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九年级物理试卷(本试卷共24道题 满分80 分 物理和化学考试时间共 150 分钟)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2分;第7~9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家用电器或电子产品的有关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A.家用空调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1AB.一节铅蓄电池的电压为12VC.试电笔中的电阻约为一百万欧姆D.发光二极管的功率约为10W2.如图所示,烧瓶内盛有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观察瓶内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向瓶内打气时,压缩瓶内气体,瓶内气体内能减少B.当瓶塞跳出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白雾,说明瓶内气体温度升高C.当瓶塞跳出时,瓶塞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D.在这个过程中,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少3.如图甲所示,把活塞迅速压下去,硝化棉燃烧。图乙分别表示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四个冲程,其中能量转化方式与图甲所示现象一致的是4.如图所示,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戳穿)的轻质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吸管的一端,两者相互吸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餐巾纸与吸管摩擦时吸管得到电子B.餐巾纸与吸管摩擦时吸管失去电子C.摩擦时吸管上的部分正电荷转移到餐巾纸上D.摩擦后的吸管与摩擦后的橡胶棒带同种电荷5.如图所示电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S 闭合, S 、S 断开时, 电压表测 R 的电压B. S 、S 闭合,S 断开时, 电流表只测通过R 的电流C. S 、S 闭合,S 断开时, 电压表测电源电压D. S 、S 断开,S 闭合时, 电压表测R 两端电压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滑片P由图示位置向左滑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灯泡L变亮,电压表 V 示数变大B.电压表 V 示数变大,电流表A示数变小C.电压表 V 与电压表 V 的示数之差变大D.电压表 V 与电流表 A 的示数之比变大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射火箭用液态氢做燃料,是利用氢的热值大B.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它们改变内能的实质是相同的C.物体内能增大,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D.烧水是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8.图甲为可调节亮度的台灯,图乙为台灯中调节亮度的电位器的结构图,a、b、c是它的三个接线柱,a、c分别与弧形电阻丝的两端相连,b与金属滑片相连,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电位器与灯泡串联B.若只将b、c接入电路,逆时针转动旋钮时灯泡变暗C.若只将a、b接入电路,顺时针转动旋钮时灯泡变亮D.电位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灯泡亮度9.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灯泡L 的额定电压为12V,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一端移到另一端,通过灯泡L的电流跟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滑动变阻器能够连入电路的最大阻值为45ΩB.当灯泡正常发光时,实际功率为4.8WC.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的电阻为20Ω时,灯泡的实际功率为1.8WD.该电路以最小功率工作时,1min内电路消耗的电能为288J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10.中国的茶文化在宋朝时已经借助“海上丝绸之路”名扬世界,用热水泡茶时,闻到茶香味,这是 现象;水越热香味越浓,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1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里使用的用电器越来越多,当开关闭合,发生如图甲、乙所示情况时,产生电流过大,会造成空气开关跳闸。请你分析两者不同的原因: 甲是 , 乙是 。如图所示,将几只酸甜多汁的水果和一排发光二极管连接,发光二极管就会亮起来。水果在这里扮演了“ ”的角色。如果将这一排发光二极管中的一个拆下来,其他发光二极管继续发光,说明这些发光二极管是 联的。13.在某一温度下,两个电路元件甲和乙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元件甲的电阻是 Ω,将元件甲、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V的电源两端,则干路中的电流是 A。14.如图所示是小明家的电能表,他仅将一把电吹风接入图示电能表所在的电路,正常工作10min,电能表的转盘转过了360r,消耗的电能为 J;则该电吹风的电功率为 W。15.如图所示, 电源电压恒定, 灯 L 、L 上标有“3V3W”、“6V3W”字样(忽略灯丝电阻变化)。当闭合S 、断开S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左端时,L 正常发光,L 较暗;当闭合S 、S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至某位置时,电流表示数为0.2A,则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 Ω;已知灯L 的额定功率为P额,此时灯L 的实际功率为P ,则三、作图题 (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16.