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二节 化学平衡第4课时 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探究温度影响化学平衡的规律。2.了解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实质,并进一步探讨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从而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3.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典型图像,学会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提升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2.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形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1.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实验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按表中实验步骤要求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填写下表:一、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现象 热水中混合气体颜色_______;冰水中混合气体颜色_______实验结论 混合气体受热时颜色_______,说明NO2浓度_______,即平衡向_________方向移动;混合气体被冷却时颜色_______,说明NO2浓度_______,即平衡向_________方向移动加深变浅加深增大逆反应变浅减小正反应(2)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会使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_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会使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_的方向移动。提醒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放热或吸热),所以任意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状态都受温度的影响。吸热反应放热反应2.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催化剂不能改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的组成,但是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2)用v-t图像分析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t1时刻,加入催化剂,v′正、v′逆同等倍数增大,则v′正=v′逆,平衡不移动(如图)。提醒 一般说的催化剂都是指的正催化剂,即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特殊情况下,也可使用负催化剂,减慢反应速率。??正|误|判|断(1)温度可以影响任意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状态。( )(2)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但反应物的转化率可能降低。( )(4)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一定增大。( )(5)对于可逆反应,改变外界条件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一定增大。( )(6)平衡移动,平衡常数不一定改变,但平衡常数改变,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7)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物质单位时间内的产量,也能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深|度|思|考1.在已建立平衡的体系中,改变温度,化学平衡是否移动?提示: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放热或吸热),所以任何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状态,都受温度的影响而发生移动。3.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没有影响,工业生产往往使用催化剂,其目的是什么?提示: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但可以改变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工业生产往往使用催化剂,其目的是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应|用|体|验时间/min 0 10 20 40 50T1 0.50 0.35 0.25 0.10 0.10T2 0.50 0.30 0.18 …… 0.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10 min内,T1时v(CH4)比T2时小B.温度:T1C.a<0D.平衡常数:K(T1)DBA.图Ⅰ表示的是t1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图Ⅱ表示的是t1时刻加入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图Ⅲ表示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剂效率比乙高D.图Ⅲ表示的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归纳总结:温度与化学平衡常数的关系温度变化 反应焓变ΔH 平衡常数K升高 >0 增大<0 减小降低 >0 减小<0 增大1.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如温度、压强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平衡就向着能够_______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2.适用范围及应用(1)勒夏特列原理适用于已达到平衡的反应体系,不可逆过程或未达到平衡的可逆过程均不能使用该原理。(2)勒夏特列原理中的“减弱”不等于“消除”,更不是“扭转”,即平衡移动不能将外界影响完全消除,而只能减弱。二、勒夏特列原理减弱对于以下体系,增大压强??混合气体颜色先加深,后变浅。但比原平衡时颜色深。正|误|判|断(1)对于可逆反应,升高温度,若v正增大,则v逆减小,平衡正向移动。( )(2)勒夏特列原理适用于所有的动态平衡。( )(3)其他条件不变,若增大某反应物的浓度,则平衡向减少该物质浓度的方向移动,最终该物质的浓度减小。( )(4)光照时,氯水颜色变浅,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深|度|思|考1.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_______(填字母)。