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鄂鄂”2025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黄鄂鄂”2025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湖北省“黄鄂鄂”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
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D B B D A A C C B D D A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注:有关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中,化学式错误或未配平,不得分;同一反应中的“条件、=、↑、↓”等一处或多处错误合计扣1分。
16.(14分)
【答案】(1)18(2分)
(2)As2O3+O2+3H2O2H3AsO4 (2分)
(3)是 (2分)
(4)①盐酸 (2分) ②H3AsO4 、 Fe3+ (2分)
(5)2PbSO4+2Na2CO3+ C 2Pb+2Na2SO4+3CO2↑ (2分)
(6)P204(HA)的磺化煤油溶液、CaO(2分)
17.(13分)
【答案】(1)分液漏斗(1分)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1分)
(2)(煤的)干馏 (1分) (3)CO和CO2 (2分)
(4)① (2分) ②偏大(2分)
(5)SO2+I+H2O=3I—+SO+4H+ (2分)
(6)(2分)
18.(14分)
【答案】(1)2,6-二氟苯甲醛(2分)
(2)氟原子(碳氟键)、羟基、羧基(2分)
(3) (2分)
(4)16(2分)
(5)加成反应 (2分) (2分)
(6)3(2分)
19.(14分)
【答案】(1)-25kJ/mol(2分)
(2)反应②(1分) 反应②自发的倾向更大(1分)
(3)80%(2分)
(4)①c(1分) 反应体系中只有两种气体,CO和CO2的物质的量分数之和为1,b、c两条曲线的右坐标之和恒为1,对应体系中的两种气体;温度升高反应①正向进行,反应②③⑤逆向进行,x(CO)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x(CO2)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对应曲线c(或其他合理说法)(2分)
②500(2分) 500kPa(2分)
(5)将矿石中的二氧化硅转变为炉渣(1分)机密★启用前
2025届高考模拟考试
高三化学试卷
命题学校:**二中 命题教师:*** ** *** 审题教师:**
考试时间:2025年4月26日下午 试卷满分:100分
本试卷共8页,19题。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以上信息,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Fe 56 Ni 59 Pb 207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近年来我国科技在各个领域都有重大进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稀土元素是原子序数从57~71的15种元素, 又被称为“冶金工业的维生素”
B.用蚕丝合成高强度、高韧性“蜘蛛丝”,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C.用磷酸钠钡钴盐[Na2BaCo(PO4)2]实现-273℃制冷,磷酸钠钡钴盐为离子晶体
D.用铬酸作氧化剂对铝表面进行化学氧化,可以使氧化膜产生美丽的颜色
2.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错误的是
A.Na2O2的电子式: B.顺-2-丁烯的分子结构模型:
C.基态Mn2+价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D.Co3+的结构示意图
3.我国科学家预测了稳定的氮单质分子N8(结构如图)。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12gN8完全分解,产生的N2分子数为4NA
B.1.0molN8的(价层)孤电子对数为6NA
C.1.0molN8的σ键数为8NA
D.1.0molN8的sp2杂化N原子数为5NA
4.基本概念和理论是化学思维的基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热是指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
B.焰色试验、滴定实验和中和热测定实验等是化学定量分析方法
C.一个反应的活化能是指活化分子具有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具有的平均能量之差
D.原电池是系统发生化学反应对环境做功,电解池则是环境对系统做电功并使其发生化学反应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① ② ③ ④
向2mol/L的CuSO4溶液中滴加6mol/L的氨水,产生蓝色沉淀,再向浊液中继续滴加过量6mol/L的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溶液 将FeSO4溶液与氨水、NH4HCO3混合溶液反应,生成FeCO3沉淀 向含Cr2O72-的酸性废水中滴加绿矾溶液 向明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至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大
A.①中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Cu(OH)2+4NH3=[Cu(NH3)4]2++2OH-
B.②中生成FeCO3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Fe2++2HCO3-=FeCO3↓+CO2↑+H2O
C.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
D.④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Al3++3SO42-+3Ba2++6OH-=3BaSO4↓+2Al(OH)3↓
6.聚维酮通过氢键与HI3形成聚维酮碘,聚维酮碘的水溶液是一种常见的碘伏类缓释消毒剂,其结构表示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聚维酮的单体是
B.聚维酮分子由2m+n个单体聚合而成
C.聚维酮碘可以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是一种水溶性物质
