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第8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精选阅读)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第8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精选阅读) (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八单元 《奇妙童话》主题阅读
【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阅读要素方法点拨】
技法一:如 何感受童话 的奇妙 1.感受故事情节中 的奇妙之处。 《巨人的花园》中,“巨人悄悄地走到……树马上开花了,小鸟 们也飞来歌唱”,凶狠的巨人变成了一个和善的人,环境也发生了改变,多么奇妙的情节啊
2.体会拟人化的用 法。 《海的女儿》中,小人鱼爱上了人类的王子,作者赋予了她人的思想和情感,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童话的奇妙之处。
技法二:怎 样体会人物 真善美的形 象 1.从语言、动作、 心理等描写中了解 主要人物的品行。 《海的女儿》中,作者通过对小人鱼的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赞美了小人鱼善良的品质。
2.从情节的发展和 结局入手,理解童 话的主题思想。 《海的女儿》讲述了小人鱼为了爱情甘愿忍受痛苦,最后为了让王子幸福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的故事。从这样的感人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所讴歌的小人鱼身上那种善良无私,自我牺牲的可贵品质。
3.通过对不同人物 形象或人物的变化 的比较来领悟童话 的思想内涵。 《巨人的花园》中,情节随着巨人的变化向前推动:巨人自私地赶走了孩子们,花园只有冬天;巨人醒悟后请回孩子们,花 园又重现春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善待别人,与他人分享 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语文要素解题技巧】
典型问题 答题模板
找出文中你认为奇妙的情节,并说明理由。 我认为奇妙的情节是……,因为……
文中的……(谁)具有怎样的品质 作者是怎 样表现……(谁)的品质/形象/精神的呢 文中的……(谁)具有……的品质。作者通 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 态/侧面/对比等)描写表现了……(谁)…… 的品质/形象/精神。
【精选阅读】
1.阅读芳草地。
点金术
①很久很久以前,希腊有一个国王,名叫麦得斯,他最喜欢金子。
②一天,他祈祷神灵赐给他更多的金子。神灵看他这样贪得无厌,就决定惩罚他,说:“好吧,我赐给你点金术,明天早晨你接触到的一切都会变成金子。”听到这话,麦得斯心花怒放,对自己说:“我将成为世界上最富有、最幸福的人了。”
③第二天,他很早就起床了。他触到床,嘿!床竟然变成了金的。他开始穿衣服,衣服也成了金的。麦得斯高兴极了。
④随后,麦得斯到花园里去赏花。天空晴朗,阳光明媚,玫瑰花芬芳艳丽。他摘下一朵大红色的玫瑰花,这花一到手中立刻变成了金的。他又摘下一朵,又成了金的。这使他很扫兴,因为他喜欢色彩缤纷的鲜花。“这算不了什么。”国王心想,“我指望大的好处就不能不带来一些小的不便。”
⑤麦得斯去吃早饭。他端起一杯牛奶,牛奶立即变成了金的。他拿起一片面包,面包也成了金的。现在,麦得斯开始闷闷不乐了。因为,金子既不能吃,也不能喝。他虽然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却饥肠辘辘。
⑥麦得斯又来到花园。他的小女儿正在花园里,看到爸爸,就向他跑来。麦得斯非常喜欢小女儿,便亲吻了她一下,小女儿立刻变成了一座金雕像。
⑦“神啊!我到现在才明白。”他痛苦地说,“把金子都拿走,还给我我的女儿吧!”
⑧神灵说:“你比以前聪明了,我看得出来,你的心还没有从血肉变成金子,否则就无法挽救了。快去吧!到你花园旁的河里去洗洗手,河水会把点金术带走的。”
⑨麦得斯到河里去洗了手,然后疾步如飞地向他小女儿的金雕像跑去。他再一次亲吻她,使她还原成美丽可爱的小女儿。
⑩麦得斯永远也忘不了这个教训。
(1)联系童话内容,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贪得无厌: 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饥肠辘辘: 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 
(2)请根据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完成填空,并讲讲这个故事。
得点金术→ 用  点金术→ 放弃  点金术
(3)画“ ”的句子说麦得斯永远也忘不了的“这个教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D  。
A.做人要善良
B.神灵会惩罚坏人
C.人不能拥有太多财富
D.贪得无厌的人会受到惩罚
(4)这个故事真奇妙,请你发挥想象,如果麦得斯再不停止使用点金术,结果会怎样?
 如果麦得斯再不停止使用点金术,那么他的生活中就会只剩下金子,最后国破家亡,而且有可能连自己都变成金子。 
【分析】这篇童话讲述一个国王得到点金术后,从一开始的欣喜、贪婪地使用点金术,到把自己女儿也变成金子后的幡然醒悟,最终放弃点金术的故事。文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们要学会知足,不能贪得无厌。
【解答】(1)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贪得无厌: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饥肠辘辘: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
(2)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阅读第③段——⑥段可知,这几段话主要写了麦得斯用点金术把接触到的一切变成了金子。阅读第⑧段——⑨段可知,这几段主要写了麦得斯把女儿变成了金子,他非常后悔,因此决定放弃点金术。
(3)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麦得斯永远也忘不了这个教训”可知,麦得斯把女儿变成了金子,他非常后悔,决定放弃点金术。因此文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贪得无厌的人会受到惩罚。
(4)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发挥想象回答即可,即:如果麦得斯再不停止使用点金术,那么他的生活中就会只剩下金子,最后国破家亡,而且有可能连自己都变成金子。
故答案为:
(1)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
(2)用 放弃;
(3)D;
(4)如果麦得斯再不停止使用点金术,那么他的生活中就会只剩下金子,最后国破家亡,而且有可能连自己都变成金子。
【点评】完成此题目一般分为以下几步:
1.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
2.了解短文后,带问题读短文,可边读边做。
3.深入了解主题,完成拓展。
2.
啄木鸟和白桦树
一座茂密的森林里,有一棵白桦树和一位森林医生﹣﹣啄木鸟。
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白桦树对小草们炫耀道:“你们看,我多美啊!”正在这时,森林医生啄木鸟来了,她东瞧瞧,西望望。只听“梆”的一声,吃掉了树上的一条虫子。
白桦树(A)了,说:“你干吗咬我?”啄木鸟连忙回答道:“因为有一条虫子钻进你的皮肤里,正在吸收你的营养,我是在帮你捉虫呢!”
“你不能轻一点吗?”白桦树(B)地说。
“好!下一次我会注意的。”啄木鸟(C)地说。
几天以后,啄木鸟又来帮白桦树治病了。白桦树不耐烦地说:“你又在干吗呢?为什么老是和我过不去?”啄木鸟和蔼可亲地回答道:“有两个虫子已经钻到你的皮肤里去了,如果不及时帮你治的话,你就会有生命危险的。”
白桦树不信他会有这么多的虫子。过了些日子,啄木鸟又来帮他看病了,“梆梆,梆梆。”这回白桦树更生气了,暴跳如雷,说:“你这么做,分明是在妒忌我的美丽吗!以后可别让我再看见你!”
啄木鸟听了,直摇头,并边飞边说:“真是好心没好报。”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一天,两天……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后来,白桦树终于从中间断了……
(1)根据意思写文中的词语。
非常和气,可以让人亲近。 和蔼可亲 
(2)为文中A、B、C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并填空。
埋怨     生气     温和
A. 生气   B. 埋怨   C. 温和 
(3)白桦树的神态不断地变化,你能写出其中的原因吗?
①炫耀: 你们看,我多美啊!  !
②不耐烦: 啄木鸟总是帮白桦树治病。  。
③暴跳如雷: 啄木鸟又来帮他看病了。  。
(4)与短文主题思想一致的是 A 
A.做人要注重心灵美,不能只追求外表美。
B.做人要勤奋刻苦,不能懒惰。
C.做人要真心实意,不要虚情假意。
【分析】文章写了骄傲的白桦树自以为美丽,不需要啄木鸟为它捉害虫,可是自己最终也没逃过死亡的命运,说明做人要注重心灵美,不能只追求外表美。
【解答】(1)考查了根据意思写词语。和蔼可亲:非常和气,可以让人亲近。
(2)考查了选词填空。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不满或怨恨。生气: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温和:(性情、态度、言语等)不严厉,不粗暴。根据语义A处应填“生气”;“B”处应填“埋怨”;C处应填“温和”。
(3)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文段内容可知,①结合“你们看,我多美啊!”可知,白桦树在炫耀自己。
②因为“啄木鸟总是帮白桦树治病。”,所以白桦树不耐烦。
③因为“啄木鸟又来帮他看病了。”,所以白桦树暴跳如雷。
(4)考查了短文中心思想。结合文段内容可知,文章写了骄傲的白桦树自以为美丽,不需要啄木鸟为它捉害虫,可是自己最终也没逃过死亡的命运,说明做人要注重心灵美,不能只追求外表美。故选A。
故答案为:
(1)和蔼可亲;
(2)A.生气 B.埋怨 C.温和;
(3)①炫耀:你们看,我多美啊!