如图为家庭电路的一部分,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开关和电灯正确接入电路。17.汽车的座椅和安全带插口相当于两个开关,当乘客坐在座椅上时,座椅开关闭合,指示灯亮提醒乘客未扣上安全带,当安全带插入插口时,安全带插口开关闭合,指示灯熄灭;R 是防止电路短路的元件。请根据以上要求,并符合实际应用,连接电路图。四、实验题(本题4小题, 18题6分, 19题6分, 20题8分,21题5分, 共25分)18.(6分)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中:(1)需要使用的测量工具有:温度计、秒表、 。(2)本实验中使用电加热器加热的好处是 。(3)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甲的温度/℃ 30 34 38 42 46乙的温度/℃ 26 34 42 50 58①加热前,保持甲、乙两种液体 相同。②加热4min,甲的末温低于乙的末温,则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Q甲 Qz;③若甲的比热容为4.2×10 J/(kg·℃), 则乙的比热容为 J/(kg·℃)(不计热量损失)。(4)甲、乙两种液体中,甲液体更适合做输运能量的介质,这是因为 。19.(6分)如图甲是“探究串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电路图:(1)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该 。(2)在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的过程中,闭合开关前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根据你的分析,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电流表的位置 A B C电流I/ A 1.5 0.3 0.3(4)右表是某同学实验中的一组数据:指出上述表格所记录的数据中,明显错误的数值是 , 造成错误的原因是 。(5)实验中某同学发现两个串联的小灯泡中,一个发光,一个不发光,造成其中一个小灯泡不发光的原因是 。A.通过灯泡的电流小 B.灯泡的灯丝断了C.灯丝的电阻小 D.小灯泡靠近负极20.(8分)利用所学的知识,小明想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1 1.0 0.12 2.0 0.23 3.0 0.3(1)连接好电路,利用开关试触,发现电压表指针偏转到表盘右侧无刻度处,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故障原因可能是定值电阻发生了 。(2)排除故障后,小明用图甲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①分别接入三个不同阻值的电阻,保持电源电压 6V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记下电流表示数,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小明在实验中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为 V不变;②分别选取5Ω、10Ω、20Ω的电阻完成实验,当用10Ω电阻替代5Ω电阻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 移;要完成图乙中的数据,甲图中选取的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不能低于 Ω。(3)在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想继续探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时,正确进行实验,测得三组实验数据,如上表丙所示;此时定值电阻阻值为 Ω;小明在实验中也分别采用5Ω、10Ω、20Ω的电阻进行实验,目的是 ;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4)在探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时,不能用小灯泡替代定值电阻,理由是: 。21.(5分)小明和他的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未知电阻 Rx的阻值,电源为三节新的干电池。(1)小明检查电路时发现有一处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甲图中连接错误的导线上打“×”,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正确连接电路(注意导线不要交叉);(2)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某处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 A,被测电阻 Rx的阻值为 Ω;(3)实验中,由于同组其他同学操作失误使得电流表被烧坏,于是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对 Rx的阻值进行测量,已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实验步骤如下:①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左端时,电压表示数为U;②闭合开关S, ,电压表示数为U ;③待测电阻的阻值表达式为 (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五、综合实践题(共3小题, 22题7分, 23题8分, 24题6分; 共21分)22.(7分)如图是两挡电火锅(加热挡和保温挡)及其简化电路图,铭牌上标有“220V 加热挡1.8kW”字样,R 和R 均为发热电阻,电火锅一次性可装入2.5kg的食材,若食材的比热容为 , 打开电火锅, 5min可将2.5kg食材从20℃加热到100℃。求:(1)电火锅加热挡加热食材的效率为多少 (2) 若R 的电阻为30.25Ω, 则电火锅的保温挡功率有多大 23.(8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灯L标有“6V3W”字样(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定值电阻R =20Ω。当S、S 都闭合滑片P在最右端时,灯L恰好正常发光。求:(1)电源电压和灯L正常发光时的电阻。(2)电流表示数。