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极地地区(课件75张+学案)-中考地理复习考点梳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章 极地地区(课件75张+学案)-中考地理复习考点梳理

资源简介

(共75张PPT)
第十章 极地地区
深化研讨 任务达成
任务 认识极地地区
1.识图
识别右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
(1)在图中用箭头标注地球自转的方向。
[答案] 顺时针标注箭头。
(2)大洲:A_______、B_____、C_______、D_______。
海洋:E_______、F_______、G_______。
(3)科考站:a_______、e_______;e在b的_____方向。
(4)南极洲是纬度位置_____,跨经度_____的大洲。
南极洲
非洲
大洋洲
南美洲
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长城站
秦岭站
东南
最高
最广
2.连线
将下列地理特征的描述连接相应的地区。
[答案] ③⑤⑥⑧——甲 ①②④⑦⑧——乙
3.思考
我国与俄罗斯积极开展北极东北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该航线主要联系了亚洲和欧洲,对促进沿线国家交流与合作有重要意义。读北极东北航道(B)与传统航道(A)示意图,谈谈打造北极航道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传统航线相比,北极航线开通的最大优势是该航线的路程较传统路程短,用时少,节约运输成本;同时可以避开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等繁忙水域,减少拥堵;另外可以积极开拓北极航道沿线国家市场,发展对外贸易
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与科学考察
1.秦岭站是我国在南极建成的又一个科考站,“五朵金花”标志着我国南极科考站建设的新成就。读南极中国科考站位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我国的夏季是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 ②秦岭站位于太平洋沿岸 ③位于西半球的长城站无极昼极夜现象 ④科学考察的任务有资源勘探、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B [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我国夏季时,南极地区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季节,不适合考察,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是我国冬季,①错误;从经度位置可以看出,秦岭站的经度在东经150°至180°之间,位于太平洋沿岸;位于西半球的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无极昼极夜现象;科学考察的任务有资源勘探、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等,②③④正确,B正确。故选B。]
(2024·肥城一模)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74°56′S,163°42′E)开站。旷古冰原、求索未知,这座以中华民族祖脉命名的考察站,点亮了冰封大陆新坐标。读图,完成2~3题。
2.下列关于秦岭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秦岭站位于南寒带、东半球
B.秦岭站建设需要克服的异常恶劣环境是暴雪
C.选择在12月至次年1月建设秦岭站的主要原因是极昼时间,气温较高
D.秦岭站主楼建筑采用架空离地设计的目的是防御动物的侵袭

3.秦岭山脉是“南北生物物种库”,地球上唯一的朱鹮营巢地。在南极以“秦岭”命名该科考站,展示了我国(  )
A.重视南极环境保护
B.加速南极矿产开发
C.促进国际经济合作
D.强调南极洲是人类共同财富

2.C 3.A [第2题,读题干可知,秦岭站(74°56′S,163°42′E)位于66.5°S~90°S的南寒带,位于20°W以西到160°E的西半球,A错误;极地降水少,秦岭站建设需要克服的异常恶劣环境是酷寒,B错误;南极地区每年12月至次年1月是当地的暖季,气温较高,极昼时间便于建设,C正确;秦岭站主楼建筑采用架空离地设计的目的是防大风积雪掩埋,D错误。故选C。第3题,秦岭山脉是“南北生物物种库”,地球上唯一的朱鹮营巢地,南极该科考站以“秦岭”命名,展示了我国重视南极环境保护,A正确;该命名不能体现我国加速南极矿产开发、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强调南极洲是人类共同财富,B、C、D错误。故选A。]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4.(2023·泰安中考)塑料降解需要100~200年以上的时间,它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后患。生产一个塑料袋,会产生0.1克碳排放。碳排放增加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全球变暖正威胁着企鹅的家园。结合漫画,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减少碳排放是保护企鹅家园的途径之一
B.塑料焚毁或填埋会污染大气、水源等
C.企鹅母子对话说明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D.为使小企鹅不再受冻,应扩大塑料袋的生产规模
D [企鹅母子对话说明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减少碳排放是缓解全球变暖的措施之一,塑料焚毁或填埋会污染大气、水源等,A、B、C正确;扩大塑料袋的生产规模会造成环境污染,D错误。故选D。]

5.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展清洁能源国际合作,携手各国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
A.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倡导一水多用,拒绝过度包装
B.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
C.为了快速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应将更多的耕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
D.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禁止核爆炸和放射性废物处理

C [倡导一水多用,拒绝过度包装,有利于节约水资源,保护森林资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A正确;和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汽车使用绿色能源,清洁无污染,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利于减少碳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B正确;将更多的耕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减少了地表植被,使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C错误;南极地区是人类的最后一片净土,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禁止核爆炸和放射性废物处理,有利于保护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一项,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
科考宝地
(2024·肥城期末)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队赴南极执行科考任务。我国某品牌超低温变频机组为长城站(海拔13.5米)温室玻璃房供暖,保证无土栽培的西红柿、黄瓜等绿色蔬菜能够在极地环境下茁壮成长。下图为南极地区科考站分布图和长城站温室玻璃房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新鲜蔬菜曾是南极科考队员心中的“奢侈品”,主要因为南极地区(  )
A.降水多,冰川覆盖面积大,耕地少
B.纬度高,气候酷寒,不适合蔬菜生长
C.暖季有暴雨、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D.人口少,没有消费市场

7.下列关于长城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秦岭站的西南方向
B.濒临印度洋
C.是中国在南极地区纬度最低的科考站
D.此时处于极昼

