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洪翔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洪翔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洪翔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三模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陶寺遗址,地处汾河岸边、临汾盆地,距今4300余年。遗址的考古发现如下图所示,还出现了比甲骨文早近800年的“朱书文字”等。据此推断,该遗址()
A.具备国家初始形态 B.贫富阶层开始分化 C.布局结构多元一体 D.处于母系氏族时期
2.东汉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秋,刘秀采取“度田”的措施,“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又考实二千石长吏阿枉不平者”。刘秀“度田”的做法()
A.确保了东汉政权长期稳定 B.遏制了豪强大族势力发展
C.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提高了基层政府行政效率
3.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利用华夏居“中国”、四夷居四裔的华夷观,以中华自居,称东晋为“南裔”;东晋、刘宋则通过礼制改革,试图树立建康(今南京)的天下中心地位,将“中国”“徙到”东南。这种状况()
A.利于维系渴望统一的社会心理 B.推动了民族交融的深入开展
C.表明南北经济差距的显著缩小 D.加剧了割据政权的军事对峙
4.安史之乱时,虽然叛军染指大运河的企图被挫败,但受战乱冲击,大运河疏于管理,河道淤塞。此后,转运使刘晏疏浚河道,并改革漕运制度,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大运河的运力。依靠运河输送的江南赋税,唐统治又延续了近150年。这表明()
A.安史之乱严重冲击唐王朝统治 B.经济重心已经转移至南方地区
C.历史改革必然推动社会 进步 D.大运河是维系政权的重要命脉
5.雍正二年的《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概》碑记述:社旗县山陕会馆的卖货行户由原来的数家增至二十余家,各家戥秤大小不一。于是合行商贾会同集头等齐集关帝庙公议,规定“秤足十六两,戥依天平为则”,并约定公议之后,不得私自改换戥秤,如不遵者,举秤禀官究治。这说明会馆()
A.是政府设立的管理商业的机构 B.主要功能是调解商业纠纷
C.具备规范商业秩序的重要作用 D.促进了区域间的贸易往来
6.1888年康有为在著作《实理公法全书》中,运用卢梭“民约论”思想,批判“君权神授、君为臣纲”封建思想,提出“民立君、立议会”等民主思想。而1898年百日维新时,他却不再坚持设议院,也不再提兴民权。这一变化()
A.未能冲击旧的官僚政治体制 B.受到民主共和思想影响
C.源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薄弱 D.说明变法限于制度层面
7.1921年,湖南、广东和四川的女性开展有组织的妇女运动以争取平等的政治权利,这些权利被写入地方军阀政府的自治法中,有些女性被选为议员。1922年,全国妇女参政运动浪潮掀起,女子参政促进会和女权运动同盟会等女性团体异常活跃。材料反映出当时()
A.女性主体意识 觉醒 B.国民革命有了重大进展
C.女性获得自由的权利 D.政府明确认可妇女地位
8.1942年开始,陕甘宁边区政府为进一步促进文教工作,调动群众办教育的积极性,提出民办公助的方针,实行公办与民办并举,学校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策略,即“多数小学交给群众办,政府物质上补助,方针上指导”,创办了一批模范学校。据此可知,边区政府的教育改革()
A.旨在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B.体现出完整的基层教育体系
C.践行了新民主主义的教育理论 D.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抗战热情
9.195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分别实现了人的解放和土地的解放;1956年,《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充分地受到国家的保护。”这()
A.激发了人民投身国家建设热情 B.开始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C.保障了国家工业化完成 D.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10.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为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在国际事务中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和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来决定自己的立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家包括结盟国家和不结盟国家建立和发展各方面的关系。这一调整旨在()
A.加强南南合作应对全球挑战 B.构建协调良性互动的大国关系
C.推动睦邻友好谋求共同发展 D.创造相对有利的经济建设环境
11.拜占庭帝国末代学者劳尼库斯的作品再现了拜占庭人亡国之后的心态。他在作品中引用《荷马史诗》的语句,多次提及希腊众神及神话英雄的事迹,将拜占庭历史渊源与古希腊神话直接关联。其目的是()
A.推动欧洲重新发现古代希腊文化 B.对抗日耳曼人对罗马文化的压制
C.强化族群认同以对抗奥斯曼帝国 D.促进东西方之间文化交流和发展
12.1790年代,法国科学院主张“向地球本身寻找长度基准”,以通过巴黎天文台的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为基准长度单位“米”,逐渐改变了此前盛行的以国王等人的肢体长度作为长度单位的做法。这表明()
A.人文主义思想受到冲击 B.法国最终确立共和制度
C.科学进步引发了大革命 D.理性精神渗透社会生活
13.在中世纪的法国,狩猎是贵族的特权,用于狩猎和守护主人的狗成为等级身份的重要标志,而猫被认为是野性难驯的,其独立性被视为天然不忠诚的罪证。从18世纪末开始,一些法国文人公开颂扬猫的“自由意志”。到19世纪80年代,宠物主人已不再为证明猫是好宠物而焦虑。这一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启蒙思想与专制主义的杂糅 B.法国共和制和君主制多次反复
