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中考化学跨学科专题复习真题汇总1(2024福建). 下列是小明一天中的生活经历和相关解释,其中错误的是A. 早上用不锈钢水壶在燃气灶上烧水,利用的是金属的导电性B. 下午体育课后喝了葡萄糖溶液,补充的糖类能为人体提供能量C. 傍晚将塑料矿泉水瓶放入可回收垃圾桶,该塑料属于可回收的合成材料D. 晚饭后将洗净的铁锅擦干,是为了防止铁锅生锈2.(2024甘肃兰州) “天水麻辣烫”红遍全国,其中“甘谷辣椒”是麻辣烫的灵魂所在。辣椒中含有的辣椒碱是一种天然植物碱,其化学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辣椒碱由49个原子构成B. 辣椒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C. 辣椒碱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D. 辣椒碱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33.(2024甘肃兰州) 每年的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一百多年前,虎门销烟是中国禁毒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吗啡(化学式)是鸦片中最主要的生物碱,吸食容易成瘾,对自身和社会造成极大危害。据记载:在虎门销烟中,把烟土倒入盐水池浸泡,再投入生石灰,生石灰遇水便沸,烟土湮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吗啡是有机物 B. 氧化钙俗称生石灰C. “生石灰遇水便沸”是吸收热量 D. 人人应该“拒绝毒品、远离毒品”4. (2024甘肃兰州)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周易》记载“泽中有火”,是指甲烷气体在池沼水面上起火的现象B. 《为侯景叛移梁朝文》记载“抽薪止沸,翦草除根”,蕴含着灭火的原理C. (神农本草经》记载“水银…熔化(加热)还复为丹”,其中水银指金属汞D.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强水性最烈,能蚀五金(金银铜铅铁)”,强水为盐酸5.(2024甘肃兰州) 2024年5月26日,兰州马拉松鸣枪开赛,4万名选手共跑“百里黄河风情线”,感受“交响丝路·如意甘肃”的独特魅力。请结合图文信息,回答问题:(1)文化兰马,厚植历史底蕴——参赛服以国家宝藏“铜奔马”为主调,奖牌以敦煌“飞天”、黄河水车和马家窑彩陶为元素,昭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服装成分中的聚酯纤维,属于________(填“天然材料”或“合成材料”);完赛奖牌采用合金铸造,而不用纯金属铸造的原因是_______(答一点)。(2)助力兰马,彰显人文情怀——兰马组委会准备了完赛礼包(装有面包、水等),某运动品牌提供了能量胶、盐丸等备赛套餐,真正做到精准补给。完赛礼包里的面包和水,其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_;盐丸中含有钾钠钙镁锌五重电解质,在日常生活中摄入足够量的钙元素可预防_______。6.(2024甘肃兰州) 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冲程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燃料为汽油、天然气等。气缸中微观粒子变化示意图如下:(1)天然气属于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2)从微观角度解释压缩冲程中气缸内气体发生的变化_______。(3)做功冲程中化学能转变为_______。(4)上述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7.(2024甘肃临夏) 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典籍中记录了许多化学知识,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1)《吕氏春秋·别类》记载有“金(指铜)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表明铜锡合金的硬度比纯铜________(填“大”或“小”)(2)在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有“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黄)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的描述。从燃烧条件分析,薪草属于________。为防止引发火灾,可用泥土覆盖在灰烬和燃着的薪草上,从灭火原理分析,主要利用________来达到灭火的目的。(3)《天工开物》记载古代炼铁工艺:“凡铁一炉载土(铁矿石)二千余斤……或用煤炭……扇炉风箱必用四人……土化成铁……”现代工业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炼铁,其反应原理是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4)西汉古籍《淮南万毕术》中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这样的记载,从而实现“铁上包铜”,防止铁的锈蚀。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____________。8.(2024甘肃临夏)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地震后我省迅速派出专业人员赶赴灾区,进行灾后安置、重建工作。(1)地震中许多原有的水源被破坏。新水源需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Ⅰ、模拟自来水厂对水源进行净化:①吸附沉淀(用明矾)②投药消毒③静置沉淀④过滤等,其合理的步骤顺序是______(填序号)。可用______(填名称)检测水的酸碱度。Ⅱ、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有害。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2)专业人员迅速搭建了一批简易安置房,安置房外层用钢板中间填充泡沫塑料的夹心板作墙体。钢板属于铁制品,铁制品保护不好容易锈蚀。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______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为防止钢板生锈,延长夹心板的使用寿命,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只填一条)。(3)对口支援的抗震救灾急需药械目录中包括:一次性防护服、活性炭防护口罩、骨科内外固定材料等。其中防护口罩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作用。9. (2024广东省)回答下列问题:(1)CO2的制取及性质i.制取CO2组装一套便于添加稀盐酸的发生装置,需用到图1中的仪器有______(填字母)。ii.性质实验操作 现象 性质X为澄清石灰水时,现象为______ CO2能与石灰水反应X为______时,现象为______ CO2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 ______;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低碳行动方案同学们展示如图2所示的方案,并交流讨论、完善方案。i.完善方案中的内容(各补写一条):a.______;b.______;c.______。ii.CO2物理利用______(填“能”或“不能”)从总量上减少CO2。iii.植树造林,利用绿色植物的______作用吸收CO2。3. (2024贵州)唐朝诗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有诗句“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能闻到荷花香的原因是A.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分子的质量很小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的体积很小10. (2024贵州)唐朝诗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有诗句“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能闻到荷花香的原因是A.