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课件63张+学案)-中考地理复习考点梳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课件63张+学案)-中考地理复习考点梳理

资源简介

考点 考向 频次 分值 难度 常考题型
人口与人种 世界人口分布 2024年·T5 1 ** 选择题、 非选择题
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世界三大宗教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聚落与环境 2024年·T6 2022年·T6 1 *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2024年·T6 1 *
任务一 人口与人种
1.填空
(1)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________减去人口________率。
(2)________洲、________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________洲、________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3)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____洲;人口数量最多的是________洲。
(4)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 影响 标准
人口增长过快 资源短缺,环境破坏,社会压力大等 使人口的增长与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相适应,与____________、________相协调
人口增长过慢 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
2.连线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连线。
人口稀疏区        原因
①撒哈拉沙漠       A气候过于湿热
②亚马孙平原      B极端干旱
③两极地区       C地势高峻
④青藏高原       D高纬度地区终年严寒
3.填图
在图中填出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
4.判断
(1)同一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  )
(2)黄种人皮肤呈淡黄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完全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北部。 (  )
(3)白种人头发天生就是波状,嘴唇较厚,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分布。 (  )
(4)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  )
(5)人种在体质方面划分,人种的形成与环境影响不大。 (  )
世界人口增长
1.(2024·岱岳区期末)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其可以反映当地人口增长的快慢,只要大于零,人口数量就会增加。下图为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统计图。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人口数量正在减少,变化速度在加快
B.该地人口数量正在增加,变化速度在减慢
C.该地人口死亡率在2004-2018年期间逐渐下降
D.该地位于欧洲西部的可能性很大
2022年11月15日,联合国正式宣布世界人口达到80亿。下图为世界各大洲人口数(2021年)及平均人口增长率(2015—2019年)统计图。读图,完成2~3题。
2.读图可知,平均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
A.亚洲 B.大洋洲 C.非洲 D.南美洲
3.据图推测,欧洲人口增长率(过低)状况带来的影响有(  )
①资源短缺、交通压力大 ②就业困难、居住条件差 ③劳动力短缺 ④人口老龄化严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世界人口分布
4.(2024·岱岳区期末)某同学根据世界人口密度的统计数据,手绘了一幅世界人口示意图,读图,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分析,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人口稠密,因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早
B.乙地人口稀疏,因为终年炎热干燥
C.丙地人口稠密,因为工业发展早,经济发达
D.丁地人口稠密,因为平原广阔
5.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搜集了一些世界人口分布的资料,根据资料完成探究结论。
(1)从图1和图2中的纬度上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半球________纬度地区。
(2)从海陆位置上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
(3)从地形地势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________米以下的________(地形类型)地区。
(4)世界上的人口分布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环境优越的地方适合人类居住。
(5)亚欧大陆北部位于北极圈附近,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口稠密地区,人口数量一定多?
不一定。 人口的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表示。 人口密度是一个地区的人口数与面积数的比值。 同样数量的人口,分布在不同面积的土地上,面积越小,人口密度越大。
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
6.人种是指在体质、体貌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不同人种对人类文明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下图为某大洲人种分布图及儿童绘画作品。读图,判断图1中图例①②③代表的世界主要人种和图2中主题内容最贴切的是(  )
A.①白色人种,②黑色人种;关心儿童,健康成长
B.①混血人种,③黄色人种;珍爱生命,保护地球
C.①黑色人种,②白色人种;人种平等,和谐相处
D.②混血人种,③黄色人种;建设城市,促进发展
在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上,今年20岁的加尼姆·阿尔·穆夫塔是卡塔尔世界杯大使。加尼姆·阿尔·穆夫塔是卡塔尔家喻户晓的“大人物”,因为他顽强地与命运抗衡。读世界人种分布图,完成7~8题。
7.加尼姆·阿尔·穆夫塔属于(  )
A.黄色人种 B.白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8.读图可知,世界人种分布的特点是(  )
A.黄色人种分布最广
B.亚洲中部白色人种和黄色人种混居
C.非洲没有白色人种
D.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
任务二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填空
根据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图,完成下列表格,并回答相关问题。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地区
英语 ________________
俄语 俄罗斯和独联体的其他国家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地区
西班牙语 ________________
阿拉伯语 ________________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________;使用范围最广语言是________
2.判断
读世界三大宗教建筑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宗教建筑被称为教堂,如图B。 (  )