C.殖民扩张促进全球物种交流 D.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逐渐确立
14.二战后美国非常重视对新独立国家的政府官员,青年学生、劳工妇女等各界领袖进行各种培训。据1967年美国政府统计,在“曾参加过交流项目的非洲精英中、已出现两位首相、两位总统、一位副总统、87位部长和5位国务卿”。美国的这种做法旨在
A.助推第三世界的发展 B.致力于消除种族歧视
C.获取广阔 世界市场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1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金融体系中从事外汇和有价证券交易的银行、保险公司、投资信托基金公司等,以电子技术为工具,把世界金融市场联成网络,使其越来越不受各国政府控制,以致各国的货币政策不得不逐渐地围着世界金融市场转。这表明()
A.政府强化对货币发行的直接控制 B.货币政策受全球金融市场影响
C.区域间 贸易保护主义逐步兴起 D.跨国公司间的资本流动性减弱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题16分,17题13分,18题14分,19题12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代湖南一带,忌讳吃鸡肉,“除夕”,有择取食品者,如试新则不用鸡,以音类饥也”,吃了“鸡”则会预示来年一直处于饥寒状态,相反,在北方一些地区,则又将“鸡”与“吉”谐音,认为吃了“鸡”则会预示来年吉祥如意。明清时期,在宋元的基础上,门神与年画市场更加活跃,明清时期的年画还加入了民间故事和戏曲元素,年画正式成为“年味”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换上新的年画,寓意新年新气象。
-摘编自张馨文《元明清春节习俗研究》
材料二1940年1月,山东分局成立党报委员会领导《大众日报》。随着1942年下半年山东分局整风和党报改版运动的推进、通讯社机构和通讯网的完善以及群众运动的崛起,春节宣传建构起从党委领导到采访指导、从报道到读报的系统化的运作机制。《大众日报》1941年以前的春节报道以提升国民精神、募捐慰劳活动、强化民族意识为主题,1944年以后逐步强调阶级教育,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后阶级教育成为突出主题。
-摘编自王素华《民俗节日与媒介宣传:山东解放区党报里的春节》
材料三虽然因地域文化习俗等的不同,各个民族在迎接新年时所举行的活动仪式亦存在差异,但在注重祭祀先祖,不忘先祖恩德方面却是一致的,注重孝道与血缘亲情是各民族共同的道德情感。不论是哪个民族在新春佳节都会张灯结彩,喜庆洋洋地共度节日。春节文化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就是要使合家团圆、普天同庆的精神薪火相传、光芒永放。在这伟大精神的强烈感召下,中华儿女形成了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豪情壮志,不惧怕任何艰难困苦的气量胆魄,这正是春节文化所赐予人们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刘爱丽《春节符号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明清时期春节习俗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40年代山东解放区党报春节宣传内容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变化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节体现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总体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线索可以概括为两个基本向度:一是纵向的发展,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为主轴;二是横向的发展,主要指不同文明间的接触、交流、融合、冲突和主流文明的扩展。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是互相联系、互相推动的。纵向发展的水平决定着横向发展的程度,横向发展的突破又反作用于纵向发展,使得纵向发展的速度大大加快。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促成各国内部经济、组织形态发生新变化的同时,也影响到全球经济的面貌。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获得极大提高,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相应地,资本主义列强加快了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步伐。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同样还体现在国际工人运动领域。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为例,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人类社会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的关系,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明代中期开始,随着定额租的推广,中国很多地区出现了“一田二主”的现象,同一块土地分别归属田面主和田底主,田面主向田底主交纳地租,田底主负责承担国家赋税。在不同时期和地域,田面主与田底主关于土地的权利范围几乎构成了一个从永佃关系到完全独立的连续谱。永佃关系是指田面主在一定条件下拥有永远耕种权;完全独立指田底主只保留对固定田租的请求权,其余权利均归田面主所有。永久耕种权在业主同意下还可以转让,地主的变动也不影响佃户的地位。对“一田二主”来说,作为主体的国家其实始终在场。例如,为保障国家的税收,清政府一方面增订律例,要求地方官在租佃纠纷中保证田主的收租权,甚至代为追租;另一方面,为了彻底解决抗租导致的欠税,一些地方条例甚至要求禁止“一田二主”的陋习,合田面、田底为一。
-摘编自孙超、刘爱玉《地权、阶级与市场-明清“一田二主”土地制度研究述评》
