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2张PPT)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思考:自然资源对澳大利亚能够成为世界人均财富的首富有多少贡献?导入新课单以人均收入衡量,世界最富裕的国家通常是瑞士、挪威、卢森堡等。但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银行宣布世界人均财富排名第一的国家却是澳大利亚!其人均财富的计算综合考虑了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工业产出、劳动生产率和其他经济活动。学习目标①通过案例或图像等资料,辩证地认识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②通过案例或图像等资料,辩证地认识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③通过案例或图像等资料,归纳、分析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人类利用、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取人地和谐。学习重难点重点:归纳、分析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人类利用、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难点:辩证地认识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新课讲授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新课讲授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新课讲授四大文明古国——古印度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新课讲授四大文明古国——古中国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新课讲授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均位于北温带这些地区地形平坦,热量、水源充足,土层深厚、肥沃,便于农耕。有利的自然条件新课讲授总结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有利的自然条件:(1)温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2)地处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便于聚落定居。(3)靠近河流,生产生活水源充足。(4)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便于农耕。(5)靠近河流,有利于水路运输发展。新课讲授总结分析角度 具体内容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等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种类、富集程度、开发条件等气候状况 气温的高低和变化情况、降水的时空分布状况及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等水文状况 河网密度、空间分布、流量与含沙量大小、结冰期长短等土壤状况 土壤类型、肥沃程度及面积大小等植被状况 植被类型、数量、分布等地形状况 地形条件及变化、地貌类型及特点等有利于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合作探究一1.历史上,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什么会出现《史记》中所记载的现象 2.“苏湖熟,天下足”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曾经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区,主要原因是什么 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当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新课讲授新课讲授小组展示:请各小组展示探究结果。新课讲授总结当生产力水平低下时,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活动的限制大,人类难以克服这些障碍。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稠密的水系成为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土地开垦困难,农业生产发展缓慢。1.历史上,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什么会出现《史记》中所记载的现象 2.“苏湖熟,天下足”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曾经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区,主要原因是什么 水热条件良好,粮食种植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丰富。新课讲授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唯一条件吗 日本孟加拉国新课讲授孟加拉国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但却是世界上极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位于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孟加拉国 · 达卡地势低平,水热充足,人口众多世界上极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新课讲授孟加拉国贫穷落后的原因:1.人口众多且人口增长速度过快2.产业结构单一3.人口素质差4.基础设施建设落后5.自然灾害频发新课讲授日本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但依靠社会资源发展为世界上极为富裕的国家之一。位于西北太平洋上的岛国日本 · 东京多火山、地震,平原、耕地缺乏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世界上极为富裕的国家之一新课讲授日本经济高度发达的原因:1.发展现代化农业2.发达的外向型经济3.充分利用本国区位优势4.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课讲授俄罗斯(钢铁)美国(汽车、钢铁、电子电器)中南美洲(船舶、钢铁)澳大利亚(钢铁、汽车)印度尼西亚(钢铁、汽车)非洲(船舶、汽车)西欧(船舶、汽车、电子电器)西亚(钢铁、汽车)中国(钢铁、汽车、电子电器)>62-5<2日本主要的工业产品输出加拿大(汽车)输出总额(万亿日元)新课讲授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位置土地气候资源自然条件区域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人类改造自然已有上万年的历史,正所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即改造自然,必然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的可持续性发展。改造自然要素,进而改造整个自然环境,再改造区域内整个的地理环境。都江堰水利工程美国“黑风暴”新课讲授2020都江堰最新城市形象宣传片材料一 漂浮房屋的创意是在环境气候变迁的背景下产生的。对于四分之一国土面积位于海平面以下的荷兰来说,以现今的智慧与科技设法提出解决之道,从围海造田到学习与水共存,反映了他们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想法。漂浮房屋是建立在河流两岸,洪水到来时可以随水上浮但不影响使用的新型建筑。材料二 左图为漂浮房屋景观图,右图为荷兰区域略图。合作探究二1.分析该区域建造漂浮房屋的原因。2.