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园区名校联盟2024年中考适应性测试(二)物理与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园区名校联盟2024年中考适应性测试(二)物理与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年辽宁省中考适应性测试(二)
物 理 试 卷
(本试卷共24道题 满分80分 物理和化学考试时间共 150分钟)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2分;第7~9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唐朝诗人孟郊在《登科后》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如图所示,是诗人骑马赏花的情景,若说诗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路面 B.路边的百花
C.身后的房屋 D.诗人的马
2.如图甲所示的塔式光热发电系统,它通过许多定日镜将太阳光集中照射到高塔顶部的接收器上,如图乙所示。下列光现象与定日镜的原理相同的是
3.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某新型战斗机上的光电搜索跟踪系统,该系统功能与人眼相似,能为战斗机提供感知外界的“视觉”,系统内置的光电传感器,相当于人眼的视网膜,最外层窗口和传感器之间的光学元件,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系统的光学元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用此透镜制成的眼镜可矫正近视眼
B.机场地面工作人员戴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战斗机加速升空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不变
D.该系统的成像规律与照相机的成像规律相同
4.智能扫地机能自动清扫房间内的地板,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当手动闭合开关 或对它说“开始清扫”(闭合开关 电动机都会工作,扫地机进入清扫模式;若在清扫过程出现意外,开关 自动闭合,电铃工作。图中的电路图符合上述设计要求的是
5.2024年1月29日,我国成功完成了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系统(简称“高速飞车”)全尺寸超导电动悬浮试验。如图所示,高速飞车设计时速达到1000公里,具有更快速、更便捷、更舒适、更安全的特点。关于高速飞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超导材料用于磁悬浮列车,可减少能量损耗
B.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与发电机工作原理相同
C.列车车体与轨道相分离,使得车体与轨道之间摩擦力很小
D.列车悬浮是通过列车底部与轨道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流表A 的示数变大
B.电压表V的示数变小
C.电压表V与A 的示数的乘积变小
D.电压表V与电流表A 的示数之比变大
7.大连的夏天有时候高温闷热,空调作为度夏利器,正在走入每个家庭。以下关于空调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空调工作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
B.空调遥控器的电压是3V
C.夏天空调工作时将温度设置成37℃,人体会感觉很舒适
D.空调外壳是塑料制成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塑料密度小
8.如图所示,踢毽子起源于汉代,高承《事物纪原》记: “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下列关于踢毽子说法正确的是
A.毽子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毽子是运动的
B.毽子飞行过程中受到重力和脚对它的踢力
C.毽子落在水平地面静止时,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若毽子上升到最高点时所受外力突然消失,毽子将向上运动
9.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A、B、C三个小球的体积相同而质量不同,三个小球放入水中后,A球漂浮在水面上,B、C球下沉至容器底部,如图所示。向水中加入适量盐,过了一会儿,B球悬浮在盐水中,C球仍在烧杯底部且对烧杯底部有压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中加盐之前,三个小球所受的浮力关系为
B.烧杯中加盐之前,烧杯底部对B球的支持力小于烧杯底部对C球的支持力
C.烧杯中加盐之后,B球浮力变化量大于C球浮力变化量
D.烧杯中加盐之后,A球的浮力变化量小于B球的浮力变化量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0.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EAST实验装置,成功实现403秒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其拥有类似太阳 (填“核聚变”或“核裂变”)反应机制,太阳能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11.在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同学们分别采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案对“碘锤”进行加热(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你认为选择 (填“甲”或“乙”)方案更为科学合理,确保碘不会受热 (物态变化)。
12.高压锅密封性能良好,用它煮食物时,水蒸气不易外泄,从而 了锅内的压强(填“增大”或“减小”),使锅内水的沸点 (填“升高”或“降低”)。
13. “葫芦烙画”是从民间进入课堂的手工技艺,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小明同学用电烙铁在葫芦上烙画时,电烙铁温度升高,内能 (填“增大”或“减小”)。一款小型静电除尘棒的指示灯为一个发光二极管,调换电源正负极指示灯不能发光,是因为发光二极管具有 性。
14.周末,爱劳动的小明在家做家务。如图是他竖直拿起拖把的情景,他的手对拖把杆的摩擦力方向是向 的。有些地方要使劲用力才拖得干净,在这一过程中拖把和地面间的摩擦力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15.如图为家用真空封口机的原理图,电源电压为5V,电热丝 阻值为2Ω,闭合开关 电热丝温度升高,4秒内产生的热量为 J。当抽气机抽出塑料袋内空气时,在 的作用下,塑料袋被压扁。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6.如图所示,用绳子拉住倾斜的小树,图中可以看成是支点,是树的重心,请画出绳子拉力F的力臂1和树所受到的重力。
