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2025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2025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2025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为更好地推介河南,河南文旅厅积极创新,举办了一系列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学校为了响应政策,在学校开展了专项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广播电视局联合主办了“跟着微短剧游河南”宣传推广活动,征集的推介片文案出现了一些问题,请你帮忙解决。
来到河南,你想去哪里旅游呢?如果你来到河南,一定要去少林寺看看,名山宝刹,翠柏劲松掩映下,石碑林立;如果你来到河南,一定要去栾川消夏,嶙峋的巨石与苍翠的森林交相辉映,瀑布倾xiè____而下,是避暑乘凉的好去处;如果你来到河南,一定要去巩义看看,深秋的长寿山,“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引得无数游客心chí____神往;如果你来到河南,一定要去小浪底看看,亘古的黄河,水流平缓,仿佛一条银色的巨龙蜿蜒曲折……
游不完的风景名胜,夸不尽的魅力中原!如果你来到河南,一定会被它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内涵深深吸引!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怎么读?请你写出正确的拼音。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填写哪两个字?请工整书写。
2. 针对微短剧这一宣传推广形式,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下面是你们小组成员的意见,请你在下面文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前些年,传统电视媒体为传播非遗文化推出了大量视频作品。但这些作品大多时长较长,且只能通过传统渠道播放,无法有效触动年轻人。近年来,短视频逐渐成为非遗文化传播的新兴载体。河南文旅积极探索非遗传承新模式,“行走河南·读懂中国”郑州主题系列短视频,多角度、多主题、多手法展现郑州的悠久历史和城市魅力。短视频中关于豫剧、旅游、美食、庙会等非遗的内容,吸引了大量年轻粉丝。但不容忽视的是,_________。比如人们观看这类短视频主要是出于猎奇心理,往往是走马观花式的快速浏览,点赞后即离开,缺少更深入的后续互动。
3. 河南文旅厅要拍摄一个关于河南历史文化名人的微短剧,请你们小组协助完成拍摄脚本的撰写。
河南,这片中原大地,自古以来便是文化昌盛之地,孕育了众多杰出的文人。他们以笔为剑,以文为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璀璨的篇章。
杜甫一生坎坷,自己居住的茅屋被秋风所破后,推己及人,发出“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呼喊,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李商隐构思新奇,情感含蓄,“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夜雨寄北》)通过畅想未来欢聚时的幸福快乐,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深思念;李贺年少聪慧,想象奇诡,手法夸张,用“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描绘了敌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形势;韩愈初登仕途,怀才不遇,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马说》)
4. 小组专门搜集了一些关于河南推进文旅发展的相关资料,请你认真阅读,并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2025年2月27日,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广播电视局主办,河南日报社承办的“跟着微短剧游河南”宣传推广活动在郑州建业电影小镇启幕。本次活动旨在强力推动河南文旅拥抱微短剧,把微短剧打造成为文旅宣传的新形式、新载体,“剧景共融、深度绑定”,助推一批文旅场景“借剧出圈”,实现旅游目的地从“取景地”到“打卡地”的转变。这不仅是文旅融合的创新尝试,更是一场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
材料二 为全面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品牌,进一步提升品牌辨识度,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了“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品牌标识设计工作,面向社会征集河南文旅品牌标识的设计方案,在经历了专家评审和大众投票等多个环节后,最终敲定了官方品牌标识的设计方案。
材料三 近年来,河南省积极推动“红色旅游+”多元化业态的融合发展,致力于探索红色文化旅游的创新路径。通过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该省打造了一系列让游客能够深刻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坚定红色信仰、传承红色精神的生动课堂和重要基地,从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融合创新之路。
(1)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说说河南积极推动文化旅游品牌的具体措施。
(2)假如让你作为代表接待来河南旅游旅行团,请你向他们解释“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官方品牌标识设计的妙处。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共16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救命恩人
①正是下班高峰。侯一凡挺起胸膛,绷紧双腿,笔直地站在工厂门口。他目送着下班的人群潮水一般陆续涌出工厂大门,后来,只有零星的工人一个一个往外走的时候,他才稍微放松下来。
②虽说只是一名工厂的保安,但是,侯一凡毕竟刚从武警部队退役半年,他站岗的姿势还是完全保留了真正的军人风范。
③他晃晃微微发酸的脖子,扭动了一下腰肢,准备回值班室的时候,突然想起,怎么没看见吕晓红大姐走出来呢?
