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2滑轮 练习一、单选题1.用下列装置提升重物时,能既省力又改变施力方向的是( )A. B.C. D.2.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挂上物块、后恰好平衡,若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和摩擦,在物块、下面再加挂一个质量相等的小物块,将出现( )A.物块下降 B.物块上升 C.仍保持平衡 D.条件不足,不能判断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A、B和滑轮组组成的装置中,若拉绳的力为F,不计绳重、滑轮重及摩擦,则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 B.C. D.4.如图所示,动滑轮重1N,拉力F为5N,不计绳重及摩擦,则重物G和弹簧测力计读数分别为( )A.4N,5N B.9N,10N C.10N,5N D.9N,5N5.如图所示,用滑轮提升重物时,不计滑轮自身的重力及各处摩擦,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B. C. D.6.图是甲、乙两个滑轮使用方法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滑轮是动滑轮B.使用甲滑轮时,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一定可以省一半的力C.乙滑轮是定滑轮,使用时可随物体一起运动D.FB一定等于物重7.如图所示,人对绳的拉力都是,将各重物匀速提起。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物重最大的是( )A. B. C. D.8.施工中,一个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若沿不同方向将一桶泥沙提到高处(不计摩擦),那么工人用的拉力( )A.大 B.大 C.大 D.一样大二、多选题9.如图所示,下列各事例中利用定滑轮的是( )A. B. C. D.10.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6N,物体A的重力为30N,物体B的重力为12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子a上的拉力等于物体A的重力B.绳子b上的拉力等于物体B的重力C.动滑轮的重力为2ND.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为18N三、填空题11.如图所示,分别用力F1、F2匀速提升相同质量的物体。其中可以看作省力杠杆的是图 中的滑轮【选填“(a)”或“(b)”】;此过程中,物体的 不变(选填“动能”“重力势能”或“机械能”);不计滑轮重及摩擦,若拉力F1的大小为20牛,则拉力F2的大小为 牛。12.两个滑轮按如图所示方式组合,其中A是 滑轮;B滑轮的作用是 。若用F=20N的拉力,拉着物体在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物体受到的拉力为 N。13.如图所示,重为的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重为的物体B挂在滑轮下,每个滑轮重均为,不计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物体B恰好能匀速下降,则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为 ;物体B下降时,物体A滑动的距离为 。14.小明到某山区旅游时,发现一种利用木棍和绳子组装的特殊机械(如图),当地人借助这种装置可以很轻松地将较重的物体搬运到二楼上面,这种装置组成的机械相当于 ;若借助该装置提升1000N的重物,所用拉力为 N。(不计装置自重和摩擦)四、简答题15.图中,滑轮1是定滑轮,滑轮2、3、4是动滑轮,四个滑轮的质量都等于m,物体A、B的质量分别为mA>0,mB>0,试证明整个系统静止平衡的条件是。五、计算题16.某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用200N 的拉力在20s内将重为480N 的物体匀速提高2m,若不计轴摩擦和绳重:(1)求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2)求动滑轮的重力。(3)若再增加180N 的重物,要使物体匀速上升,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多大?17.如图所示,在新农村改造时,质量为70kg的工人用滑轮组吊起质量为40kg的建筑材料,在10s内将该建筑材料匀速竖直提升了2m。不计绳重和摩擦,工人所用的拉力为250N。(g取10N/kg)(1)求建筑材料的重力;(2)求绳子末端移动的速度;(3)请通过计算说明,该工人用此滑轮组能否拉起重为1400N的建筑材料。六、实验题18.同学们共同研究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特点。(1)他们研究定滑轮的特点时,做的实验如图甲所示,据此可初步得出:使用定滑轮 ;(2)他们研究动滑轮的特点时,用动滑轮匀速竖直提升重物,如图乙所示,据此可知,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却不是省一半力,原因可能是 ;(3)他们组装了滑轮组,使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如图丙所示,拉力为 N。据此可知,使用滑轮组不仅可以 ,还可以 ;(4)老师提醒同学们还要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 )。(填字母)A.选取最准确的数据进行分析B.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C.得到具有普遍性的规律19.小聪同学按照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对动滑轮的特点进行了探究,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通过分析数据,他觉得与“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的结论偏差较大。