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24 三顾茅庐预习助读● 知识链接《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叙写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名作赏析《冠军帖》(选帖)张芝书法特点:笔法奇诡多变,回转勾连,舒卷各得其宜,气势纵横,轻盈灵动。● 素材积累蜀 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1.字音字形预习练 新课感知 01yèɡuānshūnǎnxùbǐ经贤贯箪2.理解词义(1) :因羞惭而脸红。 (2) :见识浅薄,地位低下。 (3) :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4) :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5) :具有治理天下的卓越才能。 (6) :拜见。 (7) :比喻迫切地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8) :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愧赧鄙贱箪食壶浆如雷贯耳经世奇才拜谒思贤如渴顿开茅塞3.文学常识《三顾茅庐》选自《 》,作者 , (朝代)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是我国第一部 小说,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 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 . 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 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三国演义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魏、蜀、吴东汉末年及三国4.整体感知A积累与运用评价练 课后作业 02B导析:B A项,“倥”应读作“kǒng”,“冈”应读作“gāng”;C项,“吟”应读作“yín”,“裔”应读作“yì”;D项,“纶”应读作“guā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峨冠搏带 邂逅 愕然 逍遥B.安帮定国 斡旋 乾坤 匡扶C.民殷国富 凛凛 霏霏 庸懒D.功盖寰宇 社稷 悒怏 侥幸D导析:D A项,“搏”应写作“博”;B项,“帮”应写作“邦”;C项,“庸”应写作“慵”。C导析:C A项,“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用在此处不合语境。B项,“如雷贯耳”形容人的名声很大。用在此处不合语境。D项,“箪食壶浆”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不适用于学生。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想,只有你书读得足够多了, 中国人的信仰千百年来并不是仅仅靠宗教来支撑的,它也在唐诗宋词中,在《三国演义》里,在《红楼梦》里,在《西游记》里,在无数的经典书籍中,至今依然活跃在那美丽的方块字里。 ①但是这还不是最重要的。②更重要的是,我们在阅读中能寻找到信仰和精神支柱。③你才会更有创意,才会更自信,才会更有底气,才能获取更多的物质回报。④书读得多了,你会是一个情感充沛的人,你的心灵会更充实。A.③②①④ 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D导析:D 通读语段可知,由横线前的“只有”,想到关联词语“只有……才……”,即横线处第一句应填③句;①句中的“但是”表转折,说明有比收获创意、自信、底气、物质回报等更重要的东西,即后文的情感充沛、心灵会更充实,以及找到信仰和精神支柱;④句与②句语意上形成递进关系,且②句中的“信仰”与横线后面的“中国人的信仰”相联系。故正确的排序为③①④②。5.依据课文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联。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下联: 刘玄德三顾茅庐B拓展提升青梅煮酒论英雄①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 ”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二人乃不复言。②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 ”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③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 ”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 ”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 ”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 ”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 ”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 ”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 ”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 ”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 ”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 ”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 ”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④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题目为编者所加)6.文章第②段开头交代“关、张不在”的目的是什么 (2分)答案:为了渲染紧张气氛,设置悬念。“关、张不在”,曹操又忽然遣人请刘备过去,不知是何居心。7.曹操邀请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意图是什么 (2分)答案: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胸怀大志,能成大业。8.当曹操指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有何反应 请分析刘备的人物形象。(3分)答案:刘备十分惊慌,手中的汤匙、筷子不觉落于地下,但他随即假借畏雷来掩饰自己的失态,表现了他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善于掩饰的性格特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