6.B 7.C [第6题,新鲜蔬菜曾是南极科考队员心中的“奢侈品”,主要因为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酷寒,不适合蔬菜生长,B正确;南极地区降水少,A错误;南极地区没有沙尘暴天气,C错误;没有消费市场就不会成为“奢侈品”,D错误。故选B。第7题,读图可知,长城站位于秦岭站的东北方向,A错误;长城站濒临大西洋,B错误;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不会出现极昼现象,是中国在南极地区纬度最低的科考站,C正确,D错误。故选C。]
2024年4月,我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暨“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顺利返航,圆满完成了“探秘五站、考察五海、新建一站”的任务目标。读南极地区简图,完成8~10题。
南极地区简图
8.因南极大陆暖季较短,新建秦岭站须在三个月内完成主体建筑的装配,建议抵达的月份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9.新建秦岭站科考研究方向可能有(  )
A.面向太平洋开展大气环境和海洋环境的基础研究
B.位于冰盖最高点,开展冰川深冰芯钻探研究
C.面向印度洋开展气象、地震研究
D.作为中山站、昆仑站的中转站,是南极地形考察的重要支撑


10.南极考察队归来时需随“雪龙”号一起带回的有(  )
①煤炭资源 ②科研资料 ③金属矿藏
④生活垃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8.D 9.A 10.C [第8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极大陆建设秦岭站应该选择南半球的夏季,此时气温较高,有极昼现象,利于秦岭站的建设,新建秦岭站须在三个月内完成主体建筑的装配,建议抵达的月份是12月,这样就有12月、1月、2月三个月的暖季建设时间,D正确。故选D。
第9题,由图可知,秦岭站濒临太平洋,因此新建秦岭站科考研究方向可能有面向太平洋开展大气环境和海洋环境的基础研究,A正确,C错误;昆仑站位于冰盖最高点,B错误;泰山站是中山站、昆仑站的中转站,D错误。故选A。
第10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极考察队归来时需随“雪龙”号一起带回的有科研资料、生活垃圾,保护科研成果的同时,保护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②④正确;考察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科学研究、环境监测和生态保护,而非资源开采,不应带回煤炭资源、金属矿藏,①③错误。故选C。]
神秘的极地地区
自然环境:南极地区气候酷寒、干燥、烈风,除严寒之外,降水少,风力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和“风库”,气候极其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是唯一没有人员定居的大陆。
科考价值: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独特,科考价值很大,为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人类对极地进行科学考察,目的是更好地保护地球环境。
极地保护: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冰层快速消融,导致海平面升高,将威胁人类人口40%~50%以上的各国主要沿海城市;还有南极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使得来自太阳和宇宙空间的大量射线可以直达地面,损伤地球上生物的皮肤,人类患皮肤癌的概率上升,因此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时间:60分钟 总分: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2024·岱岳区一模)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164°E,75°S)开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秦岭站位于南极罗斯海恩克斯堡岛,在正式命名前被称为罗斯海新站。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1)、南极地区图(图2)和秦岭站外观图(图3),完成1~3题。
限时提能训练(十三) 极地地区
1.南极秦岭站开站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运转在公转轨道①④之间
B.泰安的农民伯伯在农田里忙着播种小麦
C.哈尔滨正处在旅游淡季
D.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2.秦岭站位于南极点的(  )
A.东南 B.正南 C.东北 D.正北


3.秦岭站六成能源来自新能源,光伏+风力发电。伴随着蔬菜大棚在中国南极科考站的建立,吃到新鲜蔬菜这一梦想已逐渐成为现实。关于南极科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秦岭站宿舍斜面式设计是为了减小风力的影响和获得更多阳光
B.中山站建立的光伏发电站可以常年发电
C.科考期间需要克服的困难有狂风和酷寒
D.科考队员通过温室大棚栽培新鲜蔬菜,可以有效改善当地热量不足问题

1.A 2.D 3.B [第1题,南极秦岭站开站时是2024年2月7日,地球运转在公转轨道①④之间,即冬至日12月22日到春分日3月21日之间,A正确。山东泰安种植冬小麦,播种季节为秋季,此时为冬季,B错误。此时是哈尔滨的冬季,哈尔滨以冰雪旅游为主,是当地的旅游旺季,C错误。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D错误。故选A。第2题,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南点,它的四周都是它的正北方。故选D。第3题,秦岭站每个宿舍都有一面斜面窗,斜面式设计是为了减小风力的影响和获得更多阳光,A正确。中山站建立的光伏发电站在南极洲极夜期间不能发电,B错误。南极气候酷寒、干燥、烈风,故科考期间需要克服的困难有狂风和酷寒,C正确。科考队员通过温室大棚栽培新鲜蔬菜,可以有效改善当地热量不足问题,D正确。故选B。]
4.(2024·东平模拟)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秦岭站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第三个常年考察站,也是新时代我国建成的第一个越冬考察站。如图示意中国南极科考站的分布,有关秦岭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面向太平洋 ②目前纬度最高的考察站 ③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④位于中山站的西南方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洋的经度范围为105°E-180°-75°W,秦岭站所在经度大致为163°E,因此面向太平洋扇区,①符合题意;目前我国纬度最高的考察站为昆仑站,②不符合题意;秦岭站位于南极圈以内,有极昼和极夜现象,③符合题意;秦岭站位于中山站的东南方,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2024·泰山区期末)读图文资料,完成5~6题。
资料一 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队奔赴南极执行科考任务。预计2024年4月返回,历时5个多月。此次科考的任务之一是建设秦岭站。
资料二 我国某品牌超低温变频机组为长城站(海拔13.5米)温室玻璃房提供采暖系统,保证无土栽培的西红柿、黄瓜等绿色蔬菜能够在15 ℃~26 ℃下茁壮成长。
5.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次科考期间,北极的黄河站会经历极昼
B.秦岭站位于中山站的东南方向
C.秦岭站临大西洋
D.为满足冬季供暖,该机组运行所使用的清洁能源可能是水能
6.该品牌变频机组在设计时不需要考虑的当地环境条件是(  )
A.风暴 B.暴雪 C.烈日 D.酷寒


