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生物样题2025年4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
1.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
A.氨基酸和核苷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的形成 B.原始海洋的形成
C.蛋白质和核酸的形成 D.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
2.有科学家将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类等物质放在特殊的溶液中,发现这些物质能够浓缩聚集为一个个球状小滴,小滴周围还有类似于膜的边界,并能从外界吸收某些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反应产物也能排出,请问这个实验模拟生命起源的哪一过程
A.形成单细胞生物 B.形成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
C.形成原始生命 D.形成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
3.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众多,但大多数学者认同苏联学者奥巴林等提出的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关于这一学说及其实验探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原本没有生命,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而来的
B.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成分相同,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C.米勒实验支持了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的过程
D.米勒实验过程中的火花放电模拟了原始地球的降雨现象
4.三叶虫有许多不同种类,右图为甲、乙、丙、丁四种三叶虫的生存年代,图中黑色长条代表该三叶虫生存的地质年代范围。若有某地层是在寒武纪时沉积形成,且含有三叶虫化石,则下列对此地层的推论最合理的是
A.只会有甲种的三叶虫化石 B.只会有乙种的三叶虫化石
C.不会有丙种的三叶虫化石 D.不会有丁种的三叶虫化石
5.地球上“第一只鸟起飞,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在辽宁,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馆,馆中的“中华龙鸟”和“辽宁古果”等众多化石让人震撼不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生物总是从体型小的进化到体型大的
C.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D.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出现在越晚近形成的地层里
6.现代马的进化过程有比较完整的化石证据。下图是马及其前肢的进化过程示意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八年级生物样题 第1页(共6页)
B.现代马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来的
C.现代马的形态、前肢特征是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
D.从始祖马到现代马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7.下图为生物进化树中的植物进化历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代表的植物类群分别是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
B.植物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甲→乙→原始被子植物
C.自然选择决定原始生命进化成不同种类原始植物的方向
D.从生活环境看,植物进化的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
8.如图是四种动物之间亲缘关系的图解,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A.小熊猫和熊猫的亲缘关系最近
B.熊猫和熊食性差别较大,亲缘关系较远
C.四种“熊”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不同
D.海豚与四种“熊”的生殖发育特点不同
9.双色棱皮树蛙的皮肤隆起大小疣粒,形状如树干上的苔藓,很容易与环境融为一体,难以辨识。双色棱皮树蛙的这种伪装是
A.定向变异的结果 B.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环境变化的结果
10.如图为某同学绘制的长颈鹿进化简图及相关阐述,你不认同的说法是
A.①表示长颈鹿祖先的颈和前肢在长度上因变异而出现差异
B.②表示通过生存斗争,长颈鹿有利变异保存下来,不利变异被淘汰
C.③表示有利变异经过逐代积累保存,进化成现代的长颈鹿
D.古代长颈鹿为了能吃到高处的树叶而发生了脖子变长的有利变异
11.202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瑞典科学家斯万特·佩博,以表彰他在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的逐渐增加是最显著的变化之一
B.能人阶段能够制造工具并开始使用火,是人类进化的关键阶段
C.研究古人类的基因组可以推测人类进化的大致历程
D.人类的进化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
12.“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大多数中国人属于
A.澳大利亚人 B.高加索人 C.尼格罗人 D.蒙古利亚人
八年级生物样题 第2页(共6页)
13.蚯蚓能疏松土壤,产生的粪便还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分析,下列与之相同的是
A.沙漠中的植物根系发达 B.海豹的皮下脂肪非常厚
C.野兔随季节换毛 D.绿色植物能够净化空气
14.图中三种鸟类都伴水而生,但足的形状、大小差异很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三种鸟类中绿头鸭更擅长划水游动
B.三种鸟类中白腰杓鹬的猎物大多分布于浅滩
C.三种鸟类通过变异主动适应了特定的环境
D.湿地内多样的微环境影响鸟类足的进化方向
15.自然界中的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实例,不属于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是
A.树叶在秋冬季节纷纷飘落 B.过度放牧会使草场逐渐沙漠化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
16.生物之舟社团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草、虾米、小鱼、塑料瓶等材料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关于此生态瓶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生态瓶必须放在光照下进行 B.水草是该生态瓶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C.该生态瓶中能量转化顺序是:光能→化学能→热能
D.某生根据该生态瓶写了一条食物链:水草→虾米→小鱼→细菌
17.如图是几位同学生物学课上画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简图,其中正确的图解是
18.曲线a、b、c与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三种生物相对应,分析正确的是
A. c代表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由a、b、c及非生物成分共同构成