D.理论上1mol聚维酮碘最多能与(2m+n)molNaOH反应
7.由X、Y、Z、M、Q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组成的某配离子是一种结构如图常用的有机催化剂。Y、Z、M同周期,Y元素化合物种类数最多,Q+离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配离子中含有配位键、离子键、共价键
B.元素的第一电离能:X>Y
C.M和X形成的化合物可以形成缔合分子(XM)n
D.该配离子中Q的配位数为4
8.室温下,下列实验过程和现象能验证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过程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NaHA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 Kw>Ka1(H A) ·Ka2(H A)
B 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冰醋酸,将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到苯酚钠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 酸性:醋酸>碳酸>苯酚
C 加热浓硝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淀粉-KI溶液中,溶液变蓝 NO2可以氧化I-
D 将大小、形状相同的钠块和钙块放入相同体积的蒸馏水中,钙与水反应不如钠剧烈 金属活动性:Na>Ca
9.布赫瓦尔德-哈特维希偶联反应是合成芳胺的重要方法,反应机理如图(图中表示芳香烃基,……表示为副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过程中Pd的成键数目发生了变化
B.该过程有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C.理论上1mol最多能消耗1mol
D.若原料用和,能得到产物、和
10.某水体(含较多NH4+,pH=6.71)脱氮的部分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铁氧化细菌可利用水中的氧气将Fe2+氧化为Fe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Ⅰ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发生的离子反应式是:NH4++2O2+2OH-=NO3-+3H2O
B.过程Ⅱ中Fe2+起催化剂作用
C.过程Ⅲ中每1molC6H12O6参与反应,有24molFe3+被还原为Fe2+
D.水体中铁氧化细菌的含量较高时有利于过程Ⅰ的进行
11.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硫化顺丁橡胶常用于制作轮胎 橡胶硫化可以使线型结构变成三维网状结构,增强橡胶的强度和韧性
B 晶粒大小为5nm的金属铅的熔点比100nm的低 主要原因是晶体的表面积减小
C 的碱性比强 甲基是推电子基,增加了N原子的电子云密度
D 等离子体可用作制造显示器 等离子体中含带电粒子且能自由运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流动性
12.仿生盐度电池可将海水中的NaCl转化为NaOH和HCl。装置如图所示,I室和IV室均预加相同浓度的AgNO3溶液,向I室通入氨气后电池开始工作。已知M、N电极材料均为AgCl/Ag,a、c为离子交换膜,b为双极膜,双极膜中H2O解离为H+和OH-在电场作用下向两极迁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电极为正极
B.a是阳离子交换膜,c是阴离子交换膜
C.Ⅱ室中得到HCl溶液,Ⅲ室中得到NaOH溶液
D.M电极质量每减少21.6g, 双极膜内有0.2mol H2O解离
13.研究笼形包合物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化学式为Ni(CN)x Zn(NH3)y zC6H6的笼形包合物四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H原子未画出)。每个苯环只有一半属于该晶胞,晶胞中N原子均参与形成配位键。晶胞参数为a=b≠c(晶胞边长单位为nm),α=β=γ=9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y:z=2:1:1
B.该晶胞中Ni2+的配位数为4
C.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该晶体密度为g·cm-3
D.若对该笼形包合物进行加热,首先脱离晶胞的组分是NH3
14.葫芦脲(CB)是一类由甘脲单元通过亚甲基桥连形成的大环化合物,根据甘脲单元数的不同,可将其命名为CB[n](n=5-8,10,13-15),CB[5]的结构如下图所示。某研究团队将抗癌药物阿霉素(其结构如下图)包合在CB[7]的空腔中。已知CB[7]的空腔直径约为7.3 (1 =10-10m),阿霉素分子的最大截面直径为7.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B[5] 阿霉素
A.葫芦脲CB[5]是一种端口直径较小、中间空腔较大的超分子
B.CB[n]不能变形以适应客体分子,与客体结合呈现极强专一性
C.CB[n]能与水之间形成氢键,因此CB[n]主客体组装主要在水相中进行
D.阿霉素在CB[7]中需以质子化形式存在,可能是为了增强与CB[7]的结合能力
15.在一定温度下,CuCl2在液态有机相中存在以下氯化络合反应:
① ②
③ ④
保持温度不变,在CuCl2有机相稀溶液中改变溶液的起始浓度(起始时Cl-浓度很小,可近似为0),测得铜元素的部分微粒分布系数δ(平衡时某物质的浓度占各物质浓度之和的分数)与平衡浓度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b表示微粒的物种分布系数
B.反应的平衡常数5×10-3
C.A点时溶液中Cu2+的氯化络合转化率为45%
D.向上述溶液中继续加入有机试剂稀释,体系中的值增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4分)某冶铅厂的烟尘是一种黑色粉末,主要含有PbO、As2O3和少量的Zn、In、Fe、Si等元素的氧化物。对烟气中有关元素的回收流程如下:
已知:ⅰ.As(Ⅲ)在酸性水溶液中以H3AsO3形式存在;H3AsO4易溶于水,H3AsO3和H3AsO4均为三元酸。
ⅱ.Ksp(ZnS)=1.6×10-24 ;Ksp(In2S3)=2.3×10-74;Ca3(AsO4)2、As2S3难溶于水。
ⅲ.当溶液中某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时,表示该离子已完全沉淀。