(2)伊斯兰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宗教建筑被称为清真寺,如图A。 (  )
(3)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宗教建筑被称为佛塔、寺庙,如图C。 (  )
(4)三大宗教全部形成于亚洲。 (  )
3.连线
①基督教   A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②伊斯兰教 B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③佛教   C亚洲的西部、非洲的北部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1.(2024·东平期末)“坚持文化自信,说好普通话,讲好中国故事”。下列关于汉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联合国工作通用的语言之一
B.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C.汉语和汉字魅力精彩
D.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2023年7月,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相聚在此。为了服务好各国运动员,大运会志愿者需要了解各国的语言。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西亚、北非人主要使用阿拉伯语
B.巴西人主要使用西班牙语
C.俄罗斯人主要使用俄语
D.美国人主要讲英语
世界三大宗教
3.(2023·宁阳期末)图中建筑所体现的宗教及主要分布地区是(  )
A.印度教—印度半岛
B.基督教—欧洲
C.佛教—亚洲东部
D.伊斯兰教—亚洲西部
4.读三大宗教建筑景观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1)阿德南来自西亚的沙特阿拉伯,他被称为穆斯林,他信仰的宗教是________教,该宗教的经典是________。阿德南通常在________(填字母)所示的宗教建筑中参加宗教活动,该宗教教徒在我国________地区相对集中。
(2)艾伦是一个英国人,他经常戴一个十字架,这说明他是____________教教徒,他经常到________(填字母)所示的宗教建筑中做礼拜。
(3)东亚的居民多信仰________教,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居民多信仰基督教。
三大宗教建筑的特点
教堂一般是尖顶的,清真寺一般是圆顶的,佛塔呈塔状。
任务三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1.填空
读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聚落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2)A、B、C三处聚落都属于________聚落,该聚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类型。
(3)A、B、C三处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城市的是________。城市规模较大,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________、服务业等工作。
2.填图
在图中填出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3.连线
平原地区      条带状
河流、山谷    团块状
湖泊沿岸     点状
沙漠绿洲     环状
4.判断
(1)古都北京有众多的胡同,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对这些胡同应全部拆除。 (  )
(2)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原因,一些特色鲜明的乡村聚落正在逐渐减少。 (  )
(3)宁阳复圣文化园、新泰新甫山景区、山西平遥古城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
(4)传统聚落是人们利用自然环境和他们的勤劳智慧创造的,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聚落文化。 (  )
聚落与环境
喜欢旅游的小明在我国某地看到一种传统民居——“蚝宅”。当地原住居民就地取材,用灰、熟糯米、红糖、黄泥等材料搅拌均匀,把蚝壳整齐地粘在墙上。这种“蚝宅”结实耐用,防潮降温,不怕虫蛀。据此完成1~2题。
1.最初建造“蚝宅”时(  )
①当地是乡村 ②当地是城镇 ③当地居民大多从事工业生产 ④当地居民大多从事海洋渔业生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根据“蚝宅”的建筑特点,推测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①以高原为主 ②以沙漠景观为主 ③气候湿热 ④动植物种类较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受环境影响,各地传统民居各具特色。辽宁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了以“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为主题的探究学习。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1)土耳其洞穴民居处于________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利用在火山喷发中形成的岩石,依高原地势而建。
探究二:气候对聚落的影响
(2)巴布亚新几内亚“A”形屋因其外形酷似字母“A”而得名,屋顶以茅草覆盖。这种设计反映出当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3)美国原住居民________人的土坯房建立在沙漠地区,缺少石头和树木,只能使用泥土建房。
探究三:河流对聚落的影响
(4)图2中①处的山体部位是________。
(5)图2所示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是________,分析这里的聚落沿河分布的原因是________(至少列举一条)。
分析聚落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方法
(1)当地的气候:是潮湿还是干燥,是炎热还是寒冷。
(2)当地的资源: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当地的资源直接影响建筑材料的选择。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4.下列有关聚落和典型传统建筑及其保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聚落和典型传统建筑是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B.四合院和胡同承载着北京的传统文化
C.意大利著名水城威尼斯保持河多桥多的特色
D.云南丽江古城改建成现代化商业城市,以此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5.非洲传统建筑阿散蒂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墙面经过防水处理,房顶为泥草混合层,不怕烈日晒,不怕暴雨淋,利于散热。读图,以下对于阿散蒂的保护措施,最合理的是(  )
A.拆除老旧建筑,建立高楼大厦
B.封闭传统建筑,禁止游人参观
C.加强宣传教育,保护地方文化
D.外迁原住居民,建成旅游景区
古人留下的聚落很旧、占地很多,是否应该全部拆除?
不是。 古人留下的聚落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 应该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3张PPT)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深化研讨 任务达成
任务一 人口与人种
1.填空
(1)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_______减去人口_______。
(2)___洲、_____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___洲、___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3)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洲;人口数量最多的是___洲。
出生率
死亡率

