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甘肃省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一)(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0分)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发布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285项。此次公布的项目名录,旨在进一步推动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学校为此举办了“‘非’同‘遗’般,走进文化传承里的甘肃名片”主题活动。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任务。【一省锦绣】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9分)社火,这一古老的民俗,拥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传承。在岁月的长河中,社火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光芒流转,独特绚烂, 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马啣山社火,是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中的青毛狮子别具一格,迥异于常见舞狮,其古朴手工编制技艺jīng zhàn考究,从伏天泥雕狮头模型,到裱糊彩绘、精心挽毛组装,无不凝聚匠心,承载着深厚底蕴。走进榆中县马坡乡河湾村,冬日里凛冽的寒风也阻挡不住人们对手艺传承的热情。画匠手艺人轻轻扫除他已经做好的青毛狮头上的尘土,欣赏着他的作品,脸上彰显着满意的笑容。在编狮皮现场,温暖的阳光照耀在匠人的脸上,勾勒出热爱与执着的lún kuò,每一件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智慧。(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jīng zhàn lún kuò迥( )异 凛( )冽 ( ) ( )(2)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虽然……但是…… B.即使……也…… C.不仅……还…… D.只要……就……(3)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3分)。2.在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写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甘肃省人民政府要求各地、各部门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工作,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水平。 。①例如陇西刺绣、青砖青瓦烧制技艺、岐黄正骨术等,充分展示了甘肃省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风情。②此次公布的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涵盖了众多具有甘肃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③这些项目的公布,不仅有助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为推动甘肃省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④通过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A.②①④③ B.①③④② C.④②①③ D.②④③①3.下图是此次主题活动的宣传海报,小甘写了一段非遗宣传语,请你帮他补充完整。(字数大致相等)(3分)宣传语:时间与天地见证着甘肃非遗瑰宝绽放千年华彩。环县道情皮影的影影绰绰叙说着千古事千古情, , ,……它们是岁月的见证,是文化的传承,更是我们心中永恒的骄傲与记忆。这样的甘肃,值得你我遇见!【剪纸祈福】4.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于兰州这座黄河穿城而过的西北重镇而言,更是一场民俗文化的狂欢。兰州的春节,被非遗项目与古老习俗填满,处处洋溢着醇厚的年味儿。小甘选择“兰州剪纸里的新春祈福”给大家讲解。请你结合右图,帮助小甘从颜色(红色)、题材、内容方面讲讲兰州剪纸的寓意。(4分)【非遗珍粹】5.在众多的非遗项目中,小肃同学选择了西和麻纸作为研究对象,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帮助小肃同学完成研究。(4分)众所周知,中国造纸术发明距今已几千年,造纸技术一直在改变和进步,尤其是用于书法和绘画的纸,更是历经了一番演变和发展。