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春学期九年级阶段性质量调研(二)
语文试卷
2025.5
注意事项:
1.试题共三部分,8页,计22题。卷面分120分,整洁分3分,总分123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卷有试题卷和答题卡两个部分。考生须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一律无效。考
试结束,试卷、答题卡一并上交。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上,并填写答题卡上的考生信息。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共6分)
①常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拥有超过2500年左右的历史。②这里的建筑独特:天宁寺
是常州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唐代;青果巷的明清建筑更是吸引了许多游客zù(▲)足观
赏。③这里人文荟萃,不仅有古代的季札、戴叔伦、唐荆川、段玉裁等杰出人物,还有近当代的“常
州三杰”、刘海粟等享誉海外的人物。④这里特色鲜明:非遗传人制作的常州大麻糕令人垂xi如
(▲);保留传统技艺的金坛刻纸更是走入寻常人家。如今,这座万亿之城,正以昂扬的姿态,
阔步迈入新纪元。
1.(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zhù)▲足
垂(xin)▲
(2)文中画横线句①是个病句,请将它修改正确。(2分)
2.常州青果巷拟举办“古巷文化节”,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要求:使用比喻或拟人手法,不
超过20字。(2分)

3.仿照示例,结合常州元素,补全句子。(3分)
【例句】天宁寺的塔影倒映在碧水中,像一支蘸满墨汁的笔,书写着千年的禅意。
▲一,像▲,▲
4学校为响应“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的号召,组织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请你参加,
并完成以下任务。(5分)
(1)【任务一】结合“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剪纸图片,解读其文化意义。(2分)
(2)【任务二】为“常州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设计一项活动方案。(3分)
要求:①包括活动主题、时间、地点;②至少设计2项体验内容(如手工、美食等):
③简要说明活动意义。
九年级语文第1页共8页
5.根据情境,填写相应的诗句。(6分)
“家”是最美好的念想。我们能够感受到游子倦于漂泊时的那份孤寂:“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当家己不在,家人无奈分离时,花儿会落泪,鸟儿也不
忍离别:“①▲一,②▲。”(杜甫《春望》)家离不开国,念家与卫国的家国情怀
更让人动容:“③▲,④▲。”(范仲淹《渔家做·秋思》)不管在哪里,不论岁
月如何变迁,那份对家人最美好的祝愿永远温暖人心:“⑤▲,⑥▲。”(苏轼《水调
歌头(明月几时有)》)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6-7题。(共4分)
齐安郡后池绝句
唐·杜牧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6.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首句通过“菱”“浮萍”等意象,描绘出后池碧绿繁茂的夏日景象。
B.“夏莺千啭弄蔷薇”一句,以声衬静,反衬出环境的幽寂。
C第三句“尽日无人”暗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世俗的厌倦。
D.末句“鸳鸯相对浴红衣”以动态画面收尾,增添了生机与情趣。
7.本诗最后两句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分)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8-11题。(共13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
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
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
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
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丁未之岁,冬暖无雪。戊申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霁。风寒冱(cù)而不消,至十日犹故
在也。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常。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
皆虚澄,又四团于雪,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湿弄又若镜中
见疏发离离然可爱,寒浃肌肤,清入肺腑…尚思若时天下名山川宜大乎此也,其雪与月当有神
矣。我思抉之以飞遨八表”,而返其怀。汗漫虽未易平,然老气衰飒,有不胜其冷者。乃浩歌下
楼,夜已过二鼓矣。仍归窗间,兀坐若失。念平生此景亦不屡遇,而健忘日,寻改数日,则又荒
荒”不知其所云,因笔之
(选自沈周《记雪月之观》)
【注释】①争烂:争相辉映。①况弄:摇荡.③八表:八方之外,指极远的地方.④并没:无边无涯,⑤荒荒:昏昏,
模模糊糊。
九年级语文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