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讲)地图(课件77张+学案)-中考地理复习考点梳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第二讲)地图(课件77张+学案)-中考地理复习考点梳理

资源简介

(共77张PPT)
第二讲 地图
深化研讨 任务达成
任务一 地图的阅读
1.填空
(1)地图三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
(2)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____的程度。公式表达:比例尺=____距离÷____距离。
(3)一般地图按“上__下__,左__右__”的方法定方向;指向标地图上,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__;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指示____方向,纬线指示____方向。
(4)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____和____的说明。
比例尺
方向
图例
缩小
图上
实地


西


南北
东西
符号
注记
2.填图
(1)方向判读
(2)常用图例
文字式 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_____
数字式 1∶_______
线段式

3.填表
(1)比例尺表达方式
5千米
500 000
(2)比例尺的大小
举例 图幅相同的地图 内容 范围
北京地图 比例尺大 ____ __
中国地图 比例尺小 ____ __
详细

简略

4.思考
(1)根据使用的目的选择地图
如:外出旅行,确定行程,应选择_____图;去公园游览,查找景点,应选择_____图;国际时事,确定地点,应查阅_____图;山地探险、考察应选择_____图等。
交通
导游
政区
地形
(2)根据需要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
需要 地图
要去北京旅游,想知道北京的位置 比例尺_____的中国地图
到了北京,想了解北京更多的情况 比例尺_____的北京市城市地图
想要去北京动物园游览 比例尺_____的北京动物园地图
较小
较大
更大
地图三要素
刚踏进初中,小明同学非常喜欢他的学校,他绘制了一幅学校平面图。读图,完成1~2题。
1.从学校前校门到后校门行走的方向大致是(  )
A.先由东北向西南,再由南向北
B.先由西南向东北,再由北向南
C.先由北向南,再转向东南
D.先由南向北,再转向西北

2.小明将这幅地图送给了他的地理老师,但地理老师看后,说这幅图存在一个问题,请问这个问题是(  )
A.比例尺应为1∶30万 B.指向标错误
C.缺少图例 D.缺少经纬度

1.D 2.C [第1题,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判读方向,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从学校前校门到后校门行走的方向大致是先朝指向标的方向即先由南向北,再转向西北方。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所示为初中学校的平面图,范围较小,应选择大比例尺地图,如1∶3 000,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米,比例尺正确,而不应选择1∶30万的小比例尺;图中指向标没有标错;图例是地图的三要素之一,图中有方向、比例尺,但缺少图例;经纬度不是该幅地图的必备条件。]
图1为丽丽同学所在学校到火车站周边的道路交通图。读图1和图2,完成3~4题。
3.丽丽在从火车站回学校的路上,拍摄了一张照片(如图2)。她拍摄照片的位置可能位于(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4.图中珠江路实地距离为1 500米,若图上距离为5厘米,则该图比例尺为(  )
A.1∶10 000 B.1∶30 000 
C.1∶50 000 D.1∶300 000


3.C 4.B [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丽丽此时面向南方,所在的位置为珠江路十字路口附近,往南进入长江路,往西进入恒山路,往东进入泰山路,因此丽丽拍摄照片的位置可能位于③地,①地、②地、④地的位置均与题意不符,C正确。第4题,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珠江路实地距离为1 500米(150 000厘米),若图上距离为5厘米,根据比例尺的定义可知,比例尺=5∶150 000=1∶
30 000,B正确。]
阅读地图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分类。判断是地形图、行政图、地形剖面图、景观图,还是等值线图,分好地图类别是读图的基础。
第二步,要注意读图的先后顺序。一看图名,是什么图、哪个地区的图等。二看地理三要素,如比例尺、指向标、图例。图例对化解地图知识起决定作用。三看规律,分清各地理要素在图像中的表现规律。
第三步,用图。 对照读图要求,找到与要求中对应的有效信息,逐一进行分析解答。
1.填空
(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____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2)在地图上,把海拔_____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_______表示地形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
任务二 地形图的判读
海平面
另一个地点
相同
等高线
(3)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_____(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_____形态和海底的_____状况,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4)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_____、_____、高原、_____和_____五种。
(5)地形剖面图是沿_______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地形剖面图可以更_____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颜色
高低
起伏
山地
丘陵
平原
盆地
等高线
直观
2.填图
(1)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山峰

