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质检数学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驻马店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质检数学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某中学高三(下)质检
数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 { ∈ || | ≤ 3}, = { | 2 + 2 > 0},则 ∩ =( )
A. { 3,2,3} B. { 3,3} C. {2,3} D. [ 3, 2) ∪ (1,3]
2.已知随机变量 服从正态分布 (4, 2),若 (2 < < 6) = 3 , ( ≤ 6) = 4 ,则 =( )
A. 0.4 B. 0.3 C. 0.2 D. 0.1

3.若复数 满足 = ,则 可以为( )
A. 1 B. 1 + C. 1 + 2 D. 1 2
4.地震震级通常是用来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数值,里氏震级最早是由查尔斯 里克特提出的,其计算基
于地震波的振幅,计算公式为 = 0,其中 表示某地地震的里氏震级, 表示该地地震台测振仪
记录的地震波的最大振幅, 0表示这次地震中的标准地震振幅.假设在一次地震中,某地地震台测振仪记录
的地震波的最大振幅为 5000,且这次地震的标准地震振幅为 0.002,则该地这次地震的里氏震级约为( )(参
考数据: 2 ≈ 0.3)
A. 6.3 级 B. 6.4 级 C. 7.4 级 D. 7.6 级
5.在△ 4中, 是 的中点,直线 分别与 , , 交于点 , , ,且 = , 3 = 2
, = ,
则 =( )
A. 85 B.
5 C. 73 4 D.
5
2
6.(1 4 )8的展开式中 2的系数是( )
A. 70 B. 70 C. 1 D. 1
+ 2, 为奇数
7.在数列{ }中, 1 = 2, 2 = 1, +2 = ,则{ }的前 20 项和 20 =( )
2 , 为偶数
A. 621 B. 622 C. 1133 D. 1134
2 2
8 .已知 1, 2是双曲线 1: 2 2 = 1( > 0, > 0)的左、右焦点,椭圆 2与双曲线 1的焦点相同, 1与 2
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 ,若 1的中点在双曲线 1的渐近线上,且 1 ⊥ 2,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
A. 1 3 5 52 B. 2 C. 3 D. 5
二、多选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1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9.下列函数中, ( )的图象可以由 ( )的图象仅通过一次轴对称变换得到的有:( )
第 1页,共 9页
A. ( ) = 2 , ( ) = 13 B. ( ) = , ( ) =
1
C. ( ) = 2, ( ) = 2 D. ( ) = 2 , ( ) = ln
10 + + + .已知两组样本数据,第一组 1, 2, 1 23, 4, 2 ,第二组 1, 2, 3, ,
1 2 3
4 3 ,若 1 ≤ 2 ≤ 3 ≤ 4,则( )
A.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相等 B.这两组数据的极差一定相等
C.这两组数据的第 90 百分位数一定相等 D.这两组数据的众数一定相等
11 .已知函数 ( ) = tan(2 + )( 2 < <

2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其最小正周期为 ,则( )
A. = 2
B. = 12
C. ( ) 7 的一个单调递增区间为( 6 , 12 )
D. ( 3 )为奇函数
三、填空题:本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12.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丝绦拂堤,尽飘香玉.三个家庭的 3 位妈妈带着 3 名女宝和 2 名男宝共 8 人踏春.
在沿行一条小溪时,为了安全起见,他们排队前进,三位母亲互不相邻照顾孩子;3 名女宝相邻且不排最前
面也不排最后面;为了防止 2 名男宝打闹,2 人不相邻,且不排最前面也不排最后面.则不同的排法种数共
有______.
13.已知两个正四棱锥组合成的简单几何体 中,顶点 , 分别位于平面 的两侧.其中正方
形 的边长为 2,两个正四棱锥的侧棱长均为 3.则四棱锥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
14.已实数 、 满足 2 + 2 ≤ 1,则|2 + 2| + |6 3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四、解答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77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 13 分)
已知某险种首次参保的保费为 2000 元,保险期为 1 年.在总体中抽取 1000 单,统计其在一个保险期内的赔
偿次数,得到表 1.
赔偿次数 0 1 2 3 4
单数 900 60 20 10 10
表 1
用频率估计概率,解答下列问题.
(1)求随机抽取 1 单,该单的赔偿次数不少于 3 的概率.
第 2页,共 9页
(2)下一个保险期的保费由上一个保险期的赔偿次数决定,记上一个保险期的保费为 元,下一个保险期的
保费与上一个保险期的赔偿次数的关系如表 2 所示.
上一个保险期的赔偿次数 0 1 2 3 4
下一个保险期的保费 0.95 1.1 1.2 1.3 1.4
表 2
已知甲 2025 年首次参保,此后计划每年都参保.
①估计甲 2026 年参保(第二个保险期)的保费为 元,求 的数学期望;
②求在甲 2026 年参保的保费大于 2000 元的前提下,甲 2027 年参保(第三个保险期)的保费少于 2400 元
的概率.
16.(本小题 15 分)

