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 评价卷(学生版+教师版)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单元溶液 评价卷(学生版+教师版)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九单元溶液 评价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Zn—65
第Ⅰ卷 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3分,第11~13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白糖 B.白酒 C.白醋 D.花生油
2.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
A.无色透明 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
C.混合物 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
3.某科技团队设想利用物质溶解时的降温效果,打造无电力冷却系统,他们选择的这种物质可能是( )
A.NH4NO3 B.NaOH C.NaCl D.MnO2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氯化钠粉末与汽油混合,可以得到氯化钠的汽油溶液
B.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C.将10%的KHCO3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D.将饱和澄清石灰水升温,可以观察到浑浊现象
5.下列关于溶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剂是溶液中被溶解的物质 B.只有水能作为溶剂
C.硫酸铜溶液中的溶剂是水 D.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于溶质的质量
6.下列各组混合物,可用结晶法分离的是( )
A.石灰石粉末与水的混合物 B.木炭粉与水的混合物
C.汽油和植物油的混合液 D.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液
7.要使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100 g变成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加入10 g氯化钠 B.蒸发50 g水
C.加入100 g的10%氯化钠溶液 D.将溶液取出50 g
8.试管内盛有20 ℃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其上漂浮一小木块。如图所示,将试管插入烧杯内的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试管内溶液的质量变小
B.试管内有固体析出
C.试管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小木块浸入溶液内的体积变大
9.将100 g 98%的浓硫酸注入900 g水中,所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9.8% B.10.0% C.10.9% D.11.1%
10.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A、B、C三种物质中,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P点表示t1℃时,B、C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等,该温度下B、C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同
C.t1℃时,给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有晶体析出的是C物质
D.从A、B的混合物中提纯A应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11.下列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称量粗盐 B.溶解粗盐
C.过滤浊液 D.蒸发结晶
12.某物质X完全溶于水,溶液中X与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溶剂
B.X只能是固体
C.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5%
13.用MgCl2溶液喷洒路面可融雪、防尘。MgCl2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按图所示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53.6 54.6 55.8 57.5
A.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4%
B.丙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
C.丙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最多
D.乙、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丁>乙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5分)
二、填空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32分)
14.(9分)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1)澄清石灰水: 。 (2)硫酸铜溶液: 。
(3)过氧化氢溶液: 。 (4)食盐水: 。
(5)碘酒: 。 (6)硝酸银溶液: 。
(7)白磷(P4)溶解在二硫化碳液体中所得的溶液: 。
(8)氧化铁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 。
(9)锌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后所得的溶液: 。
15.(5分)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的健康状况与其体液酸碱度有着极密切的关系。一般而言,体质强健人,其体液始终保持弱碱性。正常人体血浆pH范围为7.35~7.45。人体胃液担负着食物的消化,pH范围为 0.9~1.5。当氧气充足时,人体摄取的糖类、脂肪、蛋白质会被彻底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和H2O在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时,CO2扩散到血液中,会引起血浆的pH略有改变。身体的调节系统就可以进行酸碱性的调节来保持酸碱平衡,只有这样身体才会健康,但是如果人们身体长期有不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那身体就会出现酸性变化。可以多吃些偏碱性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苏打饼干等进行调节。
(1)正常人体血浆呈 (填“弱酸性”或“弱碱性”)。
(2)CO2扩散到血液,血浆的pH会 (填“增大”或“减小”),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胃酸能帮助消化食物,胃酸分泌越多越有利于人体健康
B.用pH试纸能测出体液的pH为7.5
C.酸性体质应吃偏碱性食物进行调节
16.(5分)如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1)图中①是 (填“蒸发”或“冷却”)池,操作a的名称是

(2)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利用涨潮将海水引入“储水池”,海水成分几乎不变
B.在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结晶池中,由于风吹日晒,逐渐析出大量晶体
D.母液中不含氯化钠,含有其他化工原料,可制得多种化工产品
(3)工业上可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生成NaHCO3晶体和NH4C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8分)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P点所表示的意义是 。
(2)t2 ℃时,将30 g甲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3)t3 ℃时,将丙物质的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任写一种)。
(4)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 (填“蒸发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5)若分别将100 g甲、乙的溶液从t2 ℃降温至t1 ℃,析出晶体的质量甲 (填“大于”“小于”“等于”或“无法判
断”)乙。
(6)t3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甲 (填“>”“<”或“=”)乙。
(7)t3 ℃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都是饱和溶液  B.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丙>乙>甲 
C.析出晶体质量最多的是甲
18.(5分)下表是KNO3和Ca(OH)2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下列