鞍部
陡崖
山脊

山谷
(2)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_____表示海洋,_____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山地,_____表示冰雪。一般颜色越深,表示海拔越高或深度越深。
蓝色
绿色
白色
3.填表
基本地形类型
地形类型 海拔 地面起伏
山地 ____米以上 坡度较陡,沟谷幽深
丘陵 500米以下 相对高度_____,起伏和缓
平原 一般在____米以下 地面广阔平坦
高原 多在____米以上 地面广阔,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500
较小
200
500
4.绘图
在地形图上画出直线AB,然后将该直线与等高线的交点一一投射到间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线上,得到不同的交点,把这些交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地形剖面图。请你描述沿直线AB地形的起伏状况。
[答案] 
沿直线AB地形的起伏状况:先升高后有所降低,再升高又降低。沿直线AB,地势起伏大,A点的海拔为-100米,B点的海拔为-200米,海拔最高处为300多米。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某中学准备开展一次研学实践活动,同学们设计了三个活动方案:方案一——攀登高峰,锻炼体能;方案二——观赏瀑布,感受自然;方案三——游览民族村,寻踪文化。
材料二 研学实践地点的等高线地形图。
(1)路线①主要沿________(山体部位)前进,若仅考虑地形因素,该路线途经的A、B两地温差约为________℃,图示地区的最高海拔大约在___________米之间。
(2)可以观赏瀑布的是路线________(①/②/③);体力欠佳的同学建议选择路线________(①/②/③)。
(3)乙村计划从附近河流引水,C、D两个取水点,哪个更合理?请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4)甲、乙两村中哪个更可能发展为城镇?请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山脊
2.4
700~800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①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根据“凸高为谷,凸低为脊”,可以判断①处为山脊。图中A处海拔为100米,B处海拔为500米,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0.6 ℃”可以判断两地温差约为2.4 ℃。根据图示可知,该地区的最大海拔在700~800米之间。
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瀑布一般在陡崖处形成,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①②③路线中有陡崖的是路线②,因此可以观赏瀑布的是路线②。三条路线中,路线③与等高线大致平行,等高线稀疏,地形平缓,路线①②等高线相对密集,坡陡,所以体力欠佳的同学建议选择路线③。
第(3)题,读图可知,C处的海拔比乙村的海拔要低,无法自流,取水难度较大;D处海拔比乙村高,河水可自流,节约成本,且D处为河流上游,离居民点较远,水质比C处要好,故D处更合适。
第(4)题,读图可知,甲村所在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开阔,发展空间大;附近有公路穿过,交通便利;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而乙处等高线密集,为陡坡,发展空间小,且无公路穿过,交通不便,所以甲村更容易发展成为城镇。
[答案] (3)D处。因为D处地势高于乙村,水能自流入村,可以节约成本;离居民点较远,水质较好。(任答一点即可)
(4)甲村。甲村所在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开阔;附近有公路穿过,交通便利;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任答一点即可)
2.5月中旬,河北某校组织学生到野外进行实践活动。读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河流BC段的大致流向是________,图中山脉高度大约为________________。
自西向东
1 300~1 500米
(2)图示区域内中部地形类型是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
(3)与其他三个村镇相比,甲村镇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库,其水坝的坝顶海拔为500米,坝址有A处和C处两个选择方案。你认为应该综合考虑哪些方面来确定水坝的位置。
盆地
中部低,四周高
地形平坦;靠近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中左上角的指向标可判断出河流BC段自西向东流。由图可知其等高线差值为200米,山脉高度大约为1 300~
1 500米。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图示区域中部海拔为300~500米,四周海拔较中部高,由此可判断出其为盆地地形。第(3)题,与其他三个村镇相比,甲村镇等高线最稀疏,地形平坦;距河流最近,水源充足;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第(4)题,应综合考虑工程量、人口迁移量、淹没土地范围、库区面积和蓄水量等方面。
[答案] (4)①库区面积和蓄水量;②工程量;③人口迁移量;④淹没土地范围。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技巧
读图内容 具体内容
数值范围 ①区域地势起伏大小;②区域海拔极值
延伸方向 区域等高线整体大致凸出方向
疏密程度 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②坡面凹凸:高疏低密——凸坡,高密低疏——凹坡
读图内容 具体内容
弯曲状况 ①山脊:凸向低处;②山谷:凸向高外;③鞍部:正对的两山峰等高线之间的部位
局部闭合 ①山峰:中高周低;②盆地、洼地:周高中低;③表示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判读规律:“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绘制地形剖面图
3.位于贵州省的“中国天眼”,是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下图示意“中国天眼”及周边等高线地形。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天眼”所在的地形部位为________。
(2)从停车场到达瞭望台有①和②两条步道,从省力的角度考虑,你会选择________(填数码)步道登山。
盆地

(3)下列甲、乙、丙、丁四图中,符合A点到B点的地形剖面图的是________。
A.甲 B.乙 C.丙 D.丁
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中国天眼”所在地四周高、中间低,可判断“中国天眼”所在的地形部位为盆地。第(2)题,从停车场到达瞭望台有①和②两条步道,从省力的角度考虑应选择②步道,因为②步道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比较省力,登山较容易。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40米,A点到B点的地形剖面图穿越“中国天眼”,最低处不低于840米,沿AB线两侧高中间低,C正确,A、B、D错误。
4.(2024·东平期末)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它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下列四幅地形剖面图中,能正确反映①②连线地势起伏状况的是
(  )
A     B     C    D

A [读图分析可知,①②连线穿过的区域中间低、四周高,中间是盆地地形,海拔较低,地势较平缓,与A图相符。]
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步骤
(1)根据需要确定剖面线。
(2)确定比例尺:先确定水平基线(一般与剖面线长度一致)与水平比例尺(一般采用原图比例尺);再确定垂直方向的高度差(一般与图上的等高距相等)与垂直方向的比例尺(一般大于水平比例尺)。
(3)量出剖面线与不同等高线相交点间的相对位置,并读出其海拔。
(4)在剖面图上画出相应的点,各点的水平位置及海拔必须与上一步所确定的点相对应。
(5)把各点连成平滑的曲线,注意地势走向与等高线地形图一致。
(时间:60分钟 总分: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2024·东平期末)家住烟台的玲玲
同学计划元旦期间来泰安研学旅行。读
图,完成1~3题。
限时提能训练(二) 地图
1.“五岳之首”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玲玲查阅地图发现,烟台位于泰安的(  )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玲玲点击导航地图中的“-”,扩大呈现的范围,则(  )
A.图幅将变小 B.比例尺变小
C.内容更详细 D.图幅将变大


3.手机中的导航地图,属于电子地图。电子地图与传统地图相比
(  )
A.查询不便 B.更新较慢
C.交互性强 D.携带不便

1.C 2.B 3.C [第1题,图示中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确定方向,故烟台位于泰安的东北方向。第2题,相同图幅的地图,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点击导航地图中“-”将地图缩小,则图幅不变,范围变大,比例尺变小,显示内容变得简略。第3题,与传统地图相比,电子地图信息量大,更新较快,内容不断变化,比例尺可以调整,范围可以调整,便于查询,携带方便,并且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互动,交互性强。]
安徽合肥市某公司职员上午9:30赶到公司办公楼,准备参加长约4个小时的工作会议。下图示意此时公司露天停车场空余车位和办公楼影子状况。据此完成4~5题。
4.为避免开会迟到,该职员要了解合肥市实时的交通状况,最便捷的方式是查看(  )
A.合肥市地形图 B.合肥市政区图
C.合肥市交通图 D.电子地图
5.若此时只剩下4个停车位,为尽量避免会议期间汽车被太阳光照射,最理想的车位是(  )
A.①车位 B.②车位
C.③车位 D.④车位