BE(1)再向容器中通入N2,使其浓度变为2 mol·L-1,并保持容积不变,再次达到平衡时c(N2)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容器体积缩小至平衡时的一半,并保持温度不变,再次达到平衡时压强p′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3)迅速升温至T1,并保持容积不变,且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再次达到平衡时,温度T′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1mol·L-1pp应|用|体|验1.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光照新制的氯水时,溶液的pH逐渐减小B.加催化剂,使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NH3C.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氨D.增大压强,有利于SO2与O2反应生成SO3B 改变条件 新平衡与原平衡比较A 压缩体积 N2的浓度一定变小B 升高温度 N2的转化率变小C 充入一定量H2 H2的转化率不变,N2的转化率变大D 使用适当催化剂 NH3的体积分数增大B解析: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压缩体积,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氮气的浓度仍然比原平衡大,A项不正确;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氮气的转化率降低,B项正确;充入一定量的氢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氮气的转化率增大,而氢气的转化率降低,C项不正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平衡状态,D项不正确。随堂演练·知识落实A.降低温度B.增大压强C.升高温度D.及时将CO2和N2从反应体系中移走B解析: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即正反应方向,NO的转化率增大,故A错误;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的转化率增大,且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B正确;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逆反应方向,NO的转化率减小,故C错误;将CO2和N2从反应体系中移走,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的转化率增大,但反应速率减小,故D错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500 s内N2O5分解速率为2.96×10-3 mol·L-1·s-1B.T1温度下1 000~1 500 s内?v(N2O5)?v(O2)=2?1C.其他条件不变时,T2温度下反应到1 000 s时测得N2O5(g)浓度为2.98 mol·L-1,则T1D.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T3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3,若K1>K3,则T1>T3t/s 0 500 1 000 1 500c(N2O5)/mol·L-1 5.00 3.52 2.50 2.50C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B.恒温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4.煤化工中常需研究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投料比及热值等问题。温度/℃ 400 500 830 1 000平衡常数K 10 9 1 0.6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2)某温度下,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符合下式:5c(CO2)·c(H2)=3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_。(3)830 ℃时,在恒容反应器中发生上述反应,按下表中的物质的量投入反应混合物,其中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有_______(填字母)。放热1000℃BC(4)在830 ℃时,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CO(g)和6 mol H2O(g)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是__________。 A B C Dn(CO2)/mol 3 1 0 1n(H2)/mol 2 1 0 1n(CO)/mol 1 2 3 0.5n(H2O)/mol 5 2 3 260%解析:(1)由表格可知,升温,化学平衡常数减小,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2)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知K=0.6,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平衡常数为定值,所以此时对应的温度为1 000 ℃。(3)830 ℃时,化学平衡常数为1,若n(CO2)·n(H2)起始/(mol·L-1) 2 3 0 0转化/(mol·L-1) x x x x平衡/(mol·L-1) 2-x 3-x x x第二章 第二节 第四课时一、选择题1.对可逆反应2A(s)+3B(g)??C(g)+2D(g) Δ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①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③压缩容器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气体密度不变④恒温恒压时,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⑤加入催化剂,B的平衡转化率提高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2.反应X(g)+Y(g)??2Z(g) Δ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解析:由X(g)+Y(g)??2Z(g) ΔH<0可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故减小容器体积,即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A项错误;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故Z的产率不变,B项错误;增大c(X),X的转化率减小,C项错误;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正向)移动,Y的转化率增大,D项正确。3.(2022·广东选择性考试)恒容密闭容器中,BaSO4(s)+4H2(g)??BaS(s)+4H2O(g)在不同温度下达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n)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该反应的ΔH<0B.a为n(H2O)随温度的变化曲线C.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D.