④侯一凡愣了一下,往厂区方向看去。他拥有一双视力在2.0以上的眼睛,一眼看去,能看得很远。他发现,正在往外走的工人,包括厂区纵深处三三两两的人影,都不是吕晓红。吕晓红平时上下班都很准时,今天怎么了?侯一凡决定在门口再站一会儿,等等吕晓红。
⑤侯一凡在这个肉联厂虽然已经工作了半年时间,但是,认识的工人并不多,多数人只是在上下班的时候进出工厂,在他值班的时候,才在他面前晃一下。他一个从山区农村黄泥湾出来到城市打工的小保安,没有几个工人主动跟他搭讪,并告知他自己的名字。吕晓红这个名字也是他听别人喊的,可能听的次数稍微多了一些,他便牢牢记住了。
⑥大概等了十多分钟,厂里没有一个人往厂门口走了,当然,吕晓红依然没有出来。侯一凡感觉有些不对劲,到底哪里不对劲,他一下子也想不起来。他只好给保卫科长打电话。
⑦科长,你认识吕晓红吗?她是哪个车间的?
⑧我不太清楚,怎么啦?
⑨我没看见她下班出来,有些不放心。
⑩下班的时候,工人一窝蜂地出来,你一个个都看清楚了?你点名了?你怎么知道她没有出来?
吕晓红和别人不一样,我知道的。
你别管闲事了,你又不是人事部的,考勤不归你管。看好你的门吧。
科长没好气地挂了电话。科长说到人事部,提醒了侯一凡。他查了一下人事部的电话,把电话打了过去。
请帮忙查一下,吕晓红是哪个车间的?
冷冻车间。
还没有等侯一凡再说点什么,人事部那个人已经火急火燎地挂了电话。他把电话打到冷冻车间,可是,没有人接电话。他只好硬着头皮把电话打到厂办公室。
冷冻车间的吕晓红,到现在没有出来。
怎么了?
我怀疑她会不会被关在冷库里了。
不会吧?
厂办公室的那个人漫不经心地挂了电话。该打的电话都打了,侯一凡没辙了。他在值班室坐了两分钟,椅子上好像放着一盆火,烧得他坐不住。终于,他站了起来,咬咬牙,拨通了厂长的电话。
厂长您好。我是保卫科小侯,向您报告一件事。
哦?说吧。
冷冻车间的吕晓红到现在还没有出来,我怀疑她被关进了冷库里。请您赶紧派人到冷库去看看吧。
有这样的事?我马上让冷冻车间主任去看看。
放下了电话,侯一凡惴惴不安地站在值班室门口,眼睛盯着大街。大约二十分钟,冷冻车间赵主任骑着摩托车,箭一般射过来。到了厂门口,他猛地刹车,停了下来。赵主任指着侯一凡的鼻子,喝道,就是你打电话给厂长,说冷库里面有人?
是我。侯一凡挺了挺身子。
老子喝个酒都喝不安生。如果我去看了,冷库里没有人,出来我揭了你的皮……说着,赵主任一加油门,摩托车嘶吼着冲进了大门。
后面的事情就不必细说了。
医院救护车开进厂区的时候,几滴泪水猛地涌出了侯一凡的眼眶,挂在了他的睫毛上。
吕晓红出院以后,买了一大兜水果,到厂门卫值班室感谢侯一凡。她紧紧握住侯一凡的手,说,大兄弟,如果不是你救了我,大姐就凶多吉少了。
大姐,其实不是我救了你,是你自己救了你。
为什么这样说?
