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卷 (三套)(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卷 (三套)(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卷(一)
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在 “泥巴变形记” 实验中,泥巴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变化,这种变化的特点是只改变了泥巴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蜡受热时会从__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__态,这个过程需要__________热量;冷却时又会从__________态变回__________态,这个过程会__________热量。
蚕宝宝一生要经历__________、幼虫、、成虫四个阶段,这种变化过程叫做。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__________,动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的__________、__________、食物和水等条件。
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__________组成的,常见的矿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石英等。
一个简单电路由电源、__________、__________和用电器组成,在电路中,__________控制着电流的通断。
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把沙子和豆子混合在一起,它们发生了化学变化。( )
蚕蛾从茧里出来后就开始进食大量桑叶。( )
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刺,是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 )
所有的岩石都是坚硬无比的。( )
只要把电池和小灯泡连接起来,小灯泡就能发光。( )
蝴蝶、蜻蜓和蜘蛛都属于昆虫。( )
植物的生长只需要阳光和水分,不需要空气。( )
矿物的颜色是判断矿物种类的唯一依据。( )
塑料是导体,能够让电流通过。( )
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所以我们可以随意使用电器。( )
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把纸撕成碎片 B. 蜡烛燃烧 C. 冰块融化
蚕宝宝在幼虫阶段会经历多次蜕皮,每次蜕皮后蚕宝宝会( )。
A. 变小 B. 不变 C. 长大一些
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它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这是为了( )。
A. 好看 B. 保暖 C. 方便游泳
下列岩石中,遇盐酸会冒泡的是( )。
A. 花岗岩 B. 石灰岩 C. 砂岩
要使小灯泡亮起来,电路必须是( )。
A. 通路 B. 断路 C. 短路
下列动物中,一生经历的阶段与蚕不同的是( )。
A. 蝴蝶 B. 蜜蜂 C. 青蛙
沙漠中的植物根系通常比较发达,这是为了( )。
A. 固定身体 B. 吸收更多水分 C. 制造更多氧气
下列物品中,利用了导体性质的是( )。
A. 塑料梳子 B. 铜导线 C. 橡胶手套
以下关于昆虫的说法,正确的是( )。
昆虫都有翅膀 B.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蜘蛛也是昆虫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应该( )。
A. 大量砍伐森林 B. 随意捕杀野生动物 C. 建立自然保护区
连线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
将下列动物与其对应的生存环境连线。
北极熊 热带雨林
大象 北极地区
企鹅 非洲草原
长颈鹿 南极地区
将下列物体与它们的导电性能连线。
铁钉 导体
橡皮 绝缘体
陶瓷 导体
铝箔 绝缘体
简答题(每题 8 分,共 24 分)
请简要描述蜡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变化,并说明这种变化属于什么类型的变化。
举例说明动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简述一个简单电路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实验探究题(每题 16 分,共 32 分)
在 “混合与分离” 实验中,小明把食盐和沙子混合在了一起。
请你帮小明设计一个分离食盐和沙子混合物的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步骤。(8 分)
在分离过程中,利用了食盐和沙子的哪些不同性质?(8 分)
小红想探究不同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她准备了两盆相同的植物,一盆放在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另一盆放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请你预测一下,一段时间后,两盆植物的生长情况会有什么不同?(6 分)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5 分)
在这个实验中,需要控制哪些变量保持相同?(5 分)
综合应用题(每题 14 分,共 28 分)
小明在学习了 “生物与环境” 单元后,观察到小区花园里有很多蚂蚁。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蚂蚁通常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它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找到哪些食物和资源?(6 分)