②不耐烦:啄木鸟总是帮白桦树治病。
③暴跳如雷:啄木鸟又来帮他看病了。
(4)A。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3.课外阅读。
最棒的玉米
从前有位老爷爷,他在屋子的后面种了一大片玉米。收获的日子一天天近了。
一天,一个颗粒饱满、裹着几层绿外衣的玉米说道:“收获那天,老爷爷肯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周围的玉米听了也都交口称赞着。
收获那天,老爷爷看了看那个最棒的玉米,却没有把它摘走。“老爷爷可能没注意看我。明天,明天,他一定会把我摘走的!”那个很棒的玉米自我安慰道。
第二天,老爷爷收走了其他的玉米,却唯独没有摘这个棒玉米。“明天,老爷爷一定会把我摘走的!”棒玉米仍然自我安慰着。
第三天,第四天,老爷爷没有来,从这以后的好多天,老爷爷也没有来,棒玉米觉得自己被摘走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在一个漆黑的雨夜,棒玉米突然感悟:“我对自己的估计太高了,我总以为自己是今年最好的玉米。其实,我是今年最差的玉米,连老爷爷都不要我。白天,我顶着烈日,原本饱满的颗粒变得坚硬,整个身体像要炸裂一般。夜晚,我又要和风雨搏斗,不久躯体就要腐烂,我真难受啊!棒玉米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就在这时,老爷爷站在他的面前,自言自语地说道:“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哟!用它当种子明年我的玉米一定会长得更好!”直到这时,棒玉米才明白老爷爷不摘走它的原因。
正当它想着的时候,这个获此殊荣的棒玉米被老爷爷轻轻地摘了下来……
(1)画线句是对棒玉米  语言  的描写,可以看出棒玉米  很自信  。
(2)“直到这时,棒玉米才明白老爷爷不摘走它的原因。”你认为老爷爷不早摘走它的原因是什么? 老爷爷想让它做玉米种子。 
(3)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文中最棒的玉米经历了从失望到自信的心理过程。  × 
②假如老爷爷把最棒的玉米和其他玉米一起摘走,他就落入平庸,获不了“殊荣”,成不了种子。  √ 
(4)这篇短文给我们的启示是  A 
A.人要相信自己,成功有时需要等待。
B.要强烈谴责不能认识美好事物的人。
C.只有最棒的玉米才能当种子,其他玉米不能当种子。
【分析】这篇短文采用了拟人的写法,生动地再现了棒玉米的思想变化历程。文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要相信自己,成功有时需要等待。
【解答】(1)考查学生对描写手法的理解。阅读句子“收获那天,老爷爷肯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可知,这句话是对棒玉米语言的描写,可以看出棒玉米很自信。
(2)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哟!用它当种子明年我的玉米一定会长得更好”可知,老爷爷不早摘走它的原因是想让它做玉米种子。
(3)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①阅读文章可知,课文讲述了一个最好的玉米,满以为老爷爷肯定先摘走它。收获那天,老爷爷却只摘走了其他的玉米;第二天,老爷爷也没有把它摘走;第三天,第四天……以后十几天,老爷爷看也没来看它,它被摘走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下,它误认为自己是最差的玉米,流下了伤心的眼泪。没想到老爷爷最后摘下它,是要拿它当种子。因此文中最棒的玉米经历了从自信到失望的心理过程。故①表述错误。②阅读文章可知,假如老爷爷把最棒的玉米和其他玉米一起摘走,他就落入平庸,获不了“殊荣”,成不了种子。故②表述正确。
(4)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这篇短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人要相信自己,成功有时需要等待。
故答案为:
(1)语言 很自信;
(2)老爷爷想让它做玉米种子。
(3)①×②√;
(4)A。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4.阅读短文。
两棵树
张文彬
农夫在地里同时种了两棵一样大小的果树苗。第一棵树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储备起来,滋润每一根枝干,积蓄力量,默默地盘算着怎样完善自身,向上生长。另一棵树也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凝聚起来,开始盘算着开花结果。
第二年春天一到,第一棵树便吐出了嫩芽,憋着劲向上长。而另一棵树刚吐出嫩叶,便迫不及待地挤出蓓蕾。
第一树目标明确,忍耐力强,很快就长得很茁壮。另一棵树每年都开花结果,刚开始着实让农夫吃了一惊,非常欣赏。但由于这棵树还未成熟,便承担了开花结果的责任,累得弯了腰,结的果实也酸涩难吃,还时常招来一群孩子用石头袭击。有些孩子甚至会攀上它那羸弱的身体,在掠夺果子的同时,也损伤着它的肢体和自尊心。
时光飞转,终于有一天,那棵久不开花的果树轻松地吐出花蕾,由于养分充足、枝干强壮,结出的果实又大又甜,而那棵急于开花结果的却成了枯木。农夫诧异地叹了口气,将那棵瘦小的枯木砍下,烧火用了。
有时,不急于表现自己的人恰恰正是最富竞争力、生命力最强、最有前途的人。
(1)读一读第1自然段,农夫种了两棵果树苗,第一棵树的目标是  完善自身,向上生长  ,第二棵树的目标是  尽快开花结果  。
(2)用“ ”画出描写第二棵树命运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命运。
 而那棵急于开花结果的却成了枯木。农夫诧异地叹了口气,将那棵瘦小的枯木砍下,烧火用了。这棵树之所以有这样的命运是因为这棵树只想早点开花结果,不知道营养积累不够,条件不成熟,不仅结的果难吃,还给自己带来了致命的伤害。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C  (填序号)
A.同一块地里,同时种两种一样大小的果树苗,结局不一定相同。
B.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C.积累不够,就急于表现,只能是昙花一现,甚至会给自身带来伤害;只有忍耐、善于积累,这样才会长久地享受成功的喜悦。
(4)在现实生活中,这两棵树分别代表哪两类人?
 这两棵树分别代表积蓄力量,踏实进步的人和急于求成的人。 
【分析】短文讲了农夫种的两棵树,一棵的目标是努力充实完善自身,积蓄力量再开花结果,另一棵的目标是只想早点开花结果,结果最后由于不太强壮,枯萎了。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急于表现自己,要先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解答】(1)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农夫在地里同时种了两棵一样大小的果树苗。第一棵树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储备起来,滋润每一根枝干,积蓄力量,默默地盘算着怎样完善自身,向上生长。另一棵树也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凝聚起来,开始盘算着开花结果”可知,农夫种了两棵果树苗,第一棵树的目标是完善自身,向上生长,第二棵树的目标是尽快开花结果。
(2)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而那棵急于开花结果的却成了枯木。农夫诧异地叹了口气,将那棵瘦小的枯木砍下,烧火用了”可知,这句话是描写第二棵树命运的句子。这棵树之所以有这样的命运是因为这棵树只想早点开花结果,不知道营养积累不够,条件不成熟,不仅结的果难吃,还给自己带来了致命的伤害。
(3)查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结合两棵树的不同目标和不同结果可知,积累不够,就急于表现,只能是昙花一现,甚至会给自身带来伤害;只有忍耐、善于积累,这样才会长久地享受成功的喜悦。故选C。
(4)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回答即可。即:这两棵树分别代表积蓄力量,踏实进步的人和急于求成的人。
故答案为:
(1)完善自身,向上生长 尽快开花结果;
(2)而那棵急于开花结果的却成了枯木。农夫诧异地叹了口气,将那棵瘦小的枯木砍下,烧火用了。这棵树之所以有这样的命运是因为这棵树只想早点开花结果,不知道营养积累不够,条件不成熟,不仅结的果难吃,还给自己带来了致命的伤害。
(3)C;
(4)这两棵树分别代表积蓄力量,踏实进步的人和急于求成的人。
【点评】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5.课外阅读。
骡子和铃铛
一头高大健壮的骡子,脖子上系着一个铃铛。铃铛制作精巧,响声清脆,骡子每走动一步,铃铛便发出“叮当”的声响。
一天,骡子撞开了篱笆,走进了菜园,骡子好不欢畅,它低头啃个不停。“叮当,叮当……”一串串尖利的急响,钻进了主人的耳中。主人挥动竹枝赶到菜园,一边抽打着骡子的屁股,一边斥责道:“看你下次再敢闯进菜园……”骡子疼得直叫唤,赶紧跑出了菜园。
没多久,骡子拉着一车货,傍晚时才返回了村里。“叮当,叮当……”一阵脆响,引得一些乡亲们竖起大拇指夸奖。骡子耸起耳朵听了这些话,满心喜悦;突然,它望见了菜园,不禁隐隐感到疼痛,立刻不高兴地责问铃铛:“你发出的是同一个声音,为什么 有时  出卖我, 有时  又吹捧我?”
“请你听清,”铃铛含笑地解释道,“你和我,都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你犯错误时,我发出警告,为的是挽救你,不让你越陷越深;当你干得对时,我理所当然地赞扬你,为的是激励你取得更大的成绩。”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心中充满欢喜的情绪意愿。 满心喜悦 
②按道理应当这样。 理所当然 
(3)铃铛响了两次,骡子认为它是在 出卖  和 吹捧  自己,铃铛认为自己是在 挽救  和 激励  骡子。
(4)联系文章想一想,骡子和铃铛能成为好朋友吗?请说明理由。 能。因为真正的好朋友要敢于指出对方的缺点,也要激励对方取得更好的成绩。 
【分析】该短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在生活中需要一个像铃铛这样的朋友,当我们做错事的时候,提醒我们改正;当我们做对事的时候,鼓励我们坚持下去,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解答】(1)考查了对关联词的应用。根据短文内容可知,应填“有时”“有时”。
(2)考查了对词语的应用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满心喜悦”的意思是心中充满欢喜;“理所当然”的意思是按道理应当是这样的。故应填“满心喜悦”“理所当然”。
(3)考查了提取信息能力。从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你发出的是同一个声音,为什么有时出卖我,有时又吹捧我”可知,骡子认为铃铛是在出卖和吹捧自己。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你犯错误时,我发出警告,为的是挽救你,不让你越陷越深;当你干得对时,我理所当然地赞扬你,为的是激励你取得更好的成绩”可知,铃铛认为自己是在挽救和激励骡子。故填“出卖”“吹捧”“挽救”“激励”。
(4)考查了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联系短文结尾铃铛的话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可知,铃铛能指出骡子的错误,也能激励骡子取得更好的成绩,它们适合做好朋友。
故答案为:
(1)有时,有时;
(2)①满心喜悦 ②理所当然;
(3)出卖,吹捧,挽救,激励;
(4)能。因为真正的好朋友要敢于指出对方的缺点,也要激励对方取得更好的成绩。
【点评】寓言故事在小学课文中十分常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木瓜老奶奶的云
吕丽娜
①早晨,木瓜老奶奶惊奇地发现,院子里的苹果树树枝里卡住了一朵云!
