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生物样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1.近年来科学家利用干细胞及其他生物材料混合制成“生物墨水”,借助3D打印机打印出了全球首颗拥有心肌、血管和心腔的“完整”人造心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心肌细胞和血管细胞是构成3D 心脏的基本单位B.①表示细胞的生长,细胞不能无限长大C.②③说明干细胞具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D.经过程③后,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2.如图从甲到丙是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三个视野,下列各项不正确的是A.从甲到乙需调节细准焦螺旋B.从乙到丙需将玻片向左上方移动C.产生N主要是因为取样操作不当D.制作玻片标本时需要用生理盐水3.植物生长易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如图甲、乙为栎树在不同光照环境中叶片的横切面,相关推测错误的是A.甲可能处于阳光充足的环境中B.乙的气孔数量多,更利于水分散失C.若在同一环境条件下,甲制造有机物效率更高D.甲、乙两种叶片的结构都与其所处环境相适应4.第六套中小学眼保健操中的“脚趾抓地”动作能刺激足部穴位,有助于预防近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关节囊使脚趾运动更灵活 B.关节在抓地过程中起支点作用C.骨骼肌牵引骨绕关节运动,使脚趾抓地D.抓地动作的完成受神经系统的支配5.右图是五种不同的微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与⑤相比,①最明显的区别是不含叶绿体B.③的结构最简单,对人类的危害最小C.①属于分解者,②③④属于消费者,⑤属于生产者D.②③属于原核生物,①④⑤属于真核生物6.四位同学在体育测试时,各准备了一些补充能量的食物。甲准备的是一些糖,乙准备的是一些牛肉干,丙准备的是一些水果,这三位同学谁准备的食物能更快补充能量A.甲 B.乙 C.丙 D.都一样7.你体验过吗 在生病“打吊瓶”时嘴里会感觉发苦,这是因为药物随血液循环到达舌上刺激味觉感受器,使之产生兴奋并在大脑皮层形成苦的感觉。有关药物到达味觉感受器的说法,错误的是A.通过静脉进入体内 B.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C.2次经过心脏 D.只经过1次体循环和肺循环8.甲流由甲型H N 流感病毒引起,人群对甲型 H N 流感病毒普遍易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甲型H N 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B.甲流患者及该病毒携带者属于传染源C.奥司他韦作为特效处方药,药盒上应带有“OTC”标识D.甲流疫苗接种到体内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9.某同学设计的“消化和吸收”流程图如图(a、b、c代表器官),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 a代表口腔,此处消化淀粉的关键是含有唾液淀粉酶B. b代表胃,胃腺分泌的消化液可初步消化蛋白质C. c代表小肠,此外发生的物理消化仅有小肠的蠕动D.大部分营养物质在c处被吸收后进入循环系统10.同学们设计制作了模拟人体尿的形成模型。他们利用模型进行以下操作:①打开小孔,使甲瓶中的部分物质落入乙瓶;②捡出乙瓶中的大部分大米、部分绿豆、全部红豆。有关该操作过程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操作①模拟肾小球与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B.混合物b模拟肾小囊腔中的原尿C.操作②模拟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D.若扩大小孔直径使弹珠通过,可模拟糖尿形成11.下图为人体大脑皮层控制排尿反射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排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尿意在人体的大脑皮层产生C. a、b分别代表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D.若M 处受损阻断,人体仍能排尿,但不能产生尿意12.下列关于玉米的叙述错误的是①玉米的果穗出现缺粒现象通常是传粉不足引起的 ②将未成熟的花进行套袋处理,雌花能结出果实,雄花不能结果 ③玉米的种皮和果皮紧密结合在一起,一粒玉米就是一个果实④玉米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子叶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3.菏泽是“中国牡丹之都”,紧紧抓住牡丹这张名片,不断放大“牡丹效应”,走出一条牡丹产业化发展之路,实现了从“一朵花”到整个牡丹产业链的“蝶变”,牡丹近年来被开发为新型油料作物,其中“凤丹”是主要的产油品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凤丹”的花为两性花,①产生的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完成传粉B.