(1)As原子核外有 种不同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
(2)浸出液中的As元素全部是H3AsO4,烟尘浸出生成H3AsO4的化学方程式 。
(3)浸出液中的Zn2+和In3+的浓度分别为0.08mol/L和7×10-3 mol/L,沉淀过程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Zn2+完全转化为ZnS沉淀时,In3+ (“是”或“否”)开始沉淀。
(4)从沉淀后液中分离出In和As,所用的萃取剂是P204(HA)的磺化煤油溶液。萃取In3+的反应是:
In3+(aq)+3H2A2(有机)InA33HA(有机)+3H+(aq)
(已知:同种元素形成的高价离子更容易被萃取剂萃取)
①反萃取所用的试剂是 。
②还原后液中的As元素全部是+3价,向沉淀后液中加入As2S3反应时的氧化剂有 。
(5)研究浸出渣制备粗铅的反应,一定条件下,控制n(PbSO4):n(Na2CO3):n(C)=2:2:1时,所有Pb元素均被还原。则制备粗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该流程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
17.(13分)煤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煤具有重要意义。
I.煤的化学活性是评价煤气化或燃烧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可用与焦炭(由煤样制得)反应的CO2的转化率α来表示。研究小组设计测定α的实验装置如下:
(1)装置Ⅰ中,仪器的名称是 ,b中所装试剂是 。
(2)将煤样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得焦炭,该过程称为 。
(3)装置Ⅱ中,气体X的成分为 。
(4)装置Ⅲ中,先通入适量的气体X,再通入足量Ar气。若气体X被完全吸收,则可依据和中分别生成的固体质量计算α。
①e中生成的固体为A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d和e的连接顺序颠倒后将造成α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II.库仑测硫仪是常用的快捷检测煤中硫含量的方法,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检测前,电解质溶液中保持定值时,电解池不工作。待测气体进入电解池后,SO2溶解并将还原,测硫仪便立即自动进行电解到又回到原定值,测定结束,通过测定电解消耗的电量可以求得煤中含硫量。
(5)SO2在电解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6)煤样为,电解消耗的电量为x库仑,煤样中硫的质量分数为 。(已知:电解中转移电子所消耗的电量为96500库仑。)
18.(14分)氟苯菌哒嗪(P)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甜菜叶斑病和大豆紫斑病表现出高效的防治效果。一种合成氟苯菌哒嗪的方法如下:
(1)A的化学名称为 。
(2)C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 。
(3)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 。
(4)D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中,满足下列条件的有 种。
①能与碳酸氢钠反应;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5)D→E转化可能分三步:先发生加成反应,再发生消去反应,则第三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
写出X的结构简式 。
(6)E→F转化过程中还有小分子M生成,则生成1mol F的同时有 mol M生成。
19.(14分)2025年3月,全国两会提出“深化零碳技术攻坚,构建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目前钢铁行业占我国碳排放量的15%以上。传统长流程(高炉+转炉)为主的工艺结构碳排放量巨大,而短流程(废钢+电炉)工艺以废钢为原料,碳排放强度可降低至原来的37%~53%,是助力“碳中和、碳达峰”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I.高炉炼铁过程中涉及如下反应:
①C(s)+CO2(g)2CO(g) ΔH1=+172.5kJ/mol
②Fe2O3(s)+3CO(g)2Fe(s)+3CO2(g) H2
③Fe2O3(s) +CO(g)2FeO(s)+CO2(g) H3= -3kJ/mol
④2Fe2O3(s)+3C(s)4Fe(s)+3CO2(g) H4=+467.5kJ/mol
⑤FeO(s) +CO(g)Fe(s) +CO2(g) H5= -11kJ/mol
已知298K时,相关反应的热力学数据如下表:
热力学数据 反应② 反应③ 反应④ 反应⑤
ΔS/J·mol-1K-1 +15 +47 +558 -16
(1)反应②的 H2= 。
(2)反应②和反应④中 (填“②”或“④”)代表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理由是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
(3)上述反应在高炉中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主要成分与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250℃ 600℃ 1000℃ 2000℃
主要成分 Fe2O3 Fe3O4 FeO Fe
已知1600℃时固体物质的主要成分为FeO和Fe,则该温度下测得固体混合物中,则
FeO被CO还原为Fe的百分率为 (其它固体杂质中不含Fe、O元素)。
(4)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C和Fe2O3,改变温度(T),测得平衡时容器总压的对数lg(p总/kPa)、各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x(CO)、x(CO2)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x(CO2)对应的曲线是 (填字母),判断依据是 。
②在1200K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CO分压为 kPa,反应①在此温度下的压强平衡常数Kp1= 。
(5)在实际生产时炼铁高炉中还需要加入石灰石,其主要作用是 。
2025届高考模拟考试 高三化学试卷(共8页)第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