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aSO4,H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解析:从图示可以看出,平衡时升高温度,氢气的物质的量减少,则平衡正向移动,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即ΔH>0,故A错误;从图示可以看出,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随着温度升高氢气的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减少,则平衡随着温度升高正向移动,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且增加较大,而a曲线表示的是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较小,故B错误;容器体积固定,向容器中充入惰性气体,没有改变各物质的浓度,平衡不移动,故C正确;BaSO4是固体,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aSO4,不能改变其浓度,因此平衡不移动,氢气的转化率不变,故D错误。4.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有几项( A )①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②将混合气体中的氨液化有利于合成氨反应③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④红棕色NO2气体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⑤加入催化剂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⑥由H2(g)、I2(g)和HI(g)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⑦500 ℃时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A.三项 B.四项C.五项 D.六项解析:勒夏特列原理的内容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勒夏特列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如与可逆过程无关,则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以此进行判断。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SCN-的浓度增大,平衡向着生成Fe(SCN)3的方向移动,导致溶液颜色变深,能够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①不符合题意;N2与H2合成氨气的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将混合气体中的氨液化,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氨的合成,能够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②不符合题意;Cl2在水中存在化学平衡:Cl2+H2O??H++Cl-+HClO,饱和食盐水中c(Cl-)浓度比水中大,增大c(Cl-),平衡逆向移动,Cl2溶解、反应消耗减少,有利于Cl2的收集,能够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③不符合题意;NO2气体在容器中存在化学平衡:2NO2??N2O4,平衡体系中增加压强,体积变小,气体浓度增大,颜色变深;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加压后平衡正向移动,使气体浓度又略微减小,气体颜色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④不符合题意;催化剂只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故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⑤符合题意;由H2、I2(g)、HI气体组成的平衡,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加压后平衡不移动,但由于体积减小使物质浓度增大,气体颜色变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⑥符合题意;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氨的合成,但升温却可提高反应速率,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⑦符合题意;综上所述可知: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⑤⑥⑦三项,故选A。5.下列有关化学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对于恒温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N2(g)+3H2(g)??2NH3(g),若N2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则一定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B.一定温度下,将2.0 g CaCO3固体置于1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c(CO2)=0.012 5 mol·L-1,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扩大至2 L,达到新平衡后c(CO2)=0.01 mol·L-1C.反应:CH4(g)+H2O(g)??CO(g)+3H2(g) ΔΗ>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减小容器体积、增大水蒸气的浓度均能提高CH4的平衡转化率D.一定温度下,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NO2发生反应:2NO2??N2O4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2并达到新的平衡,则NO2体积分数先增大后减小,但比原平衡大解析: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及气体的体积分数都不变,所以若N2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则一定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CaCO3(s)??CaO(s)+CO2(g)该反应的K=c(CO2),温度不变,K不变,则c(CO2)不变,故B错误;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增大水蒸气浓度都使平衡正向移动,甲烷的转化率提高,但减小容器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甲烷的转化率降低,故C错误;恒温恒容条件下,平衡后再充入一定量的NO2,相当于增大压强,再次达到平衡后与原来相比,二氧化氮转化率增大,所以二氧化氮的体积分数减小,故D错误。6.在体积为V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盛有一定量H2,通入Br2(g)发生反应:H2(g)+Br2(g)??2HBr(g) ΔH<0。当温度分别为T1、T2,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与Br2(g)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由图可知:T2B.a、b两点的反应速率:a>bC.