那么为何麻纸却千年独“寿”呢 纸的种类以纤维区分,大致有麻纸、皮纸、藤纸、竹纸、棉纸、穰纸等,而根据纸的加工工艺区分,大致有生纸、熟纸、本色纸、染色纸、洒金纸等。其中,麻纸的历史最为悠久,麻纸是在宣纸之前诞生的,是唐代之前最主要的书画用纸。宣纸为白色,较细腻,麻纸差不多为褐色(原料颜色)或偏绿色或偏黄色,表面较粗糙,有麻纤维。生宣洇得很厉害,生宣进一步加工可得不涸得熟宣和洇得较慢的半生熟宣。麻纸虽是生纸,但介于生熟之间,大致有六七成熟。制作工艺流传至今的西和麻纸,堪称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是真正的千年“寿”纸,西和麻纸以纯构树皮为原料,经72道工序纯手工捞制而成。西和麻纸纸色古朴、纸质柔韧(抗撕裂)、耐磨、手感绵滑、极富弹性、不褶皱、千年不朽,而适宜书写优雅的书札文书、长卷、册页作品,用西和麻纸创作的仿古书画作品古色古香、韵味典雅。小肃想为这段文字拟一副对联作为标题,现已拟出上联,请你补出下联。上联:工艺考究手工捞制显韵味下联:6.书法社的同学们想在西和麻纸上书写自己最喜欢的古诗文名句,邀请你帮他们补全下列古诗文名句。(7分)小王同学选择“(1) , (2)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因为诗中描绘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比喻新奇又贴切;小张同学选择“(3) (4)[陶渊明《饮酒(其五)》],因为这两句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出闲适的心情和高远的心志;小赵同学选择“(5) ,(6) ”(诸葛亮《诫子书》)表达自己对宁静致远情怀的追求;小李同学选择“(7)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表达自己的腾飞之志。二、阅读(60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18分)青陶琬琦①青陶的前世是泥土,但并非所有的泥土都适合做成青陶。②在广西容县石头镇和衷村,一块块青砖整齐地堆叠在一起,一栋一栋,一垛一垛。每一垛青砖都像一个小小的城堡,又像是一册册线装书整齐地堆叠在一起。现场据说有三百六十万块成品青砖。在这些成品砖背后,就是一整套制砖的工序,每个环节都有人与机械的配合,每个工作场景都是鲜活的。工序的源头起点,却是一座高高耸立的、松散的土山。③是的,泥土是一切的源头。④青砖青瓦以及陶罐等,均属于青陶类产品。容县青陶制作技艺已经历一千多年历史。在制作的器物方面,既包括青砖青瓦等建筑用陶,也包括陶罐、陶碗等日用陶器。这些器具散入绣江两岸的寻常百姓家,也被顺水而来的船舶运往四面八方。至今,绣江两岸及周边村屯尚有许多冶陶窑址。仅绣江畔的十里红光村,就有三四处窑址,其中有两个村民小组分别被命名为上窑垌、下窑垌。穿过阡陌交错的田野,绕过村落民居,在荒草丛中,无意间就能踢到几百年前的陶瓷碎片。低头细看,几乎遍地都是陶碗、瓷碗、模具的残片。⑤人们喜欢研究文物的年代,考察古树的年龄,追溯城市的起源,却少有人探究泥土的纪年。它一直都在那里,被人翻耕、踩踏、遗弃。洪水会淹没它,风会吹薄它,火会焚烧它。有时它会发怒,被来自地底深处的咆哮撕裂,被高山喷发的岩浆覆盖。有时,海浪将它深深地卷入海底,而群山,又会将它高高地举过头顶。沧海桑田,泥土是无言的承受者。⑥泥土到底有多少种用途呢?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泥土,各种各样的种子都躲进它的怀抱,然后发芽,穿透它,从它身上生长出来。各种各样的动物,也在泥土上觅食、打洞、歇息。飞得再高的鸟,也有落到泥地上歇息的时候。尤其是人,能掏洞的掏洞,能打窑洞的打窑洞。不能打洞的,就取它来做成砖瓦,建成房子,然后住进里面。⑦我们走向那堆泥土。四五米高的土堆整体呈红黄色,在半透明大棚的遮盖下显得有点晦暗。两只不起眼的喷头在空中不停地喷洒着清水。A.这是一堆得到妥善呵护的泥土,但在我看来,它与野外那些小土山上挖出来的土没有多大区别。通常,那种山上会生长着松树、杉树、山稔子、芒萁等草木。容县自良、浪水等乡镇的果民还会在这样的小土山上种上沙田柚。《容县沙田柚标准化生产技术》一书称这种适合种沙田柚的泥土为“赤红壤”,而在《天工开物》中,它则被称为“诞泥”,并注明:闽广多红泥。20世纪90年代,听说某镇有人在公路边挖山取土,致山土崩塌差点被埋。⑧泥土也有自己的个性,但这种个性,只有与它格外亲近或者专门研究它的人才能分辨。比如,同一个地点的泥土,随着深度的不同,呈现出来的湿度、黏度、颜色、成分是不同的。比如,不同地点的泥土,适宜生长的作物也不一样。泥土与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发生着种种微妙的关系,最终导致了植被、粮食、人口和文化上的多姿多彩。就制陶而言,容县地貌以丘陵居多,多起伏的小土山及水田、旱地等,泥土多呈红、黄两色,性状符合《天工开物》中关于埏泥的叙述:黏而不散、粉而不沙。一条绣江穿城而过,在容县境内还收集了不少支流。比如杨梅镇的梅江、石头镇的泗罗江。泥土适合,取水方便,自然而然就成了青陶的上佳冶窑之地。⑨在下窑垌窑址,我们曾捡到一块青白色瓷片,上面布满细密的裂纹。