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京市丰台区2024-2505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二)高 三 语 文2025.05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1947年,英国匈牙利裔物理学家尼斯 ·盖伯首次提出“全息”这一概念。此后,他又 发明了全息技术。1971年,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全息技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将三维物体表面散射光波的全部振幅和相位信息进行编 码并存储在特殊介质中,再利用衍射原理,通过光束再现原始物体光波,为用户提供“栩 栩如生”的视觉感受。根据成像原理及呈现效果的不同,全息技术可分为2D 全息技术与 3D 全息技术。2D 全息技术利用较为简单的反射、折射原理或视觉残留,制造可视角度有 限的裸眼三维效果。3D 全息技术是当前最接近于理想全息显示效果的技术,成像原理更为 复杂,可让用户多角度浏览三维立体影像。全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光学全息阶段、数字全息阶段和计算全息阶段。第一阶段, 从盖伯提出全息概念,到20世纪60年代初利斯和乌帕特尼克斯发明激光全息术,学界对 光学全息的研究热度逐渐攀升。1967年,数字全息的概念被提出,全息技术的发展进入到 第二阶段,人们的研究热情达到高峰。但受制于CCD 光学设备及计算设备的不成熟,数字全息的研究随后陷入低谷。21世纪初期,随着数码摄像机的普及与计算机技术的成熟,数 字全息领域产生了计算全息这一分支。计算全息不依赖实物,而是使用计算机模拟物体光 学分布制作全息图,可提供人眼所需要的全部三维信息,从而实现裸眼真三维显示。这一 阶段,计算全息迅速成为热门研究话题,研究者们尝试突破算力、设备和算法的制约,向着最为理想的全息显示效果努力。当前,全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诸多领域。在文化领域,博物馆、科技馆和文化馆等 场所,利用全息技术展示历史文物、科学现象、艺术作品,提升展示的吸引力和互动性。 在传媒领域,传统媒体也积极尝试利用全息技术提升新闻作品的品质。2022年,“全息Al 与 5G 远程融媒体运营平台”落地北京丰台,实现了“虚拟全息”三维场景与现实新闻报 道的深度融合。在医疗领域,采用实时3D 成像、精准手术导航系统等技术的全息医疗方 案,在阜外医院等医疗机构实施。在教育领域,全息智慧教育课桌赋能K12 教育和职业技 术教育……随着全息技术不断发展,未来它还将被运用在智慧城市、远程医疗、模拟战场 等诸多领域。(取材于吴泽晖、杨本植等的文章)2. 根据材料一,对下图①-④处全息技术发展历程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处“全息”概念被提出。B.② 处属于光学全息阶段。C.③ 处“数字全息”概念被提出。D. ④ 处计算全息的研究陷入低谷。3. 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全息通信技术”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用户通过全息通信技术进火山口历险时能感触到岩浆的灼热。B. 用户通过全息通信技术可以“亲身”体验与李白同游长安。C. 此项技术要求的小于1ms 的端到端时延实现起来并不困难。D. 此项技术使6G技术在带宽等方面的关键性能指标得到提升。4. 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和推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3D 全息技术只可让用户以有限角度浏览三维立体影像。B. 研究者们尝试突破技术制约,打造理想的全息显示效果。C. 未来泛在智能网络可为全球任意地点提供高质量通信保障。D. 与多项技术融合的全息通信将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5. 小丰同学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写了一段摘要,请你填写①-⑥处,将其补充完整。(6分)① 概念于1947年出现,此后产生的全息技术可分为2D全息技术与3D全息技术,其发展经历了传统光学全息阶段、数字全息阶段和计算全息阶段。 ② 被广泛应用到文化、传媒、医疗、教育等领域。 ③ 是一种新型通信方式。 _ ④ 可为用户提供高自然交互式体验和深入沉浸式体验。实现高质量全息通信需要大量前置技术及条 件,对 ⑤ 提出了极高要求, ⑥ 为此提供了可能。材料二全息通信是利用全息技术,捕获处于远程位置的人和周围物体的三维图像,通过网络 传输全息数据,在终端处使用激光束投射,以全息图的方式投影出实时的动态立体影像, 并能够实现交互的新型通信方式。