17.如图所示,水中一激光灯S发出的一束光,经水中平面镜反射后从水面的A 点射出,请完成下列作图并保留作图痕迹:
(1)在平面镜反射时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2)空气中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四、实验题(本题共4小题,共24分)
18. (6分)
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的规律可运用于 (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的物镜中。
(3)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至 cm刻度线处,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像。
(4)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44cm刻度处,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填“①”“②”或“③”),此时的像应是如图丙所示的 (填字母“A” “B” “C”或“D”)。
①适当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
②取下光屏,眼睛从透镜左侧直接透过透镜观察成像情况;
③取下光屏,眼睛从透镜右侧直接透过透镜观察成像情况;
(5)如图丁所示,将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拿走近视眼镜,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是 。
A、将光屏或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B、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D、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19. (6分)
【问题】铁板文蛤是一种佳肴,由文蛤、佐料放在经加热发烫的铁板上制作而成,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答馆会尽量选择热容量大的炊具,热容量的定义是: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据此,同学们对相同体积物体的热容量作如下猜想。
猜想1:物体的质量超大,物体的热容量越大。
猜想2:物质的比热容越大,物体的热容量这大。
【证据】同学们先用图甲所示装置,将体积相同的四个不同金属块浸没在烧杯内的水中,将水加热至沸腾,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其示数如图乙所示:将四个金属块同时从水中取出,快速放入四个相同的保温杯中,杯中显有质量和初温(约20℃)均相同的水。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出保温杯内水的末温。收集记录的数据如表。
金属块 质量m/g 比热容c/[J·(kg·℃) ] 末温t/℃
铅 565 0.13×10 34.3
铜 445 0.39×10 47.2
铁 395 0.45×10 48.1
铝 135 0.88×10 40.9
(1)安装装置时,应先固定金属夹 (填“A”或“B”)。
(2)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为 ℃,当时的气压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解释】
(1)由表中数据可知:若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完全被水吸收,则热容量最大的是金属块 。
(2)分析数据可判断:猜想1、猜想2都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交流】实验过程中,金属块内能的改变是通过 的方式来实现的。
20. (6分)
在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有关;
猜想二: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为此,小明选用材料不同的两根弹簧A和B(长度和粗细均相同)、小球质量为(木块和长刻度尺各一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中,木块起始位置相同。最后得出以下实验记录表。
猜想2:物质的比热容越大,物体的热容量这大。
【证据】同学们先用图甲所示装置,将体积相同的四个不同金属块浸没在烧杯内的水中,将水加热至沸腾,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其示数如图乙所示:将四个金属块同时从水中取出,快速放入四个相同的保温杯中,杯中显有质量和初温(约20℃)均相同的水。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出保温杯内水的末温。收集记录的数据如表。
金属块 质量m/g 比热容c/[J·(kg·℃) ] 末温t/℃
铅 565 0.13×10 34.3
铜 445 0.39×10 47.2
铁 395 0.45×10 48.1
铝 135 0.88×10 40.9
(1)安装装置时,应先固定金属夹 (填“A”或“B”)。
(2)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为 ℃,当时的气压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解释】
(1)由表中数据可知:若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完全被水吸收,则热容量最大的是金属块 。
(2)分析数据可判断:猜想1、猜想2都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交流】实验过程中,金属块内能的改变是通过 的方式来实现的。
20. (6分)
在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有关;
猜想二: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为此,小明选用材料不同的两根弹簧A和B(长度和粗细均相同)、小球(质量为( 木块和长刻度尺各一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中,木块起始位置相同。最后得出以下实验记录表。
实验次数 使用的弹簧 弹簧被压缩的长度/cm 木块移动的距离/cm
① 弹簧A 4 8
② 弹簧A 7 12
③ 弹簧B 4 5
④ 弹簧B 7 9
(1)由于弹性势能的大小不便用仪器测量,本实验中弹性势能的大小可以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来体现,这种研究方法叫 。请举出一个在热学探究中运用该方法的实例: 。
