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分层训练(六)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说明:选择题每题1分,总分42分)1.晚清名臣左宗棠在给林则徐的挽联中写道:“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以下可以作为其佐证的是(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C.收复新疆 D.黄海海战2.(2024·泰安期末)下图为南京静海寺警示钟。其铭文曰:“……一八四二,浊浪滔天;英军入侵,扬子江面……胁迫清廷,割地赔款;占我香港,掠我银元……丧权辱国,泣地惊天。”铭文内容和以下不平等条约签订有关的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3.(2024·新泰检测)陈旭麓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因在“这场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4.(2024·宁阳月考)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的“窗口”不包括( )A.上海 B.广州 C.福州 D.深圳5.(2024·宁阳二模)学习历史要学会区分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D.《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6.(2024·东平检测)法国上尉巴特雷写信给雨果,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十分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A.发动鸦片战争 B.火烧圆明园C.强占中国领土 D.对华倾销鸦片7.(2024·肥城月考)有学者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由此可知,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开始于清政府开展的禁烟运动B.推进到清朝统治中心京津地区C.西方侵略者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D.列强都以武力挫败了清政府的抵抗8.圆明园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1860年,侵略军闯进圆明园疯狂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侵略军指的是( )A.八国联军 B.英法联军C.英军 D.日军9.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当清朝的主要力量应付来自东南海疆的英法联军时,俄国趁火打劫,攫取的利益更超乎英法之上。俄国“攫取的利益”主要是( )A.侵占大片领土 B.索要巨额赔款C.增开通商口岸 D.获得领事裁判权10.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导致这种变化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下面是广州茶叶输出量及占全国茶叶出口比重表(单位:万担)。表中变化是因为中国( )年份 1843 1844 1852 1863 1882出口量 13.3 51.9 27 13 13.4比重 几乎100% 98.4% 38.3% 23% 6.6%A.民族工业逐渐崛起 B.通商口岸不断增加C.茶叶出口日渐萎缩 D.自然经济遭到破坏12.19世纪40年代,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商业生产的作用。出现这一后果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3.从《南京条约》开始,西方列强“揭开了对华事务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与欧洲‘掠夺成性的蛮夷’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法律、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开端”。材料反映了( )A.列强以条约的形式确立殖民秩序B.中西方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关系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加深D.中国主动接受近代外交条约体制14.《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照会英国:“从此万年和好,两国无争矣。”这表明清政府( )A.未能认清英国侵略本性B.开始向西方学习C.给予英国片面最惠国待遇D.成为洋人的朝廷15.(2024·潍坊一模)鸦片战争结束后,英文期刊《中国丛报》刊载文章展现通商口岸的史地知识。《天津条约》签订之后,来华传教士依约深入内陆地区。这些活动( )A.进一步传播了西学 B.为殖民扩张提供服务C.促进了国人的觉醒 D.促使中国融入世界16.1856年英国炮轰广州城,广州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把上岸的侵略者赶跑。1858年广州牛栏冈一带群众协力迫使英法联军狼狈逃回城里。据此可知,当时( )A.群众有反侵略的意识B.义和团运动开始兴起C.清政府坚决抵抗英军D.广州城尚未开埠通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如何理解“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4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鸦片战争后我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这种变化的重要因素。(4分)18.(2024·临沂中考)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一书中指出:“中国政府在1837年、1838年和1839年采取了非常措施,这些措施的顶点是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和按照他的命令没收、焚毁走私的鸦片。”在这些“非常措施”中,影响最大的是( )A.缉拿烟贩 B.没收鸦片C.虎门销烟 D.对英作战19.(2021·泰安中考)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林则徐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犯,开展禁烟活动B.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D.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20.(2024·常州中考)有同学在阅读书籍时,看到下面漫画。据此推测,该漫画资料所涉及的史实应该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21.(2024·枣庄中考)2023年10月18日到29日,“五首重聚·故园新语”,圆明园兽首铜像特别展览在圆明园博物馆举办,兽首中的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马首铜像在时隔163年后重聚圆明园。兽首流失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2.(2024·威海中考)如图纪念章正面刻有拿破仑三世像,背面刻有塘沽、张家湾、八里桥、北京等重要战役的地点,正反面均缝有北京的字样。该纪念章是法国1860年侵略中国的历史罪证。这场侵略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3.(2022·泰安中考)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载体。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B.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D.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于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24.(2023·济南中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客观叙述和分析历史,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是“历史解释”素养的要求。材料一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浮雕——虎门销烟,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6分)(2)材料二中“这场战争”指什么?为什么“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6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单元分层训练(六)1.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1839年,林则徐到广州后,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A项正确;林则徐不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排除B项;收复新疆的是左宗棠,排除C项;黄海海战中牺牲的是邓世昌,排除D项。]2.A [根据“一八四二……胁迫清廷,割地赔款;占我香港,掠我银元”可知,铭文内容反映的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被迫割香港岛、赔款给英国,A项正确;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排除B、C、D三项。]3.B [题干涉及的是鸦片战争。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和领土完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选B项。]