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 度/g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Ca(OH)2 0.19 0.17 0.16 0.14 0.13 0.11
(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2)按如图所示操作,A中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C中析出固体的质量是 g。
(3)下列使Ca(OH)2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可行的是 (填字母)。
A.加水 B.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C.加Ca(OH)2 D.降低溶液温度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5分)
19.(7分)物质在溶解时速率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硫酸铜为例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假设] (1)假设一:温度因素;温度越高,硫酸铜晶体溶解速率
越快。
假设二:搅拌因素;搅拌能加快硫酸铜晶体的溶解速率。
假设三:颗粒大小因素; 。
[进行实验] (2)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2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注入温度相同的100 mL水,再同时向烧杯中各加入一药匙颗粒大小相同的硫酸铜晶体,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 在搅拌的情况下,硫酸铜晶体溶解得 (填“快”或“慢”) 假设二 正确
[反思评价] (3)在上述因素中,能改变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 。
(4)用分子观点解释温度的影响: 。
(5)在本实验中搅拌能加快晶体溶解速率的原因: 。
(6)要使试管里的固体加速溶解,常采用的方法是 。
20.(8分)如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写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填序号)。
(2)图②中,有一种塑料仪器,其名称是 。
(3)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数如图,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 。
(4)根据计算需要量取水的体积是 (水的密度为1 g/mL)。量取读数时,如图视线角度正确的是 (填字母)。
(5)称量NaCl质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有一个砝码缺损了一个小角,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6)若用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NaCl溶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需加水 g。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8分)
21.(8分)广泛使用的二氧化氯是国际上公认的安全、高效消毒剂,它能够迅速、彻底杀灭各种细菌和病毒。现有一瓶二氧化氯消毒液,瓶上的标签如下表。
二氧化氯消毒液1 L
溶质的质量分数 60%
密度 1.2 g/cm3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1)二氧化氯消毒液的溶剂是水。从该溶液中取出100 g,则取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这瓶二氧化氯消毒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
(3)欲配制36 kg质量分数为1%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需要这种浓二氧化氯消毒液多少毫升 加水多少毫升 (写明计算过程)第九单元溶液 评价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Zn—65
第Ⅰ卷 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3分,第11~13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D)
A.白糖 B.白酒 C.白醋 D.花生油
2.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B)
A.无色透明 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
C.混合物 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
3.某科技团队设想利用物质溶解时的降温效果,打造无电力冷却系统,他们选择的这种物质可能是(A)
A.NH4NO3 B.NaOH C.NaCl D.MnO2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将氯化钠粉末与汽油混合,可以得到氯化钠的汽油溶液
B.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C.将10%的KHCO3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D.将饱和澄清石灰水升温,可以观察到浑浊现象
5.下列关于溶剂的叙述正确的是(C)
A.溶剂是溶液中被溶解的物质 B.只有水能作为溶剂
C.硫酸铜溶液中的溶剂是水 D.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于溶质的质量
6.下列各组混合物,可用结晶法分离的是(D)
A.石灰石粉末与水的混合物 B.木炭粉与水的混合物
C.汽油和植物油的混合液 D.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液
7.要使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100 g变成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B)
A.加入10 g氯化钠 B.蒸发50 g水
C.加入100 g的10%氯化钠溶液 D.将溶液取出50 g
8.试管内盛有20 ℃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其上漂浮一小木块。如图所示,将试管插入烧杯内的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C)
A.试管内溶液的质量变小
B.试管内有固体析出
C.试管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小木块浸入溶液内的体积变大
9.将100 g 98%的浓硫酸注入900 g水中,所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A.9.8% B.10.0% C.10.9% D.11.1%
10.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t2℃时,A、B、C三种物质中,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P点表示t1℃时,B、C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等,该温度下B、C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同
C.t1℃时,给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有晶体析出的是C物质
D.从A、B的混合物中提纯A应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11.下列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A.称量粗盐 B.溶解粗盐
C.过滤浊液 D.蒸发结晶
12.某物质X完全溶于水,溶液中X与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X是溶剂
B.X只能是固体
C.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5%
13.用MgCl2溶液喷洒路面可融雪、防尘。MgCl2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按图所示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53.6 54.6 55.8 57.5
A.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4%
B.丙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
C.丙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最多
D.乙、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丁>乙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5分)
二、填空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32分)
14.(9分)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1)澄清石灰水: Ca(OH)2 。 (2)硫酸铜溶液: CuSO4 。