4.D 5.D [第4题,要了解合肥市实时的交通状况,最便捷的方式是查看电子地图,交通拥堵情况会实时的更新,而合肥市地形、政区、交通图都不能实时更新,无法了解合肥市实时的交通状况。第5题,当地9:30到13:30(会议期间)太阳从东南方向正南方、西南方移动,影子大致呈顺时针方向转动,会议结束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影子大致朝向东北方,此时①②③车位会处在太阳光照射中;④车位在会议期间始终不会被太阳光照射。]
6.(2024·泰安月考)经纬网图判读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技能之一。读下面两幅经纬网示意图,可知图中a地在b地的(  )
A.西北 B.西南 C.东北 D.东南

D [根据图示的自转方向判断,a地位于南半球,故其纬度为30°S,顺着自转方向经度度数减小,故判断经度为90°W;根据b地所在的纬度为55°N,判断中心极点为北极点,故自转方向呈逆时针,顺着自转方向经度度数增大,判断b地经度为140°E。据此判断从南北方向上看,a地在b地的南方;从东西方向上看,从b地至a地,向西跨经度230°,超过180°,故判断a地在b地的东方。由此可知a地在b地的东南方向。]
海拔和相对高度是计算地面起伏的两种方法。读图,完成7~8题。
7.甲地的海拔是(  )
A.50米 B.500米
C.1 000米 D.1 500米

8.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地的地形类型为山地,下列关于陆地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拔在500米以上,顶部高耸,坡度陡峻的是丘陵
B.海拔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较小的是盆地
C.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广大、起伏和缓,外围陡峭的是高原
D.四周高、中间低,内部比较平坦或略有起伏的是高原

7.B 8.C [第7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由图可知,甲地的海拔是500米。第8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拔在500米以上,顶部高耸,坡度陡峻的是山地;海拔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较小的是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广大、起伏和缓,外围陡峭的是高原;四周高、中间低,内部比较平坦或略有起伏的是盆地。]
(2024·肥城二模)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北京市门头沟妙峰山镇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灾害。读妙峰山镇涧沟村及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9~10题。
9.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站在妙峰山山顶看不到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导致妙峰山镇涧沟村遭遇特大洪水灾害的地形原因是(  )
A.台风过境降水多
B.河流交汇径流量大
C.山谷地带地势低洼
D.平原地形排水不畅


9.D 10.C [第9题,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是100米,妙峰山的海拔是1 200~1 300米,甲、乙、丙三地均在妙峰山的周围,海拔都低于妙峰山,站在妙峰山山顶可以看到甲、乙、丙三地,A、B、C不符合题意;丁地在妙峰山的东北,之间隔着另外一座山,最高峰海拔在1 200~1 300米之间,所以丁地被挡住了,看不到,D符合题意。第10题,读图可知,妙峰山镇涧沟村所在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并且该地区等高线往海拔高处凸,根据“凸高为谷,凸低为脊”的方法可判断该地区属于山谷地带,地势低洼,易遭遇特大洪水灾害。]
(2024·岱岳区期末)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地理学习中的常用“工具”。王亮在老师指导下尝试用马铃薯制作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活动步骤如图所示。读图,完成11~12题。
11.第二、第三步正确操作要点,分别是(  )
①各切片厚度相同,且依次摆放 ②舍弃最小切片 ③任意摆放各切片 ④固定中心,按切片大小依次画底边轮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  )
A.可认识某区域地形地势特征
B.能判断地质灾害发生频次
C.可推测农作物主要生长习性
D.能说明聚落发展变化过程


11.D 12.A [第11题,由题可知,王亮在老师指导下尝试用马铃薯制作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本次实验总共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准备一块马铃薯;第二步:将马铃薯切为厚度相同的片状,且依次摆放;第三步:固定中心,按切片大小依次画底边轮廓;第四步:在等高线地形图基础上,每层填上相应的颜色,就成为分层设色地形图。因此第二、第三步正确操作要点,分别是各切片厚度相同,且依次摆放和固定中心,按切片大小依次画底边轮廓,①④正确,②③错误。第1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认识某区域地形地势特征,A正确;分层设色地形图不能判断地质灾害发生频次,也不能推测农作物主要生长习性,更不能说明聚落发展变化过程,B、C、D错误。]
下图为四种陆地地形类型的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3~15题。
13.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  )
A.地势起伏 B.陆地地形
C.海陆分布 D.地球大小

14.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地形类型依次是(  )
A.平原、高原、丘陵、盆地
B.山地、高原、盆地、丘陵
C.丘陵、平原、盆地、山地
D.高原、山地、丘陵、平原

15.图中④地的海拔以及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的表示颜色为(  )
A.小于200米、绿色
B.200~500米、黄色
C.小于200米、褐色
D.海平面以下、蓝色

13.A 14.D 15.A [第13题,地形剖面图是所有的地形图中能够最直观地表示地势高低起伏的地形图。第14题,图中①地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内部地形起伏和缓,边缘较陡,为高原;②地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形崎岖,山高谷深,为山地;③地平均海拔是200~500米,相对高度较山地小,为丘陵;④地平均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为平原。第15题,读图可知,图中④地海拔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为平原。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35分。)
16.(2024·新泰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地图作为一种“地理语言”,可以传达其他数字、图表无法表达的信息。江西省南昌市某学校初中地理研学小组的同学们计划从学校步行前往附近的新华书店为班级购买
地图。为方便出行,他们决定用所学地
图知识绘制简易地图(如图),并设计了如
下步骤。请帮助他们完善相关步骤。
(1)步骤一:收集资料。以下收集的地图资料中,对本次绘图最有参考价值的是(  )(填字母)
A.中国地形图 B.中国人口分布示意图
C.江西省政区图 D.南昌市交通旅游图
D
(2)步骤二:绘制地图。同学们在地图上标注了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等要素。图例中有各种符号,它们都表示一定的地理事物。下列符号表示铁路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C
(3)步骤三:阅读地图。判断该图方向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学校在新华书店的________方向。按照步行距离最短原则,同学们行至十字路口P时,考虑实际路况,应该在该十字路口向________方向行走。
(4)步骤四:测算距离。若量得图中P、Q之间的距离为1厘米,则实地距离为________千米。
上北下南,左西右