4.D [根据材料信息“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最早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没有深圳,故选D项。]5.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结论是对史实的定性,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属于历史结论,A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是史实,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史实,排除C项;《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属于史实,排除D项。]6.B [1860年,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因此被雨果严厉谴责的“他们的行径”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项正确。]7.C [根据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1860年,欧洲列强发动战争的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由此可知,这次战争和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上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C项正确。]8.B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烧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B项正确。]9.A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因此俄国“攫取的利益”主要是侵占大片领土,故选A项。]10.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美、俄和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B项正确。]11.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政府特许设立了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故广州是茶叶出口唯一的通商口岸。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实行五口通商,导致广州茶叶输出量及占全国茶叶出口比重下降,B项正确。]12.A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使英国获得了协定关税权,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A项正确。]13.A [《南京条约》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表现,说明列强想用不平等条约的形式确立殖民秩序,故A项符合题意;《南京条约》是不平等条约,体现不出中西方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关系,排除B项;《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南京条约》是被迫签订的,无法体现中国主动接受近代外交条约体制,排除D项。]14.A [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认为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后,两国可以“万年和好,两国无争矣”。然而,这明显是对英国侵略本性的误判。英国通过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割占领土、赔偿巨款等,其目的是进一步侵略和掠夺中国,A项正确。]15.B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创办报刊、深入内陆,关注中国历史、地理、民族和外交等,为殖民扩张提供服务,故选B项。]16.A [根据材料“1856年英国炮轰广州城,广州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把上岸的侵略者赶跑。1858年广州牛栏冈一带群众协力迫使英法联军狼狈逃回城里”可知,广州群众自发组织打击侵略者,广州牛栏冈一带群众协力打击英法联军,体现出群众自发反抗侵略,说明当时群众有反侵略的意识,A项正确。]17.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实现近代化。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迫使中国打开国门,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开始遭到破坏,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开始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根据材料二“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可知,棉纱和棉布的进口量不断增加;根据材料二“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可知,丝、茶在出口商品中所占比重下降;对外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南京条约》签订后,列强获得协定关税的特权;东南沿海开放了通商口岸。答案:(1)历史使命:实现近代化。理解: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开始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等等。(2)变化: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棉纱和棉布的进口量不断增加;丝、茶在出口商品中所占比重下降;对外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重要因素:《南京条约》签订后,列强获得协定关税的特权;东南沿海开放了通商口岸。18.C [依据题干中“钦差大臣”“广州”“焚毁走私的鸦片”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期,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鸦片流毒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也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后开展禁烟。6月3日,林则徐开始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C项正确。]19.B [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对鸦片战争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属于历史评价,故B项符合题意。]20.B [根据题干“中国国宝”“英”“法”和圆明园遗址图片可知,与此相关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对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B项正确;鸦片战争是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与法国无关,排除A项;中法战争是由于法国侵略中国和越南而引起的一次战争,与英国无关,排除C项;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与英、法无关,排除D项。]21.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洗劫了圆明园,为掩盖罪行火烧圆明园,十二兽首就是在当时丢失的,B项正确。]22.B [根据材料“法国”“1860年”“北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到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攻打到北京,并犯下火烧圆明园的暴行,B项正确。]23.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总结性认识,所以“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是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总结性认识,属于历史结论,B项正确。]24.解析:第(1)问,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积极禁烟,将收缴的鸦片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这就是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二“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可知,这场战争爆发于1839年之后,是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对英国侵略者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关税协定,这不仅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更是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陈旭麓先生说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答案:(1)1839年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2)战争:鸦片战争。原因: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考历史复习单元分层训练(六)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 单元分层训练6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