(3)通电1min,电流通过定值电阻R 产生生的热量为多大(4)当S闭合,S 断开,滑片P在最左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5A,求滑动变阻器 R 的最大阻值。24. (6分)在跨学科实践课上,某小组开展了“安全的电动自行车”的学习活动。下面是该小组同学交流的实践过程,请帮助完成下列内容:【项目提出】电动自行车是指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极、控制器、蓄电池、转把闸把等操作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轻巧、便捷,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电动自行车带来的安全问题也很严重。同学们根据电学知识,进一步深入了解电动自行车的刹车系统、变速系统和充电过热保护装置等。【项目分析】在“安全的电动自行车”的学习活动中,完成以下任务:(1)了解电动自行车的刹车系统。(2)分析电动自行车如何实现高、低两挡变速。(3)分析充电过热保护装置如何防止充电器过热。【项目实施】(1)了解“刹车系统”。电动自行车刹车时,电动机必须断电。因此,人们在电动自行车左右两刹车手柄中各安装了一只开关S 和S ,S是用钥匙控制的电源开关。在行驶中用任意一只手柄刹车时;开关S 或S 断开,电动机立即断电。上面电路中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2)如图甲是某款电动自行车的实物图,该款电动自行车拥有高、低两挡变速(内部电路如图乙所示)。①分析图乙的内部电路可知,当开关拨到 端时为高速挡;电动自行车的转速把手可以调节电动自行车在不同挡内的转速,转速把手相当于 ;②电动自行车的相关参数如右表所示。该款电动自行车的电池充满电时储存的电能为 J;(3)为确保充电安全,自行车配置的充电器有过热保护装置,模拟控制电路如图丙所示,电源电压U为10V,R 是定值电阻,R 是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当R 两端电压增大到8V时,控制电路将切断充电电路,实现保护。此时 , 则 R 的电阻为 Ω。【交流拓展】(4)小组同学进一步研究模拟控制电路想要在更低的温度时切断充电电路,于是他们将定值电阻R 换成滑动变阻器,要想降低切断温度,可以将滑片P 向 移动。丹东市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九年级物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批卷教师不得擅自更改评分标准)一、选择题: (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2分;第7~9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答案 C D A B C D AD ABD ABC二、填空题: (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10 扩散 剧烈(快) 11 总功率过大 短路 12 电源 并13 5 0.6 14 3.6×10 600 15 25.5 25:4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作图题每错一处扣1分,直到扣完为止。四、实验题:(本题共4小题,共25分)18.(6分)(1) 天平 (2) 保证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或内部加热,热散失少(3) ① 质量 ② 等于 ③ 2.1×10 (4) 甲的比热容大19.(6分)(1) 断开 (2)没有调零 (3) 不相同(4) 1.5 误读成大量程了 (5) C20. (8分)(1) 断路 (2) 2 右 40(3) 10 结果具有普遍性 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4) 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九(上)期末物理参考答案 第 1 页 共 2 页21.(5分)(1)见右图(2)0.3 10(3)②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右端时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3小题,共21分)(其他步骤合理均给分)22. (7分) 解:(1) Q吸= cm (t水-t ) =1.62×10 J/(kg ℃)×2.5kg× (100℃——20℃) =3.24×10 J-1分1分2分(2)当S 闭合S 断开时, 只有 R 工作为保温 1分1分1分23. (8分) 解:(1)当S、S 闭合滑片P在最右端时,灯L和R 并联 , 且灯L正常发光。U= UL=6V(2)1分1分(3) t=1min=60s-2 分(4)当S闭合S 断开滑片P在最右端时,R 和灯L串联, 电流表示数为0.25A。1分1分24. (6分)(1) B (2) ① a 滑动变阻器 ② 8.64 ×10 (3) 6 (4) 右九 (上)期末物理参考答案 第 2 页 共 2 页丹东市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九年级化学试卷(本试卷共14 小题 满分50分 化学和物理考试时长共150分钟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 O-16 Na-23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10分)本部分包括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校开展研学活动。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摘苹果 B.雕木枪 C.编草鞋 D.酿米酒2.氧化铁(Fe O )是一种红棕色粉末,用于油漆、橡胶、塑料、建筑等着色,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A. +3 B. - 3 C. +2 D.-23.天气谚语“扑地烟,雨连天”中的“烟”,指的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下列有关“扑地烟”形成过程分析正确的是A.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B.水分子停止运动C.水分子的质量变大 D.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4.下列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是5.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作燃料 B.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约为78%C.