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分子的质量很小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的体积很小11(2024贵州)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出千沟万壑、千瀑万洞的“喀斯特地貌”,贵州双河溶洞是全球白云岩喀斯特典型的范例,某小组同学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任务一:调查溶洞概况小组同学通过实地勘察,绘制部分洞穴剖面图如图1。(1)溶洞岩石以白云岩为主,其中的、两种化合物的类别属于______(选填“酸”“碱”或“盐”)。(2)岩石裂缝渗水以及洞内地下水对白云岩不断侵蚀,形成千姿百态溶洞地貌。测得A处渗水的,显______性。任务二:探究白云岩溶蚀与钟乳石的形成【资料显示】当遇到溶有的水时,会生成溶解性较大的,发生反应①;溶有的水遇热或压强变小时,就会分解,重新形成沉积下来,发生反应②。【探究活动1】用模拟白云岩的溶蚀(3)设计方案制取白云岩中除、外,还含有多种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两种不同反应原理的方案制取模拟溶蚀过程,完成下表。序号 试剂 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方案一 、氢氧化钙固体、蒸馏水 ______方案二 ______ ______(4)进行溶蚀模拟实验实验一:用方案一进行实验,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钙固体的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搅拌,过滤,得到饱和澄清石灰水。取15mL饱和澄清石灰水于烧杯中,通入一定量,观察到溶液立即变浑浊,继续通入过量,浑浊液未变澄清。【表达交流】根据资料显示中的反应①,应观察到浑浊液变澄清,现象与预期不符。经过讨论、分析,为达到实验目的,改进实验如下。实验二:另取15mL饱和澄清石灰水于烧杯中,加入35mL蒸馏水,搅拌,通入一定量,溶液逐渐变浑浊,继续通入过量,浑浊液变澄清。【分析与解释】改进后现象与预期相符。加入35mL蒸馏水的作用是______,浑浊液变澄清的原因是______。小组同学用其它的方法,证明了白云岩中的也能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溶蚀。【探究活动2】模拟钟乳石的形成取实验二反应后的溶液,静置,放于低压环境,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澄清溶液中出现浑浊现象,实验成功。【迁移应用】图1中,滴水从B处下落的过程中,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任务三:模拟洞内地下水对白云岩的溶蚀洞内地下水中富含钙离子、锶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小组同学用四种盐溶液进行地下水对白云岩的溶蚀实验,测得白云岩溶蚀率(溶蚀率:白云岩减少的质量与白云岩总质量的比值。)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白云岩的溶蚀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B.锶离子含量越多,越能促进白云岩的溶蚀C.混合溶液会增大白云岩的溶蚀率D.白云岩的溶蚀受钙离子、锶离子的影响【项目总结】沉积物是“时间胶囊”,可反映出它们形成时的地质环境,极具科研价值。12. (2024海南)宋代李重元在《忆王孙 ·夏词》中写到“过雨荷花满院香”。从微观角度分析,花香飘 满院的合理解释是A. 分子可以再分 B. 分子的体积变大 C. 分子间有间隔 D. 分子在不断运动13. (2024河北)如图所示为我国唐代名画《捣练图》。画卷呈现的工序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捶打织品 B. 梳理丝线 C. 缝制衣物 D. 烧炭熨烫14.(2024河北) 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当环境温度过高时,其自备的降温装置能通过冰的升华达到降温目的。冰升华的过程中,水分子的A. 间隔增大 B. 质量增大 C. 种类改变 D. 数目改变15. (2024河北)风电的开发可以有效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张北—雄安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投运后,实现了“张家口的风点亮雄安的灯”。从能源的视角来看,“张家口的风”属于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它实际上来源于______能。我国自主研发的单个陆上风电机组功率可达,这样一个风电机组在此功率下稳定工作______min产生的电能,相当于焦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焦炭的热值为。16. (2024河北)“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走进白洋淀。(1)盛夏时节,满淀荷花盛开,荷香四溢。从微观角度分析,“荷香四溢”的原因是________。莲子中富含钙、磷、钾等元素,其中的________元素可预防骨质疏松。(2)白洋淀的藕质细脆甜,久负盛名。藕中淀粉含量高,淀粉属于人体所需重要营养物质中的________(选填“糖类”“油脂”或“蛋白质”);藕中含有纤维素[(C6H10O5)n],纤维素属于________(选填“无机”或“有机”)化合物。(3)为保持白洋淀水质优良,请给当地居民或游客提出一条合理建议:________。17. (2024河南)碳元素对人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碳和碳的化合物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1)“低碳行动”中的“碳”指的是_______(填“C”“CO”或“CO2”)。(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碳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3)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a.金刚石和石墨都属于碳的单质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物理变化c.它们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d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4)探究炼铁原理的实验装置如图。在V形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写出一个即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处理尾气的方法为______。(5)植物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推测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探究光合作用原料的装置如图(实验过程略去)。①实验时,乙中的植物叶片能检测出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而甲中的不能。请加以解释______。②请设计方案,检验实验后的烧碱溶液中生成的新物质______。(写出选用的试剂和现象即可)(6)用CO2和H2作原料可制取甲醇,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该反应在发展清洁能源及减少碳排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若生产48t甲醇,理论上能够吸收CO2的质量是多少?18.(2024哈尔滨)(4分)“冰雪同梦,亚洲同心”。化学为冰雪盛宴助力!(1)某些滑雪板底座用到的“超高分子聚乙烯”属于 (填字母)。A.合成材料B.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2)亚冬会期间,可用纯电动汽车,为运动员提供出行服务,此种汽车行驶时的能量转化为: 能→电能→机械能。(3)运动员食用的米饭、面包中富含的淀粉属于 (填营养素种类),淀粉进入人体后代谢的主要流程:淀粉→葡萄糖→二氧化碳和水,其中葡萄糖所含的三种元素为 (填元素符号)。19.