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华中学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由于基因编辑的影响涉及人类对疾病与健康的理解,对人伦关系的判断,甚至对生命本 质的认识,即便未来它在技术上不再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甚至使用价格不再昂贵,在人身 上使用基因编辑技术也仍然需要进行慎重的伦理省思。基因编辑技术引起的伦理忧虑之一 ,是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是否会破坏我们对人类同一性 的认识。虽然关于 “ 人 ” 的本质学术界并没有形成共识,但从生物的角度来认识“ 人之为人 ” 至少是一个可供参考的方案。当我们为了某种目的改变某个人的基因,很可能会破坏他之所 以为人的基因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他的外貌与人类还很相似,行为也未曾有所不同, 但我们是否还可以认定他是 “ 人 ” ?基因编辑技术的运用也容易破坏传统的人伦关系。血缘关系、人伦秩序是建立在一定的 基因相似度基础之上的。如果父母基于某种考虑,修改甚至重新编辑了胎儿相应的遗传基因, 可能会导致父母和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以及整个家族之间的人伦关系发生程度不一的 变化。那么,传统的基于人伦关系的伦理原则和伦理规范将面临巨大冲击,人们的道德责任、 权利和义务也需要重塑。基因编辑技术是对基因进行修改或编辑的技术,而一旦对目标基因进行修改、编辑,就 意味着该基因本身不符合人们的期望。采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有缺陷的基因,固然可以在个 体甚至家庭层面上消除疾病带来的痛苦,但在社会层面上却可能强化我们对基因缺陷的价值偏见。我们很可能不再对基因疾病患者抱有同情之心。因为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可以安全高效地帮助我们解决基因上的疾病,而那些患有基因疾病却没有接受基因编辑技术编辑的患者大 多数情况下将会被当作另类,甚至可能受到歧视或被社会抛弃。此外,如果一些人不满足于预防和治疗疾病,任意扩大基因编辑技术的使用范围,拓展 到消除残疾和小毛病,修饰外在的容貌,甚至进行各种基因强化,基因编辑技术便会成为基 因编辑实施者赚取利润的手段。当基因编辑技术的使用导向“ 定制 ” 更强大、更完美的婴儿 时,父母选择基因编辑婴儿的现象就会层出不穷。于是,那些拥有政治特权、经济地位的人, 他们的孩子最有可能被改造成拥有最完美的基因,最有可能获得成功。长此以往,社会分化、 贫富差距等可能越拉越大,最重要的社会价值如平等、公正等将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而那些 接受基因编辑的胚胎在基因结构上会越来越相似,所孕育出来的婴儿表现出来的特征也会越 来越趋向同一 ,这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以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构成严重的阻碍。科学探索和技术应用没有止境,相关的伦理原则和法律规范也应该与时俱进。基因编辑 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应既为社会大众的健康造福,又能严格防范伦理不端行为的发生,防止 将人与人类置于可疑的危险之中。(摘编自孙伟平、戴益斌《关于基因编辑的伦理反思》 )材料二:高二语文试卷 第 1页 共 8页随着基因技术的变革,科学将逐渐赋予人类改变和创造自身的能力,人们可以通过基因 增强的方式来追求完美。基因编辑使人能够充当上帝的角色,成为自身的造物主,既再造“ 上 帝 ” ,也再造完美的“ 后人类 ” ,这是人的自由神话的最高期盼。但是,当医生和科学家着手 从根本上来改变人的个性的物质基础即基因排序时,人便从自由神话跌落为物质材料的存在, 变成了 “ 一袋细胞 ” 和“ DNA基因图谱 ” ,人格本身就不再具有尊严。事实上,人毕竟不是以完美形式的神性存在,而是有限的和不完善的。人要根据自身特 点,不断通过努力和生命实践活动抵达善,以不同形式无限趋向完美,这才是人的自由和生 命存在的意义。人类是无法逃避技术发展的 “ 命运 ” 的,但技术的本质并不应该是对人类的 “ 操控 ” , 而是技术与人类的共存。我们既不能盲目地受控于技术,甚至以 “ 普罗米修斯式 ” 的辩护支 持基因编辑技术,但也不能一味地反对和对抗技术,把所有的技术进步都当作 “ 恶魔 ” 来加 以诅咒。人在面对技术和诱惑时不能失去理智,要在实践和道德的意义上寻找技术的界限和 规范性。