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化学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椁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芳。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一1C一120一16Na一23S一32fe一56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绿色化学”理念椎动下,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TA)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下列相关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表达错误的是A.乳酸:CH,CII(OH)COOHH.CB.聚乳酸结构简式:十0一自C.防腐剂苯甲酸钠:C6 H,COONaD.膨松剂碳酸氢钠:NaHICO2.下列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或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03是极性分子,O3化学性质不稳定B.CH,CH2OH分子含有极性键,故易溶于水C.S02具有还原性,可作红酒的抗氧化剂D.NH3有碱性,可用于制硝酸3.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0.1mol/L FeCl3溶液中:K、[Fe(CN)6].Ca2+、N0B.1mol/L.乙醛溶液中:H、K、MnO:、SOC.1.0mol/LNa[Al(OH)4]溶液中:NH4、K、CO号、ClD.1.0mo/L稀硫酸溶液中:Br、S20号、Na、K第1页,共8页4、丹参酮是中药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其结构简式如图1所示。下列关于丹参酮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6HO3B.可以长时间置于空气中C.存在1个手性碳原子D.其同分异构体中可能存在同时含苯环、羧基和醛基的结构图15.锗石刊矿是制备半导体锗原料G02(熔点:1115℃)的重要原料,其主要成分为Cu,S·FeS·Ge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的电负性大于GeB.Fe和Cu均为d区元素C.S02和Ge02都是分子品体D.基态时,Cu原子和Ge原子的M能层电子数不同6.NaAH,可以通过加热分解放出H2,其反应如下:2 NaAlH,△2NaH+2Al+3H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NaAIH4中o键的数目为4WgB.加热1 mol NaAlH4晶体可以得到27莒AlC.1 mol NalI晶体中H的数目少于NAD.该反应中每转移1mol电子生成H2的数目为V 一种新型除草剂,其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X、Y,Z、W、M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Z的基态原子有3个单电子,M与Z同主族,W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电离能:ZX一w一XB.简单离子半径:Z>WC.氢化物的沸点:Y图2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M8.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a中溶液滴人b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合的是选项a巾物质b中物质预测b中的现象A草酸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红色逐渐褪色B浓硫酸打磨过的铜片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氯化铝溶液浓氨水开始没有沉淀生成图3D碳酸钠溶液稀盐酸开始阶段无气体生成第2页,共8页化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3 分。题号 1 2 3 4 5 6 7答案 B C A D A A B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A C D C D C D【解析】3.乙醛会被酸性MnO 4 氧化,B 错误。Na[Al(OH)4]会与 NH4 发生双水解,C 错误。稀硫酸溶液中,S O2 2 3 会发生歧化反应生成 S 和 SO2,D 错误。4.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C19H18O3,A 错误。该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说明有还原性,故不可以长时间置于空气中,B 错误。该物质不存在手性碳原子,C 错误。7.X 为 H 元素,Y 为 C 元素,Z 的基态原子有 3 个单电子,Z 为 N 元素,M 与 Z 同主族,M为 P 元素,W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 为 O 元素。第一电离能:N>O,A 错误。简N3 单离子半径: >O2 ,B 正确。C 的氢化物有多种,若是碳原子数较多的烃,其沸点可能大于 N 的氢化物沸点,C 错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2CO38.草酸溶液能还原酸性高锰酸钾从而使红色逐渐褪色,A 正确。浓硫酸与铜片需要加热才反应,B 错误。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故一开始就会有白色沉淀,C 错误。碳酸钠溶液滴入盐酸,因为酸过量,故开始就会有大量气体生成,D 错误。9.根据晶胞图观察可知 TiFe 晶胞中,Ti 的配位数为 8,根据配位数之比等于个数的反比,则Fe 的配位数也为 8,A 正确。