(2024牡丹江) 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了解到是绘画颜料的成分之一,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从食品脱氧剂的废渣中提取氧化铁为项目主题的实践活动,并创作出“红梅图”作为项目成果进行展示。请结合如下实验流程回答问题。温馨提示:①该食品脱氧剂废渣中含有和炭粉。②控制溶液,可使完全沉淀。(1)操作①中分离出铁粉的方法是______。(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滤液A中溶质的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4)生产生活中常利用废料提取所需物质的意义是______。20. (2024湖北)《宋会要辑稿》记载:“浸铜之法,先取生铁打成薄片,……浸渍数日,铁片为胆水(硫酸铜溶液)所薄,上生赤煤,取出刮洗……入炉烹炼,……方成铜。”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 “打成薄片”增大了反应的接触面积 B. “铁片为胆水所薄”发生了置换反应C. “上生赤煤”指铁片上生成了红色的煤 D. “浸铜之法”可知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21. (2024湖北)半导体等产业对超纯氢气需求旺盛。我国工程师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通道钯膜纯化组件,可以将99.92%原料氢气提纯至99.99995%,实现了超纯氢气装置国产化。该装置核心组件工作原理如下图4所示,其工作温度在300℃以上,用字母标注的端口有“产品氢气出口”“尾气出口”“吹扫气入口”。(1)由图1可知,透过钯膜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2)由图2可知,氢气分子透过钯膜的推动力是膜两侧的________差。(3)图4中,纯化组件开始工作时,须先通排净装置中空气,再通原料氢气,其目的是________。“产品氢气出口”是________(填字母标号)。22. (2024湖南)新切的藕片上滴加几滴碘液后变蓝,说明藕片中含有淀粉。从化学角度看,淀粉属于A. 水 B. 油脂 C. 糖类 D. 无机盐23. (2024湖南)花鼓戏《补锅》中唱到“于拉风箱呼呼响,火炉烧得红旺旺”。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A. 风箱拉动过程中增加了可燃物B. 手拉风箱为煤的燃烧提供了充足氧气C. 火炉烧得旺是因为降低了煤的着火点D. 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24. (2024长春)宇航员在太空中钙质流失严重,需要补钙。如图是某钙片标签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碳酸钙D3片 【成分】碳酸钙(CaCO3)、维生素D3等。 【规格】每片含碳酸钙0.75g。 【用法用量】口服,咀嚼后咽下。 成人:一次2片,一日1次,儿童酌量。A. 服用钙片可预防甲状腺肿大B. 碳酸钙由3种元素组成C. 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0gD. 按用量服用,成人每天从钙片中摄取钙元素的质量为0.3g25. (2024长春)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汉字作为载体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火的认识。(1)甲骨文“”(焚)的字形像是要燃火烧掉树林。上方的“林”相当于燃烧条件中的____。(2)小篆“”(灭)的字形左边像是一川流水,意思是水能灭火。用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_____和隔绝氧气。(3)甲骨文“”(灾)的字形像是房屋着火,灾难降临。①以下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A. B. C.②发现或遭遇火灾,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答一条即可)。26. (2024江苏常州)“一抹龙泉红,千秋国色浓”。常州龙泉印泥(如图)是中国印泥三大瑰宝之一、龙泉藕丝印泥主要原料有朱砂(HgS)、蓖麻油、藕丝等,具有“冬不凝固、水浸不烂”的特点。(1)“一抹龙泉红”源于朱砂,“千秋国色浓”说明HgS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________(选填“稳定”或“活泼”)。(2)“冬不凝固”源于使用了经六年晾晒而成的蓖麻油,它的凝固点_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天然蓖麻油作为植物性油脂,____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3)“水浸不烂”源于加入八月荷梗的藕丝后能有效凝聚印泥。蚕丝纤维相对较粗不适合制作印泥,用化学的手段鉴别藕丝与蚕丝的方法是___________。(4)“丹泥玉浆盛之粉白瓷缸”指的是藕丝印泥宜存放于瓷缸。如放入锡(Sn)盒中会发生置换反应生成SnS而使印泥慢慢变黑,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答案解析1(2024福建). 下列是小明一天中的生活经历和相关解释,其中错误的是A. 早上用不锈钢水壶在燃气灶上烧水,利用的是金属的导电性B. 下午体育课后喝了葡萄糖溶液,补充的糖类能为人体提供能量C. 傍晚将塑料矿泉水瓶放入可回收垃圾桶,该塑料属于可回收的合成材料D. 晚饭后将洗净的铁锅擦干,是为了防止铁锅生锈【答案】A【解析】【详解】A、用不锈钢水壶在燃气灶上烧水,利用的是金属的导热性,错误;B、葡萄糖属于糖类,糖类能为人类供能,则体育课后喝了葡萄糖溶液,补充的糖类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正确;C、塑料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则放入可回收垃圾桶,该塑料属于可回收的合成材料,正确;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则晚饭后将洗净的铁锅擦干(没有水),是为了防止铁锅生锈,正确;故选A。2.(2024甘肃兰州) “天水麻辣烫”红遍全国,其中“甘谷辣椒”是麻辣烫的灵魂所在。辣椒中含有的辣椒碱是一种天然植物碱,其化学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辣椒碱由49个原子构成B. 辣椒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C. 辣椒碱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D. 辣椒碱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3【答案】C【解析】【详解】A、辣椒碱由辣椒碱分子构成,1个辣椒碱分子由18个碳原子、27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3个氧原子共49个原子构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辣椒碱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则辣椒碱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辣椒碱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辣椒碱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3.(2024甘肃兰州) 每年的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一百多年前,虎门销烟是中国禁毒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吗啡(化学式)是鸦片中最主要的生物碱,吸食容易成瘾,对自身和社会造成极大危害。据记载:在虎门销烟中,把烟土倒入盐水池浸泡,再投入生石灰,生石灰遇水便沸,烟土湮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吗啡是有机物 B. 氧化钙俗称生石灰C. “生石灰遇水便沸”是吸收热量 D. 