②木瓜老奶奶赶紧搬来梯子,颤巍巍地爬上树去,把云解救了出来。
③“谢谢您,我舒服多了。”云感激地说。
④“不谢,不谢!可你是怎么从上面掉下来的?”木瓜老奶奶指指天空。
⑤“是啊,掉下来的,”云大大地叹了一口气,“因为我太重了。云朵的心里不可以有伤心的念头,不然就会变得太沉重,”云说着又叹了一口气,“早晨从花园上空飘过,看见花枯萎了,忍不住伤心,然后就不停地往下掉。你瞧,我现在最多可以飘得和这棵树一样高,再也不能回到天空了。”
⑥花枯萎了,还可以再开嘛!木瓜老奶奶觉得这朵云真是多愁善感,不过她是位热心肠的老奶奶,她还是想帮帮云。
⑦“你先留在我这里吧,我帮你想办法重新回到天空。”云就留了下来。木瓜老奶奶开始每天花两三个小时待在小镇的图书馆里,翻阅各种各样的书。她想从书里找到让一朵云重新变得轻盈的方法。
⑧云呢,因为十分感激木瓜老奶奶的收留,所以很勤快地帮木瓜老奶奶做事。每天早晨,它总是自己先喝饱水,然后像一把洒水壶似的,在菜园里下一场小雨,这样,木瓜老奶奶就不用辛苦地给蔬菜们浇水了。下午,木瓜老奶奶在果园里干活,云会像一顶大帽子似的待在她的头顶,为她遮挡太阳。夜晚,木瓜老奶奶睡不着觉的时候,云就会像一个孩子似的陪她聊天。
⑨有一天,当木瓜老奶奶翻开一本金色的小书时,两行文字跃入眼帘:如果你不停地夸奖泉水,泉水会变得越来越甜;如果你不停地夸奖云,云就会变得越来越轻盈。“原来这么简单啊!”木瓜老奶奶的心怦怦跳得厉害。
⑩又一天早晨,天很蓝很蓝,天空中有许多白色的小云朵快活地飘来飘去。木瓜老奶奶久久地望着天空,她下定了决心。
“你知道吗?”木瓜老奶奶对云说,“你是我见过的最棒的一朵云。”听到这话,云一下子升高了两米。“怎么回事?我好像一下子变轻了许多。”云惊奇地说。
木瓜老奶奶微微一笑:“一定没有比你更好心、更多情的云了。”“你把我的蔬菜照顾得那么好。”“你比我戴过的所有的遮阳帽都好一百倍。”
在木瓜老奶奶的夸奖声中,云变得越来越轻盈,升得越来越高。
它太高兴了,太快活了,太激动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既说不出道谢的话,也说不出告别的话,就这样飘远了。木瓜老奶奶也什么都没有说。她只是久久地望着天空。
(选自《小天使》,有删改)
(1)第②自然段是对木瓜老奶奶的  动作  描写,写出了她  急切想解救云  的心情。
(2)木瓜老奶奶那么喜欢云,为什么还要帮云回到天空呢?以下理解恰当的有(多选)  BCD 
A.因为云知道了变轻盈的办法,木瓜老奶奶不得不告别它。
B.木瓜老奶奶既然答应云要帮它想办法重新回到天空,就要信守诺言。
C.木瓜老奶奶看到天空中那些白色的小云朵快活地飘来飘去,她觉得云属于天空。
D.木瓜老奶奶懂得,对云朵最好的喜欢方式就是支持它做自己。
(3)根据故事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4)你喜欢这个童话故事吗?为什么?(从人物、情节、写法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给出理由)
 我喜欢这个童话故事。从人物角度看,木瓜老奶奶善良热心,看到云被困就出手相助,还信守承诺帮云回天空;云也懂得感恩,帮老奶奶做事。人物形象美好,传递出温暖的情感。 
【分析】本文讲述了木瓜老奶奶解救了因伤心而掉落在树枝间、无法回到天空的云朵,收留并通过不断夸奖帮它变得轻盈,最终云朵飘远,展现了善良与赞美的力量。
【解答】(1)考查描写手法。
第②自然段中“搬来”“爬上”“解救”等词,是对木瓜老奶奶行为动作的描写。从这些动作能看出她发现云被卡住后,想赶紧把云救出来,体现出急切的心情。
(2)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A.有误。结合“你先留在我这里吧,我帮你想办法重新回到天空”“木瓜老奶奶开始每天花两三个小时待在小镇的图书馆里,翻阅各种各样的书。她想从书里找到让一朵云重新变得轻盈的方法”可知,木瓜老奶奶不是因为云知道变轻盈办法才告别,而是主动帮云找回到天空的办法。
BCD.正确。
故选:A。
(3)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结合“木瓜老奶奶赶紧搬来梯子,颤巍巍地爬上树去,把云解救了出来”可知,1)解救云朵。结合“在木瓜老奶奶的夸奖声中,云变得越来越轻盈,升得越来越高”可知,2)夸奖云朵。结合“它太高兴了,太快活了,太激动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既说不出道谢的话,也说不出告别的话,就这样飘远了。木瓜老奶奶也什么都没有说。她只是久久地望着天空”可知,3)飘回天空。
(4)考查开放探究。
作答时,可以从人物、情节、写法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给出理由即可。比如:从人物的角度,首先分析人物形象:故事中的木瓜老奶奶善良且热心肠。她看到云朵被困树枝,立刻搬梯子解救,之后还信守承诺帮云朵找回到天空的办法。云朵也很可爱,懂得感恩,帮老奶奶做事。然后阐述喜欢原因:这些美好的人物形象传递出温暖、善良和感恩的情感,能让人感受到人性的美好,所以喜欢这个故事。
故答案为:
(1)动作 急切想解救云;
(2)BCD;
(3)1)解救云朵;2)夸奖云朵;3)飘回天空;
(4)我喜欢这个童话故事。从人物角度看,木瓜老奶奶善良热心,看到云被困就出手相助,还信守承诺帮云回天空;云也懂得感恩,帮老奶奶做事。人物形象美好,传递出温暖的情感。
【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7.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山和海的故事
大山总是站着,很累!它想有一张软软的大床,躺下好好睡一觉。可是怎么可能呢?大山不能倒下,它只能整天站着。
山的不远处是海。海喜欢唱歌跳舞,似乎永远有使不完的劲儿,它不停地唱着、跳着,惹恼了好静的大山:“没完没了地唱,烦死啦!”
不唱歌还能叫海吗?那就只能是死海了。海照样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
“我要把你填了,看你还唱不唱!”山对海说。
“你来吧!欢迎你来。我会把你吞到肚子里。”海笑嘻嘻的,一点儿也不怕。还故意把嘴巴张得大大的。
“我要把你噎(yē)死!”山就真的跳进了海里。可是山并没有把海填平。而海也没有把山吞下。而是青青的山中有蓝蓝的海,蓝蓝的海里有青青的山。
“山中有海,海中有山,真美呀!”每一个旅游者看到山海共存的奇观都会由衷地赞叹。
听到旅游者的赞叹,山看看海,海看看山。“友好共存比互相挑剔美好、快乐多了!”山和海都笑了。
海照旧唱它的歌,跳它的舞。山舒舒服服地躺在海的怀里,海浪轻轻地摇着,山就陶醉在海的歌声里。嘿!真好听!
(1)短文中的大山想  躺下好好睡一觉  ,大海喜欢  唱歌跳舞  。
(2)大山一开始不快乐的原因有  AB  (多选)
A.他想躺下睡一觉,但不能倒下,只能站着,很累。
B.他喜欢静,而身边的大海却总不断地唱歌跳舞。
C.他想把大海填了,但没有成功。
D.大海永远有使不完的劲儿,而自己却没有。
(3)当山跳进海里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是青青的山中有蓝蓝的海,蓝蓝的海里有青青的山,山海共存,非常美丽。 
(4)这则童话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用“ ”在文中画出来。
(5)这则童话中的大海具有怎样的性格和品质?请简要写出来。
 有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宽宏大度的品质。 
【分析】本文记叙了大山想躺下好好睡一觉,但不能倒下,只能站着,很累;他喜欢静,而身边的大海却总不断地唱歌跳舞。大海被山误解之后也没有和山计较。文章表现了大海有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宽宏大度的品质。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根据“大山总是站着,很累!它想有一张软软的大床,躺下好好睡一觉”“海喜欢唱歌舞蹈,似乎永远有使不完的劲儿,它不停地唱着,跳着”可以知道答案。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大山不能倒下,它只能整天站着”“山的不远处是海。海喜欢唱歌跳舞,似乎永远有使不完的劲儿,它不停地唱着、跳着,惹恼了好静的大山:‘没完没了地唱,烦死啦’”分析,他想躺下睡一觉,但不能倒下,只能站着,很累;他喜欢静,而身边的大海却总不断地唱歌跳舞。故选:AB。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根据“而海也没有把山吞下。而是青青的山中有蓝蓝的海,蓝蓝的海里有青青的山”“每一个旅者看到山海共存的奇观都会由衷地赞叹”可以知道答案。
(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把握。首先需要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容,加以思考与分析,并组织语言回答。当山跳进海里之后,山水共存,非常美丽,然后山和水发出了“友好共存比互相挑剔美好、快乐多了!”的感悟,文章告诉我们要友好共存。
(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我要把你填了,看你还唱不唱”“‘你来吧!欢迎你来。我会把你吞到肚子里’。海笑嘻嘻的,一点儿也不怕”等内容分析,文章中大海喜欢唱歌,被山误解之后也没有和山计较,可以看出大海的活泼开朗和宽宏大度。
故答案为:
(1)躺下好好睡一觉;唱歌跳舞;
(2)AB;
(3)是青青的山中有蓝蓝的海,蓝蓝的海里有青青的山,山海共存,非常美丽;
(4)友好共存比互相挑剔美好、快乐多了!
(5)有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宽宏大度的品质。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8.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海浪花变成的镜子
张秋生
大海妈妈有很多孩子,那就是活泼好动的海浪花。大海妈妈对每一个孩子都很疼爱,把他们紧紧地搂在怀里,带着他们一起涨潮、退潮——哗啦,哗啦,哗啦……
一天,几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儿在沙滩上挖了一个很深很大的坑,然后就离开了。一朵海浪花经过那里,他好奇地一探头,就身不由己地留在了那儿。
海浪花静静地躺在海岸边。起先他很害怕,四周太静寂了,他是多么思念大海妈妈呀。可是,不多久,他开始习惯了。他变成了海滩上一面平静的镜子,照见了蓝天,照见了白云,也照见了过往人们的身影。
一个女孩儿蹦蹦跳跳经过这里。突然,这一片海水吸引了她。女孩儿朝水面上一瞧,这汪海水变成的明镜,映出了一张漂亮、温柔的笑脸。女孩儿惊住了,她第一次知道,自己是如此美丽。女孩儿有点害羞地笑了。海浪花知道她为什么笑。
接着,又有一个男孩儿过来了。男孩儿在明镜中发现自己变得更加健壮了。他看见了自己黝黑的脸、宽阔的肩膀。他朝着明镜中的自己,调皮地喊了一声:“嗨!”这虽然使海浪花吓出了一圈圈的波纹,但浪花很高兴。
最后来到镜子前的,是一只螃蟹。螃蟹一直以为自己很丑陋,很野蛮。可是,他从海浪花变成的镜子里,看见自己有一双很善良的眼睛。他朝着镜子里那双眼睛看了很久,很久。
又到了涨潮的时候。焦急的海妈妈,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孩子,她一伸臂膀,就把这朵海浪花抱走了。如今,海浪花又生活在妈妈的怀抱里了。他一遍遍地向妈妈、向兄弟姐妹,讲述他当镜子的见闻。他在企盼有一天还能留在海滩上,照照天,照照地,照照过往的人们。他还想当一次明亮的镜子。
(有删节)
(1)海浪花是怎样变成一面镜子的?
