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第二课时(教案 分栏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第二课时(教案 分栏式)

资源简介

课时计划
课题 第一节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目标类型/目标行为1.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2.3物质变化的特征7~9年级:⑦了解物质变化存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描述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过程,并存在能的转化;化学变化还会伴随沉淀、产生气体、颜色变化、发光、吸热或放热等现象。
科学观念:认识物质变化常常伴随能的转化,化学变化还会伴随沉淀、气体的产生、颜色变化、发光和热量变化等现象。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物质是不断变化的”等观念。
科学思维:会对证据进行分析,运用所学科学原理、思维方法建构解释,得出结论。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寻找证据,并对证据进行分析,认识物质的变化和变化规律。
态度责任:在参与体验、观察、探究实践、交流等活动中,能勤于思考、乐于合作、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初步形成热爱科学、尊重事实与证据的良好品格。 以上目标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第 页 第 行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已经对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能结合物态变化知识,对温度能改变物质物理性质做出相应判断,能利用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来判断是物理变化或是化学变化。但大部分学生无法将现象与结论建立联系,无法解释原因,更多表现在对于直观、具体的化学实验与现象感兴趣,所以需要教师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习。
你分析一下哪些学生的原有知识不能支撑这堂课的学习?
课程内容分析 课表解读/教材分析/支持性材料
本课是七年级下册第3章第3节《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第二课时,主要探讨温度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以及判别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方法。教材首先回顾学生原有的物态变化知识,解释了温度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然后以硫酸铜晶体加热后的颜色变化以及加水后的颜色变化为例,引导学生归纳许多物质变化常常伴有一些现象。最后结合证据分析,认识物质变化和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① 创设情境,设疑铺垫
学习活动 出示物态变化图片 教学活动 教材图3.2-26、图3.2-30
这些变化因为没有产生新物质,所以是 这些物态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
物理变化,引起物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 化
变化。 引起物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温度变化除了会使物质发生物理变化,
是否也会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过程诊断
通过物态变化的实验引出温度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既是对学生已有认知的回顾,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学校任务② 温度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学习活动 完成探索活动教材129~130页 教学活动 通过实验,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1)加热硫酸铜晶体,蒸发皿内蓝色固体 这些现象又说明了什么
变为白色固体,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温度变化能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化学变
(2)往白色固体中加水,固体重新变蓝色 化常伴随能的转化。
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同时液体温度升高
说明该化学变化会放出热。
过程诊断
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这一过程,既是对化学变化判定方法的应用,也是根据现象得出结论的思维提升,还为后续教学内容——物质变化常常伴有现象发生做了铺垫。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③ 探索物质变化和性质的方法
学习活动 下列实验中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 教学活动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1)硝酸银溶液与碘化钾溶液反应。 尽管现象各不相同,但许多变化都有一个
(2)模拟“虎门销烟”——生石灰煮鸡蛋。 或多个现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颜色、温度的变化。
观察铁丝、铜片和镁条的状态,打磨前
和打磨后的颜色、用手能否折断以及分别
在这三种金属中加人白醋后的现象,并记
录在表格中。
过程诊断
通过铁丝、铜片和镁条三者的探索活动对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准确记录,逐步了解物质变化一般是从物质的状态、颜色、温度变化(吸热或放热), 以及变化过程是否有沉淀或气体生成等方面来获取证据,进而对证据进行分析来获得结论,从而认识物质的变化及其交化规律。
学校任务④ 归纳总结,内化概念
学习活动 蜡烛照明、烹任与取暖、食品加 教学活动 物质变化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影
工、防锈处理、气体肥料。 响
这些技术和产品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 人类通过认识和利用物质变化的规律,不
了极大的便利和效益。因此,我们应该更 断创造出新的技术和产品。
加深人地了解物质变化的规律,合理利用
这些规律来服务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过程诊断
通过拓展阅读和交流小结,让学生了解物质交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变化的规律是可以被利用和造福人类的,从而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索兴趣。
达标检测
科学学习过程中要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现象。
(1) 燃烧是常见的变化,按照要求各举出一种能够燃烧的物质。
固体: ;液体: ;气 体 : 。
(2) 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描述,推断该金属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硬度 ;熔点 ;颜色、状态 o
②化学性质: o
课堂小结
反思改进 本节课作业
如果在上这节课,我会这样设计: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