北美




(4)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 影响 标准
人口增长过快 资源短缺,环境破坏,社会压力大等 使人口的增长与_____、_____的发展相适应,与_____、_____相协调
人口增长过慢 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
社会
经济
环境
资源
2.连线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连线。
人口稀疏区        原因
①撒哈拉沙漠      A气候过于湿热
②亚马孙平原      B极端干旱
③两极地区       C地势高峻
④青藏高原       D高纬度地区终年严寒
[答案] ①——B ②——A ③——D ④——C
3.填图
在图中填出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
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欧洲西部
北美洲东部
4.判断
(1)同一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  )
(2)黄种人皮肤呈淡黄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完全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北部。 (  )
(3)白种人头发天生就是波状,嘴唇较厚,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分布。 (  )
(4)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  )
(5)人种在体质方面划分,人种的形成与环境影响不大。 (  )

×
×
×
×
世界人口增长
1.(2024·岱岳区期末)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其可以反映当地人口增长的快慢,只要大于零,人口数量就会增加。下图为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统计图。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人口数量正在减少,变化速度在加快
B.该地人口数量正在增加,变化速度在减慢
C.该地人口死亡率在2004-2018年期间逐渐下降
D.该地位于欧洲西部的可能性很大

B [据图可知,该地人口出生率始终大于人口死亡率,所以该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大于零,人口数量每年都在增加,但由于该地整体上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而人口死亡率变化不大,使得人口数量变化速度在减慢;该地人口死亡率在2004-2018年间有升有降,但总体变化不大;欧洲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一些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
2022年11月15日,联合国正式宣布世界人口达到80亿。下图为世界各大洲人口数(2021年)及平均人口增长率(2015—2019年)统计图。读图,完成2~3题。
2.读图可知,平均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
A.亚洲 B.大洋洲 C.非洲 D.南美洲
3.据图推测,欧洲人口增长率(过低)状况带来的影响有(  )
①资源短缺、交通压力大 ②就业困难、居住条件差 ③劳动力短缺 ④人口老龄化严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C 3.B [第2题,读图可知,选项的四大洲中,平均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其次是大洋洲,第三是亚洲,然后是南美洲。第3题,读图可知,欧洲的平均人口增长率过低,由此给欧洲带来的人口问题是: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严重和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资源短缺、交通压力大和就业困难、居住条件差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世界人口分布
4.(2024·岱岳区期末)某同学根据世界人口密度的统计数据,手绘了一幅世界人口示意图,读图,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分析,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人口稠密,因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早
B.乙地人口稀疏,因为终年炎热干燥
C.丙地人口稠密,因为工业发展早,经济发达
D.丁地人口稠密,因为平原广阔

B [甲地位于欧洲西部,地处中纬度的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是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乙地区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不适宜人类居住,所以人口稀疏;丙地位于亚洲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早;丁地位于亚马孙热带雨林,终年高温多雨,不适宜人类居住,所以人口稀疏。]
5.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搜集了一些世界人口分布的资料,根据资料完成探究结论。
(1)从图1和图2中的纬度上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半球________纬度地区。
(2)从海陆位置上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
(3)从地形地势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________米以下的________(地形类型)地区。

中低
沿海
200
平原
(4)世界上的人口分布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环境优越的地方适合人类居住。
(5)亚欧大陆北部位于北极圈附近,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纬度
海陆
地形
纬度高,气候过于寒冷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知,世界人口大多分布在赤道以北的北半球,纬度在10°~40°之间的中低纬度地区。第(2)题,从图中可知,从海陆位置上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沿海地区一般降水多、交通便利、土壤肥沃等。第(3)题,从图中可知,从地形地势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这里地形平坦。第(4)题,从图中可知,世界人口分布主要受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的影响,集中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第(5)题,亚欧大陆北部位于北极圈附近,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被北极圈穿过,纬度高,气候寒冷,不适合人类居住。
人口稠密地区,人口数量一定多?
不一定。 人口的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表示。 人口密度是一个地区的人口数与面积数的比值。 同样数量的人口,分布在不同面积的土地上,面积越小,人口密度越大。
6.人种是指在体质、体貌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不同人种对人类文明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下图为某大洲人种分布图及儿童绘画作品。读图,判断图1中图例①②③代表的世界主要人种和图2中主题内容最贴切的是(  )
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
A.①白色人种,②黑色人种;关心儿童,健康成长
B.①混血人种,③黄色人种;珍爱生命,保护地球
C.①黑色人种,②白色人种;人种平等,和谐相处
D.②混血人种,③黄色人种;建设城市,促进发展
C [读图可知,图1为非洲和西亚,图例①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故为黑色人种,图例②主要分布在北非和西亚地区,故为白色人种。图2为各种肤色的孩子一同玩耍,故主题为人种平等,和谐相处。]