实验次序 物重G/N 弹簧测力计示数F/N1 1.0 0.72 1.5 1.03 2.0 1.3(1)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的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考虑 。(2)在实验过程中,提升重物时应该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动滑轮可视为杠杆的变形,则此时其支点为 (选填“A”“B”或“C”)点。20.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次数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绳端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1 4 0.1 1.8 0.3 742 4 0.1 2.7 0.2 743 8 0.1 5 0.2 ______(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2)第3次实验空格中数值为 ;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初步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3)当钩码的重力G为12N时,其机械效率η (选填“>”“=”或“<”)86%。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C D C A C D ABC BCD1.C【详解】A.图中是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故A不符合题意;B.图中是动滑轮,只能省力,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故B不符合题意;C.图中是滑轮组,动滑轮绕2段绳,可以省力,拉力的方向和重物提升的方向相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故C符合题意;D.图中是滑轮组,虽然可以省力,但拉力的方向和重物提升的方向相同,没有改变力的方向,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B【详解】由图知,此滑轮组由2段绳子承担物重,不计动滑轮重,当a、b平衡时,; 若a、b处各加一个质量相等的砝码,设其重力为G,则定滑轮右端的拉力为定滑轮左端的拉力为显然,所以a上升,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C【详解】由图可知,左边动滑轮上有2股绳子,拉绳的力为F,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右边动滑轮上有3股绳子,拉绳的力为F,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4.D【详解】图示中,绳子拉力为5N,弹簧测力计受到向下的绳子的拉力,示数为5N,用动滑轮将重物提升,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所以重物,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5.C【详解】不计滑轮自身的重力及摩擦,(A)(B)图中是定滑轮,所以F1=G1,F2=G2;(C)图中是动滑轮,能省力一半,所以,所以G3=2F3;(D)图中是动滑轮,提升重物时,绳端拉力方向斜向上,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但小于阻力臂的两倍,所以,则G4<2F4,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6.A【详解】A.甲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运动,是动滑轮,故A正确。B.使用动滑轮时,只有在不计绳重、摩擦和动滑轮重力的情况下,才可以省一半的力,若考虑动滑轮重力,则拉力大于物体重力的一半,故B错误。C.乙滑轮的轴固定不动,是定滑轮,使用时轴的位置不随物体移动,故C错误。D.乙是定滑轮,不考虑绳重和摩擦,FB等于物重,但如果考虑摩擦等因素,FB大于物重,故D错误。故选A。7.C【详解】因为定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所以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好处是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因为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能够省力;如图中所示:设将重物匀速提升的力为,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在A中,拉力等于物体重力;在B中拉力是物体重力的一半,即;在C中,拉力等于物体重力的三分之一,即;在D中,拉力是物体重力的一半,即,故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8.D【详解】因为定滑轮相当于一等臂杠杆,只能改变力的方向,而不省力,故定滑轮拉同一重物G,沿三个不同方向,用的拉力大小相等,即F1、F2、F3都等于物体的重力,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9.ABC【详解】图A、B、C中滑轮的轴固定不动,是定滑轮,图D中滑轮的轴随着物体一起运动,是动滑轮,故AB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选ABC。10.BCD【详解】AB.因为B处于静止状态,B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因此绳子受到的拉力等于B的重力,即绳子b上的拉力等于绳子a上的拉力等于物体B的重力12N;故A错误,B正确;C.动滑轮的重力为G动=26N-2×12N=2N,故C正确;D.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为F支=30N-12N=18N,故D正确。故选BCD。