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副海淀区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2025.05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2025年初,引领全球人工智能(AI)开源和创新的“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在上海召开。展馆内,基于AI大模型开发落地的应用场景百花齐放,大模型、具身智能、语料等各类人工智能企业与机构纷纷开源,掀起了一股人工智能开源的热潮。近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表示,北京将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开源开放,加快建设“长安链”开源社区,建设全球“开源之都”。软件的开发大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在确定好开发流程后,先是用编程语言书写源代码,再经过汇编、编译或解释,将源代码转化成目标程序,最后链接成可执行程序。开发商向用户出售的仅是可执行程序,这样用户无法知晓产品背后的“黑匣子”。开发商还对产品加固了反破译的技术,并在法律上采取了版权许可保护措施。用户安装或使用软件时,首先要认可这份许可证书,否则将无法使用。这种排他性的版权许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开发者的知识产权,但也限制了创造的自由,不利于软件技术的进步。与这种封闭源代码做法相反的是公开源代码(简称“开源”)。用户在购买软件产品时,就获得了源代码,可以在源代码上进行修改和扩充。在发布自己的修改版时,他们只需附上最初的源代码即可。以此类推,后面的人都可加入进来,对源代码进行改进。这既保证了原开发者的权益,尊重了他们的劳动成果,也加速了软件的发展步伐,可谓“双赢”。20世纪末,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软件技术的发展,开源运动开始出现,它倡导共享和协作。在人工智能领域,开源降低了技术开发成本,让更多人在人工智能技术中受惠,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的交流和共享,加速了人工智能技术的传播,推动了全球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开源有助于提高算法的透明性,接受公众的审查和监督,有利于获得公众信任,促进其广泛应用。开源为人工智能的普惠发展奠定重要基石,有利于解决因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和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数字鸿沟问题。开源不仅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模式,更是体现人类共同价值的伦理选择。(取材于闫坤如等人的文章)高三年级(语文)第1页(共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