如果小区花园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比如被大量喷洒杀虫剂,会对蚂蚁产生什么影响?(8 分)
小华学习了 “电” 单元后,想制作一个简易的手电筒。他准备了电池、小灯泡、导线和一个开关。
请你帮小华画出这个简易手电筒的电路图。(6 分)
在制作过程中,如果小灯泡不亮,可能有哪些原因?(8 分)
参考答案:
填空题
物理;形状;大小
固;液;吸收;液;固;放出
卵;蛹;完全变态发育
环境;温度;空气
矿物;长石;云母
导线;开关;开关
判断题
×
×

×
×
×
×
×
×
×
选择题
B
C
B
B
A
C
B
B
B
C
连线题
北极熊 —— 北极地区;大象 —— 热带雨林;企鹅 —— 南极地区;长颈鹿 —— 非洲草原
铁钉、铝箔 —— 导体;橡皮、陶瓷 —— 绝缘体
简答题
蜡在加热过程中,会从固态逐渐变成液态,这个过程中蜡的形状和状态发生了改变,颜色等其他性质一般不变,并且需要吸收热量。冷却过程中,液态的蜡又会逐渐变回固态,这个过程会放出热量。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因为只是蜡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动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例如,鱼生活在水中,水为鱼提供了生存的空间、氧气和食物等条件;同时,鱼的呼吸和排泄物等又会影响水的成分和环境。又如,骆驼适应沙漠环境,它的驼峰可以储存脂肪和水分,使其能在干旱少水的沙漠中长时间生存;而骆驼的活动也会对沙漠的土壤、植被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它的行走会影响沙地的表面,它食用植物会影响植物的分布和生长等。
一个简单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电源的作用是提供电能,为电路中的电流提供动力;导线用于连接电路中的各个元件,形成电流的通路,让电流能够在电路中流动;开关能够控制电路的通断,从而控制用电器的工作状态,当开关闭合时,电路接通,用电器工作,当开关断开时,电路断路,用电器停止工作;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如小灯泡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实验探究题
1.
实验步骤:①将食盐和沙子的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②准备一个漏斗和滤纸,将滤纸折好放入漏斗中,把漏斗放在另一个烧杯上。③将溶解有食盐的混合液慢慢倒入漏斗中进行过滤,沙子会留在滤纸上,而含有食盐的滤液会流入下面的烧杯中。④将含有食盐的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发,当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得到食盐晶体。
利用的性质:食盐易溶于水,而沙子不溶于水,通过溶解、过滤的方法可以将它们初步分离;然后利用食盐的溶解性和水的挥发性,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将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得到食盐固体。
2.
放在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环境中的植物,可能会生长得枝繁叶茂,叶片翠绿,植株健壮;而放在阴暗潮湿环境中的植物,可能会生长缓慢,叶片发黄,茎比较细弱,植株矮小。
这个实验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阳光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不同的环境条件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同的影响。
需要控制的变量:两盆植物的种类、大小、初始生长状态要相同;浇水量要相同;所用的土壤种类和质量要相同等,以确保只有光照这一个变量不同,从而准确探究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综合应用题
1.
蚂蚁通常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比如墙角、树根下、草丛中等。在这样的环境中,它们能找到的食物和资源有:植物的种子、花蜜、死去昆虫的尸体、人类丢弃的食物残渣等,还能找到适合建造巢穴的材料,如小树枝、树叶、泥土等。
如果小区花园被大量喷洒杀虫剂,会对蚂蚁产生严重的影响。首先,杀虫剂可能会直接杀死蚂蚁,导致蚂蚁数量减少;其次,杀虫剂会污染蚂蚁的生存环境,使它们的巢穴受到破坏,食物资源也可能被污染,蚂蚁难以找到安全的食物;此外,蚂蚁的嗅觉等感觉器官可能会受到杀虫剂的影响,导致它们无法正常寻找食物、识别同伴和巢穴,从而影响整个蚁群的生存和繁衍。
2.
简易手电筒电路图:(此处用文字描述,你可以根据描述自行绘制)画一个长方形代表电池,在电池的一端(一般为正极)画一条直线连接一个开关,开关用一个小矩形中间加一条斜线表示,从开关再画一条直线连接小灯泡,小灯泡用一个圆形里面画一个叉表示,最后从小灯泡的另一端画一条直线连接到电池的另一端(负极)。
小灯泡不亮的可能原因有:①电池没电了,无法提供电能;②导线连接不良,存在断路情况,使电流无法通过;③开关没有闭合,或者开关损坏,无法接通电路;④小灯泡灯丝断了,导致电流无法通过灯丝形成回路;⑤电池正负极接反了,虽然有些情况下电路仍可能工作,但对于一些特定的小灯泡或电路元件可能会不亮;⑥电路中存在短路情况,电流没有经过小灯泡而直接通过其他路径形成回路,导致小灯泡没有电流通过而不亮。
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卷(二)
同学们,经过半个学期的科学学习,相信大家收获满满!现在就来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吧!请认真审题,仔细作答,祝你取得好成绩!