全息通信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高自然交互式体验和深入沉浸式体验。这项技术通过远 程三维图像的实时捕捉、传输和展示,允许通话双方实时互动的同时,还能实现包括眼神、 肢体动作在内的深度参与,使远程沟通协作变得更加真实。通过这项技术,用户还可以将 自己“传送”到任意时间与空间,与身处万里外的人一起工作、游戏,或是进火山口历险, 或是见证凶猛的恐龙捕食猎物,甚至探索太空,遨游深海,实现时空的“跨越”。实现高质量全息通信,需要大量的前置技术及条件。包括成本更低、精度更高、部署 更便捷的信息采集设备,还包括多维度信息的全息场景构建系统,以及具有强大性能和超 高性价比的消费级终端设备。与此同时,还需要强大的人工智能算力资源,进行实时计算 和数据渲染,从而完成全息环境构建和远程交互。当然,要确保虚拟与物理现实实时同步, 超高带宽、超低时延、更加智能、更为耐用的网络平台必不可少。根据业界估算,如果要 让用户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需要大于1TB/s的带宽,同时满足小于1ms 的端到端时延, 这对整个信息通信系统都提出了极高要求。6G 技术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为实现高质量全息通信提供了可能。6G 技术在带 宽、连接数、时延、算力等方面的关键性能指标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可使现有的通信网 络逐步扩展成空、天、地、海一体的泛在智能网络,实现全球无缝覆盖。业界普遍认为, 全息通信将在6G 时代备受期待。通过6G 网络实时传输的高质量人像互动,将让交流更加 真实,如未来的视频会议,与会者看到的不再是平面画面,而是3D 全息影像,仿佛置身 同一空间。配合AI 技术,通过录入逝去亲人的相关数据,可以使其“复活”。与物联网技 术结合,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手势控制家电、试穿衣物、预览家居设计效果……6G 时代,科 幻般的全息通信正向我们走来。(取材于张平、许长桥等的文章)1. 根据材料一,下列有关“全息技术”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尼斯 ·盖伯在1971年发明该技术,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B. 对三维物体全部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并再现为影像,效果真实。C. 传统媒体尚未借助这项技术实现“虚拟”与“现实”深度融合。D. 采用实时3D成像、精准手术导航系统等技术的全息医疗方案已实施。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望江二翁舒之望江12,有富翁曰陈国瑞,以铁冶起家。尝为其母卜地, 青乌之徒辐集,莫适其意。有建宁王生者,以术闻,延之逾年,始得吉于近村,村有张翁者业之。国瑞治家,未尝问有无,一以诿其子。王生乃与其子计所以得地,且曰:“陈氏卜葬,环数百里莫不闻,若以实言,则垄断取赀,未易厌也。”于是伪使其冶之隶,如张翁家,议 圈豕,若以祷者,因眺其山木之美而誉之曰:“吾冶方乏炭,此可窑以得赀,翁许之乎 ” 张翁固弗疑也,曰:“诺!”居数日,复来,遂以钱三万成约。国瑞始来,相其山,大喜,筑垣缮庐,三阅月而大备,遂葬之。明年清明,拜墓上,王与子偕,忽顾其子曰:“此山得之何人 厥直凡几 ”子以实告。 又顾王曰:“使不以计胜,则为直当几何 ”曰:“以时贾商之,虽廉犹三十万也。”国瑞亟 归,命治具鞚马,谒张翁而邀之,至则馆焉。盛殽酝,相与款洽者几月,语皆不及他。翁既久留,将告归,复张正堂而燕之。酒五行,辇钱缗三百,寘之作2,实缣于篮3, 酌酒于晕而告之曰:“予葬予母,人谓其直之腹4,请以此为翁寿。”翁错愕曰:“吾他日伐 山,而薪不盈千焉,三万过矣,此恶敢当!”国瑞曰:“不然!葬而买地,宜也;诡以为冶, 则非也。余子利一时之微,以是绐翁。人皆曰直实至是,用敢以为请,凡予之为,将以愧 吾子之见利忘义者。”翁卒辞曰:“当时固已许之,实又过直,子欲为君子,老夫虽贱,可 强以非义之财耶!”固授之,往反撑拒,诘旦拂衣去。国瑞乃怒其子曰:“汝实为是,必为 我致之!”不得已,密召其子畀焉,曰:“是犹翁也。”翁竟不知。嗟夫,世之人以市道相交, 一钱之争,至于死而不悔,闻二人之风,亦可以少愧乎!(取材于岳珂《程史》)注释:【1】望江:地名,西周时属舒国,今属安徽。【2】阵:堂前东面的台阶,是主人揖迎宾客的地方。 【3】实:放置。筐:竹筐。【4】腹:剥削。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村有张翁者业之 业:产业B. 如张翁家 如:到C. 厥直凡几 直:通“值”,价值D. 