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新课导入第十课 走近民法典10.1 认识民法典目标导航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履行法律义务。政治认同: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认同感和归属感。教学重点:民法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教学难点:民法典实施的重要性。健全人格:通过法治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发展。法治观念:帮助学生树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道德修养:通过民法典的学习,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自学导航阅读P83-86,主体部分慢读,材料部分快读,找出并思考下列问题,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3分钟)02|实施民法典的意义 01|民法典的地位/民法典的调整范围?03|民法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04|民法典的基本原则?探究与分享1、民法典的地位/民法典的调整范围?7编1260条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附则结合以上知识分析,民法典的地位是什么?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的规范和保护。地位生活观察1、民法典的地位/民法典的调整范围?1.我还是胎儿时,虽然没有出生,但是可以继承遗产。2.父母对未成年的我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3.姐姐25岁了,她和心仪的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4.爸爸在路上救助一位晕倒的叔叔,在给叔叔做心肺复苏时用力过猛压断了其一根肋骨。叔叔醒来了解情况后,表示不需要爸爸赔偿,并向爸爸表示感谢。5.我家买了新房,爸爸妈妈与开发商签订了购房合同。6.爷爷70岁了,他立下了遗嘱。民法典与我们的一生密切相关。人身关系人身关系人身关系财产关系财产关系财产关系民法典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生活观察1、民法典的地位/民法典的调整范围?民法典与我们的一生密切相关。1.我还是胎儿时,虽然没有出生,但是可以继承遗产。2.父母对未成年的我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3.姐姐25岁了,她和心仪的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4.爸爸在路上救助一位晕倒的叔叔,在给叔叔做心肺复苏时用力过猛压断了其一根肋骨。叔叔醒来了解情况后,表示不需要爸爸赔偿,并向爸爸表示感谢。5.我家买了新房,爸爸妈妈与开发商签订了购房合同。6.爷爷70岁了,他立下了遗嘱。财产安全生命健康生活幸福生命健康交易便利财产安全民法典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知识归纳1、民法典的地位/民法典的调整范围?1、民法典的地位/民法典的调整范围?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的规范和保护。地位:定义: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2、实施民法典的意义?对个人: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对社会: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案例归类——民法典管什么?1.小明的父母离婚,法院判决抚养权归属。2.某公司拖欠员工工资。3.猫抓伤路人,其主人拒绝赔偿。4.小李在校园被同学辱骂。5.段某非法搜集军事情报涉嫌犯罪。6.乙违反法律规定,被公安机关实施了行政拘留。判断下列事项是否适用于民法典相应内容:七嘴八舌人身关系 属于财产侵权 属于人格权保护 属于属于劳动法范畴刑事违法 不属于行政违法 不属于探究与分享3、民法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节选)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第九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第一百八十四条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第一百八十五条 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一千零四十三条 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 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诚信文明公正法治和谐上述规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内在联系?知识归纳3、民法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3、民法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孝老爱亲拾金不昧诚实守信传统美德 民法典条文拾得遗失物应返还权利人民事活动应遵循诚信原则成年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探究与分享4、民法典的基本原则?方某遗失了装有重要文件的公文包。他随即通过媒体悬赏一千元寻找。当捡到公文包的赵某找到方某归还公文包时,方某却拒绝支付悬赏费用。因沟通未果,赵某遂将方某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依据民法典,判决方某向赵某支付一千元酬金。查阅民法典,找出人民法院作出上述判决的法律依据。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第三百一十七条 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拾得人侵占遗失物的,无权请求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费用,也无权请求权利人按照承诺履行义务。知识归纳4、民法典规定了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原因:社会成员之间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各自的利益。目的:为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基本原则: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所谓公序,即社会一般利益,包括国家利益、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所谓良俗,即一般道德观念或良好道德风尚,包括社会公德、商业道德和社会良好风尚。探究与分享4、民法典的基本原则?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第五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第六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第八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第九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探究与分享4、民法典的基本原则?请你根据以下情境判断民法典规定了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哪些基本原则?案例 判断违反公序良俗违反自愿原则违反诚信原则体现绿色原则体现平等原则体现公平原则某夫妇决定为刚出生的女儿取名为“北燕南飞”李某在某金店试戴一款首饰后,商家强行要求其购买网购遭遇虚假宣传,买家秀和买家秀严重不符乙企业在生产中严格控制污水的排放女儿与儿子平等继承父母房产外卖员与豪车相撞,交警判责不看身份只看过错课堂小结认识民法典内涵调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特点(对个人)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实施民法典的意义(对社会)有利于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规定了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0.1认识民法典.pptx 三分钟读懂民法典.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