在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上,今年20岁的加尼姆·阿尔·穆夫塔是卡塔尔世界杯大使。加尼姆·阿尔·穆夫塔是卡塔尔家喻户晓的“大人物”,因为他顽强地与命运抗衡。读世界人种分布图,完成7~8题。
7.加尼姆·阿尔·穆夫塔属于(  )
A.黄色人种 B.白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8.读图可知,世界人种分布的特点是(  )
A.黄色人种分布最广
B.亚洲中部白色人种和黄色人种混居
C.非洲没有白色人种
D.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


7.B 8.B [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加尼姆·阿尔·穆夫塔是卡塔尔人,卡塔尔位于中东地区,人种以白色人种为主;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混血人种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第8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白色人种是分布最广的人种;亚洲中部白色人种和黄色人种混居;非洲北部有白色人种;白色人种不仅分布在北冰洋沿岸,还分布在非洲北部、北美洲中部和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
1.填空
根据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图,完成下
列表格,并回答相关问题。
任务二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地区
英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俄语 俄罗斯和独联体的其他国家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地区
西班牙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拉伯语 __________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_____;使用范围最广语言是_____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南部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西亚和北非
汉语
英语
2.判断
读世界三大宗教建筑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宗教建筑被称为教堂,如图B。 (  )
(2)伊斯兰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宗教建筑被称为清真寺,如图A。 (  )
(3)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宗教建筑被称为佛塔、寺庙,如图C。 (  )
(4)三大宗教全部形成于亚洲。 (  )
×
×


3.连线
①基督教     A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②伊斯兰教    B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③佛教      C亚洲的西部、非洲的北部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1.(2024·东平期末)“坚持文化自信,说好普通话,讲好中国故事”。下列关于汉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联合国工作通用的语言之一
B.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C.汉语和汉字魅力精彩
D.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D [汉语是联合国工作通用的语言之一;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和汉字魅力精彩;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
2.2023年7月,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相聚在此。为了服务好各国运动员,大运会志愿者需要了解各国的语言。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西亚、北非人主要使用阿拉伯语
B.巴西人主要使用西班牙语
C.俄罗斯人主要使用俄语
D.美国人主要讲英语

B [西亚、北非人主要是阿拉伯人,使用阿拉伯语;巴西人主要使用葡萄牙语,葡萄牙语是巴西的官方语言;俄罗斯人主要使用俄语,俄语是俄罗斯的官方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美国人主要使用英语,英语是美国的官方语言。]
世界三大宗教
3.(2023·宁阳期末)图中建筑所体现的宗教及主要分布地区是
(  )
A.印度教—印度半岛   B.基督教—欧洲
C.佛教—亚洲东部 D.伊斯兰教—亚洲西部

B [由图可知,图中的建筑是教堂,教堂是基督教的活动场所;伊斯兰教的代表性建筑是清真寺,清真寺建筑以圆形穹顶和新月标志为特征;佛教建筑主要是佛塔、佛寺等;印度教建筑的基本元素是从四个侧面及以上观看时精确而和谐的几何形状、方形和网格平面图、高耸的塔楼以及精美的装饰雕塑。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4.读三大宗教建筑景观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1)阿德南来自西亚的沙特阿拉伯,他被称为穆斯林,他信仰的宗教是________教,该宗教的经典是________。阿德南通常在________(填字母)所示的宗教建筑中参加宗教活动,该宗教教徒在我国________地区相对集中。
(2)艾伦是一个英国人,他经常戴一个十字架,这说明他是______教教徒,他经常到_____(填字母)所示的宗教建筑中做礼拜。
(3)东亚的居民多信仰______教,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居民多信仰基督教。
伊斯兰
古兰经
C
西北
基督
A

[解析] 第(1)题,西亚地区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图中A是基督教的教堂,B是佛教的佛塔,C是伊斯兰教的清真寺,穆斯林在清真寺里参加宗教活动。伊斯兰教教徒在我国西北地区相对集中。第(2)题,基督教教徒佩戴十字架,宗教建筑是教堂,基督教徒经常到A教堂中做礼拜。第(3)题,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东亚的居民多信仰佛教,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居民多信仰基督教。
三大宗教建筑的特点
教堂一般是尖顶的,清真寺一般是圆顶的,佛塔呈塔状。
1.填空
读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任务三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1)聚落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大类。
(2)A、B、C三处聚落都属于_____聚落,该聚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类型。
(3)A、B、C三处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城市的是__。城市规模较大,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_____、服务业等工作。
乡村
城市
乡村
农村
牧村
渔村
B
工业
2.填图
在图中填出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自然资源丰富
地形平坦
交通便利
3.连线
平原地区      条带状
河流、山谷     团块状
湖泊沿岸      点状
沙漠绿洲      环状
4.判断
(1)古都北京有众多的胡同,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对这些胡同应全部拆除。 (  )
(2)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原因,一些特色鲜明的乡村聚落正在逐渐减少。 (  )
(3)宁阳复圣文化园、新泰新甫山景区、山西平遥古城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
(4)传统聚落是人们利用自然环境和他们的勤劳智慧创造的,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聚落文化。 (  )
×

