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通州区2025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化学试卷2025年4月本试卷共10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B 11 C 12 N 14 O 16 S 32 As 75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 Mg有三种稳定的同位素:、和,研究发现幔源岩浆岩与沉积碳酸盐岩中Mg同位素的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利用镁同位素示踪法可以研究中国东部岩石圈碳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和的化学性质不同B. 、和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C. 可以用质谱法区分、和D. 依据Mg同位素的组成可以区分幔源岩浆岩和沉积碳酸盐岩2. 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A. 过氧化钠的电子式:B. 乙烯的结构式:C. HCl共价键电子云轮廓图:D. VSEPR模型:3. 下列性质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A. 酸性: B. 热稳定性:C. 溶解性(水中): D. 金属性:4. 下列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A. 密闭烧瓶内的和的混合气体,受热后颜色加深B. 铁制器件附有铜制配件,长期放置,在接触处铁易生锈C. 去除氯气中的氯化氢用饱和食盐水,而不用水D. 利用加热溶液的方法制取5. 下列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备晶体 B.验证AgCl和AgI的大小C.制乙炔并检验乙炔具有还原性 D.海水蒸馏制淡水A A B. B C. C D. D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依据第三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可推断它们的电负性依次增大B. 依据一元弱酸的,可推断它们同温度同浓度稀溶液的pH大小C. 植物油氢化后所得的硬化油不易被空气氧化变质D. 向饱和溶液中滴加几滴鸡蛋清溶液,出现沉淀,加蒸馏水后沉淀不溶解7. 下列过程的化学用语表述不正确的是A. 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B. 将灼热的铜丝插入乙醇中:C. 溴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加热:D. 酚酞滴入溶液中,溶液变红:8. 工业上以硫黄为原料生产硫酸的主要流程如下。已知:步骤Ⅱ中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温度/℃ 平衡时的转化率/%0.1 MPa 0.5 MPa 1 MPa 5 MPa 10 MPa450 97.5 98.9 99.2 99.6 99.7550 85.6 92.9 94.9 97.7 98.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步骤Ⅰ中进料温度超过硫的沸点,部分硫蒸气直接进入步骤Ⅱ,会导致硫的利用率降低B. 步骤Ⅱ中通入过量的空气,目的是提高的平衡转化率C. 从节能角度考虑,步骤Ⅱ中实际生产中应选择450℃和0.1 MPaD. 步骤Ⅲ中用吸收9. 如图是核酸的某一结构片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结构片段能与NaOH反应,不能与盐酸反应B. 该结构片段中含有手性碳原子C. 核酸水解可得到磷酸D. 核酸分子中碱基通过氢键实现互补配对10. 的资源化利用有利于实现“碳中和”。利用为原料可以合成新型高分子Z,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1 mol Y最多可与3 mol NaOH反应B. 合成Z的过程中会脱除小分子C. 与X、Y的化学计量数比为D. Z充分水解不能得到Y11. 常温下,实验Ⅰ和实验Ⅱ中均有气体产生。已知:饱和溶液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饱和溶液中B. 饱和溶液中:C. Ⅱ中产生白色的沉淀D. Ⅰ和Ⅱ中溶液的pH均逐渐增大12. AgCN与可发生取代反应,反应过程中的C原子和N原子均可进攻,分别生成腈和异腈两种产物。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得到的反应历程及能量变化如图(TS为过渡态,Ⅰ、Ⅱ为后续物)。由图示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从生成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B. 过渡态TS1是由的C原子进攻的而形成的C. Ⅰ中“”之间的作用力比Ⅱ中“”之间的作用力弱D. 生成放热更多,低温时是主要产物13. 金属锂用于电化学驱动将还原为,原理如图所示。已知:ⅰ.电解质溶液由和少量溶于有机溶剂形成。ⅱ.电流效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阳极电极反应是B. 过程Ⅱ生成的反应是C. 理论上,乙醇浓度越高,电流效率越高D. 理论上,若电解液传导,最多生成标准状况下14. 某小组探究六价铬盐与过氧化氢氧化性的相对强弱并进行如下实验。已知:(绿色)、(灰绿色,难溶于水)、(黄色)、(橙色)。