在面对技术革命的冲击和挑战时,我们需要新的生命哲学和伦理观念,在与技术共 存中维护 “ 人之为人 ” 的尊严,坚守人类生命自由发展的本性。在后人类的时代,人的尊严需要建立在“ 自由者共在 ” 关系的基础之上。如果父母选择 基因编辑婴儿 ,父母与基因编辑婴儿之间应该并不是设计者和产品的关系,而是共同构成了 交往共同体的 “ 我们 ” 。父母不能仅仅从 “ 我 ” 的自我决定和自由选择出发,而要从与基因 编辑婴儿共享的 “ 我们 ” 出发。这种“ 自由者共在 ” 的交往共同体,并不是权利主体之间的 讨价还价,即“ 我应当拥有什么 ” ,而是责任和敬重,即“ 我们应当做什么 ” 。由此,在这 种不断扩充的交往共同体的 “ 我们 ” 中,推出的更是对 “ 自由的未来他者 ” 的责任和对人类 的责任。(摘编自刘静《基因编辑与人的尊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使用基因编辑技术会影响我们对人类同一性的认识,当人类为了某种目的改变某个人 的基因时,就会破坏 “ 人” 的基因结构。B. 基因编辑技术无法为普通大众的健康造福,只是因为它已经成为了基因编辑实施者赚 取利润的手段,造成所需成本非常昂贵。C. 人类不应被技术 “ 操控” ,而应与技术共存,在面对技术革命时,要有新的生命哲学 和伦理观念,坚守人类生命自由发展的本性。D. 随着基因技术的变革,人的基因排序已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人们实现了神话般的自 由,但人成为物质材料的存在,丧失了尊严。2. 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材料一基于基因编辑涉及的多种认识判断,提出了在人身上使用基因编辑技术需要伦 理省思。B. 材料一在论证结构上,先表明中心论点,再以并列式分条阐述理由,最后指出解决问 题的办法。C. 材料二既指出基因编辑技术可能会带来的弊端,又肯定了它的积极意义,体现出论证 的思辨性。D. 材料二将理论推想与存在事实对比,目的是论证人的自由和生命存在的意义在于无限高二语文试卷 第 2页 共 8页趋向完美。3. 下列对基因编辑的设想,不会引发 “ 伦理忧虑” 的一项是( 3 分) A. 改变特定的基因性状,能够消除身体因基因疾病带来的痛苦。 B.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识别新冠肺炎病毒,追踪、鉴定潜在靶点。 C. 对胚胎进行个性、体质、容貌等基因改造,孕育完美的后代。 D. 将不同动物的优势基因编辑给人类,加快人类生命文明进程。4. 两则材料都提及 “ 父母选择基因编辑婴儿” ,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4 分)5. 世界卫生组织( WHO )下属专家委员会发布《人类基因组编辑管治框架》和《人类基因 组编辑建议》,提出将人类基因组编辑作为公共卫生工具的全球建议。请你结合两则材料, 给该委员会提出三条参考意见。( 6 分)(二)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 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北上(节选) 徐则臣先听见波浪拍击船帮的声音,意大利人小波罗① 醒来。头脑昏沉,四肢极不清爽地酸疼, 肉肉地,闷闷地。窗外传来悠远高亢的说话声。他尝试着扒住窗框。无数的中国人正在挖河筑堤。男人们一例短打② ,辫子缠在头上或者脖子上;年轻的裸 着上身,裤子卷到膝盖处;有穿草鞋的,更多人打着赤脚;牵绳的,测绘的,挖土的,抬泥 的,推车的,拉车的,下桩的,打夯的,穿梭往来,不亦乐乎。当官的挺着肚子站在高处, 陪同者伸直手在比画,风吹起他们的衣角和胡须。也有女人出没其间,拎汤罐端瓷碗,给干 活儿的男人送水送饭。河道宽阔,堤岸高拔,新鲜的泥土敞开在他们脚下。他听不见河工现场琐碎的嘈嘈切切,却在整个场面之上发现了一曲整饬昂奋的合唱,既欢快,又劳苦,仿佛滚沸的巨型大锅里升腾起的雄浑蒸汽,但他听不懂。他很想听懂。他犹豫一下,敲响了身后 的舱壁。谢平遥③ 来到隔壁。跟着窗外的节奏,他给小波罗翻译出来: 嗨!嗨——/甩开臂膀挺直腰/脚步走稳好登高。嗨!嗨!嗨——/你也挑来我也抬/取出河土垫河崖/河堤修得高又宽/土掩大水保家园。 嗨!嗨!嗨——/头号大筐装满尖/运河挖得深又宽/南北二京好行船/大船装来江南米/小船又运青竹竿/抬上堤坝筐放稳/筐筐箩箩莫要慌。 嗨呀嗨!嗨——嗨!原来是运河蜃景。一阵风起,清晰的场景很快模糊了;再一阵风,蜃景消失了,南旺湖 碧波荡漾。小波罗的伤口出现了白中泛黄的脓点。到沧州,找了一个在当地相当著名的郑大夫。这位南洋学成归来的西医把辫子塞到白大 褂里头。“ 要我看,咱们大清国就一直没找对跟洋人打交道的方式。要么暗通款曲,私下里 能穿一条裤子;要么转过身就翻脸。要不是各地的教会医院都被毁了,迪马克先生的这点小 毛病怎么会拖延成这样?