 海浪花经过小男孩儿们挖的一个很深很大的坑,好奇地一探头,就身不由己地留在了那儿,变成了—面镜子。 
(2)在海浪花变成的镜子中,我们看到了  漂亮  的女孩儿、 健壮  的男孩儿和  善良  的螃蟹。
(3)海浪花变成的镜子给女孩儿、男孩儿和螃蟹带来了  A 
A.真实的自己。
B.虚幻的影子。
C.无尽的幻想。
D.丰富的想象。
(4)联系短文想一想:海浪花为什么还想当一次明亮的镜子?
 想见识更多的在大海里所看不到的画面;想再一次看看美丽的世界、可爱的孩子和小动物。 
【分析】本文记叙了海浪花经过小男孩儿们挖的一个很深很大的坑,好奇地一探头,就身不由己地留在了那儿,变成了—面镜子。海浪花变成的镜子给女孩儿、男孩儿和螃蟹带来了真实的自己。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一天,几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儿在沙滩上挖了一个很深很大的坑,然后就离开了。一朵海浪花经过那里,他好奇地一探头,就身不由己地留在了那儿。海浪花静静地躺在海岸边。起先他很害怕,四周太静寂了,他是多么思念大海妈妈呀。可是,不多久,他开始习惯了。他变成了海滩上一面平静的镜子,照见了蓝天,照见了白云,也照见了过往人们的身影”,概括为:海浪花经过小男孩儿们挖的一个很深很大的坑,好奇地一探头,就身不由己地留在了那儿,变成了—面镜子。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映出了一张漂亮、温柔的笑脸”“男孩儿在明镜中发现自己变得更加健壮了”“可是,他从海浪花变成的镜子里,看见自己有一双很善良的眼睛”,依次填空:漂亮、健壮、善良。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映出了一张漂亮、温柔的笑脸”“男孩儿在明镜中发现自己变得更加健壮了”“可是,他从海浪花变成的镜子里,看见自己有一双很善良的眼睛”,海浪花变成的镜子给女孩儿、男孩儿和螃蟹带来了真实的自己。
故选:A。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他一遍遍地向妈妈、向兄弟姐妹,讲述他当镜子的见闻。他在企盼有一天还能留在海滩上,照照天,照照地,照照过往的人们。他还想当一次明亮的镜子分析,他想见识更多的在大海里所看不到的画面;想再一次看看美丽的世界、可爱的孩子和小动物。
故答案为:
(1)海浪花经过小男孩儿们挖的一个很深很大的坑,好奇地一探头,就身不由己地留在了那儿,变成了—面镜子;
(2)漂亮 健壮 善良;
(3)A;
(4)想见识更多的在大海里所看不到的画面;想再一次看看美丽的世界、可爱的孩子和小动物。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八单元 《奇妙童话》主题阅读
【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阅读要素方法点拨】
技法一:如 何感受童话 的奇妙 1.感受故事情节中 的奇妙之处。 《巨人的花园》中,“巨人悄悄地走到……树马上开花了,小鸟 们也飞来歌唱”,凶狠的巨人变成了一个和善的人,环境也发生了改变,多么奇妙的情节啊
2.体会拟人化的用 法。 《海的女儿》中,小人鱼爱上了人类的王子,作者赋予了她人的思想和情感,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童话的奇妙之处。
技法二:怎 样体会人物 真善美的形 象 1.从语言、动作、 心理等描写中了解 主要人物的品行。 《海的女儿》中,作者通过对小人鱼的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赞美了小人鱼善良的品质。
2.从情节的发展和 结局入手,理解童 话的主题思想。 《海的女儿》讲述了小人鱼为了爱情甘愿忍受痛苦,最后为了让王子幸福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的故事。从这样的感人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所讴歌的小人鱼身上那种善良无私,自我牺牲的可贵品质。
3.通过对不同人物 形象或人物的变化 的比较来领悟童话 的思想内涵。 《巨人的花园》中,情节随着巨人的变化向前推动:巨人自私地赶走了孩子们,花园只有冬天;巨人醒悟后请回孩子们,花 园又重现春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善待别人,与他人分享 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语文要素解题技巧】
典型问题 答题模板
找出文中你认为奇妙的情节,并说明理由。 我认为奇妙的情节是……,因为……
文中的……(谁)具有怎样的品质 作者是怎 样表现……(谁)的品质/形象/精神的呢 文中的……(谁)具有……的品质。作者通 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 态/侧面/对比等)描写表现了……(谁)…… 的品质/形象/精神。
【精选阅读】
1.阅读芳草地。
点金术
①很久很久以前,希腊有一个国王,名叫麦得斯,他最喜欢金子。
②一天,他祈祷神灵赐给他更多的金子。神灵看他这样贪得无厌,就决定惩罚他,说:“好吧,我赐给你点金术,明天早晨你接触到的一切都会变成金子。”听到这话,麦得斯心花怒放,对自己说:“我将成为世界上最富有、最幸福的人了。”
③第二天,他很早就起床了。他触到床,嘿!床竟然变成了金的。他开始穿衣服,衣服也成了金的。麦得斯高兴极了。
④随后,麦得斯到花园里去赏花。天空晴朗,阳光明媚,玫瑰花芬芳艳丽。他摘下一朵大红色的玫瑰花,这花一到手中立刻变成了金的。他又摘下一朵,又成了金的。这使他很扫兴,因为他喜欢色彩缤纷的鲜花。“这算不了什么。”国王心想,“我指望大的好处就不能不带来一些小的不便。”
⑤麦得斯去吃早饭。他端起一杯牛奶,牛奶立即变成了金的。他拿起一片面包,面包也成了金的。现在,麦得斯开始闷闷不乐了。因为,金子既不能吃,也不能喝。他虽然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却饥肠辘辘。
⑥麦得斯又来到花园。他的小女儿正在花园里,看到爸爸,就向他跑来。麦得斯非常喜欢小女儿,便亲吻了她一下,小女儿立刻变成了一座金雕像。
⑦“神啊!我到现在才明白。”他痛苦地说,“把金子都拿走,还给我我的女儿吧!”
⑧神灵说:“你比以前聪明了,我看得出来,你的心还没有从血肉变成金子,否则就无法挽救了。快去吧!到你花园旁的河里去洗洗手,河水会把点金术带走的。”
⑨麦得斯到河里去洗了手,然后疾步如飞地向他小女儿的金雕像跑去。他再一次亲吻她,使她还原成美丽可爱的小女儿。
⑩麦得斯永远也忘不了这个教训。
(1)联系童话内容,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贪得无厌:   
饥肠辘辘:   
(2)请根据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完成填空,并讲讲这个故事。
得点金术→    点金术→    点金术
(3)画“ ”的句子说麦得斯永远也忘不了的“这个教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做人要善良
B.神灵会惩罚坏人
C.人不能拥有太多财富
D.贪得无厌的人会受到惩罚
(4)这个故事真奇妙,请你发挥想象,如果麦得斯再不停止使用点金术,结果会怎样?
   
2.
啄木鸟和白桦树
一座茂密的森林里,有一棵白桦树和一位森林医生﹣﹣啄木鸟。
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白桦树对小草们炫耀道:“你们看,我多美啊!”正在这时,森林医生啄木鸟来了,她东瞧瞧,西望望。只听“梆”的一声,吃掉了树上的一条虫子。
白桦树(A)了,说:“你干吗咬我?”啄木鸟连忙回答道:“因为有一条虫子钻进你的皮肤里,正在吸收你的营养,我是在帮你捉虫呢!”
“你不能轻一点吗?”白桦树(B)地说。
“好!下一次我会注意的。”啄木鸟(C)地说。
几天以后,啄木鸟又来帮白桦树治病了。白桦树不耐烦地说:“你又在干吗呢?为什么老是和我过不去?”啄木鸟和蔼可亲地回答道:“有两个虫子已经钻到你的皮肤里去了,如果不及时帮你治的话,你就会有生命危险的。”
白桦树不信他会有这么多的虫子。过了些日子,啄木鸟又来帮他看病了,“梆梆,梆梆。”这回白桦树更生气了,暴跳如雷,说:“你这么做,分明是在妒忌我的美丽吗!以后可别让我再看见你!”
啄木鸟听了,直摇头,并边飞边说:“真是好心没好报。”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一天,两天……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后来,白桦树终于从中间断了……
(1)根据意思写文中的词语。
非常和气,可以让人亲近。   
(2)为文中A、B、C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并填空。
埋怨     生气     温和
A.     B.     C.   
(3)白桦树的神态不断地变化,你能写出其中的原因吗?
①炫耀:    !
②不耐烦:    。
③暴跳如雷:    。
(4)与短文主题思想一致的是   
A.做人要注重心灵美,不能只追求外表美。
B.做人要勤奋刻苦,不能懒惰。
C.做人要真心实意,不要虚情假意。
3.课外阅读。
最棒的玉米
从前有位老爷爷,他在屋子的后面种了一大片玉米。收获的日子一天天近了。
一天,一个颗粒饱满、裹着几层绿外衣的玉米说道:“收获那天,老爷爷肯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周围的玉米听了也都交口称赞着。
收获那天,老爷爷看了看那个最棒的玉米,却没有把它摘走。“老爷爷可能没注意看我。明天,明天,他一定会把我摘走的!”那个很棒的玉米自我安慰道。
第二天,老爷爷收走了其他的玉米,却唯独没有摘这个棒玉米。“明天,老爷爷一定会把我摘走的!”棒玉米仍然自我安慰着。
第三天,第四天,老爷爷没有来,从这以后的好多天,老爷爷也没有来,棒玉米觉得自己被摘走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在一个漆黑的雨夜,棒玉米突然感悟:“我对自己的估计太高了,我总以为自己是今年最好的玉米。其实,我是今年最差的玉米,连老爷爷都不要我。白天,我顶着烈日,原本饱满的颗粒变得坚硬,整个身体像要炸裂一般。夜晚,我又要和风雨搏斗,不久躯体就要腐烂,我真难受啊!棒玉米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就在这时,老爷爷站在他的面前,自言自语地说道:“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哟!用它当种子明年我的玉米一定会长得更好!”直到这时,棒玉米才明白老爷爷不摘走它的原因。
正当它想着的时候,这个获此殊荣的棒玉米被老爷爷轻轻地摘了下来……
(1)画线句是对棒玉米     的描写,可以看出棒玉米     。
(2)“直到这时,棒玉米才明白老爷爷不摘走它的原因。”你认为老爷爷不早摘走它的原因是什么?   