11. (b) 动能 10【详解】[1][2][3]图(a)中的滑轮为定滑轮,不能省力,拉力F1的等于物重G,即F1=G=20N图(b)中的滑轮为动滑轮,其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因此,可以省一半的力;若不计滑轮重及摩擦如图所示,分别用力F1、F2匀速提升相同质量的物体,此过程中,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都不变,即动能不变。12. 动 改变力的方向 40【详解】[1]A滑轮随着物体共同运动,它的轴也随着物体向左运动,故A是动滑轮。[2]B是定滑轮,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3]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20N,两根绳子与动滑轮接触,故动滑轮对物体拉力为40N。13. 6 1【详解】[1]由滑轮组的结构可知,承担物重绳子的股数n=2,则当物体B匀速下降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即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为FA=F=6N由B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物体A也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对A受力分析可知其受到的摩擦力为f=FA=6N[2]物体B下降0.5m时,物体A向右滑动,滑动的距离等于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即s=nh=2×0.5m=1m14. 滑轮组 200【详解】[1]由题意可知,上面的木棍固定不动,相当于定滑轮,下面的木棍随物体一起运动,相当于动滑轮,所以这种装置组成的机械相当于滑轮组。[2]由图可知,下面的木棍上有5段绳子,相当于动滑轮上有5段绳子,即n=5,借助该装置提升1000N的重物,不计装置自重和摩擦,则所用拉力15.见解析【详解】设绳a上的拉力为Fa,绳c上的拉力为Fc。对滑轮2有对滑轮3有则对滑轮4有即由于则因此16.(1)(2)(3)【详解】(1)如图,由3段绳子吊着动滑轮,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2)若不计轴摩擦和绳重,动滑轮的重力为(3)若再增加180N 的重物,要使物体匀速上升,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17.(1)400N(2)0.4m/s(3)不能【详解】(1)建筑材料的重力G物=m物g=40kg×10N/kg=400N(2)动滑轮上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2,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nh=2×2m=4m绳子末端移动的速度(3)动滑轮的重力G动=nF-G物=2×250N-400N=100N工人的重力G人=m人g=70kg×10N/kg=700N绳子末端受到的最大拉力为人的重力,即F'=G人=700N工人能拉起的最大物重G物'=nF'-G动=2×700N-100N=1300N<1400N故不能拉起重为1400N的建筑材料。18.(1)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2)动滑轮有重力(3) 1.2 省力 改变力的方向(4)C【详解】(1)如图甲所示,使用定滑轮所用拉力与物重相等,但改变了力的方向,据此可初步得出:使用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2)如图乙所示,使用动滑轮,所用拉力小于物重,据此可知,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却不是省一半力,原因可能是动滑轮有重力且绳轮间存在摩擦力。(3)[1]如图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拉力为1.2N。[2]使用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而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据此可知,使用滑轮组不仅可以省力,还可以改变力的方向。(4)老师提醒同学们还要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得到具有普遍性的规律,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19.(1)滑轮的自重(2)A【详解】(1)“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是在理想情况下得出的结论,而实际情况中动滑轮的重力和摩擦是客观存在的。由表中数据知道,随着物重的增加,测力计的示数变大,但比物重的一半要大,这与“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的结论偏差较大,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考虑滑轮的自重。(2)使用动滑轮时,左端绳子静止,在每一个时刻,动滑轮都可看作是绕滑轮与左端绳子的接触点转动,所以,动滑轮可视为杠杆的变形,则此时其支点为A点,此时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20.(1)匀速(2) 80 提升的重物的重力越大(3)<【详解】(1)为了使拉力大小不变,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2)[1]第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2]由2、3两次实验数据得:同一滑轮组,提升的重物的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3)由2、3两次实验的数据得,当钩码的重力G为4N时,滑轮组的额外功为当钩码的重力G为8N时,滑轮组的额外功为则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上升高度相同时,提升的重物的重力越大,滑轮组做的额外功越大,则当钩码的重力G为12N时,提升重物上升高度相同时,滑轮组做的额外功大于0.2J,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