5.B 6.C [第5题,读材料和读图可知,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队奔赴南极执行科考任务的时间是2023年11月1日到2024年4月,是南半球的夏秋季节,是北半球的冬春季节,此次科考期间,北极的黄河站会经历极夜期,A错误。在经纬网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秦岭站位于中山站的东南方向,B正确。依据大洋所在位置可知,秦岭站临太平洋,C错误。“酷寒、干燥、烈风”是南极气候三大特点。为满足冬季供暖,该机组运行所使用的清洁能源可能是风能,D错误。故选B。第6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酷寒、干燥、烈风”是南极气候三大特点,烈风会吹动地面的积雪产生暴风雪,不会出现烈日现象,A、B、D正确,C错误。故选C。]
7.(2024·宁阳期中)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如图为新华社记者用无人机拍摄的中国南极秦岭站照片,关于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说法正确的是(  )
A.新站秦岭站位于太平洋沿岸
B.昆仑站纬度最低
C.我国所有考察站均有极昼极夜现象
D.秦岭站开站时处于南极的寒季
A [由图可知,秦岭站位于太平洋沿岸,A正确。昆仑站是我国所有考察站中纬度最高的,B错误。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不会有极昼极夜现象,C错误。秦岭站开站是2月7日,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是南极地区的暖季,D错误。故选A。]

南极大陆是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有极高的科考价值。我国自1985年至今,已建和在建有多个科学考察站。如图为南极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关于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说法正确的是(  )
A.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
B.长城站濒临印度洋
C.中山站位于泰山站北方
D.昆仑站极昼时间最短

9.南极地区科考价值体现在(  )
A.能提供原始、独特的自然环境
B.大量开发煤、铁等矿产资源
C.开展对北极熊等极地动物研究
D.开发南极线路,发展旅游业

8.C 9.A [第8题,读图可知,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A错误;长城站濒临大西洋,B错误;中山站位于泰山站北方,C正确;昆仑站极昼时间最长,D错误。故选C。第9题,南极地区科考价值体现在能提供原始、独特的自然环境,A正确;大量开发煤、铁等矿产资源,开发极地线路、发展旅游,会破坏极地脆弱的自然环境,目前极地仅限于和平利用及科学考察,B、D错误;北极熊分布在北极地区,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C错误。故选A。]
2024年2月7日,中国在南极的第五个科考站——秦岭站开站,在其建设过程中,新能源的使用占比超过了60%。下图为我国南极地区科考站分布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秦岭站(  )
A.濒临大西洋
B.位于北寒带
C.大致位于(75°S,163°E)
D.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科考站

11.南极地区可以充分利用的新能源有(  )
A.煤炭和潮汐能
B.水能和地热能
C.风能和天然气
D.风能和太阳能

12.我国极地科考工作者在南极科考时,需要(  )
A.穿戴好防寒衣物
B.随身携带雨具
C.防范北极熊袭扰
D.就地掩埋垃圾

10.C 11.D 12.A [第10题,太平洋的经度范围为105°E-180-75°W,秦岭站所在经度大致为163°E,因此面向太平洋扇区,A错误;秦岭站位于南极圈以内,位于南寒带,B错误;秦岭站位于南极地区,纬度为南纬(S),经度为东经(E),大致位于(75°S,163°E),C正确;目前我国纬度最高的考察站为昆仑站,D错误。故选C。第11题,南极地区降水稀少,大风天气较多,有极昼现象,晴天较多,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所以在南极地区可以大规模使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和风能,D正确。南极地区气候酷寒,冰川广布,无法开发水能。南极大陆地处南极洲板块内部,地热能不丰富;
煤炭和天然气属于传统能源,并且会带来环境污染等影响,A、B、C错误。故选D。第12题,南极地区气候酷寒,需要穿戴好防寒衣物,A正确;南极地区降水稀少,不需要携带雨具,B错误;北极熊分布在北极地区,C错误;垃圾要带走,不能就地掩埋,D错误。故选A。]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开站后,该站与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联动,开展近岸海洋、海冰环境调查等科学考察。下图为中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读图,完成13~15题。
13.秦岭站开站时,南极地区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平分 D.出现极夜
14.秦岭站位于中山站的(  )
A.西南方向 B.东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15.乘考察船从秦岭站经中山站至长城站进行科考,依次经过的大洋为(  )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13.B 14.B 15.D [第13题,秦岭站开站当天是2024年2月7日,这一天的南极地区处于夏季,昼长夜短,A、C、D错误,B正确。第14题,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两站同属东经度,秦岭站位于中山站的东侧,同时秦岭站的纬度高于中山站,故秦岭站位于中山站的东南方向,A、C、D错误,B正确。第15题,南极地区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乘考察船从秦岭站经中山站至长城站进行科考,秦岭站位于太平洋,中山站位于印度洋,长城站位于大西洋,故依次经过的大洋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A、B、C错误,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35分。)
16.(2024·肥城二模)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是开展科学考察的天然实验室,我国对这两个地区进行了多次科学考察。读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位置示意图,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1分)
(1)适合青藏地区科考的时间为7、8月份;而南极秦岭站开站和科考时间选择在2月份,科考时间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极秦岭站主楼建筑采用架空离地设计,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7、8月为青藏地区的夏季,气温相对较高,便于科考;2月份为南极地区一年中的暖季,白昼时间长
防止风雪掩埋
(3)图中B区域有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其生态环境效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至少两点)。
(4)南极土地上禁止播种植物,中国的南极科考站利用温室大棚已经成功种植出了黄瓜、生菜等蔬菜。温室大棚内需采用无土栽培技术,这主要是为了(  )
A.提高作物品质 B.保护生态环境
C.展示科技水平 D.降低种植成本
①涵养水源;②蓄洪防旱;③调节气候;④维持生物多样
性等