(2)为了探究猜想一,可选用实验次数①和②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
(3)为了探究猜想二,可选用实验次数 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4)在完成实验后,小明又找来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 用两小球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压缩同一根弹簧至相同位置后释放撞击同一木块,得到木块移动的距离分别为s 和s ,忽略小球自身摩擦对实验的影响,则s 和s 的大小关系为 。
【拓展】实验中用“木块被小球推动的距离”表示“弹性势能的大小”,请你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解释 。
21. (6分)
小明有一个标有“3.8V”字样的小灯泡,他想知道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于是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并从学校实验室找来一些器材,连接实物,进行实验。
(1)小明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电压表均有较小示数且不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小明重新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 Ω。
(2)同组的小亮认为这样测量的小灯泡的电阻值不准确,应该再多测几组数据求平均值,小亮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 。
(3)做实验过程中由于电流表发生故障,小明向老师要来一个已知阻值为R 的定值电阻和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借助部分现有的实验器材,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同样测量出了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请你帮他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①连接好实验电路,闭合开关S ,将开关S 拨到触点 (选填“1”或“2”);
移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U 为3.8V;
②变阻器滑片的位置 (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动”),再将开关S 拨到另一触点,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U ;
③则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电阻的表达式为R= (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3小题,共22分)
22. (8分)
爸爸给小明买了一部电动平衡车。小明从家骑该电动平衡车以1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20min到达了中心广场。小林的质量为50kg, g取10N/ kg, 求:
平衡车参数
材质 镁合金高弹性车架
净重 10kg(含电池组)
最高车速 18km/h
充电时间 约4小时
轮胎个数 2
轮胎总触地面积 5cm
(1)小明家到中心广场的距离是多少
(2)小明在中心广场水平路面上骑行时,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3)若骑行平衡车时所受阻力为人和车总重的0.1倍,则小明在中心广场以最高速度匀速骑行时,平衡车动力的功率是多少
23. (8分)如图所示,小明给鱼缸设计了一个加热装置:电源电压不变,是电热丝,是总开关,是温控开关温度低于时自动接通,温度升高到时自动断开,装饰小彩灯L上标有“12V 3W”。某次换水后, 鱼缸内有5kg、温度为的水,闭合L正常发光,的电功率为18W。请解答以下问题:
(1)换水后,从开始加热到停止工作,水吸收的热量;
(2)换水后,从开始加热到它停止工作的时长 (不考虑热量损失, 产生热量均被水吸收);
(3)为缩短加热时间,现增加电热丝使 与 并联,工作时电功率分别为总功率为P,若总功率 则的阻值为多大
24. (6分)小雨家买了一台储水式电热水器。外观如图甲所示,图乙是热水器剖视图。热水器的内胆是密封的,里面有两个通到外部的水管,a是热水出水管,b是冷水进水管。c和d是两个外层包有绝缘材料的电加热管。
(1)关于电热水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源指示灯发出的红光是红外线
B.电加热管通电时电能转化为内能
C.电加热管里电阻丝用电阻小、熔点低的材料制成
(2)电热水器要使用三脚插头,是为了使电热水器的金属外壳与 相连;
(3)如图甲所示,在热水管和冷水管交会处安有一个水龙头。水龙头的手柄做的较长,这个水龙头的手柄相当于一个 (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
(4)电热水器内胆充满水后才能通电加热。电加热管周围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水的体积膨胀,密度变 ;
(5)为了防止电热水器漏电,电热水器生产厂家利用自来水导电能力差的特性,发明了一种“防电墙”技术。即用一段空心绝缘管替换一段热水出水管。通过改变此管的内径和长度来改变管内水的电阻的大小。如图丙所示,四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空心绝缘管,A和B内径相同,C和D内径相同,A、B的内径大于C、D的内径。为了增大流经空心绝缘管内水的电阻,减小漏电电流,如果你是设计师,会选用图丙中的 绝缘管;
(6)电热水器面板上有两个控制开关 ,两个电加热管分别用 表示,要求: 单独控制 单独控制 ,两个开关同时闭合时 与 同时加热。请你在图丁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全开关控制电加热管的电路,且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
2024年辽宁省中考测试(二)
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2分;第7~9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2 3 4 5 6 7 8 9
D C D A B C AB AC ABD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0.核聚变;可再生 11.甲; 熔化 12.增大,升高
13.增大;单向导电 14.竖直向上;变大 15.50; 大气压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6. 17.
