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五四学制)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五四学制)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二)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8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试卷、答题卡交回。
《中国古代史》第Ⅰ卷(选择题)
说明: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 “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 )
A. 推行县制 B. 编制户口 C. 奖励耕织 D. 奖励军功
2. 儒家思想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下图描述了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变化情况。对四个时期境况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A点:战国时期,孔子创立 B. B点:焚书坑儒,儒学消亡
C. C点:尊崇儒术,封建正统 D. D点:八股取士,地位下降
3. 下面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三省六部制 D. 科举制
4. 小明同学参观历史博物馆,导游在介绍一件文物时说道:“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商贸的繁荣。”这件文物是( )
A. 秦半两钱 B. 开元通宝 C. 会子 D. 交子
5. “给出人物,AI写诗”。下列诗句中,哪一句用来描述郑和下西洋比较恰当( )
A. 独身西行去,真经东土归 B. 孤帆穿海浪,佛法渡东洋。
C. 驼铃穿大漠,丝路拓新天 D. 云帆破沧海,宝货通异邦。
6. 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收集到如下论据。据此推断他们要论述的观点是( )
◆杨靖宇领导东北抗日游击队抗击日寇 ◆西安事变和平解放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抗日根据地军民创造地道战等游击战法 ◆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中共七大召开
A. 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B. 民族觉醒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D.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7.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红色精神,共同构成我们党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下列时代精神,按照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红船精神 ②特区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延安精神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④② C. ①③④② D. ③②①④
8. 中英谈判的见证者罗宾·巴特勒回忆道:“在谈判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关键构想,为谈判的成功和香港主权的和平移交打开大门”。文中的“关键构想”是( )
A. 政治协商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一国两制
9. 雅典执政官伯里克利曾说:“我们不模伤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因为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雅典成为“邻人榜样”是因为
A. 商业繁荣 B. 开疆拓土 C. 文化教育 D. 民主政治
10.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和古希腊罗马时期思想大师辈出,被称为人类发展的“轴心时代”。下列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文明成果是( )
A. 《论语》《荷马史诗》 B. 《史记》《十二铜表法》
C. 《论语》《十二铜表法》 D. 《黄帝内经》《荷马史诗》
11. 根据以下材料分析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的鼓舞下,航海家们乐观进取和积极冒险的精神,驱使他们远涉千里追求幸福。 ——《近代西欧国家现代化与文艺复兴关系探析》 (地理大发现)结束了意大利在东西方贸易中的垄断地位……文艺复兴的经济基础不复存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走向衰落。 ——《全球通史》 文艺复兴时期,地理学、天文学、制图学的复兴还直接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技术支持。 ——《论地理大发现的文化背景》
①人文主义是地理大发现的精神动力 ②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利润为思想解放提供经济基础
③新航路开辟决定文艺复兴的兴衰 ④文艺复兴为新航路开辟提供技术支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2. 民主是全人类共同价值,核心是人民当家做主。然而,美式民主制度设计的初始逻辑就是围绕资本利益运作,注定是“少数人的民主”。材料中的“制度设计”的奠基之作是( )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1787年宪法
13.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和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这次政变史称“光荣革命”
B. 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委任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C. 1792年9月,法国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D. 《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具有进步性
14. 下面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 法国巴黎公社 B. 《共产党宣言》发表 C. 第一国际成立 D. 俄国十月革命
15. “当前大国力量对比的差距正在缩小,美国的领导力和主导力在下降,欧洲的自主自强意识在增强,俄罗斯力图重振大国雄风,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这表明( )
A. 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B.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受阻
C.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 新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第Ⅱ卷(非选择题)
说明:本大题共4小题。(16题9分;17题11分;18题8分;19题7分;共35分)
16. 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研读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制度”主要指什么制度?并概括指出该制度在秦、元两朝地方管理上的创新表现。
材料二:古代遗址
(2)分别指出两处遗址的历史研究价值。
材料三:古代官印
(3)上面两枚印章出现在哪一朝代?说出你的理由。
(4)史料分类方法有多种,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碑史料和数字化史料等类型。据此判断,材料三属于什么史料类型?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中国共产党大事记
时间 大事
1921年 中共一大
1927年 南昌起义
1928年 井冈山会师
1937年 红军接受国民党改编,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
1945年 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1948年 辽沈战役打响
1949年 开国大典
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开始
1980年 建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7年 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现代史开始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2)请从材料中任选三个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8. 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危机与机遇”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任务一:梳理中国近代探索
材料一:下图是“中国近代探索”思维导图
(1)请你完善材料一思维导图中F、G两处的内容。根据思维导图,归纳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探究二:探究科技创新
材料二:下面是工业1.0到工业4.0的发展历程。(注:工业1.0——创造了机器工厂的“蒸汽时代”。工业2.0——将人类带入分工明确、大批量生产的流水线模式和“电气时代”。工业3.0——应用电子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工业4.0——开始应用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
(2)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工业1.0、工业2.0两个时代的代表成果各一例。
探究三:纵析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材料三:
图A 英国17世纪政治上的变化
B:旧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致使法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国王路易十六等势力的倒行逆施,引发了法国大革命,最终以人民参与的彻底革命,确立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
——摘编自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述图A英国政治上出现变化的原因、据材料B概括法国大革命爆发的背景。
材料四:
资料C: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成为拥有私户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为止。 ——《解放农奴宣言》 资料D: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日本政治史》
(4)据材料三、材料四分析俄、日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途径有何不同?