还有用义和团对付列强,怎么想的!你们知道吗? ”他把脑袋伸到 谢平遥面前,近得谢平遥能数得出他两道稀疏的眉毛一共有多少根。“ 听说去年义和团进京,高二语文试卷 第 3页 共 8页端王特把义和团的大师兄们招去,给皇太后表演刀枪不入的神功。表演完了,皇太后当场嘉 许。等大师兄们走了,荣禄问太后,您信吗?太后说,把戏是假的,几十万条精壮汉子是真 的,打起来,可以用他们去堵洋人的枪眼嘛。” 说完了,他大笑不止,一直笑到眼泪流出来 才停下。谢平遥被笑蒙了,这传闻好笑吗?“ 那郑大夫认为应该如何处理与列强的关系? “ 我哪里知道?肉食者鄙,这事不该我干。想必谢先生知道? “ 惭愧,在下才疏学浅,岂敢置喙。”“ 那谢先生的意思是,不懂就得沉默,听之任之? “ 在下绝无此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跟郑大夫一样赞成顾炎武先生的观点。” 谢 平遥不喜欢此人夸夸其谈,但对方言之成理。他倒是发现自己这些年懈怠了,愤怒与激情因 为无奈而日渐消磨,而长途水路上,单一的生活与景观更加剧了这一消磨。他在大夏天里打 了个激灵。可是,服下药后的第二天小波罗出现频繁的抽搐。他让谢平遥把大家都叫到床前。他让孙过程和邵常来把他扶到半躺着。“ 说实话,在受伤躺倒之前,运河对我,就是一 个东方古国伟大的壮举和奇观而已,上了岸三分钟我就会彻底忘掉。受了伤动不了了,从济 宁开始,一天二十四小时跟这条河平行着躺在一起,白天听它涛声四起,夜晚听它睡梦悠长, 我经常发现,我的呼吸跟这条河保持了相同的节奏,我感受到了这条大河的激昂蓬勃的生命。 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 遗憾的是,刚发现喜欢上这条河,我就不行了。我不甘心。我想把这条河完整地走一 遍,完整地走上两遍、三遍、十遍、二十遍、 一百遍。”小波罗凶狠地连抽几口烟,接连着咳嗽了好几声。“ 如果运河是个人,我真想问问它,为什么不能让我多活几年?运河说话了:该来就来, 该去就去,就像河水一样。我突然就明白了,对死应该跟对生一样决绝,对生也应该跟对死 一样坦荡。所以,我把各位招来,借这个机会跟各位告别。”小波罗闭上眼,又睁开了。“ 我所有行李都在这里,” 他说,“ 就作为礼物送给各位了。” 陈婆先哭出来。接着是邵常来。老陈也跟着揉眼睛时,谢平遥就让大家散了。小波罗:“ 请将我葬在通州的运河边上;随便哪个地方,务请在运河边上。拜托了!” 他 伸出嶙峋的手,皮肤上爬满死亡的黑影。“ 我答应你。” 谢平遥握住他的手。窗外是运河琐细的涛声。蝉在岸边的杨柳树上嘶鸣。 小波罗缓缓地闭上眼,此后再没有睁开。并肩行驶的一艘官船上有人在谈漕运。 一个说:“ 这怕是最后一趟了。” 另一个说:“ 果 真要废?” “ 宫里传出的消息。”公元 1901 年,岁次辛丑。这一年七月二日,即公历 8 月 15 日,光绪帝颁废漕令。七月 二十五日,即 9 月 7 日,庚子国变,签订《辛丑条约》。公元 1901 年,岁次辛丑。这一年六月二十日,即公历 8 月 4 日,意大利人保罗 · 迪马 克死在通州运河的一艘船上。(有删改) [注]①小波罗:即保罗 · 迪马克,他受到马可 · 波罗的影响,怀着对美好中国的期待来高二语文试卷 第 4页 共 8页到中国,与同船的谢平遥、邵常来、孙过程等人,从杭州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 经历与见识了船上人家、兵马劫匪、纤夫官员 ……遭遇了人生所能遭遇的一切,将一个想象 中的中国,转化为一个耳闻目见的中国。②短打:古代一种为劳作方便而穿的便服。③谢平 遥:清朝翻译官。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小说详细描写 “ 劳动号子 ” 的意图是以劳动号子的鲜活生命力对比漕运终结的必然 性,暗示传统文明的消逝,批判清政府对底层百姓的残酷压迫。B .作为一个清末旧式知识分子,谢平遥发现自己这些年懈怠了,愤怒与激情因为无奈 而日渐消磨,但他的内心并没有放弃理想与追求。C .小波罗临死前,说了一番话,然后把所有行李送给了其他人。这不仅见其善良,也 见其面对死亡的坦然。D .小波罗临终前请求葬于运河边,象征他对生命的终极领悟——个体生命如运河之水 般归于自然,呼应了 “ 该来就来,该去就去” 的生死观。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小说以 “ 北上” 为线索,各色各样的小人物因 “ 运” 而聚,有意大利人、清朝官员、 普通百姓和南洋学成归来的西医。B .通过对郑大夫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可见普通民众对清政府统治的不满和找不 到解决方案的无奈。C .“ 窗外是运河琐细的语声。蝉在岸边的杨柳树上嘶鸣” 两句,以声衬静,也衬托了小 波罗即将死亡的哀伤。D .在小说的结尾,小波罗之死、大运河的废漕与清政府的衰颓形成了一种映衬,具有 深刻的思想隐喻。8. 