家结成反法西斯同盟;1944年6月,开展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参加雅尔塔会议,发表《波茨坦公告》,在日本投掷原子弹,加速了二战的结束冷战 ①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提出马歇尔计划,也是冷战政策的重要步骤。②1949年,成立“联邦德国”(“西德”),导致德国分裂。③1949年,成立“北约”全球扩张 ①长期干涉并操纵古巴等拉丁美洲国家的内政。②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欲称霸世界,建立“单极世界”。③1999年,发动科索沃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轰炸。④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二)英国史资产阶级革命 ①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②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确立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的科技被美、德赶超;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世纪初,与法、俄组成三国协约,打败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取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 ①1938年9月,签订《慕尼黑协定》,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②1940—1941年,英国本土遭到德军的大规模空袭 ③1942年1月,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④1944年6月,与美国实施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⑤1945年2月,出席雅尔塔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①二战使英国实力大大削弱,在经济上依赖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加入“北约” ②1973年加入欧共体,1993年,加入欧盟(2020年1月正式脱欧)(三)俄国史近代 近代化开启 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全面推行改革,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对外扩张 ①17世纪晚期,俄国唆使蒙古族首领噶尔丹叛乱,康熙帝三次平叛 ②1700—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农奴制改革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侵略掠夺 通过对中国领土的掠夺,俄国打开了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现代 一战 先是加入协约国,十月革命后选择退出一战苏联的建立 ①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同年,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1921年,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1922年年底,苏联成立 ③斯大林时期,先后进行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运动,完成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年),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但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后来日益僵化,严重阻碍了苏联的发展二战 ①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②1942年1月,成为《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之一,正式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③1942年7月—1943年2月,取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④先后参加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 ⑤1945年,德国、日本先后宣布无条件投降,苏联成为二战战胜国之一冷战 二战后,成为超级大国,建立社会主义阵营与美国争霸;1949年,在苏占区成立“民主德国”,致使德国分裂;1955年,成立“华约”,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抗解体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重新崛起 在渡过苏联解体的社会动荡期后,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致力于国家复兴,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四)日本史明治维新 1868年起,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此后,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日本强大起来后,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通过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两次世界大战 ①一战中,1914年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1918年,成为战胜国之一 ②一战后,参加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巴黎和会上得到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 ③发动侵华战争:1931年9月18日,发动九一八事变,进行局部侵华;1937年7月7日,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④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⑤1941年12月,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⑥1945年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二战结束二战后 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政策;经济上扶持日本;日本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膨胀(五)法国史启蒙运动 18世纪开始,法国进步思想家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法国大革命 ①爆发: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正式爆发 ②意义: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拿破仑帝国 ①建立: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②巩固:对内颁布《拿破仑法典》;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联盟 ③覆灭:1812年,远征俄罗斯,大败而归;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巴黎公社 1871年3月,巴黎无产阶级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5月,公社失败两次工业革命 18—20世纪初,先后进行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一战前后 战前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被美、德赶超,同德国矛盾加深,与英、俄组成三国协约战中 1916年,德国进攻法国的凡尔登,法军从8月开始反攻,挫败了德国的进攻战后 在巴黎和会上,成为操纵国之一,主张极力削弱德国,与英国控制国际联盟二战前后 战前 推行绥靖政策,与英国共同制造“慕尼黑阴谋”战中 1940年5月,遭到德军进攻;6月被德国占领,法国败降战后 1967年,和联邦德国等六国成立欧洲共同体;1993年,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欧洲联盟成立(六)德国史近代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48年,马克思(德国人)与恩格斯共同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 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德国和美国领先现代 一战 与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集团,并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挑起一战;凡尔登战役中伤亡惨重,从此陷入被动,最终向协约国投降。战败后遭到严重削弱,同时也激起了德国的严重不满,为二战爆发埋下隐患经济危机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希特勒趁机组建纳粹党,建立法西斯专政二战 1939年9月突袭波兰,二战爆发,随后大举进攻西欧和北欧,入侵苏联。法西斯侵略遭到各国联合抵抗,德国最终战败,二战结束分裂 战后被分区占领,1949年,分裂成东德和西德欧洲联合 参与组建欧共体,欧盟成立后,成为重要成员国线索2:重要大国关系(一)美日关系关系特征 时期 原因 主要表现日本遭受美国侵略 19世纪50年代 ①美国融入资本主义世界的殖民扩张浪潮之中;②幕府统治下的日本,闭关锁国,封建落后 1853—1854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与美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国门被打开相互勾结侵华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1900—1901年,美国、日本共同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美国抑制日本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日本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矛盾尖锐 1921—1922年,美国主持召开华盛顿会议,通过《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达到了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抑制日本势力膨胀的目的敌对与战争 20世纪40年代 日本法西斯在亚太地区的侵略扩张影响了美国的国家利益 ①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②1942年6月,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击溃日军;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合作与竞争并存 20世纪60年代以来 ①日本重新崛起;②美国追求世界霸权的既定方针未变 ①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在经济上与美国形成竞争关系;②近年来,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日本成为围堵中国的重要力量,美日关系日益密切(二)美俄关系关系特征 时期 原因 主要表现相互勾结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 共同掠夺在华利益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俄同为英、法的帮凶;②1900—1901年,美、俄共同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相互合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为重新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而进行合作 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与俄国共同对同盟国作战相互敌视又相互学习 十月革命后到20世纪30年代初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联)采取排斥及扼杀的态度和手段 ①十月革命后,美国参与了西方列强对苏俄的武装干涉;②列宁借鉴欧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验,实施新经济政策;③美国开始实行罗斯福新政,借鉴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渡过经济危机;④经济大危机时期,苏联大量引进美国技术设备,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同盟40年代 20世纪前半期 法西斯成为双方共同的敌人 ①签署《联合国家宣言》,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员;②共同参加雅尔塔会议,共同参与了对日作战行动冷战对峙与争霸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90年代初 ①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②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 ①美国提出了“杜鲁门主义”,领导建立北约,遏制苏联;②苏联领导建立华约与北约对抗;③代表性事件:柏林墙的修筑、古巴导弹危机等斗争与合作并存 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 ①两国国家利益的需要;②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①美俄关系总体平缓,两国的高层接触不断,经济、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②但随着北约东扩,美俄在中东和东欧地区再次出现政治和军事博弈,两国关系出现波折(三)美英关系关系特征 时期 原因 主要表现殖民与反殖民 17—18世纪 英国在北美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775年,英属北美殖民地爆发独立战争。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合作与竞争并存 19世纪—20世纪40年代前半期 两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同盟国的扩张损害了美、英等国的利益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英国同在协约国集团作战,取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②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会议签署了《五国条约》,美国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地位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损害了美、英等国的利益 美、英共同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员国,联合作战,赢得诺曼底登陆战的胜利等,最终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合作与追随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至今 ①英国实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严重削弱;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③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①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鼓动英美联合对抗苏联;②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从经济上对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欧国家进行援助;③1949年,美国主导成立了北约,英国是其成员国之一;④在美国侵略朝鲜、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中,英国始终追随美国(四)法德关系关系特征 时期 原因 主要表现敌对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两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掠夺海外市场,矛盾与冲突加剧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德两国分别加入协约国与同盟国,双方进行军备竞赛;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国为主要交战国;③1919年,巴黎和会上法国极力主张削弱德国,参与签订了《凡尔赛条约》,严重削弱德国;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很快占领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参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合作 20世纪50年代初至今 法、德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到重创,国际地位下降 ①法德和解,推动欧洲走向联合;先后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最终合并为欧洲共同体,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②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线索1:近现代大国发展史(一)美国史近代 开发时期 ①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 ②16世纪初,欧洲殖民者开始“三角贸易”,把大量黑人贩卖到美洲,促进了北美地区开发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③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起13个殖民地,形成了共同市场,美利坚民族也逐渐形成美国独立战争 ①1775—1783年,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实现了国家独立 ②1787年美国宪法颁布,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确立了民主政治制度南北战争 1861—1865年,美国爆发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融入全球工业化浪潮,工业实力大增第二次工业革命 美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先国家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现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 ①一战前期,美国作为中立国,大发战争横财 ②1917年,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成为主要战胜国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操纵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一战后的世界新秩序,参与了对世界的瓜分经济大危机 1929—1933年,首先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影响深远,使资本主义世界损失巨大罗斯福新政 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对日宣战;1942年1月,与中、苏、英等26个国家结成反法西斯同盟;1944年6月,开展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参加雅尔塔会议,发表《波茨坦公告》,在日本投掷原子弹,加速了二战的结束冷战 ①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提出马歇尔计划,也是冷战政策的重要步骤。