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声音的特性--2024-2025学年北师大2024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同步课件(40页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1 声音的特性--2024-2025学年北师大2024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同步课件(40页ppt)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3.2.1 声音的特性
第三章 声现象
北师大版2024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3.2.1 声音的特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知道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能够运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声音世界的探究兴趣,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准确解释生活中相关现象。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播放一段包含多种声音的音频,如鸟鸣声、汽车喇叭声、音乐声等。
提问:同学们,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从声音的高低、强弱、特色等方面进行描述,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声音的特性。
展示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的视频片段,提问:为什么我们能在不看演奏者的情况下,分辨出是不同的乐器在演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二)新课讲授
音调(15 分钟)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音调的声音波形图,引导学生观察波形的疏密差异,讲解音调的概念,即声音的高低。
实验探究:
实验器材:钢尺、桌子。
实验步骤: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分别将钢尺伸出桌面不同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让学生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并听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
实验现象:钢尺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实验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生活实例:结合多媒体展示蜜蜂和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的差异,解释为什么能听到蜜蜂飞行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帮助学生巩固对音调概念的理解。
响度(15 分钟)
概念讲解:通过播放不同响度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强弱不同,引出响度的概念,即声音的强弱。
实验探究:
实验器材:音叉、乒乓球、细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再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叉,再次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并比较两次听到声音的响度大小。
实验现象:用力越大,音叉振动幅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
实验结论: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同时说明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生活实例:展示音响设备调节音量的图片和视频,解释调节音量旋钮改变声音响度的原理,加深学生对响度的理解。
音色(10 分钟)
概念讲解:播放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曲子片段,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不同乐器声音的特色,引出音色的概念,即声音的特色,也叫音品。
分析原因: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引导学生观察波形的差异,讲解由于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生活应用: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利用音色的特性来辨别不同的人说话、不同的乐器等,让学生体会音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声音的三个特性是什么,以及每个特性的影响因素。
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课堂练习(10 分钟)
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声音现象,让学生判断涉及到的是声音的哪个特性,并说明理由。
例如:
“男高音歌唱家在引吭高歌”,其中 “高音” 指的是 ,“高歌” 指的是 。
我们能分辨出不同同学的声音,是因为不同同学声音的 不同。
给出一些关于音调、响度和音色的选择题和填空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
书面作业:完成课本课后习题,加深对声音特性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实践作业:回家后,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改变家中物品发出声音的音调、响度或音色,如敲击不同的碗、杯子等,并记录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包含声音波形图、实验视频、生活实例图片和视频等)
实验器材:钢尺、桌子、音叉、乒乓球、细线、铁架台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但要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对于学生在理解和应用声音特性概念时可能出现的困难,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
这份教案围绕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设计,希望能满足教学需求。你若觉得某些环节需调整,或有其他想法,可随时告诉我。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课程导入
古琴演奏:
自然界和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女高音嘹亮婉转,男低音低沉浑厚;古琴清雅悠长,琵琶灵动清脆…不同的声音有哪些不同的特征呢?
情景导入
自然界和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是怎么区分出不同声音的呢?不同的声音有哪些不同的特性?
古琴
女高音
琵琶
新课探究
一、音调
声音的高低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拨动不同的弦,可以听到声音的高低程度不同
实验: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如图所示,将一根钢片紧压在桌面边沿,使钢片的大部分伸出桌面。拨动钢片的端部,可以看出它在振动,同时可以听到钢片发出的声音。
将钢片伸出桌面的长度
缩短几次,再拨动它,比较
钢片振动快慢的不同、发出
声音高低的不同。
实验: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实验现象:
(1)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2)钢尺伸出桌面越短,
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频率
(1)定义: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之比,用字母 f 表示。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3)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为 Hz。
物理学中用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音调是声音的一个特性。
频率与音调的关系:音调是由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高的声音音调就高,听起来尖细;频率低的声音音调就低,听起来低沉。
音调
音调的高低跟发声物体的形状、尺寸和所用材料的性质等多种因素都有关系。
如:笛子是靠竹管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用手指按住或放开它上面不同的孔,就可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能让它发出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
超声波与次声波
人耳的听觉范围:通常人只能听到频率为 20 ~ 20000 Hz 的声音。
超声波:频率高于 20000 Hz 的声波叫作超声波。
次声波:频率低于 20 Hz 的声波叫作次声波。
人能感受的声音的频率是有一定范围的。
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
有的动物能听到超声波,有的动物能听到次声波。
发声体 发生频率/Hz 听觉频率/Hz
人 85~1 100 20~20 000
狗 450~1 800 15~50 000
猫 760~1 500 60~65 000
蝙蝠 10 000~120 000 1 000~120 000
海豚 7 000~120 000 150~150 000
在喇叭的纸盆上撒一些纸屑,调节音量旋钮,使喇叭音量从小逐渐增大。你看到纸屑的跳动情况与听到的喇叭的音量有什么关系呢?
音量较小时,纸屑跳起的幅度小,表示喇叭表面的振幅小;音量调大时,纸屑跳起的幅度大,表示喇叭表面的振幅大。
二、响度
响度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也是声音的一个特性。
影响响度的因素:
1. 声源振动的幅度大小(振幅):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2. 人到声源的距离: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弱,响度越小。
下面你将听到一组音乐,请抢答:这些音乐分别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三、音色
圆号
为什么你能够区分开不同的乐器呢?
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
音色是声音的另一个特性,也叫音品,它反映了每个物体发出的声音特有的品质。
音色
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音符时,振动情况不同。
二胡
圆号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因素有关。
声音的特性的比较
音调 响度 音色
物理意义
决定因素
描述
注意 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强弱(或大小)
声音特有的品质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发声体的振幅和
距发声体的远近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
高音、低音
轻声细语、震耳欲聋
听音辨人
音调和响度毫无关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特征,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色与音调、响度也没有任何关系
电子乐器
电子乐器是指利用电子合成技术或采样技术,通过电声设备发出声音的乐器,如电子琴、电吉他、电子合成器、电子鼓等。
合成器
电吉他
电子琴
电子鼓
电子乐器为什么能模仿不同乐器的声音
电子乐器里的电子线路可以合成出跟不同乐器所发出声音振动变化相同的电流。将这样的电流输入扬声器,就能模拟出不同乐器的声音。
有的电子乐器还设有混响、回声、延长音、震音、颤音等多项功能装置,使演奏出的乐曲更加动听。
1.自己做一套水杯琴,调节杯中的水量,使它们被筷子敲击时能形成“1,2,3,4,5,6,7”的音阶,然后用它来演奏乐曲。
2.找一套弦乐器(胡琴、吉他、提琴等),研究它上面不同的弦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否相同,以及怎样改变同一根弦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由此总结出弦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
如:探究尤克里里的弦与音调高低的关系
为什么同一个编钟敲击正面和侧面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呢?请你借助身边的器材模拟编钟探究一下。
核心知识梳理
1.物体振动的快慢用振动的______与所用______之比来表示,
这个物理量叫作频率。
2.物理学中用______表示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物体振动
的______决定的。
3.人们把频率高于________ 的声波叫作超声波,把频率低于
____ 的声波叫作次声波。
次数
时间
音调
频率
20 000
20
4.物理学中把声音的__________称为响度,它主要与声源振
动的______大小和________________有关。
响亮程度
幅度
人到声源的距离
5.音色也叫音品,它反映了每个物体发出的声音特有的
_______。音色与发声体的______、结构和振动方式
(如弹奏的手法)等因素有关。
品质
材料
知识点1 音调
(第1题)
1.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
按在桌面边缘。先将钢尺的一半伸出桌
面,用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
音;再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