小说详细描写 “ 运河蜃景” ,有什么作用?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分)9. 小说中的人物因身份不同各有叙述视角,请简析不同人物叙述视角的特点及好处。( 6 分)二、古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材料一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刺史举俭为茂· ·才,俭 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俭 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 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① 讨捕。俭得亡命, 困迫遁 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 谓曰:“ 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 ”钦因起抚笃曰:“ 蘧伯玉 ② 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笃曰:“ 笃虽好义,明廷③ 今日载其半矣。 ”钦叹息 而去。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 ·灭,郡县为之 残破。高二语文试卷 第 5页 共 8页中平元年,党事解,乃还乡里。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 皆不就。献帝初,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赖其存者以百数。 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俭见曹氏用事之心已萌,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 岁余, 卒于许下,年八十四。(节选自《后汉书 · 党锢列传》)材料二:夏馥④ 闻张俭亡命,叹曰:“ 孽自己作,空污良善, 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 ”乃自翦须变形,入林虑山中,隐姓名,为冶家佣,亲突烟炭,形貌毁瘁,积二三年,人无 知者。馥弟静载缣帛追求饷之,馥不受曰:“ 弟奈何载祸相饷乎?”党禁未解而卒。(节选自《资治通鉴 · 汉纪》)[注]①刊章:诏令上删除告密人的名字。 ②蘧伯玉:春秋时卫国的大夫,很讲义气。 ③ 明廷:汉代对县令的敬称。④夏馥,东汉桓帝时因党锢事件被宦官诬陷。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每 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 分)困迫 A 遁走 B 望门 C 投止 D 莫不重 E 其名 F 行 G 破家 H 相容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茂才,即秀才,汉代察举制科目之一 ,与《陈情表》中的 “ 举臣秀才” 内涵相同。B. 殄灭,被诛灭,其中的 “ 殄” 与成语 “ 暴殄天物” 中的 “ 殄” 意思相同。C. 为,替,与《苏武传》中 “ 子卿尚复谁为乎” 的 “ 为” 意思相同。D. 饷,赠送,与《观刈麦》中 “ 相随饷田去” 的 “ 饷” 意思不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张俭是赵王张耳的后代,父亲曾任江夏太守,刺史举荐张俭做官,张俭称病推辞;党 锢之祸解除后,张俭也拒绝过朝廷的征召。B. 张俭任东部督邮时,检举侯览及其母亲的罪行,请求朝廷杀掉他们,皇帝没有回复, 侯览就指使朱并诬陷张俭,朝廷下令抓捕。C. 毛钦率兵到李笃家搜捕张俭,李笃晓之以大义,保全了张俭,之后李笃又将其送至塞 外,但不少保护过张俭的人都受到了牵连。D. 汉献帝初年,百姓闹饥荒,虽然张俭的资产勉强能维持温饱,但他仍然拿出所有资产 与同乡人共用,靠他活下来的人数以百计。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 )俭见曹氏用事之心已萌,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 4 分)( 2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至于成立。( 4 分)14. 夏馥对张俭的逃亡持何种态度?他自己又是怎样做的?请简要分析。( 3 分)(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 15~ 16 题。