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模拟试题参考答案1.C【命题意图】本题以七级古镇发展情况为命题情境,考查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综合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对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的考查。【解题分析】七级古镇区别于以农业生产、生活方式聚居形成并发展的聚落空间,是以商运、漕运发展而兴盛的聚落空间,其空间发展演变主要受制于运河水环境,七级古镇依托运河水环境空间发展。2.A【命题意图】本题以七级古镇发展情况为命题情境,考查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综合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对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的考查。【解题分析】七级古镇空间组团1的街巷空间与节点的连接性和渗透性最好,古镇空间中的多数历史空间节点也分布在该空间组团中,从而使该空间组团处于核心的位置。3.B【命题意图】本题以七级古镇发展情况为命题情境,考查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综合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对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的考查。【解题分析】近现代以来,由于京杭大运河南北断航,漕运废止,运河水路交通被代替,因漕运和商运贸易而兴盛的沿线古镇出现衰落,水环境空间的核心作用逐渐减弱,道路空间指向性发展逐渐明显,其空间拓展主要依赖于陆路交通。4.A【命题意图】本题以武汉市手机信令数据为命题情境,考查人口流动的类型知识点,综合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了对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的考查。【解题分析】21时至次日8时多为居民在居住地休息的时间,通过观测用户2018一2019年每天21时至次日8时所待时间最长的位置变化特征,可以判断其居住地的变化特征;根据用户从居住地到工作地的通勤距离的变化无法直接判断是否为迁移人员;8时到18时多为工作时间段,该时间段内用户所待时间最长的位置变化可以作为用户工作地的变更依据,不能作为居住地的变更依据;用户在特定时间内的手机信令数据活跃度为用户个人使用手机的习惯问题,与居住地无明显关联。5.C【命题意图】本题以武汉市手机信令数据为命题情境,考查人口流动的类型知识点,综合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了对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的考查。【解题分析】该区域为城中村,住房均价较低,周边建设有工业企业集团,说明就业人口较多,且学校、商业和医疗设施较完善。综上可判断该区域大部分居住人口在附近工业企业集团就业,稳定性较高,人口流动活跃性相对较低,人口总规模变化不大,整体上处于一种低活跃平衡动态型状态。6.A【命题意图】本题以我国集装箱运输发展情况为命题情境,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变化知识点,综合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对综合思维和区域第1页(共4页)【25·(新高考)ZX·MNJ·地理·GS】按秘密级事项管理★启用前2025 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模拟试题甘肃新高考研究中心本试卷共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七级古镇位于鲁运河(京杭大运河流经山东境内临清到枣庄台儿庄的部分)南北水路交通及东西陆路交通的中心位置,镇域空间位于运河河道及小运河河道东侧。读七级古镇聚落空间结构图,完成1~3题。1.对图中七级古镇空间发展起核心作用的因素是A.社会文化 B.科学技术C.运河商贸 D.地形地貌2.七级古镇聚落空间中的中心发展区域是A.组团1 B.组团2C.组团3 D.组团53.近现代以来,七级古镇空间拓展主要依赖于A.水运交通 B.陆路交通C.地形地势 D.航空运输某科研人员基于2018—2019年手机信令数据对武汉都市发展区的5 082 个基础研究单元测度城市内部迁居带来的人口动态变化特征。读人口迁移对人口动态变化影响的综合类型划分表,完成4~5题。序号 类型 网格单元数量/个 变化规模 人口动态变化特征变化方向 动静方面I 高活跃增长动态型 506 人口高度活跃 人口高增长、迁入主导 静态人口比例中等、动静结构均衡Ⅱ 高活跃流失弱动态型 312 人口高度活跃 人口高流失、迁出主导 静态人口比例高、结构偏静态Ⅲ 中活跃微流失弱动态型 1 281 人口中等活跃 人口低流失、迁出主导 静态人口比例高、结构偏静态IV 低活跃平衡动态型 1 753 人口低活跃 人口动态平衡 静态人口比例中等、动静结构均衡V 低活跃微增长强动态型 1 230 人口低活跃 人口低增长、迁入主导 静态人口比例低、结构偏动态4.推测该科研人员对迁移人员识别的逻辑最合理的是A.用户21时至次日8时所待时间最长的位置变化B.用户从居住地到工作地的通勤距离的变化C.用户在特定时间内的手机信令数据活跃度变化D.用户在8时到18时所待时间最长的位置变化5.某中心城区边缘的城中村建设有中小学教育、商业、医疗设施等,且城中村周边建设有工业企业集团,推测该区域所属类型最可能是A.高活跃增长动态型B.高活跃流失弱动态型C.低活跃平衡动态型D.低活跃微增长强动态型为适应对外开放与内需经济的发展需求,我国集装箱航线网络体系也逐步从以国际航线为主、内支线和内贸为辅的格局向国际航线与内贸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转变。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2022年外贸集装箱运输格局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6.2022年,推测图示地区外贸出口通道所占比重最高的是A.长三角港口 B.珠三角港口C.