(3)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文中最棒的玉米经历了从失望到自信的心理过程。    
②假如老爷爷把最棒的玉米和其他玉米一起摘走,他就落入平庸,获不了“殊荣”,成不了种子。    
(4)这篇短文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要相信自己,成功有时需要等待。
B.要强烈谴责不能认识美好事物的人。
C.只有最棒的玉米才能当种子,其他玉米不能当种子。
4.阅读短文。
两棵树
张文彬
农夫在地里同时种了两棵一样大小的果树苗。第一棵树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储备起来,滋润每一根枝干,积蓄力量,默默地盘算着怎样完善自身,向上生长。另一棵树也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凝聚起来,开始盘算着开花结果。
第二年春天一到,第一棵树便吐出了嫩芽,憋着劲向上长。而另一棵树刚吐出嫩叶,便迫不及待地挤出蓓蕾。
第一树目标明确,忍耐力强,很快就长得很茁壮。另一棵树每年都开花结果,刚开始着实让农夫吃了一惊,非常欣赏。但由于这棵树还未成熟,便承担了开花结果的责任,累得弯了腰,结的果实也酸涩难吃,还时常招来一群孩子用石头袭击。有些孩子甚至会攀上它那羸弱的身体,在掠夺果子的同时,也损伤着它的肢体和自尊心。
时光飞转,终于有一天,那棵久不开花的果树轻松地吐出花蕾,由于养分充足、枝干强壮,结出的果实又大又甜,而那棵急于开花结果的却成了枯木。农夫诧异地叹了口气,将那棵瘦小的枯木砍下,烧火用了。
有时,不急于表现自己的人恰恰正是最富竞争力、生命力最强、最有前途的人。
(1)读一读第1自然段,农夫种了两棵果树苗,第一棵树的目标是     ,第二棵树的目标是     。
(2)用“ ”画出描写第二棵树命运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命运。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填序号)
A.同一块地里,同时种两种一样大小的果树苗,结局不一定相同。
B.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C.积累不够,就急于表现,只能是昙花一现,甚至会给自身带来伤害;只有忍耐、善于积累,这样才会长久地享受成功的喜悦。
(4)在现实生活中,这两棵树分别代表哪两类人?
   
5.课外阅读。
骡子和铃铛
一头高大健壮的骡子,脖子上系着一个铃铛。铃铛制作精巧,响声清脆,骡子每走动一步,铃铛便发出“叮当”的声响。
一天,骡子撞开了篱笆,走进了菜园,骡子好不欢畅,它低头啃个不停。“叮当,叮当……”一串串尖利的急响,钻进了主人的耳中。主人挥动竹枝赶到菜园,一边抽打着骡子的屁股,一边斥责道:“看你下次再敢闯进菜园……”骡子疼得直叫唤,赶紧跑出了菜园。
没多久,骡子拉着一车货,傍晚时才返回了村里。“叮当,叮当……”一阵脆响,引得一些乡亲们竖起大拇指夸奖。骡子耸起耳朵听了这些话,满心喜悦;突然,它望见了菜园,不禁隐隐感到疼痛,立刻不高兴地责问铃铛:“你发出的是同一个声音,为什么    出卖我,    又吹捧我?”
“请你听清,”铃铛含笑地解释道,“你和我,都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你犯错误时,我发出警告,为的是挽救你,不让你越陷越深;当你干得对时,我理所当然地赞扬你,为的是激励你取得更大的成绩。”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心中充满欢喜的情绪意愿。   
②按道理应当这样。   
(3)铃铛响了两次,骡子认为它是在    和    自己,铃铛认为自己是在    和    骡子。
(4)联系文章想一想,骡子和铃铛能成为好朋友吗?请说明理由。
   
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木瓜老奶奶的云
吕丽娜
①早晨,木瓜老奶奶惊奇地发现,院子里的苹果树树枝里卡住了一朵云!
②木瓜老奶奶赶紧搬来梯子,颤巍巍地爬上树去,把云解救了出来。
③“谢谢您,我舒服多了。”云感激地说。
④“不谢,不谢!可你是怎么从上面掉下来的?”木瓜老奶奶指指天空。
⑤“是啊,掉下来的,”云大大地叹了一口气,“因为我太重了。云朵的心里不可以有伤心的念头,不然就会变得太沉重,”云说着又叹了一口气,“早晨从花园上空飘过,看见花枯萎了,忍不住伤心,然后就不停地往下掉。你瞧,我现在最多可以飘得和这棵树一样高,再也不能回到天空了。”
⑥花枯萎了,还可以再开嘛!木瓜老奶奶觉得这朵云真是多愁善感,不过她是位热心肠的老奶奶,她还是想帮帮云。
⑦“你先留在我这里吧,我帮你想办法重新回到天空。”云就留了下来。木瓜老奶奶开始每天花两三个小时待在小镇的图书馆里,翻阅各种各样的书。她想从书里找到让一朵云重新变得轻盈的方法。
⑧云呢,因为十分感激木瓜老奶奶的收留,所以很勤快地帮木瓜老奶奶做事。每天早晨,它总是自己先喝饱水,然后像一把洒水壶似的,在菜园里下一场小雨,这样,木瓜老奶奶就不用辛苦地给蔬菜们浇水了。下午,木瓜老奶奶在果园里干活,云会像一顶大帽子似的待在她的头顶,为她遮挡太阳。夜晚,木瓜老奶奶睡不着觉的时候,云就会像一个孩子似的陪她聊天。
⑨有一天,当木瓜老奶奶翻开一本金色的小书时,两行文字跃入眼帘:如果你不停地夸奖泉水,泉水会变得越来越甜;如果你不停地夸奖云,云就会变得越来越轻盈。“原来这么简单啊!”木瓜老奶奶的心怦怦跳得厉害。
⑩又一天早晨,天很蓝很蓝,天空中有许多白色的小云朵快活地飘来飘去。木瓜老奶奶久久地望着天空,她下定了决心。
“你知道吗?”木瓜老奶奶对云说,“你是我见过的最棒的一朵云。”听到这话,云一下子升高了两米。“怎么回事?我好像一下子变轻了许多。”云惊奇地说。
木瓜老奶奶微微一笑:“一定没有比你更好心、更多情的云了。”“你把我的蔬菜照顾得那么好。”“你比我戴过的所有的遮阳帽都好一百倍。”
在木瓜老奶奶的夸奖声中,云变得越来越轻盈,升得越来越高。
它太高兴了,太快活了,太激动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既说不出道谢的话,也说不出告别的话,就这样飘远了。木瓜老奶奶也什么都没有说。她只是久久地望着天空。
(选自《小天使》,有删改)
(1)第②自然段是对木瓜老奶奶的     描写,写出了她     的心情。
(2)木瓜老奶奶那么喜欢云,为什么还要帮云回到天空呢?以下理解恰当的有(多选)    
A.因为云知道了变轻盈的办法,木瓜老奶奶不得不告别它。
B.木瓜老奶奶既然答应云要帮它想办法重新回到天空,就要信守诺言。
C.木瓜老奶奶看到天空中那些白色的小云朵快活地飘来飘去,她觉得云属于天空。
D.木瓜老奶奶懂得,对云朵最好的喜欢方式就是支持它做自己。
(3)根据故事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4)你喜欢这个童话故事吗?为什么?(从人物、情节、写法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给出理由)
   
7.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山和海的故事
大山总是站着,很累!它想有一张软软的大床,躺下好好睡一觉。可是怎么可能呢?大山不能倒下,它只能整天站着。
山的不远处是海。海喜欢唱歌跳舞,似乎永远有使不完的劲儿,它不停地唱着、跳着,惹恼了好静的大山:“没完没了地唱,烦死啦!”
不唱歌还能叫海吗?那就只能是死海了。海照样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
“我要把你填了,看你还唱不唱!”山对海说。
“你来吧!欢迎你来。我会把你吞到肚子里。”海笑嘻嘻的,一点儿也不怕。还故意把嘴巴张得大大的。
“我要把你噎(yē)死!”山就真的跳进了海里。可是山并没有把海填平。而海也没有把山吞下。而是青青的山中有蓝蓝的海,蓝蓝的海里有青青的山。
“山中有海,海中有山,真美呀!”每一个旅游者看到山海共存的奇观都会由衷地赞叹。
听到旅游者的赞叹,山看看海,海看看山。“友好共存比互相挑剔美好、快乐多了!”山和海都笑了。
海照旧唱它的歌,跳它的舞。山舒舒服服地躺在海的怀里,海浪轻轻地摇着,山就陶醉在海的歌声里。嘿!真好听!
(1)短文中的大山想     ,大海喜欢     。
(2)大山一开始不快乐的原因有     (多选)
A.他想躺下睡一觉,但不能倒下,只能站着,很累。
B.他喜欢静,而身边的大海却总不断地唱歌跳舞。
C.他想把大海填了,但没有成功。
D.大海永远有使不完的劲儿,而自己却没有。
(3)当山跳进海里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这则童话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用“ ”在文中画出来。
(5)这则童话中的大海具有怎样的性格和品质?请简要写出来。
   
8.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海浪花变成的镜子
张秋生
大海妈妈有很多孩子,那就是活泼好动的海浪花。大海妈妈对每一个孩子都很疼爱,把他们紧紧地搂在怀里,带着他们一起涨潮、退潮——哗啦,哗啦,哗啦……
一天,几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儿在沙滩上挖了一个很深很大的坑,然后就离开了。一朵海浪花经过那里,他好奇地一探头,就身不由己地留在了那儿。
海浪花静静地躺在海岸边。起先他很害怕,四周太静寂了,他是多么思念大海妈妈呀。可是,不多久,他开始习惯了。他变成了海滩上一面平静的镜子,照见了蓝天,照见了白云,也照见了过往人们的身影。
一个女孩儿蹦蹦跳跳经过这里。突然,这一片海水吸引了她。女孩儿朝水面上一瞧,这汪海水变成的明镜,映出了一张漂亮、温柔的笑脸。女孩儿惊住了,她第一次知道,自己是如此美丽。女孩儿有点害羞地笑了。海浪花知道她为什么笑。
接着,又有一个男孩儿过来了。男孩儿在明镜中发现自己变得更加健壮了。他看见了自己黝黑的脸、宽阔的肩膀。他朝着明镜中的自己,调皮地喊了一声:“嗨!”这虽然使海浪花吓出了一圈圈的波纹,但浪花很高兴。
最后来到镜子前的,是一只螃蟹。螃蟹一直以为自己很丑陋,很野蛮。可是,他从海浪花变成的镜子里,看见自己有一双很善良的眼睛。他朝着镜子里那双眼睛看了很久,很久。
又到了涨潮的时候。焦急的海妈妈,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孩子,她一伸臂膀,就把这朵海浪花抱走了。如今,海浪花又生活在妈妈的怀抱里了。他一遍遍地向妈妈、向兄弟姐妹,讲述他当镜子的见闻。他在企盼有一天还能留在海滩上,照照天,照照地,照照过往的人们。他还想当一次明亮的镜子。
(有删节)
(1)海浪花是怎样变成一面镜子的?