TiFeHy晶胞中,H 原子位于面上,若取一个平行六面体,Fe位于六面体的顶点,则 Ti 位于晶胞体内,B 正确。根据均摊法可知,TiFe 晶胞中 Fe 的个数为 1个,TiFeHy晶胞中含有 Fe的个数为 4个,H原子为 8个,1 mol TiFe完全转变为TiFeHy可以吸收的 H 原子为 2 mol,则 H2 体积在标准状态下体积为 22.4 L,C 错误。TiFe 晶体中Ti 的半径为 a nm,Fe 的半径为 b nm,体对角线为 (2a 2b) nm,则 TiFe 晶胞边长为2a 2b nm ,D 正确。3化学参考答案·第 1 页(共 7 页)11.该流程中 CaO 制备 Mn(OH)2 的过程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 错误。通过上述流程将0.15 mol S2 转化为 SO2 4 ,理论上共需要 0.3 mol O2,B 错误。过程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S2 4MnO2 3 9H2O=4Mn(OH)2↓ S O2 2 3 10OH ,C 正确。过程Ⅰ中氧化剂 O2 与还原剂 Mn(OH)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D 错误。12 1 + .根据电荷守恒和元素守恒可得 0.1 mol·L NaHC2O4 溶液中存在 c(H )+c(H2C2O4)=c(OH )+ c(C2O2 3.044 ) ,A 错误。由于 Ka2(H2C2O4) Ka1(H2C O 2 4)=10 ,根据平衡 2HC O 2 4 H 2 2C2O4 C2O4 可以得出 1 mol/L NaHC2 2O4 溶液中粒子浓度 c(C2O4 ) 近似等于c(H2C O )=10 1.52 2 4 mol/L +,然后再根据 c(H )=Ka1(H2C2O4) c(H2C2O4)÷ c(HC 1.23 2O4 ) =10 10 1.52÷1<10 1.52 mol/L,B 错误。加水稀释一定浓度的 NaHC2O4 溶液,酸性减弱,溶c(HC O ) + 1液中 2 4 =c(H )÷Ka2(H2C2O4)的值逐渐减小,C 错误。向 0.2 mol·L NaHC2O4c(C O2 2 4 )溶液中加入等体积 0.2 mol L 1 · CuSO 2+4 溶液,则 c(HC O 2 4 ) =c(Cu )=0.1 mol/L,根据平衡 2HC O 2 4 H2C2O4+ C2O2 4 可以得出 0.1 mol/L NaHC O 2 2 4溶液中粒子浓度 c(C2O4 )c(H C O )=10 2.52近似等于 2 2 4 mol/L,所以 Qsp(CuC2O4)>Ksp(CuC2O4),能产生浅蓝绿色沉淀,D 正确。13.乙二酸制备乙醛酸(HOOC—CHO)发生的是还原反应,故应该接电源的负极,故 B 为负极,A 为电源正极,A 正确。若将电极互换,则 PbO2 电极接电源负极,可能会发生PbO +2e +SO2 +4H+=PbSO +2H O B 1mol e 2 4 4 2 , 正确。外电路通过 ,氢离子有 1mol 从左侧移向右侧,左侧减少1 g,右侧增加 1 g,C 错误。PbO2 电极上的电极反应:H2NCH2CH2CH2OH+H2O 4e =H2NCH2CH2COOH+4H+,D 正确。14.由于催化剂不改变平衡转化率,C 到 B 催化剂 1 的转化率低于催化剂 2,故催化剂 1 此时未达到平衡,转化率降低应该是催化剂失活导致速率降低,同一时间测量转化率更小,A错误。0~10min 内,T2 温度下,转化率相同,故平均速率 v(CO)的大小关系为:催化剂 1=催化剂 2,B 错误。在催化剂 2 中,B、C 两点无法确定是否为平衡态,故正逆反应速率4 4不一定相等,C 错误。温度为T2 时,由转化率为 40%可得Qc ,则平衡常数必然大于 ,9 9D 正确。化学参考答案·第 2 页(共 7 页)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8 分。15.(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4 分)(1)+2 价(1 分) 正四面体形(2)CaSO4和 SiO2蒸发浓缩(或加热浓缩)、降温结晶(或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3)X 射线衍射仪(1 分)焙烧(4)6H2TiO3+Na2CO3=Na2Ti6O13+CO ↑+6H2O(5) 2.5 10 6 mol/L3(6)16【解析】钛铁矿(主要成分 FeTiO3,含 Fe2O3、CaO、SiO2 杂质)粉碎预处理后与硫酸和铁粉反应后,氧化钙转化为硫酸钙沉淀、二氧化硅不反应,过滤成为滤渣 1,其他成分转化为硫酸盐进入滤液 1,滤液 1 经过蒸发浓缩(或加热浓缩)、降温结晶(或冷却结晶)、过滤分离出绿矾(FeSO4·7H2O),TiOSO4 进入滤液 2,滤液 2 水解得偏钛酸,过滤后与 Na2CO3 焙烧得 Na2Ti6O13;绿矾加入磷酸溶解并加入过氧化氢氧化,得FePO4 沉淀,过滤后加入碳酸钠和草酸混合焙烧得 NaFePO4。1.2 10 225 22( )根据 Ksp (FePO4 ) 1.2 10 ,可得 c(PO3 4 ) 5 mol/L 1.2 10 17 mol/L ,由10 3 K (H PO ) c(H ) c(PO4 ) 0.1 1.2 10 17a3 3 4 2 2 4.8 10 13, 解 得 c(HPO2 4 ) 2.5 c(HPO4 ) c(HPO4 )10 6 mol / L 。(6)根据晶胞中的正八面体和正四面体,可知晶体中含有 4 个单元 NaFePO4,由图可知1圆球为 Na+,NaFePO +4 失去的 Na 为棱上一个,面心上一个;棱上的为该晶胞的 ,面心41 1 1 3上为该晶胞的 ;因晶体中含有 4 个单元 NaFePO4,脱出 Na 为 ,则 1mol 2 4 2 43NaFePO 34 脱出 a mol 的 Na a,即 4 ,则 a 。4 1 16化学参考答案·第 3 页(共 7 页)16.