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楚天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楚天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学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描述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
①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②一公顷水稻的年产量
③农田中的水稻均匀分布 ④2015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2%
⑤lmL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约为2×107个 ⑥某养鸡场内的母鸡数量远超过公鸡
A. ①④⑥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④⑤ D. ④⑤⑥
2. 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若第1天在某人工鱼塘中捕获了500条草鱼售卖,第2天用相同方法捕获了450条草鱼。假设草鱼始终保持均匀分布,则该鱼塘中草鱼的初始数量约为( )
A. 2000条 B. 2500条 C. 5000条 D. 6000条
3. 如图是某群落中甲、乙两种群数量与其λ的对应关系,其中λ值为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与当前种群数量Nt之比(即λ=Nt+1/Nt)。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两种群的数量均为n2时,种内斗争最激烈
B. 当甲、乙种群数量小于n1时,甲种群的增长率大于乙种群
C. 在n2之前,甲、乙两种群数量均增加
D. 从外地引进部分甲,则甲种群的K值增大
4. 森林生物群落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森林群落中的生物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特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阴生植物的叶片较厚,叶绿体颗粒较大、颜色较深
B. 森林生物群落中的植物花色鲜艳,多为风媒花
C. 森林生物群落中的动物大多具有树栖、攀缘、快速奔跑的特点
D. 人类活动的干扰不一定会降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5.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叙述,错误的有几项( )
①自养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 ②腐生生物一定都是分解者 ③生产者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
④生产者一定都是绿色植物 ⑤异养生物一定是消费者
A. 0项 B. 1项 C. 2项 D. 3项
6. 图1是某生态系统各组分关系示意图,图2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生物类型,序号代表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图2的B均代表分解者
B. 图1中B和D只有捕食关系
C. 图2的过程①只代表光合作用,大气中的CO2只来自②③⑤
D. 图1中乙和丁是联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两大“桥梁”
7. 某农场中的能量流动如图所示,字母表示能量,其中a2和b3分别为第二、第三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1和d2均为从饲料中摄入的能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一营养级固定的总能量是该农场的总能量
B. 图中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a2-b1
C. 图中第三营养级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b2+d2)的部分能量
D. 该农场中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d1)/(a1+a2+a3)×100%
8. 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丙的食物比例由甲:乙=1:1调整为1:2,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丙的数量约为原来的( )
A. 1.375倍 B. 1.875倍 C. 0.818倍 D. 0.575倍
9. 中国有着上千年的农耕文明,古代典籍中记载了大量的农业实践经验,蕴含了许多生物知识和农业保护思想,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诗经·小雅·小宛》),体现螟蛉和蜾蠃之间为寄生关系
B. “菜花黄,蜂闹房”体现了消费者对农作物传粉具有重要作用,涉及物理信息
C.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上下其音”(《诗经·国风》),燕子表达的是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
D. 《邺风·简兮》中记载:“山有榛,限有苓”(其中“限”指低洼地)体现了不同生物适应不同环境
10. 针对人类活动导致生态足迹的值越来越大、碳循环中的碳排放量远大于碳吸收量的现状,我国正加快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并采取了多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碳足迹是指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等所需的土地及水域面积
B. 千姿百态的物种、丰富多彩的基因库、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均与协同进化有关
C.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进行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D. 通过规定禁渔区和休渔期控制海洋经济鱼类资源的捕捞程度,可以有利于鱼类的繁殖,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11. 生态工程建设需要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特点和资源条件科学规划与实施,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原理与实践的说法中,表述错误的是( )
A. “无废弃物农业”遵循了循环原理,农业废弃物的利用可实现土壤养分如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循环利用
B. “三北”防护林和黄土高原的造林计划改善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遵循生态学规律,各地可选择不同模式建设