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泥巴变形后,它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
蜡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仅仅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 )
沙子和食盐混合后,无法将它们分离。( )
给混合后的铁屑和木屑加水,铁屑会沉在水底,木屑会浮在水面,利用这个方法可以将它们分离。( )
蚕宝宝出生时是黑色的,又小又多,像小蚂蚁一样,所以被称为蚁蚕。( )
蚕宝宝一生只蜕一次皮。( )
蚕结茧后就会永远待在茧里,不会出来。( )
所有昆虫的一生都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
动物的生存和繁衍离不开适宜的环境。( )
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刺,是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 )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青蛙,颜色基本相同。( )
植物能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动物对植物没有任何作用。( )
过度放牧不会对草原环境造成影响。( )
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 )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岩石的颜色、颗粒大小和形状来认识岩石。( )
矿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
要想点亮小灯泡,必须要有完整的电路。( )
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路的通断。( )
铜钥匙和塑料尺都是导体。( )
人体和大地都是导体。( )
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下列变化中,与泥巴变形类似的是( )。
纸张燃烧
水结冰
铁钉生锈
在分离木屑和铁屑的实验中,最简便的方法是( )。
用筛子筛
加水搅拌
用磁铁吸引
关于蜡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蜡加热后变成气体
蜡冷却后又变回原来的固体状态
蜡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
蚕宝宝在生长过程中,身体颜色会( )。
一直不变
逐渐变浅
逐渐变深
蚕蛾的翅膀( )。
非常宽大,能长时间飞行
很小,不能飞行
虽然不大,但能快速飞行
下列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是( )。
蝗虫
蝴蝶
蟑螂
北极熊的皮毛很厚,这是为了适应( )。
寒冷的北极环境
炎热的沙漠环境
潮湿的雨林环境
沙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是为了( )。
吸收更多的水分
固定身体
躲避风沙
下列现象中,体现了动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 )。
青蛙在夏天颜色变浅,冬天颜色变深
鱼在水中游来游去
小鸟在树上筑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植物只能生长在土壤中
不同的植物对环境的要求是一样的
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等条件
岩石的硬度可以用( )来判断。
观察法
触摸法
刻划法
下列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 )。
石膏
石英
石墨
一个完整的电路不包括( )。
电源
开关
灯泡座
下列材料中,属于绝缘体的是( )。
铁丝
橡皮
铝片
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用湿手插拔插头
在电线上晾晒衣服
发现有人触电,先切断电源
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 ),仅仅是形态、形状等发生了变化;另一类是( ),会产生新的物质。
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是( ),分离沙子和水的方法是( )。
蚕的一生要经历( )、( )、( )、( )四个阶段,这种发育过程叫做( )。
动物的生存需要( )、( )、( )等条件。
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 )、( )、( )三大类。
电路是由( )、( )、( )和导线等组成的电流通路。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 )。
连线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
将下列昆虫与其发育过程进行连线
蝗虫 卵→幼虫→蛹→成虫
蝴蝶 卵→若虫→成虫
蜻蜓 卵→幼虫→成虫
将下列矿物与其用途进行连线
石墨 制作铅笔芯
石膏 制作装饰品
金刚石 制作粉笔
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请简述蚕宝宝在生长过程中的主要变化。
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实验探究题(共 20 分)
小明想探究不同材料的导电性,他准备了电池、小灯泡、导线和以下材料:铁钉、塑料棒、铜片、橡皮。请你帮他完成实验。(12 分)
画出实验电路图。
写出实验步骤。
预测实验结果,并说明理由。
为了探究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同学们在校园里不同的地方种植了同一种植物,一段时间后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请回答以下问题。(8 分)
在这个实验中,变量是什么?