×

喜欢旅游的小明在我国某地看到一种传统民居——“蚝宅”。当地原住居民就地取材,用灰、熟糯米、红糖、黄泥等材料搅拌均匀,把蚝壳整齐地粘在墙上。这种“蚝宅”结实耐用,防潮降温,不怕虫蛀。据此完成1~2题。
聚落与环境
1.最初建造“蚝宅”时(  )
①当地是乡村 ②当地是城镇 ③当地居民大多从事工业生产 ④当地居民大多从事海洋渔业生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根据“蚝宅”的建筑特点,推测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①以高原为主 ②以沙漠景观为主 ③气候湿热 ④动植物种类较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B 2.B [第1题,据“当地原住居民就地取材,用灰、熟糯米、红糖、黄泥等材料搅拌均匀,把蚝壳整齐地粘在墙上”可知,当地是乡村,当地居民大多从事海洋渔业生产,①④正确,②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2题,据材料“这种‘蚝宅’结实耐用,防潮降温,不怕虫蛀”可以推测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气候湿热,适合多种植物的生长,动植物种类较多,③④正确,②错误;根据“蚝宅”的建筑特点,无法判断当地自然环境以高原为主,①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受环境影响,各地传统民居各具特色。辽宁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了以“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为主题的探究学习。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1)土耳其洞穴民居处于________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利用在火山喷发中形成的岩石,依高原地势而建。
探究二:气候对聚落的影响
(2)巴布亚新几内亚“A”形屋因其外形酷似字母“A”而得名,屋顶以茅草覆盖。这种设计反映出当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
(3)美国原住居民________人的土坯房建立在沙漠地区,缺少石头和树木,只能使用泥土建房。
亚欧
全年高温多雨
印第安
探究三:河流对聚落的影响
(4)图2中①处的山体部位是________。
(5)图2所示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是________,分析这里的聚落沿河分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列举一条)。
鞍部
山地
临近水源,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土耳其洞穴民居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利用在火山喷发中形成的岩石,依高原地势而建。
第(2)题,由图可知,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太平洋西南部,位于赤道附近,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典型民居为“A”形屋,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
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原住居民印第安人的土坯房建立在沙漠地区,该地区降水少,缺乏树木,该地泥土多,居民就地取材,只能使用泥土建房。
第(4)题,由图2可知,①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的低洼部位,为鞍部。第(5)题,由图2可知,图中所示区域海拔大部分在500米以上,地形崎岖,主要地形类型是山地。由图可知,聚落沿河分布的原因是河流沿岸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聚落分布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分析聚落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方法
(1)当地的气候:是潮湿还是干燥,是炎热还是寒冷。
(2)当地的资源: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当地的资源直接影响建筑材料的选择。
4.下列有关聚落和典型传统建筑及其保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聚落和典型传统建筑是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B.四合院和胡同承载着北京的传统文化
C.意大利著名水城威尼斯保持河多桥多的特色
D.云南丽江古城改建成现代化商业城市,以此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聚落和典型传统建筑是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四合院和胡同承载着北京的传统文化,是北京特有的城市风貌;意大利著名水城威尼斯保持河多桥多的特色;云南丽江古城属于文化遗产,应该在保持其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业,以此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5.非洲传统建筑阿散蒂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墙面经过防水处理,房顶为泥草混合层,不怕烈日晒,不怕暴雨淋,利于散热。读图,以下对于阿散蒂的保护措施,最合理的是(  )
A.拆除老旧建筑,建立高楼大厦
B.封闭传统建筑,禁止游人参观
C.加强宣传教育,保护地方文化
D.外迁原住居民,建成旅游景区
C [传统民居体现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意义,不能拆除老旧建筑,建立高楼大厦;封闭不利于文化的传承;对于传统文化,应加强宣传教育,保护地方文化;外迁原住居民,建成旅游景区,成本高,工程量大,执行难度大。]