东南
正北
0.5
17.(2024·岱岳区期中)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下面图甲为北京市地图,图乙为中国地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8分)
(1)结合“一些常用的图例”的学习,下列四种图例在甲、乙两图中都没出现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洲界 B.国界 C.城市 D.铁路
(2)上面两幅图中的比例尺均用线段来表示,若图乙中的比例尺转化为数字比例尺为_______________;测得图甲中北京市到天津市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北京到天津的实地距离约是________米。
A
1∶80 000 000
120 000
(3)比较甲、乙两幅图,比例尺较大的是图________(填“甲”或“乙”),表示的地区范围大的是图__________(填“甲”或“乙”),表示内容较详细一些的是图______(填“甲”或“乙”)。
(4)读甲、乙两幅图,如果要了解北京在祖国的位置,应选择的地图是图________(填“甲”或“乙”)。




18.(2024·东平期中)东平某校开设制作“等高线纸质立体模型”的地理实践课。课上,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了等高线立体模型(如图所示),并用它识别地形部位,学习、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结合图片资料,请按制作模型的正
确顺序排列。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
_______。(填序号)
②⑤③⑥
①④
(2)为尽可能减小误差,绘制等高线过程中需注意__________。(多项选择)
A.圆锥体应水平放置在桌面上
B.每块橡皮高度相等
C.绕模型画出螺旋上升的线
D.铅笔水平放置于橡皮上
A、B、D
(3)俯视模型,写出序号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④________。
山谷
山脊
山峰
(4)沿图中M-N连线方向做剖面图,下列表示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A
M-N连线方向经过两座山峰,一个鞍部,图中左侧
山峰更高,右侧山峰更低
19.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老人节,又称“登高节”。小明与爷爷一起住在杨家镇,他们决定重阳节当天去登山,小明事先准备了杨家镇附近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出发当天,小明用等高线地形图知识向爷爷推荐①线作为登山首选。小明向爷爷推荐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山途中,爷爷说“因地形,用险制塞”和“就地取材”是历代修筑长城的重要经验,并指着山上一段古长城告诉小明,该段长城就是沿________(地形部位)而建的。
①线等高线稀疏,坡缓,易攀登
山脊
(3)小明与爷爷登上山顶朝________(方向)远眺,看见了他们居住的杨家镇。小明告诉爷爷,他们站的山顶与杨家镇的最大高差约有________米(填字母)。
A.350 B.400 C.440 D.500
(4)小明从地理角度向爷爷解释了杨家镇比柳村规模大的原因。请你根据图示信息(从地形、河流、交通三方面)帮小明补充他要说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南
D
地形更加平坦开阔,靠近河流且位于干支流交汇处,水源充
足,靠近桥梁,交通更为便捷
(5)听说该区域拟建设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小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适宜建在图中甲、乙、丙、丁中的________处。
(6)观赏完后,爷孙俩原路返回到杨家镇的家中。晚上,小明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绘制了如下四幅地形剖面图,请你判断下列四幅图中________(填字母)是沿着图中40°42′N纬线绘制的。
A.    B.
C.   D.

