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高一第十二周周测考试地理试卷一、单选题(共25小题,共50分。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里,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热带海洋的珊瑚礁被破坏后,人们即使再投放一些人工鱼礁也难以重建其生物多样性。这说明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是( )A.过程的不可逆性B.危害的不可预见性C.规模的全球性 D.广泛性山东德州鲁权屯镇是工业重镇。昔日,这里因工业“三废”,生活污水等无序排效,环境问题突出。近年来,该镇坚持“绿色环保”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同时加大工业园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力度,不仅让环境更美了,也让群众腰包更鼓了。据此回答下面小题。2.昔日,该镇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A.环境污染 B.地面沉降 C.资源短缺 D.土地退化3.该镇“绿色环保”发展理念体现的人地关系是( )A.崇拜自然 B.依赖自然 C.人地协调 D.人定胜天“百年煤城”河南省焦作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焦作人将穿过城市的这段干渠取名为“天河”(下图),穿城河道两侧建成了10公里长的绿色廊道,被称为“天河公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南水北调工程明渠暗渠兼而有之,相较于明渠,采用暗渠的优点是( )A.造价较低 B.损耗较少 C.施工难度低 D.线路布局更灵活5.南水北调工程沿线部分区域盐碱化问题显著,其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沿途蒸发旺盛 B.沿线降水较多 C.工业用水量大 D.地下水位较低6.“天河”旁设置10公里绿色廊道的主要目的是( )A.防风固沙 B.保证水质安全 C.限制城市过度扩张 D.减少水中枯落物澜沧江—湄公河源于我国唐古拉山脉东北,在越南的胡志明市注入南海。2024年8月柬埔寨在下游地区开挖德崇扶南运河,引起越南的强烈不满。下图为德崇扶南运河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7.澜湄流域受多种因素影响,水资源短缺常有发生。为缓解水源紧张,以下措施可行的有( )①提高流域居民节水意识②实施人工降雨,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③改漫灌为喷灌,喷灌为滴灌④兴修水利工程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8.德崇扶南运河建设产生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A.湄公河三角洲面积扩大加快B.上游地区航运更繁忙C.胡志明市捕捞业发展加快 D.三角洲地区土壤盐碱化减轻顺化是越南平治天省的省会,坐落于香江岸边的狭长平原,西靠长山山脉,东距南海8千米。2023年11月,因连续多日的强降雨天气,顺化数千座房屋被淹,多地交通被切断,造成严重损失。下图示意顺化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导致此次洪涝灾害较为严重的原因有( )①降雨强度大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③人口分布较为集中④距离海洋较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0.为及时分析受灾情况采取救援措施,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 B.遥感 C.地理信息系统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11.为减少洪涝灾害,顺化今后可采取的合理措施不包括( )A.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B.填海造陆增加城镇面积C.完善城市防洪排涝系统 D.提高洪涝应急救援水平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中要求,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生态敏感脆弱区是指受污染、开发、资源过度利用等人类活动干扰且生态问题突出的区域。生态保护红线边界的划定依据如下图所示。据完成下面小题。12.生态保护红线边界包括( )A.人为划定的并不封闭的界线B.林线、雪线、流域分界线C.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各类保护地的边界D.自然保护区与城镇、耕地之间的过渡地带13.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A.目的是促进粮食增产,保障粮食安全B.是为了防止保护区野生动物伤人事件的发生C.是维护生态安全的最基本要求D.可促进生态文明法律法规体系的健全2019年7月1日上海市正式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此条例将垃圾明确分为四种,包括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其中湿垃圾即易腐垃圾,是指食材废料、剩菜剩饭等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该条例还规定:如果个人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200元。这标志着上海垃圾分类步入强制时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此次立法进一步理清了垃圾分类,这有利于( )A.提高分类效率 B.减少分类成本 C.减少分类工具 D.降低分类要求15.上海垃圾分类步入强制时代,说明了( )A.社会公众素质低B.垃圾处理资金较短缺C.环境管理在加强 D.人们环境意识在提高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16.图中箭头③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引起( )A.台风、寒潮 B.地震、海啸 C.滑坡、泥石流 D.暴雨17.为了防止风沙侵袭包兰铁路,在宁夏沙坡头地区,人们用草方格沙障来固定流沙,人们的这种做法对应的图中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18.下列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是( )A.洞庭湖四周围湖造田B.我国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C.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D.为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修建立交桥和地铁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暴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9.由图可知我国赤潮发生次数多,危害面积大的海域是(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20.关于赤潮的发生叙述正确的是( )A.近海城市污水和近海养殖污染是赤潮发生的主要污染源B.赤潮冬季发生频率最高C.我国赤潮多发于内海D.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减少赤潮的发生人类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周围的地理环境发生着密切的联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关于图中箭头代表的含义,对应不正确的是( )A.①②—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B.③④—人类社会产生的废弃物进入环境中C.