四、实验题(本题共4小题,共24分)
18. (6分)(1) 10.0;(2) 望远镜;(3) 34; (4)③; D;(5)A
19. (6分)(1)B; (2)99; 低于;【解释】(1) 铁; (2) 错误;【交流】热传递
20.(1)转换法;清水中滴加红墨水,通过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有关;(3)①和③(或②和④);(
当弹簧被压缩的程度越大,木块具有的动能越大,克服摩擦所做的功就越多,所以滑行的距离也就越长。
21.(1)滑动变阻器接了下面的两个接线柱;10;(2)灯丝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3)①2;②不动;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3小题,共22分)
22.(8分)
解:
1
(3)平衡车的最大速度:
因平衡车的最大速度匀速直线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平衡车的动力和所受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故答案为:(1)4000;
(3)平衡车动力的功率是300W。
23. (8分)
解:(1)换水后,从R 开始加热到停止工作,水吸收的热量为:
J;
(2)不考虑热量损失,R 产生热量均被水吸收,则消耗的电能:
由 可知,R 开始发热到停止工作的时间为:
(3)因为闭合S ,L正常发光,所以电源电压若总功率P=30W,则R 的功率: 由可知,R 的阻值为:
答:(1)水吸收的热量为
(2)从R 开始加热到它停止工作的时长为7000s;
(3)R 的阻值为12Ω。
24. (1)B;(2) 大地;(3) 省力; (4) 小; (5)D; (6)
2
2024年辽宁省中考适应性测试(二)
化学试卷
(本试卷共14道题 满分50分 化学和物理考试时间共150分钟)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0-16 Na-23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分)
(本部分共包括10道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词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A.愚公移山 B.抱薪救火 C.清风徐来 D.水落石出
2.艾草中含有的黄铜素(C H O )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关于黄铜素说法正确的是
A.黄铜素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B.黄铜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22
C.黄铜素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D.黄铜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
3.再生水是指废水经过处理后达到一定指标、可再次利用的水,净化过程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A.消毒 B. 沉淀 C. 吸附 D.乳化
4.大连海产品以味道鲜美享誉全国。鱼、虾等海产品中富含的营养物质是
A.维生素 B.无机盐 C.蛋白质 D.糖类
5.如图为某品牌矿泉水标签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钾”指的是元素
B.“硅”是金属元素
C.“钠”指的是分子
D.该矿泉水是纯净物
6.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下列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尼龙 B.塑料 C.涤纶 D.合金
7.煤和石油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两种能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煤和石油都是混合物
B.煤和石油燃烧会产生大量污染,应该禁止使用
C.煤和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的合理开采
D.煤和石油综合利用的产品很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8.云南盛产茶叶,云南某地种植茶叶的土壤pH在4.5~5.5,该土壤呈
A.酸性 B.碱性 C.中性 D.无法确定
9.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B.废旧金属回收再利用
C.提倡使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购物
D.加强汽车尾气质量检测,严禁尾气不合格的车辆上路
10.某化工厂废水中含有NaCl、Na SO 、NaNO ,这三种盐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中,NaCl的溶解度最小
B.a ℃时, NaCl和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C.与NaNO 相比,NaCl更适合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D.a ℃时, 向50g水中加入固体,可得到溶液质量为90g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40分)
(本部分共包括4道小题)
11. (10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1.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和收集气体。
(1)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以选用图1中的A装置,选择的依据是 ① ;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 。
(2)可以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① ;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需要在B处连接图2中的 ② 装置(填“甲”“乙”或“丙”),导管口
的接口连接顺序是 (填图2中装置导管口的字母)。
Ⅱ.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下图是硫粉、红磷、铁丝分别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3)以上三个实验的共同点有很多,从能量变化的角度,三个反应都 ① (填“吸热”或“放热”);从基本反应类型的角度,三个反应都是 ② 反应。
(4)丙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 ;甲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② ;乙实验在观察到现象后,熄灭红磷的最佳做法是 ③ 。
12.(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1.氢氧化钠物理性质的探究
(1)氢氧化钠是一种常见的碱,俗名叫 ① (写出一种即可)。
(2)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潮解,因此常用作某些气体的 ① ;取适量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图1装水的小试管中,能看到的现象是 ② ,说明 ③ 。
Ⅱ.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
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图 2 装置喷泉实验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挤压胶头滴管,振荡,打开止水夹K ,水倒吸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溶液呈红色。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 ;