材料五:1929年纽约股市的崩溃,突然终结了20年代的繁荣。恐慌从一国蔓延到另一国……法国和英国都显得犹豫不决,不能也不愿采取激烈的政府手段去恢复经济。而……美国对经济危机做出了更积极的回应。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5)指出材料五美国“更积极的回应”有何创新之处?
19. 战争是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国际格局演变折射出大国实力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大战】
材料一:一战深刻影响殖民地世界。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曾这样预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他们(指殖民者)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非洲。二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失去了其大部分殖民地,在1944年至1985年间,总共有96个国家赢得了独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七版修订版
(1)据材料一分析归纳两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影响。
【大国争霸】
材料二: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
——摘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利用“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对苏联进行包围?
材料三:关于国际秩序演变的原因,当前国际政治研究领域存在几种较为普遍的观点:首先是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导致新老强国之间的矛盾激化,最终使国际秩序发生转型;大规模战争是推动国际体系变迁的重要因素,两次世界大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国际力量对比,新的国际制度也伴随着战争的结束而出现;除此之外,新兴大国的崛起与传统大国之间的关系,对国际秩序的重新构建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摘编自武岑《近代以来国际秩序演变综述》
(3)据材料三分析影响国际秩序变化的因素。
【中国地位】
材料四:国际会议上的中国代表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中国方案】
材料五: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何方,将取决于各国在多边与单边、开放与封闭、合作与对抗等重大问题上能否做出正确的抉择。……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和全球发展的贡献者,面对国际秩序存在的各种混乱现象,面对人类的各种问题和世界的各种不确定性,必然会提供自己的方案和智慧。
——摘编自《500年世界历史变迁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5)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所指内容。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二)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8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试卷、答题卡交回。
《中国古代史》第Ⅰ卷(选择题)
说明: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A
【15题答案】
【答案】A
第Ⅱ卷(非选择题)
说明:本大题共4小题。(16题9分;17题11分;18题8分;19题7分;共35分)
【16题答案】
【答案】(1)制度: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创新表现:秦:郡县制;元:行省制
(2)研究价值:图一是研究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史料,图二是研究近代列强侵华的历史见证。
(3)朝代:清朝。
理由:1653年,顺治皇帝正式赐予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喇嘛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时,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4)史料类型:实物史料
【17题答案】
【答案】(1)中国共产党诞生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现代史开始的标志:开国大典
(2)示例:事件:中共一大;开国大典;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观点: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阐述: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人民经过28年的奋斗,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广阔的前景。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中国正在不断迈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带领人民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志存高远,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18题答案】
【答案】(1)F:自强、求富;G:新文化运动。特点:由学习西方技术(或器物)到学习西方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推进,逐步深入。
(2)工业1.0成果:瓦特改良蒸汽机、珍妮纺纱机等。工业2.0成果: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电的广泛应用等。
(3)原因: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限制了国王的权利,逐步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背景:旧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致使法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4)不同:英法途径:暴力革命;俄日途径:自上而下的改革
(5)创新之处: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19题答案】
【答案】(1)影响: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或促进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二战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欧洲失去了大量海外殖民地,政治地位下降。
(2)资本: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因素:两次工业革命;大规模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新兴大国的崛起与传统大国之间的关系。
(4)根本原因:综合国力的提升
(5)“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