⑤⑦—人类社会对环境的作用 D.⑦⑧—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社会22.①②过程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具体表现为( )A.森林面积锐减 B.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C.伦敦烟雾事件 D.日本骨痛病事件23.③④过程最可能直接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A.矿产资源储量减少 B.土地沙漠化 C.畜牧业产量急剧下降 D.日本水俣病事件富营养化是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流速较慢的水体,引起藻类等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氧量下降,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体受到污染的现象。某年1月香港近海频现荧光藻类富营养化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导致荧光藻类富营养化现象的人为原因是( )A.农药汇入 B.近海养殖 C.近海捕捞 D.石油泄漏25.香港近海1月容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的自然原因是( )①冬季气温较低②入海径流减少③近海降水减少④沿岸洋流减弱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二、综合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2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共12分。)。(1)试分析,A地区沙漠化的原因(共6分。)。(2)近年来,A周边地区沙尘暴现象呈增多趋势,请提出治理措施(共3分。)。(3)B地区酸雨现象严重,分析其原因和治理措施(共3分。)。27.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12分。)。材料一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是滦河、辽河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曾经森林茂密,清朝在此设立“木兰围场”,清末围场废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这里呈现出“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景象。20世纪60年代这里建立了林场。材料二 目前塞罕坝森林覆盖率约为75%。林场利用无法造林的空地发展风电项目且向外输出电力。林场的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每年吸引大量游客。材料三 下图为塞罕坝位置示意图。(1)林场建立之初,塞罕坝造林的成活率不到8%,简析其自然原因(共6分。)。(2)指出塞罕坝林区的生态功能(共3分。)。(3)简析塞罕坝发展风电项目的主要效益(共3分。)。28.下面是我国已经签署的一些国际协定,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10分。)。①《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②《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③《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 ④《干预公海油类污染突发事故国际公约》⑤《国际捕鲸管制公约》 ⑥《生物多样性公约》⑦《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⑧《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1)这些公约的签署说明我国积极参加 环境保护活动。对于气候 、 蔓延等跨国问题,必须进行 合作,同时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以上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性原则。(2)上述公约中,属于保护生物资源的是 ;保护大气的是 ;保护海洋的是 ;防治固体污染物污染的是 。(3)保护生物资源种类,体现了人与生物之间的 性原则。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共8分。)。材料一: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是图1中丙地的气候资料。材料二:甲地是全世界最大的露天铜矿,该矿易采易选,冶炼铜需要大量的水。甲地经百年开采,形成了长4300米、宽3000米、深700米的巨型深坑,横亘在沙漠中,如同地球上一块巨型伤疤。现甲地所在国重视环境保护监管,建立了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简析甲地铜矿开采和冶炼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30.长三角地区是工业集聚程度高,大气环境污染较为严峻的区域之一,部分城市(见图示)雾霾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共8分。)。材料一:雾霾污染是PM2.5(粒径小于2.5um细颗粒物)浓度过高导致,已经成为跨区域的环境问题。除自然原因外,雾霾形成与能源消耗、工业废气和烟尘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等人为因素有关。材料二:2017年每万元GDP工业烟尘排放量。江苏的8个城市平均为0.36千克,浙江的7个城市平均为0.26千克,江苏比浙江高出38.5%。材料三:“逆温现象”是指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现象。从控制汽车尾气排放角度推测防治雾霾的主要措施。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A C B A B C B A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C C A C C A A C A题号 21 22 23 24 25答案 D A D B C26.(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过度樵采,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2)合理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3)原因:该区有色金属冶炼发达,排出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易形成酸雨。措施:减少SO 的排放或回收利用,制成硫酸。27.(1)地处高原、山地(地势较高),热量条件不足(生长期较短);地处季风区边缘,降水较少;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较大(多大风日),易受低温冻害影响;荒地缺少植被保护,水土容易流失,土壤贫瘠;土壤中的水分易流失。(2)防风固沙(减轻风沙危害),净化空气,保护农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生物的多样性。(3)输出电力,获得经济效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减轻对森林的破坏(提升清洁能源的比重,减少大气污染),获得生态效益。28.(1) 全球 变暖 酸雨 国际 共同(2) ①⑤⑥ ②⑧ ④ ③(3)公平29.用水量大,加剧了干旱区水资源短缺;排放废水,造成水环境污染;排放废气,严重污染空气;矿渣不合理处理,污染破坏地表生态环境。30.措施:鼓励开展公共交通,绿色出行;推广新能源汽车,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对不达标车辆进行安装尾气过滤装置,减少尾气中PM2.5的排放;加强立法保护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