   
(2)在海浪花变成的镜子中,我们看到了     的女孩儿、    的男孩儿和     的螃蟹。
(3)海浪花变成的镜子给女孩儿、男孩儿和螃蟹带来了    
A.真实的自己。
B.虚幻的影子。
C.无尽的幻想。
D.丰富的想象。
(4)联系短文想一想:海浪花为什么还想当一次明亮的镜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1张PPT)
第8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精选阅读)
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
1.阅读芳草地。
点金术
①很久很久以前,希腊有一个国王,名叫麦得斯,他最喜欢金子。
②一天,他祈祷神灵赐给他更多的金子。神灵看他这样贪得无厌,就决定惩罚他,说:“好吧,我赐给你点金术,明天早晨你接触到的一切都会变成金子。”听到这话,麦得斯心花怒放,对自己说:“我将成为世界上最富有、最幸福的人了。”
③第二天,他很早就起床了。他触到床,嘿!床竟然变成了金的。他开始穿衣服,衣服也成了金的。麦得斯高兴极了。
④随后,麦得斯到花园里去赏花。天空晴朗,阳光明媚,玫瑰花芬芳艳丽。他摘下一朵大红色的玫瑰花,
这花一到手中立刻变成了金的。他又摘下一朵,又成了金的。这使他很扫兴,因为他喜欢色彩缤纷的鲜花。“这算不了什么。”国王心想,“我指望大的好处就不能不带来一些小的不便。”
⑤麦得斯去吃早饭。他端起一杯牛奶,牛奶立即变成了金的。他拿起一片面包,面包也成了金的。现在,麦得斯开始闷闷不乐了。因为,金子既不能吃,也不能喝。他虽然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却饥肠辘辘。
⑥麦得斯又来到花园。他的小女儿正在花园里,看到爸爸,就向他跑来。麦得斯非常喜欢小女儿,便亲吻了她一下,小女儿立刻变成了一座金雕像。
⑦“神啊!我到现在才明白。”他痛苦地说,“把金子都拿走,还给我我的女儿吧!”
⑧神灵说:“你比以前聪明了,我看得出来,你的心还没有从血肉变成金子,否则就无法挽救了。快去吧!到你花园旁的河里去洗洗手,河水会把点金术带走的。”
⑨麦得斯到河里去洗了手,然后疾步如飞地向他小女儿的金雕像跑去。他再一次亲吻她,使她还原成美丽可爱的小女儿。
⑩麦得斯永远也忘不了这个教训。
(1)联系童话内容,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贪得无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饥肠辘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完成填空,并讲讲这个故事。
得点金术→ ____ 点金术→ _____ 点金术
·············
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

放弃
(3)画“”的句子说麦得斯永远也忘不了的“这个教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____ 。
A.做人要善良
B.神灵会惩罚坏人
C.人不能拥有太多财富
D.贪得无厌的人会受到惩罚
(4)这个故事真奇妙,请你发挥想象,如果麦得斯再不停止使用点金术,结果会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如果麦得斯再不停止使用点金术,那么他的生活中就会只剩下金子,最后国破家亡,而且有可能连自己都变成金子。
【解析】(1)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贪得无厌: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饥肠辘辘: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
(2)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阅读第③段——⑥段可知,这几段话主要写了麦得斯用点金术把接触到的一切变成了金子。阅读第⑧段——⑨段可知,这几段主要写了麦得斯把女儿变成了金子,他非常后悔,因此决定放弃点金术。
(3)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麦得斯永远也忘不了这个教训”可知,麦得斯把女儿变成了金子,他非常后悔,决定放弃点金术。因此文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贪得无厌的人会受到惩罚。
(4)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发挥想象回答即可,即:如果麦得斯再不停止使用点金术,那么他的生活中就会只剩下金子,
最后国破家亡,而且有可能连自己都变成金子。
故答案为:
(1)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
(2)用 放弃;
(3)D;
(4)如果麦得斯再不停止使用点金术,那么他的生活中就会只剩下金子,最后国破家亡,而且有可能连自己都变成金子。
2.
啄木鸟和白桦树
一座茂密的森林里,有一棵白桦树和一位森林医生--啄木鸟。
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白桦树对小草们炫耀道:“你们看,我多美啊!”正在这时,森林医生啄木鸟来了,她东瞧瞧,西望望。只听“梆”的一声,吃掉了树上的一条虫子。
白桦树(A)了,说:“你干吗咬我?”啄木鸟连忙回答道:“因为有一条虫子钻进你的皮肤里,正在吸收你的营养,我是在帮你捉虫呢!”
“你不能轻一点吗?”白桦树(B)地说。
“好!下一次我会注意的。”啄木鸟(C)地说。
几天以后,
啄木鸟又来帮白桦树治病了。白桦树不耐烦地说:“你又在干吗呢?为什么老是和我过不去?”啄木鸟和蔼可亲地回答道:“有两个虫子已经钻到你的皮肤里去了,如果不及时帮你治的话,你就会有生命危险的。”
白桦树不信他会有这么多的虫子。过了些日子,啄木鸟又来帮他看病了,“梆梆,梆梆。”这回白桦树更生气了,暴跳如雷,说:“你这么做,分明是在妒忌我的美丽吗!以后可别让我再看见你!”
啄木鸟听了,直摇头,并边飞边说:“真是好心没好报。”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一天,两天……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后来,白桦树终于从中间断了……
(1)根据意思写文中的词语。
非常和气,可以让人亲近。 __________
(2)为文中A、B、C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并填空。
埋怨     生气     温和
A. _____  B. _____  C. _____
(3)白桦树的神态不断地变化,你能写出其中的原因吗?
①炫耀: 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不耐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暴跳如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与短文主题思想一致的是 ____
A.做人要注重心灵美,不能只追求外表美。
B.做人要勤奋刻苦,不能懒惰。
和蔼可亲
生气
埋怨
温和
你们看,我多美啊!
啄木鸟总是帮白桦树治病。
啄木鸟又来帮他看病了。
A
C.做人要真心实意,不要虚情假意。
【解析】(1)考查了根据意思写词语。和蔼可亲:非常和气,可以让人亲近。
(2)考查了选词填空。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不满或怨恨。生气: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温和:(性情、态度、言语等)不严厉,不粗暴。根据语义A处应填“生气”;“B”处应填“埋怨”;C处应填“温和”。
(3)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文段内容可知,①结合“你们看,我多美啊!”可知,白桦树在炫耀自己。
②因为“啄木鸟总是帮白桦树治病。”,所以白桦树不耐烦。
③因为“啄木鸟又来帮他看病了。”,所以白桦树暴跳如雷。
(4)考查了短文中心思想。结合文段内容可知,文章写了骄傲的白桦树自以为美丽,不需要啄木鸟为它捉害虫,可是自己最终也没逃过死亡的命运,说明做人要注重心灵美,不能只追求外表美。故选A。
故答案为:
(1)和蔼可亲;
(2)A.生气 B.埋怨 C.温和;
(3)①炫耀:你们看,我多美啊!