人人应该“拒绝毒品、远离毒品”【答案】C【解析】【详解】A、吗啡(化学式)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氧化钙俗称生石灰,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热量,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吸食毒品容易成瘾,对自身和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因此人人应该“拒绝毒品、远离毒品”,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4. (2024甘肃兰州)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周易》记载“泽中有火”,是指甲烷气体在池沼水面上起火的现象B. 《为侯景叛移梁朝文》记载“抽薪止沸,翦草除根”,蕴含着灭火的原理C. (神农本草经》记载“水银…熔化(加热)还复为丹”,其中水银指金属汞D.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强水性最烈,能蚀五金(金银铜铅铁)”,强水为盐酸【答案】D【解析】【详解】A、湖泊池沼中腐烂的植物能产生沼气,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具有可燃性,则《周易》记载“泽中有火”,是指甲烷气体在池沼水面上起火的现象,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为侯景叛移梁朝文》记载“抽薪止沸,翦草除根”,蕴含着灭火的原理,其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神农本草经》记载“水银…熔化(加热)还复为丹”,其中水银指金属汞,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强水性最烈,能蚀五金(金银铜铅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金、银、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因此金、银、铜均不能与盐酸反应,则该强水不是盐酸,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5.(2024甘肃兰州) 2024年5月26日,兰州马拉松鸣枪开赛,4万名选手共跑“百里黄河风情线”,感受“交响丝路·如意甘肃”的独特魅力。请结合图文信息,回答问题:(1)文化兰马,厚植历史底蕴——参赛服以国家宝藏“铜奔马”为主调,奖牌以敦煌“飞天”、黄河水车和马家窑彩陶为元素,昭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服装成分中的聚酯纤维,属于________(填“天然材料”或“合成材料”);完赛奖牌采用合金铸造,而不用纯金属铸造的原因是_______(答一点)。(2)助力兰马,彰显人文情怀——兰马组委会准备了完赛礼包(装有面包、水等),某运动品牌提供了能量胶、盐丸等备赛套餐,真正做到精准补给。完赛礼包里的面包和水,其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_;盐丸中含有钾钠钙镁锌五重电解质,在日常生活中摄入足够量的钙元素可预防_______。【答案】(1) ①. 合成材料 ②. 与纯金属相比,合金的硬度更大、抗腐蚀性更强(2) ①. 面包 ②. 骨质疏松、佝偻病【解析】【小问1详解】服装成分中的聚酯纤维是一种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完赛奖牌采用合金铸造,而不用纯金属铸造的原因是:与纯金属相比,合金的硬度更大、抗腐蚀性更强等;【小问2详解】面包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钙是组成人体骨骼重要元素,在日常生活中摄入足够量的钙元素可预防骨质疏松、佝偻病。6.(2024甘肃兰州) 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冲程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燃料为汽油、天然气等。气缸中微观粒子变化示意图如下:(1)天然气属于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2)从微观角度解释压缩冲程中气缸内气体发生的变化_______。(3)做功冲程中化学能转变为_______。(4)上述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答案】(1)不可再生(2)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3)机械能(合理表述即可)(4)1:2【解析】【小问1详解】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短期内不能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小问2详解】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压缩冲程中气缸内气体受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小问3详解】做功冲程中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小问4详解】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烷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2。7.(2024甘肃临夏) 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典籍中记录了许多化学知识,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1)《吕氏春秋·别类》记载有“金(指铜)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表明铜锡合金的硬度比纯铜________(填“大”或“小”)(2)在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有“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黄)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的描述。从燃烧条件分析,薪草属于________。为防止引发火灾,可用泥土覆盖在灰烬和燃着的薪草上,从灭火原理分析,主要利用________来达到灭火的目的。(3)《天工开物》记载古代炼铁工艺:“凡铁一炉载土(铁矿石)二千余斤……或用煤炭……扇炉风箱必用四人……土化成铁……”现代工业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炼铁,其反应原理是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4)西汉古籍《淮南万毕术》中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这样的记载,从而实现“铁上包铜”,防止铁的锈蚀。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____________。【答案】(1)大 (2) ①. 可燃物 ②. 隔绝氧气(或空气)(3)(4)Fe、Cu2+【解析】【小问1详解】由于合金的硬度大于组分金属,所以铜锡合金的硬度比纯铜大。故填:大。【小问2详解】燃烧需要的条件有: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薪草属于可燃物。用泥土覆盖在灰烬和燃着的薪草上,隔绝了氧气(或空气),所以这是主要利用隔绝了氧气(或空气)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小问3详解】氧化铁与一氧化碳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故填:。【小问4详解】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Fe变为Fe2+,Cu2+变为Cu,所以该反应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Fe、Cu2+。故填:Fe、Cu2+。8.(2024甘肃临夏)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地震后我省迅速派出专业人员赶赴灾区,进行灾后安置、重建工作。(1)地震中许多原有的水源被破坏。新水源需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Ⅰ、模拟自来水厂对水源进行净化:①吸附沉淀(用明矾)②投药消毒③静置沉淀④过滤等,其合理的步骤顺序是______(填序号)。可用______(填名称)检测水的酸碱度。Ⅱ、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有害。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2)专业人员迅速搭建了一批简易安置房,安置房外层用钢板中间填充泡沫塑料的夹心板作墙体。