同行的梁怡先生对陶瓷颇有研究,一眼便认出这块瓷片上的裂纹属于烧制过程中的“开片”,并且推断说,该瓷片属于宋代。想想多奇妙呀,就在这普通民居旁边,荒草丛中,随便俯下身去,竟然能捡到宋瓷残片;就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忽然就与历史打了一个照面。当然,在绣江、梅江、泗罗江两岸窑址上留存的,多是一些次品、残品,失去经济价值而几乎只有考古学意义。比如一种用泥条随便卷成的涩圈,一眼看去还以为是孩子的兴起之作,其实是在烧制过程中防止上下碗具粘连的。比如一些层叠在一起的残片,是匣钵粘连造成的烧造失败。⑩B.时光的河流滚滚而去,淘洗之后剩在原址、让我们这些普通人得以亲近的,却是这些被当时的工匠抛弃的废品。在《中国陶瓷史》一书中,广西容县窑占据着重要之席,并指出:“其中青绿釉最具特色,施于碗、盏、盘等器物上面。”容县窑里的火焰,曾把当时幽暗的夜晚烫出一个个小洞,但最终还是一簇接一簇地熄灭了。它们烧制出来的壶、罐、瓶、杯、盒、钵、灯、炉、枕、匜、唾盂、腰鼓等精美瓷器,仅有少数被保存于民间或者博物馆中。当然,时光终究隐藏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东西。 青砖青瓦的制作工艺是何时在容县兴起,窑火是如何数度断续却依然顽强地摇曳,这中间种种细节已不可考。要回溯那段历史,今天,我们仍可以在容县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中见到唐代与明代的砖瓦,父辈们也常提到,人民公社时期,很多村庄都有青砖窑。20世纪80年代以前,全县零散地分布在各乡村的,有数以千计的民间小作坊烧制陶瓷;20世纪90年代,石头镇人建房屋,还曾尝试自己建窑烧制青砖。 自秦朝以来,青砖黛瓦的建筑艺术,就是中国人的心头好。阿房宫、长城,京派建筑四合院,晋派建筑平遥古城、乔家大院,徽派建筑黟县西递村、宏村,以及福建土楼、苏州园林,甚至故宫、莫高窟、赵州桥、大雁塔、西安钟楼等著名建筑和人文景点,都有青陶艺术的加持。 全国各地的商人来到容县,带走这些以同一标准生产,似乎是复制粘贴出来的、一模一样的青砖。当然,如果你仔细甄别,每一块青砖的纹理、色彩的浓淡都是不尽相同的。但这往往被人忽略,就像忽略沙漠中一粒沙与另一粒沙的区别,草原上一棵草与另一棵草的区别。C.无数匿名于历史的工匠创造了青陶在容县历史上的兴盛与辉煌,他们就像一块块寂寂无名的青砖一样,垒起了容县青陶文化的大厦。(选自《西部》2024年第4期,有删改)7.文中第⑧段说“泥土也有自己的个性”,请结合本段分析,泥土的个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分)8.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6分)(1)在广西容县石头镇和衷村,一块块青砖整齐地堆叠在一起,一栋一栋,一垛一垛。(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有时它会发怒,被来自地底深处的咆哮撕裂,被高山喷发的岩浆覆盖。(请从修辞角度赏析)9.班级同学在探讨文章主旨时,觉得文章表面写泥土,写青陶,实则写人生。请你在文中A、B、C三句中任选一句,先对文句进行诠释,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感受。(不少于100字)(5分)10.本文第⑨段和【链接材料】有异曲同工之妙,第⑨段写“想想多奇妙呀,就在这普通民居旁边,荒草丛中,随便俯下身去,竟然能捡到宋瓷残片;就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忽然就与历史打了一个照面”。请你结合这两个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5分)【链接材料】它(《清明上河图》)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节选自八上《梦回繁华》(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13分)可再生能源电力如何“用得稳”①通过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材料与技术创新,构建绿色能源与工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才能摆脱经济发展对含碳资源的依赖。如何以科技为支撑,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 是关键②可再生能源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和季节性等特性,“时有时无”的不稳定性降低了其利用率。储能技术就像“能量银行”,在发电多时将电力储存起来,发电少或者需要用电时再释放出来。推动储能技术不断发展,是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的关键途径。③我国在短时高频、中短时长储能方面已有明确的解决方案,但在安全性和成本方面仍有改进空间。④当前,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等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储能成本较高,导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大幅提升。