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通锦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成都市通锦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通锦中学2025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A 卷(100 分)
一、基础知识(12 分,每小题 3 分)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粗犷(kuàng) 莅临(lì) 酝酿(niàng) 咄咄逼人(duō)
B. 确凿(záo) 棱镜(léng) 着落(zháo) 人声鼎沸(dǐng)
C. 憔悴(cuì) 荫蔽(yīn) 徘徊(huái) 混为一谈(hùn)
D. 吝啬(lìn) 菡萏(dàn) 贮蓄(chǔ) 截然不同(jié)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朗润 抖擞 瞭亮 花枝招展
B. 宽敞 喉咙 决别 淅淅沥沥
C. 瘫痪 捶打 絮叨 翻来复去
D. 淡雅 烂漫 心绪 喜出望外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他面不改色,镇定自若,真是本色当行啊!
B. 这篇文章错别字很多,用语无伦次来评价它是再恰当不过了。
C. 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 科学工作者们在会上高谈阔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 “诵读经典” 很重要。
B. 有没有正确的环保观,是低碳生活能否实现的关键。
C. 他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
D. 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5 - 8 题。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5.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B. 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C. 便要还家 要:要求
D.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6.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忘路之远近 渔人甚异之
B.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中轩敞者为舱
C. 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D.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不足为外人道也
7. 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 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C. “不足为外人道也” 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 这篇文章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
8.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三、默写(6 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六句)
(1) ▲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2) ▲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 ▲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5)正是江南好风景,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 ▲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7)不知何处吹芦管,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8) ▲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四、现代文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0 - 13 题。
《父亲的自行车》
①那次回老家,父亲说自行车丢了。“唉,真倒霉,到菜场买菜,一转头自行车就没了。”“丢就丢了,再买一辆,又不值多少钱。” 我对父亲说。父亲没有吭声,只是神情沮丧,仿佛多年前和我赶集走散的光景。
②记忆里,父亲的自行车是在我五六岁时买的。那时,父亲在镇上的供销社上班,母亲在乡下务农。父亲为了方便回家干农活和照看我们,花费半年的工资买了辆自行车。
③有了自行车,我和一起出生的弟弟就有了期盼。日之夕矣,我们坐在门槛上焦急地等待父亲。当我们听到隐隐的铃声,便赛跑一般穿过那打谷场,跨过小桥,朝竹林那边的石子路冲去。我们骑自行车的方式可多了:我和弟弟并排坐在后面的架上,父亲把脚从车三角架里伸出来,一脚踩脚踏板,一脚撑地,哼着歌,晃晃悠悠地骑回家;父亲把我们兄弟俩放在前面的杠上,身子前倾,小心翼翼地骑;我们还会在车后座上玩捉迷藏,父亲便故意摇晃着身子,吓得我们紧紧抱住他的腰。
④最快乐的是春节骑在父亲的自行车上去拜年。那时,乡村的道路坑坑洼洼,自行车一路颠簸,我和弟弟却兴高采烈。父亲把车骑得飞快,带起的风呼呼作响。我们的笑声和车铃声在乡村的上空回荡。
⑤自行车不仅是交通工具,还是我们家的 “百宝箱”。农忙时节,父亲用自行车帮母亲运粮食;赶集时,自行车上挂满了我们买的日用品;父亲还会用自行车载着我们去县城,让我们开阔眼界。
⑥可是,渐渐长大了,我们有了自己的自行车,父亲的自行车便闲置了。后来,父亲的自行车越来越破旧,我和弟弟劝父亲换一辆新的,父亲总是说:“还能用,修修就好。”
⑦如今,父亲的自行车丢了,我仿佛看到了父亲的青春也随着自行车一起消失了。那辆自行车承载着我们的童年,承载着父亲对我们的爱,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温暖。
10. 文章围绕 “父亲的自行车” 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 分)
11. 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12. 结合语境,理解第⑦段中加点词语 “承载” 的含义。(2 分)
13. 文章表达了 “我” 怎样的情感?(2 分)
五、作文(60 分)
请以 “那一刻,我长大了”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B 卷(50 分)
一、诗歌鉴赏(4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 - 2 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中 “破” 和 “深” 的妙处。(2 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3 - 6 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________________
(2)太丘舍去 舍:________________
(3)去后乃至 乃:________________
(4)下车引之 引:________________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元方入门不顾。
5. 友人由 “怒” 到 “惭”,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 分)
6. 元方 “入门不顾” 是否失礼?请说说你的看法。(2 分)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 分)
(一)名著阅读(6 分)
阅读《朝花夕拾》选段,完成 7 - 9 题。
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 “礼教” 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也并不 “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 “礼教” 有妨的,—— 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 “又作别论” 了。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 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 “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 而且要背出来。
7. 选段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2 分)
8. 选段中 “我” 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2 分)
9. 父亲的做法对 “我”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2 分)
(二)现代文阅读(16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0 - 14 题。
《紫藤萝瀑布》
宗璞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 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 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0. 文章第①段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有什么作用?(3 分)