侯一凡说,每天你上班,总是问候一声:你好;每天你下班,总是说一声:再见。我那天没有听到你说再见,所以知道你没有出来。否则,全厂五六百个工人,我怎么可能单单记得你呢?
(作者:江岸。有删改)
5. 【小说·情节】小说讲述了一个曲折的故事。请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角度梳理补充故事情节。
开端:保安侯一凡察觉到吕晓红没有下班出厂门,疑心出了问题。→发展:①______________→高潮:②__________→结局:被关在冷库中的吕晓红获救,感激侯一凡。
6. 【小说·人物】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
(1)他把电话打到冷冻车间,可是,没有人接电话。他只好硬着头皮把电话打到厂办公室。(联系语境,分析加点词体现的人物心理)
(2)他在值班室坐了两分钟,椅子上好像放着一盆火,烧得他坐不住。终于,他站了起来,咬咬牙,拨通了厂长的电话。(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7. 【小说·手法】小说情节设置颇具匠心,行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8. 【小说·主旨】这篇小说反映社会生活,内涵丰富。请结合小说内容,从人物形象、小说主题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二)(共11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深入挖掘提炼中华文化符号、创新中华文化符号的叙事体系,是有效传递中华文化深厚底蕴与时代价值的重要路径,不仅关乎文化传播的深度与广度,更是塑造国家形象、促进文化认同的关键所在。
②抓住“国潮”出海新机遇,打造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新名片。当前,在移动化、数字化、互动化传播格局的推动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呈现出一系列喜人景象。从“中医针灸”到“汉服簪花”,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巧妙结合,催生出“国风国潮”新趋势,形成独特的国际传播力量;从“村超”“村BA”到“杨柳青年画”,地方特色文化符号与城市文旅深度融合,成为读懂中国的新窗口;从《逃出大英博物馆》到AI微短剧《中国神话》,新型传播形式与数字科技的紧密结合为讲好中国故事开拓了内容传播新路径;从《王者荣耀》到《黑神话:悟空》,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文化产品,不仅彰显深厚的文化自信,更丰富拓展了讲好中国文化故事的创新性表达。
③打造中华文化符号热门IP,优化中华文化出海生态。中华文化符号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教育价值及巨大的经济价值。一方面,对于具备深厚底蕴的文化符号,通过打造热门IP的形式,如以动漫形式重塑神话传说、用影视呈现历史故事,能迅速抓住受众眼球,使中华文化更具传播力。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与新媒体平台,实现文化符号的商业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④科技赋能中华文化符号数字化表达,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先进的数字化呈现手段,使中华文化符号被赋予新的生命力。游戏、潮玩等以独特的创意和形式,将中华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受到大量海外青年受众喜爱,成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新亮点。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在线博物馆、虚拟展览等数字化平台极大拓宽了文化传播边界,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搭建了新舞台,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无限可能。
⑤积极探寻跨文化传播路径,寻求多元文化共通点。在全球文化多元共生的背景下,跨文化传播是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彼此理解认同的关键力量。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在深层次上都共享着人类文明的普遍规律和共同情感。文化共情,作为一种跨越文化鸿沟、联结人类心灵的强大力量,日益成为推动中华文化符号国际传播的重要纽带。
(摘编自《让中华文化符号在世界舞台上更加璀璨》,《人民日报》2025年2月7日)
【文本二】