②不耐烦:啄木鸟总是帮白桦树治病。
③暴跳如雷:啄木鸟又来帮他看病了。
(4)A。
3.课外阅读。
最棒的玉米
从前有位老爷爷,他在屋子的后面种了一大片玉米。收获的日子一天天近了。
一天,一个颗粒饱满、裹着几层绿外衣的玉米说道:“收获那天,老爷爷肯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周围的玉米听了也都交口称赞着。
收获那天,老爷爷看了看那个最棒的玉米,却没有把它摘走。“老爷爷可能没注意看我。明天,明天,他一定会把我摘走的!”那个很棒的玉米自我安慰道。
第二天,老爷爷收走了其他的玉米,
却唯独没有摘这个棒玉米。“明天,老爷爷一定会把我摘走的!”棒玉米仍然自我安慰着。
第三天,第四天,老爷爷没有来,从这以后的好多天,老爷爷也没有来,棒玉米觉得自己被摘走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在一个漆黑的雨夜,棒玉米突然感悟:“我对自己的估计太高了,我总以为自己是今年最好的玉米。其实,我是今年最差的玉米,连老爷爷都不要我。白天,我顶着烈日,原本饱满的颗粒变得坚硬,整个身体像要炸裂一般。夜晚,我又要和风雨搏斗,不久躯体就要腐烂,我真难受啊!棒玉米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就在这时,老爷爷站在他的面前,自言自语地说道:“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哟!用它当种子明年我的玉米一定会长得更好!”直到这时,
棒玉米才明白老爷爷不摘走它的原因。
正当它想着的时候,这个获此殊荣的棒玉米被老爷爷轻轻地摘了下来……
(1)画线句是对棒玉米 _____ 的描写,可以看出棒玉米 ________ 。
(2)“直到这时,棒玉米才明白老爷爷不摘走它的原因。”你认为老爷爷不早摘走它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文中最棒的玉米经历了从失望到自信的心理过程。 ____
②假如老爷爷把最棒的玉米和其他玉米一起摘走,他就落入平庸,获不了“殊荣”,成不了种子。 ____
(4)这篇短文给我们的启示是 ____
语言
很自信
老爷爷想让它做玉米种子。
×

A
A.人要相信自己,成功有时需要等待。
B.要强烈谴责不能认识美好事物的人。
C.只有最棒的玉米才能当种子,其他玉米不能当种子。
【解析】(1)考查学生对描写手法的理解。阅读句子“收获那天,老爷爷肯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可知,这句话是对棒玉米语言的描写,可以看出棒玉米很自信。
(2)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哟!用它当种子明年我的玉米一定会长得更好”可知,老爷爷不早摘走它的原因是想让它做玉米种子。
(3)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①阅读文章可知,
课文讲述了一个最好的玉米,满以为老爷爷肯定先摘走它。收获那天,老爷爷却只摘走了其他的玉米;第二天,老爷爷也没有把它摘走;第三天,第四天……以后十几天,老爷爷看也没来看它,它被摘走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下,它误认为自己是最差的玉米,流下了伤心的眼泪。没想到老爷爷最后摘下它,是要拿它当种子。因此文中最棒的玉米经历了从自信到失望的心理过程。故①表述错误。②阅读文章可知,假如老爷爷把最棒的玉米和其他玉米一起摘走,他就落入平庸,获不了“殊荣”,成不了种子。故②表述正确。
(4)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这篇短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人要相信自己,成功有时需要等待。
故答案为:
(1)语言 很自信;
(2)老爷爷想让它做玉米种子。
(3)①×②√;
(4)A。
4.阅读短文。
两棵树
张文彬
农夫在地里同时种了两棵一样大小的果树苗。第一棵树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储备起来,滋润每一根枝干,积蓄力量,默默地盘算着怎样完善自身,向上生长。另一棵树也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凝聚起来,开始盘算着开花结果。
第二年春天一到,第一棵树便吐出了嫩芽,憋着劲向上长。而另一棵树刚吐出嫩叶,便迫不及待地挤出蓓蕾。
第一树目标明确,忍耐力强,
很快就长得很茁壮。另一棵树每年都开花结果,刚开始着实让农夫吃了一惊,非常欣赏。但由于这棵树还未成熟,便承担了开花结果的责任,累得弯了腰,结的果实也酸涩难吃,还时常招来一群孩子用石头袭击。有些孩子甚至会攀上它那羸弱的身体,在掠夺果子的同时,也损伤着它的肢体和自尊心。
时光飞转,终于有一天,那棵久不开花的果树轻松地吐出花蕾,由于养分充足、枝干强壮,结出的果实又大又甜,而那棵急于开花结果的却成了枯木。农夫诧异地叹了口气,将那棵瘦小的枯木砍下,烧火用了。
有时,不急于表现自己的人恰恰正是最富竞争力、生命力最强、最有前途的人。
(1)读一读第1自然段,农夫种了两棵果树苗,第一棵树的目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棵树的目标是 _______________ 。
(2)用“”画出描写第二棵树命运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命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____ (填序号)
A.同一块地里,同时种两种一样大小的果树苗,结局不一定相同。
完善自身,向上生长
尽快开花结果
而那棵急于开花结果的却成了枯木。农夫诧异地叹了口气,将那棵瘦小的枯木砍下,烧火用了。这棵树之所以有这样的命运是因为这棵树只想早点开花结果,不知道营养积累不够,条件不成熟,不仅结的果难吃,还给自己带来了致命的伤害。
C
B.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C.积累不够,就急于表现,只能是昙花一现,甚至会给自身带来伤害;只有忍耐、善于积累,这样才会长久地享受成功的喜悦。
(4)在现实生活中,这两棵树分别代表哪两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农夫在地里同时种了两棵一样大小的果树苗。第一棵树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储备起来,滋润每一根枝干,积蓄力量,默默地盘算着怎样完善自身,
这两棵树分别代表积蓄力量,踏实进步的人和急于求成的人。
向上生长。另一棵树也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凝聚起来,开始盘算着开花结果”可知,农夫种了两棵果树苗,第一棵树的目标是完善自身,向上生长,第二棵树的目标是尽快开花结果。
(2)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而那棵急于开花结果的却成了枯木。农夫诧异地叹了口气,将那棵瘦小的枯木砍下,烧火用了”可知,这句话是描写第二棵树命运的句子。这棵树之所以有这样的命运是因为这棵树只想早点开花结果,不知道营养积累不够,条件不成熟,不仅结的果难吃,还给自己带来了致命的伤害。
(3)查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结合两棵树的不同目标和不同结果可知,积累不够,就急于表现,只能是昙花一现,甚至会给自身带来伤害;只有忍耐、善于积累,
这样才会长久地享受成功的喜悦。故选C。
(4)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回答即可。即:这两棵树分别代表积蓄力量,踏实进步的人和急于求成的人。
故答案为:
(1)完善自身,向上生长 尽快开花结果;
(2)而那棵急于开花结果的却成了枯木。农夫诧异地叹了口气,将那棵瘦小的枯木砍下,烧火用了。这棵树之所以有这样的命运是因为这棵树只想早点开花结果,不知道营养积累不够,条件不成熟,不仅结的果难吃,还给自己带来了致命的伤害。
(3)C;
(4)这两棵树分别代表积蓄力量,踏实进步的人和急于求成的人。
5.课外阅读。
骡子和铃铛
一头高大健壮的骡子,脖子上系着一个铃铛。铃铛制作精巧,响声清脆,骡子每走动一步,铃铛便发出“叮当”的声响。
一天,骡子撞开了篱笆,走进了菜园,骡子好不欢畅,它低头啃个不停。“叮当,叮当……”一串串尖利的急响,钻进了主人的耳中。主人挥动竹枝赶到菜园,一边抽打着骡子的屁股,一边斥责道:“看你下次再敢闯进菜园……”骡子疼得直叫唤,赶紧跑出了菜园。
没多久,骡子拉着一车货,傍晚时才返回了村里。“叮当,叮当……”一阵脆响,引得一些乡亲们竖起大拇指夸奖。骡子耸起耳朵听了这些话,满心喜悦;突然,它望见了菜园,不禁隐隐感到疼痛,
立刻不高兴地责问铃铛:“你发出的是同一个声音,为什么 _____ 出卖我, _____ 又吹捧我?”
“请你听清,”铃铛含笑地解释道,“你和我,都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你犯错误时,我发出警告,为的是挽救你,不让你越陷越深;当你干得对时,我理所当然地赞扬你,为的是激励你取得更大的成绩。”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心中充满欢喜的情绪意愿。 __________
②按道理应当这样。 __________
(3)铃铛响了两次,骡子认为它是在 _____ 和 _____ 自己,铃铛认为自己是在 _____ 和 _____ 骡子。
有时
有时
满心喜悦
理所当然
出卖
吹捧
挽救
激励
(4)联系文章想一想,骡子和铃铛能成为好朋友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考查了对关联词的应用。根据短文内容可知,应填“有时”“有时”。
(2)考查了对词语的应用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满心喜悦”的意思是心中充满欢喜;“理所当然”的意思是按道理应当是这样的。故应填“满心喜悦”“理所当然”。
(3)考查了提取信息能力。从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你发出的是同一个声音,为什么有时出卖我,有时又吹捧我”可知,
能。因为真正的好朋友要敢于指出对方的缺点,也要激励对方取得更好的成绩。
骡子认为铃铛是在出卖和吹捧自己。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你犯错误时,我发出警告,为的是挽救你,不让你越陷越深;当你干得对时,我理所当然地赞扬你,为的是激励你取得更好的成绩”可知,铃铛认为自己是在挽救和激励骡子。故填“出卖”“吹捧”“挽救”“激励”。
(4)考查了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联系短文结尾铃铛的话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可知,铃铛能指出骡子的错误,也能激励骡子取得更好的成绩,它们适合做好朋友。
故答案为:
(1)有时,有时;
(2)①满心喜悦 ②理所当然;
(3)出卖,吹捧,挽救,激励;
(4)能。因为真正的好朋友要敢于指出对方的缺点,也要激励对方取得更好的成绩。
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木瓜老奶奶的云
吕丽娜
①早晨,木瓜老奶奶惊奇地发现,院子里的苹果树树枝里卡住了一朵云!
②木瓜老奶奶赶紧搬来梯子,颤巍巍地爬上树去,把云解救了出来。
③“谢谢您,我舒服多了。”云感激地说。
④“不谢,不谢!可你是怎么从上面掉下来的?”木瓜老奶奶指指天空。
⑤“是啊,掉下来的,”云大大地叹了一口气,“因为我太重了。云朵的心里不可以有伤心的念头,不然就会变得太沉重,
”云说着又叹了一口气,“早晨从花园上空飘过,看见花枯萎了,忍不住伤心,然后就不停地往下掉。你瞧,我现在最多可以飘得和这棵树一样高,再也不能回到天空了。”
⑥花枯萎了,还可以再开嘛!木瓜老奶奶觉得这朵云真是多愁善感,不过她是位热心肠的老奶奶,她还是想帮帮云。
⑦“你先留在我这里吧,我帮你想办法重新回到天空。”云就留了下来。木瓜老奶奶开始每天花两三个小时待在小镇的图书馆里,翻阅各种各样的书。她想从书里找到让一朵云重新变得轻盈的方法。
⑧云呢,因为十分感激木瓜老奶奶的收留,所以很勤快地帮木瓜老奶奶做事。每天早晨,它总是自己先喝饱水,然后像一把洒水壶似的,在菜园里下一场小雨,这样,
木瓜老奶奶就不用辛苦地给蔬菜们浇水了。下午,木瓜老奶奶在果园里干活,云会像一顶大帽子似的待在她的头顶,为她遮挡太阳。夜晚,木瓜老奶奶睡不着觉的时候,云就会像一个孩子似的陪她聊天。
⑨有一天,当木瓜老奶奶翻开一本金色的小书时,两行文字跃入眼帘:如果你不停地夸奖泉水,泉水会变得越来越甜;如果你不停地夸奖云,云就会变得越来越轻盈。“原来这么简单啊!”木瓜老奶奶的心怦怦跳得厉害。
⑩又一天早晨,天很蓝很蓝,天空中有许多白色的小云朵快活地飘来飘去。木瓜老奶奶久久地望着天空,她下定了决心。
“你知道吗?”木瓜老奶奶对云说,“你是我见过的最棒的一朵云。”听到这话,云一下子升高了两米。“怎么回事?
我好像一下子变轻了许多。”云惊奇地说。
木瓜老奶奶微微一笑:“一定没有比你更好心、更多情的云了。”“你把我的蔬菜照顾得那么好。”“你比我戴过的所有的遮阳帽都好一百倍。”
在木瓜老奶奶的夸奖声中,云变得越来越轻盈,升得越来越高。
它太高兴了,太快活了,太激动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既说不出道谢的话,也说不出告别的话,就这样飘远了。木瓜老奶奶也什么都没有说。她只是久久地望着天空。
(选自《小天使》,有删改)
(1)第②自然段是对木瓜老奶奶的 _____ 描写,写出了她 _______________ 的心情。
(2)木瓜老奶奶那么喜欢云,为什么还要帮云回到天空呢?