如图,在四棱锥 中,底面 为菱形,∠ = 3,且△ 是边长为 2 的等边三角形.
(1)求证: ⊥ ;
(2)若 = 6,求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
17.(本小题 15 分)
设函数 ( ) = 2 + 1( ∈ ).
(1)若 ( ) ≤ 0 在(0, + ∞)上恒成立,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2)设 ( ) = ( ) + 2 1 有两个极值点 1, 2,且 1 < 2,求证:2 ( 1) ( 2) ≥ 1 3 2.
18.(本小题 17 分)
2 2 2 5
已知椭圆 : 2 + 2 = 1( > >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1, 2,离心率为3,且经过点(2, 3 ).
(1)求 的方程;
(2)过 1且不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 交 于 , 两点,点 为 的中点,记△ 1 2的面积为 1,△ 1 2

的面积为 12,求 的取值范围.2
19.(本小题 17 分)
若正整数数列{ }满足:①{

}为有穷数列: 1, 2, , ;② =1 = ;③当 1 < 时,满足 >
第 3页,共 9页
的正整数对( , )有且仅有 个.称该数列{ }为 的 减数列.
(1)写出 5 的 2 减数列的所有情况;
(2)若存在 100 的 减数列,求正整数 的最大值.
第 4页,共 9页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288
13.53
14.[3,13]
15. 10+10 1解:(1)该单的赔偿次数不少于 3 的概率约为 = 900+60+20+10+10 = 50;
(2)① 的可能取值为 1900,2200,2400,2600,2800;
( = 1900) = 900 = 91000 10, ( = 2200) =
60 3
1000 = 50,
( = 2400) = 20 11000 = 50 ( = 2600) = ( = 2800) =
10 1
1000 = 100,
( ) = 1900 × 910 + 2200 ×
3 + 2400 × 150 50 + 2600 ×
1 1
100 + 2800 × 100 = 1944(元).
900 1
②甲 2026 年参保的保费大于 2000 元的概率为 1 = 1 1000 = 10.
甲 2026 年参保的保费大于 2000 元,且 2027 年参保的保费少于 2400 元的情况包括:
2026 年参保的保费为 2200 元,且 2026 年的赔偿次数为 0;
2026 年参保的保费为 2400 元,且 2026 年的赔偿次数为 0.
= 3 9 1 9 9其概率 2 50 × 10 + 50 × 10 = 125,
18
故所求的概率为 2 = 25.1
第 5页,共 9页
16.(1)证明:如图,取 的中点 ,连接 、 ,

因为四边形 为菱形,∠ = 3,
则△ 为等边三角形,
因为 为 的中点,则 ⊥ ,同理可得 ⊥ ,
因为 ∩ = , 、 平面 ,
所以 ⊥平面 ,又 平面 ,
所以 ⊥ ;
(2)解:由(1)可知, = 2 2 = 22 12 = 3,
同理可得 = 3,又 = 6,
所以 2 + 2 = 2,所以 ⊥ ,
又因为 ⊥ , ⊥ ,
则以点 为坐标原点, 、 、 所在直线分别为 、 、 轴,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1,0,0), (0, 3, 0), ( 2, 3, 0), ( 1,0,0), (0,0, 3),
则 = ( 3, 3, 0), = ( 1,0, 3),
设平面 的法向量为 = ( , , ),
= 3 + 3 = 0
则有 ,取 ,可得 ,

= 3 = ( 3, 3,1)
= + 3 = 0
因为 = (1, 3, 0),
设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为 ,
第 6页,共 9页
= cos < , >= 4 3 2 39则
|
= = ,
|| | 2 13 13
即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 39.
13
17.解:(1)易知 ( )的定义域为(0, + ∞),
由 ( ) = 2 + 1 ≤ 0,
2 +1
可得 ≥ ,
( ) = 1+2 令 ,函数定义域为(0, + ∞),
( ) = 1 2 可得 ′ 2 ,
当 0 < < 时, ′( ) > 0, ( )单调递增,
当 > 时, ′( ) < 0, ( )单调递减,
( ) 2 2 所以 = ( ) = = ,
则 ≥ 2 ,
2
故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 , + ∞);
(2)证明:易知 ( ) = 2 + 2 ,
( ) = 2 + 2 = 2
2 +2
可得 ′ ( > 0),
令 ′( ) = 0,
此时 2 2 + 2 = 0,
当 = 2 16 ≤ 0,即 4 ≤ ≤ 4 时, ′( ) ≥ 0,
此时 ( )在(0, + ∞)上单调递增,不存在极值点;
当 = 2 16 > 0,即 < 4 或 > 4 时,
若 < 4,则 ′( ) > 0 恒成立, ( )在(0, + ∞)上单调递增,此时不存在极值点;
2 16 + 2 16
若 > 4,则方程 2 2 + 2 = 0 的两根为 1 = 4 , 2 = 4 ,
2 2
当 ∈ (0, 16 ) ∈ ( + 164 或 4 , + ∞)时, ′( ) > 0, ( )单调递增;
2 2
当 ∈ ( 16 + 164 , 4 )时, ′( ) < 0, ( )单调递减,
此时函数 ( )存在两个极值点,
因为 1 < 2, 1 2 = 1,