密召其子畀焉 畀:给予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王生乃与其子计所以得地 国瑞乃怒其子曰B. 此可窑以得赀 世之人以市道相交C. 至则馆焉 而薪不盈千焉D. 请以此为翁寿 子欲为君子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青乌之徒辐集,莫适其意风水先生们从各地赶来,没有谁能让陈国瑞满意B. 筑垣缮庐,三阅月而大备,遂葬之筑墙建房,经过三个月,全部准备妥当,于是安葬了先母C. 将告归,复张正堂而燕之(张翁)将告辞回乡,(陈国瑞)又布置正堂宴请他D. 余子利一时之微,以是绐翁我的儿子看重一时的蝇头小利,因此与您发生争执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陈国瑞假托开窑烧炭购买张翁之地,是因为他担心张翁漫天要价、难以满足。B. 陈国瑞热情款待张翁,并坚持给予补偿,体现了陈国瑞诚实重义的形象特点。C. 文章运用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手法,刻画了个性鲜明的望江二翁形象。D. 文章结尾处作者将望江二翁与争利之人进行对比,生发感慨,引人深思。10. 同为“辞金”,为什么链接材料中子贡被孔子批评,本文中张翁却被作者赞扬 请简要分析。(6分)【链接材料】鲁国之法,赎人臣妾于诸侯者,皆取金于府,子贡赎之,辞而不取金。孔子闻之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也,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以施之于百姓,非独适身之行也,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赎人受金则为不廉,则何以相赎乎 自今以后,鲁人不复赎人于 诸侯。”(取材于《孔子家语》)1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共10分)①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 · 阳货》)②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 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论语 · 阳货》)③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论语 ·述而》)④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 ·八佾》)⑤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 ·泰伯》)⑥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 以备王道,成六艺。 (《史记 · 孔子世家》)(1)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强调学诗、学乐的原因有哪些方面 ( 6 分 )(2)请结合材料⑤⑥,谈谈诗与乐的关系。(4分)三 、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4题。赠房卢氏琯王维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岂复小千室,弦歌在两楹。浮人日已归,但坐事农耕。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鸡鸣。秋山一何净,苍翠临寒城。视事兼偃卧,对书不簪缨。萧条人吏疏,鸟雀下空庭。鄙夫心所向,晚节 异平生。将从海岳居,守静解天刑。或可累安邑,茅茨君试营。注释:【1】此诗为王维25岁时作。房卢氏琯:卢氏县县令房琯,王维好友。【2】小千室:认为卢氏 县是小邑。【3】晚节:近来的志向。【4】天刑:天降的刑罚,指求名之累。【5】累安邑:《高士传》记载, 闵仲叔客居安邑,老病家贫,县令经常接济他,但他却说“闵仲叔岂以口腹累安邑邪”,移居别地。1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达人无不可”两句写达观之人忘怀个人得失,爱护百姓。B. “浮人日已归”两句写“浮人”回乡从事农耕,安居乐业。C. “萧条人吏疏”两句写卢氏县在房琯的治理下,少有争讼。D. “鄙夫心所向”两句写百姓心向房琯,改变了近来的生活。13.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美好和谐的图景,“诗中有画”。B. “弦歌在两楹” 一句用典,写房琯用礼乐教化治理卢氏县。C. “秋山一何净”两句以寂静秋山、苍翠寒城营造悲凉氛围。D. 诗人既赞美了房琯,又委婉表达了希望得到他关照的愿望。14. 