在长时低频储能领域,传统的抽水储能方式只能满足大规模储能的部分要求。而氢能、甲醇等化学储能具有物质和能量的双重属性,可以为长时储能提供一种可行路径。⑤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取的绿氢能实现全过程无碳化,将成为难脱碳行业实现低碳与零碳发展的重要媒介。例如,在煤制烯烃过程中,使用绿氢可减少70%的碳排放,副产物氧气还能用于其他工艺流程。然而,氢能的产生、利用、储存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成本仍然较高。未来,氢能发展和应用需要相关政策引导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是基础⑥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发力点可归纳为“三高一低”:提高转换效率、提高供给质量、提高替代比例、降低应用成本。材料革新有望同时达到以上目标。⑦为突破现有技术瓶颈,应关注钙钛矿光伏材料、电解质膜材料和固态电解质材料等,解决钙钛矿及叠层光伏电池、液流电池和固态电池技术中关键材料性能不高、耐久性不足等问题,为实现能源系统低碳转型提供材料物质基础。例如,得益于发电材料的突破,钙钛矿光伏的光电转化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然而,当前钙钛矿材料在长期稳定性和环境耐受性方面还存在不足,服役寿命短,而且钙钛矿光伏组件大面积制备工艺均匀性还不够好,这些问题制约了其工业化应用。如果能开发出更加稳定的钙钛矿材料,将有望突破光伏发电效率提升的瓶颈。是支撑⑧技术创新在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方面发挥着多重作用。一方面,通过材料、储能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可再生能源能够提供更高效、更稳定的电力;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可以增强传统能源的灵活性,使其具备与可再生能源“此消彼长”的互补调节能力,共同维护电网的稳定运行。⑨让煤电具备气电的特性。燃煤发电机组频繁启停存在安全隐患。气电则不同,它启动速度快,从冷态启动到满负载仅需几十秒钟,能够快速响应电力需求。⑩煤电灵活性改造旨在提升煤电的调峰、调频能力,使其更好适应新能源的随机性和波动性。攻克灵活燃煤技术,可以让煤电接近气电特性,实现新能源的规模化置换。灵活柔性的燃煤发电技术能确保波动性新能源“用得稳”。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也提出,柔性灵活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新型电力系统中,不同类型机组的灵活发电技术、不同时间尺度与规模的灵活储能技术、柔性交直流等新型输电技术广泛应用,骨干网架柔性灵活程度更高,支撑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系统和外送消纳。 此外,人工智能赋能的新型电力系统将确保高比例新能源“并得上”。建立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运行与控制理论新体系,突破装备核心器件、基础材料和关键软件等技术,可进一步提升电网柔性传输及系统调控能力。 未来的能源系统,应该是低碳化、智能化、骨干网与分布式能源相结合的系统。要用新思维审视旧流程,借助人工智能,有望加速形成更合理的能源结构。(选自《科技日报》2025年1月3日,有删改)11.小文研究后发现文章从三个方面讲述了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的思路和角度,因此把文章主体分成三个部分,请你帮助小文给三个部分加上合适的小标题。(3分)(1) (2) (3) .12.小文认为第⑤段画线句只有一种说明方法,小语认为有两种,你赞同哪一种说法 请你具体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4分)13.小文读到第⑨段,认为“从冷态启动到满负载仅需几十秒钟”中“仅”字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可再生能源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和季节性等特性,所以其利用率极低。B.第④段第一句中“较为”“较高”“大幅”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C.材料革新可以同时达到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三高一低”的目标。D.建立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运行与控制理论新体系,可进一步提升电网柔性调控能力。