②1949年,成立“联邦德国”(“西德”),导致德国分裂。③1949年,成立“北约”全球扩张 ①长期干涉并操纵古巴等拉丁美洲国家的内政。②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欲称霸世界,建立“单极世界”。③1999年,发动科索沃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轰炸。④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二)英国史资产阶级革命 ①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②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确立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的科技被美、德赶超;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世纪初,与法、俄组成三国协约,打败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取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 ①1938年9月,签订《慕尼黑协定》,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②1940—1941年,英国本土遭到德军的大规模空袭 ③1942年1月,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④1944年6月,与美国实施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⑤1945年2月,出席雅尔塔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①二战使英国实力大大削弱,在经济上依赖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加入“北约” ②1973年加入欧共体,1993年,加入欧盟(2020年1月正式脱欧)(三)俄国史近代 近代化开启 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全面推行改革,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对外扩张 ①17世纪晚期,俄国唆使蒙古族首领噶尔丹叛乱,康熙帝三次平叛 ②1700—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农奴制改革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侵略掠夺 通过对中国领土的掠夺,俄国打开了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现代 一战 先是加入协约国,十月革命后选择退出一战苏联的建立 ①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同年,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1921年,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1922年年底,苏联成立 ③斯大林时期,先后进行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运动,完成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年),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但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后来日益僵化,严重阻碍了苏联的发展二战 ①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②1942年1月,成为《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之一,正式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③1942年7月—1943年2月,取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④先后参加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 ⑤1945年,德国、日本先后宣布无条件投降,苏联成为二战战胜国之一冷战 二战后,成为超级大国,建立社会主义阵营与美国争霸;1949年,在苏占区成立“民主德国”,致使德国分裂;1955年,成立“华约”,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抗解体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重新崛起 在渡过苏联解体的社会动荡期后,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致力于国家复兴,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四)日本史明治维新 1868年起,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此后,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日本强大起来后,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通过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两次世界大战 ①一战中,1914年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1918年,成为战胜国之一 ②一战后,参加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巴黎和会上得到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 ③发动侵华战争:1931年9月18日,发动九一八事变,进行局部侵华;1937年7月7日,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④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⑤1941年12月,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⑥1945年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二战结束二战后 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政策;经济上扶持日本;日本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膨胀(五)法国史启蒙运动 18世纪开始,法国进步思想家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法国大革命 ①爆发: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正式爆发 ②意义: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拿破仑帝国 ①建立: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②巩固:对内颁布《拿破仑法典》;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联盟 ③覆灭:1812年,远征俄罗斯,大败而归;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巴黎公社 1871年3月,巴黎无产阶级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5月,公社失败两次工业革命 18—20世纪初,先后进行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一战前后 战前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被美、德赶超,同德国矛盾加深,与英、俄组成三国协约战中 1916年,德国进攻法国的凡尔登,法军从8月开始反攻,挫败了德国的进攻战后 在巴黎和会上,成为操纵国之一,主张极力削弱德国,与英国控制国际联盟二战前后 战前 推行绥靖政策,与英国共同制造“慕尼黑阴谋”战中 1940年5月,遭到德军进攻;6月被德国占领,法国败降战后 1967年,和联邦德国等六国成立欧洲共同体;1993年,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欧洲联盟成立(六)德国史近代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48年,马克思(德国人)与恩格斯共同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 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德国和美国领先现代 一战 与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集团,并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挑起一战;凡尔登战役中伤亡惨重,从此陷入被动,最终向协约国投降。战败后遭到严重削弱,同时也激起了德国的严重不满,为二战爆发埋下隐患经济危机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希特勒趁机组建纳粹党,建立法西斯专政二战 1939年9月突袭波兰,二战爆发,随后大举进攻西欧和北欧,入侵苏联。法西斯侵略遭到各国联合抵抗,德国最终战败,二战结束分裂 战后被分区占领,1949年,分裂成东德和西德欧洲联合 参与组建欧共体,欧盟成立后,成为重要成员国线索2:重要大国关系(一)美日关系关系特征 时期 原因 主要表现日本遭受美国侵略 19世纪50年代 ①美国融入资本主义世界的殖民扩张浪潮之中;②幕府统治下的日本,闭关锁国,封建落后 1853—1854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与美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国门被打开相互勾结侵华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1900—1901年,美国、日本共同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美国抑制日本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日本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矛盾尖锐 1921—1922年,美国主持召开华盛顿会议,通过《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达到了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抑制日本势力膨胀的目的敌对与战争 20世纪40年代 日本法西斯在亚太地区的侵略扩张影响了美国的国家利益 ①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②1942年6月,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击溃日军;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合作与竞争并存 20世纪60年代以来 ①日本重新崛起;②美国追求世界霸权的既定方针未变 ①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在经济上与美国形成竞争关系;②近年来,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日本成为围堵中国的重要力量,美日关系日益密切(二)美俄关系关系特征 时期 原因 主要表现相互勾结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 共同掠夺在华利益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俄同为英、法的帮凶;②1900—1901年,美、俄共同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相互合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为重新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而进行合作 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与俄国共同对同盟国作战相互敌视又相互学习 十月革命后到20世纪30年代初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联)采取排斥及扼杀的态度和手段 ①十月革命后,美国参与了西方列强对苏俄的武装干涉;②列宁借鉴欧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验,实施新经济政策;③美国开始实行罗斯福新政,借鉴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渡过经济危机;④经济大危机时期,苏联大量引进美国技术设备,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同盟40年代 20世纪前半期 法西斯成为双方共同的敌人 ①签署《联合国家宣言》,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员;②共同参加雅尔塔会议,共同参与了对日作战行动冷战对峙与争霸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90年代初 ①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②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 ①美国提出了“杜鲁门主义”,领导建立北约,遏制苏联;②苏联领导建立华约与北约对抗;③代表性事件:柏林墙的修筑、古巴导弹危机等斗争与合作并存 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 ①两国国家利益的需要;②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①美俄关系总体平缓,两国的高层接触不断,经济、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②但随着北约东扩,美俄在中东和东欧地区再次出现政治和军事博弈,两国关系出现波折(三)美英关系关系特征 时期 原因 主要表现殖民与反殖民 17—18世纪 英国在北美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775年,英属北美殖民地爆发独立战争。