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人脑与电脑》课件(共25张PPT)+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7《人脑与电脑》课件(共25张PPT)+教案

资源简介

课题:人脑与电脑
【教学目标】
1、了解人脑与电脑的异同,并掌握相关的词汇和概念;
2、培养学生分析说明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人脑与电脑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脑与电脑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说明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人脑与电脑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播放视频展示现代科技的发展,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1、作者简介
戴君惕,1941年12月出生,湖南长沙人。1958年1月从长沙市明德中学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在湖南省微生物研究所担任工人。在此工作二十余年,戴君惕通过自学和不懈的努力,逐步从工人当到情报研究室负责人,并于1979年考入湖南农学院(现湖南农业大学)攻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1982年毕业,获农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先后任教员、讲师、副教授、教授。
2、生字词梳理
3、整体感知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给文章的每个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人脑和电脑的比较
第二部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第三部分:计算机的发展及运用
三、分析探究
1、第一部分
(1)第一部分可以分成几层?分别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层(1):介绍了第一台大型计算机的问世
第二层(2-6):将人脑与电脑计算圆周率小数点后的数字进行比较
第三层(7-10):将大型计算机和人脑做对比,表明电脑远不及人脑
(2)第1段:……占地6个房间的面积,重30吨的庞然大物。这台电子计算机叫做“埃尼阿克”,机内使用了1800个电子管,7000个电阻,10000个电容器和6000个继电器,造价为1亿美元。它的运算速度是每秒5000次……
说明方法:列数字,说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情况。
展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图片
(3)第2-6段:
运算圆周率的数值——举例子
人脑将圆周率小数点后的数值依次从第7位开始,然后是17、35、72、140、200、500,最高算到了小数点后707位,而且历时1000多年。而电脑仅用70多个小时就算到了小数点后2035位。——作比较
(4)第7段:
①最近我国制成的“银河”巨型计算机,每秒钟进行10亿次运算,利用它可以解决那些要耗费成千上万人的一生才能精确计算的极为复杂的问题。——列数字、举例子
人体拥有一台世界上最完善的“天然计算机”——大脑。——打比方,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②“电子计算机真是人类的伟大发明”的“真”字能否去掉?
不能。尽管去掉后句意仍然完整,但起不到强调作用,表达不出作者对计算机神奇功能和人类智慧的由衷惊叹。
③如何理解 “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控制系统里,人仍然是最重要的环节”?
因为人体拥有一台世界上最完善的天然计算机——大脑,无论计算机有什么样的神奇功能,都是人类赋予它的。
(5)第8-9段:
①人脑,大约只有1500克重,体积只有1500毫升左右,所需能量不到2.5瓦。但却有140亿到150亿个细胞,这个数目是全世界人口总数的3倍。目前,最好的电子计算机——巨型机比人脑要重上万倍,消耗的电能也要多上万倍,但它的“记忆”和“思考”能力却远不及人脑,可靠性也比人脑差得多。——列数字、作比较,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②人脑与电子计算机的比较
说明人脑相对电脑的优势:体积小、质量轻、耗能少、记忆和思考能力强、可靠性高
③“更是电子计算机望尘莫及的”的“更”字能否去掉?
不能。因为“更”字能突出人脑在利用视、听、味、触等感觉器官的信息,综合地感知外界的复杂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这方面的优势,和“望尘莫及”一词相呼应。
2、第二部分
(1)第11段:……1955年,这台每秒只能运算5000次的巨人就被停止使用了……晶体管计算机的体积是电子管计算机体积的千分之一,但效率和寿命却提高1000倍!
说明方法:列数字,讲述了电子计算机更新、体积、效率
(2)第12段:1958年美国人吉尔比把晶体管、二极管、电阻、电容、电感等分立的电子元件做在一块硅片上,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第13段:1971年,英国霍夫把2250个晶体管微化到一粒米大小的硅片上,制成了第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第15段:1978年美国沃尔夫发明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举例子
3、第三部分
(1)第23段:
①最初的机器人其实只是机械手或操作器……/机械手的进一步发展是遥控操作器——作比较
②机械手就像一只巨大的手——打比方
(2)第25段:列举机器人的应用种类
全天候清洁工、机器护士小姐、侦探机器人、机器佣人等——举例子
(3)第23段:机械手就像一只巨大的手,它的手臂能上下左右地转动和伸缩,腕关节也能弯曲和转动,因此能使手指部分自由定向/第25段:机器佣人……真像一个忠心耿耿又聪明乖巧的仆人。——打比方
4、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列数字:准确、细致;作比较:透彻、深入
举例子:增强厚重感,让人信服;打比方: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四、拓展延伸
提问:电脑能否取代人脑?