为了提高Br2(g)的转化率,可采取增加Br2(g)通入量的方法D.a点比b点体系的颜色深解析:根据反应:H2(g)+Br2(g)??2HBr(g) ΔH<0,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H2的体积分数增大,根据图示变化,可知T1>T2,A正确;b点Br2的浓度比a点Br2的浓度大,反应速率也大,B错误;增加Br2(g)的通入量,Br2(g)的转化率减小,C错误;b点对a点来说,是向a点体系中加入Br2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尽管Br2的量在新基础上会减小,但是Br2的浓度比原来大,颜色变深,即b点比a点体系的颜色深,D错误。7.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C )A.夏天,打开啤酒瓶时会从瓶口逸出气体B.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产生较多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压缩氢气与碘蒸气反应的平衡混合气体,颜色变深D.将盛有NO2和N2O4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置于冷水中,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解析:A项中,存在CO2的溶解平衡,打开啤酒瓶后,压强减小,CO2逸出,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项中考查温度、浓度对NH3+H2O??NH3·H2O??NH+OH-平衡移动的影响;D项中考查温度对2NO2??N2O4的影响;C项中颜色加深的根本原因是体积减小,c(I2)浓度增大,由于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不涉及平衡的移动,则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8.(2021·辽宁,11)某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X,发生反应2X(s)??Y(s)+Z(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升高温度,若c(Z)增大,则ΔH>0B.加入一定量Z,达新平衡后m(Y)减小C.加入等物质的量的Y和Z,达新平衡后c(Z)增大D.加入一定量氩气,平衡不移动9.(2024·海口高二期中)利用CO2和CH4反应制备合成气(CO、H2)的原理是CH4(g)+CO2(g)??2CO(g)+2H2(g) ΔH>0。温度为T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K越大,说明反应速率、CO2的平衡转化率越大B.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K减小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K都增大D.加入催化剂,能提高合成气的平衡产率解析:K越大,说明反应越完全,CO2的平衡转化率越大,但反应速率不一定越大,A错误;K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则K不变,B错误;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增大,该反应ΔH>0为吸热反应,则升温平衡常数K增大,C正确;加入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则不能提高合成气的平衡产率,D错误。10.已知反应:3A(g)+B(g)??2C(g)+2D(g) ΔH<0,如图a、b曲线分别表示在不同条件下,A与B反应生成D的体积分数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若想使曲线b(实线)变为曲线a(虚线),可采取的措施是( B )①增大A的浓度 ②升高温度 ③增大D的浓度 ④加入催化剂 ⑤恒温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 ⑥加入稀有气体,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A.①②③ B.④⑤C.③④⑤ D.④⑤⑥11.(2024·广州高二期中)为探究外界条件对反应aA(g)+bB(g)??cC(g) ΔH的影响,以A和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反应,通过实验得到不同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A.a+b>cB.平衡后增大容器体积,反应放出热量C.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常数也增大D.平衡后再充入a mol A,平衡正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后,A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解析:由图可知,同一温度下,增大压强,A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平衡逆向移动,说明a+b二、非选择题12.在一个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高温下发生反应:Fe(s)+CO2(g)??FeO(s)+CO(g)。其中CO2、CO的物质的量(mol)随时间(min)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1)反应在1 min时第一次达到平衡状态,固体的质量增加了3.2 g。用CO2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v(CO2)=_0.1_mol·L-1·min-1__。(2)5 min时再充入一定量的CO(g),平衡发生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c__(填写编号)。a.v(正)先增大后减小b.v(正)先减小后增大c.v(逆)先增大后减小d.v(逆)先减小后增大表示n(CO2)变化的曲线是_b__(填写图中曲线的字母编号)。(3)请用固态物质的有关物理量来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_Fe(或FeO)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或固体总质量保持不变(答案合理即可)__。解析:(1)Fe→FeO,固体质量增加了3.2 g,说明生成FeO 0.2 mol,v(CO2)==0.1 mol·L-1·min-1。(2)充入CO,CO浓度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之后逐渐减小;5 min时CO2浓度不变,正反应速率不变,平衡逆向移动,CO2浓度增大,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13.汽车尾气是城市主要空气污染物,利用反应2NO(g)+2CO(g)??N2(g)+2CO2(g)可实现汽车尾气的无害化处理。向甲、乙两个体积都为2.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2 mol CO和2 mol NO,分别在T1、T2温度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n(CO2)随时间(t)变化情况见下表:时间/s 0 2 4 6 8 10甲容器(T1)n(CO2)/mol 0 0.72 1.20 1.60 1.60 1.60乙容器(T2)n(CO2)/mol 0 0.60 1.00 1.40 1.70 1.70(1)T1_>__T2(填“>”“<”或“=”下同),该反应ΔH_<__0。(2)乙容器中,2~4 s内N2的平均反应速率v(N2)=_0.05_mol·L-1·s-1__。