这首诗“视事兼偃卧,对书不簪缨”两句与《登快阁》“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 晚晴”两句塑造的官吏形象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6分)15.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共8分)(1)《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盛衰之理,虽曰天命, ”三句,揭示出国家 兴衰与为政者的作为密切相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自己为政“可 使有勇,__________ (2)读古诗文可以感受可爱的四时之景。如《客至》中“ ”一句写春水 环绕;《望海潮》中“ ”一句写夏荷弥望:《赤壁赋》中“白露横江, : 两句写秋夜水天一色;《登泰山记》中“或得日或否, ”两句写冬雪色彩斑驳。(3)晓台同学从古诗文中选取了“ , ”两句作为座右铭, 勉励自己珍惜时间。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以文学为路重回故乡①文学是精神的故乡,故乡是生长的文学。②我老家在河南杨庄。河南不仅丰产粮食,也丰产文学,在“乡土”一词上带有强大 基因,可谓“土气”浓郁。十几年前曾有评论家问我:你的文学创作有没有类似莫言的高 密乡、贾平凹的商州一样的精神故乡 没有。我当时很决断地回答。③但怎么可能没有呢 作为河南省某个乡村长大的女孩,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外面有个很大的世界,充满了去远方的渴望。后来去县城、市里、省城,定居北京,好像离家乡 越来越远,实际上发现还在不断回到故乡,不仅身体回到,更是心灵。所以,年轻时懵懂 不自知没关系,时间会让你知,生活和文学的教育也会让你知,你写下的作品更会让你知。④粗略盘点一下这些年的作品,我惊讶地发现,居然有那么多篇都是故乡在场的证明, 其中的典型例证是《最慢的是活着》。这是我迄今为止最有读者缘的中篇小说。小说写的 是“我”和奶奶的故事,奶奶不过是个最普通的乡村老太太——乡村,我找到了这个关键 词,由此开始重新认识乡土的力量,也渐渐发现这种力量是如此深沉、炽热。它和小说中的 奶奶一样,意味着最恒常、最稳定,也最让我们信任和心安的那种情感、伦理和道德的力 量。而对远行的游子而言,这就是一种精神的回流。字如脚印,每一步都是在向故乡回归和深入。《宝水》是这种力量的最新生长。⑤《宝水》常被标签为乡村振兴的小说,评论界也会往宏大主题上去总结。但就我个 人而言,我写《宝水》时没有想到宏大主题。为什么不用考虑 因为它就存在着,【甲】每 个人都沉浸于其中,如同小舟行于江海,要考虑的是怎么在江海中取一杯水。这杯水里自 有江海。⑥写《宝水》时,我更想写的是人和老家的关系,写其中的这种复杂性。有一个特别有趣的悖论:一直在家乡时,其实并没有家乡的概念,只有到外面之后,再回到故乡的时候, 才会清晰地感觉到何为家乡。2023年秋天,我到伦敦,朋友说伦敦有一家烩面馆很有名,是 河南人开的。但那家面真的很一般,不过生意居然很好。我想,大家前赴后继地去那里吃, 吃的是一碗乡愁。这时候,故乡以一个非常平凡又非常突出的元素,凝聚在了这碗面里。⑦为什么说故乡是生长的文学 因为在我这里,故乡就是以文学的方式在生长。我年 轻时写散文很少提老家,不觉得故乡对我有什么影响,甚至很叛逆地说,我就很不想让自 己的写作有乡土性或者故乡性。当你很想抗拒某种东西的时候,难道不正是因为它的存在 太顽强了吗 回顾自己靠着写作从村里到县里,从县里到省里,几年前又到北京,地理上 离老家越来越远,离故乡越来越远的时候,反而在写作中、在心理上离老家越来越近。所 以说,故乡既是出发点,其实也是目的地。很多年轻人老爱说诗和远方,当你有一天真的到远方的时候,可能会发现家乡或故乡一直在我们内心。⑧《宝水》从动念到写成,用了七八年的时间,写的是宝水村的一年。为了这小说, 我付出了从未有过的耐心。准备有挺多种,各种准备都很重要。比如资料准备、学术准备, 等等。我写《宝水》时一直在看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很有感触。这书让我明白, 乡村的内部规则或者人情伦理是很有共通性的。⑨再比如语言的准备。《宝水》中的方言比例很重,但方言使用起来也很复杂,要经 过精心挑拣和改良才能进入小说中。我在写《宝水》时才开始充分认识植根于这片土地的 方言土语是多么有意思。⑩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功课是去现场。要大量看村子,我称之为“跑村”和“泡村”。“跑 村”是去看尽量多的乡村样本,这意味着素材的广度;“泡村”是比较专注地跟踪几个村的 变化,这意味着素材的深度。我跑过全国各地的很多村庄中,最后选取的宝水村就属于我 老家不太发达、正在转型的乡村样本。就我所看的全国乡村样本来说,它属于最大公约数 的中间样本。 “认识照亮生活”,这是我很敬重的前辈李佩甫老师的话,很年轻的时候我就听他讲过,当时不以为然。