钢板属于铁制品,铁制品保护不好容易锈蚀。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______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为防止钢板生锈,延长夹心板的使用寿命,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只填一条)。(3)对口支援的抗震救灾急需药械目录中包括:一次性防护服、活性炭防护口罩、骨科内外固定材料等。其中防护口罩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作用。【答案】(1) ①. ③①④② ②. pH试纸 ③. 煮沸(2) ①. 氧气和水 ②. 喷漆(3)吸附【解析】【小问1详解】Ⅰ、地震灾区的水受到严重污染,必须净化后才能饮用,一般先将水静置,让大颗粒泥沙沉降,接着再加入明矾,使小颗粒泥尘聚集,再用过滤即可除掉难溶性杂质,最后还要消毒,才能饮用,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③①④②;可用pH试纸检验水的酸碱度;Ⅱ、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有害,日常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因为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小问2详解】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氧气和水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为防止钢板生锈,延长夹心板的使用寿命,可在钢铁表面喷漆,从而使铁与氧气和水隔绝,从而达到防锈的目的;【小问3详解】防护口罩中的活性炭是为过滤空气中的有毒、有味物质,因此,利用的是活性炭的吸附作用。9. (2024广东省)回答下列问题:(1)CO2的制取及性质i.制取CO2组装一套便于添加稀盐酸的发生装置,需用到图1中的仪器有______(填字母)。ii.性质实验操作 现象 性质X为澄清石灰水时,现象为______ CO2能与石灰水反应X为______时,现象为______ CO2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 ______;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低碳行动方案同学们展示如图2所示的方案,并交流讨论、完善方案。i.完善方案中的内容(各补写一条):a.______;b.______;c.______。ii.CO2物理利用______(填“能”或“不能”)从总量上减少CO2。iii.植树造林,利用绿色植物的______作用吸收CO2。【答案】(1) ①. ade 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 紫色石蕊溶液 ④. 溶液变红色 ⑤. CO2密度比空气大(2) ①. 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②. 人工降雨 ③. 制作碳酸饮料 ④. 不能 ⑤. 光合【解析】【小问1详解】i.组装便于添加稀盐酸的发生装置,应该选择长颈漏斗e,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为固液常温型,可以选择锥形瓶d,长颈漏斗需要橡胶塞,故选择双孔橡胶塞a,则需要的仪器有:ade;ii.若X为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可以用紫色石蕊溶液检验,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填: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小问2详解】i.a中低碳生活,是指减少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有很多:如光盘行动、减纸减塑、衣物回收利用、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低碳出行等。b中二氧化碳的物理利用,不产生新物质的用途,包括有:冷藏保鲜、人工降雨、灭火等。C中二氧化碳化学利用,产生新的物质的用途,包括有:转化成甲醇、制作碳酸饮料、作气体肥料;ii.根据图中“CO2物理利用”,可以知道利用二氧化碳冷藏保鲜、人工降雨,不能从总量上减少CO2;iii.植树造林,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体中,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故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10. (2024贵州)唐朝诗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有诗句“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能闻到荷花香的原因是A.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分子的质量很小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的体积很小【答案】C【解析】【详解】能闻到荷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无关。故选C。11.(2024贵州)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出千沟万壑、千瀑万洞的“喀斯特地貌”,贵州双河溶洞是全球白云岩喀斯特典型的范例,某小组同学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任务一:调查溶洞概况小组同学通过实地勘察,绘制部分洞穴剖面图如图1。(1)溶洞岩石以白云岩为主,其中的、两种化合物的类别属于______(选填“酸”“碱”或“盐”)。(2)岩石裂缝渗水以及洞内地下水对白云岩不断侵蚀,形成千姿百态溶洞地貌。测得A处渗水的,显______性。任务二:探究白云岩溶蚀与钟乳石的形成【资料显示】当遇到溶有的水时,会生成溶解性较大的,发生反应①;溶有的水遇热或压强变小时,就会分解,重新形成沉积下来,发生反应②。【探究活动1】用模拟白云岩的溶蚀(3)设计方案制取白云岩中除、外,还含有多种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两种不同反应原理的方案制取模拟溶蚀过程,完成下表。序号 试剂 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方案一 、氢氧化钙固体、蒸馏水 ______方案二 ______ ______(4)进行溶蚀模拟实验实验一:用方案一进行实验,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钙固体的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搅拌,过滤,得到饱和澄清石灰水。取15mL饱和澄清石灰水于烧杯中,通入一定量,观察到溶液立即变浑浊,继续通入过量,浑浊液未变澄清。【表达交流】根据资料显示中的反应①,应观察到浑浊液变澄清,现象与预期不符。经过讨论、分析,为达到实验目的,改进实验如下。实验二:另取15mL饱和澄清石灰水于烧杯中,加入35mL蒸馏水,搅拌,通入一定量,溶液逐渐变浑浊,继续通入过量,浑浊液变澄清。【分析与解释】改进后现象与预期相符。加入35mL蒸馏水的作用是______,浑浊液变澄清的原因是______。小组同学用其它的方法,证明了白云岩中的也能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溶蚀。【探究活动2】模拟钟乳石的形成取实验二反应后的溶液,静置,放于低压环境,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澄清溶液中出现浑浊现象,实验成功。【迁移应用】图1中,滴水从B处下落的过程中,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任务三:模拟洞内地下水对白云岩的溶蚀洞内地下水中富含钙离子、锶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小组同学用四种盐溶液进行地下水对白云岩的溶蚀实验,测得白云岩溶蚀率(溶蚀率:白云岩减少的质量与白云岩总质量的比值。)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白云岩的溶蚀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B.锶离子含量越多,越能促进白云岩的溶蚀C.