C.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
D.若b 灭绝,则c的数量先下降后上升
19.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仅考虑图中玉米、蝗虫、麻雀三者之间的食物关系,若麻雀获得1千焦能量,其中4/5来自玉米,1/5来自蝗虫,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则需要消耗玉米的能量为 千焦。
八年级生物样题 第3页(共6页)
A.10 B.4 C.5 D.9
20.某草场采用“牧鸡治蝗”的方法能有效控制草原蝗虫的泛滥。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在蝗虫的幼虫期放养牧鸡治蝗效果更明显
B.“牧鸡治蝗”利用了牧鸡与蝗虫之间的捕食关系
C.蝗虫→牧鸡是此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D.若草场被重金属污染,则牧鸡体内重金属含量高于蝗虫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包括5个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21.(6分)根据下面的化学进化过程示意图和人类起源过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与现在地球上的大气相比,原始大气的成分特点是 ;原始大气中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能量来自于 。
(2)米勒实验证明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图中 (用字母表示)过程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3)图中I代表 ,它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Ⅱ表示 ,它是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4)在人类进化最关键的阶段中,人类不但能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而且学会了 。
22.(6分)生物学家通过对选定的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研究,用于揭示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生命现象,这种被选定的生物物种就是模式生物。常用的脊椎动物有文昌鱼、壁虎、中华大蟾蜍、小鼠、家鸽、猴等,图是脊椎动物进化树。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 。
(2)如果将上述模式动物放在进化树的相应位置上,则中华大蟾蜍应该放在 处;壁虎应在 处。
(3)由进化树上的信息可以看出,C和D 都起源于 。 (填字母)
(4)对比人与其他生物的细胞色素c,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的差异,发现人与猴的亲缘关系非常近,这属于 证据。
八年级生物样题 第4页(共6页)
(5)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环境变化起到了 的作用。
23.(6分)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政府通过改善经济结构、节能降耗等形式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下列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对应的一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一所示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 ,若图一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 。
(2)根据图二中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写出图一中相对应的一条食物链 (用箭头和文字表示)。
(3)图三中的 ABCDE是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生物成分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根据生物之间的关系判断,此图中共包含 条食物链。①~④代表的是二氧化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进行循环时经过的一些过程,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充分利用其中的 (填代号)过程。
(4)低碳生活意味着低成本、低消耗的生活方式,是值得提倡的。从低碳生活的角度看,我们应该多吃 食物。
A. A B. B C. C D. D
24.(7分)为积极响应《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潍坊市某中学组织前往中条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展研学活动。中条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山西省南部,地跨临汾、晋城、运城三市,总面积46301.3公顷,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奇峰霞举,孤峰标出,罩络群泉之表,翠柏荫峰,清泉灌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这里发现了2万多公顷原始森林,覆盖率约40%,分布有暖温
八年级生物样题 第5页(共6页)
性植被,有木本植物478种,隶属73科164属。其中裸子植物5科10属18种,单子叶植物2科2属6种,双子叶植物66科152属454种。主要为以栎类为主的落叶阔叶杂木栎及油松林等,并有杜仲、黑椋子、漆树、连香树、山白树、牛鼻酸、红石极、青檀等珍贵树种。
动物资源中,乌纲有256种、哺乳纲有48种,两栖纲和爬行纲共有36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猕猴、大鲵等40种,享有“华北地区动植物资源宝库”的美誉。
(1)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
(2)山中的灵芝、桑树桑黄、松木层孔菌等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 。
(3)2023年8月日本政府将福岛核污水排入海洋,这不仅影响日本周围海域,也会给全球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带来一定影响,请你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 。
(4)观察食物网简图,灰喜鹊和蜘蛛的关系是 。能量损失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 。若此生态系统被污染,则含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 。
(5)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是 。
25.(5分)请将《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黄粉虫会选择明亮的环境生活吗 该实验的变量是 。
(2) 作出假设是: 。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黄粉虫,观察黄粉虫的行为。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黄粉虫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原因是: 。
(4)分析结果,: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 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
(5)得出结论。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八年级生物样题 第6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