蜀道难 杨士奇高二语文试卷 第 6页 共 8页蜀山峨峨连剑阁,百丈飞崖俯奔壑。 逶迤鸟道出云中,江横石栈凌虚空。 行人未行先胆落,马足凌竞① 度还却。 由来此路险莫当,王遵② 策驭如康庄。 未若人心有崎曲,眼前十步能摧毂。[注]①凌竞:战栗、恐惧的样子。 ②王遵:字子春,新莽末年至东汉初年将领。王遵为 人豪侠,有辩才。更始元年,与隗嚣同时起兵,后投归更始帝刘玄,再后归顺东汉光武帝, 并劝降隗嚣。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诗歌首两句即入题,用“ 峨峨” 形容蜀山的高峻,用“ 飞崖”“ 奔壑” 描摹蜀道之险。B .三、四两句写蜀道凌空构架、高耸入云的特点,比李白的“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更 具画面感。C .五、六两句与李白的“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 异曲同工,都从正面描 写路难行。D .李白的《蜀道难》与本诗虽为同题杂言古诗,但李诗语言形式灵活,本诗语言相对 整饬。16 .该诗与李白的《蜀道难》为同题诗,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 概括。( 6 分)(三) 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6 分)( 1 )屈原《离骚》中与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用到相同意象的一句是“ , ”。( 2 )姜 夔 《 扬 州 慢 》 词 序 中 有 “ 寒 水 自 碧 ” 句 ,意 在 反 衬 。 杜 甫 《 蜀 相 》“ , 一联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3 )自古守孝道不仅令人动容,亦感动天地。正如李密在《陈情表》中就申言自己的苦衷被人神共知: ,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如果你是“ 硬核 ”游戏玩家,一定对刚刚发布的《黑神话:悟空》满怀期待;即便你对 游戏产业一无所知,可能也获悉,在该领域,一款中国产品实现了突破。《黑神话:悟空》 游戏脱胎于在中国 ① 的经典作品——《西游记》,以中国神话故事为背景,融入陕北说书 等非遗文化,对山西玉皇庙、重庆大足石刻、浙江时思寺等全国多处名胜古迹进行实景扫 描 ……这些带有浓烈中国文化特色的尝试,让玩家沉浸式地感受 ② 的中华文化,掀起了文 化热潮。在 B站上,有人用各种乐器演奏《云宫迅音》,有人介绍游戏取景地的历史文化, 有人深度解析《西游记》中的角色故事 ……传统文化与高度流行的游戏结合,激发了年轻人 的兴趣,吸引他们了解、热爱、宣传中华文化。《黑神话:悟空》这一国产游戏的偶然“ 出圈 ” ,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旺盛生命力, 又 为文化输出注入了新渠道,更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创造性。 随着国产精品层出不穷、百舸争高二语文试卷 第 7页 共 8页流的时代来临,我们呼唤越来越多像这位“ 孙行者 ” 一样的先行者 @ ,在世界舞台上闯出 自己的一片天地。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 分)19. 文中画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可增删少量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4 分)20. 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主题为“ 适度游戏,健康生活” 的大型活动,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 条劝诫标语,警醒同学们不要沉迷游戏。要求:突出主题,便于传诵,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不超过 20 个字。( 4 分)(二)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语言不可避免地要有概括作用或抽象作用。( A ),有种种大小,种种颜色,种种形状, 种种口味,语言里的 “ 苹果” 却只能概括所有苹果的共同属性,放弃各个苹果的特殊属性。 概括之中还有概括, “ 水果” 比“ 苹果” 更概括,“ 食品” 比“ 水果” 更概括,“ 东西” 比 “ 食品” 更概括。每一种语言都有一些这样高度概括的字眼,如“ 东西、事情、玩意儿、做、 干、搞” 等等。