种子萌发时③胚根最先突破种皮C.种子中④胚将发育为新植物体,应保持其结构完整D.牡丹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有机物可运输至图2的胚乳处储存14.下列有关动物生殖、发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苍蝇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B.青蛙、鸡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C.蝗虫的发育包括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D.鸟类生殖发育的突出特点是体内受精和产带硬壳的卵,卵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15.大熊猫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相同,其体细胞内有42条染色体,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是A.20+X或20+Y B.41+X C.41+Y D.20+XY16.研究发现,男性性别决定和第二性征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男性体细胞性染色体为XYB. SRY 基因决定着睾丸的形成C. T基因可以控制相关蛋白质的合成D.男性第二性征的形成与X染色体无关17.2024年4月,古生物研究人员在山东莱阳出土的恐龙蛋化石中发现了一个“变形蛋”,经研究推测“变形蛋”可能是鸭嘴龙的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恐龙蛋是保存在地层中的恐龙的遗体 B.恐龙蛋是研究恐龙的唯一证据C.“ ‘变形蛋’可能是鸭嘴龙的蛋”是一种假说 D.恐龙蛋出现的地层比鱼类化石的古老18.下列哪一诗句反映了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19.人们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出多种食品,例如泡菜、酸奶、酒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加快泡菜发酵速度,制作过程中要经常开盖搅拌B.制作酸奶时,先将加入适量蔗糖的牛奶加热煮沸,目的是为了杀死杂菌C.白酒的酿造过程依次经过制曲、发酵、糖化、蒸馏D.酿酒过程中,酵母菌在适宜温度和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酒精20.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生态瓶中金鱼的死亡率也呈升高趋势,他们推测水温对金鱼的呼吸产生了影响。他们取了多条金鱼,平均分为3组,并测量了金鱼在不同的水温中的呼吸频率,实验数据如图1所示。下列选项中对该实验描述正确的是A.这个生态瓶中的生物成分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B.实验中为了操作简便,可以每组只用一条金鱼直接测得实验结果C.改变水温时,可以先将金鱼放入,再调节水温D.三组生态瓶除了设置不同的温度以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包括5个小题,每空1分,共30分)21.(6分)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我国粮食产量保持持续增长,离不开科学的种植和高产新品种的培育。海水稻是具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可以在海滨滩涂、内陆盐碱地种植的特殊水稻。我国现有盐碱地15亿亩,近3亿亩可以开发利用,因此,海水稻的培育、种植与推广为我国粮食的进一步增产提供更广阔前景。图1是海水稻叶肉细胞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A表示的结构是 。(2)海水稻引种到新疆等西北部地区的盐碱地,在相同种植方式下,产量高于海滨滩涂,试从光照和温度两个方面分析原因: 。(3)某小组的同学为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下水稻的光合作用,将水稻幼苗固定于无底反应瓶中进行实验。 (二氧化碳缓冲液可以保持二氧化碳浓度稳定)实验原理:该装置中水稻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可使浮力增大,使天平指针发生偏转。实验步骤:①取多套相同装置,分别调节天平平衡;②用100W的灯泡作为光源,将灯泡分别置于距装置10厘米、20厘米、30厘米、40厘米等处,15分钟后观察并记录每套装置指针偏转方向和格数。实验结果如上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实验的变量是 ,通过 进行调控。②据实验结果,二中的e点表示的生物学含义为 ,f点指针偏转方向为 。22.(7分)学校举行运动会,小明报名参加长跑项目。妈妈为他准备了早餐,有面包、牛奶、咸鸭蛋、油条。如图是人体部分结构与功能示意图;图中a~d表示生理过程,I~IV表示心脏各腔,1~8表示结构。据图回答问题:(1)妈妈为小明准备的早餐营养搭配并不合理,还需要增加 类食品。