①《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成为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冠军,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为国产动画电影树立了全新的行业标杆,也标志着中国电影业的重大突破。
②内容设计上,《哪吒2》开始摆脱单一定位,尝试向“全龄化”方向迈进。中国动画电影曾主要服务于少年儿童,内容需具备教化功能。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与观众审美的多元化,中国动画电影开始向“全龄化”迈进。以《哪吒2》为例:儿童醉心于影片中那奇谲的想象力、魅力十足的造型、逼真震撼的视听效果、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桥段;而成年人还可从影片中得到丰富的回味,如关于人的成长、人生的选择。这种多层次的内容设计,正是中国动画电影未来发展的方向。
③叙事表达上,对于传统文化资源的电影改编而言,其难度并不在于如何用视听的手段还原文字描述中的瑰丽想象与超现实设定,而是这类架空背景或年代久远的故事如何跨越时空和现实逻辑的鸿沟,使观众感受到愉悦,并在真挚的情感互动与深刻的人性对决等方面,完成奇幻叙事和与当代观众的深情对话。
④人物塑造上,《哪吒2》体现了“去符号化—再人格化”的创作思维。《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中的哪吒,不再是反抗天命的悲情英雄,而是一个渴望得到认同的“问题少年”。《哪吒2》中的太乙真人操着四川方言、体形圆润,法力平庸却乐观豁达,彻底消解了传统神仙的崇高感;申公豹的黑化被归因于“妖族出身—体制歧视—心理扭曲”的逻辑链条,使其行为具有心理揭示的深度和社会批判的力度。这些人物的身份可能是神或妖,但在观众眼中他们都是真实具体的普通人。
⑤《哪吒2》的市场大捷,为中国电影产业打了一剂强心针,鼓励创作者对传统文化资源深度开发,创新探索,以形成持久的文化影响力。
(摘编自自龚金平《中国动画电影的破局》)
9. 下列对两个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文化传播要追求深度与广度,而深入挖掘提炼中华文化符号、创新中华文化符号的叙事体系就能实现这一目标。
B. 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符号时,相比它的历史价值,我们更注重的是其丰富的美学价值、教育价值及巨大的经济价值。
C.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呈现喜人景象,如形成了独特的国际传播力量,拓展了讲好文化故事的创新性表达等,这些成为“国潮”出海的新机遇。
D. 《哪吒2》符合“全龄化”的内容设计,儿童关注的是奇谲的想象力、魅力十足的造型等,而成年人看的则是人的成长、选择。
10. 请简要分析文本二的论证思路。
11. 《哪吒2》在海外上映后备受好评,其成功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结合两个文本概括并分析。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共11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小题。
【甲】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归姑苏,有绢三千匹,尽散与闾里①亲族朋旧,曰:“亲族乡里,见我生长,幼学壮行,为我欢喜,何以报之。祖宗积德百余年,始发于我。今族众皆祖宗子孙,我岂可独享富贵?”乃置田数千亩为义庄。范文正尝捐其地建学舍,苏州府学是也。范文正公镇越,民曹孙居中②死于官,其家大窘,遗二子幼妻。公乃以俸钱百缗③赒④之,其他郡官从而遗之。公为具舟,诫其吏曰:“过关防,汝以吾诗示之。”其诗曰:“一叶轻帆泛巨川,来时暖热去凉天。关防若要知名姓,乃是孤儿寡妇船。”公之拯济孤贫可见也。
(选自俞文豹《清夜录》)
【注释】①闾里:乡里,泛指民间间。②民曹:官署名。孙居中:人名。③缗(mín):指成串的钱。一千钱为缗。④赒(zhōu):同“周”,接济,救济。
12. 下列对两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的“尝”与“范文正尝捐其地建学舍”中的“尝”意思相同,都表示“曾经”。
B. “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是”是“这,这样”的意思,与“乃是孤儿寡妇船”中的“是”意思不同。
C. “乃置田数千亩为义庄”中的“乃”是“于是”的意思,与“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中的“乃”意思不同。
D. “遗”有“留下”“给予、馈赠”“送交、交付”等义项,“遗二子幼妻”和“其他郡官从而遗之”中“遗”都是“给予、馈赠”的意思。
13. 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4. 甲文中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15. 甲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忧乐观?乙文中他的哪些具体行为能够体现这种忧乐观?