A第二讲 地图
考点 考向 频次 分值 难度 常考题型
地图的阅读 地图三要素 2024年·T1、T2 2 ** 选择题、 非选择题
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022年·T2 1 **
绘制地形剖面图
任务一 地图的阅读
1.填空
(1)地图三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2)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________的程度。公式表达:比例尺=________距离÷________距离。
(3)一般地图按“上________下________,左________右________”的方法定方向;指向标地图上,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________;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指示________方向,纬线指示________方向。
(4)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
2.填图
(1)方向判读
(2)常用图例
3.填表
(1)比例尺表达方式
文字式 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________
数字式 1∶________
线段式
(2)比例尺的大小
举例 图幅相同的地图 内容 范围
北京地图 比例尺大 ______ ______
中国地图 比例尺小 ______ ______
4.思考
(1)根据使用的目的选择地图
如:外出旅行,确定行程,应选择________图;去公园游览,查找景点,应选择________图;国际时事,确定地点,应查阅________图;山地探险、考察应选择________图等。
(2)根据需要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
需要 地图
要去北京旅游,想知道北京的位置 比例尺________的中国地图
到了北京,想了解北京更多的情况 比例尺________的北京市城市地图
想要去北京动物园游览 比例尺________的北京动物园地图
地图三要素
刚踏进初中,小明同学非常喜欢他的学校,他绘制了一幅学校平面图。读图,完成1~2题。
1.从学校前校门到后校门行走的方向大致是(  )
A.先由东北向西南,再由南向北
B.先由西南向东北,再由北向南
C.先由北向南,再转向东南
D.先由南向北,再转向西北
2.小明将这幅地图送给了他的地理老师,但地理老师看后,说这幅图存在一个问题,请问这个问题是(  )
A.比例尺应为1∶30万 B.指向标错误
C.缺少图例 D.缺少经纬度
图1为丽丽同学所在学校到火车站周边的道路交通图。读图1和图2,完成3~4题。
3.丽丽在从火车站回学校的路上,拍摄了一张照片(如图2)。她拍摄照片的位置可能位于(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4.图中珠江路实地距离为1 500米,若图上距离为5厘米,则该图比例尺为(  )
A.1∶10 000 B.1∶30 000 
C.1∶50 000 D.1∶300 000
阅读地图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分类。判断是地形图、行政图、地形剖面图、景观图,还是等值线图,分好地图类别是读图的基础。
第二步,要注意读图的先后顺序。一看图名,是什么图、哪个地区的图等。二看地理三要素,如比例尺、指向标、图例。图例对化解地图知识起决定作用。三看规律,分清各地理要素在图像中的表现规律。
第三步,用图。 对照读图要求,找到与要求中对应的有效信息,逐一进行分析解答。
任务二 地形图的判读
1.填空
(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_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_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2)在地图上,把海拔________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________表示地形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
(3)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________(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________形态和海底的________状况,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4)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高原、________和________五种。
(5)地形剖面图是沿________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地形剖面图可以更________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2.填图
(1)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2)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________表示海洋,________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山地,________表示冰雪。一般颜色越深,表示海拔越高或深度越深。
3.填表
基本地形类型
地形类型 海拔 地面起伏
山地 ________米以上 坡度较陡,沟谷幽深
丘陵 500米以下 相对高度________,起伏和缓
平原 一般在________米以下 地面广阔平坦
高原 多在________米以上 地面广阔,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4.绘图
在地形图上画出直线AB,然后将该直线与等高线的交点一一投射到间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线上,得到不同的交点,把这些交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地形剖面图。请你描述沿直线AB地形的起伏状况。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某中学准备开展一次研学实践活动,同学们设计了三个活动方案:方案一——攀登高峰,锻炼体能;方案二——观赏瀑布,感受自然;方案三——游览民族村,寻踪文化。
材料二 研学实践地点的等高线地形图。
(1)路线①主要沿________(山体部位)前进,若仅考虑地形因素,该路线途经的A、B两地温差约为________℃,图示地区的最高海拔大约在________米之间。
(2)可以观赏瀑布的是路线________(①/②/③);体力欠佳的同学建议选择路线________(①/②/③)。
(3)乙村计划从附近河流引水,C、D两个取水点,哪个更合理?请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4)甲、乙两村中哪个更可能发展为城镇?请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2.5月中旬,河北某校组织学生到野外进行实践活动。读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河流BC段的大致流向是________,图中山脉高度大约为________。
(2)图示区域内中部地形类型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其他三个村镇相比,甲村镇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库,其水坝的坝顶海拔为500米,坝址有A处和C处两个选择方案。你认为应该综合考虑哪些方面来确定水坝的位置。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技巧 读图内容具体内容数值范围①区域地势起伏大小;②区域海拔极值延伸方向区域等高线整体大致凸出方向疏密程度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②坡面凹凸:高疏低密——凸坡,高密低疏——凹坡弯曲状况①山脊:凸向低处;②山谷:凸向高外;③鞍部:正对的两山峰等高线之间的部位局部闭合①山峰:中高周低;②盆地、洼地:周高中低;③表示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判读规律:“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绘制地形剖面图
3.位于贵州省的“中国天眼”,是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下图示意“中国天眼”及周边等高线地形。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天眼”所在的地形部位为________。
(2)从停车场到达瞭望台有①和②两条步道,从省力的角度考虑,你会选择________(填数码)步道登山。
(3)下列甲、乙、丙、丁四图中,符合A点到B点的地形剖面图的是________。
A.甲 B.乙 C.丙 D.丁
4.(2024·东平期末)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它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下列四幅地形剖面图中,能正确反映①②连线地势起伏状况的是(  )
A     B     C    D
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步骤
(1)根据需要确定剖面线。
(2)确定比例尺:先确定水平基线(一般与剖面线长度一致)与水平比例尺(一般采用原图比例尺);再确定垂直方向的高度差(一般与图上的等高距相等)与垂直方向的比例尺(一般大于水平比例尺)。
(3)量出剖面线与不同等高线相交点间的相对位置,并读出其海拔。
(4)在剖面图上画出相应的点,各点的水平位置及海拔必须与上一步所确定的点相对应。
(5)把各点连成平滑的曲线,注意地势走向与等高线地形图一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二讲 地图
考点 考向 频次 分值 难度 常考题型
地图的阅读 地图三要素 2024年·T1、T2 2 ** 选择题、 非选择题
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022年·T2 1 **
绘制地形剖面图
任务一 地图的阅读
1.填空
(1)地图三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表达: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一般地图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定方向;指向标地图上,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
2.填图
(1)方向判读
(2)常用图例
3.填表
(1)比例尺表达方式
文字式 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5千米
数字式 1∶500_000
线段式
(2)比例尺的大小
举例 图幅相同的地图 内容 范围
北京地图 比例尺大 详细 小
中国地图 比例尺小 简略 大
4.思考
(1)根据使用的目的选择地图
如:外出旅行,确定行程,应选择交通图;去公园游览,查找景点,应选择导游图;国际时事,确定地点,应查阅政区图;山地探险、考察应选择地形图等。
(2)根据需要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
需要 地图
要去北京旅游,想知道北京的位置 比例尺较小的中国地图
到了北京,想了解北京更多的情况 比例尺较大的北京市城市地图
想要去北京动物园游览 比例尺更大的北京动物园地图
地图三要素
刚踏进初中,小明同学非常喜欢他的学校,他绘制了一幅学校平面图。读图,完成1~2题。
1.从学校前校门到后校门行走的方向大致是(  )
A.先由东北向西南,再由南向北
B.先由西南向东北,再由北向南
C.先由北向南,再转向东南
D.先由南向北,再转向西北
2.小明将这幅地图送给了他的地理老师,但地理老师看后,说这幅图存在一个问题,请问这个问题是(  )
A.比例尺应为1∶30万 B.指向标错误
C.缺少图例 D.缺少经纬度
1.D 2.C [第1题,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判读方向,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从学校前校门到后校门行走的方向大致是先朝指向标的方向即先由南向北,再转向西北方。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所示为初中学校的平面图,范围较小,应选择大比例尺地图,如1∶3 000,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米,比例尺正确,而不应选择1∶30万的小比例尺;图中指向标没有标错;图例是地图的三要素之一,图中有方向、比例尺,但缺少图例;经纬度不是该幅地图的必备条件。]
图1为丽丽同学所在学校到火车站周边的道路交通图。读图1和图2,完成3~4题。
 