在概括的过程中,被放弃的特殊属性往往构成了暗示意义。比如“ 布鞋” ,这里有“ 布” 的意义、“ 鞋” 的意义,这是字本身的意义;还有“ 是一种鞋而不是一种布” 的意义,这是 靠字序这种语法手段来表示的意义;还有“ 用 ……做成的 ……” 的意义,这是在概括的过程 中被放弃了的暗示意义。语言的表达意义,一部分是显示,一部分是暗示,有点儿像打仗, 占据一点、控制一片。暗示的意义,正因为只是暗示,所以可能有多种意思。比如说“ 这份 报告,我写不好” ,就暗含着两种模棱两可的意思,可要是接着说, “ 让小王写比较合适” , 暗示的意思就比较明确了。这表明,暗示的意义,( B ),有时会让人们的理解大相径庭。21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5 个字。( 4 分)22 .请仿照文中对 “ 布鞋” 的意义解说,解说词语 “ 谢幕” 的意义。( 5 分)四、写作(60 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生活中,人们常说凡事要 “ 尽我所能 ” ,也要 “ 敬我不能 ”。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要求:思想健康,选准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答案1. C(A项,“就会破坏‘人’的基因结构”错误,材料一原文是“很可能会破坏他之为人的基因结构”;B项,“无法为普通大众的健康造福”表述绝对,且原因分析错误,材料一提到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在个体甚至家庭层面上消除疾病带来的痛苦;D项,“人的基因排序已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人们实现了神话般的自由”错误,材料二说的是“人便从自由神话跌落为物质材料的存在” ,且人的基因排序并非已从根本上改变。)2. D(材料二将理论推想与存在事实对比,目的是论证在面对技术革命时需要新的生命哲学和伦理观念,而不是论证人的自由和生命存在的意义在于无限趋向完美。)3. B(A项,改变特定基因性状消除身体因基因疾病带来的痛苦,可能强化对基因缺陷的价值偏见;C项,对胚胎进行个性、体质、容貌等基因改造,会导致社会分化、贫富差距拉大,破坏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D项,将不同动物的优势基因编辑给人类,可能破坏人类基因结构,引发对人类同一性的认识混乱 。B项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识别新冠肺炎病毒,追踪、鉴定潜在靶点,主要用于公共卫生领域,不涉及对人类基因的修改,不会引发“伦理忧虑”。 )4. 材料一论述的侧重点是父母选择基因编辑婴儿对传统人伦关系、社会伦理原则和规范的破坏,以及可能导致的社会分化、贫富差距拉大等不良后果;材料二论述的侧重点是父母选择基因编辑婴儿对“人之为人”的尊严和自由发展的影响,强调父母应从“自由者共在”的角度出发,承担对“自由的未来他者”和人类的责任。5. ①加强伦理审查,确保基因编辑技术仅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禁止用于非医疗目的的基因编辑,如修饰外貌、基因强化等,避免社会不平等加剧和人类多样性受到破坏。②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规范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流程,防止基因编辑实施者为谋取利润而滥用技术,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③开展伦理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认识,增强公众的伦理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公众参与和监督,使基因编辑技术在符合伦理规范的轨道上发展。6. A(小说详细描写“劳动号子”,主要意图并非批判清政府对底层百姓的残酷压迫,而是展现运河上的劳动场景,体现运河的活力,与漕运终结形成对比,引发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7. B(文中没有对郑大夫的心理描写,主要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展现他对清政府统治的不满和无奈。)8. ①内容上,展现了运河边人们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表现了运河的蓬勃生命力,丰富了小说内容;②结构上,为后文小波罗受伤后对运河的感悟做铺垫,使小波罗对运河情感的转变更加自然;③主题上,与后文漕运的终结形成对比,暗示了传统文明在时代变迁中的消逝,深化了主题 。