无论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电脑与人脑还是有很大差异的。电脑毕竟是人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一种产物,一种外化。人脑才是智慧之源。所以电脑永远无法取代人脑。电脑最终只是一种表达思想和观念的工具,人才是万物之灵,人才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共25张PPT)
戴君惕
人脑与电脑
作者简介
戴君惕,1941年12月出生,湖南长沙人。1958年1月从长沙市明德中学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在湖南省微生物研究所担任工人。在此工作二十余年,戴君惕通过自学和不懈的努力,逐步从工人当到情报研究室负责人,并于1979年考入湖南农学院(现湖南农业大学)攻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1982年毕业,获农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先后任教员、讲师、副教授、教授。
积累字词
戴君惕tì 络绎不绝yì 繁衍yǎn
蠕虫rú 媲美pì 估计gū
焊接hàn 殷勤yīn 土壤rang
妥善tuǒ 乖巧guāi 驾驭yù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给文章的每个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人脑和电脑的比较
第二部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第三部分:计算机的发展及运用
第一部分可以分成几层?分别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层(1):介绍了第一台大型计算机的问世
第二层(2~6):将人脑与电脑计算圆周率小数点后的数字进行比较
第三层(7~10):将大型计算机和人脑做对比,表明电脑远不及人脑
第一部分:人脑和电脑的比较
第1段:1946年,在美国科学家艾克特和毛里利的指导下,第一家大型电子计算机问世了。人们从世界各地络绎不绝地来参观这个占地6个房间的面积,重30吨的庞然大物。这台电子计算机叫做“埃尼阿克”,机内使用了1800个电子管,7000个电阻,10000个电容器和6000个继电器,造价为1亿美元。它的运算速度是每秒5000次,比人算快20万倍,比当时最好的手摇计算机快1000倍。人们看到它轻而易举地计算着各种繁难的数学题,无不大为赞叹。
说明方法:
列数字
说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情况
第一部分:人脑和电脑的比较
第2-6段:运算圆周率的数值
人脑将圆周率小数点后的数值依次从第7位开始,然后是17、35、72、140、200、500,最高算到了小数点后707位,而且历时1000多年。而电脑仅用70多个小时就算到了小数点后2035位。
说明方法:
举例子
作比较
第一部分:人脑和电脑的比较
第7段:电子计算机真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在运算速度方面,它有着人所无法相比的优越性。最近我国制成的“银河”巨型计算机,每秒钟进行10亿次运算,利用它可以解决那些要耗费成千上万人的一生才能精确计算的极为复杂的问题。同时,也只有利用计算机才能控制各种快速运动的复杂系统。但是,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控制系统里,人仍然是最重要的环节,这是因为人体拥有一台世界上最完善的“天然计算机”——大脑。
举例子
打比方
说明方法:
列数字
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第一部分:人脑和电脑的比较
第7段“电子计算机真是人类的伟大发明”的“真”字能否去掉?
不能。尽管去掉后句意仍然完整,但起不到强调作用,表达不出作者对计算机神奇功能和人类智慧的由衷惊叹。
第7段:如何理解 “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控制系统里,人仍然是最重要的环节”?