3.丽丽在从火车站回学校的路上,拍摄了一张照片(如图2)。她拍摄照片的位置可能位于(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4.图中珠江路实地距离为1 500米,若图上距离为5厘米,则该图比例尺为(  )
A.1∶10 000 B.1∶30 000 
C.1∶50 000 D.1∶300 000
3.C 4.B [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丽丽此时面向南方,所在的位置为珠江路十字路口附近,往南进入长江路,往西进入恒山路,往东进入泰山路,因此丽丽拍摄照片的位置可能位于③地,①地、②地、④地的位置均与题意不符,C正确。第4题,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珠江路实地距离为1 500米(150 000厘米),若图上距离为5厘米,根据比例尺的定义可知,比例尺=5∶150 000=1∶30 000,B正确。]
阅读地图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分类。判断是地形图、行政图、地形剖面图、景观图,还是等值线图,分好地图类别是读图的基础。
第二步,要注意读图的先后顺序。一看图名,是什么图、哪个地区的图等。二看地理三要素,如比例尺、指向标、图例。图例对化解地图知识起决定作用。三看规律,分清各地理要素在图像中的表现规律。
第三步,用图。 对照读图要求,找到与要求中对应的有效信息,逐一进行分析解答。
任务二 地形图的判读
1.填空
(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2)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
(3)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4)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种。
(5)地形剖面图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2.填图
(1)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2)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山地,白色表示冰雪。一般颜色越深,表示海拔越高或深度越深。
3.填表
基本地形类型
地形类型 海拔 地面起伏
山地 500米以上 坡度较陡,沟谷幽深
丘陵 500米以下 相对高度较小,起伏和缓
平原 一般在200米以下 地面广阔平坦
高原 多在500米以上 地面广阔,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4.绘图
在地形图上画出直线AB,然后将该直线与等高线的交点一一投射到间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线上,得到不同的交点,把这些交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地形剖面图。请你描述沿直线AB地形的起伏状况。
[答案] 
沿直线AB地形的起伏状况:先升高后有所降低,再升高又降低。沿直线AB,地势起伏大,A点的海拔为-100米,B点的海拔为-200米,海拔最高处为300多米。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某中学准备开展一次研学实践活动,同学们设计了三个活动方案:方案一——攀登高峰,锻炼体能;方案二——观赏瀑布,感受自然;方案三——游览民族村,寻踪文化。
材料二 研学实践地点的等高线地形图。
(1)路线①主要沿________(山体部位)前进,若仅考虑地形因素,该路线途经的A、B两地温差约为________℃,图示地区的最高海拔大约在________米之间。
(2)可以观赏瀑布的是路线________(①/②/③);体力欠佳的同学建议选择路线________(①/②/③)。
(3)乙村计划从附近河流引水,C、D两个取水点,哪个更合理?请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4)甲、乙两村中哪个更可能发展为城镇?请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①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根据“凸高为谷,凸低为脊”,可以判断①处为山脊。图中A处海拔为100米,B处海拔为500米,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可以判断两地温差约为2.4 ℃。根据图示可知,该地区的最大海拔在700~800米之间。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瀑布一般在陡崖处形成,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①②③路线中有陡崖的是路线②,因此可以观赏瀑布的是路线②。三条路线中,路线③与等高线大致平行,等高线稀疏,地形平缓,路线①②等高线相对密集,坡陡,所以体力欠佳的同学建议选择路线③。第(3)题,读图可知,C处的海拔比乙村的海拔要低,无法自流,取水难度较大;D处海拔比乙村高,河水可自流,节约成本,且D处为河流上游,离居民点较远,水质比C处要好,故D处更合适。第(4)题,读图可知,甲村所在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开阔,发展空间大;附近有公路穿过,交通便利;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而乙处等高线密集,为陡坡,发展空间小,且无公路穿过,交通不便,所以甲村更容易发展成为城镇。
[答案] (1)山脊 2.4 700~800
(2)② ③
(3)D处。因为D处地势高于乙村,水能自流入村,可以节约成本;离居民点较远,水质较好。(任答一点即可)
(4)甲村。甲村所在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开阔;附近有公路穿过,交通便利;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任答一点即可)
2.5月中旬,河北某校组织学生到野外进行实践活动。读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河流BC段的大致流向是________,图中山脉高度大约为________。
(2)图示区域内中部地形类型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其他三个村镇相比,甲村镇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库,其水坝的坝顶海拔为500米,坝址有A处和C处两个选择方案。你认为应该综合考虑哪些方面来确定水坝的位置。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中左上角的指向标可判断出河流BC段自西向东流。由图可知其等高线差值为200米,山脉高度大约为1 300~1 500米。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图示区域中部海拔为300~500米,四周海拔较中部高,由此可判断出其为盆地地形。第(3)题,与其他三个村镇相比,甲村镇等高线最稀疏,地形平坦;距河流最近,水源充足;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第(4)题,应综合考虑工程量、人口迁移量、淹没土地范围、库区面积和蓄水量等方面。
[答案] (1)自西向东 1 300~1 500米
(2)盆地 中部低,四周高
(3)地形平坦;靠近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
(4)①库区面积和蓄水量;②工程量;③人口迁移量;④淹没土地范围。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技巧 读图内容具体内容数值范围①区域地势起伏大小;②区域海拔极值延伸方向区域等高线整体大致凸出方向疏密程度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②坡面凹凸:高疏低密——凸坡,高密低疏——凹坡弯曲状况①山脊:凸向低处;②山谷:凸向高外;③鞍部:正对的两山峰等高线之间的部位局部闭合①山峰:中高周低;②盆地、洼地:周高中低;③表示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判读规律:“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绘制地形剖面图
3.位于贵州省的“中国天眼”,是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下图示意“中国天眼”及周边等高线地形。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天眼”所在的地形部位为________。
(2)从停车场到达瞭望台有①和②两条步道,从省力的角度考虑,你会选择________(填数码)步道登山。
(3)下列甲、乙、丙、丁四图中,符合A点到B点的地形剖面图的是________。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中国天眼”所在地四周高、中间低,可判断“中国天眼”所在的地形部位为盆地。第(2)题,从停车场到达瞭望台有①和②两条步道,从省力的角度考虑应选择②步道,因为②步道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比较省力,登山较容易。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40米,A点到B点的地形剖面图穿越“中国天眼”,最低处不低于840米,沿AB线两侧高中间低,C正确,A、B、D错误。
[答案] (1)盆地
(2)②
(3)C
4.(2024·东平期末)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它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下列四幅地形剖面图中,能正确反映①②连线地势起伏状况的是(  )
A     B     C     D
A [读图分析可知,①②连线穿过的区域中间低、四周高,中间是盆地地形,海拔较低,地势较平缓,与A图相符。]
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步骤
(1)根据需要确定剖面线。
(2)确定比例尺:先确定水平基线(一般与剖面线长度一致)与水平比例尺(一般采用原图比例尺);再确定垂直方向的高度差(一般与图上的等高距相等)与垂直方向的比例尺(一般大于水平比例尺)。
(3)量出剖面线与不同等高线相交点间的相对位置,并读出其海拔。
(4)在剖面图上画出相应的点,各点的水平位置及海拔必须与上一步所确定的点相对应。
(5)把各点连成平滑的曲线,注意地势走向与等高线地形图一致。
限时提能训练(二) 地图
(时间:60分钟 总分: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2024·东平期末)家住烟台的玲玲同学计划元旦期间来泰安研学旅行。读图,完成1~3题。