(5)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自然环境有很多相似之处,试举一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拔高、气温低、太阳能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多冰川积雪等
17.(2024·东平二模)【项目化学习促思考】(10分)
项目主题:南极考察与生态保护。
项目背景:南极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我国在建站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控制施工活动范围,坚定执行绿色环保建站理念。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南极考察与
生态保护”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下面是
同学们项目化学习内容。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74°56′S,163°42′E)开站。其位于罗斯海区域,是南极地区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区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任务一:收集信息
(1)秦岭站地处_____(填“东”或“西”)半球,面向四大洋中的_____洋扇区。秦岭站位于北京(40°N,116°E)的______方向。
西
太平
东南
(2)秦岭站主楼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用来导航的南十字星,坚实的立柱将考察站的主体建筑架空,看上去就好像站在地面上的“脚”。结合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推测秦岭站所用建材具备的功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防洪耐寒,排水性好
B.坚固防风,耐超低温
C.密封性较强,防沙尘暴
D.疏松多孔,隔热性能好
B
第40次南极科考队于2023年11月从上海出发,次年4月返航。
任务二:交流分享
(3)“雪龙2号”南极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沿考察线路到达南极洲,途中科考队员感受的气温高低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
先上升,后下降
(4)上海港拥有世界首个极地考察船专用码头,分析选址上海的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点即可)。
上海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上海拥有先进的港口设施和完善的配套设施;上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实力;上海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产业基础(任答一点)
“绿色考察”理念贯穿于秦岭站的设计和施工全过程。
任务三:成果展示
(5)南极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我国在秦岭站建设过程中坚持绿色环保建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点即可)。
建设环保的科考站,可以最大程度
地减少对南极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保护其原始状态
18.(2024·宁阳期末)【项目化学习促思考】(7分)
项目主题:南极考察与生态保护。
项目背景:南极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我国在建站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控制施工活动范围,坚定执行绿色环保建站理念。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南极考察与生态保护”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同学们项目化学习的内容。
任务一:收集信息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的寒极,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厚厚的冰层,有“冰雪高原”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为30~50毫米,有“白色荒漠”之称;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素有“风库”称号。
(1)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________(填大洲名称)及其周边的海域。
(2)我国在建站时,迎接他们的“南极小主人”(代表性动物)可能是________;据报道,2023年底,南极洲周围的海水面积创历史最低水平。
南极洲
企鹅
任务二:交流分享
(3)依据下列思维导图,推理南极海冰面积缩减的地理过程。
增多
加快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之后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也是新时代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常年科考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
任务三:成果展示
(4)秦岭站(74°56′S,163°42′E)位于图中的______(填“甲”“乙”“丙”或“丁”)处,图中甲、乙、丙、丁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