11. 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 “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3 分)
12. 第⑦段中 “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 分)
13. 第⑧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3 分)
14.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句话的理解。(3 分)
四、语言运用(12 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4 分)
材料一: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成为 “低头族”。无论是在公交车上、地铁里,还是在餐厅、商场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人们低头看手机的身影。“低头族” 们沉浸在手机的世界里,忽略了身边的人和事。
材料二:相关研究表明,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会对人的颈椎、眼睛等造成伤害。此外,“低头族” 在行走时因专注于手机,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等安全问题。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2 分)
(2)针对 “低头族” 现象,请你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2 分)
学校开展 “传统文化进校园” 活动,需要你为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语言简洁,富有感染力,不超过 20 字。(3 分)
仿照下面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5 分)
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宝库;阅读是__________,;阅读是__________。
答案
A 卷
一、基础知识(12 分,每小题 3 分)
答案:C
解析:A 项 “粗犷” 的 “犷” 应读 “guǎng”;B 项 “着落” 的 “着” 应读 “zhuó”;D 项 “贮蓄” 的 “贮” 应读 “zhù”。
答案:D
解析:A 项 “瞭亮” 应为 “嘹亮”;B 项 “决别” 应为 “诀别”;C 项 “翻来复去” 应为 “翻来覆去” 。
答案:C
解析:A 项 “本色当行” 指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用在此处形容面对歹徒的表现不恰当;B 项 “语无伦次” 形容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不能用来形容文章错别字多;D 项 “高谈阔论” 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含贬义,与语境不符。
答案:B
解析:A 项 “通过…… 使……” 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 “通过” 或 “使”;C 项 “他的晚年” 语序不当,应改为 “晚年的他”;D 项 “避免今后不再发生” 否定不当,应删去 “不”。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2 分,每小题 3 分)
答案:C
解析:“要” 同 “邀”,邀请。
答案:D
解析:A 项 “忘路之远近” 的 “之” 是结构助词,“的”;“渔人甚异之” 的 “之” 是代词,指桃花林的奇景。B 项 “不足为外人道也” 的 “为” 是 “对,向”;“中轩敞者为舱” 的 “为” 是 “是” 。C 项 “乃大惊” 的 “乃” 是 “于是,就”;“乃不知有汉” 的 “乃” 是 “竟然,居然”。D 项两个 “为” 都是 “对,向” 的意思。
答案:C
解析:“不足为外人道也” 反映了桃花源人不想让外人打扰他们平静生活的心理,并非是谦虚。
答案:
(1)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2)(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三、默写(6 分)
答案:
(1)潮平两岸阔
(2)星汉灿烂
(3)随君直到夜郎西
(4)枯藤老树昏鸦
(5)落花时节又逢君
(6)遥怜故园菊
(7)一夜征人尽望乡
(8)学而不思则罔
四、现代文阅读(10 分)
答案:①父亲用自行车带 “我们” 兄弟俩;②春节父亲用自行车带 “我们” 去拜年;③自行车是家里的 “百宝箱”;④自行车闲置后父亲不舍得换,如今自行车丢失。(答出三点即可得 3 分)
答案:运用了动作描写(1 分),“坐”“等待”“听到”“赛跑”“穿过”“跨过”“冲去” 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我们” 盼父亲归来时的急切心情(2 分)。
答案:“承载” 指承受支撑物体,在文中指父亲的自行车承载着 “我们” 的童年回忆、父亲对 “我们” 的爱以及家庭的温暖(2 分)。
答案:表达了 “我” 对童年生活的怀念(1 分),对父亲的爱与感激之情(1 分)。
五、作文(60 分)
评分标准参照中考作文评分细则,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综合评定。
B 卷
一、诗歌鉴赏(4 分)
答案:“破” 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1 分);“深” 字写出了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一片荒芜,突出了物是人非的凄凉景象(1 分)。
答案: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2 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2 分)
答案:
(1)约定
(2)舍弃
(3)才
(4)拉,牵拉
答案:
(1)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2)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答案:因为元方指出了友人 “无信”“无礼” 的错误(2 分)。
答案:示例一:不失礼。元方当时只有七岁,他能用自己的智慧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实属不易,不应过于苛求他。
示例二:失礼。因为 “友人惭,下车引之”,友人已经认错,元方应该给友人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况且对方是长辈,应该尊敬长辈,不应 “入门不顾”。(看法合理,能自圆其说即可得 2 分)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 分)
(一)名著阅读(6 分)
答案:《五猖会》(2 分)
答案:“我” 的心情由去看五猖会前的兴奋、期待(1 分),到被父亲要求背书时的忐忑、无奈、沮丧(1 分)。
答案:父亲的做法让 “我” 对五猖会的期待和兴奋之情荡然无存,使 “我” 感受到了封建家长制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2 分)。
(二)现代文阅读(16 分)
答案: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1 分);为下文写 “我” 看到紫藤萝花盛开的景象做铺垫(2 分)。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藤萝花比作瀑布(1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的繁茂、辉煌(1 分),表现了作者对紫藤萝花的赞美之情(1 分)。
答案:紫藤萝花旺盛的生命力让 “我” 深受感染,使 “我” 从失去弟弟的悲痛和对疾病的恐惧中走了出来(2 分),获得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感悟到生命的永恒(2 分)。
答案:运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1 分)。作用:补充交代了十多年前家门外紫藤萝花的稀落、伶仃以及被拆掉的情况(1 分),与眼前紫藤萝花的盛开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紫藤萝花顽强的生命力,为下文作者感悟生命的永恒做铺垫(1 分)。
答案:花和人在生活中都会遭遇各种不幸(1 分),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我们不能被一时的不幸打倒(1 分),应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让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1 分)。
四、语言运用(12 分)
答案:
(1)近年来,“低头族” 现象普遍,且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会带来诸多危害。(2 分)
(2)示例:①合理安排使用手机的时间,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 “低头族” 危害的认识。(每点 1 分,共 2 分)
答案:示例一: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示例二:走进传统文化,感受经典魅力。(3 分)
答案:示例:阅读是一盏明灯,为我照亮前行的道路;阅读是一艘帆船,带我驶向理想的彼岸。(5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