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平均速度--2024-2025学年北师大2024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同步课件(29页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2 平均速度--2024-2025学年北师大2024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同步课件(29页ppt)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2.4.2 平均速度
第二章 机械运动
北师大版2024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平均速度的概念(10 分钟)
教师讲授:结合具体的运动实例,如物体沿直线从 A 点强调要点: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它表示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和方向。
学生活动: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用到平均速度的场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 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8 分钟)
对比分析:列表对比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定义、公式、物理意义、矢量性等方面的区别。
| 对比项目 | 平均速度 | 平均速率 |
| ---- | ---- | ---- |
| 定义 | 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
| 公式 |

v=
Δt
Δx

|

v

=
Δt
s

(s 表示路程)|
| 物理意义 | 表示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和方向 | 表示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路程快慢 |
| 矢量性 | 矢量 | 标量 |
案例讨论:给出具体的运动案例,如物体沿圆周运动一周,让学生分析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大小,通过讨论加深对二者区别的理解。
3. 平均速度的计算(7 分钟)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如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前半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为

v
1

,后半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为

v
2

,求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位移和时间的计算方法,然后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学生练习:给出一道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课堂小结(5 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平均速度的概念、公式、物理意义,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以及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强调平均速度的矢量性和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本质区别,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课堂检测(5 分钟)
设计几道针对性的练习题,如判断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大小关系、计算具体情境下的平均速度等,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补充讲解。
(五)布置作业(5 分钟)
基础题:教材课后习题第 1、2、3 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
拓展题:查阅资料,了解平均速度在交通运输、体育竞技等领域的应用,写一篇简短的科普小文章,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包含视频、图片、例题等)
教材
相关练习题资料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于平均速度的矢量性和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学生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对比分析来帮助学生掌握。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感受到物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这份教案涵盖了平均速度教学的关键环节。你可以和我说说对教案的看法,比如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增减内容等,我会进一步完善。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课程讲授
列车的运行速度
拓展阅读
平均速度
课程导入
生活中,这些运动的物体速度改变了吗?
游泳池中的运动员
100m跑道上的运动员
课程导入
生活中,这些运动的物体速度改变了吗?
正在降落的飞机
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课程导入
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这些物体运动的快慢。
这些物体的运动,都可以看作是直线运动,但它们的速度是变化的。那么如何描述它们运动的快慢呢?
1.概念:
2.物理意义:
3.计算公式:
课程讲授
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
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
表示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运动的快慢程度。
表示平均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课程讲授
平均速度
例题
2023年5月,大连湾海底隧道正式通车。它是我国北方地区首条大型跨海沉管隧道,对于解决城市交通不畅、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动大连湾两岸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连湾海底隧道全长5.1km,其中海底沉管隧道段长3km,设计速度为60km/h。
某汽车从人民东路开始,经过3min行驶2.1km后,进入海底沉管隧道段,再经过4min驶出海底沉管隧道。求汽车在海底沉管隧道段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解: 由题意可知,汽车在海底沉管隧道段的路程 s1=3km,
行驶时间 t1=4min;汽车全程的路程 s2=2.1km+3km=5.1km,
行驶时间 t2=3min+4min=7min,则由平均速度公式 可得:
课程讲授
平均速度
例题
汽车在海底沉管隧道段的平均速度为
要确定平均速度所对应的这段路程和时间
明确公式,统一单位
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答:汽车在海底沉管隧道段的平均速度为45km/h,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44km/h。
课程讲授
平均速度
例题
课程讲授
交流讨论
下表是刘翔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m栏决赛夺冠过程中,跨栏以及冲过终点的时刻表。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你认为刘翔在各阶段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他冲过终点时的速度是8.52m/s吗
时间t/s 0 2.1 3.3 4.3 5.2 6.2 7.3 8.3 9.3 10.3 11.3 12.91
栏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终点
距离s/m 0 13.72 22.86 32.00 41.14 50.28 59.42 68.56 77.70 86.84 95.98 110.00
平均速度
课程讲授
交流讨论
解:由平均速度公式 可得:
刘翔在0-1栏的平均速度为
刘翔在1-2栏的平均速度为
∴ 刘翔在各阶段的平均速度不相同。
平均速度
课程讲授
平均速度
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8.52m/s,但是他的速度一直在变化,所以冲过终点时的速度不是8.52m/s。
他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交流讨论
课程讲授
想一想
平均速度
刘翔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前后半程平均速度的平均值吗?
V
=
V1+V2
2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课程讲授
科学窗
瞬时速度
1.概念:
2.物理意义:
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反映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者经过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所以它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等,且等于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
课程讲授
在交通管理中,警察需要测定汽车是否超速行驶。如图所示,雷达测速仪测出的车速是汽车行驶全程的平均速度吗?
不是,雷达测速仪测出的是汽车在极短时间内运动的速度,即瞬时速度。
科学窗
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
课程讲授
汽车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
瞬时速度
汽车速度计
科学窗
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
课程讲授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区别 平均速度与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相对应,反映的是物体的整体运动情况。 瞬时速度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相对应,如汽车速度计显示的速度,子弹或炮弹冲出枪口或炮口时的速度。
联系 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是物体在一段极短时间内或路程内的平均速度。 科学窗
平均速度
9. [多选]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位同学骑自行车春游时,
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时的s-t图
像及v-t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做变速直线运动
B. 以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
C. 最快的车的速度是6 km/h
D. 经过5 s,甲、乙相距10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点拨】
甲运动的s-t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甲的路程与
时间成正比,所以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甲=
==4 m/s;乙、丙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横轴
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变化,乙、丙的速度不变,所以
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的速度为6 m/s,丙的速度
为4 m/s,A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因为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而甲、
丙的速度相等,因此以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B正确。
由v=可得,经过5 s,甲、乙相距s=v乙t-v甲t=6 m/s×5 s
-4 m/s×5 s=30 m-20 m=10 m,D正确。
【答案】B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2024·揭阳月考]如图所示的频闪照片记录了甲、乙两辆
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1)乙车到达600 m处所用时间 (选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甲车到达此处所用时间,甲
车在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
动,40 s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 (选填“相
同”或“不相同”)。
大于 
匀速 
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科学推理]在20 s至40 s内,甲、乙哪辆车快些? 车快,理由是

乙 
两车运动时间相同,但乙车通过的路程
比甲车通过的路程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教材素材题] [质疑创新]据统计,高速公路上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因超速引起的!为此,近年来,各省加大了对高速公路上限速的监控管理。限速监控管理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被测速度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如图所示,若某高速路段上的监测点A、B相距21 km,全程限速,一辆轿车先后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 km/h和110 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及限速牌如图所示。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该高速路段的最高限速为 km/h,采用“定点
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B时 (选填“会”
或“不会”)被判超速。
【点拨】
120 
不会 
由图可知,该高速路段的最高限速为120 km/h;
根据题干可知,轿车先后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
为100 km/h和110 km/h,均小于最高限速,所以不会
被判超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 (选填
“会”或“不会”)被判超速。
【点拨】
会 
由图可知,轿车经过区间测速路段所用的时间t=
10:41-10:31=10 min,轿车经过区间测速路段的
速度v===126 km/h>120 km/h,所以会被判
为超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若要确保轿车通过AB路段时区间测速不会被判超速,
则轿车通过AB路段的最短时间是 s。
【点拨】
由v=可知,轿车通过AB路段所需最短时间t'=
==0.175 h=630 s。
6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小结
课程讲授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概念: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就是这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
平均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运动的快慢程度
概念: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
瞬时速度
公式: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