D. 与天然林相比,种植人工林的物种丰富度更低,抵抗力稳定性更低
12. 以刺梨果实为原料制备刺梨果醋的工艺流程:将新鲜成熟的刺梨果清洗干净→切块、榨汁、过滤、酶解→加入白砂糖、并加入活化酵母菌→Ⅰ阶段发酵→直接加入一定量活性醋酸菌→Ⅱ阶段醋酸发酵→处理→装罐→刺梨果醋。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 Ⅰ阶段发酵过程中,需定期排气
B. 判断Ⅰ阶段发酵结束的主要指标是酒精不再增加
C. Ⅱ阶段醋酸发酵中,不需要定期彻底搅拌发酵液
D. Ⅱ阶段醋酸发酵结束后需经处理才能装罐
13. 人类有意无意地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或其他食品,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传统发酵技术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泡菜时,乳酸菌发酵产生了乳酸和CO2
B. 制作果酒、腐乳和泡菜所利用的主要微生物均含有细胞核
C. 用于制作泡菜乳酸菌在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的肠道内都有分布
D. 传统发酵以单一菌种的固体发酵及半固体发酵为主,通常是家庭式或作坊式的
14. 自然发酵时,杂菌多,酸菜品质变动大。在自然发酵条件下添加一定量的干酪乳酸菌进行酸菜发酵(即人工发酵),检测两种发酵方法的pH和亚硝酸盐含量,结果如图1和图2。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发酵初期,人工发酵添加的干酪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大量乳酸,使其pH比自然发酵的下降更快
B. 制作泡菜时,可适当加入“陈泡菜水”,可以缩短发酵时间
C. 人工发酵中亚硝酸盐含量未出现明显峰值,其主要原因是发酵初期形成的酸性环境抑制了杂菌生长
D. 发酵后期,乳酸菌的种群密度不再增加的原因只有营养物质已消耗完
15. 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一方面要为人们需要的微生物提供合适的营养和环境条件;另一方面要确保其他微生物无法混入,并将需要的微生物分离出来。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无菌技术及微生物的纯培养
B. 培养细菌时,一般需要将培养基调制中性或弱酸性,以满足其对pH的需求
C. 做好消毒和灭菌工作,就可以达到无菌技术的要求
D. 微生物的纯培养步骤依次为:配置培养基、接种、灭菌、分离和培养等
16. 选择培养基只是对菌种进行了初步筛选,还需对分离的菌种进行鉴定。在选择培养基中添加一些特殊物质,可配制成鉴别培养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用于鉴别分解尿素的细菌
B. 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用于鉴别纤维素分解
C. 培养乳酸菌时,可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用于鉴别乳酸菌
D. 鉴别大肠杆菌时,可配制伊红一亚甲蓝琼脂培养基
17. 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在土壤中不易被降解,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被污染。研究人员想从土壤中分离出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备培养基后立即进行灭菌,再调pH
B. 分离菌种时,划线5次,需灼烧接种环6次
C. 在超净工作台中倒平板时,无需点燃酒精灯
D. 若对细菌进行计数,常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
18. 与传统发酵技术相比,发酵工程的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性状优良的菌种只可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获得
B. 谷氨酸的发酵生产,在中性和弱酸性条件下会积累谷氨酸
C. 发酵工程生产的食品添加剂可以增加食品的营养,改善食品的口味和色泽
D. 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微生物农药—白僵菌,可以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64分)
19. “种群存活力分析”是一种了解种群灭绝机制的方法,该方法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研究人员用这种方法对山地大猩猩的种群存活力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初始种群规模、环境阻力的大小对山地大猩猩存活力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山地大猩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已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M,样方面积为m,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a,则该区域的山地大猩猩种群数量为______。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______。(至少答3条)
(2)影响山地大猩猩种群数量变化直接因素有______。
(3)由图可知,种群初始数量越小,种群灭绝概率越______(填“高”或“低”),原因可能是______。
(4)当环境阻力为0.01时,山地大猩猩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最小初始种群规模为______只。随着环境阻力增大,维持山地大猩猩种群存活的最小初始种群规模会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0. 2024年2月10日至21日,贵州省发生多起森林火灾,在多方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已全部扑灭。森林作为“地球的肺”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固定到植被中来。科研人员通过测定某样地在发生山火前和发生重度山火1年后的草本、灌木和乔木的碳密度(植被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植物中碳元素的重量,单位为t˙bm-2),研究重度山火对植被碳密度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样地生物种类的多少称为______,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特征是______。
(2)经调查,该样地中A种群的种群密度最大,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A一定是优势种。在不同地段A的种群密度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空间结构中的______。在该样地生活着多种植食动物,它们之间虽然食性相似但是竞争不明显,这说明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不同种群的______发生了分化。