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变____(选填“快”或“慢”),发
出声音的音调变____(选填“高”或“低”)。
返回
(第2题)
2. [2025·济宁月考]在物理兴趣小
组组织的活动中,小明利用橡皮筋等自制
了如图所示的简易“古筝”,并用它进行了演
奏,“古筝”的声音是由琴弦的______产生的;
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橡皮筋,发声时细橡
振动

皮筋比粗橡皮筋的音调____(选填“高”或 “低”)。
返回
3. 某学校进行防震安全疏散演练时,广播发出的警
报声通过______传入学生和老师的耳中;某震源每分钟震动
300次,频率是___ ,发出的声波属于____(选填“超”或“次”)
声波,人们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
空气
5

不能
【点拨】根据频率的定义,每秒振动的次数为 ,所以
频率为;小于 ,故发出的声波为次声波,人耳
不能听到。
返回
知识点2 响度
4. 如图所示,在喇叭的纸盆上撒
一些纸屑,调节音量旋钮,使喇叭音量从小
逐渐增大。你看到纸屑跳动的距离更大,说
明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______有关。本实验
振幅
响度
中,将______转换为纸屑跳动的距离,使实验现象更容易被
观察。
返回
5.[2024·沈阳期中]小华在联欢会上轻声哼唱《爱我中华》,
“轻声”的“轻”是指声音的______小;在前排的同学能听到他
的声音,在后排的同学听不到,原因是听到声音的大小除了
与振幅有关外,还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响度
人到声源的距离
返回
知识点3 音色
6. [2024·青岛]编钟、石磐和
骨笛均是我国出土的古代乐器,演奏时它
们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这主要是因为
( )
C
A. 发声体振动频率不同 B. 发声体振动幅度不同
C. 发声体材料不同 D. 声音传播速度不同
返回
7. [2024·无锡]歌曲《东方红》简谱中有如下片段,其中
的数字符号表示声音的( )
A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速度
返回
8. 小明同学在相同的玻璃杯中灌入不同高度
的水制作水杯琴,如图所示,用小木棒敲击杯口,为同学们
演奏美妙乐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敲击水杯琴发出的乐曲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 敲击时最左侧杯子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C. 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杯口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D. 同学们听到的乐曲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返回
9. 正常灰鲸的发声频率范
围为 。生物学家发现变异灰
鲸,其发声频率为 ,导致正常
灰鲸“听不见” 的声音,如图所示
为海豚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灰鲸与海豚同属海洋哺
乳动物。由此推理:正常灰鲸的听觉频率范围(黑色横条)
很可能是( )
A. B.
. .
C. D.
. .

返回
10. 如图所示,王亚平在“天宫”弹奏古筝,分别拨
动古筝的八、十三号弦,用同一设置的相机拍摄到两弦最左
摆到处,最右摆到处,静止时在 处。测出每振动880次,
八号弦用时,十三号弦用时 ,则八号弦( )
A. 从 过程振动了1次
B. 频率为
C. 音调比十三号弦高
D. 振幅比十三号弦大

课堂小结
音调 响度 音色
物理意义 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强弱 (或大小) 声音特有的
品质
决定因素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
描述 高音、低音 轻声细语、 震耳欲聋 听音辨人
注意 三者毫无关系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