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合作与竞争并存 19世纪—20世纪40年代前半期 两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同盟国的扩张损害了美、英等国的利益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英国同在协约国集团作战,取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②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会议签署了《五国条约》,美国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地位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损害了美、英等国的利益 美、英共同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员国,联合作战,赢得诺曼底登陆战的胜利等,最终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合作与追随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至今 ①英国实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严重削弱;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③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①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鼓动英美联合对抗苏联;②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从经济上对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欧国家进行援助;③1949年,美国主导成立了北约,英国是其成员国之一;④在美国侵略朝鲜、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中,英国始终追随美国(四)法德关系关系特征 时期 原因 主要表现敌对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两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掠夺海外市场,矛盾与冲突加剧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德两国分别加入协约国与同盟国,双方进行军备竞赛;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国为主要交战国;③1919年,巴黎和会上法国极力主张削弱德国,参与签订了《凡尔赛条约》,严重削弱德国;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很快占领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参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合作 20世纪50年代初至今 法、德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到重创,国际地位下降 ①法德和解,推动欧洲走向联合;先后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最终合并为欧洲共同体,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②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专题突破素养卷(八) 近现代大国发展史及重要大国关系(时间:40分钟 分值:4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5分)1.(2024·扬州中考)有学者指出:1688年英国政变使一个国王失去了王位,“下议院逐渐把国王的权力纳入他自己的掌握之中”。材料意在说明英国( )A.开始了海外扩张B.逐渐形成君主立宪制C.成立了国民议会D.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威廉和玛丽加冕。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B项正确。]2.(2024·绥化中考)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它的转折点是( )A.莫斯科保卫战 B.萨拉托加大捷C.雅克萨之战 D.来克星顿的枪声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77年的萨拉托加大捷不仅扭转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局面,同时鼓舞了美国人民反抗英国的斗争信心,成为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B项正确。]3.(2024·广东中考)与下图描绘的情景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网球场宣誓》描绘了1789年发生在欧洲的重大事件,图中是国民议会的召开及贵族、教士、平民三个等级代表做出合作姿势的情景。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南北战争C.法国大革命 D.俄国农奴制改革C [根据题干“《网球场宣誓》描绘了1789年发生在欧洲的重大事件,图中是国民议会的召开及贵族、教士、平民三个等级代表做出合作姿势的情景”和所学知识可知,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夕,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因反对将三级会议改为国民会议,封闭了会场,第三等级代表即在会场附近的网球场举行宣誓,C项正确。]4.“拿破仑在其所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虽然各地极为不安的既得利益集团反对这些变革,但变革也在许多地方得到普遍的支持。”依据材料,拿破仑战争( )A.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的进步B.始终遭到各国人民反对C.彻底结束了欧洲封建专制D.限制了启蒙思想的传播A [根据题干“拿破仑在其所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变革也在许多地方得到普遍的支持”可知,拿破仑通过对外战争打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的进步,A项正确。]5.(2024·成都中考)18世纪中期,英国工厂主要分布在水流湍急的乡村。1780年到1830年,工厂从乡村转移出来,逐渐集中到城市和交通便捷之处。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石油能源的大规模使用B.自然环境的急剧变化C.改良蒸汽机的推广应用D.农村人口的大量迁徙C [根据材料“18世纪中期,英国工厂主要分布在水流湍急的乡村……逐渐集中到城市和交通便捷之处”和所学知识可知,178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使工业生产摆脱了对自然资源和地域空间的依赖,逐渐集中到城市和交通便捷之处,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C项正确。]6.(2024·福建中考)“南部的领导人决定,禁止废奴主义者的著作在南部流传”,种族主义者“抢走了从北部流入的反奴隶制的报纸,并且在广场上当众把它们烧毁。此后,南部许多城市竞相效仿”。这可直接用于研究( )A.拉美独立运动 B.南北战争C.明治维新 D.十月革命B [根据题干“南部的领导人决定,禁止废奴主义者的著作在南部流传”“抢走了从北部流入的反奴隶制的报纸,并且在广场上当众把它们烧毁。此后,南部许多城市竞相效仿”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北方不同的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南方力图扩展奴隶制,建立新的蓄奴州;北方主张建立自由州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双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北方一些有识之士坚决主张废除奴隶制,开展废奴运动,B项符合题意。]7.(2024·成都中考)1885—1890年期间,日本棉纺厂从20家增至30家,纱锭从7万个增至28万个,棉纱的产量增加了大约8倍。这些变化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日本( )A.实施了“殖产兴业” B.开展了倒幕运动C.提出了“文明开化” D.推行了废藩置县A [根据材料“1885—1890年期间,日本棉纺厂从20家增至30家,纱锭从7万个增至28万个,棉纱的产量增加了大约8倍”和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在经济上实施“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工业,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材料现象正是这一政策实施的结果,A项正确。]8.(2024·乐山中考)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下图可知,当时英国( )A.人口数量迅速增长 B.农业生产衰退C.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D.进入垄断阶段C [题图反映的是英国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反映了不同行业的规模发生了变化,也就是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C项正确。]9.(2024·云南中考)下图所示为“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它长124米,宽16.8米,建造于1903年。现停泊在列宁格勒的涅瓦河畔,被作为重要的历史文物保存下来。它见证了( )A.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B.法国大革命的曲折C.日本明治维新的历程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6日晚在列宁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决定举行武装起义,到11月7日(即俄历十月二十五日),起义工人和士兵占领了彼得格勒的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晚上9时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震耳欲聋的炮声,这是进攻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冬宫的信号。次日凌晨,冬宫被占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接着,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取得成功。这次革命发生在俄历十月,所以被称为“十月革命”。因此题干中“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见证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D项正确。]10.(2024·新泰三模)如下表格中,历史材料与结论相符的是( )选项 材料 结论A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现实B 1921年,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 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C 1926年,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D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成功的无产阶级政权,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现实,A项正确;1921年,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两个五年计划使苏维埃俄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排除B项;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排除C项;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D项。]11.(2024·陕西中考)苏联从1928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1940年,短短12年间,苏联整个工业增长了5.5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6.9%,其中重工业增长9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1.2%,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比重占70%以上。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A.同美国开展军备竞赛B.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C.实施新经济政策D.优先发展重工业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所以说苏联从1928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1940年工业发展迅速,D项正确。]12.(2024·绥化中考)1933年,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新政采用的手段是( )A.余粮收集制 B.农业集体化C.征收粮食税 D.国家干预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D项正确。]13.(2024·遂宁中考)202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1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5周年,某同学在学习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由此可知,他认为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在于( )A.国家利益 B.文化冲突C.宗教矛盾 D.种族歧视A [由材料中思维导图可知,一个是主导大国为了自身利益和国际地位从而引发战争,另一个是新兴国家为了自身利益和国际地位从而引发战争,由此可知,该同学认为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为了国家利益从而引发战争,A项正确。]14.(2024·宁阳三模)下图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其中的①②分别是指( )A.凡尔登战役;诺曼底登陆B.雅尔塔会议召开;斯大林格勒保卫战C.慕尼黑阴谋;诺曼底登陆D.日军偷袭珍珠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 [由图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指的是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此后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②是1942年7月开始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是二战的转折点,故D项正确。]15.(2024·吉林中考)下面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C.第二次世界大战 D.冷战D [由图中所示“北约”“华约”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美、英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即北约成立,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即华约成立,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6题8分,第17题9分,第18题8分,共25分)16.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工业化处于世界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在16—18世纪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英国的对外商战和殖民扩张就为其创造了国外市场和货币资本。英国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先驱国,经过工业化,英国先后建立起纺织工业等……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最先进的国家。——摘编自王绪苓《浅析拉美和英国工业化进程的不同特点》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标志着这一潜在秩序的瓦解。……两大国家集团的对抗……主导了战后国际关系,这是一种非战非和的状态。我们或许可以争辩,两极格局究竟导致了全球的动荡和不安,抑或发展起一种稳定机制。毕竟世界出现了某种稳定状态——至少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爆发。——[美]理查德·W.布利特等《20世纪全球史》材料三 自1989年东欧剧变与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以来,旧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开始向新格局过渡,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转折时期,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问题被突兀地提了出来。——摘编自齐世荣、廖学盛《20世纪的历史巨变》材料四 中方根据乌克兰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中方立场,要摒弃冷战思维,重视和尊重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通过谈判形成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中方支持俄方同乌方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中方关于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基本立场是一贯的,中方愿同国际社会各方一道,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摘编自2022年2月25日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最先进国家的原因。(2分)(2)材料二中的“非战非和的状态”是对哪一历史现象的描述?这一历史现象的表现有哪些?(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旧的两极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新格局”是什么?(2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为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贡献了哪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请举一例)(2分)[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英国的对外商战和殖民扩张就为其创造了国外市场和货币资本”可知殖民扩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根据材料一“英国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先驱国,经过工业化,英国先后建立起纺织工业等”可知工业革命。