(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16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乙】涪江出贵州自南入,总会于瞿塘三峡向东而出,以七百里一线之路。江水发时,一夜遂高二十丈,江行在两崖间,天造地设,如凿成石岘,其狭处,谓非亭午不见日,月影亦然。霜降水涸,仅如溪流,自四月至九月,石险水深,行人不敢渡,为其湍急,舟一触石则如齑粉①。蜀舟甚轻薄,不轻又难为旋转,谚云:“纸船铁艄工。”蜀江篙师,其点篙之妙,真百步穿杨不足以喻,舟船顺流,其速如飞,将近崖石处,若篙点去稍失尺寸,则退速之项转手为雕,舟遂立碎,故百人之命忌于一人。李太白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不知者以为栈道,非也。乃归巴陆路,正当峡江岸上,峻阪巉岩②,行者手足如重累③。(节选自王士性《广志绎》,有删改)【注释】①齑(jī)粉:细粉、粉末、碎屑。②峻阪巉(chán)岩:陡坡险峻,山峰峭立。③重累:沉重的累赘。15.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1)沿溯阻绝 溯洄从之 .(2)虽乘奔御风 猛浪若奔 .(3)为其湍急 则素湍绿潭 .(4)故百人之命悬于一人 故渔者歌曰 .16.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春冬之时 夫君子之行(《诫子书》)B.不以疾也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C.其速如飞 其真无马邪(《马说》)D.不知者以为栈道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周亚夫军细柳》)17.翻译下列句子。(4分)(1)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2)其狭处,谓非亭午不见日,月影亦然。。18.【甲】【乙】两文都有引用,【甲】文引用渔者的话,【乙】文引用谚语,其目的不同,请分别说说。(5分)(四)古诗词阅读。(5分)鹧鸪天·建康①上元作赵鼎客路那②知岁序③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④,记得当年全盛时。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⑤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注释】①建康:即今南京市。②那:也写作“哪”。③岁序:岁时的顺序,岁月。④悲凉地:指建康(今南京市)。⑤水晶宫殿:用水晶装饰的宫殿,形容极其豪华辉煌,泛指宋汴京宫殿。19.赏析古诗词,完成对话。(5分)小语:北宋灭亡,都城汴京沦落他手,词人此时身在南宋都城建康,江山易主的剧变,战火绵延,有家不得归的事实,让他心生羁旅悲凉情怀。竟不知时光节序转换得如此之快,等到惊觉时,早已“ (1) ”。小文:“(2) ”一句,回忆北宋过往繁华,如此美的景致,最终被铁蹄踏碎,一梦成空,令人“(3) ”。(前三空请摘录词中原句)小语:“华胥梦”中的“梦”有多层意蕴,既表示个人的感情归宿,也用以(4) 。小文:本词主要通过今日之悲凉与昔日之全盛,梦中之欢乐与现实之悲哀的(5)(填表现手法),抒发了词人对故国的怀念和亡国的悲哀。(五)名著阅读。(8分)20.左图故事呈现了《儒林外史》中 的经典情节。(2分)21.窑洞是过去陕北人民生活的主要建筑。请根据左边这张照片,描述《红星照耀中国》中相关人物在此处的一段生活经历。(2分)小甘用DeepSeek搜索“节俭”,搜出以下内容:“节俭”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用钱等有节制;俭省的意思。所谓“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请你在上面两部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图片涉及人物及其相关情节,谈谈你对当时社会环境下人们节俭的生活态度的看法。(4分)三、作文(60分)23.学校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特邀非遗传承人李先生于5月23日下午3点在学校大礼堂做有关“非遗人生”的讲座,请你代表校学生会写一则邀请函。(10分)邀请函尊敬的李先生:您好!此致敬礼!校学生会2025年5月10日24.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50分)(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观山探海,领略自然之趣;走访名人故居,顿悟人文之趣;品读经典,感受智慧之趣;舌尖饕餮,探寻美食之趣……这一切的一切,都因为我们有一双发现趣味的眼睛。请以“发现(领略、顿悟、感受……) 之趣”为题目作文。(2)请以“车站上的故事”为题目作文。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参考答案一、(30分)1.(9分)(1)(4分)jiǒng lǐn 精湛 轮廓(2)(2分)C (3)(3分)把“彰显”改成“洋溢(显露)”。