古人留下的聚落很旧、占地很多,是否应该全部拆除?
不是。 古人留下的聚落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 应该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考点 考向 频次 分值 难度 常考题型
人口与人种 世界人口分布 2024年·T5 1 ** 选择题、 非选择题
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世界三大宗教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聚落与环境 2024年·T6 2022年·T6 1 *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2024年·T6 1 *
任务一 人口与人种
1.填空
(1)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
(2)欧洲、北美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3)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人口数量最多的是亚洲。
(4)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 影响 标准
人口增长过快 资源短缺,环境破坏,社会压力大等 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人口增长过慢 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
2.连线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连线。
人口稀疏区        原因
①撒哈拉沙漠    A气候过于湿热
②亚马孙平原   B极端干旱
③两极地区    C地势高峻
④青藏高原    D高纬度地区终年严寒
[答案] ①——B ②——A ③——D ④——C
3.填图
在图中填出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
4.判断
(1)同一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
(2)黄种人皮肤呈淡黄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完全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北部。 (×)
(3)白种人头发天生就是波状,嘴唇较厚,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分布。 (×)
(4)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 (×)
(5)人种在体质方面划分,人种的形成与环境影响不大。 (×)
世界人口增长
1.(2024·岱岳区期末)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其可以反映当地人口增长的快慢,只要大于零,人口数量就会增加。下图为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统计图。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人口数量正在减少,变化速度在加快
B.该地人口数量正在增加,变化速度在减慢
C.该地人口死亡率在2004-2018年期间逐渐下降
D.该地位于欧洲西部的可能性很大
B [据图可知,该地人口出生率始终大于人口死亡率,所以该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大于零,人口数量每年都在增加,但由于该地整体上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而人口死亡率变化不大,使得人口数量变化速度在减慢;该地人口死亡率在2004-2018年间有升有降,但总体变化不大;欧洲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一些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
2022年11月15日,联合国正式宣布世界人口达到80亿。下图为世界各大洲人口数(2021年)及平均人口增长率(2015—2019年)统计图。读图,完成2~3题。
2.读图可知,平均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
A.亚洲 B.大洋洲 C.非洲 D.南美洲
3.据图推测,欧洲人口增长率(过低)状况带来的影响有(  )
①资源短缺、交通压力大 ②就业困难、居住条件差 ③劳动力短缺 ④人口老龄化严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C 3.B [第2题,读图可知,选项的四大洲中,平均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其次是大洋洲,第三是亚洲,然后是南美洲。第3题,读图可知,欧洲的平均人口增长率过低,由此给欧洲带来的人口问题是: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严重和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资源短缺、交通压力大和就业困难、居住条件差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世界人口分布
4.(2024·岱岳区期末)某同学根据世界人口密度的统计数据,手绘了一幅世界人口示意图,读图,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分析,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人口稠密,因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早
B.乙地人口稀疏,因为终年炎热干燥
C.丙地人口稠密,因为工业发展早,经济发达
D.丁地人口稠密,因为平原广阔
B [甲地位于欧洲西部,地处中纬度的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是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乙地区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不适宜人类居住,所以人口稀疏;丙地位于亚洲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早;丁地位于亚马孙热带雨林,终年高温多雨,不适宜人类居住,所以人口稀疏。]
5.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搜集了一些世界人口分布的资料,根据资料完成探究结论。
(1)从图1和图2中的纬度上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半球________纬度地区。
(2)从海陆位置上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
(3)从地形地势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________米以下的________(地形类型)地区。
(4)世界上的人口分布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环境优越的地方适合人类居住。
(5)亚欧大陆北部位于北极圈附近,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知,世界人口大多分布在赤道以北的北半球,纬度在10°~40°之间的中低纬度地区。第(2)题,从图中可知,从海陆位置上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沿海地区一般降水多、交通便利、土壤肥沃等。第(3)题,从图中可知,从地形地势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这里地形平坦。第(4)题,从图中可知,世界人口分布主要受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的影响,集中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第(5)题,亚欧大陆北部位于北极圈附近,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被北极圈穿过,纬度高,气候寒冷,不适合人类居住。