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两大国家集团的对抗……主导了战后国际关系,这是一种非战非和的状态……两极格局”可知,“非战非和的状态”是指冷战。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冷战在政治上表现为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经济上表现为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建立北约,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建立华约等。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冷战结束后,世界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第(4)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为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有中国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答案] (1)殖民扩张;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工业革命。(2)历史现象:冷战。表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的建立。(3)标志性事件:1991年,苏联解体。“新格局”:多极化趋势。(4)中国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举一例即可)17.大国关系是影响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关注大国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把握世界局势的走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他们争霸的痕迹。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罗斯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材料二 材料三 当前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地缘政治因素不仅拖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还给多国民众生活带来严重冲击。乌克兰危机外溢效应显现,与美国不断煽风点火密切相关。美国及其盟友还施压其他国家选边站队,逼迫更多国家加入对俄制裁的行列,大有借乌克兰危机在全球掀起一场阵营对立“新冷战”的架势。——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美国无权让世界为其战略私利埋单》材料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已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APEC北京会议到G20杭州峰会,从发起创立亚投行到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展现出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大格局、大胸怀。(1)材料一中“曾经他们一度成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写出他们成为“盟者”和开始成为“仇敌”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2分)(2)材料二图中两大军事组织的建立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3)材料一中提到“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请问“最终的结局”是指什么?(1分)(4)根据材料三,回答乌克兰危机产生了怎样的国际影响?(2分)(5)当今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历史奇迹,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根据材料四回答,中国是怎样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大国风范的?(2分)你认为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如何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1分)[解析] 第(1)问,盟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美苏同盟正式形成。仇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大西洋公约》签字仪式”代表了北约的成立,“《华沙条约》签字仪式”代表了华约的建立,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第(3)问,根据材料一“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争霸的结束,因此“最终的结局”是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第(4)问,根据材料三“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地缘政治因素不仅拖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还给多国民众生活带来严重冲击”可知影响为延缓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严重冲击国际民生;根据材料三“乌克兰危机外溢效应显现,与美国不断煽风点火密切相关。美国及其盟友还施压其他国家选边站队,逼迫更多国家加入对俄制裁的行列”可知影响为加剧国际紧张局势;严重威胁世界和平。第(5)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APEC北京会议到G20杭州峰会,从发起创立亚投行到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展现大国风范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立亚投行;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APEC北京会议和G20杭州峰会;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等等。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应积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要用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答案] (1)《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杜鲁门主义出台。(2)美苏两极格局形成。(3)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4)延缓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严重冲击国际民生;加剧国际紧张局势;严重威胁世界和平。(5)表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立亚投行;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APEC北京会议和G20杭州峰会;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等等。做法: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要用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等。18.20世纪以来的世界格局不断变化,人类面对的问题前所未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0世纪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填写下表A、B、C处对应内容。(3分)(2)1945年5月9日晚,在莫斯科欢庆胜利激情犹酣之时,美国驻苏联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刚刚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战争刚刚开始”的“战争”指的是什么?这场“战争”对世界局势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2分)(3)当今世界,人类面临严峻挑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个关乎人类命运的重大课题。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新而科学的全球治理理念。请回答,该理念是什么?请写出中国政府践行这一理念的任意一项重大举措。(3分)[解析] 第(1)问,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展开的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B:凡尔登战役(1916年),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C: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有生力量遭到极大消耗,损失了大批的武器装备,丧失了战场主动权。从此,苏军开始转入反攻,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第(2)问,材料中凯南所说的“刚刚开始”的战争指的是冷战,这场“战争”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在经济上的表现是推行马歇尔计划。这场“战争”导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全面对峙,两极格局形成。第(3)问,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个关乎人类命运的重大课题。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新而科学的全球治理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政府践行这一理念的举措包括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答案] (1)A:同盟国;B:凡尔登战役;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2)战争:冷战。影响: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全面对峙;两极格局形成。(3)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举措: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专题突破素养卷(八)1.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威廉和玛丽加冕。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B项正确。]2.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77年的萨拉托加大捷不仅扭转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局面,同时鼓舞了美国人民反抗英国的斗争信心,成为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B项正确。]3.C [根据题干“《网球场宣誓》描绘了1789年发生在欧洲的重大事件,图中是国民议会的召开及贵族、教士、平民三个等级代表做出合作姿势的情景”和所学知识可知,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夕,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因反对将三级会议改为国民会议,封闭了会场,第三等级代表即在会场附近的网球场举行宣誓,C项正确。]4.A [根据题干“拿破仑在其所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变革也在许多地方得到普遍的支持”可知,拿破仑通过对外战争打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的进步,A项正确。]5.C [根据材料“18世纪中期,英国工厂主要分布在水流湍急的乡村……逐渐集中到城市和交通便捷之处”和所学知识可知,178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使工业生产摆脱了对自然资源和地域空间的依赖,逐渐集中到城市和交通便捷之处,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C项正确。]6.B [根据题干“南部的领导人决定,禁止废奴主义者的著作在南部流传”“抢走了从北部流入的反奴隶制的报纸,并且在广场上当众把它们烧毁。此后,南部许多城市竞相效仿”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北方不同的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南方力图扩展奴隶制,建立新的蓄奴州;北方主张建立自由州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双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北方一些有识之士坚决主张废除奴隶制,开展废奴运动,B项符合题意。]7.A [根据材料“1885—1890年期间,日本棉纺厂从20家增至30家,纱锭从7万个增至28万个,棉纱的产量增加了大约8倍”和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在经济上实施“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工业,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材料现象正是这一政策实施的结果,A项正确。]8.C [题图反映的是英国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反映了不同行业的规模发生了变化,也就是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C项正确。]9.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6日晚在列宁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决定举行武装起义,到11月7日(即俄历十月二十五日),起义工人和士兵占领了彼得格勒的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晚上9时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震耳欲聋的炮声,这是进攻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冬宫的信号。次日凌晨,冬宫被占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接着,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取得成功。这次革命发生在俄历十月,所以被称为“十月革命”。因此题干中“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见证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D项正确。]10.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成功的无产阶级政权,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现实,A项正确;1921年,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两个五年计划使苏维埃俄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排除B项;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排除C项;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D项。]11.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所以说苏联从1928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1940年工业发展迅速,D项正确。]12.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D项正确。]13.A [由材料中思维导图可知,一个是主导大国为了自身利益和国际地位从而引发战争,另一个是新兴国家为了自身利益和国际地位从而引发战争,由此可知,该同学认为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为了国家利益从而引发战争,A项正确。]14.D [由图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指的是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此后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②是1942年7月开始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是二战的转折点,故D项正确。]15.D [由图中所示“北约”“华约”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美、英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即北约成立,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即华约成立,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D项正确。]16.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英国的对外商战和殖民扩张就为其创造了国外市场和货币资本”可知殖民扩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根据材料一“英国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先驱国,经过工业化,英国先后建立起纺织工业等”可知工业革命。