实验ⅰ:实验ⅱ:实验ⅲ 装置 操作及现象按图组装好仪器,电流表指针不偏转,向左池中加入较浓NaOH溶液,左池中有灰绿色沉淀产生,电流表显示电子从左向右运动,一段时间后指针指向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实验i中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的离子方程式是B. 实验ii目的是排除溶液中对氧化+3价铬元素的干扰C. 依据上述实验,氧化性:酸性条件下+6价铬大于,碱性条件下大于+6价铬D. 实验ⅲ指针指向0后,向左池中加入过量较浓硫酸,电流表显示电子从左向右运动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题,共58分。15. 氮、磷、砷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其化合物有重要用途。(1)As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4周期,第VA族。将As的基态原子最外层轨道表示式补充完整:_________。(2)比较N原子和As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大小,从原子结构角度说明理由:___________。(3)可用作锅炉用水软水剂,的空间结构为___________。(4)工业上常用改性季铵盐从炼铜烟灰碱性溶液中萃取砷,其工艺流程短、成本低萃取反应机理如下:①物质Ⅳ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②关于Ⅰ、Ⅱ、Ⅲ三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a.Ⅰ中的化学键均为σ键b.Ⅱ中As的化合价为+5c.Ⅲ中C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均为杂化(5)砷化硼晶体是具有超高热导率的半导体材料,其晶胞为立方体,边长为a nm,结构如图所示。①晶体中与顶点B原子等距且最近的B原子个数为___________。②该结构中存在配位键,提供空轨道的原子是___________。③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④如果把晶体中砷原子换成氮原子,形成的晶体的熔点明显升高,原因为___________。16. 油气开采、石油化工等行业废气普遍含有硫化氢,需要回收处理并加以利用。(1)回收单质硫。催化空气氧化法制取单质硫的过程如图所示。写出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2)和重整制氢,此过程涉及的主要反应有:ⅰ.ⅱ.恒压条件下,将和按物质的量比为进行投料,并用稀释,不同温度下反应相同时间后,测得和体积分数如下图。①与重整制氢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②其他条件不变时,加入稀释,可以提高的转化率,原因是___________。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a.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越高,的转化率越高b.结合上图数据分析,反应ii为与重整反应的决速步c.在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的体积分数增大(3)用滴定法测定煤气中的含量:将10 L煤气通入盛有100 mL锌氨络合液的洗气瓶中,将其中的全部转化为ZnS沉淀,过滤,收集固体;将固体加入盛有碘标准液、200 mL水和10 mL盐酸的碘量瓶中,盖上瓶塞,摇动碘量瓶,置于暗处反应10 min后,用少量水冲洗瓶壁和瓶塞;用标准液滴定,待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1 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终点时,消耗溶液20 mL。已知:、①滴定终点的现象:滴入最后半滴溶液,___________。②煤气中的含量为___________。17. 抗哮喘药普仑司特中间体Q的合成路线如下。(部分试剂和条件省略)已知:(1)B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2)D→E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3)K→L有乙酸生成,写出此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4)M→N所需的试剂和条件为___________。(5)G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a.B存在顺反异构体b.K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峰c.加入溶液可提高Q的产率(7)Q可以通过如下流程合成普仑司特。已知:①X的结构简式为。生成W时,Q分子中与羰基相邻的C—H键易断裂的原因是___________。②普仑司特的分子式为。除苯环外,分子中还有一个含氧原子的六元环,普仑司特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18. 以黄铜矿(主要成分为)为原料生产纯铜,流程示意图如下。(1)矿石在氧化浸出前需要先粉碎,原因是___________。(2)“氧化浸出”时,以氧气为氧化剂,浸出过程的总反应是。浸取初期,随着浸泡时间延长,的浸出速率提高,原因是浸出液中产生的与黄铜矿发生反应。①生成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②与黄铜矿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3)“氧化浸出”时,改用过量硫酸铁和稀硫酸混合液作浸出剂。在浸出温度为90℃,浸出时间为2 h条件下,改变硫酸铁浓度对试样铜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见下图。