1.“五岳之首”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玲玲查阅地图发现,烟台位于泰安的(  )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玲玲点击导航地图中的“-”,扩大呈现的范围,则(  )
A.图幅将变小 B.比例尺变小
C.内容更详细 D.图幅将变大
3.手机中的导航地图,属于电子地图。电子地图与传统地图相比(  )
A.查询不便 B.更新较慢
C.交互性强 D.携带不便
1.C 2.B 3.C [第1题,图示中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确定方向,故烟台位于泰安的东北方向。第2题,相同图幅的地图,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点击导航地图中“-”将地图缩小,则图幅不变,范围变大,比例尺变小,显示内容变得简略。第3题,与传统地图相比,电子地图信息量大,更新较快,内容不断变化,比例尺可以调整,范围可以调整,便于查询,携带方便,并且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互动,交互性强。]
安徽合肥市某公司职员上午9:30赶到公司办公楼,准备参加长约4个小时的工作会议。下图示意此时公司露天停车场空余车位和办公楼影子状况。据此完成4~5题。
4.为避免开会迟到,该职员要了解合肥市实时的交通状况,最便捷的方式是查看(  )
A.合肥市地形图 B.合肥市政区图
C.合肥市交通图 D.电子地图
5.若此时只剩下4个停车位,为尽量避免会议期间汽车被太阳光照射,最理想的车位是(  )
A.①车位 B.②车位
C.③车位 D.④车位
4.D 5.D [第4题,要了解合肥市实时的交通状况,最便捷的方式是查看电子地图,交通拥堵情况会实时的更新,而合肥市地形、政区、交通图都不能实时更新,无法了解合肥市实时的交通状况。第5题,当地9:30到13:30(会议期间)太阳从东南方向正南方、西南方移动,影子大致呈顺时针方向转动,会议结束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影子大致朝向东北方,此时①②③车位会处在太阳光照射中;④车位在会议期间始终不会被太阳光照射。]
6.(2024·泰安月考)经纬网图判读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技能之一。读下面两幅经纬网示意图,可知图中a地在b地的(  )
A.西北 B.西南 C.东北 D.东南
D [根据图示的自转方向判断,a地位于南半球,故其纬度为30°S,顺着自转方向经度度数减小,故判断经度为90°W;根据b地所在的纬度为55°N,判断中心极点为北极点,故自转方向呈逆时针,顺着自转方向经度度数增大,判断b地经度为140°E。据此判断从南北方向上看,a地在b地的南方;从东西方向上看,从b地至a地,向西跨经度230°,超过180°,故判断a地在b地的东方。由此可知a地在b地的东南方向。]
海拔和相对高度是计算地面起伏的两种方法。读图,完成7~8题。
7.甲地的海拔是(  )
A.50米 B.500米
C.1 000米 D.1 500米
8.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地的地形类型为山地,下列关于陆地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拔在500米以上,顶部高耸,坡度陡峻的是丘陵
B.海拔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较小的是盆地
C.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广大、起伏和缓,外围陡峭的是高原
D.四周高、中间低,内部比较平坦或略有起伏的是高原
7.B 8.C [第7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由图可知,甲地的海拔是500米。第8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拔在500米以上,顶部高耸,坡度陡峻的是山地;海拔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较小的是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广大、起伏和缓,外围陡峭的是高原;四周高、中间低,内部比较平坦或略有起伏的是盆地。]
(2024·肥城二模)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北京市门头沟妙峰山镇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灾害。读妙峰山镇涧沟村及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9~10题。
9.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站在妙峰山山顶看不到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导致妙峰山镇涧沟村遭遇特大洪水灾害的地形原因是(  )
A.台风过境降水多
B.河流交汇径流量大
C.山谷地带地势低洼
D.平原地形排水不畅
9.D 10.C [第9题,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是100米,妙峰山的海拔是1 200~1 300米,甲、乙、丙三地均在妙峰山的周围,海拔都低于妙峰山,站在妙峰山山顶可以看到甲、乙、丙三地,A、B、C不符合题意;丁地在妙峰山的东北,之间隔着另外一座山,最高峰海拔在1 200~1 300米之间,所以丁地被挡住了,看不到,D符合题意。第10题,读图可知,妙峰山镇涧沟村所在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并且该地区等高线往海拔高处凸,根据“凸高为谷,凸低为脊”的方法可判断该地区属于山谷地带,地势低洼,易遭遇特大洪水灾害。]
(2024·岱岳区期末)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地理学习中的常用“工具”。王亮在老师指导下尝试用马铃薯制作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活动步骤如图所示。读图,完成11~12题。
11.第二、第三步正确操作要点,分别是(  )
①各切片厚度相同,且依次摆放 ②舍弃最小切片 ③任意摆放各切片 ④固定中心,按切片大小依次画底边轮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  )
A.可认识某区域地形地势特征
B.能判断地质灾害发生频次
C.可推测农作物主要生长习性
D.能说明聚落发展变化过程
11.D 12.A [第11题,由题可知,王亮在老师指导下尝试用马铃薯制作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本次实验总共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准备一块马铃薯;第二步:将马铃薯切为厚度相同的片状,且依次摆放;第三步:固定中心,按切片大小依次画底边轮廓;第四步:在等高线地形图基础上,每层填上相应的颜色,就成为分层设色地形图。因此第二、第三步正确操作要点,分别是各切片厚度相同,且依次摆放和固定中心,按切片大小依次画底边轮廓,①④正确,②③错误。第1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认识某区域地形地势特征,A正确;分层设色地形图不能判断地质灾害发生频次,也不能推测农作物主要生长习性,更不能说明聚落发展变化过程,B、C、D错误。]
下图为四种陆地地形类型的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3~15题。
13.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  )
A.地势起伏 B.陆地地形
C.海陆分布 D.地球大小
14.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地形类型依次是(  )
A.平原、高原、丘陵、盆地
B.山地、高原、盆地、丘陵
C.丘陵、平原、盆地、山地
D.高原、山地、丘陵、平原
15.图中④地的海拔以及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的表示颜色为(  )
A.小于200米、绿色
B.200~500米、黄色
C.小于200米、褐色
D.海平面以下、蓝色
13.A 14.D 15.A [第13题,地形剖面图是所有的地形图中能够最直观地表示地势高低起伏的地形图。第14题,图中①地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内部地形起伏和缓,边缘较陡,为高原;②地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形崎岖,山高谷深,为山地;③地平均海拔是200~500米,相对高度较山地小,为丘陵;④地平均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为平原。第15题,读图可知,图中④地海拔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为平原。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35分。)
16.(2024·新泰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地图作为一种“地理语言”,可以传达其他数字、图表无法表达的信息。江西省南昌市某学校初中地理研学小组的同学们计划从学校步行前往附近的新华书店为班级购买地图。为方便出行,他们决定用所学地图知识绘制简易地图(下图),并设计了如下步骤。请帮助他们完善相关步骤。
(1)步骤一:收集资料。以下收集的地图资料中,对本次绘图最有参考价值的是(  )(填字母)
A.中国地形图 B.中国人口分布示意图
C.江西省政区图 D.南昌市交通旅游图
(2)步骤二:绘制地图。同学们在地图上标注了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等要素。图例中有各种符号,它们都表示一定的地理事物。下列符号表示铁路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3)步骤三:阅读地图。判断该图方向的依据是________,学校在新华书店的________方向。按照步行距离最短原则,同学们行至十字路口P时,考虑实际路况,应该在该十字路口向________方向行走。
(4)步骤四:测算距离。若量得图中P、Q之间的距离为1厘米,则实地距离为________千米。
[答案] (1)D
(2)C
(3)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东南 正北
(4)0.5
17.(2024·岱岳区期中)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下面图甲为北京市地图,图乙为中国地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8分)
 