如果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植物生长良好,而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植物生长不良,这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泥巴变形只是形状改变,本质未变,属于物理变化。
√,蜡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仅仅是状态从固态变为液态再变回固态,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沙子不溶于水,食盐溶于水,可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将它们分离。
√,铁屑密度比水大沉在水底,木屑密度比水小浮在水面,利用这个方法可以将它们分离。
√,蚕宝宝出生时是黑色的,又小又多,像小蚂蚁一样,所以被称为蚁蚕。
×,蚕宝宝一生要蜕 4 - 5 次皮。
×,蚕结茧后会羽化成蚕蛾,破茧而出。
×,只有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才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没有蛹期。
√,动物的生存和繁衍离不开适宜的环境,适宜的环境提供食物、栖息地等。
√,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刺,可减少水分蒸发,是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青蛙,颜色会与环境相近,起到保护色的作用,颜色不同。
×,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播花粉、种子等,对植物有重要作用。
×,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原植被,导致土地沙化等问题,对草原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岩石的颜色、颗粒大小和形状等特征来认识岩石。
×,矿物是不可再生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要想点亮小灯泡,必须要有完整的电路,使电流形成通路。
√,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路的通断,从而控制用电器的工作状态。
×,铜钥匙是导体,塑料尺是绝缘体。
√,人体和大地都是导体,所以要注意用电安全。
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B,水结冰只是状态改变,与泥巴变形类似,都属于物理变化;纸张燃烧和铁钉生锈都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用磁铁吸引铁屑,木屑不被吸引,是分离木屑和铁屑最简便的方法;用筛子筛和加水搅拌相对麻烦。
B,蜡加热后变成液态,冷却后又变回原来的固体状态,没有产生新物质。
B,蚕宝宝在生长过程中,身体颜色会逐渐变浅。
B,蚕蛾的翅膀很小,不能飞行。
B,蝴蝶的发育过程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蝗虫和蟑螂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A,北极熊的皮毛很厚,是为了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起到保暖作用。
A,沙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是为了吸收更多的水分,适应干旱环境。
A,青蛙在夏天颜色变浅,冬天颜色变深,是为了与环境颜色相近,体现了动物与环境相适应;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是其正常的生活方式,小鸟在树上筑巢是为了繁衍后代,未体现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C,植物不一定只能生长在土壤中,如水培植物;不同的植物对环境的要求不一样;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等条件。
C,岩石的硬度可以用刻划法来判断,通过不同物体相互刻划,观察划痕判断硬度;观察法和触摸法无法准确判断硬度。
B,石英的硬度比石膏和石墨大。
C,一个完整的电路包括电源、开关、用电器(如灯泡)和导线,灯泡座不属于电路的必要组成部分。
B,橡皮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铁丝和铝片容易导电,属于导体。
C,用湿手插拔插头和在电线上晾晒衣服都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发现有人触电,先切断电源,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蒸发;过滤
卵;幼虫;蛹;成虫;完全变态发育
食物;水;适宜的温度(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如还可填空气、栖息地等)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电源;用电器;开关
导体;绝缘体
连线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
蝗虫 —— 卵→若虫→成虫
蝴蝶 —— 卵→幼虫→蛹→成虫
蜻蜓 —— 卵→幼虫→成虫
石墨 —— 制作铅笔芯
石膏 —— 制作粉笔
金刚石 —— 制作装饰品
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蚕宝宝在生长过程中的主要变化:刚孵化出来时是黑色的蚁蚕,身体小且多;随着生长,身体逐渐变大,颜色逐渐变浅;生长过程中会经历多次蜕皮,每蜕皮一次就长大一些;当蚕宝宝发育成熟后,会吐丝结茧,在茧内变成蛹;最后蛹羽化成蚕蛾,破茧而出。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举例:
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如树木为鸟类提供栖息和筑巢的场所,同时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动物呼吸;动物也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如蜜蜂在采蜜过程中帮助植物传播花粉,松鼠储存种子时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利于植物繁衍。
生物适应环境,如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刺,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的沙漠环境;北极熊厚厚的皮毛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环境也影响生物,如不同环境中的青蛙颜色不同,是为了与环境颜色相近,起到保护色的作用;阳光充足的地方植物生长良好,阴暗潮湿的地方植物生长不良,说明环境因素对生物生长有重要影响 。
实验探究题(共 20 分)
实验电路图:(此处用文字描述,学生可自行绘制)将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依次连接成闭合回路,在电路中预留两个接口,用于连接不同材料。
