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长调民歌宣传介绍教育 课件(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蒙古族长调民歌宣传介绍教育 课件(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蒙古族
长调民歌
蒙古族
长调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汇报人:XXX
日期:2025.XX
CHINA
Mongolian Chieftain folk songs, traditional music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内蒙古自治区传统音乐
目录
01
02
03
04
蒙古族长调民歌简介
蒙古族长调发展历史
蒙古族长调艺术特色
蒙古族长调形态特征
05
蒙古族长调传承保护
目录
contents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PART 01
蒙古族长调民歌简介
PART 01
蒙古族长调民歌简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CHINA
Mongolian Chieftain folk songs, traditional music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内蒙古自治区传统音乐
蒙古族长调民歌简介
蒙古族长调民歌,被誉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主要流行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北部和蒙古国。长调是蒙古语“乌日汀哆”的意译。“乌日汀”为
“长久”、“永恒”之意,“哆”为“歌”之意。在相关著作和论文中,也将其直译为“长歌”“长调歌”或“草原牧歌”等。 蒙古族长调民歌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
蒙古族长调民歌简介
2005年,中国和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006年5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为Ⅱ-3。
2021年5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乌珠穆沁长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蒙古族长调民歌简介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蒙古族民歌的一种形式,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长调民歌就已存在。长调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年前,13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已出现有关长调的记载。
蒙古族长调民歌承载着的是蒙古民族的历史,更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和思想的载体。
PART 02
蒙古族长调发展历史
PART 02
蒙古族长调发展历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CHINA
Mongolian Chieftain folk songs, traditional music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内蒙古自治区传统音乐
蒙古族长调发展历史
02
03
01
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
狩猎音乐文化时期
草原游牧音乐文化时期
亦农亦牧音乐文化时期
蒙古族长调发展历史
狩猎音乐文化时期
其音乐风格以短调为代表,民歌具有结构短小、音调简洁、节奏明了、词多腔少等特点。整体音乐风格具有叙述性与歌舞性,抒情性较弱,这也是原始时期人类音乐艺术的共同特征。
蒙古族长调发展历史
草原游牧音乐文化时期
以短调民歌为基础,以长调民歌为创新。草原游牧音乐文化时期是长调民歌逐渐占主导地位的时期,也是蒙古族整体音乐文化风格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中原地区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也渗透到部分北方草原。
蒙古族长调发展历史
亦农亦牧音乐文化时期
中原地区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也渗透到部分北方草原,文化交流更为频繁。短调叙事歌、长篇说唱歌曲等又得到了新的发展,形成了这一时期。这一时期的蒙古族长调民歌,保持了其自身特色且更加成熟
PART 03
蒙古族长调艺术特色
PART 03
蒙古族长调艺术特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CHINA
Mongolian Chieftain folk songs, traditional music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内蒙古自治区传统音乐
蒙古族长调艺术特色
是节奏自由、音域宽广、曲调悠长舒缓。音乐风格上,长调民歌具有叙事性和歌唱性,演唱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自然的感悟来发挥,演唱节律各不相同,展示出蒙古族独有的音乐形态。
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主要特点
蒙古族长调艺术特色
蒙古族长调民歌作为与盛大庆典、节日仪式有关的表达方式,在蒙古社会享有独特和受人推崇的地位。
长调是抒情歌曲,由32种采用大量装饰音的旋律构成,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自由而悠长。
蒙古族长调艺术特色
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创作与牧民的田园式生活方式紧密相连,体现的是蒙古族延续生活方式。
长调可界定为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畜牧业生产劳动中创造的,在野外放牧和传统节庆时演唱的一种民歌,一般为上、下各两句歌词,演唱者根据生活积累和对自然的感悟来发挥,取材内容大都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和湖泊,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
PART 04
蒙古族长调形态特征
PART 04
蒙古族长调形态特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CHINA
Mongolian Chieftain folk songs, traditional music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内蒙古自治区传统音乐
蒙古族长调形态特征
世界的瑰宝
蒙古族长调民歌继承北方草原游牧民族音乐文化传统内涵和形态特征。单从歌曲形态这一层面分析,确有简单与繁复之别,
且不同地域存在差异。
蒙古族长调形态特征
(一)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乐音使用长调民歌以五声音阶为基础。
不同地域的长调民歌使用乐音的数量和情况有所不同,偶有添加变宫、清角、变徵、清宫等四个音。据考证,内蒙古东部、西部部分地区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色彩性地运用变宫和清角;西部阿拉善周边地区在使用前者乐音的同时,少量运用变徵和清宫这两个音作为装饰性旋律。
蒙古族长调形态特征
(二)调式、调性的游移和变换
内蒙古长调的调式调性有时会发生游移和变换现象:音阶不变但主音发生游移和变换;主音暂时游移到其他音上,构成暂时性的调式调性变换,后主音又返回到原来音,如旋律整体上呈现双调性对置。

蒙古族长调形态特征
(三)“花式”旋律特 征与句法结构
蒙古族长调的旋律形态是丰富的、多变的,是草原人民对草原自然环境、风俗习惯以及游牧生活的体验与感知。
PART 05
蒙古族长调传承保护
PART 05
蒙古族长调传承保护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CHINA
Mongolian Chieftain folk songs, traditional music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内蒙古自治区传统音乐
蒙古族长调传承保护
1
2
标志性展示
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草原、与蒙古民族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也是一种跨境分布的文化。
草原音乐活化石
蒙古族长调民歌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蒙古族长调传承保护
1
2
蒙古族长调民歌作为历史遗存的民间口头传承文化,家庭传承、血缘传承、师徒授业传承成为蒙古族长调千百年来主要的传承形式。
进入现代后,以放牧为生的生活方式逐渐地被改变,哺育了无数代长调歌手的草原文化环境正一点点消失,这都给蒙古长调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危机,一些曾经繁荣的部落长调已基本失传。
蒙古族长调传承保护
1
2
3
第一,现代化生活方式对蒙古族人们生活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传统长调民歌传播范围空间逐渐缩小。
蒙古族长调民歌传承与保护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二,蒙古族长调民歌传播范围不断扩大,但是缺乏内在创新动力,影响了后续发展。
第三,长调民歌后续传承人员数量较少,尤其长调民歌特有的唱法和方式不能有效得到有效传承与保护。第四,从投入角度来看,在民调曲谱、资金投入、技艺扶持、教育普及等方面缺乏针对性的措施。
蒙古族长调传承保护
01
长调民歌所包含的题材与蒙古族社会生活紧密相联,它是蒙古族全部节日庆典、婚礼宴会、亲朋相聚、“那达慕”等活动中必唱的歌曲,全面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心灵历史和文化品位。
长调民歌的研究涉及到音乐学的诸多分支学科,对它的研究与保护实际上就是对历史悠久的草原文明与草原文化类型最强有力的传承与保护。
02
蒙古族长调传承保护
蒙古族长调民歌以独特的方式演唱者蒙古族的民俗文化,物质、社会、精神民俗文化在蒙古族长调民歌中都得到了体现,表现出了蒙古族特有的民族风格。
蒙古族
感谢观看
蒙古族
感谢观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汇报人:XXX
日期:2025.XX
CHINA
Mongolian Chieftain folk songs, traditional music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内蒙古自治区传统音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