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两大国家集团的对抗……主导了战后国际关系,这是一种非战非和的状态……两极格局”可知,“非战非和的状态”是指冷战。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冷战在政治上表现为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经济上表现为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建立北约,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建立华约等。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冷战结束后,世界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第(4)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为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有中国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答案:(1)殖民扩张;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工业革命。(2)历史现象:冷战。表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的建立。(3)标志性事件:1991年,苏联解体。“新格局”:多极化趋势。(4)中国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举一例即可)17.解析:第(1)问,盟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美苏同盟正式形成。仇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大西洋公约》签字仪式”代表了北约的成立,“《华沙条约》签字仪式”代表了华约的建立,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第(3)问,根据材料一“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争霸的结束,因此“最终的结局”是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第(4)问,根据材料三“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地缘政治因素不仅拖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还给多国民众生活带来严重冲击”可知影响为延缓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严重冲击国际民生;根据材料三“乌克兰危机外溢效应显现,与美国不断煽风点火密切相关。美国及其盟友还施压其他国家选边站队,逼迫更多国家加入对俄制裁的行列”可知影响为加剧国际紧张局势;严重威胁世界和平。第(5)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APEC北京会议到G20杭州峰会,从发起创立亚投行到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展现大国风范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立亚投行;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APEC北京会议和G20杭州峰会;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等等。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应积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要用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答案:(1)《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杜鲁门主义出台。(2)美苏两极格局形成。(3)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4)延缓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严重冲击国际民生;加剧国际紧张局势;严重威胁世界和平。(5)表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立亚投行;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APEC北京会议和G20杭州峰会;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等等。做法: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要用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等。18.解析:第(1)问,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展开的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B:凡尔登战役(1916年),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C: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有生力量遭到极大消耗,损失了大批的武器装备,丧失了战场主动权。从此,苏军开始转入反攻,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第(2)问,材料中凯南所说的“刚刚开始”的战争指的是冷战,这场“战争”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在经济上的表现是推行马歇尔计划。这场“战争”导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全面对峙,两极格局形成。第(3)问,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个关乎人类命运的重大课题。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新而科学的全球治理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政府践行这一理念的举措包括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答案:(1)A:同盟国;B:凡尔登战役;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2)战争:冷战。影响: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全面对峙;两极格局形成。(3)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举措: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等。专题突破素养卷(八) 近现代大国发展史及重要大国关系(时间:40分钟 分值:4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5分)1.(2024·扬州中考)有学者指出:1688年英国政变使一个国王失去了王位,“下议院逐渐把国王的权力纳入他自己的掌握之中”。材料意在说明英国( )A.开始了海外扩张B.逐渐形成君主立宪制C.成立了国民议会D.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2.(2024·绥化中考)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它的转折点是( )A.莫斯科保卫战 B.萨拉托加大捷C.雅克萨之战 D.来克星顿的枪声3.(2024·广东中考)与下图描绘的情景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网球场宣誓》描绘了1789年发生在欧洲的重大事件,图中是国民议会的召开及贵族、教士、平民三个等级代表做出合作姿势的情景。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南北战争C.法国大革命 D.俄国农奴制改革4.“拿破仑在其所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虽然各地极为不安的既得利益集团反对这些变革,但变革也在许多地方得到普遍的支持。”依据材料,拿破仑战争( )A.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的进步B.始终遭到各国人民反对C.彻底结束了欧洲封建专制D.限制了启蒙思想的传播5.(2024·成都中考)18世纪中期,英国工厂主要分布在水流湍急的乡村。1780年到1830年,工厂从乡村转移出来,逐渐集中到城市和交通便捷之处。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石油能源的大规模使用B.自然环境的急剧变化C.改良蒸汽机的推广应用D.农村人口的大量迁徙6.(2024·福建中考)“南部的领导人决定,禁止废奴主义者的著作在南部流传”,种族主义者“抢走了从北部流入的反奴隶制的报纸,并且在广场上当众把它们烧毁。此后,南部许多城市竞相效仿”。这可直接用于研究( )A.拉美独立运动 B.南北战争C.明治维新 D.十月革命7.(2024·成都中考)1885—1890年期间,日本棉纺厂从20家增至30家,纱锭从7万个增至28万个,棉纱的产量增加了大约8倍。这些变化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日本( )A.实施了“殖产兴业” B.开展了倒幕运动C.提出了“文明开化” D.推行了废藩置县8.(2024·乐山中考)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下图可知,当时英国( )A.人口数量迅速增长 B.农业生产衰退C.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D.进入垄断阶段9.(2024·云南中考)下图所示为“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它长124米,宽16.8米,建造于1903年。现停泊在列宁格勒的涅瓦河畔,被作为重要的历史文物保存下来。它见证了( )A.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B.法国大革命的曲折C.日本明治维新的历程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0.(2024·新泰三模)如下表格中,历史材料与结论相符的是( )选项 材料 结论A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现实B 1921年,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 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C 1926年,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D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1.(2024·陕西中考)苏联从1928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1940年,短短12年间,苏联整个工业增长了5.5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6.9%,其中重工业增长9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1.2%,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比重占70%以上。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A.同美国开展军备竞赛B.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C.实施新经济政策D.优先发展重工业12.(2024·绥化中考)1933年,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新政采用的手段是( )A.余粮收集制 B.农业集体化C.征收粮食税 D.国家干预13.(2024·遂宁中考)202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1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5周年,某同学在学习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由此可知,他认为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在于( )A.国家利益 B.文化冲突C.宗教矛盾 D.种族歧视14.(2024·宁阳三模)下图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其中的①②分别是指( )A.凡尔登战役;诺曼底登陆B.雅尔塔会议召开;斯大林格勒保卫战C.慕尼黑阴谋;诺曼底登陆D.日军偷袭珍珠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5.(2024·吉林中考)下面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C.第二次世界大战 D.冷战二、非选择题(第16题8分,第17题9分,第18题8分,共25分)16.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工业化处于世界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在16—18世纪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英国的对外商战和殖民扩张就为其创造了国外市场和货币资本。英国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先驱国,经过工业化,英国先后建立起纺织工业等……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最先进的国家。——摘编自王绪苓《浅析拉美和英国工业化进程的不同特点》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标志着这一潜在秩序的瓦解。……两大国家集团的对抗……主导了战后国际关系,这是一种非战非和的状态。我们或许可以争辩,两极格局究竟导致了全球的动荡和不安,抑或发展起一种稳定机制。毕竟世界出现了某种稳定状态——至少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爆发。——[美]理查德·W.布利特等《20世纪全球史》材料三 自1989年东欧剧变与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以来,旧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开始向新格局过渡,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转折时期,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问题被突兀地提了出来。——摘编自齐世荣、廖学盛《20世纪的历史巨变》材料四 中方根据乌克兰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中方立场,要摒弃冷战思维,重视和尊重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通过谈判形成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中方支持俄方同乌方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中方关于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基本立场是一贯的,中方愿同国际社会各方一道,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摘编自2022年2月25日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最先进国家的原因。(2分)(2)材料二中的“非战非和的状态”是对哪一历史现象的描述?这一历史现象的表现有哪些?(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旧的两极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新格局”是什么?(2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为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贡献了哪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请举一例)(2分)17.大国关系是影响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关注大国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把握世界局势的走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他们争霸的痕迹。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罗斯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材料二 材料三 当前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地缘政治因素不仅拖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还给多国民众生活带来严重冲击。乌克兰危机外溢效应显现,与美国不断煽风点火密切相关。美国及其盟友还施压其他国家选边站队,逼迫更多国家加入对俄制裁的行列,大有借乌克兰危机在全球掀起一场阵营对立“新冷战”的架势。——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美国无权让世界为其战略私利埋单》材料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已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APEC北京会议到G20杭州峰会,从发起创立亚投行到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展现出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大格局、大胸怀。