(3)据图分析,发生重度山火后,______的减小是植被总碳密度减小的主要原因。草本碳密度增加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4)发生重度山火后,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均发生明显变化,这种现象叫______。森林发生重度山火后很难自然恢复原貌,这与生态系统的______有限有关。
(5)与草原相比,森林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一般更_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_(从气候角度分析)。
21. 海草床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碳储潜力,其中的有机碳大部分存储于沉积物被称为沉积物有机碳。近年来,海草床急剧衰退,其沉积物有机碳储存潜力下降,海草床生态系统从吸收二氧化碳的“碳汇”转变为排放二氧化碳的“碳源”。下图是海草床退化导致碳损失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碳库,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全球的碳排放,实现“碳中和”,这体现物质循环具有______的特点。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______。
(2)海草床作为海洋生物育幼、觅食和庇护的场所,可为水生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人类活动扰动水体并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影响海草床的碳存储功能,原因是______。
(3)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储碳能力超过了大多数陆地生态系统,有益于______(填“增大”或“减小”)碳足迹。从海草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可以用于制造多种美容护肤品,也是多种保健品的重要原料;海草床还能改善水的透明度,控制浅水水质,以上事例体现的生物多样性价值分别是______。海草在生长过程中会向沉积物中释放酚类化合物,能抑制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大部分以有机碳形式常年储存在沉积物不被分解,其中酚类物质作为化学信息起到了______的作用。
(4)为提高湿地碳储量,某地实施了如下图所示的“退养还湿”生态修复工程。该工程主要遵循的生态学基本原理包括______(答出2点),根据物种在湿地群落中的生态位差异,可适时补种适宜的物种来加快______(填“初生”或“次生”)演替的速度,加速湿地修复。
22. 多环芳烃(PAHs)是一种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在培养基中以微小的颗粒状存在,PAHs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很慢,并具有致癌和致畸作用。科研人员欲从被PAHs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高效降解PAHs的菌株(目的菌),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Ⅰ~V表示过程,①~③表示菌落),培养基中PAHs被降解后会形成透明圈。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PAHs作为唯一碳源的目的是______。实验过程中获得纯净“高效降解PAHs菌株”的关键是______。
(2)图中第Ⅰ步最常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若经第Ⅱ步培养后发现菌落铺满了整个培养基、无法分辨出单菌落,则应在第Ⅰ步之前______,再进行接种。第Ⅲ步接种,应挑选______(填①、②或③)号菌落。
(3)采用下图所示的方法对土壤中的目的菌进行计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示统计样品活菌数目方法叫作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主要操作包括______和______。
②步骤Ⅱ中每只试管中的菌液均稀释了十倍,则每次应加入______mL无菌水。步骤Ⅲ中接种5个平板,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48、50、54、56、52,则每克土壤样品中目的菌数量约为______个。如果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对细菌进行计数,所统计的细菌数通常会比上述方法统计数目偏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学试卷 答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A
【16题答案】
【答案】C
【17题答案】
【答案】B
【18题答案】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64分)
【19题答案】
【答案】(1) ①. Ma/m ②. 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宜、样方数量适宜
(2)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3) ①. 高 ②. 种群数量太少,可能由于近亲繁殖导致衰退、消亡
(4) ①. 60 ②. 增大
【20题答案】
【答案】(1) ①. 物种丰富度 ②. 物种组成
(2) ①. 不能 ②. 水平结构 ③. 生态位
(3) ①. 乔木碳密度 ②. 林下光照充足、土壤中无机养料增多,草本植物生长较快
(4) ①. 群落演替(或次生演替) ②. 自我调节能力
(5) ①. 低 ②. 与草原相比,森林土壤中温度、含水量较高,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强,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因此森林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更低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全球性 ②. 含碳有机物
(2)人类活动干扰水体,使海草退化,有机碳捕获量下降;同时,人类活动扰动水体,使沉积物悬浮、水体富营养化,藻类爆发,水体中的光照强度减弱,从而导致海草床光合作用减弱,影响海草床的碳存储功能
(3) ①. 减小 ②. 直接价值、间接价值 ③.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 ①. 自生、整体、协调 ②. 次生
【22题答案】
【答案】(1) ①. 筛选目的菌 ②. 防止杂菌污染
(2) ①. 稀释涂布平板法 ②. 稀释 ③. ①
(3) ①. 梯度稀释 ②. 涂布平板 ③. 4.5 ④. 5.2×107 ⑤. 大 ⑥. 用显微镜进行直接计数时,统计的结果是活菌数和死菌数的总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