(1)结合“一些常用的图例”的学习,下列四种图例在甲、乙两图中都没出现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洲界 B.国界 C.城市 D.铁路
(2)上面两幅图中的比例尺均用线段来表示,若图乙中的比例尺转化为数字比例尺为________;测得图甲中北京市到天津市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北京到天津的实地距离约是________米。
(3)比较甲、乙两幅图,比例尺较大的是图________(填“甲”或“乙”),表示的地区范围大的是图__________(填“甲”或“乙”),表示内容较详细一些的是图__________(填“甲”或“乙”)。
(4)读甲、乙两幅图,如果要了解北京在祖国的位置,应选择的地图是图________(填“甲”或“乙”)。
[答案] (1)A
(2)1∶80 000 000 120 000
(3)甲 乙 甲
(4)乙
18.(2024·东平期中)东平某校开设制作“等高线纸质立体模型”的地理实践课。课上,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了等高线立体模型(如图所示),并用它识别地形部位,学习、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结合图片资料,请按制作模型的正确顺序排列。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2)为尽可能减小误差,绘制等高线过程中需注意__________。(多项选择)
A.圆锥体应水平放置在桌面上
B.每块橡皮高度相等
C.绕模型画出螺旋上升的线
D.铅笔水平放置于橡皮上
(3)俯视模型,写出序号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④________。
(4)沿图中M-N连线方向做剖面图,下列表示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答案] (1)②⑤③⑥①④
(2)A、B、D
(3)山谷 山脊 山峰
(4)A M-N连线方向经过两座山峰,一个鞍部,图中左侧山峰更高,右侧山峰更低
19.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老人节,又称“登高节”。小明与爷爷一起住在杨家镇,他们决定重阳节当天去登山,小明事先准备了杨家镇附近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出发当天,小明用等高线地形图知识向爷爷推荐①线作为登山首选。小明向爷爷推荐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山途中,爷爷说“因地形,用险制塞”和“就地取材”是历代修筑长城的重要经验,并指着山上一段古长城告诉小明,该段长城就是沿________(地形部位)而建的。
(3)小明与爷爷登上山顶朝________(方向)远眺,看见了他们居住的杨家镇。小明告诉爷爷,他们站的山顶与杨家镇的最大高差约有________米(填字母)。
A.350 B.400 C.440 D.500
(4)小明从地理角度向爷爷解释了杨家镇比柳村规模大的原因。请你根据图示信息(从地形、河流、交通三方面)帮小明补充他要说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听说该区域拟建设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小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适宜建在图中甲、乙、丙、丁中的________处。
(6)观赏完后,爷孙俩原路返回到杨家镇的家中。晚上,小明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绘制了如下四幅地形剖面图,请你判断下列四幅图中________(填字母)是沿着图中40°42′N纬线绘制的。
A.           B.
C.           D.
[答案] (1)①线等高线稀疏,坡缓,易攀登
(2)山脊
(3)东南 D
(4)地形更加平坦开阔,靠近河流且位于干支流交汇处,水源充足,靠近桥梁,交通更为便捷
(5)丙
(6)A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