(1)材料一中“曾经他们一度成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写出他们成为“盟者”和开始成为“仇敌”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2分)(2)材料二图中两大军事组织的建立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3)材料一中提到“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请问“最终的结局”是指什么?(1分)(4)根据材料三,回答乌克兰危机产生了怎样的国际影响?(2分)(5)当今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历史奇迹,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根据材料四回答,中国是怎样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大国风范的?(2分)你认为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如何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1分)18.20世纪以来的世界格局不断变化,人类面对的问题前所未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0世纪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填写下表A、B、C处对应内容。(3分)(2)1945年5月9日晚,在莫斯科欢庆胜利激情犹酣之时,美国驻苏联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刚刚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战争刚刚开始”的“战争”指的是什么?这场“战争”对世界局势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2分)(3)当今世界,人类面临严峻挑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个关乎人类命运的重大课题。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新而科学的全球治理理念。请回答,该理念是什么?请写出中国政府践行这一理念的任意一项重大举措。(3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95张PPT)专题八 近现代大国发展史及重要大国关系专题知识框架线索1:近现代大国发展史(一)美国史专题线索梳理近代 开发时期 ①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②16世纪初,欧洲殖民者开始“三角贸易”,把大量黑人贩卖到美洲,促进了北美地区开发和经济文化的发展③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起13个殖民地,形成了共同市场,美利坚民族也逐渐形成近代 美国独立战争 ①1775—1783年,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实现了国家独立②1787年美国宪法颁布,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确立了民主政治制度南北战争 1861—1865年,美国爆发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近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融入全球工业化浪潮,工业实力大增第二次工业革命 美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先国家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现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 ①一战前期,美国作为中立国,大发战争横财②1917年,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成为主要战胜国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操纵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一战后的世界新秩序,参与了对世界的瓜分现代 经济大危机 1929—1933年,首先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影响深远,使资本主义世界损失巨大罗斯福新政 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现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对日宣战;1942年1月,与中、苏、英等26个国家结成反法西斯同盟;1944年6月,开展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参加雅尔塔会议,发表《波茨坦公告》,在日本投掷原子弹,加速了二战的结束冷战 ①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提出马歇尔计划,也是冷战政策的重要步骤。②1949年,成立“联邦德国”(“西德”),导致德国分裂。③1949年,成立“北约”现代 全球扩张 ①长期干涉并操纵古巴等拉丁美洲国家的内政。②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欲称霸世界,建立“单极世界”。③1999年,发动科索沃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轰炸。④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二)英国史资产阶级革命 ①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②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确立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的科技被美、德赶超;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世纪初,与法、俄组成三国协约,打败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取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 ①1938年9月,签订《慕尼黑协定》,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②1940—1941年,英国本土遭到德军的大规模空袭③1942年1月,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④1944年6月,与美国实施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⑤1945年2月,出席雅尔塔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①二战使英国实力大大削弱,在经济上依赖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加入“北约”②1973年加入欧共体,1993年,加入欧盟(2020年1月正式脱欧)(三)俄国史近代 近代化开启 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全面推行改革,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对外扩张 ①17世纪晚期,俄国唆使蒙古族首领噶尔丹叛乱,康熙帝三次平叛②1700—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近代 农奴制改革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侵略掠夺 通过对中国领土的掠夺,俄国打开了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现代 一战 先是加入协约国,十月革命后选择退出一战苏联的建立 ①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同年,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②1921年,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1922年年底,苏联成立③斯大林时期,先后进行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运动,完成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年),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但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后来日益僵化,严重阻碍了苏联的发展现代 二战 ①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②1942年1月,成为《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之一,正式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③1942年7月—1943年2月,取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成为二战的转折点④先后参加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⑤1945年,德国、日本先后宣布无条件投降,苏联成为二战战胜国之一现代 冷战 二战后,成为超级大国,建立社会主义阵营与美国争霸;1949年,在苏占区成立“民主德国”,致使德国分裂;1955年,成立“华约”,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抗解体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重新崛起 在渡过苏联解体的社会动荡期后,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致力于国家复兴,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四)日本史明治维新 1868年起,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此后,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日本强大起来后,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通过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两次世界大战 ①一战中,1914年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1918年,成为战胜国之一②一战后,参加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巴黎和会上得到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③发动侵华战争:1931年9月18日,发动九一八事变,进行局部侵华;1937年7月7日,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④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⑤1941年12月,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⑥1945年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二战结束二战后 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政策;经济上扶持日本;日本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膨胀(五)法国史启蒙运动 18世纪开始,法国进步思想家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法国大革命 ①爆发: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正式爆发②意义: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拿破仑帝国 ①建立: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②巩固:对内颁布《拿破仑法典》;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联盟③覆灭:1812年,远征俄罗斯,大败而归;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巴黎公社 1871年3月,巴黎无产阶级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5月,公社失败两次工业革命 18—20世纪初,先后进行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一战前后 战前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被美、德赶超,同德国矛盾加深,与英、俄组成三国协约战中 1916年,德国进攻法国的凡尔登,法军从8月开始反攻,挫败了德国的进攻战后 在巴黎和会上,成为操纵国之一,主张极力削弱德国,与英国控制国际联盟二战前后 战前 推行绥靖政策,与英国共同制造“慕尼黑阴谋”战中 1940年5月,遭到德军进攻;6月被德国占领,法国败降战后 1967年,和联邦德国等六国成立欧洲共同体;1993年,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欧洲联盟成立(六)德国史近代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48年,马克思(德国人)与恩格斯共同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 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德国和美国领先现代 一战 与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集团,并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挑起一战;凡尔登战役中伤亡惨重,从此陷入被动,最终向协约国投降。战败后遭到严重削弱,同时也激起了德国的严重不满,为二战爆发埋下隐患经济危机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希特勒趁机组建纳粹党,建立法西斯专政现代 二战 1939年9月突袭波兰,二战爆发,随后大举进攻西欧和北欧,入侵苏联。法西斯侵略遭到各国联合抵抗,德国最终战败,二战结束分裂 战后被分区占领,1949年,分裂成东德和西德欧洲联合 参与组建欧共体,欧盟成立后,成为重要成员国线索2:重要大国关系(一)美日关系关系特征 时期 原因 主要表现日本遭受美国侵略 19世纪50年代 ①美国融入资本主义世界的殖民扩张浪潮之中;②幕府统治下的日本,闭关锁国,封建落后 1853—1854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与美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国门被打开关系特征 时期 原因 主要表现相互勾结侵华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1900—1901年,美国、日本共同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美国抑制日本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日本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矛盾尖锐 1921—1922年,美国主持召开华盛顿会议,通过《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达到了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抑制日本势力膨胀的目的关系特征 时期 原因 主要表现敌对与战争 20世纪40年代 日本法西斯在亚太地区的侵略扩张影响了美国的国家利益 ①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②1942年6月,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击溃日军;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关系特征 时期 原因 主要表现合作与竞争并存 20世纪60年代以来 ①日本重新崛起;②美国追求世界霸权的既定方针未变 ①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在经济上与美国形成竞争关系;②近年来,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日本成为围堵中国的重要力量,美日关系日益密切(二)美俄关系关系特征 时期 原因 主要表现相互勾结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 共同掠夺在华利益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俄同为英、法的帮凶;②1900—1901年,美、俄共同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相互合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为重新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而进行合作 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与俄国共同对同盟国作战关系特征 时期 原因 主要表现相互敌视又相互学习 十月革命后到20世纪30年代初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联)采取排斥及扼杀的态度和手段 ①十月革命后,美国参与了西方列强对苏俄的武装干涉;②列宁借鉴欧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验,实施新经济政策;③美国开始实行罗斯福新政,借鉴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渡过经济危机;④经济大危机时期,苏联大量引进美国技术设备,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关系特征 时期 原因 主要表现战时同盟40年代 20世纪前半期 法西斯成为双方共同的敌人 ①签署《联合国家宣言》,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员;②共同参加雅尔塔会议,共同参与了对日作战行动关系特征 时期 原因 主要表现冷战对峙与争霸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90年代初 ①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②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 ①美国提出了“杜鲁门主义”,领导建立北约,遏制苏联;②苏联领导建立华约与北约对抗;③代表性事件:柏林墙的修筑、古巴导弹危机等关系特征 时期 原因 主要表现斗争与合作并存 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 ①两国国家利益的需要;②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①美俄关系总体平缓,两国的高层接触不断,经济、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②但随着北约东扩,美俄在中东和东欧地区再次出现政治和军事博弈,两国关系出现波折(三)美英关系关系特征 时期 原因 主要表现殖民与反殖民 17—18世纪 英国在北美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775年,英属北美殖民地爆发独立战争。