北部湾港口 D.陆路跨境7.我国集装箱运输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国际经贸格局深入调整B.内陆交通条件逐步改善C.国际航运价格不断上涨D.人口增长,市场需求扩大中天山峡谷呈东南—西北走向纵穿天山山脉,其两端非常易于出现山口风或下坡风暴。位于峡谷西北口的乌鲁木齐地区,冬季焚风现象较为常见,这种焚风通常为地面以上一定高度范围内的东南风。下图示意2014年12月11 日某次低空焚风在经过乌鲁木齐时的演变过程。据此完成8~10题。8.该次经过乌鲁木齐的焚风发生在距地面A.0—600 m处 B.600—2 000 m处C.0—2000 m处 D.2 000 m以上9.下列时间中,该次焚风强度最大的是A.11时 B.15时C.19时 D.23时10.该次焚风对乌鲁木齐市区产生的影响最可能是A.气温上升 B.污染加剧C.天气晴好 D.湿度下降海洋锋面是指在海洋中具有明显不同特征的水团交界处形成的锋面。在陆架坡折处,盐度较低且偏冷的陆架水与盐度较高且偏暖的大洋水相遇,会形成陆架坡折锋面(见下图)。陆架坡折锋面属于海洋锋面常见的一种形式。下图中灰色虚线表示等密度线,箭头线表示次级环流。据此完成11~13题。11.我国黄海和东海沿岸的陆架坡折锋势力最强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12.稳定的陆架坡折锋对其两侧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是A.促进生物群落的混合,增加生物多样性B.限制生物群落的混合,形成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C.导致锋面区域营养物质匮乏,生物群落单一D.增加锋面区域的光照,促进大型藻类生长13.陆架坡折锋面对海洋表面风的影响表现为①增强风垂直方向变化 ②增强海洋表面风 ③减弱风垂直方向变化 ④减弱海洋表面风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下图示意2001—2018年我国天山六个海拔分区(≤1 000 m、1 000—2 000 m、2 000—3200m、3200—4200m、4200—5 000m和≥5000m)平均积雪覆盖率年内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4~16题。14.图中分别对应海拔≤1 000 m、1 000—2 000 m、2 000—3 200 m、3 200—4 200 m、4 200—5 000 m和≥5 000 m平均积雪覆盖率的曲线是A.⑥⑤④③②① B.③②①④⑤⑥C.⑥⑤④③①② D.①②③④⑤⑥15.天山积雪覆盖率最高的海拔是A.2 500 m B.3 500 mC.4 800 m D.5 500 m16.图中①曲线1月份平均积雪覆盖率出现低值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温 B.风力C.空气湿度 D.降水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江苏省作为长三角经济发达省份,城镇化发展迅速,但乡镇间发展不均衡,部分乡镇面临人口收缩挑战。某研究机构基于“经济——社会—生态”三维视角构建乡镇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空间统计分析方法,识别出江苏省1 100个乡镇(街道)单元的吸引力空间结构和地域类型,将乡镇吸引力分为优质发展先行区、均衡协同提升区、转型发展滞后区,旨在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下图示意江苏省乡村吸引力类型分布。(1)描述江苏省乡镇吸引力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并指出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6分)(2)比较均衡协同提升区与转型发展滞后区在乡镇吸引力优化路径中的差异,并给出判断理由。(6分)(3)分析江苏省部分乡镇人口收缩对该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应对措施。(6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土壤有机碳是指土壤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含碳有机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植物残体、动物遗骸、微生物及其分泌物和代谢物。津南区位于天津市东南部,属海河平原下游地区,成土母质主要是冲积物、冲积——海积物和湖沼积物。与海河平原主要土壤类型一致,津南区土壤类型均为潮土,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其土地利用类型由20世纪80年代以农用地为主转为以农用地和城镇用地为主。下图为1980、2016年津南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单位:%)分布图。(1)描述土壤有机碳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4分)(2)津南区单位体积河流冲积物土壤有机碳密度大于湖沼积物,试分析原因。(6分)(3)指出1980——2016年该区域土壤有机碳的变化特征并推测变化原因。(6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能源作为战略性资源,在国家地缘战略中尤为重要,能源结构性权力的角逐已成为国家间综合国力竞争和能源安全保障的重要内涵。能源核心价值链条反映了各国在全球能源领域的地位及各国间的能源联系情况,体现了全球能源结构性权力。全球能源结构性权力渗透到能源产业链各个环节,其中的能源勘探开采和加工销售环节、运输储存环节呈现出能源价值的“微笑曲线”特征。下图为2000——2017年全球能源核心价值链条演变图。(1)指出能源价值“微笑曲线”中各环节附加值的高低。(4分)(2)概括2000—2017年全球主要经济体能源核心价值链演变特征。(8分)(3)我国的能源进口结构性权力明显低于出口结构性权力,从能源进口方面分析其原因。(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 地理.docx 地理参考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