[答案] (1)北 中低 (2)沿海 (3)200 平原
(4)纬度 海陆 地形 (5)纬度高,气候过于寒冷
人口稠密地区,人口数量一定多?
不一定。 人口的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表示。 人口密度是一个地区的人口数与面积数的比值。 同样数量的人口,分布在不同面积的土地上,面积越小,人口密度越大。
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
6.人种是指在体质、体貌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不同人种对人类文明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下图为某大洲人种分布图及儿童绘画作品。读图,判断图1中图例①②③代表的世界主要人种和图2中主题内容最贴切的是(  )
A.①白色人种,②黑色人种;关心儿童,健康成长
B.①混血人种,③黄色人种;珍爱生命,保护地球
C.①黑色人种,②白色人种;人种平等,和谐相处
D.②混血人种,③黄色人种;建设城市,促进发展
C [读图可知,图1为非洲和西亚,图例①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故为黑色人种,图例②主要分布在北非和西亚地区,故为白色人种。图2为各种肤色的孩子一同玩耍,故主题为人种平等,和谐相处。]
在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上,今年20岁的加尼姆·阿尔·穆夫塔是卡塔尔世界杯大使。加尼姆·阿尔·穆夫塔是卡塔尔家喻户晓的“大人物”,因为他顽强地与命运抗衡。读世界人种分布图,完成7~8题。
7.加尼姆·阿尔·穆夫塔属于(  )
A.黄色人种 B.白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8.读图可知,世界人种分布的特点是(  )
A.黄色人种分布最广
B.亚洲中部白色人种和黄色人种混居
C.非洲没有白色人种
D.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
7.B 8.B [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加尼姆·阿尔·穆夫塔是卡塔尔人,卡塔尔位于中东地区,人种以白色人种为主;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混血人种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第8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白色人种是分布最广的人种;亚洲中部白色人种和黄色人种混居;非洲北部有白色人种;白色人种不仅分布在北冰洋沿岸,还分布在非洲北部、北美洲中部和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
任务二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填空
根据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图,完成下列表格,并回答相关问题。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地区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南部
俄语 俄罗斯和独联体的其他国家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地区
西班牙语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西亚和北非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语言是英语
2.判断
读世界三大宗教建筑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宗教建筑被称为教堂,如图B。 (×)
(2)伊斯兰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宗教建筑被称为清真寺,如图A。 (×)
(3)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宗教建筑被称为佛塔、寺庙,如图C。 (√)
(4)三大宗教全部形成于亚洲。 (√)
3.连线
①基督教     A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②伊斯兰教   B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③佛教     C亚洲的西部、非洲的北部
[答案]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1.(2024·东平期末)“坚持文化自信,说好普通话,讲好中国故事”。下列关于汉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联合国工作通用的语言之一
B.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C.汉语和汉字魅力精彩
D.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D [汉语是联合国工作通用的语言之一;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和汉字魅力精彩;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
2.2023年7月,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相聚在此。为了服务好各国运动员,大运会志愿者需要了解各国的语言。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西亚、北非人主要使用阿拉伯语
B.巴西人主要使用西班牙语
C.俄罗斯人主要使用俄语
D.美国人主要讲英语
B [西亚、北非人主要是阿拉伯人,使用阿拉伯语;巴西人主要使用葡萄牙语,葡萄牙语是巴西的官方语言;俄罗斯人主要使用俄语,俄语是俄罗斯的官方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美国人主要使用英语,英语是美国的官方语言。]
世界三大宗教
3.(2023·宁阳期末)图中建筑所体现的宗教及主要分布地区是(  )
A.印度教—印度半岛   B.基督教—欧洲
C.佛教—亚洲东部 D.伊斯兰教—亚洲西部
B [由图可知,图中的建筑是教堂,教堂是基督教的活动场所;伊斯兰教的代表性建筑是清真寺,清真寺建筑以圆形穹顶和新月标志为特征;佛教建筑主要是佛塔、佛寺等;印度教建筑的基本元素是从四个侧面及以上观看时精确而和谐的几何形状、方形和网格平面图、高耸的塔楼以及精美的装饰雕塑。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4.读三大宗教建筑景观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1)阿德南来自西亚的沙特阿拉伯,他被称为穆斯林,他信仰的宗教是________教,该宗教的经典是________。阿德南通常在________(填字母)所示的宗教建筑中参加宗教活动,该宗教教徒在我国________地区相对集中。
(2)艾伦是一个英国人,他经常戴一个十字架,这说明他是____________教教徒,他经常到________(填字母)所示的宗教建筑中做礼拜。
(3)东亚的居民多信仰________教,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居民多信仰基督教。
[解析] 第(1)题,西亚地区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图中A是基督教的教堂,B是佛教的佛塔,C是伊斯兰教的清真寺,穆斯林在清真寺里参加宗教活动。伊斯兰教教徒在我国西北地区相对集中。第(2)题,基督教教徒佩戴十字架,宗教建筑是教堂,基督教徒经常到A教堂中做礼拜。第(3)题,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东亚的居民多信仰佛教,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居民多信仰基督教。
[答案] (1)伊斯兰 古兰经 C 西北
(2)基督 A (3)佛
三大宗教建筑的特点