①由上图可知,硫酸铁的最佳浓度为___________。②随着硫酸铁浓度的增加,铜浸出率先增大后减小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4)“电解”的原理示意图如下。①电解初期,阴极没有铜析出。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原因是___________。②将阴极室的流出液送入阳极室,可使浸出剂再生,再生的原理是___________。19. 某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条件下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资料:ⅰ.(绿色)、(几乎无色)、(棕黑色)ⅱ.一定条件下:能将氧化为或,能将氧化成向溶液中分别加入5滴溶液和3滴试剂X,实验记录如下:实验 试剂X 操作、现象I 溶液中有棕黑色沉淀生成,离心分离出固体,剩余液体用萃取,下层液体无色Ⅱ 溶液立即变绿,一段时间绿色消失,产生棕黑色沉淀,离心分离出固体,剩余液体用萃取,下层液体无色。Ⅲ 溶液中未见棕黑色沉淀,溶液呈黄色,用萃取,下层液体呈紫色。(1)对实验Ⅰ进行分析①的还原产物为___________。②推测该条件下被氧化的产物不是,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2)为检验实验Ⅰ中的氧化产物,取萃取后的上层清液,滴加3滴,溶液立即变黄,滴加淀粉后溶液变蓝。①上述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②甲同学认为判断上层清液中含的证据不足,另取溶液,加入5滴水和3滴,溶液不变黄。甲同学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3)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实验Ⅱ中一段时间绿色消失的原因___________。(4)经检测实验Ⅲ黄色溶液中没有。乙同学依据的电极反应分析实验Ⅲ反应条件下应检测到,理由是___________。(5)为进一步研究实验Ⅲ中未产生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最终紫色溶液中未检测到和,推测可被继续氧化为。设计实验,取最终紫色溶液,____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证实了实验Ⅲ未产生与酸性溶液的用量有关。(6)若向酸性溶液中,逐滴滴加溶液至过量,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通州区2025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化学试卷2025年4月本试卷共10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B 11 C 12 N 14 O 16 S 32 As 75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题答案】【答案】A【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C【6题答案】【答案】D【7题答案】【答案】C【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A【10题答案】【答案】B【11题答案】【答案】D【12题答案】【答案】D【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D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题,共58分。【15题答案】【答案】(1) (2)第一电离能。N和As为同主族元素,电子层数,原子半径,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作用(3)正四面体形 (4) ①. ②. c(5) ①. 12 ②. B ③. ④. 氮化硼与砷化硼晶体类型相同,N原子半径小于As,即B—N键的键长比B—As的键长短,B—N键的键能比B—As的键能大【16题答案】【答案】(1)(2) ①. ; ②. 恒压条件下,加入稀释,体积增大,反应体系分压减小,反应向着正反应方向移动,的转化率增大 ③. a c(3) ①. 溶液蓝色恰好消失,且半分钟内颜色不恢复蓝色 ②. 3.4【17题答案】【答案】(1)碳碳双键、碳溴键(或溴原子)(2)加成反应 (3)(4)浓、浓、加热(5) (6)bc(7) ①. 羰基为吸电子基团,使得相邻碳原子上的C—H键极性增强 ②.【18题答案】【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加快氧化浸出反应速率(2) ①. ②.(3) ①. 0.06mol/L ②. 增大,加快的速率加速矿物的浸出;过高时,产生硫单质的速率也加快,同时也会促进铁的水解生成大量,覆盖在黄铜矿的表面,阻碍矿物的浸出(4) ①. 过量,氧化性,因此先放电,电极反应为 ②. 阳极上发生,在阳极失电子生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阳极室,溶液再生【19题答案】【答案】(1) ①. ②. 分离出固体后的液体用萃取,下层液体无色(2) ①. ②. 排除在酸性条件下,对氧化的干扰(3)(4),加酸可以增强的氧化性(5)加入溶液至紫色褪去,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加入KI溶液和,溶液立即变黄,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6)溶液紫色变浅,有棕黑色沉淀生成,最终溶液为黄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