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关系特征 时期 原因 主要表现合作与竞争并存 19世纪—20世纪40年代前半期 两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同盟国的扩张损害了美、英等国的利益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英国同在协约国集团作战,取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②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会议签署了《五国条约》,美国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地位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损害了美、英等国的利益 美、英共同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员国,联合作战,赢得诺曼底登陆战的胜利等,最终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关系特征 时期 原因 主要表现合作与追随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至今 ①英国实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严重削弱;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③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①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鼓动英美联合对抗苏联;②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从经济上对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欧国家进行援助;③1949年,美国主导成立了北约,英国是其成员国之一;④在美国侵略朝鲜、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中,英国始终追随美国(四)法德关系关系特征 时期 原因 主要表现敌对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两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掠夺海外市场,矛盾与冲突加剧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德两国分别加入协约国与同盟国,双方进行军备竞赛;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国为主要交战国;③1919年,巴黎和会上法国极力主张削弱德国,参与签订了《凡尔赛条约》,严重削弱德国;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很快占领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参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关系特征 时期 原因 主要表现合作 20世纪50年代初至今 法、德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到重创,国际地位下降 ①法德和解,推动欧洲走向联合;先后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最终合并为欧洲共同体,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②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5分)1.(2024·扬州中考)有学者指出:1688年英国政变使一个国王失去了王位,“下议院逐渐把国王的权力纳入他自己的掌握之中”。材料意在说明英国( )A.开始了海外扩张 B.逐渐形成君主立宪制C.成立了国民议会 D.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专题突破素养卷(八) 近现代大国发展史及重要大国关系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威廉和玛丽加冕。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B项正确。]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2.(2024·绥化中考)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它的转折点是( )A.莫斯科保卫战 B.萨拉托加大捷C.雅克萨之战 D.来克星顿的枪声√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77年的萨拉托加大捷不仅扭转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局面,同时鼓舞了美国人民反抗英国的斗争信心,成为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B项正确。]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3.(2024·广东中考)与下图描绘的情景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网球场宣誓》描绘了1789年发生在欧洲的重大事件,图中是国民议会的召开及贵族、教士、平民三个等级代表做出合作姿势的情景。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南北战争C.法国大革命 D.俄国农奴制改革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C [根据题干“《网球场宣誓》描绘了1789年发生在欧洲的重大事件,图中是国民议会的召开及贵族、教士、平民三个等级代表做出合作姿势的情景”和所学知识可知,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夕,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因反对将三级会议改为国民会议,封闭了会场,第三等级代表即在会场附近的网球场举行宣誓,C项正确。]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4.“拿破仑在其所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虽然各地极为不安的既得利益集团反对这些变革,但变革也在许多地方得到普遍的支持。”依据材料,拿破仑战争( )A.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的进步B.始终遭到各国人民反对C.彻底结束了欧洲封建专制D.限制了启蒙思想的传播√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 [根据题干“拿破仑在其所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变革也在许多地方得到普遍的支持”可知,拿破仑通过对外战争打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的进步,A项正确。]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5.(2024·成都中考)18世纪中期,英国工厂主要分布在水流湍急的乡村。1780年到1830年,工厂从乡村转移出来,逐渐集中到城市和交通便捷之处。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石油能源的大规模使用B.自然环境的急剧变化C.改良蒸汽机的推广应用D.农村人口的大量迁徙√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C [根据材料“18世纪中期,英国工厂主要分布在水流湍急的乡村……逐渐集中到城市和交通便捷之处”和所学知识可知,178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使工业生产摆脱了对自然资源和地域空间的依赖,逐渐集中到城市和交通便捷之处,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C项正确。]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6.(2024·福建中考)“南部的领导人决定,禁止废奴主义者的著作在南部流传”,种族主义者“抢走了从北部流入的反奴隶制的报纸,并且在广场上当众把它们烧毁。此后,南部许多城市竞相效仿”。这可直接用于研究( )A.拉美独立运动 B.南北战争C.明治维新 D.十月革命√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B [根据题干“南部的领导人决定,禁止废奴主义者的著作在南部流传”“抢走了从北部流入的反奴隶制的报纸,并且在广场上当众把它们烧毁。此后,南部许多城市竞相效仿”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北方不同的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南方力图扩展奴隶制,建立新的蓄奴州;北方主张建立自由州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双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北方一些有识之士坚决主张废除奴隶制,开展废奴运动,B项符合题意。]7.(2024·成都中考)1885—1890年期间,日本棉纺厂从20家增至30家,纱锭从7万个增至28万个,棉纱的产量增加了大约8倍。这些变化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日本( )A.实施了“殖产兴业” B.开展了倒幕运动C.提出了“文明开化” D.推行了废藩置县√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 [根据材料“1885—1890年期间,日本棉纺厂从20家增至30家,纱锭从7万个增至28万个,棉纱的产量增加了大约8倍”和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在经济上实施“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工业,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材料现象正是这一政策实施的结果,A项正确。]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8.(2024·乐山中考)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下图可知,当时英国( )√A.人口数量迅速增长 B.农业生产衰退C.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D.进入垄断阶段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C [题图反映的是英国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反映了不同行业的规模发生了变化,也就是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C项正确。]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9.(2024·云南中考)下图所示为“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它长124米,宽16.8米,建造于1903年。现停泊在列宁格勒的涅瓦河畔,被作为重要的历史文物保存下来。它见证了( )A.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B.法国大革命的曲折C.日本明治维新的历程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6日晚在列宁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决定举行武装起义,到11月7日(即俄历十月二十五日),起义工人和士兵占领了彼得格勒的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晚上9时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震耳欲聋的炮声,这是进攻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冬宫的信号。次日凌晨,冬宫被占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接着,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取得成功。这次革命发生在俄历十月,所以被称为“十月革命”。因此题干中“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见证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D项正确。]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0.(2024·新泰三模)如下表格中,历史材料与结论相符的是( )√选项 材料 结论A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现实B 1921年,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 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C 1926年,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D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成功的无产阶级政权,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现实,A项正确;1921年,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两个五年计划使苏维埃俄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排除B项;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排除C项;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1.(2024·陕西中考)苏联从1928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1940年,短短12年间,苏联整个工业增长了5.5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6.9%,其中重工业增长9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1.2%,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比重占70%以上。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A.同美国开展军备竞赛B.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C.实施新经济政策D.优先发展重工业√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所以说苏联从1928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1940年工业发展迅速,D项正确。]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2.(2024·绥化中考)1933年,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新政采用的手段是( )A.余粮收集制 B.农业集体化C.征收粮食税 D.国家干预√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D项正确。]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3.(2024·遂宁中考)202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1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5周年,某同学在学习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由此可知,他认为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在于( )√A.国家利益 B.文化冲突C.宗教矛盾 D.种族歧视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 [由材料中思维导图可知,一个是主导大国为了自身利益和国际地位从而引发战争,另一个是新兴国家为了自身利益和国际地位从而引发战争,由此可知,该同学认为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为了国家利益从而引发战争,A项正确。]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4.(2024·宁阳三模)下图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其中的①②分别是指( )A.凡尔登战役;诺曼底登陆B.雅尔塔会议召开;斯大林格勒保卫战C.慕尼黑阴谋;诺曼底登陆D.