(5)南极地区秦岭站的建设有利于______(填字母)。
A.捕捞海洋资源 B.开发矿产资源
C.改变生态环境 D.开展气候研究
D
19.2023年11月1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出发,于2024年4月上旬返回。本次科考将深入研究南极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中的作用,还肩负重大基建任务——建设秦岭站。结合南极地区图、秦岭站图与文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7分)
南极的自然环境——冰天雪地
(1)南极大陆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5毫米左右,却是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南极常年盛行强劲的东风,在风力吹拂下,形成南极环流,南极环流的大致流向与地球自转方向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
冰川面积广大
相反
丰富的资源宝库——生物资源
(2)2024年1月6日,中国南极科考队在阿蒙森海成功布放深水生态潜标,分析全球变暖背景下,南极主要生物种群状态及气候变化潜在影响。阿蒙森海所在大洋是________,该海域最丰富的生物种群是________。
太平洋
磷虾
南极科考站建设——秦岭站
(3)科考队在考察中发现南极冰川融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剧,海水温度升高的速度远远超出既往预测。请分析造成南极环境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为了不让这一现象加剧,从日常生活角度出发,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做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全球气候变暖
绿色出行;不用一次性筷子等
(言之有理即可)考点 考向 频次 分值 难度 常考题型
极地地区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2023年·T12 1 * 选择题、 非选择题
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科考 2022年·T10 1 *
任务 认识极地地区
1.识图
识别下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
(1)在图中用箭头标注地球自转的方向。
(2)大洲: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海洋:E________、F________、G________。
(3)科考站:a________、e________;e在b的________方向。
(4)南极洲是纬度位置________,跨经度________的大洲。
2.连线
将下列地理特征的描述连接相应的地区。
3.思考
我国与俄罗斯积极开展北极东北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该航线主要联系了亚洲和欧洲,对促进沿线国家交流与合作有重要意义。读北极东北航道(B)与传统航道(A)示意图,谈谈打造北极航道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与科学考察
1.秦岭站是我国在南极建成的又一个科考站,“五朵金花”标志着我国南极科考站建设的新成就。读南极中国科考站位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我国的夏季是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 ②秦岭站位于太平洋沿岸 ③位于西半球的长城站无极昼极夜现象 ④科学考察的任务有资源勘探、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4·肥城一模)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74°56′S,163°42′E)开站。旷古冰原、求索未知,这座以中华民族祖脉命名的考察站,点亮了冰封大陆新坐标。读图,完成2~3题。
2.下列关于秦岭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秦岭站位于南寒带、东半球
B.秦岭站建设需要克服的异常恶劣环境是暴雪
C.选择在12月至次年1月建设秦岭站的主要原因是极昼时间,气温较高
D.秦岭站主楼建筑采用架空离地设计的目的是防御动物的侵袭
3.秦岭山脉是“南北生物物种库”,地球上唯一的朱鹮营巢地。在南极以“秦岭”命名该科考站,展示了我国(  )
A.重视南极环境保护
B.加速南极矿产开发
C.促进国际经济合作
D.强调南极洲是人类共同财富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4.(2023·泰安中考)塑料降解需要100~200年以上的时间,它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后患。生产一个塑料袋,会产生0.1克碳排放。碳排放增加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全球变暖正威胁着企鹅的家园。结合漫画,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减少碳排放是保护企鹅家园的途径之一
B.塑料焚毁或填埋会污染大气、水源等
C.企鹅母子对话说明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D.为使小企鹅不再受冻,应扩大塑料袋的生产规模
5.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展清洁能源国际合作,携手各国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
A.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倡导一水多用,拒绝过度包装
B.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
C.为了快速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应将更多的耕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
D.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禁止核爆炸和放射性废物处理
科考宝地
(2024·肥城期末)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队赴南极执行科考任务。我国某品牌超低温变频机组为长城站(海拔13.5米)温室玻璃房供暖,保证无土栽培的西红柿、黄瓜等绿色蔬菜能够在极地环境下茁壮成长。下图为南极地区科考站分布图和长城站温室玻璃房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新鲜蔬菜曾是南极科考队员心中的“奢侈品”,主要因为南极地区(  )
A.降水多,冰川覆盖面积大,耕地少
B.纬度高,气候酷寒,不适合蔬菜生长
C.暖季有暴雨、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D.人口少,没有消费市场
7.下列关于长城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秦岭站的西南方向
B.濒临印度洋
C.是中国在南极地区纬度最低的科考站
D.此时处于极昼
2024年4月,我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暨“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顺利返航,圆满完成了“探秘五站、考察五海、新建一站”的任务目标。读南极地区简图,完成8~10题。
南极地区简图
8.因南极大陆暖季较短,新建秦岭站须在三个月内完成主体建筑的装配,建议抵达的月份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9.新建秦岭站科考研究方向可能有(  )
A.面向太平洋开展大气环境和海洋环境的基础研究
B.位于冰盖最高点,开展冰川深冰芯钻探研究
C.面向印度洋开展气象、地震研究
D.作为中山站、昆仑站的中转站,是南极地形考察的重要支撑
10.南极考察队归来时需随“雪龙”号一起带回的有(  )
①煤炭资源 ②科研资料 ③金属矿藏 ④生活垃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神秘的极地地区
自然环境:南极地区气候酷寒、干燥、烈风,除严寒之外,降水少,风力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和“风库”,气候极其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是唯一没有人员定居的大陆。
科考价值: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独特,科考价值很大,为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人类对极地进行科学考察,目的是更好地保护地球环境。
极地保护: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冰层快速消融,导致海平面升高,将威胁人类人口40%~50%以上的各国主要沿海城市;还有南极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使得来自太阳和宇宙空间的大量射线可以直达地面,损伤地球上生物的皮肤,人类患皮肤癌的概率上升,因此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课后检测,请完成限时提能训练(十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考点 考向 频次 分值 难度 常考题型
极地地区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2023年·T12 1 * 选择题、 非选择题
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科考 2022年·T10 1 *
任务 认识极地地区
1.识图
识别下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
(1)在图中用箭头标注地球自转的方向。
[答案] 顺时针标注箭头。
(2)大洲:A南极洲、B非洲、C大洋洲、D南美洲。
海洋:E太平洋、F印度洋、G大西洋。
(3)科考站:a长城站、e秦岭站;e在b的东南方向。
(4)南极洲是纬度位置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2.连线
将下列地理特征的描述连接相应的地区。
[答案] ③⑤⑥⑧——甲 ①②④⑦⑧——乙
3.思考