因为人体拥有一台世界上最完善的天然计算机——大脑,无论计算机有什么样的神奇功能,都是人类赋予它的。
第一部分:人脑和电脑的比较
第8-9段:人脑,大约只有1500克重,体积只有1500毫升左右,所需能量不到2.5瓦。但却有140亿到150亿个细胞,这个数目是全世界人口总数的3倍。目前,最好的电子计算机——巨型机比人脑要重上万倍,消耗的电能也要多上万倍,但它的“记忆”和“思考”能力却远不及人脑,可靠性也比人脑差得多。
人脑有很强的记忆力,并且善于思考。人类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联想和回忆,能够一边思考旧问题,一边解答新问题;遇到出乎意料的情况时,人能够随机应变,妥善处理,电子计算机就缺乏这种创造性思维。至于人脑能利用视、听、味、触等感觉器官的信息,综合地感知外界的复杂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更是电子计算机望尘莫及的。
说明方法:
列数字
作比较
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第一部分:人脑和电脑的比较
重量 耗能 记忆与思考
人脑 大约只有1500克 不到2.5瓦 很强,善于思考
电脑 巨型机比人脑重上万倍 巨型机多上上万倍 巨型机远不及人脑
人脑与电子计算机的比较
第一部分:人脑和电脑的比较
人脑相对电脑的优势:
体积小、质量轻、耗能少、记忆和思考能力强、可靠性高
第9段“更是电子计算机望尘莫及的”的“更”字能否去掉?
不能。因为“更”字能突出人脑在利用视、听、味、触等感觉器官的信息,综合地感知外界的复杂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这方面的优势,和“望尘莫及”一词相呼应。
第一部分:人脑和电脑的比较
说明方法:
列数字
第二部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第11段: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但它“衰老”得很快。1955年,这台每秒只能运算5000次的巨人就被停止使用了。到1957年,12岁的“埃尼阿克”已被人们拆得七零八落,正式进入了坟墓。但它的子孙却一代胜过一代,在地球上迅速地繁衍起来。1956年第二代电子计算机问世了。它的元件不再是电子管,而是体积小得多、性能好得多的晶体管。晶体管计算机的体积是电子管计算机体积的千分之一,但效率和寿命却提高1000倍!
讲述了电子计算机更新、体积、效率
说明方法:
举例子
第二部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第12段:1958年美国人吉尔比把晶体管、二极管、电阻、电容、电感等分立的电子元件做在一块硅片上,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
第13段:1971年,英国霍夫把2250个晶体管微化到一粒米大小的硅片上,制成了第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
第15段:1978年美国沃尔夫发明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计算机 出现时间 主要元件 特点
第一代 1946年 电子管 体积大、耗能高、运算较快
第二代 1956年 晶体管 体积较小、性能较好、效率和寿命高
第三代 约1958年 集成电路 体积更小、性能更好
第四代 1975年 大规模集成电路 运算极快(巨型机);体积很小,耗能小性能极高(微电脑)
第五代 1978年后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在微型化方面可与生物脑媲美
第六、七代 将来 生物集成电路 可逼真地模仿人脑(研制中)
第二部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第23段:最初的机器人其实只是机械手或操作器,它是模拟人手功能的技术装置。机械手就像一只巨大的手,它的手臂能上下左右地转动和伸缩,腕关节也能弯曲和转动,因此能使手指部分自由定向。机械手在宇宙空间、深海、燃烧室、放射性室、核反应堆等对人体有危害的区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机械手的进一步发展是遥控操作器,它是带有“人造眼”——传真电视机的操作器与电子计算机联用,并由人控制的人机系统。这种操作器工作时,它的手指触觉信号和传真电视机的视觉信号传给遥控计算机,此计算机像人脑一样将信息加工后发到地面控制室里,操作员可直接在显示屏上看见操作器的工作情况,并通过控制器和地面计算机控制操作器的下一步行动。
第三部分:计算机的发展及运用
说明方法:
作比较
打比方
第25段:列举机器人的应用种类
全天候清洁工
机器护士小姐
侦探机器人
机器佣人等
第三部分:计算机的发展及运用
说明方法:
举例子
第23段:机械手就像一只巨大的手,它的手臂能上下左右地转动和伸缩,腕关节也能弯曲和转动,因此能使手指部分自由定向。
第25段:机器佣人……真像一个忠心耿耿又聪明乖巧的仆人。
第三部分:计算机的发展及运用
说明方法:
打比方
1. 列数字:准确、细致
2. 作比较:透彻、深入
3. 举例子:增强厚重感,让人信服
4.打比方: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无论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电脑与人脑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电脑毕竟是人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一种产物,一种外化。人脑才是智慧之源。所以电脑永远无法取代人脑。
电脑最终只是一种表达思想和观念的工具,人才是万物之灵,人才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电脑能否取代人脑?
HELLO,APRIL
感 谢 欣 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