混合溶液会增大白云岩的溶蚀率D.白云岩的溶蚀受钙离子、锶离子的影响【项目总结】沉积物是“时间胶囊”,可反映出它们形成时的地质环境,极具科研价值。【答案】(1)盐 (2)酸(3) ①. ②. 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 ③.(4) ①. 增加溶剂的量,增加碳酸氢钙溶解的量 ②. 碳酸钙和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 ③. 压强变小,碳酸氢钙分解 ④. ACD【解析】【小问1详解】CaCO3 、MgCO3都是由金属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小问2详解】pH<7的溶液显酸性,pH=7的溶液显中性,pH>7的溶液显碱性;【小问3详解】方案一: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方案二:可有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制取碳酸钙,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小问4详解】分析与解释:根据反应①,反应中要消耗水,若水的量不足,碳酸氢钙不能全部溶解,故加入35mL蒸馏水,可以增加碳酸氢钙溶解的量;继续通入过量CO2,浑浊液变澄清,碳酸钙和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迁移应用:图1中,滴水从B处下落的过程中,溶有较多碳酸氢钙的地下水从岩石层渗进溶洞时遭遇压强变小,碳酸氢钙逐渐转化为碳酸钙,同时放出二氧化碳并生成水;任务三:A、根据图像可看出,时间越长,白云岩的溶蚀率越大,故A正确;B、根据图像可看出,水中只有硫酸锶时,白云岩的溶蚀率越小,故B错误;C、根据图像可看出,水中含有硫酸钙、硫酸锶时,会增大白云岩的溶蚀率,故C正确;D、根据图像可看出,水中含有不同量的钙离子、锶离子时,白云岩的溶蚀率不同,因此白云岩的溶蚀受钙离子、锶离子的影响,故D正确。故选ACD。12. (2024海南)宋代李重元在《忆王孙 ·夏词》中写到“过雨荷花满院香”。从微观角度分析,花香飘 满院的合理解释是A. 分子可以再分 B. 分子的体积变大 C. 分子间有间隔 D. 分子在不断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过雨荷花满院香”是雨后的荷花更散发出沁人的芬芳,能闻到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带有气味的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子,使人闻到气味。故选D。13. (2024河北)如图所示为我国唐代名画《捣练图》。画卷呈现的工序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捶打织品 B. 梳理丝线 C. 缝制衣物 D. 烧炭熨烫【答案】D【解析】【详解】A、捶打织品是改变织品的形状,没有产生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B、梳理丝线,改变了丝线的缠绕状态,没有产生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C、缝制衣物,改变了丝线的空间位置,没有产生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D、烧炭熨烫,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正确。故选:D。14.(2024河北) 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当环境温度过高时,其自备的降温装置能通过冰的升华达到降温目的。冰升华的过程中,水分子的A. 间隔增大 B. 质量增大 C. 种类改变 D. 数目改变【答案】A【解析】【详解】冰升华的过程中,由固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所以水分子的质量、种类和数目不发生变化,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A。15. (2024河北)风电的开发可以有效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张北—雄安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投运后,实现了“张家口的风点亮雄安的灯”。从能源的视角来看,“张家口的风”属于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它实际上来源于______能。我国自主研发的单个陆上风电机组功率可达,这样一个风电机组在此功率下稳定工作______min产生的电能,相当于焦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焦炭的热值为。【答案】 ①. 可再生 ②. 太阳 ③. 10【解析】【详解】能源可以分为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两大类型。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地热能等,它们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张家口的风”属于可再生能源;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地球各处受热不均,产生温差,进而引起大气的对流运动,形成风,风能是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因此风能实际上来源于太阳能;Q=mq=200kg×3.0×107J/kg=6109J,W=Pt,。16. (2024河北)“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走进白洋淀。(1)盛夏时节,满淀荷花盛开,荷香四溢。从微观角度分析,“荷香四溢”的原因是________。莲子中富含钙、磷、钾等元素,其中的________元素可预防骨质疏松。(2)白洋淀的藕质细脆甜,久负盛名。藕中淀粉含量高,淀粉属于人体所需重要营养物质中的________(选填“糖类”“油脂”或“蛋白质”);藕中含有纤维素[(C6H10O5)n],纤维素属于________(选填“无机”或“有机”)化合物。(3)为保持白洋淀水质优良,请给当地居民或游客提出一条合理建议:________。【答案】(1) ①. 分子在不断运动 ②. 钙##Ca(2) ①. 糖类 ②. 有机(3)不在水源地保护区内烧烤、游泳、垂钓和戏水;(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芳香四溢因为荷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运动了到我们的感觉器官-鼻子之中的缘故,故填写:分子在不断运动;钙(Ca)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填写:钙或Ca。【小问2详解】糖类包括:淀粉、葡萄糖、蔗糖等,故填写:淀粉;纤维素化学式为(C6H10O5)n,它是包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填写:有机。【小问3详解】当地居民或游客提出的合理建议包括:1.不在水源地保护区内烧烤、游泳、垂钓和戏水;2.不将生活污水和垃圾往河道内排放和倾倒;3.不在河道边堆放固体废料,以及焚烧垃圾等,故填写:不在水源地保护区内烧烤、游泳、垂钓和戏水;(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17. (2024河南)碳元素对人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碳和碳的化合物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1)“低碳行动”中的“碳”指的是_______(填“C”“CO”或“CO2”)。(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碳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3)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a.金刚石和石墨都属于碳的单质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物理变化c.它们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d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4)探究炼铁原理的实验装置如图。