实验步骤:
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将开关断开。
将铁钉接入电路预留接口,闭合开关,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记录实验现象。
断开开关,取下铁钉,接入塑料棒,重复步骤②。
依次接入铜片和橡皮,重复步骤②,观察并记录每次实验中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预测实验结果及理由:
铁钉和铜片接入电路时,小灯泡会发光,因为铁钉和铜片是导体,容易导电,能使电流通过,形成通路,点亮小灯泡;塑料棒和橡皮接入电路时,小灯泡不会发光,因为塑料棒和橡皮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电流无法通过,电路处于断路状态,小灯泡不能点亮。
在这个实验中,变量是环境因素,如光照、湿度等校园里不同种植地点的环境差异。
(2)如果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植物生长良好,而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植物生长不良,这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阳光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环境对植物的生长有显著影响,植物的生长与环境密切相关,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中植物才能良好生长 。
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卷(三)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以下关于泥巴变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
泥巴变形后,它的本质发生了改变
泥巴经过揉捏变形,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
泥巴变形后不能再变回原来的样子,所以是化学变化
泥巴变形过程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在 “蜡的有趣变化” 实验中,加热蜡块时,蜡会( )
直接变成气体
先变软,然后变成液体
颜色发生改变
产生刺鼻的气味
把沙子和盐混合在一起,想要分离它们,合适的方法是( )
用筛子筛
用磁铁吸引
先加水溶解,再过滤、蒸发
直接用手挑拣
蚕宝宝出生后,最先吃的食物通常是( )
白菜叶
桑叶
胡萝卜
面包
蚕宝宝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历多次蜕皮,蚕蜕皮的原因是( )
皮太脏了需要更换
身体长大,旧皮容纳不下
蜕皮是为了变得更漂亮
受到惊吓后会蜕皮
蚕宝宝大变样后会变成( )
蝴蝶
飞蛾
蜻蜓
蜜蜂
下列动物中,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是( )
青蛙
蝗虫
蚊子
金鱼
关于动物的繁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所有动物都是胎生的
只有哺乳动物才会繁殖后代
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多种多样
动物繁殖后代不需要任何条件
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地区,它的哪些特征适应了北极的环境( )
体型较小,便于活动
皮毛颜色为白色,与雪地融为一体
没有脂肪层,散热快
四肢短小,不利于在雪地行走
沙漠中的仙人掌,它的叶子退化成刺,这是为了( )
美观
减少水分蒸发
防止被动物吃掉
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下列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动植物是( )
老鹰和兔子
水稻和稗草
蜜蜂和花朵
啄木鸟和树
人类过度砍伐森林,会对生物产生的影响是( )
为动物提供更多的空间
增加生物的种类
破坏动物的栖息地,导致许多动物数量减少
对生物没有任何影响
观察岩石时,我们可以通过( )来判断岩石的硬度。
用手触摸
用眼睛看
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刻划岩石
闻气味
下列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 )
石膏
石英
方解石
石墨
岩石和矿物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下列用途中,不是由岩石或矿物制成的是( )
铅笔芯(石墨)
陶瓷碗(黏土等矿物)
塑料玩具
大理石地板
在点亮小灯泡的实验中,使小灯泡发光的电路必须是( )
断路
通路
短路
以上都可以
下列材料中,属于导体的是( )
塑料尺
橡皮
铜导线
干木棒
控制电路通断的元件是( )
电源
用电器
开关
导线
在设计电路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用电器的种类和数量
电路的安全性
电路的美观程度
电源的电压
电在我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电的说法错误的是( )
电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和舒适
我们可以随意触碰电器设备
要注意安全用电,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电是一种重要的能源
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
泥巴变形属于__________变化,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泥巴只是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没有产生__________。
蜡在加热时会从__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__态,冷却后又会从__________态变回__________态,这种变化是__________的。
蚕的一生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阶段,这种变化过程叫做_________。
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头部有__________对触角,胸部有__________对足。
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有很多,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植物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不同的植物对环境的需求。
岩石可以根据成因分为__________岩、__________岩和__________岩。
电路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
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混合后的物质不能再分离。( )
蚕宝宝在长大的过程中,食量会越来越大。( )