(二)(共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6.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开篇以关雎和鸣引出男女相思之情,比兴手法的运用切合诗意,自然流畅,显示了婉曲动人的艺术魅力。
B. “君子好逑”写出主人公对意中人的向往,希望她能成为自己理想的伴侣。
C. 这首诗善于刻画人物形象,把青年男子的爱慕之情和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D. 这首诗运用了双声词(如“窈窕”)、叠韵词(如“关雎”),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的生动性。
17. 《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造成回环往复的效果。请你结合本诗具体诗句分析。
四、名著阅读(5分)
18. 冯骥才说:“风可以吹起一大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请你从下面两个文学形象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A.简·爱(《简·爱》)B.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五、作文(50分)
19.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屠格涅夫说:“人生之最美,当是一边走,一边捡拾散落在路边的花朵,那么,你的人生,都将芬芳美丽。”走得太快了,四野的花朵,就一朵一朵地消失了,遍地的草叶,就一片一片地黯淡下去。在岁月的堤岸慢慢走,轻嗅花草的幽香,慢慢走,静听花开草长的声音……
上面的材料带给你怎样的联想、触动和思考?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1)【生活叙事】请以“倾听______________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充实具体;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人生哲思】以“慢慢走”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答案】(1)jìng gèn
(2)泻 驰
2.【答案】短视频在非遗文化传播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3.【答案】 ①. 安得广厦千万间 ②.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③. 何当共剪西窗烛 ④.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⑤. 黑云压城城欲摧 ⑥. 甲光向日金鳞开 ⑦. 其真无马邪 ⑧. 其真不知马也
4.【答案】(1)①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和推进文旅宣传;②积极推动文旅宣传新创意、新形式;③积极推动“红色旅游+”等多元化业态的融合发展,开展独具特色的主题旅游路线。
(2)亲爱的游客朋友们,这是“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官方品牌标识。①标识整体形似汉字“鼎”,“鼎”是权力和文化的象征,寓意着河南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体现了河南鼎立中原的地理历史地位;②标识的中间部分是“中”字,“中”字在河南方言里有“可以”“好”的含义,表达了对河南历史文化的自豪和赞美,也象征河南作为“天地之中”的核心地位;③标识上有祥云纹图案,寓意美好,也体现了河南深厚的文化底蕴(标识上用甲骨文的“水”字演化为奔腾的河水纹样,寓意河南黄河文化源远流长,中原儿女生生不息);④标识的下方是“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的中英文字样,点明该标识的主题。欢迎大家来到河南!
5.【答案】5. ①侯一凡觉得不对劲,着急地打电话给保卫科、人事部救人。
②侯一凡给厂长打电话,赵主任过来兴师问罪,最终证实吕晓红被关在冷库中。
6. (1)“硬着头皮”意思是“勉强去做难度较大或可能会带来不好后果的事情”,写出侯一凡鼓足勇气,冒着被批评的风险请求救援的坚定心理。(意思对即可)
(2)运用动作描写,“坐”“站”“咬咬牙”“拨通”一系列动作写出了他内心的不安、焦灼但又坚定不迟疑,表现出侯一凡救人的急切,体现了他热心善良、认真执着的品质。(意思对即可)
7. ①善于利用矛盾冲突/对比。侯一凡的认真热心与有关责任人表现的“漠不关心”甚至恼怒形成对比,形成矛盾冲突,凸显救人不易,更凸显出侯一凡认真执着的“救命恩人”的形象。使得行文一波三折,极具看点。