在V形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写出一个即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处理尾气的方法为______。(5)植物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推测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探究光合作用原料的装置如图(实验过程略去)。①实验时,乙中的植物叶片能检测出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而甲中的不能。请加以解释______。②请设计方案,检验实验后的烧碱溶液中生成的新物质______。(写出选用的试剂和现象即可)(6)用CO2和H2作原料可制取甲醇,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该反应在发展清洁能源及减少碳排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若生产48t甲醇,理论上能够吸收CO2的质量是多少?【答案】(1)CO2 (2)6(3)b (4) ①. 、 ②. 将尾气点燃(或进行收集)(5) ①. C、H(或碳、氢) ②. 甲中的二氧化碳被烧碱溶液吸收,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③. 取样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6)解:设理论上能够吸收CO2的质量为xx=66t答:理论上能够吸收CO2的质量是66t。【解析】【小问1详解】“低碳行动”中的“碳”指的是CO2,“低碳”是指较低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小问2详解】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碳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小问3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碳单质,不符合题意;b、石墨和金刚石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故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金刚石和石墨均属于碳单质,它们完全燃烧后的产物均是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d、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不符合题意。故选b;【小问4详解】V形管内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故处理尾气的方法为:将尾气点燃(或进行收集);【小问5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C、H、O,生成物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故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H;①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和叶绿体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有机物和氧气,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甲中的二氧化碳被烧碱溶液吸收,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实验时,乙中的植物叶片能检测出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而甲中的不能;②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故设计方案,检验实验后的烧碱溶液中生成的新物质:取样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18.(2024哈尔滨)(4分)“冰雪同梦,亚洲同心”。化学为冰雪盛宴助力!(1)某些滑雪板底座用到的“超高分子聚乙烯”属于 A (填字母)。A.合成材料B.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2)亚冬会期间,可用纯电动汽车,为运动员提供出行服务,此种汽车行驶时的能量转化为: 化学 能→电能→机械能。(3)运动员食用的米饭、面包中富含的淀粉属于 糖类 (填营养素种类),淀粉进入人体后代谢的主要流程:淀粉→葡萄糖→二氧化碳和水,其中葡萄糖所含的三种元素为 C、H、O (填元素符号)。【分析】(1)根据材料的分类分析;(2)根据能量的转化分析;(3)根据人体所需营养素、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解答】解:(1)超高分子聚乙烯”属于合成材料;(2)汽车行驶时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电能→机械能;(3)米饭、面包中富含的淀粉属于糖类;淀粉进入人体后代谢的主要流程:淀粉→葡萄糖→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二氧化碳和水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所以葡萄糖所含的三种元素为C、H、O。故答案为:(1)A;(2)化学;(3)糖类;C、H、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了学生整合基本化学知识的能力。19.(2024牡丹江) 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了解到是绘画颜料的成分之一,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从食品脱氧剂的废渣中提取氧化铁为项目主题的实践活动,并创作出“红梅图”作为项目成果进行展示。请结合如下实验流程回答问题。温馨提示:①该食品脱氧剂废渣中含有和炭粉。②控制溶液,可使完全沉淀。(1)操作①中分离出铁粉的方法是______。(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滤液A中溶质的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4)生产生活中常利用废料提取所需物质的意义是______。【答案】(1)用磁铁吸引(2)(3)、、(4)回收利用,节约资源【解析】【小问1详解】该食品脱氧剂废渣中含有和炭粉,铁具有磁性,能被磁铁吸引,则操作①中分离出铁粉的方法是用磁铁吸引;【小问2详解】步骤②向和炭粉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氯化钠、炭粉均与稀硫酸不反应,稀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小问3详解】步骤②向和炭粉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氯化钠、炭粉均与稀硫酸不反应,炭粉难溶于水,稀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则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的滤液A中溶质的成分是硫酸铁、硫酸和氯化钠,其化学式为、、;【小问4详解】生产生活中常利用废料提取所需物质的意义是回收利用,节约资源。20. (2024湖北)《宋会要辑稿》记载:“浸铜之法,先取生铁打成薄片,……浸渍数日,铁片为胆水(硫酸铜溶液)所薄,上生赤煤,取出刮洗……入炉烹炼,……方成铜。”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 “打成薄片”增大了反应的接触面积 B. “铁片为胆水所薄”发生了置换反应C. “上生赤煤”指铁片上生成了红色的煤 D. “浸铜之法”可知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答案】C【解析】【详解】A、“打成薄片”,增大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不符合题意;B、“铁片为胆水所薄”,发生反应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C、“上生赤煤”是因为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红色的铜,不是红色的煤,符合题意;D、“浸铜之法”中铁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说明铁比铜活泼,不符合题意。