2.(3分)C 3.(3分)示例:山间“花儿”的高亢激昂吟唱着百年故事 太平鼓声铿锵擂动激荡着大地之声 定西剪纸美轮美奂的图案彰显着人们的智慧4.(4分)示例:为给节日增添喜庆、热闹的氛围,兰州家家户户都会贴上红色的剪纸窗花。红色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吉祥、幸福,而精美的剪纸更凸显了春节欢乐祥和的气氛,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兰州剪纸题材丰富,春节时的剪纸多以祈愿祝福为主题,如象征着年年有余的“莲”“鱼”等图案。这些图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承载着满满的祝福。5.(4分)示例:生熟适度西和麻纸寿千年6.(7分)(1)忽如一夜春风来 (2)千树万树梨花开 (3)问君何能尔 (4)心远地自偏 (5)非淡泊无以明志 (6)非宁静无以致远 (7)九万里风鹏正举二、(60分)(一)(18分)7.(2分)①同一个地点的泥土,随着深度的不同,呈现出的湿度、黏度、颜色、成分是不同的;②不同地点的泥土,适宜生长的作物不同,泥土与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发生着种种微妙的关系,最终导致了植被、粮食、人口和文化上的多姿多彩。8.(6分)(1)运用叠词“一块块”“一栋一栋”“一垛一垛”,写出了广西容县石头镇和衷村的青砖数量之多,且堆叠整齐的形态。叠词的使用使音律和谐,起到了加深语意的作用,读起来朗朗上口,使句子富有韵律美。(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泥土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泥土受到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巨大变化,表现出作者对“泥土是无言的承受者”的钦佩、赞叹之情。9.(5分)示例一:A作者认为烧制青陶的泥土与土山上挖出来的土没有多大区别,只不过它们的用途不同,所以在作者眼中,这些制陶的土是幸运的,被“妥善呵护”。就像在关键时刻总会有人脱颖而出,因为他早有准备,能抓住生活中的机遇和挑战。示例二:B当时被工匠抛弃的废品,经过时间淘洗以后,我们普通人得以亲近。当时看来是失败、遗憾,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废品”又是幸运的,在历史中保存了下来,而那些成品,或许被束之高阁,或许不知所踪。就像在我们生活中,面对眼前的失败,不要气馁,不要颓丧,保持乐观的心态,终会有拨云见日的欣喜。示例三:C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匿名于历史的工匠”比作“寂寂无名的青砖”,生动形象地凸显了工匠们对容县青陶文化的贡献,表现出作者对工匠默默奉献精神的赞美。就像我们在日常学习中,伟大人物的精神固然值得我们学习,但是那些普通人的奉献与坚守,也值得我们称赞。10.(5分)示例:无论是名画也好,普通的宋瓷残片也好,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我们要对这些历史文物心存敬畏之心,满怀热爱之意。仔细保护它们,认真研究它们,这样才能让它们发挥最大的价值。(二)(13分)11.(3分)(1)长时储能 (2)材料革新 (3)柔性技术12.(4分)示例:我赞同小语的说法。画线句有两种说明方法,分别是举例子和列数字。举例子:列举在煤制烯烃过程中,绿氢对减少碳排放的作用,表现出绿氢对于实现无碳化的显著效果,使说明更具有说服力。列数字:列举“70%”的数字,更加科学具体地说明使用绿氢减少碳排放的百分比,使说明更准确、直观、有说服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3.(3分)示例:我认为不能删去。“仅”指才、只,表示限于某个范围。用在此处说明气电从冷态启动到满负载所需的时间很短,“仅”字强调时间短,删去以后,强调的意味弱化。“仅”字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14.(3分)B(三)(16分)15.(4分)(1)逆流而上 (2)这里指飞奔的马 (3)急流 (4)因此16.(3分)A17.(4分)(1)有时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在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2)它狭窄的地方,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晚上的月影也是一样。18.(5分)【甲】文:①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衬托三峡秋天的凄凉景象;②揭示三峡一带渔民的艰苦生活,对他们表示同情;③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乙】文:①写出三峡中船轻薄的特点;②写出三峡艄公行船技术的高超。(四)(5分)19.