9. ①小波罗的叙述视角:作为外国人,他以新奇、陌生的眼光看待中国的运河及相关人和事,其视角使故事具有新鲜感,能让读者从不同文化视角了解当时的中国社会;②谢平遥的叙述视角:他是清朝翻译官,其视角体现出清末旧式知识分子的思想和情感变化,能让读者感受到当时社会变革对传统知识分子的冲击;③郑大夫等其他人物的叙述视角:从普通民众的角度反映社会现实,展现出不同阶层对清政府统治的态度,使故事更加丰富多元,全面呈现当时社会的风貌 。10. 困迫A遁走B望门C投止D莫不重E其名F行G破家H相容(应断在B、D、G处)11. C(“子卿尚复谁为乎”中“为”是“为了”的意思,“为冶家佣”中“为”是“做”的意思,二者意思不同 。A项,“茂才”即“秀才”,内涵相同;B项,“殄”都有“灭绝”的意思;D项,“相随饷田去”中“饷”是“给在田间劳动的人送饭”,“弟奈何载祸相饷乎”中“饷”是“赠送”,二者意思不同 。)12. B(“皇帝没有回复”错误,材料一原文是“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是侯览阻止了奏章上达皇帝 。A、C、D选项对材料内容的概述均正确。 )13. (1)张俭看到曹氏掌权的野心已经萌发,于是闭门不出,不再参与政事。(2)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依,一直到成人自立。14. 夏馥对张俭的逃亡持否定态度。他认为张俭一人逃亡,却使众多无辜的人受到牵连,于是自己剪掉胡须,改变形貌,隐姓埋名,到林虑山中做冶铸人家的佣工,以此躲避灾祸 。15. C(李白的“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是从侧面描写路难行,通过行人的动作和神态来表现蜀道之险;而本诗五、六两句“行人未行先胆落,马足凌竞度还却”是从正面描写路难行,直接写行人的心理和马的状态,C选项中“都从正面描写路难行”表述错误。A、B、D选项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正确 。)16. 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蜀道艰险的感慨。不同点:李白的《蜀道难》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统治者的告诫;本诗则由蜀道之险,进一步联想到人心的险恶,表达了对人心难测的喟叹 。17. (1)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3)皇天后土,实所共鉴18. ①家喻户晓 ②博大精深19. “获悉,在该领域,一款中国产品实现了突破”成分残缺,应在“获悉”后加上“了”;“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旺盛生命力,又为文化输出注入了新渠道,更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创造性”语序不当,应改为“既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创造性,又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旺盛生命力,更为文化输出注入了新渠道” 。20. 示例:游戏适度益身心,沉迷其中毁前程。(运用对比修辞,突出适度游戏和沉迷游戏的不同结果,符合主题且便于传诵 。)21. A:世界上的苹果千差万别 B: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22. “谢幕”,这里有“谢”的意义、“幕”的意义,这是字本身的意义;还有“是一种关于幕的谢的行为而不是其他行为”的意义,这是靠字序这种语法手段来表示的意义;还有“演出结束后演员向观众致谢”的意义,这是在概括的过程中被放弃了的暗示意义 。23. 写作可从以下角度立意:①论述“尽我所能”与“敬我不能”的内涵,如“尽我所能”体现积极进取的态度,“敬我不能”体现对自身局限的清醒认识和敬畏之心;②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如相辅相成,“尽我所能”是为了突破“不能”,“敬我不能”能让“尽我所能”更有方向;③结合实际生活,阐述如何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践行“尽我所能”与“敬我不能”,如面对困难时尽力而为,同时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虚心学习等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