但随着时间流逝,我越来越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分量。就比如写《宝水》,去现场看固然很重要,但从现场回来后对素材的认识同等重要。这种认识意味着对素材的 沉淀、辨识、思考和选择。不仅仅如此,认识还意味着许多难以言传的东西,尤其是对素 材的理解,这是对你所感知到的生命经验的理解,理解历史的部分、当下的部分,以及未 来的部分。在认识的过程中.我重新构建了故乡。可以这么说:【乙】故乡用一草一木养育了我们,我们用一纸一笔再造了故乡。 说到底,老家和故乡,其实每个人都有。即便你压根儿就生活在城市,往上溯源也 都有自己的祖籍、故乡。时代行进到现在,因为城乡之间的频繁流动和边界变动,也使得 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城乡接合部。所以我常常想,在如此现代化的当下,很多人的生活貌似很时尚,难道就和乡土性不沾了吗 乡土性并不一定附着在表面,它是根植在我们血液、 基因里面的。 只要家乡在,只要乡土在,只要写作者对于故乡的情感、认识和思考在,关于故乡 的文学就会一直在生长,我对此很相信。(取材于乔叶的同名散文)1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粗略盘点一下这些年的作品 盘点:清点B. 有一个特别有趣的悖论 悖论:错误言论C. 我想大家前赴后继地去那里吃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D. 当时不以为然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1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作者当初否认自己文学创作有精神故乡,随着时间流逝改变了看法。B.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使作者产生了创作《宝水》的念头。C. 在作者笔下,文学与故乡呈现出一种深刻而又复杂的共生关系。D. 文章写出了对文学创作的感悟与对故乡的情感,文字平实,打动人心。18. 作者为什么说“故乡是生长的文学”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19. 请根据文章内容,分别赏析文中【甲】【乙】两处画线句。(6分)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20. 语言基础运用(共6分) ①小篆几乎蕴含了汉文字的一切规律。②在“木”中加一个“日”,就是“东”,用太 阳从林间升起的地方表现词义。③太阳升高到“木”之上就是“杲”,如《诗经》中“杲杲 出日”,太阳升起来了,照耀万木,表示明亮的意思。④太阳落到林子下就是“杳”,此时 天色渐晚,所以“查”是昏暗的意思。⑤以上三个字,通过【 甲】, 表现了一天的时间变化。⑥世殊时异,如今城市里太阳都是在楼宇之间升落, 难以感受到太阳与树木之间的 关系,也难以感受到太阳与森林之间的关系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第①句中的“蕴含”一词不能替换为“孕育”。B. 第③句和第④句的顺序调换后,语意表达更连贯。C. 第⑤句中【甲】处可填“‘日’和‘木’的位置关系”。D. 第⑥句中“世殊时异”一词与语境相合,使用准确。(2)请将第⑥句画线处改为一个单句,使表达更简明、连贯,25字以内。将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3分)21.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1)学校文学社社刊开设“读 ·评”专栏。请从经典著作《红楼梦》中选择一个人物, 写一则人物短评。要求:符合作品内容;观点明确,有理有据。(2)“绿道”指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或文化景观良好的绿色开敞空间。请选择一 处绿道,依据其环境特点,为其起点或终点的地面设计图案,并说明设计理由。要求:语言简 明,条理清晰。(3)请以“夏的期待”为题目,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22.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1)费孝通《乡土中国》中曾说,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人不但在熟人 中长大,而且在熟悉的地方上长大”。随着时代发展,有人认为,当今社会已不再是熟人社会;也有人指出,当今熟人社会的特点仍然鲜明……当今社会是否还是“熟人社会”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又会怎么做 请联系现实 生活,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2)生活中,为了一个承诺,发生了许多故事。