(2)小明早餐中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是 ,若X代表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参与a过程的消化液有 。(3)参加长跑时需要从外界获取大量的氧气。氧气经过图一中 [ ] 过程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然后随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4)小明喝进体内的水经吸收进入血液,部分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其途径是1→ (用序号和箭头表示)。对于身体健康的小明来说,在正常情况下,与[1]内液体相比, [4]内液体中一定不含有的是 。(5)在运动过程中,小明的心跳和呼吸频率都加快,调节心跳和呼吸频率的神经中枢位于 。23.(6分)大熊猫为中国特有的熊科物种,我们所看到的大熊猫多为黑白色,但实际上,大熊猫还有棕白色和白色。2019年4月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发现了一只白色大熊猫。自1985年迄今,中国科学家在陕西秦岭山脉共发现七只棕白色大熊猫。2024年3月4日,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有关棕白色大熊猫的研究论文,他们对三个大熊猫家庭以及其他29只黑白色大熊猫进行了基因组分析,从而揭示了棕白色大熊猫之谜。图一为大熊猫部分进化图,图二为三个大熊猫家庭的遗传图谱,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和大熊猫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2)在自然环境下,大熊猫的毛色有黑白色和棕白色之分,黑白色的大熊猫体色部分为黑色,既可吸收热能以抵御高寒气候,也能加快四肢末端的血液循环,还可保持体内热量不易散失,更容易存活,而棕白色大熊猫往往很难存活,因此,我们看到的大熊猫多数为黑白色,这是长期 的结果。(3)在三个大熊猫家庭中,除七仔和丹丹为棕白色外,其它大熊猫均为黑白色,有科学家研究发现出现棕白色个体与基因有关,据此猜测该现象 (能/不能)遗传。(4)经专家研究认为2019年4月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发现的这只白色大熊猫患了白化病,白化病大熊猫是否可以正常生育,在生育的过程中是否会遗传给后代还不确定,但人类的白化病经研究已确定为遗传病,图三为某家族的白化病遗传图谱,B、b为控制显隐性的基因。从遗传图谱中个体的性状表现可知,白化病是一种由 基因控制的遗传病。I 的基因组成是 ,Ⅲs携带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是 。24.(6分)科研小组对某重金属污染地区的单作茶园(种植单一品种茶树)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其实施了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是通过某些绿色植物(如豆科)从被污染环境中吸收重金属,并将其转移、贮存到地上枝叶部分,以达到修复的目的。茶树害虫茶细蛾等会对茶树造成危害,治理过程中科研小组放养适量的鸡,构建了“茶园养鸡”的生态农业模式。(1)茶园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输入其中的总能量为 ,其作为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特点是 。(2)修复过程中,科研小组选择大豆(根部具有根瘤菌)进行茶、豆间作,修复后土壤中重金属浓度明显下降,且土壤肥力明显提升,原因是 。(3)从生态效益的角度分析,构建“茶园养鸡”生态农业模式的意义是 (答出两方面即可)。这种模式下构成的食物链是: 。25.(5分)葵花籽是老少皆宜的零食。向日葵因其常常“追随”太阳,又名朝阳花。为了探究低温对向日葵甲、乙两个品种的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小组连续三天对这两个品种的幼苗进行4℃低温处理,并原地恢复4天后,得到的数据如图1所示。请分析回答:(1)据图分析,低温处理对 品种的向日葵影响更大些。(2)恢复期过程中,甲作物难以恢复正常生长。为了探究低温处理是否改变甲作物的遗传物质,可取其种子在 (填“正常”或“低温处理”)的环境中培养,如果培养得到的成熟植株和在低温处理前的原植株相比 ,说明低温处理只影响其性状,而没有改变其遗传物质。(3)开花之前的向日葵能“追随”太阳,有趣的是,向日葵开花后,不再“追随”太阳。研究者就这一特性对向日葵的影响开展实验,将开花期的向日葵分成两组,另一组花盘一直朝西。观察不同朝向向日葵的花盘吸引昆虫访花的次数,结果如图2。这一研究过程是基于“ ”问题开展的。(4)研究者发现,朝东的花盘更容易吸引昆虫访花。于是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与早晨朝东的花盘温度较高有关。为检验这一假设,如表:请补充完善表格中空白之处: 。编号 第1组 第2组 第3组处理 花盘朝东 花盘朝西 花盘朝西并升高温度过程 统计并比较三组向日葵吸引昆虫访花的次数预期结果 一段时间后,若第1组访花次数较多,第2组访花次数较少,第3 组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上述推测成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