(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5 分)(1)控制反应速率,避免局部离子浓度过大而生成均匀、细小的 FeCO3 颗粒,避免大块2+沉淀包裹未反应的 Fe (言之有理即可)(2)2FeCO3+2H2O+H2O2=2Fe(OH)3+2CO2↑(3)取少量洗涤液于试管中,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 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未洗净,若无白色沉淀,则已洗净(4)冷却至室温,加入乙醇(5)A(1 分)(6)①当滴入最后半滴 KMnO4 溶液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②8.4③D【解析】FeSO4·7H2O 溶于水后和 Na2CO3 反应得到大颗粒 FeCO3 沉淀,易过滤和除杂,生成的 FeCO3 可被 H2O2 快速氧化为大颗粒 Fe(OH)3。制备得到的 Fe(OH)3 与 EDTA 和NaOH 溶于水后调 pH 至 4.5~6.0,在 60~80oC 条件下反应制得 NaFeEDTA。(4)结合题目意思,NaFeEDTA 是微溶于乙醇,20℃时水中的溶解度为 4.3g,常温下溶解度低,使用乙醇溶解和降低温度都有利于其产品析出。6 5Fe2+~1MnO n(Fe)=0.001mol/L×30×10 3( )②反应关系: 4 , L×5×10mol=1.5×10 3mol,Fe 3质量分数:样品质量 Fe 质量/总质量×100%=1.5×10 ×56/1×100%=8.4%。③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和读数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均导致标准液体积读数偏小,使测定结果偏低;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水洗后,直接装标准液导致标准液浓度偏低,滴定样品时所耗体积偏高,使测定结果偏高。17.(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4 分)1 573 K G 73.6 kJ mol 1( )经 计 算 时 正 所以 反 应正向 进 行, 1373 K 时 G正 21.6 kJ mol 1即 G逆 21.6 kJ mol 1所以反应逆向进行(2) g≥4时,主要发生反应Ⅱ而使 接近于零11b 2c c2 (c b)(3)2 (11b 2c)4化学参考答案·第 4 页(共 7 页)(4)CE(5)①负(1 分)②Si 4e +4H =SiH4 ③水溶液会与 H 反应,而无法传导 H (1 分)【解析】(1)通过 G H T S 1可以分别算出 573 K 时 G正 73.6kJ mol 和 1373 K 时 G正 21.6kJ mol 1,而 G正 0时反应正向进行, G正 0 即 G逆 0 时,反应逆向进行。(2)由图可知 g≥4时,主要发生反应Ⅱ而使 接近于零。(3) Si(s) + 3HCl(g) SiHCl3(g) + H2(g)b 3b b bSi(s) + 4HCl(g) 2H2(g) + SiCl4(g)c b c b2(c b) c b22g 3 时, 25%所以Si(始) b 4 4bHCl(始) 36 4 12bSi HCl SiHCl3 SiCl4 H2始 4b 12b 0 0 0b c b参加反应 3b 2(c b) 2c bc bb c2 24b c b c b平衡 11b 2c b c2 2又因为V 2L,c(HCl) 11b 2c mol L 1,22 c c b 2 4 c2K (c b) (mol L 1) 1 11b 2c4 4 (11b 2c) 2 (4)催化剂不会影响平衡转化率,A 错误。Si 为固体,其质量不影响反应速率和 HCl 的化学参考答案·第 5 页(共 7 页)转化率,B 错误。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使用恒压体系相当于恒容体系加压,所以达到相同的 HCl 转化率比恒容体系耗时更短,平衡转化率也更高,C 正确。温度不同,平衡常数也不同,D 错误。因为催化剂不影响平衡转化率,b 点上方还有其他曲线说明 b 点还未到平衡态,即 v正 v逆,可以适当延长反应时间提高HCl的转化率,E 正确。18.(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5 分)(1)2 硝基甲苯(1 分)(2)酯基、氨基(3)取代反应(1 分)(4)(5)(6)保护酚羟基,以免其被氧化(7)19(8) (3 分)【解析】(1)C 为 ,系统命名法为:2 硝基苯甲酸,则 B 为 2 硝基甲苯。(2)E 为 ,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酯基、氨基。(3)E( )+L( )→M( )+H2O,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化学参考答案·第 6 页(共 7 页)(4)C( )与 CH3OH 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 D( )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5)先氧化的话甲基变为羧基,而羧基为间位定位基,所以导致硝基取代于间位。(6)为保护酚羟基以免被氧化。(7)J 为 ,满足下列条件:“①能与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②能发生水解反应”的 J 的同分异构体中,应含有苯环、酚羟基,若剩余原子构成另一原子团,可能为—COOCH3、—OOCCH3、—CH2OOCH,两原子团可分别位于苯环的邻、间、对位置,则异构体的数目为 3 3 9种;该有机物可能含有 3 种原子团,分别为—OH、—CH3、—OOCH,它们在苯环上可形成 10 种异构体,因此异构体共有9 10 19种(不考虑立体异构)。(8)从目标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数分析,1,3 丁二烯转化后的产物应能与 2 个 CH2(COOH)2发生反应,则 1,3 丁二烯应转化为 OHC—CHO,也就是 1,3 丁二烯臭氧化生成OHC—CHO,从而得出仅以 OHC—CHO 与 CH2(COOH)2为有机原料,制备己 3 烯二酸的合成路线为: 。化学参考答案·第 7 页(共 7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化学.pdf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化学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