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代诗词诵读《山居秋暝》课件(共25张PPT)+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外古代诗词诵读《山居秋暝》课件(共25张PPT)+教案

资源简介

课题:山居秋暝
【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山居秋暝》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王维的艺术成就和文化背景;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借助自然景色描写,展示自己对写作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运用适当的诗歌语言表达自然景色;
2、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3、理解和欣赏王维的诗歌艺术。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通过视频展示秋天的山景,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1、走近诗人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诗人、画家。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
代表作品:《送元二使安西》《相思》《鸟鸣涧》《使至塞上》《山居秋暝》等。
苏轼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知识链接
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3、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的是清秋薄暮雨后初晴时的山村图景,当作于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此时已是“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终南别业》)的后期了。开元二十四年(736),唐玄宗时期最后一个开明的宰相张九龄被李林甫等排挤罢官,朝政日趋昏暗,王维的政治热情冷却下来,对政治抱着消极的态度。开元二十八年(740)后,他在终南山构筑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此诗即作于这个时期。
4、解题
“山居”,山中的居所,点明地点;“秋”,点明季节;“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点明具体时间。
5、初读诗歌
播放音频,明确诗句节奏。
三、全文赏析
1、再读诗歌
这首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呢?
山、雨、月、松、泉、石、竹、浣女、莲、渔舟。
2、字词解释
3、诗歌译文
空旷的山野新降一场秋雨,傍晚的天气显得格外凉爽。皎洁的月光从松林的树隙间洒下来,清清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姑娘们洗罢衣服,笑语喧哗地从竹林里回家去,渔船顺流而下,水上莲叶便摇动起来。任凭春花春草枯谢吧,我要留下享受这无限风光。
4、赏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1)秋山图
空山新雨——空幽宁静 初秋傍晚——神清气爽
(2)从后面的诗句我们知道,诗中明明写了浣女渔舟,为什么还在首联说是“空山”呢?
空山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的山,而是山中树木茂盛,遮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空”字是诗眼,“空山不见人”,更体现出这里的寂静,清新,幽雅。
5、赏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月泉图
松间明月——宁静空明 石上清泉——清幽洁净
(2)这两句诗哪句写的是静景?哪句写的是动景?把它们放在一起,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前句写静景,皎洁的月光照在松林的翠叶间,写出了山村月夜的清幽;后句写动景,以泉水在石上流过时发出的潺潺声响,反衬山村月夜的宁静。
6、赏析: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山居图
竹林浣女——勤劳淳朴 莲塘渔舟——平和安乐
(2)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意境是否和谐?
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勃勃生机。
7、赏析: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抒情——想要归隐山林
“留”字写出了诗人留恋山中美景,不想归去的心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山间美好景色的喜爱以及归隐山林的心愿。
四、课文小结
1、诗歌主题
诗歌主题
《山居秋暝》通过写山中的景物,写出了山中的自然美、人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希望远离尘俗、继续归隐的愿望。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2、结构梳理(共25张PPT)
山居秋暝
1 新课导入
2 新课讲授
走近诗人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诗人、画家。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
代表作品:《送元二使安西》《相思》《鸟鸣涧》《使至塞上》《山居秋暝》等。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
知识链接
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的是清秋薄暮雨后初晴时的山村图景,当作于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此时已是“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终南别业》)的后期了。开元二十四年(736),唐玄宗时期最后一个开明的宰相张九龄被李林甫等排挤罢官,朝政日趋昏暗,王维的政治热情冷却下来,对政治抱着消极的态度。开元二十八年(740)后,他在终南山构筑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此诗即作于这个时期。
解题
山居秋暝
míng
山中的居所。点明地点。
点明季节。
日落时分,天色将晚。点明具体时间。
从这首诗的诗题中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呢?
初读诗歌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
/
/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
/
/
/
/
/
/
/
/
/
/
/
3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呢?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再读诗歌
字词解释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随意】任凭。
【歇】尽。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春芳】春天的芳草。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新】刚刚。
【空山】空旷、寂静的山野。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空旷的山野新降一场秋雨,傍晚的天气显得格外凉爽。皎洁的月光从松林的树隙间洒下来,清清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姑娘们洗罢衣服,笑语喧哗地从竹林里回家去,渔船顺流而下,水上莲叶便摇动起来。任凭春花春草枯谢吧,我要留下享受这无限风光。
诗歌译文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秋山图
空山新雨
初秋傍晚
空幽宁静
神清气爽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赏析诗歌
赏析诗歌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从后面的诗句我们知道,诗中明明写了浣女渔舟,为什么还在首联说是“空山”呢?
空山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的山,而是山中树木茂盛,遮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空”字是诗眼,“空山不见人”,更体现出这里的寂静,清新,幽雅。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月泉图
松间明月
石上清泉
宁静空明
清幽洁净
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
赏析诗歌
赏析诗歌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两句诗哪句写的是静景?哪句写的是动景?把它们放在一起,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前句写静景,皎洁的月光照在松林的翠叶间,写出了山村月夜的清幽;后句写动景,以泉水在石上流过时发出的潺潺声响,反衬山村月夜的宁静。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山居图
竹林浣女
莲塘渔舟
勤劳淳朴
平和安乐
竹林里传来浣女的嬉笑声,她们正为什么事情而开心着呢?莲叶摇动,水波荡漾,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这一切又让山林热闹起来。
赏析诗歌
赏析诗歌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意境是否和谐?
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勃勃生机。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抒情
想要归隐山林
“留”字写出了诗人留恋山中美景,不想归去的心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山间美好景色的喜爱以及归隐山林的心愿。
赏析诗歌
4 课堂小结
诗歌主题
  《山居秋暝》通过写山中的景物,写出了山中的自然美、人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希望远离尘俗、继续归隐的愿望。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结构梳理
山居秋暝
山居之景
山居之人
明月松林
清泉岩石
(动静结合)
浣衣之女
渔舟之人
(以动衬静)
清幽

(隐居)
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