所有的动物一生都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
人类活动对生物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
岩石和矿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只要有电源和导线,就能点亮小灯泡。( )
开关可以控制电路的通断。( )
人体是导体,所以我们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 )
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导电。( )
实验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实验名称:分离食盐和沙子
实验材料:食盐、沙子、水、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蒸发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
实验步骤:
将食盐和沙子的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食盐充分溶解。
将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中,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将溶解后的混合物沿着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中进行过滤,此时留在滤纸上的是__________,过滤到烧杯中的是__________的水溶液。
将过滤后的食盐水倒入蒸发皿中,放在三脚架上,垫上石棉网,用酒精灯加热。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__________。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最后得到的固体是____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方法,可以将食盐和沙子分离。
实验名称:探究不同材料的导电性
实验材料: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导线若干、塑料尺、橡皮、铜钥匙、铁钉、铅笔芯
实验步骤:
组装一个简单电路,将电池放入电池盒,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用导线将电池盒、灯座和开关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
分别将塑料尺、橡皮、铜钥匙、铁钉、铅笔芯接入电路中,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实验现象:当接入__________、、时,小灯泡发光,说明这些材料是;当接入、时,小灯泡不发光,说明这些材料是。
实验结论:不同材料的导电性__________,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是__________;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是__________。
综合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请结合 “动物的一生” 和 “生物与环境” 两个单元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以蚕为例,详细描述它的一生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8 分)
动物的生存与环境密切相关,请举例说明动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7 分)
在 “电” 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电的知识:
画出一个简单的电路示意图,要求包含电源、开关、小灯泡和导线,并说明各元件的作用。(8 分)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安全用电?请列举至少 5 条安全用电的措施。(7 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
B
B
C
B
B
B
C
C
B
B
C
C
C
B
C
B
C
C
C
B
填空题
物理;形状;新物质
固;液;液;固;可逆
卵;幼虫;蛹;成虫;完全变态发育
头;胸;腹;一;三
保护色;拟态;冬眠(答案不唯一)
阳光;空气;水;土壤(答案不唯一)
岩浆;沉积;变质
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导体;绝缘体
判断题
×

×

×
×
×


×
实验题
沙子;食盐;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食盐;过滤;蒸发
铜钥匙、铁钉、铅笔芯;导体;塑料尺、橡皮;绝缘体;不同;导体;绝缘体
综合题
(1)蚕的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卵:呈扁圆形,像芝麻粒大小,刚产下时是淡黄色或黄色,经过一段时间会变成紫黑色。
幼虫:刚孵化出的蚁蚕身体黑色,很小,像蚂蚁。随着不断生长,会经历多次蜕皮,身体逐渐长大,颜色变为白色,以桑叶为食,食量逐渐增大。
蛹:蚕吐丝结茧后在茧内变成蛹,蛹呈椭圆形,颜色为褐色,不食不动,但是身体内部在进行着剧烈的变化。
成虫:蛹经过一段时间后羽化成蛾,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两对翅、三对足,头部有一对触角。蛾不吃东西,也不会飞,雄蛾和雌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然后死亡。
(2)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它的皮毛颜色为白色,与雪地融为一体,这是保护色,有利于它隐藏自己,便于捕食和躲避天敌;有些动物会通过拟态来适应环境,如竹节虫的身体形态像竹节,枯叶蝶翅膀像枯叶,使它们能更好地融入周围环境,避免被天敌发现;还有一些动物会通过冬眠来度过寒冷的冬季,如熊,在冬季来临前,熊会大量进食,积累脂肪,然后进入冬眠状态,降低身体代谢率,减少能量消耗,以适应冬季食物短缺的环境。
(1)简单电路示意图如下:
+------开关------+ | | | | 电源 | | 小灯泡 | | | | +----------------+
电源的作用是提供电能;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路的通断;小灯泡是用电器,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导线的作用是连接各个元件,形成电流的通路,使电流能够在电路中流动。
(2)安全用电措施如下: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插头,避免长时间通电。
发现有人触电时,不能用手去拉,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干燥的木棍等绝缘物体将电线挑开。
定期检查电器设备和电线,发现老化或损坏的电线要及时更换。
不私自拆卸、修理电器设备。
在雷雨天,应避免使用电器,并拔掉电器插头,防止雷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