我国与俄罗斯积极开展北极东北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该航线主要联系了亚洲和欧洲,对促进沿线国家交流与合作有重要意义。读北极东北航道(B)与传统航道(A)示意图,谈谈打造北极航道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与传统航线相比,北极航线开通的最大优势是该航线的路程较传统路程短,用时少,节约运输成本;同时可以避开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等繁忙水域,减少拥堵;另外可以积极开拓北极航道沿线国家市场,发展对外贸易
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与科学考察
1.秦岭站是我国在南极建成的又一个科考站,“五朵金花”标志着我国南极科考站建设的新成就。读南极中国科考站位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我国的夏季是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 ②秦岭站位于太平洋沿岸 ③位于西半球的长城站无极昼极夜现象 ④科学考察的任务有资源勘探、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B [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我国夏季时,南极地区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季节,不适合考察,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是我国冬季,①错误;从经度位置可以看出,秦岭站的经度在东经150°至180°之间,位于太平洋沿岸;位于西半球的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无极昼极夜现象;科学考察的任务有资源勘探、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等,②③④正确,B正确。故选B。]
(2024·肥城一模)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74°56′S,163°42′E)开站。旷古冰原、求索未知,这座以中华民族祖脉命名的考察站,点亮了冰封大陆新坐标。读图,完成2~3题。
2.下列关于秦岭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秦岭站位于南寒带、东半球
B.秦岭站建设需要克服的异常恶劣环境是暴雪
C.选择在12月至次年1月建设秦岭站的主要原因是极昼时间,气温较高
D.秦岭站主楼建筑采用架空离地设计的目的是防御动物的侵袭
3.秦岭山脉是“南北生物物种库”,地球上唯一的朱鹮营巢地。在南极以“秦岭”命名该科考站,展示了我国(  )
A.重视南极环境保护
B.加速南极矿产开发
C.促进国际经济合作
D.强调南极洲是人类共同财富
2.C 3.A [第2题,读题干可知,秦岭站(74°56′S,163°42′E)位于66.5°S~90°S的南寒带,位于20°W以西到160°E的西半球,A错误;极地降水少,秦岭站建设需要克服的异常恶劣环境是酷寒,B错误;南极地区每年12月至次年1月是当地的暖季,气温较高,极昼时间便于建设,C正确;秦岭站主楼建筑采用架空离地设计的目的是防大风积雪掩埋,D错误。故选C。第3题,秦岭山脉是“南北生物物种库”,地球上唯一的朱鹮营巢地,南极该科考站以“秦岭”命名,展示了我国重视南极环境保护,A正确;该命名不能体现我国加速南极矿产开发、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强调南极洲是人类共同财富,B、C、D错误。故选A。]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4.(2023·泰安中考)塑料降解需要100~200年以上的时间,它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后患。生产一个塑料袋,会产生0.1克碳排放。碳排放增加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全球变暖正威胁着企鹅的家园。结合漫画,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减少碳排放是保护企鹅家园的途径之一
B.塑料焚毁或填埋会污染大气、水源等
C.企鹅母子对话说明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D.为使小企鹅不再受冻,应扩大塑料袋的生产规模
D [企鹅母子对话说明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减少碳排放是缓解全球变暖的措施之一,塑料焚毁或填埋会污染大气、水源等,A、B、C正确;扩大塑料袋的生产规模会造成环境污染,D错误。故选D。]
5.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展清洁能源国际合作,携手各国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
A.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倡导一水多用,拒绝过度包装
B.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
C.为了快速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应将更多的耕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
D.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禁止核爆炸和放射性废物处理
C [倡导一水多用,拒绝过度包装,有利于节约水资源,保护森林资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A正确;和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汽车使用绿色能源,清洁无污染,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利于减少碳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B正确;将更多的耕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减少了地表植被,使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C错误;南极地区是人类的最后一片净土,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禁止核爆炸和放射性废物处理,有利于保护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一项,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
科考宝地
(2024·肥城期末)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队赴南极执行科考任务。我国某品牌超低温变频机组为长城站(海拔13.5米)温室玻璃房供暖,保证无土栽培的西红柿、黄瓜等绿色蔬菜能够在极地环境下茁壮成长。下图为南极地区科考站分布图和长城站温室玻璃房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新鲜蔬菜曾是南极科考队员心中的“奢侈品”,主要因为南极地区(  )
A.降水多,冰川覆盖面积大,耕地少
B.纬度高,气候酷寒,不适合蔬菜生长
C.暖季有暴雨、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D.人口少,没有消费市场
7.下列关于长城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秦岭站的西南方向
B.濒临印度洋
C.是中国在南极地区纬度最低的科考站
D.此时处于极昼
6.B 7.C [第6题,新鲜蔬菜曾是南极科考队员心中的“奢侈品”,主要因为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酷寒,不适合蔬菜生长,B正确;南极地区降水少,A错误;南极地区没有沙尘暴天气,C错误;没有消费市场就不会成为“奢侈品”,D错误。故选B。第7题,读图可知,长城站位于秦岭站的东北方向,A错误;长城站濒临大西洋,B错误;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不会出现极昼现象,是中国在南极地区纬度最低的科考站,C正确,D错误。故选C。]
2024年4月,我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暨“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顺利返航,圆满完成了“探秘五站、考察五海、新建一站”的任务目标。读南极地区简图,完成8~10题。
南极地区简图
8.因南极大陆暖季较短,新建秦岭站须在三个月内完成主体建筑的装配,建议抵达的月份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9.新建秦岭站科考研究方向可能有(  )
A.面向太平洋开展大气环境和海洋环境的基础研究
B.位于冰盖最高点,开展冰川深冰芯钻探研究
C.面向印度洋开展气象、地震研究
D.作为中山站、昆仑站的中转站,是南极地形考察的重要支撑
10.南极考察队归来时需随“雪龙”号一起带回的有(  )
①煤炭资源 ②科研资料 ③金属矿藏
④生活垃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8.D 9.A 10.C [第8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极大陆建设秦岭站应该选择南半球的夏季,此时气温较高,有极昼现象,利于秦岭站的建设,新建秦岭站须在三个月内完成主体建筑的装配,建议抵达的月份是12月,这样就有12月、1月、2月三个月的暖季建设时间,D正确。故选D。第9题,由图可知,秦岭站濒临太平洋,因此新建秦岭站科考研究方向可能有面向太平洋开展大气环境和海洋环境的基础研究,A正确,C错误;昆仑站位于冰盖最高点,B错误;泰山站是中山站、昆仑站的中转站,D错误。故选A。第10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极考察队归来时需随“雪龙”号一起带回的有科研资料、生活垃圾,保护科研成果的同时,保护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②④正确;考察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科学研究、环境监测和生态保护,而非资源开采,不应带回煤炭资源、金属矿藏,①③错误。故选C。]
神秘的极地地区
自然环境:南极地区气候酷寒、干燥、烈风,除严寒之外,降水少,风力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和“风库”,气候极其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是唯一没有人员定居的大陆。