分析该区域适宜建造漂浮房屋的自然地理条件。3.如果在该区域大规模建造漂浮房屋,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新课讲授小组展示:请各小组展示探究结果。新课讲授总结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人口稠密,土地面积小,用地紧张;先进技术的支持。1.分析该区域建造漂浮房屋的原因。2.分析该区域适宜建造漂浮房屋的自然地理条件。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河流不结冰;降水量季节变化小;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河流水量平稳。3.如果在该区域大规模建造漂浮房屋,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赞同。建设条件适宜;缓解用地不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生态恢复等。不赞同。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建设成本较高;技术要求高等。新课讲授1.导致历史上成都平原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主导因素是( ) A.农业 B.政策C.地势 D.气温当堂训练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下图为都江堰位置及工程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C2.在岷江峡内用石块砌成石埂,叫都江鱼嘴。推测鱼嘴的首要功能是( )A.净水 B.蓄水C.拦水 D.分水当堂训练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下图为都江堰位置及工程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D3.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其真实性与完整性至关重要。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A.全面硬化渠岸,减少侵蚀B.种植热带树种,涵养水源C.定期内江截流,淘滩清淤D.上游梯级建坝,蓄水发电当堂训练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下图为都江堰位置及工程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C新课讲授思考:1.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有何不同?2.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举例说明。3.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有重要作用,应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活动:阅读教材P20,认识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新课讲授二、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水资源新课讲授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新课讲授1.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有何不同 在农业社会,土地资源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工业社会,矿产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新课讲授2.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举例说明。资源优势经济优势沙特阿拉伯沙漠景观沙特阿拉伯首都 利雅得新课讲授3.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有重要作用,应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阿尔卑斯山下的小镇瑞士高端制造的机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瑞士银行新课讲授活动:阅读教材P21,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①山西省丰富的煤炭资源促进煤炭工业的发展,煤炭工业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推动经济的发展。②过分依赖煤炭工业,随着煤炭产量下降,经济增速变缓,反而阻碍经济的发展。新课讲授材料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风能发电已从陆地走向海洋。左图为我国沿海风能分布示意图,右图为我国浙江省海上风力发电场景观照片。合作探究三1.我国东部沿海风能资源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2.简述海上风力发电厂建设的优缺点。3.简析海上风力发电对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新课讲授总结南部沿海大于北部;南部沿海由东向西减少。优点:不占用(节省)耕地;风能资源丰富。缺点:投资大;建筑物易受海水腐蚀,风浪、风暴潮侵袭;维修难度较大;影响航运。有利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小环境污染;有利于增加能源供应,促进经济发展。1.我国东部沿海风能资源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2.简述海上风力发电厂建设的优缺点。3.简析海上风力发电对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当堂训练“资源诅咒”多指与矿业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的经济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增长得更慢。经济学家将原因归结为贸易条件的恶化、“荷兰病”(北海石油依赖症)或人力资本的投资不足等,主要由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的过分依赖导致。在全球经济增速低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巴西、南非、沙特阿拉伯等资源型国家仍在艰难地探索转型道路,以破解资源依赖引发的国内经济社会问题。据此完成4~5题。4.推断巴西、南非、沙特阿拉伯“资源诅咒”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资源过度开采加剧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 B.经济结构缺陷导致发展动力不足C.有足够资金投资于人力资源和技术 D.资源开发成本较高,国际竞争力弱B当堂训练“资源诅咒”多指与矿业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的经济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增长得更慢。经济学家将原因归结为贸易条件的恶化、“荷兰病”(北海石油依赖症)或人力资本的投资不足等,主要由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的过分依赖导致。在全球经济增速低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巴西、南非、沙特阿拉伯等资源型国家仍在艰难地探索转型道路,以破解资源依赖引发的国内经济社会问题。据此完成4~5题。5.破解“资源诅咒”最合理的措施是( )A.进行产业转型,加大教育投入 B.扩大资源生产规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C.优化生态环境建设,防止污染 D.保护本国资源,从国外进口A课后小结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