材料二16世纪的英国圈地运动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具有市场指向的土地确权运动,是把具有共同体性质的混合土地所有制界定为排他性的私人产权,从而激励经济效率,颠覆中世纪的基础。不仅领主圈地,其实农民也在圈地,他们自发地整合分散的条田,是圈地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过来,圈地运动使农民最终剥离了庄园共同体,进一步扫清人身依附制的残余。圈地是自发的,但并非可以胡作非为,相反,村庄习惯法仍然富有生命力,是圈地、也是反抗非法圈地的基本依据,16世纪中叶以后协议圈地越来越多,土地确权从来没有抛弃法律,而是越来越规范,18世纪发展为“议会圈地”则属水到渠成。
-摘编自侯建新《圈地运动与土地确权-英国16世纪农业变革的实证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社会转型时期土地制度变革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社会转型时期土地制度变革的不同结局并分析产生不同结局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统计,美国在1996-2001年共实施了85起新制裁,相比冷战时期大幅增加。2013年全年,美国财政部新发起了26起制裁,并增加了79批制裁名单。当前有18个国家或地区受到美国部分或全面经济制裁,一些在冷战期间被美国列入制裁范围的东欧、南美国家并不在列。制裁目标从国家扩大到特定政府机构、企业与个人,制裁手段从以贸易制裁为主转为金融、贸易制裁并用,金融制裁的地位显著提升。
-摘编自李峥《美国经济制裁的历史沿革及战略目的与手段》
材料二近年来,美国企图联合盟友国家重塑以美国为主导的“去中国化”全球供应链体系,阻碍中国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美国对华开展“极限竞争”战略将减弱中美之间在贸易、投资和人才流动上的联系,遏制中资企业在高技术领域的发展,限制了中资企业对美投资。在此背景下,德国、荷兰等西方国家也可能会选择追随美国调整对华贸易和投资政策,进一步对中资企业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业务活动造成消极影响。同时,美国发布对华签证限制政策,拒绝技术、工程、数学等领域的学生和研究人员赴美。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美国经济制裁能够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促进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
-摘编自陶士贵、仇欣雨《中国实体受美国经济制裁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结束至今美国经济制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经济制裁对中国实体的影响。
洪翔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三模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题16分,17题13分,18题14分,19题12分)
【16题答案】
【答案】(1)特点:地域性和差异性;传承性;发展性;娱乐中包含着祈福等心理诉求。
(2)变化:从以民族动员为主到以阶级动员为主。
原因: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的爆发;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3)意识:共同的道德情感;民族大联欢意识;强烈的民族向心力。
【17题答案】
【答案】论题: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人类社会纵向与横向发展紧密相连、相互推动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等新技术层出不穷,使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变,垄断组织应运而生,生产关系得到局部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纵向发展为横向发展奠定基础。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经济发展,对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的需求急剧增加。列强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加快对外扩张步伐,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非洲几乎被列强瓜分殆尽,亚洲众多国家也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同时,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而欧美国家则占据工业生产的高端环节,世界经济联系愈发紧密,这是纵向发展决定横向发展程度的有力证明。横向发展又反作用于纵向发展。列强在全球的扩张和掠夺,为资本主义国家带回了巨额财富和丰富资源,进一步刺激了国内工业生产和技术创新。
总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人类社会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世界历史不断向前演进。
【18题答案】
【答案】(1)相似之处:土地权利出现变化;法律对土地权利进行规范;土地制度变革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密切相关。
(2)结局:中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封建小农经济;西方由封建农业向近代资本主义农业过渡。原因:明清时期,中国实行高度集权的封建政治体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具有浓厚的封建小农观念。西欧中世纪后期,封建王权与城市力量合作,打击削弱封建贵族,使封建生产关系较容易从内部瓦解;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的逐利思想。
【19题答案】
【答案】(1)特点:制裁频率上升;制裁国家减少;制裁目标和手段多元。
(2)影响: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不良影响;威胁中国高技术供应链的稳定性;阻碍中资企业的外贸活动和科技交流,不利于其全球业务发展;对中资企业自主创新和区域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存在倒逼效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