科考价值: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独特,科考价值很大,为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人类对极地进行科学考察,目的是更好地保护地球环境。
极地保护: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冰层快速消融,导致海平面升高,将威胁人类人口40%~50%以上的各国主要沿海城市;还有南极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使得来自太阳和宇宙空间的大量射线可以直达地面,损伤地球上生物的皮肤,人类患皮肤癌的概率上升,因此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限时提能训练(十三) 极地地区
(时间:60分钟 总分: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2024·岱岳区一模)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164°E,75°S)开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秦岭站位于南极罗斯海恩克斯堡岛,在正式命名前被称为罗斯海新站。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1)、南极地区图(图2)和秦岭站外观图(图3),完成1~3题。
1.南极秦岭站开站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运转在公转轨道①④之间
B.泰安的农民伯伯在农田里忙着播种小麦
C.哈尔滨正处在旅游淡季
D.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2.秦岭站位于南极点的(  )
A.东南 B.正南 C.东北 D.正北
3.秦岭站六成能源来自新能源,光伏+风力发电。伴随着蔬菜大棚在中国南极科考站的建立,吃到新鲜蔬菜这一梦想已逐渐成为现实。关于南极科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秦岭站宿舍斜面式设计是为了减小风力的影响和获得更多阳光
B.中山站建立的光伏发电站可以常年发电
C.科考期间需要克服的困难有狂风和酷寒
D.科考队员通过温室大棚栽培新鲜蔬菜,可以有效改善当地热量不足问题
1.A 2.D 3.B [第1题,南极秦岭站开站时是2024年2月7日,地球运转在公转轨道①④之间,即冬至日12月22日到春分日3月21日之间,A正确。山东泰安种植冬小麦,播种季节为秋季,此时为冬季,B错误。此时是哈尔滨的冬季,哈尔滨以冰雪旅游为主,是当地的旅游旺季,C错误。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D错误。故选A。第2题,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南点,它的四周都是它的正北方。故选D。第3题,秦岭站每个宿舍都有一面斜面窗,斜面式设计是为了减小风力的影响和获得更多阳光,A正确。中山站建立的光伏发电站在南极洲极夜期间不能发电,B错误。南极气候酷寒、干燥、烈风,故科考期间需要克服的困难有狂风和酷寒,C正确。科考队员通过温室大棚栽培新鲜蔬菜,可以有效改善当地热量不足问题,D正确。故选B。]
4.(2024·东平模拟)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秦岭站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第三个常年考察站,也是新时代我国建成的第一个越冬考察站。如图示意中国南极科考站的分布,有关秦岭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面向太平洋 ②目前纬度最高的考察站 ③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④位于中山站的西南方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洋的经度范围为105°E-180°-75°W,秦岭站所在经度大致为163°E,因此面向太平洋扇区,①符合题意;目前我国纬度最高的考察站为昆仑站,②不符合题意;秦岭站位于南极圈以内,有极昼和极夜现象,③符合题意;秦岭站位于中山站的东南方,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2024·泰山区期末)读图文资料,完成5~6题。
资料一 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队奔赴南极执行科考任务。预计2024年4月返回,历时5个多月。此次科考的任务之一是建设秦岭站。
资料二 我国某品牌超低温变频机组为长城站(海拔13.5米)温室玻璃房提供采暖系统,保证无土栽培的西红柿、黄瓜等绿色蔬菜能够在15 ℃~26 ℃下茁壮成长。
5.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次科考期间,北极的黄河站会经历极昼
B.秦岭站位于中山站的东南方向
C.秦岭站临大西洋
D.为满足冬季供暖,该机组运行所使用的清洁能源可能是水能
6.该品牌变频机组在设计时不需要考虑的当地环境条件是(  )
A.风暴 B.暴雪 C.烈日 D.酷寒
5.B 6.C [第5题,读材料和读图可知,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队奔赴南极执行科考任务的时间是2023年11月1日到2024年4月,是南半球的夏秋季节,是北半球的冬春季节,此次科考期间,北极的黄河站会经历极夜期,A错误。在经纬网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秦岭站位于中山站的东南方向,B正确。依据大洋所在位置可知,秦岭站临太平洋,C错误。“酷寒、干燥、烈风”是南极气候三大特点。为满足冬季供暖,该机组运行所使用的清洁能源可能是风能,D错误。故选B。第6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酷寒、干燥、烈风”是南极气候三大特点,烈风会吹动地面的积雪产生暴风雪,不会出现烈日现象,A、B、D正确,C错误。故选C。]
7.(2024·宁阳期中)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如图为新华社记者用无人机拍摄的中国南极秦岭站照片,关于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说法正确的是(  )
A.新站秦岭站位于太平洋沿岸
B.昆仑站纬度最低
C.我国所有考察站均有极昼极夜现象
D.秦岭站开站时处于南极的寒季
A [由图可知,秦岭站位于太平洋沿岸,A正确。昆仑站是我国所有考察站中纬度最高的,B错误。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不会有极昼极夜现象,C错误。秦岭站开站是2月7日,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是南极地区的暖季,D错误。故选A。]
南极大陆是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有极高的科考价值。我国自1985年至今,已建和在建有多个科学考察站。如图为南极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关于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说法正确的是(  )
A.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
B.长城站濒临印度洋
C.中山站位于泰山站北方
D.昆仑站极昼时间最短
9.南极地区科考价值体现在(  )
A.能提供原始、独特的自然环境
B.大量开发煤、铁等矿产资源
C.开展对北极熊等极地动物研究
D.开发南极线路,发展旅游业
8.C 9.A [第8题,读图可知,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A错误;长城站濒临大西洋,B错误;中山站位于泰山站北方,C正确;昆仑站极昼时间最长,D错误。故选C。第9题,南极地区科考价值体现在能提供原始、独特的自然环境,A正确;大量开发煤、铁等矿产资源,开发极地线路、发展旅游,会破坏极地脆弱的自然环境,目前极地仅限于和平利用及科学考察,B、D错误;北极熊分布在北极地区,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C错误。故选A。]
2024年2月7日,中国在南极的第五个科考站——秦岭站开站,在其建设过程中,新能源的使用占比超过了60%。下图为我国南极地区科考站分布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秦岭站(  )
A.濒临大西洋
B.位于北寒带
C.大致位于(75°S,163°E)
D.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科考站
11.南极地区可以充分利用的新能源有(  )
A.煤炭和潮汐能
B.水能和地热能
C.风能和天然气
D.风能和太阳能
12.我国极地科考工作者在南极科考时,需要(  )
A.穿戴好防寒衣物
B.随身携带雨具
C.防范北极熊袭扰
D.就地掩埋垃圾
10.C 11.D 12.A [第10题,太平洋的经度范围为105°E-180-75°W,秦岭站所在经度大致为163°E,因此面向太平洋扇区,A错误;秦岭站位于南极圈以内,位于南寒带,B错误;秦岭站位于南极地区,纬度为南纬(S),经度为东经(E),大致位于(75°S,163°E),C正确;目前我国纬度最高的考察站为昆仑站,D错误。故选C。第11题,南极地区降水稀少,大风天气较多,有极昼现象,晴天较多,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所以在南极地区可以大规模使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和风能,D正确。南极地区气候酷寒,冰川广布,无法开发水能。南极大陆地处南极洲板块内部,地热能不丰富;煤炭和天然气属于传统能源,并且会带来环境污染等影响,A、B、C错误。故选D。第12题,南极地区气候酷寒,需要穿戴好防寒衣物,A正确;南极地区降水稀少,不需要携带雨具,B错误;北极熊分布在北极地区,C错误;垃圾要带走,不能就地掩埋,D错误。故选A。]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开站后,该站与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联动,开展近岸海洋、海冰环境调查等科学考察。下图为中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读图,完成13~15题。
13.秦岭站开站时,南极地区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平分 D.出现极夜
14.秦岭站位于中山站的(  )