1 + 2 = 2,
第 7页,共 9页
所以 0 < 1 < 1 < 2,
则 2 ( 21) ( 2) = 2( 1 + 2 ) ( 21 1 2 2 + 2 2)
= 2 2 21 2 1 + 4 1 2 + 2 2 2
= 2 21 4( 1 + 22) 1 + 4 1 2 + 2( 1 + 2) 2 2 2
= 2 21 2+ 4 2
2 2
1 + 2 2 2 = 2 + 2 6 2 2, 2
令 ( ) = 2 2 2 6 2, > 1,
4 2
可得 ′( ) = 2 + 4 6 = 2 6 +4 3 3 ,
4 2 2 2
= 2( 3 +2) = 2( 1)( 2) 3 3
= 2( +1)( + 2)( 1)( 2) 3 ,
当 ∈ (1, 2)时, ′( ) < 0, ( )单调递减,
当 ∈ ( 2, + ∞)时, ′( ) > 0, ( )单调递增,
则 ( ) = ( 2) = ( 2)2 2 ( 2)2 6 2 2 = 1 3 2.
故 2 ( 1) ( 2) ≥ 1 3 2.
2 2 2
18.解:(1)因为 2 = 2 =
4
2 = ,所以 5
2 = 9 2,
9
因为点(2, 5 ) 4 253 在椭圆上,所以 2 + 9 2 = 1.
4
即 2 +
25 2 2
5 2 = 1,解得 = 9,所以 = 5,
2 2
所以椭圆 的方程为 .
9 + 5 = 1
(2)由(1)得 1( 2,0),依题意设 : = 2( ≠ 0),
2 2
由 9 + 5 = 1,消去 ,得(5 2 + 9) 2 20 25 = 0,
= 2
+ = 20 1 2 5 2设 ( 1,
+9
1), ( 2, 2),则 25 , 1 2 = 5 2+9
设 ( , ),则 = 1+ 2 2 ,
1
1 2 | 1 2| | | |
1+ 2|
= = 2 = 1 | 1 1 + 1|,2 2 | 1 2| | 2| | 2| 2 2
第 8页,共 9页
1 +
20
2 = 5 2+9 ( 1+ 2)2 = 16
2
由 得,
= 25 1

2 5 2+9
1 2 5 2+9
1 + 2 + 2 = 16
2
即 ,2 1 5 2+9
2 2
因为 2 > 0 1 16 16 ,所以 0 < ,所以 ,5 2+9 < 5 5 < 5 2+9 < 0
16所以 5 <
1 2
+ + 2 < 0,2 1
1
令 = ( < 0 且 ≠ 1),2
16则 5 < +
1
+ 2 < 0
1
,解得 5 < < 5,且 ≠ 1,

所以 0 < 12 | + 1| < 2,所以
1
的取值范围为(0,2).2
19.解:(1)由题意得 =1 = 5,则 1 + 1 + 3 = 5 或 1 + 2 + 2 = 5 或 2 + 1 + 1 + 1 = 5,
故所有 5 的 2 减数列有数列 3,1,1、数列 2,2,1 和数列 1,2,1,1.
(2)若数列中的每一项都相等,则 = 0,
若 ≠ 0,所以数列{ }存在大于 1 的项,
若末项 ≠ 1,将 拆分成 个 1 后 变大,所以此时 不是最大值,所以 = 1.
当 = 1,2, , 1 时,
若 < +1,交换 , +1的顺序后 变为 + 1,所以此时 不是最大值,所以 ≥ +1.
若 +1 {0,1},所以 ≥ +1 + 2,
所以将 改为 1,并在数列末尾添加一项 1,则 变大,
(当数列末尾添加一项 1 后,因为数列{ }中必存在大于 1 的项,所以 必会变大)
所以此时 不是最大值,所以 +1 ∈ {0,1}.
若数列{ }中存在相邻的两项 ≥ 3, +1 = 2,将 改为 2,并在数列末尾添加 2 项 1 后, 的值会变
大,所以此时 不是最大值,
所以数列{ }的各项只能为 2 或 1,
所以数列{ }为 2,2, ,2,1,1, ,1 的形式,设其中有 项为 2,有 项为 1,
因为存在 100 的 减数列,所以 2 + = 100,
所以 = = (100 2 ) = 2 2 + 100 = 2( 25)2 + 1250,
所以,当且仅当 = 25, = 50 时,
取最大值为 1250,
所以,若存在 100 的 减数列, 的最大值为 1250.
第 9页,共 9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