二氧化碳在蔬菜大棚中可作气体肥料 D.洁净的空气属于纯净物6.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分析或做法正确的是A.食物的腐烂过程属于缓慢氧化,所以不易被察觉B.用锅盖能盖灭锅内燃着的食用油,是因为隔离了可燃物C.家里燃气泄露时,应及时开启换气扇通风D.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说明饼干一定变质了7.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地球的是A.出租车、公交车使用新能源汽车B.推广使用一次性碗筷,树立健康意识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减少资源浪费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8.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14.8B.铟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8D.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是499.碳循环和氧循环是指含碳元素物质和含氧元素物质的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变化观:不是每个人都在参与碳循环B.守恒观: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质量不一定守恒C.微粒观:光合作用能使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分子总数增加D.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10.水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如图是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可以实现自身净化B.陆地的水可以形成地下水径流C.图中②代表的环节是水的蒸发D.湖泊中的水既能蒸发、渗漏,也能流入海洋等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40分)本部分共包括4 小题11. (11分)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并探究其性质的相关装置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二氧化锰是不溶于水的粉末)制取氧气】(1)图一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最适宜的发生装置是 ;该反应基本类型为 。(2)若选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 时开始收集;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操作是(3)实验结束后,若要分离出二氧化锰,可将容器中的残留物过滤、洗涤、干燥。过滤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正确操作后,展开滤纸有四个区域如图二所示,选出大部分固体所在的区域,用序号表示可能的一种情况 .【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4)同学们利用图三装置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发生反应,请完成表格中的问题。(已知:通常条件下氮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化学性质稳定)编号 实验内容 纸花变化 实验目的 结论与分析步骤1 通入二氧化碳 不变色 通过实验步骤1、2、3,得出的结论是__步骤2 通入足量氮气步骤3 打开漏斗活塞步骤4 通入二氧化碳 变红 产生能使紫色小花变红的物质,该物质化学式是____12. (9分)结合下面科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中国以低碳行动坚持绿色发展,在几次大型运动会上不断创新使用新型火炬燃料。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上,火炬“祥云”采用的燃料是丙烷(C H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上,火炬“飞扬”采用的燃料是氢气:2023 年杭州亚运会上,主火炬塔用“绿色甲醇”(甲醇的化学式为CH OH)作为燃料。【氢能源的认识】(1)上述三种燃料中都含有的相同元素是 ,三种燃料中,燃烧产物不能对环境直接造成影响的是 .(2)氢能源在我国的发展规划如图一所示。制取“灰氢”和“蓝氢”使用的原料都属于 能源;我国即将进入的氢能源时代是 时代,其化学技术是将天然气转化为氢气。【“绿色甲醇”的认识】“绿色甲醇”之所以称为“绿色”,是因为一定质量的甲醇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与合成等质量的甲醇时消耗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所以甲醇是“零增碳”燃料,是全球公认的新型能源。(3)在甲醇与氧气的反应中,反应物甲醇与生成物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 。(4)目前,我国生产“绿色甲醇”的技术全球领先,图二是二氧化碳与通过光伏发电制得的氢气在高温及催化剂作用下生产甲醇的工艺流程。“步骤I”中的能量转化关系是:太阳能 → 能→化学能;“步骤II”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5)“绿氢”时代,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是 。(6)甲醇通常为液态,与氢气相比,甲醇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答一点)。13. (10分)某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在学习了水的相关知识后,设计了系列探究水的实践活动。【任务一】自制净水器并进行水质检测(1)图一中小卵石到活性炭三个过滤层,过滤掉的杂质颗粒越来越 (填“大”或“小”)。(2)TDS值是水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它与水质关系如图二所示。