(3)过氧化氢溶液: H2O2 。 (4)食盐水: NaCl 。
(5)碘酒: I2 。 (6)硝酸银溶液: AgNO3 。
(7)白磷(P4)溶解在二硫化碳液体中所得的溶液: P4 。
(8)氧化铁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 FeCl3 。
(9)锌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后所得的溶液: ZnCl2、HCl 。
15.(5分)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的健康状况与其体液酸碱度有着极密切的关系。一般而言,体质强健人,其体液始终保持弱碱性。正常人体血浆pH范围为7.35~7.45。人体胃液担负着食物的消化,pH范围为 0.9~1.5。当氧气充足时,人体摄取的糖类、脂肪、蛋白质会被彻底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和H2O在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时,CO2扩散到血液中,会引起血浆的pH略有改变。身体的调节系统就可以进行酸碱性的调节来保持酸碱平衡,只有这样身体才会健康,但是如果人们身体长期有不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那身体就会出现酸性变化。可以多吃些偏碱性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苏打饼干等进行调节。
(1)正常人体血浆呈 弱碱性 (填“弱酸性”或“弱碱性”)。
(2)CO2扩散到血液,血浆的pH会 减小 (填“增大”或“减小”),原因是 CO2+H2OH2CO3(2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填字母)。
A.胃酸能帮助消化食物,胃酸分泌越多越有利于人体健康
B.用pH试纸能测出体液的pH为7.5
C.酸性体质应吃偏碱性食物进行调节
16.(5分)如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1)图中①是 蒸发 (填“蒸发”或“冷却”)池,操作a的名称是
 过滤 。
(2)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填字母)。
A.利用涨潮将海水引入“储水池”,海水成分几乎不变
B.在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结晶池中,由于风吹日晒,逐渐析出大量晶体
D.母液中不含氯化钠,含有其他化工原料,可制得多种化工产品
(3)工业上可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生成NaHCO3晶体和NH4C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NH3+CO2+H2ONaHCO3↓+
NH4Cl(2分) 。
17.(8分)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丙>乙>甲 ,P点所表示的意义是 在t2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
30 g 。
(2)t2 ℃时,将30 g甲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65 g。
(3)t3 ℃时,将丙物质的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增加溶质 (任写一种)。
(4)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 冷却热饱和溶液 (填“蒸发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5)若分别将100 g甲、乙的溶液从t2 ℃降温至t1 ℃,析出晶体的质量甲 无法判断 (填“大于”“小于”“等于”或“无法判
断”)乙。
(6)t3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甲 < (填“>”“<”或“=”)乙。
(7)t3 ℃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填字母)。
A.都是饱和溶液  B.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丙>乙>甲 
C.析出晶体质量最多的是甲
18.(5分)下表是KNO3和Ca(OH)2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下列
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 度/g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Ca(OH)2 0.19 0.17 0.16 0.14 0.13 0.11
(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Ca(OH)2 。 
(2)按如图所示操作,A中的溶液是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BC (填字母),C中析出固体的质量是 3.16 g。
(3)下列使Ca(OH)2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可行的是 AD (填字母)。
A.加水 B.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C.加Ca(OH)2 D.降低溶液温度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5分)
19.(7分)物质在溶解时速率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硫酸铜为例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假设] (1)假设一:温度因素;温度越高,硫酸铜晶体溶解速率
越快。
假设二:搅拌因素;搅拌能加快硫酸铜晶体的溶解速率。
假设三:颗粒大小因素; 颗粒越小,硫酸铜晶体溶解速率越快 。
[进行实验] (2)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2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注入温度相同的100 mL水,再同时向烧杯中各加入一药匙颗粒大小相同的硫酸铜晶体,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 在搅拌的情况下,硫酸铜晶体溶解得 快 (填“快”或“慢”) 假设二 正确
[反思评价] (3)在上述因素中,能改变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 温度 。
(4)用分子观点解释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2分) 。
(5)在本实验中搅拌能加快晶体溶解速率的原因: 搅拌能加快分子运动速率 。
(6)要使试管里的固体加速溶解,常采用的方法是 振荡试管 。
20.(8分)如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写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②⑤①④③ (填序号)。
(2)图②中,有一种塑料仪器,其名称是 药匙 。
(3)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数如图,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 18.2 g 。
(4)根据计算需要量取水的体积是 163.8 mL (水的密度为1 g/mL)。量取读数时,如图视线角度正确的是 D (填字母)。
(5)称量NaCl质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有一个砝码缺损了一个小角,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6)若用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NaCl溶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需加水 200(2分) g。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8分)
21.(8分)广泛使用的二氧化氯是国际上公认的安全、高效消毒剂,它能够迅速、彻底杀灭各种细菌和病毒。现有一瓶二氧化氯消毒液,瓶上的标签如下表。
二氧化氯消毒液1 L
溶质的质量分数 60%
密度 1.2 g/cm3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1)二氧化氯消毒液的溶剂是水。从该溶液中取出100 g,则取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这瓶二氧化氯消毒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
(3)欲配制36 kg质量分数为1%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需要这种浓二氧化氯消毒液多少毫升 加水多少毫升 (写明计算过程)
答案:(1)60% (2)720 g
(3)解:设需要这种浓二氧化氯消毒液的体积为x,由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知,1.2 g/cm3×x×60%=36 kg×1 000 g/kg×1%,解得x=
500 mL;则需加水的质量为36 000 g-500 mL×1.2 g/cm3=35 400 g,由于水的密度为 1 g/cm3,则所需水的体积为35 400 mL。
答:需要这种浓二氧化氯消毒液500 mL,加水35 400 mL。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