(3)甲容器中NO平衡转化率为 80% ,T1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160__。(4)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反应速率同时提高NO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b__(填字母序号)。a.增大NO浓度 B.压缩容器体积c.移去部分N2 D.改用高效催化剂解析:根据表格数据,甲容器中达到平衡时间短,反应的温度高,结合温度对平衡的影响和v=,利用三段式分析解答。(1)2NO(g)+2CO(g)??N2+2CO2(g),向甲、乙两个体积都为2.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2 mol CO和2 mol NO,分别在T1、T2温度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甲容器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短,则反应速率快,说明反应温度T1>T2;达到平衡状态时,乙中CO2的物质的量大于甲中CO2的物质的量,说明降低温度,平衡正向进行,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2)乙容器中,2~4 s内N2的平均反应速率v(N2)=v(CO2)=×=0.05 mol·L-1·s-1。(3)甲容器中, 2NO(g)+2CO(g)??N2+2CO2(g)起始(mol) 2 2 0 0反应(mol) 1.6 1.6 0.8 1.6平衡(mol) 0.4 0.4 0.8 1.6NO平衡转化率=×100%=80%;容器的体积为2 L,则平衡常数K==160。(4)增大NO浓度,NO的转化率降低,故a不选;压缩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NO的转化率增大,故b选;移去部分N2,反应速率减慢,故c不选;改用高效催化剂,平衡不移动,NO的转化率不变,故d不选。14.工厂使用石油热裂解的副产物甲烷来制取氢气,其生产流程如图:(1)此流程的第Ⅱ步反应为CO(g)+H2O(g)??H2(g)+CO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温度/℃ 400 500 830平衡常数K 10 9 1从上表可以推断:此反应是_放__(填“吸”或“放”)热反应。在830 ℃下,若开始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和2 mol H2O,则达到平衡后CO的转化率为 66.7% 。(2)在500 ℃,按照下表的投入的物质的量(按照CO、H2O、H2、CO2的顺序)投入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上述第Ⅱ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关系正确的是_AD__。实验编号 投入的物质的量 平衡时H2浓度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反应物转化率A 1、1、0、0 c1 Q1 α1B 0、0、2、2 c2 Q2 α2C 2、2、0、0 c3 Q3 α3A.2c1=c2=c3 B.2Q1=Q2=Q3C.α1=α2=α3 D.α1+α2=1(3)在一个绝热恒容容器中,不能判断此流程的第Ⅱ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②③__。①v正(CO2)=v逆(H2O)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④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⑤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4)如图表示此流程的第Ⅱ步反应,在t1时刻达到平衡、在t2时刻因改变某个条件使浓度发生变化的情况,图中t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是_降低温度__、_增加水蒸气的量(合理即可)__(写出两种)。若t4时刻通过改变容积的方法将压强增大为原先的两倍,在图中t4和t5区间内画出CO、CO2浓度变化曲线,并标明物质(假设各物质状态均保持不变)。答案:(4)解析:(1)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设CO的转化率为x, CO(g) + H2O(g) ?? CO2(g)+H2(g)起始 1 mol 2 mol 0 0反应 x mol x mol x mol x mol平衡(1-x) mol (2-x) mol x mol x mol化学平衡常数K==1,x≈66.7%。(2)各物质起始物质的量均为1?1,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结合方程式可知,平衡时n(CO)=n(H2O)、n(CO2)=n(H2),由500 ℃时平衡常数K==9可知,平衡时n(CO2)≠n(CO),则转化率不是50%;B中转化到左边可以得到2 mol CO、2 mol H2O,恒温恒容下B、C是完全等效平衡,平衡时相同物质的浓度相同、物质的量相同,则:c2=c3,B、C平衡时n(CO2)≠n(CO),转化率不是50%,故Q2≠Q3,设平衡时CO2为y mol,则α3=,α2=,故α3+α2=1,可推知α3≠α2;恒温恒容下,C等效为在A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平衡不移动,反应物转化率相等、相同物质的含量相等,则:α1=α3,c3=2c1,Q3=2Q1,结合上述分析可知:2c1=c2=c3,Q3=2Q1≠Q2,α1=α3≠α2,α1+α2=1。(3)在一个绝热恒容的容器中,判断此流程的第Ⅱ步反应CO(g)+H2O(g)??H2(g)+CO2(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正逆反应速率相同;各组分含量保持不变。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v正(CO2)=v逆(H2O),说明水蒸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同,故①不符合;反应中混合气体质量守恒,体积不变,密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②符合;反应前后气体质量守恒,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物质的量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③符合;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是平衡的标志,故④不符合;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绝热容器温度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⑤不符合。(4)在t2时刻CO的浓度减小、CO2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且CO和CO2浓度变化有接触点,所以可以通过降低温度、增大水蒸气的量或减少氢气的量实现;t4时刻通过改变容积的方法将压强增大为原先的两倍,则体积变为原来的一半,故浓度分别增大为原来的2倍,又因反应前后气体系数相等,平衡不移动,所以图像仅仅是浓度分别变为原来的2倍并且保持不变。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2章第2节第4课时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练习含答案(教师用).doc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2章第2节第4课时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