日军偷袭珍珠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D [由图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指的是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此后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②是1942年7月开始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是二战的转折点,故D项正确。]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5.(2024·吉林中考)下面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C.第二次世界大战 D.冷战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D [由图中所示“北约”“华约”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美、英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即北约成立,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即华约成立,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D项正确。]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二、非选择题(第16题8分,第17题9分,第18题8分,共25分)16.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工业化处于世界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在16—18世纪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英国的对外商战和殖民扩张就为其创造了国外市场和货币资本。英国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先驱国,经过工业化,英国先后建立起纺织工业等……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最先进的国家。——摘编自王绪苓《浅析拉美和英国工业化进程的不同特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标志着这一潜在秩序的瓦解。……两大国家集团的对抗……主导了战后国际关系,这是一种非战非和的状态。我们或许可以争辩,两极格局究竟导致了全球的动荡和不安,抑或发展起一种稳定机制。毕竟世界出现了某种稳定状态——至少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爆发。——[美]理查德·W.布利特等《20世纪全球史》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材料三 自1989年东欧剧变与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以来,旧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开始向新格局过渡,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转折时期,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问题被突兀地提了出来。——摘编自齐世荣、廖学盛《20世纪的历史巨变》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材料四 中方根据乌克兰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中方立场,要摒弃冷战思维,重视和尊重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通过谈判形成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中方支持俄方同乌方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中方关于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基本立场是一贯的,中方愿同国际社会各方一道,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摘编自2022年2月25日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最先进国家的原因。(2分)(2)材料二中的“非战非和的状态”是对哪一历史现象的描述?这一历史现象的表现有哪些?(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旧的两极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新格局”是什么?(2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为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贡献了哪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请举一例)(2分)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英国的对外商战和殖民扩张就为其创造了国外市场和货币资本”可知殖民扩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根据材料一“英国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先驱国,经过工业化,英国先后建立起纺织工业等”可知工业革命。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两大国家集团的对抗……主导了战后国际关系,这是一种非战非和的状态……两极格局”可知,“非战非和的状态”是指冷战。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冷战在政治上表现为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经济上表现为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建立北约,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建立华约等。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冷战结束后,世界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第(4)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为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有中国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 (1)殖民扩张;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工业革命。(2)历史现象:冷战。表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的建立。(3)标志性事件:1991年,苏联解体。“新格局”:多极化趋势。(4)中国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举一例即可)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7.大国关系是影响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关注大国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把握世界局势的走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他们争霸的痕迹。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罗斯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材料二 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材料三 当前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地缘政治因素不仅拖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还给多国民众生活带来严重冲击。乌克兰危机外溢效应显现,与美国不断煽风点火密切相关。美国及其盟友还施压其他国家选边站队,逼迫更多国家加入对俄制裁的行列,大有借乌克兰危机在全球掀起一场阵营对立“新冷战”的架势。——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美国无权让世界为其战略私利埋单》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材料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已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APEC北京会议到G20杭州峰会,从发起创立亚投行到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展现出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大格局、大胸怀。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材料一中“曾经他们一度成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写出他们成为“盟者”和开始成为“仇敌”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2分)(2)材料二图中两大军事组织的建立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3)材料一中提到“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请问“最终的结局”是指什么?(1分)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4)根据材料三,回答乌克兰危机产生了怎样的国际影响?(2分)(5)当今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历史奇迹,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根据材料四回答,中国是怎样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大国风范的?(2分)你认为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如何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1分)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第(1)问,盟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美苏同盟正式形成。仇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大西洋公约》签字仪式”代表了北约的成立,“《华沙条约》签字仪式”代表了华约的建立,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形成。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第(3)问,根据材料一“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争霸的结束,因此“最终的结局”是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第(4)问,根据材料三“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地缘政治因素不仅拖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还给多国民众生活带来严重冲击”可知影响为延缓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严重冲击国际民生;根据材料三“乌克兰危机外溢效应显现,与美国不断煽风点火密切相关。美国及其盟友还施压其他国家选边站队,逼迫更多国家加入对俄制裁的行列”可知影响为加剧国际紧张局势;严重威胁世界和平。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第(5)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APEC北京会议到G20杭州峰会,从发起创立亚投行到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展现大国风范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立亚投行;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APEC北京会议和G20杭州峰会;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等等。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应积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要用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 (1)《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杜鲁门主义出台。(2)美苏两极格局形成。(3)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4)延缓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严重冲击国际民生;加剧国际紧张局势;严重威胁世界和平。(5)表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立亚投行;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APEC北京会议和G20杭州峰会;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等等。做法: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要用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等。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8.20世纪以来的世界格局不断变化,人类面对的问题前所未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0世纪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填写下表A、B、C处对应内容。(3分)(2)1945年5月9日晚,在莫斯科欢庆胜利激情犹酣之时,美国驻苏联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刚刚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战争刚刚开始”的“战争”指的是什么?这场“战争”对世界局势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2分)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3)当今世界,人类面临严峻挑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个关乎人类命运的重大课题。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新而科学的全球治理理念。请回答,该理念是什么?请写出中国政府践行这一理念的任意一项重大举措。(3分)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第(1)问,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展开的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B:凡尔登战役(1916年),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C: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有生力量遭到极大消耗,损失了大批的武器装备,丧失了战场主动权。从此,苏军开始转入反攻,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第(2)问,材料中凯南所说的“刚刚开始”的战争指的是冷战,这场“战争”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在经济上的表现是推行马歇尔计划。这场“战争”导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全面对峙,两极格局形成。第(3)问,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个关乎人类命运的重大课题。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新而科学的全球治理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政府践行这一理念的举措包括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 (1)A:同盟国;B:凡尔登战役;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2)战争:冷战。影响: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全面对峙;两极格局形成。(3)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举措: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等。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突破素养卷8答案.docx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突破八近现代大国发展史及重要大国关系.docx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突破八近现代大国发展史及重要大国关系学案.docx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突破八近现代大国发展史及重要大国关系课件.ppt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突破素养卷(八)近现代大国发展史及重要大国关系.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