教堂一般是尖顶的,清真寺一般是圆顶的,佛塔呈塔状。
任务三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1.填空
读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聚落可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2)A、B、C三处聚落都属于乡村聚落,该聚落主要有农村、牧村、渔村等不同类型。
(3)A、B、C三处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城市的是B。城市规模较大,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2.填图
在图中填出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3.连线
平原地区      条带状
河流、山谷    团块状
湖泊沿岸     点状
沙漠绿洲     环状
[答案] 
4.判断
(1)古都北京有众多的胡同,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对这些胡同应全部拆除。 (×)
(2)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原因,一些特色鲜明的乡村聚落正在逐渐减少。 (√)
(3)宁阳复圣文化园、新泰新甫山景区、山西平遥古城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4)传统聚落是人们利用自然环境和他们的勤劳智慧创造的,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聚落文化。 (√)
聚落与环境
喜欢旅游的小明在我国某地看到一种传统民居——“蚝宅”。当地原住居民就地取材,用灰、熟糯米、红糖、黄泥等材料搅拌均匀,把蚝壳整齐地粘在墙上。这种“蚝宅”结实耐用,防潮降温,不怕虫蛀。据此完成1~2题。
1.最初建造“蚝宅”时(  )
①当地是乡村 ②当地是城镇 ③当地居民大多从事工业生产 ④当地居民大多从事海洋渔业生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根据“蚝宅”的建筑特点,推测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①以高原为主 ②以沙漠景观为主 ③气候湿热 ④动植物种类较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B 2.B [第1题,据“当地原住居民就地取材,用灰、熟糯米、红糖、黄泥等材料搅拌均匀,把蚝壳整齐地粘在墙上”可知,当地是乡村,当地居民大多从事海洋渔业生产,①④正确,②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2题,据材料“这种‘蚝宅’结实耐用,防潮降温,不怕虫蛀”可以推测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气候湿热,适合多种植物的生长,动植物种类较多,③④正确,②错误;根据“蚝宅”的建筑特点,无法判断当地自然环境以高原为主,①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受环境影响,各地传统民居各具特色。辽宁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了以“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为主题的探究学习。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1)土耳其洞穴民居处于________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利用在火山喷发中形成的岩石,依高原地势而建。
探究二:气候对聚落的影响
(2)巴布亚新几内亚“A”形屋因其外形酷似字母“A”而得名,屋顶以茅草覆盖。这种设计反映出当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3)美国原住居民________人的土坯房建立在沙漠地区,缺少石头和树木,只能使用泥土建房。
探究三:河流对聚落的影响
(4)图2中①处的山体部位是________。
(5)图2所示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是________,分析这里的聚落沿河分布的原因是________(至少列举一条)。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土耳其洞穴民居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利用在火山喷发中形成的岩石,依高原地势而建。第(2)题,由图可知,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太平洋西南部,位于赤道附近,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典型民居为“A”形屋,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原住居民印第安人的土坯房建立在沙漠地区,该地区降水少,缺乏树木,该地泥土多,居民就地取材,只能使用泥土建房。第(4)题,由图2可知,①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的低洼部位,为鞍部。第(5)题,由图2可知,图中所示区域海拔大部分在500米以上,地形崎岖,主要地形类型是山地。由图可知,聚落沿河分布的原因是河流沿岸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聚落分布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答案] (1)亚欧
(2)全年高温多雨
(3)印第安
(4)鞍部
(5)山地 临近水源,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分析聚落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方法
(1)当地的气候:是潮湿还是干燥,是炎热还是寒冷。
(2)当地的资源: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当地的资源直接影响建筑材料的选择。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4.下列有关聚落和典型传统建筑及其保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聚落和典型传统建筑是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B.四合院和胡同承载着北京的传统文化
C.意大利著名水城威尼斯保持河多桥多的特色
D.云南丽江古城改建成现代化商业城市,以此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聚落和典型传统建筑是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四合院和胡同承载着北京的传统文化,是北京特有的城市风貌;意大利著名水城威尼斯保持河多桥多的特色;云南丽江古城属于文化遗产,应该在保持其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业,以此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5.非洲传统建筑阿散蒂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墙面经过防水处理,房顶为泥草混合层,不怕烈日晒,不怕暴雨淋,利于散热。读图,以下对于阿散蒂的保护措施,最合理的是(  )
A.拆除老旧建筑,建立高楼大厦
B.封闭传统建筑,禁止游人参观
C.加强宣传教育,保护地方文化
D.外迁原住居民,建成旅游景区
C [传统民居体现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意义,不能拆除老旧建筑,建立高楼大厦;封闭不利于文化的传承;对于传统文化,应加强宣传教育,保护地方文化;外迁原住居民,建成旅游景区,成本高,工程量大,执行难度大。]
古人留下的聚落很旧、占地很多,是否应该全部拆除?
不是。 古人留下的聚落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 应该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