同学们将净化后的水样用水质检测笔测得TDS值为159,根据水质纯度曲线图判断净化后的水质纯度为【任务二】研究水的元素组成和微观构成(3)用水电解器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根据其 的化学性质进行检验;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为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元素组成的。(4)图三是电解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过程②表示的微观过程是 ;该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两种微观粒子是【任务三】同学们进行了“影响电解水反应速率因素”的探究,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5)比较实验1和2得出的结论:相同温度下,NaOH 溶液浓度 (填“大”或“小”),产生气体的速率较快。(7)分析四组实验数据,请你判断:实验3 的电解所用时间“x”可能是下列的 s(填字母序号)。A.32.4 B.35.2 C.50.2 D.55.614.(10分)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一个实验:向半瓶矿泉水中加入一片维C泡腾片,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同学们对此产生了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任务一】分析图一标签中的信息(1)维生素C (化学式为C H O )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维生素C 的物质类别为 (填序号)。A.氧化物 B.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任务二】探讨泡腾片放入水中产生的气体(3)泡腾片在水中产生大量气泡,同学甲猜想该气体可能是CO 、CO、H 中的一种或几种,同学乙猜想还可能是O 等。化学反应要遵守 定律,大家认为他们的猜想都有道理。(4)同学们查资料得知产生的气体是泡腾片中碳酸氢钠和柠檬酸在水中发生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证明气体为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任务三】测定泡腾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查阅资料:①浓硫酸可以吸收水蒸气。②氮气难溶于水。③碱石灰可以吸收CO 和水蒸气。实验探究: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二装置进行了实验。步骤I:检查装置气密性,称量干燥管a的质量。步骤Ⅱ:先通一段时间氮气后,再连接干燥管a、b。步骤Ⅲ:推动注射器活塞,将水注入容器中。步骤IV:待完全反应后,再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步骤 V:再次称量干燥管a,质量增加了0.44g。请根据上述实验及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5)步骤Ⅲ的实验现象是 。(6)实验中,干燥管a中的碱石灰吸收的物质是 ;干燥管b中碱石灰的作用是(7)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所用维C泡腾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 g(假设碳酸氢钠完全反应)。(8)步骤Ⅱ中若先连接干燥管a、b,再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则实验测定的结果会 .“偏高”或“偏低”)。(9)小明认为尽管每步均完全反应,该实验得出的碳酸氢钠质量要小于所用泡腾片中碳酸氢钠的实际质量,理由是试卷第6页,共6页丹东市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九年级化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10分,每小题1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A D B C A B B D C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40分,每空1分。)为规范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评分比中考评卷严格一些,化学方程式中各项错一处不得分。)11. (11分)(1)试管; B ; 分解反应(2)导管口气泡连续或气泡均匀放出; 带火星木条放在b处(燃着的木条不给分)(3) 引流; 1、 2(或2、3或3、4或4、 1, 没有隔点不扣分; 一对一错不得分)(4) 不变色 ;排出锥形瓶内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水不能使紫色小花(石蕊)变红(或“二氧化碳和水均不能使紫色小花变红”这种表述若没有“均”或“都”不给分,其它说法意思表达清楚也可);H CO 12. (9分)(1) 氢(H) ; 氢气 (H ) (2) 化石(或不可再生) ; 蓝氢(3) 1:1 (4) 电 ;(5) 从原料和产物任意一个角度作答都可以,合理即可。如原料 (或不再使用含碳燃料或不再使用化石燃料等)如不再产生二氧化碳(或不产生加剧温室效应的气体等)(6)便于储存 (或便于运输或更安全或成本低)13. (10分)(1) 小 (2) 较高(3) 可燃 (“燃烧”也可); 1:2 ; 氢、氧(符号也可, 顺序不限)(4)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指出正确的原子个数和分子个数给分;用微观粒子符号表示给分。原子结合成分子不给分;原子改变不给分;结合成分子不给分);氢原子和氧原子(或H、O) (5) 大(6)NaOH溶液浓度相同时,温度越高,产生气体的速率较快(速率用产生相同体积的气体所用时间多或少表示也可以或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高,产生气体的速率快也可以。) (7) C14. (10分)(1) 24:3:32(没化简不扣分)(2) C (3)质量守恒((5)气泡产生 (“气体”也可)(6)二氧化碳(化学式也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没有空气不得分)(7) 0.84 (8) 偏高;(9)部分二氧化碳溶解在溶液中(或部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或部分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没有“部分”不扣分。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