②层层铺垫渲染。侯一凡预感到吕晓红出事,先后打电话给保卫科、人事部、厂办救人,层层铺垫,反复渲染紧张的气氛,都是在为下文反馈给厂长,赵主任来兴师问罪,想求证冷库里没人的急切蓄势,直到吕晓红被救,紧张的气氛才舒缓下来,情节一波三折,舒缓有致,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③补叙。文章在叙述时,故意“藏”去关键片断,到结尾才“亮”出来。通过这一“藏”一“亮”,造成叙事波澜。正是因为吕晓红每天上班下班的一句问候,才让侯一凡意识到她没有出来,有可能被困了。这个交代使前文设下的悬念得以解开,增强了小说情节的故事性和艺术感染力。
8. 人物形象:小说讲述了保安侯一凡察觉吕晓红没有下班出厂门,疑心出了问题,着急地打电话救人,最后救了被关在冷库的吕晓红,塑造了一个热心善良、认真执着、谦逊淳朴的保安形象。
小说主题:厂子相关负责人接到保安的询问时表现得“漠不关心”甚至很恼怒,批判了现实生活中那些不负责任、麻痹冷漠的人。文末“其实不是我救了你,是你自己救了你”,揭示了吕晓红被救的根本原因在于她自己尊重他人、友善待人,赢得别人的尊重与回馈,深化了关于友善和关爱的主题,引发读者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
【答案】9. C 10. 首先,交代《哪吒2》爆火的现象,指出其取得的成就及意义;然后,从“内容设计”“叙事表达”和“人物塑造”三方面分析中国动画电影存在的单一定位问题,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改编问题,并举例分析《哪吒2》取得成就的原因;最后,对中国电影产业提出希望、给出建议。
11. ①抓住“国潮”出海新机遇,打造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新名片。《哪吒2》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巧妙结合,形成独特的国际传播力量。②具备深厚底蕴的文化符号,被打造成热门IP。《哪吒2》以动漫形式重塑神话传说、用影视呈现历史故事,能迅速抓住受众眼球,更具传播力。③产生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共情。《哪吒2》有“全龄化”的多层次的内容设计,满足不同文化背景观众需求,引发普遍情感共鸣。④在人物塑造上体现了“去符号化—再人格化”的创作思维。《哪吒2》对哪吒、太乙真人、申公豹等角色进行创新塑造,增强了影片感染力与传播力。
【答案】12. D 13. 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替君主担忧。
14. 从全文看,甲文写景、抒情、议论是融为一体的。①第2段先概写洞庭景物后,以“然则”一转,然后是提问式的议论;②第3段写洞庭风雨、第4段写洞庭春晴,先写景,后面都接以抒情;③第5段以“嗟夫!”抒情开头,然后又接以整段的议论,阐述古仁人的高尚情怀,最后又归于单纯而强烈的抒情,表达自己希望与古仁人同道的思想感情。
1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或“心忧天下、心系百姓”的忧乐观。①范仲淹返回苏州时,为报答同族乡亲,将三千匹绢分给了他们;②购置几千亩田地当作义庄,养济族人;③捐出自己的土地建苏州的府学;④镇守越地时,拿出自己的俸禄救济穷困的孤儿寡母,并帮助他们过关防。这些行为体现了他心系百姓的忧乐观。
【答案】16. D 17. ①“左右流/采/芼之”通过反复吟咏女子采摘荇菜的劳作场面,既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又突出了淑女勤劳、贤淑的品质,展现出女子的美好形象。②“寤寐求之/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反复吟唱男子对女子的追求和思念过程,层层递进,不仅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又突出了男子对女子的执着和痴情。
18.【答案】A.示例:①简·爱幼时父母双亡,面对舅妈和表哥的冷落和虐待,她勇于反抗;②在洛伍德寄宿学校,她替好友海伦·彭斯打抱不平,和校长对抗;③面对趾高气扬的阔小姐和阔太太们,简·爱不卑不亢,很有尊严;④当简·爱爱上男主人罗切斯特后,不顾地位、身份的悬殊,勇敢地表露自己的情感;⑤得知罗切斯特有妻子后,简·爱不愿意做他的情人,毅然决然离开了他。简·爱面对命运中的挫折和偏见,她没有顺从,始终坚持维护自己独立的人格,追求平等和尊严,对爱情和理想忠贞不渝,最终获得了自己的幸福。
B.示例:①因屡遭神父的辱骂和惩罚,保尔给神父家的面团撒上烟末,被赶出学校;②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他坚贞不屈;③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勇往直前;④在与病魔的斗争中,他用文学创作继续自己的斗争。保尔个性倔强,勇于反抗,顽强不屈,他的不顺从是一个战士钢铁般的意志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19.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