A.西南方向 B.东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15.乘考察船从秦岭站经中山站至长城站进行科考,依次经过的大洋为(  )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13.B 14.B 15.D [第13题,秦岭站开站当天是2024年2月7日,这一天的南极地区处于夏季,昼长夜短,A、C、D错误,B正确。第14题,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两站同属东经度,秦岭站位于中山站的东侧,同时秦岭站的纬度高于中山站,故秦岭站位于中山站的东南方向,A、C、D错误,B正确。第15题,南极地区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乘考察船从秦岭站经中山站至长城站进行科考,秦岭站位于太平洋,中山站位于印度洋,长城站位于大西洋,故依次经过的大洋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A、B、C错误,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35分。)
16.(2024·肥城二模)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是开展科学考察的天然实验室,我国对这两个地区进行了多次科学考察。读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位置示意图,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1分)
(1)适合青藏地区科考的时间为7、8月份;而南极秦岭站开站和科考时间选择在2月份,科考时间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极秦岭站主楼建筑采用架空离地设计,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B区域有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其生态环境效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点)。
(4)南极土地上禁止播种植物,中国的南极科考站利用温室大棚已经成功种植出了黄瓜、生菜等蔬菜。温室大棚内需采用无土栽培技术,这主要是为了(  )
A.提高作物品质 B.保护生态环境
C.展示科技水平 D.降低种植成本
(5)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自然环境有很多相似之处,试举一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南北半球季节相反,7、8月为青藏地区的夏季,气温相对较高,便于科考;2月份为南极地区一年中的暖季,白昼时间长
(2)防止风雪掩埋
(3)①涵养水源;②蓄洪防旱;③调节气候;④维持生物多样性等
(4)B
(5)海拔高、气温低、太阳能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多冰川积雪等
17.(2024·东平二模)【项目化学习促思考】(10分)
项目主题:南极考察与生态保护。
项目背景:南极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我国在建站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控制施工活动范围,坚定执行绿色环保建站理念。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南极考察与生态保护”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同学们项目化学习内容。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74°56′S,163°42′E)开站。其位于罗斯海区域,是南极地区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区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任务一:收集信息
(1)秦岭站地处________(填“东”或“西”)半球,面向四大洋中的________洋扇区。秦岭站位于北京(40°N,116°E)的________方向。
(2)秦岭站主楼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用来导航的南十字星,坚实的立柱将考察站的主体建筑架空,看上去就好像站在地面上的“脚”。结合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推测秦岭站所用建材具备的功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防洪耐寒,排水性好
B.坚固防风,耐超低温
C.密封性较强,防沙尘暴
D.疏松多孔,隔热性能好
第40次南极科考队于2023年11月从上海出发,次年4月返航。
任务二:交流分享
(3)“雪龙2号”南极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沿考察线路到达南极洲,途中科考队员感受的气温高低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海港拥有世界首个极地考察船专用码头,分析选址上海的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1点即可)。
“绿色考察”理念贯穿于秦岭站的设计和施工全过程。
任务三:成果展示
(5)南极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我国在秦岭站建设过程中坚持绿色环保建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点即可)。
[答案] (1)西 太平 东南
(2)B
(3)先上升,后下降
(4)上海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上海拥有先进的港口设施和完善的配套设施;上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实力;上海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产业基础(任答一点)
(5)建设环保的科考站,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南极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保护其原始状态
18.(2024·宁阳期末)【项目化学习促思考】(7分)
项目主题:南极考察与生态保护。
项目背景:南极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我国在建站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控制施工活动范围,坚定执行绿色环保建站理念。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南极考察与生态保护”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同学们项目化学习的内容。
任务一:收集信息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的寒极,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厚厚的冰层,有“冰雪高原”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为30~50毫米,有“白色荒漠”之称;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素有“风库”称号。
(1)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________(填大洲名称)及其周边的海域。
(2)我国在建站时,迎接他们的“南极小主人”(代表性动物)可能是________;据报道,2023年底,南极洲周围的海水面积创历史最低水平。
任务二:交流分享
(3)依据下列思维导图,推理南极海冰面积缩减的地理过程。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之后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也是新时代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常年科考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
任务三:成果展示
(4)秦岭站(74°56′S,163°42′E)位于图中的______(填“甲”“乙”“丙”或“丁”)处,图中甲、乙、丙、丁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
(5)南极地区秦岭站的建设有利于______(填字母)。
A.捕捞海洋资源 B.开发矿产资源
C.改变生态环境 D.开展气候研究
[答案] (1)南极洲
(2)企鹅
(3)增多 加快
(4)丁 丙 (5)D
19.2023年11月1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出发,于2024年4月上旬返回。本次科考将深入研究南极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中的作用,还肩负重大基建任务——建设秦岭站。结合南极地区图、秦岭站图与文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7分)
南极的自然环境——冰天雪地
(1)南极大陆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5毫米左右,却是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极常年盛行强劲的东风,在风力吹拂下,形成南极环流,南极环流的大致流向与地球自转方向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
丰富的资源宝库——生物资源
(2)2024年1月6日,中国南极科考队在阿蒙森海成功布放深水生态潜标,分析全球变暖背景下,南极主要生物种群状态及气候变化潜在影响。阿蒙森海所在大洋是________,该海域最丰富的生物种群是________。
南极科考站建设——秦岭站
(3)科考队在考察中发现南极冰川融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剧,海水温度升高的速度远远超出既往预测。请分析造成南极环境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不让这一现象加剧,从日常生活角度出发,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做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冰川面积广大 相反
(2)太平洋 磷虾
(3)全球气候变暖 绿色出行;不用一次性筷子等(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