(5分)(1)春到小桃枝 (2)记得当年全盛时 (3)回首东风泪满衣 (4)比喻国破家亡、繁华如梦的苍凉情怀 (5)对比(五)(8分)20.(2分)严监生临终之际要家人挑掉灯盏中一根灯草21.(2分)示例:毛泽东夫妇居住的两间简陋的窑洞,四壁空空,仅挂了一些地图。毛泽东的生活与战士无异,常与百姓互动,他还在窑洞里与斯诺彻夜长谈,探讨革命。22.(4分)示例一:《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是一个极度节俭,甚至可以说是吝啬的人。他对钱财的看重超过了对生命和人情的重视。生病时,他不舍得花钱吃人参、临死前挑掉一根灯草等行为表现了他极度的节俭。他的节俭不仅没有得到人们的赞赏,反而让人觉得可笑和可悲。这种节俭的生活态度,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对财富的畸形追求。示例二:《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毛泽东作为中国革命的领导人,生活简朴,严于律己,和普通战士同甘共苦。毛泽东的主要“奢侈品”是一顶蚊帐,生活和一般战士没有什么两样。他和夫人住在两间窑洞里,四壁简陋,所有的财物只是一卷铺盖和几件随身衣物——包括两套布制服。他对于吃的东西很随便。这种节俭不是因为物质的匮乏,而是一种自律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毛泽东以身作则,带领大家过着简朴的生活,激励了无数革命战士,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60分)23.(10分)示例:我是××学校校学生会学生,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非遗文化,请您于5月23日下午3点在学校大礼堂做有关“非遗人生”的讲座。您的讲座一定会让我们对非遗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期待您的莅临。24.(50分)(1)【审题指导】①审材料。“观山探海”“走访名人故居”“品读经典”“舌尖饕餮”提供了方向,“自然之趣”“人文之趣”“智慧之趣”“美食之趣”提供了主旨情感的方向。②审题目。题目的关键词是“发现”等一系列动词和“趣”,横线上要填的词决定了文章的内容,“趣”表明发现其中有意思的方面,“发现”等一系列动词具体选用哪个,需要考虑动宾短语的搭配。如,感受登山之趣、品读《西游记》之趣等。写作时要把“趣”具体化,如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等,文章中要充分体现出获得知识或者体验的快乐。③审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指学生可以选择除诗歌以外自己最能熟练驾驭的文体;“不得抄袭、套作”指不能抄袭、套用别人的文章,要结合自己的经历,抒发真情实感;“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指要注意书写规范,字迹清晰;“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指不能出现真实、具体的信息,否则不得分。【佳作赏析】感受秦腔之趣我生在甘肃,长在甘肃。我深深地被甘肃人粗犷豪迈的性情所感染,并融入其中。在甘肃颇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中,秦腔算是其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秦腔,在甘肃历史悠久,早在清乾隆时期就已经盛行。秦腔也是源自甘肃的地方戏曲,千百年来在陇原大地上广为传唱。我常常为那高亢激烈、雄浑响亮的声音所震撼。初次感受秦腔的那抹记忆一直潜藏在心中。那是我刚上初中时,父母带我去参观民俗博物馆。我一路沉醉在各式各样的生活器皿与民俗画作中。忽至一小园门口,竟听到高低起伏的吼叫声、呼喊声传来。闻声寻去,只见几位老人正手持乐器,一边奋力奏响,一边亢进有力地吼出台词,极具乡土气息。只听那声音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如泣如诉,时而又极富喜悦激动之情,唱技之精、声音之亮、演技之高,无不令人赞叹。从那一刻起,秦腔就在我的心中树立了光辉形象。当然,秦腔除了注重一个“腔”字,它的脸谱更是庄重大方,生动美观。秦腔的脸谱以三原色为主,间色为副,干涂为主,对比鲜明,且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的性格。红色代表忠诚,黑色代表率直,白色代表奸诈,直观形象,深受大众喜爱。脸谱强调了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与秦腔激昂澎湃的声音相衬,体现出了甘肃人不拘小节、热情大方的性格特点。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润泽千万里。秦腔在中华文化的滋养下不断发扬,逐渐专业化、系统化,被广泛地传唱,推动历史的进步。感受秦腔之趣,让我更加领略到民俗的质朴和雄浑,感受到历史的悠久和博大精深。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