故选C。21. (2024湖北)半导体等产业对超纯氢气需求旺盛。我国工程师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通道钯膜纯化组件,可以将99.92%原料氢气提纯至99.99995%,实现了超纯氢气装置国产化。该装置核心组件工作原理如下图4所示,其工作温度在300℃以上,用字母标注的端口有“产品氢气出口”“尾气出口”“吹扫气入口”。(1)由图1可知,透过钯膜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2)由图2可知,氢气分子透过钯膜的推动力是膜两侧的________差。(3)图4中,纯化组件开始工作时,须先通排净装置中空气,再通原料氢气,其目的是________。“产品氢气出口”是________(填字母标号)。【答案】(1)氢原子##H(2)压强 (3) ①. 防止升温(或加热)时氢气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 ②. B【解析】【小问1详解】由图1可知,透过钯膜的最小粒子为氢原子;【小问2详解】由图2不同氢气压强下钯膜的透氢量可知,氢气分子透过钯膜的推动力是膜两侧的压强差;【小问3详解】图4中,纯化组件开始工作时,须先通 N2 排净装置中空气,再通原料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其目的是防止升温(或加热)时氢气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通过多通道钯膜纯化组件,则“产品氢气出口”是B。22 (2024湖南)新切的藕片上滴加几滴碘液后变蓝,说明藕片中含有淀粉。从化学角度看,淀粉属于A. 水 B. 油脂 C. 糖类 D. 无机盐【答案】C【解析】【详解】新切的藕片上滴加几滴碘液后变蓝,说明藕片中含有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C。23. (2024湖南)花鼓戏《补锅》中唱到“于拉风箱呼呼响,火炉烧得红旺旺”。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A. 风箱拉动过程中增加了可燃物B. 手拉风箱为煤的燃烧提供了充足氧气C. 火炉烧得旺是因为降低了煤的着火点D. 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答案】B【解析】【详解】A、风箱拉动过程中提供了充足的氧气,而氧气并不是可燃物,故选项说法不正确;B、风箱拉动过程中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有利于煤充分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C、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24. (2024长春)宇航员在太空中钙质流失严重,需要补钙。如图是某钙片标签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碳酸钙D3片 【成分】碳酸钙(CaCO3)、维生素D3等。 【规格】每片含碳酸钙0.75g。 【用法用量】口服,咀嚼后咽下。 成人:一次2片,一日1次,儿童酌量。A. 服用钙片可预防甲状腺肿大B. 碳酸钙由3种元素组成C. 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0gD. 按用量服用,成人每天从钙片中摄取钙元素的质量为0.3g【答案】 B【解析】A.服用钙片可以补充人体所需钙元素,但不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1可以省略,因此,选项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错误,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按用量服用,成人每天从钙片中摄取钙元素的质量为,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25. (2024长春)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汉字作为载体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火的认识。(1)甲骨文“”(焚)的字形像是要燃火烧掉树林。上方的“林”相当于燃烧条件中的____。(2)小篆“”(灭)的字形左边像是一川流水,意思是水能灭火。用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_____和隔绝氧气。(3)甲骨文“”(灾)的字形像是房屋着火,灾难降临。①以下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A. B. C.②发现或遭遇火灾,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答一条即可)。【答案】(1)可燃物 (2)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3) ①. A ②. 打火警电话119报警【解析】【小问1详解】燃烧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所以上方的“林”相当于燃烧条件中的可燃物。故填:可燃物。【小问2详解】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所以用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水蒸发吸热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同时隔绝氧气。故填: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小问3详解】①A、该图标是禁止烟火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A符合题意;B、该图标是我国制定的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B不符合题意;C、该图标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C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择A。②发现或遭遇火灾,可采取的措施有:打火警电话119报警;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当火势不是很大时,应沿着消防通道迅速往楼下跑等。故填:打火警电话119报警。26. (2024江苏常州)“一抹龙泉红,千秋国色浓”。常州龙泉印泥(如图)是中国印泥三大瑰宝之一、龙泉藕丝印泥主要原料有朱砂(HgS)、蓖麻油、藕丝等,具有“冬不凝固、水浸不烂”的特点。(1)“一抹龙泉红”源于朱砂,“千秋国色浓”说明HgS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________(选填“稳定”或“活泼”)。(2)“冬不凝固”源于使用了经六年晾晒而成的蓖麻油,它的凝固点_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天然蓖麻油作为植物性油脂,____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3)“水浸不烂”源于加入八月荷梗的藕丝后能有效凝聚印泥。蚕丝纤维相对较粗不适合制作印泥,用化学的手段鉴别藕丝与蚕丝的方法是___________。(4)“丹泥玉浆盛之粉白瓷缸”指的是藕丝印泥宜存放于瓷缸。如放入锡(Sn)盒中会发生置换反应生成SnS而使印泥慢慢变黑,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答案】(1)稳定 (2) ①. 低 ②. 不属于(3)采用烧灼法鉴别藕丝和蚕丝,有烧焦羽毛味的是蚕丝,无烧焦羽毛味的是藕丝(4)【解析】【小问1详解】“千秋国色浓”,说明朱砂可以一直保持颜色不变,说明HgS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稳定;【小问2详解】蓖麻油冬天不凝固,证明它的凝固点低;油脂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不是很大,通常小于1000,因此不符合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小问3详解】蚕丝中含有蛋白质,烧灼时有烧焦的羽毛味,因此可以采用烧灼法鉴别藕丝和蚕丝,有烧焦羽毛味的是蚕丝,无烧焦羽毛味的是藕丝;【小问4详解】藕丝印泥主要原料有朱砂(HgS)与锡(Sn)发生置换反应生成SnS和汞,化学方程式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