动作
急切想解救云
以下理解恰当的有(多选) _____
A.因为云知道了变轻盈的办法,木瓜老奶奶不得不告别它。
B.木瓜老奶奶既然答应云要帮它想办法重新回到天空,就要信守诺言。
C.木瓜老奶奶看到天空中那些白色的小云朵快活地飘来飘去,她觉得云属于天空。
D.木瓜老奶奶懂得,对云朵最好的喜欢方式就是支持它做自己。
(3)根据故事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__________
(4)你喜欢这个童话故事吗?为什么?(
BCD
从人物、情节、写法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考查描写手法。
第②自然段中“搬来”“爬上”“解救”等词,是对木瓜老奶奶行为动作的描写。从这些动作能看出她发现云被卡住后,想赶紧把云救出来,体现出急切的心情。
我喜欢这个童话故事。从人物角度看,木瓜老奶奶善良热心,看到云被困就出手相助,还信守承诺帮云回天空;云也懂得感恩,帮老奶奶做事。人物形象美好,传递出温暖的情感。
(2)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A.有误。结合“你先留在我这里吧,我帮你想办法重新回到天空”“木瓜老奶奶开始每天花两三个小时待在小镇的图书馆里,翻阅各种各样的书。她想从书里找到让一朵云重新变得轻盈的方法”可知,木瓜老奶奶不是因为云知道变轻盈办法才告别,而是主动帮云找回到天空的办法。
BCD.正确。
故选:A。
(3)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结合“木瓜老奶奶赶紧搬来梯子,颤巍巍地爬上树去,把云解救了出来”可知,1)解救云朵。结合“在木瓜老奶奶的夸奖声中,云变得越来越轻盈,升得越来越高”可知,2)夸奖云朵。结合“它太高兴了,太快活了,
太激动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既说不出道谢的话,也说不出告别的话,就这样飘远了。木瓜老奶奶也什么都没有说。她只是久久地望着天空”可知,3)飘回天空。
(4)考查开放探究。
作答时,可以从人物、情节、写法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给出理由即可。比如:从人物的角度,首先分析人物形象:故事中的木瓜老奶奶善良且热心肠。她看到云朵被困树枝,立刻搬梯子解救,之后还信守承诺帮云朵找回到天空的办法。云朵也很可爱,懂得感恩,帮老奶奶做事。然后阐述喜欢原因:这些美好的人物形象传递出温暖、善良和感恩的情感,能让人感受到人性的美好,所以喜欢这个故事。
故答案为:
(1)动作 急切想解救云;
(2)BCD;
(3)1)解救云朵;2)夸奖云朵;3)飘回天空;
(4)我喜欢这个童话故事。从人物角度看,木瓜老奶奶善良热心,看到云被困就出手相助,还信守承诺帮云回天空;云也懂得感恩,帮老奶奶做事。人物形象美好,传递出温暖的情感。
7.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山和海的故事
大山总是站着,很累!它想有一张软软的大床,躺下好好睡一觉。可是怎么可能呢?大山不能倒下,它只能整天站着。
山的不远处是海。海喜欢唱歌跳舞,似乎永远有使不完的劲儿,它不停地唱着、跳着,惹恼了好静的大山:“没完没了地唱,烦死啦!”
不唱歌还能叫海吗?那就只能是死海了。海照样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
“我要把你填了,看你还唱不唱!”山对海说。
“你来吧!欢迎你来。我会把你吞到肚子里。”海笑嘻嘻的,一点儿也不怕。还故意把嘴巴张得大大的。
“我要把你噎(yē)死!”山就真的跳进了海里。可是山并没有把海填平。而海也没有把山吞下。而是青青的山中有蓝蓝的海,蓝蓝的海里有青青的山。
“山中有海,海中有山,真美呀!”每一个旅游者看到山海共存的奇观都会由衷地赞叹。
听到旅游者的赞叹,山看看海,海看看山。“友好共存比互相挑剔美好、快乐多了!”山和海都笑了。
海照旧唱它的歌,跳它的舞。山舒舒服服地躺在海的怀里,海浪轻轻地摇着,山就陶醉在海的歌声里。嘿!真好听!
(1)短文中的大山想 __________________ ,大海喜欢 __________ 。
(2)大山一开始不快乐的原因有 ____ (多选)
躺下好好睡一觉
唱歌跳舞
AB
A.他想躺下睡一觉,但不能倒下,只能站着,很累。
B.他喜欢静,而身边的大海却总不断地唱歌跳舞。
C.他想把大海填了,但没有成功。
D.大海永远有使不完的劲儿,而自己却没有。
(3)当山跳进海里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童话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用“”在文中画出来。
(5)这则童话中的大海具有怎样的性格和品质?请简要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青青的山中有蓝蓝的海,蓝蓝的海里有青青的山,山海共存,非常美丽。
有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宽宏大度的品质。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根据“大山总是站着,很累!它想有一张软软的大床,躺下好好睡一觉”“海喜欢唱歌舞蹈,似乎永远有使不完的劲儿,它不停地唱着,跳着”可以知道答案。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大山不能倒下,它只能整天站着”“山的不远处是海。海喜欢唱歌跳舞,似乎永远有使不完的劲儿,它不停地唱着、跳着,惹恼了好静的大山:‘没完没了地唱,烦死啦’”分析,他想躺下睡一觉,但不能倒下,只能站着,很累;他喜欢静,而身边的大海却总不断地唱歌跳舞。故选:AB。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根据“而海也没有把山吞下。而是青青的山中有蓝蓝的海,蓝蓝的海里有青青的山”“每一个旅者看到山海共存的奇观都会由衷地赞叹”可以知道答案。
(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把握。首先需要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容,加以思考与分析,并组织语言回答。当山跳进海里之后,山水共存,非常美丽,然后山和水发出了“友好共存比互相挑剔美好、快乐多了!”的感悟,文章告诉我们要友好共存。
(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我要把你填了,看你还唱不唱”“‘你来吧!欢迎你来。我会把你吞到肚子里’。海笑嘻嘻的,一点儿也不怕”等内容分析,文章中大海喜欢唱歌,被山误解之后也没有和山计较,可以看出大海的活泼开朗和宽宏大度。
故答案为:
(1)躺下好好睡一觉;唱歌跳舞;
(2)AB;
(3)是青青的山中有蓝蓝的海,蓝蓝的海里有青青的山,山海共存,非常美丽;
(4)友好共存比互相挑剔美好、快乐多了!
(5)有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宽宏大度的品质。
8.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海浪花变成的镜子
张秋生
大海妈妈有很多孩子,那就是活泼好动的海浪花。大海妈妈对每一个孩子都很疼爱,把他们紧紧地搂在怀里,带着他们一起涨潮、退潮——哗啦,哗啦,哗啦……
一天,几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儿在沙滩上挖了一个很深很大的坑,然后就离开了。一朵海浪花经过那里,他好奇地一探头,就身不由己地留在了那儿。
海浪花静静地躺在海岸边。起先他很害怕,四周太静寂了,
他是多么思念大海妈妈呀。可是,不多久,他开始习惯了。他变成了海滩上一面平静的镜子,照见了蓝天,照见了白云,也照见了过往人们的身影。
一个女孩儿蹦蹦跳跳经过这里。突然,这一片海水吸引了她。女孩儿朝水面上一瞧,这汪海水变成的明镜,映出了一张漂亮、温柔的笑脸。女孩儿惊住了,她第一次知道,自己是如此美丽。女孩儿有点害羞地笑了。海浪花知道她为什么笑。
接着,又有一个男孩儿过来了。男孩儿在明镜中发现自己变得更加健壮了。他看见了自己黝黑的脸、宽阔的肩膀。他朝着明镜中的自己,调皮地喊了一声:“嗨!”这虽然使海浪花吓出了一圈圈的波纹,但浪花很高兴。
最后来到镜子前的,是一只螃蟹。螃蟹一直以为自己很丑陋,很野蛮。可是,他从海浪花变成的镜子里,看见自己有一双很善良的眼睛。他朝着镜子里那双眼睛看了很久,很久。
又到了涨潮的时候。焦急的海妈妈,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孩子,她一伸臂膀,就把这朵海浪花抱走了。如今,海浪花又生活在妈妈的怀抱里了。他一遍遍地向妈妈、向兄弟姐妹,讲述他当镜子的见闻。他在企盼有一天还能留在海滩上,照照天,照照地,照照过往的人们。他还想当一次明亮的镜子。
(有删节)
(1)海浪花是怎样变成一面镜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海浪花变成的镜子中,我们看到了 _____ 的女孩儿、 _____ 的男孩儿和 _____ 的螃蟹。
(3)海浪花变成的镜子给女孩儿、男孩儿和螃蟹带来了 ____
A.真实的自己。
B.虚幻的影子。
C.无尽的幻想。
D.丰富的想象。
(4)联系短文想一想:海浪花为什么还想当一次明亮的镜子?
海浪花经过小男孩儿们挖的一个很深很大的坑,好奇地一探头,就身不由己地留在了那儿,变成了—面镜子。
漂亮
健壮
善良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一天,几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儿在沙滩上挖了一个很深很大的坑,然后就离开了。一朵海浪花经过那里,他好奇地一探头,就身不由己地留在了那儿。海浪花静静地躺在海岸边。起先他很害怕,四周太静寂了,他是多么思念大海妈妈呀。可是,不多久,他开始习惯了。他变成了海滩上一面平静的镜子,照见了蓝天,照见了白云,也照见了过往人们的身影”,概括为:海浪花经过小男孩儿们挖的一个很深很大的坑,好奇地一探头,
想见识更多的在大海里所看不到的画面;想再一次看看美丽的世界、可爱的孩子和小动物。
就身不由己地留在了那儿,变成了—面镜子。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映出了一张漂亮、温柔的笑脸”“男孩儿在明镜中发现自己变得更加健壮了”“可是,他从海浪花变成的镜子里,看见自己有一双很善良的眼睛”,依次填空:漂亮、健壮、善良。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映出了一张漂亮、温柔的笑脸”“男孩儿在明镜中发现自己变得更加健壮了”“可是,他从海浪花变成的镜子里,看见自己有一双很善良的眼睛”,海浪花变成的镜子给女孩儿、男孩儿和螃蟹带来了真实的自己。
故选:A。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他一遍遍地向妈妈、向兄弟姐妹,讲述他当镜子的见闻。他在企盼有一天还能留在海滩上,照照天,照照地
,照照过往的人们。他还想当一次明亮的镜子分析,他想见识更多的在大海里所看不到的画面;想再一次看看美丽的世界、可爱的孩子和小动物。
故答案为:
(1)海浪花经过小男孩儿们挖的一个很深很大的坑,好奇地一探头,就身不由己地留在了那儿,变成了—面镜子;
(2)漂亮 健壮 善良;
(3)A;
(4)想见识更多的在大海里所看不到的画面;想再一次看看美丽的世界、可爱的孩子和小动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