图3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右侧容器中还缺少的一种微粒是 ② 。
(4)能看到红色喷泉的原因是 ① 。
Ⅲ.氢氧化钠与酸反应的探究
兴趣小组的同学运用“数字化学”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过程中 PH的变化情况,测定结果如图4。
(5)图中的甲溶液是 ① ;50秒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为 ② 。
(6)a点时,溶液中的微粒有 ① (用符号表示)。
13.(9分)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中国政府提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消耗的化石能源急剧增加,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我国近年部分行业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如图所示:
氢气代替化石燃料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目前已有多种制取氢气技术,其中硼氢化钠水解制氢法有储氢量高、使用安全等优点。硼氢化钠水解的半衰期(t1/2)受温度和 pH 影响,根据 Kreevoy等人提出的经验公式计算所得数据见上表。
“碳捕获和碳封存”也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碳封存”可从大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将其压缩液化泵入地下长期储存。海洋也“消化”了2~3倍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减缓了气候变化的速度及影响,但溶解了二氧化碳后,海水的酸性增强,会影响牡蛎、蛤蜊等贝类的外壳或骨骼的形成。
(1)“碳中和”战略的实施能够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① ;在生活中,我们能够做到的支持“低碳”的行动有 ② (写出一点即可)。
(2)工业大类中的细分行业中, ① 行业CO 年排放量最多。石油化工行业中,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 )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 。
(3)硼氢化钠水解制氢法的优点有 ① (写出一点即可);硼氢化钠水解的半衰期(t1/2)受pH影响的规律是 ② 。
(4)依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 。
A.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B.海洋资源丰富,可吸收大量二氧化碳,且没有不良影响。
C.“碳捕获和碳封存”都是物理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
D.硼氢化钠水解的半衰期 (t1/2)变化只受温度的影响。
(5)“碳封存”可将CO 压缩至地下储存,其原因是 ① (从微观角度解释);海水吸收二氧化碳后酸性增强的原因是 ②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4.(11分)碱石灰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干燥剂。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一份用过的碱石灰样品,展开了科学探究活动。
【任务一】查阅资料认识碱石灰
资料一:制碱石灰的流程,如图甲:
资料二: Ca(OH) 的分解温度是580℃; NaOH 受热不分解。
煅烧石灰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① 。上述方法制得的碱石灰中主要含有 NaOH、 ② 和少量水。
【任务二】探究用过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
猜想假设:样品中的成分可能有下列几种:
猜想1: Ca(OH) 、NaOH
猜想2: CaCO 、Ca(OH) 、NaOH
猜想3: CaCO 、NaOH、Na CO
猜想4:
同学们讨论后发现,上述猜想 ① 是不正确的,理由是 ② :同时,同学们又补充了猜想5: ③
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BaCl 溶液呈中性,BaCO 不溶于水)。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取 5g“碱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 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 猜想1不正确
②取①烧杯中上层清液少许,加入试剂X 无明显现象 猜想2不正确
③取①烧杯中上层清液少许,滴2滴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___⑤___正确, 而猜想5不正确
④取③变红的溶液,加入过量 BaCl 溶液 ____④____
试剂X可选用 ⑥ (填字母序号)。
A.氯化铁溶液 B.稀盐酸 C.碳酸钠溶液
反思评价:实验①方案不严密,理由是 ⑦ 。
【任务三】测定该“碱石灰”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另取“碱石灰”样品10.00g,加入100.00g水,充分搅拌、过滤后,按如图乙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记录如下表。
滤渣质量 活塞关闭时整个装置总质量(仪器+药品) 打开玻璃塞和活塞,反应完成后 整个装置总质量(仪器+药品)
8.00g 442.64g 442.20g
结论与评价:根据数据可计算原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其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 ① .该小组同学按上述实验规范操作,测得样品中Na CO 的质量分数偏小,原因是 ② 。
2024年辽宁省中考测试(二)
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B 2. B 3. C 4. C 5. A 6. D 7. B 8. A 9. A 10.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40分)
11.1. (1) ①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
(2) ① CO 密度比空气大 ②乙 ③c-d
Ⅱ.(3) ① 放热 ②化合
(4)①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② 吸收有毒的SO 气体,防止空气污染
③ 将燃烧匙深入水面下
12. 1. (1) ① 烧碱(或火碱、苛性钠)
(2) ① 干燥剂 ②U型管中红墨水左低右高 ③ 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
Ⅱ.(3) ① 2NaOH + CO == Na CO + H O ② H O(或水分子)
(4)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烧瓶中气体被消耗,压强变小,烧杯中的水被吸入烧瓶中: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显碱性,使酚酞变红,形成红色喷泉。
Ⅲ. (5) ① 稀硫酸 ② 硫酸钠、硫酸
(6) Na 、 SO 2-、H O
13. (1)①温室效应(或全球气候变暖) ② 随手关灯(合理即可)
(2)① 钢铁 == CO + 2H O
(3)①储氢量高(使用安全等) ② pH越大,半衰期越长
(4) ① B C D
(5)① CO 分子之间有间隔
14. 【任务一】 ① CaCO ==== CaO+CO ↑②Ca(OH)
【任务二】 ①4 ② Ca(OH): 和 Na CO 能反应, 不能同时存在
③ CaCO 和 Na CO ④ 溶液仍为红色 ⑤ 猜想3
⑥C ⑦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可能有白色不溶物
【活动三】 ①9.4% ② 反应后锥形瓶中的CO 气体没有全排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