为了一个承诺,或默默坚守,或挺身 而出,或改变选择……请以“为了一个承诺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参考答案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1. (3分)D 2. (3分)D 3. (3分)B 4. (3分)A5. (6分)【参考答案】①“全息”②全息技术③全息通信④全息通信技术⑤信息通信系统⑥6G 技术【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6点。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6. (3分)A (业:经营)7 . (3分)A(A 项,两个“乃”都是连词,于是。B 项,两个“以”分别为连词;介词,表凭借。 C 项,两个“焉”分别为代词,代张翁;语气词,用于句末。D 项,两个“为”分别为介词,给; 动词,成为、做)8 . (3分)D (我的儿子看重一时的蝇头小利,因此欺骗您)9 . ( 3 分 )A (根据“王生乃与其子计所以得地,且曰:‘陈氏卜葬,环数百里莫不闻,若以实言, 则垄断取赀,未易厌也。’”一句,应理解为:陈家假托开窑烧炭购买张翁之地,是因为王生担心 张翁漫天要价,难以满足)10. (6分)【答案示例】子贡:子贡赎人辞金的行为,看似高尚(1分),实则给鲁国赎人者带来负面影响(1分)。鲁国富者少贫者多,赎人受金会被认为不廉,长此以往,鲁国人将不再愿意从诸侯国赎回本国人,不 利于社会风气的引导和良好习俗的形成。(1分)张翁:张翁认为所偿之金为“非义”之财(1分),其辞金的行为体现了他的正直和坚守原则 (1分)。这种行为弘扬了正义、诚信的价值观,对社会风气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让世人看到坚守 正义、不贪非义之财的高尚品质。(1分)11. (10分)(1)(6分)【参考答案】①道德教化:促进群体和谐,培养君子人格。②伦理政治:反映社会风俗、政治得失,对统治者进行委婉讽谏,教导人如何事父事君,维护 家庭和社会秩序。③知识拓展:增加对自然万物的认识,提升人文素养。④语言文化:传承正统雅言,规范语言表达。⑤礼乐复兴:通过诗乐结合,恢复周代礼乐制度,推行王道政治。⑥弦歌教化:将《诗经》皆配乐歌唱,使诗乐合一,实现“温柔敦厚”的教化效果。⑦情感熏陶:感发人的意志,塑造中庸、节制的情感表达。【评分标准】:答出任意3个方面给6分。(2)(4分)【参考答案】①《诗》与乐相辅相成:《诗》是乐的内容基础,乐是《诗》的旋律表达,二者共同构成完整 的艺术形式。(2分)②《诗》与乐共同育人:孔子认为《诗》培养人的情感与道德,乐则通过音乐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二者共同塑造君子品格,恢复周礼,推行王道。(2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2 . (3分)D 13. (3分)C14. (6分)【答案示例】①房琯安卧闲适状态下处理公务,能做到少有争讼、政通人和,可见房琯是一个为政游刃有余、 清静无为的官吏。②黄庭坚自称“痴儿”,表面自嘲呆傻,实则强调自己在官场上纯粹自守:而“了却”官务缠身的痛苦后,作者在欣赏晚晴中感到痛快,心生归隐之思,可见他是一个认真负责、兀傲自守、永 诀机心、追求自由的官吏。【评分标准】结合诗句分析1分,官吏形象2分。意思对即可。15. (共8分)【参考答案】(1)岂非人事哉 且知方也(2)舍南舍北皆春水十里荷花水光接天绛皓驳色(3)汨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或: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或其他合理的皆可。【评分标准】每空1分。句中有错该句不得分。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16. (3分)B 17. (3分)B18. (6分)【答案要点】①作者意识到随着时间、生活和文学教育的积累,故乡的乡土基因和恒常稳定的情感、伦理和 道德的力量是构成文学的重要内容,催发作者创作新作品。【对应文本:1-4段】②作者发现离开故乡越久远,对故乡越亲近、情感越深挚,文学作品中的故乡性越清晰。【对应文本:6-7段】③故乡为文学创作提供素材、语言等准备,构成并丰富了文学的内容。【对应文本:8-10段】④作者对故乡的认识逐渐深刻,使其创作的文学作品中对生命、历史、当下的理解越深刻,重 构故乡。【对应文本:11段】⑤作者认为有故乡在,作者有对故乡的情感、认识和思考,有关故乡的文学就会不断丰富和发 展。【对应文本:12-13段】【评分标准】:答对1点给2分。答对3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19. (6分)【答案示例】【甲】这句话将人们生活于振兴中的乡村,比喻为小舟行于江海,说明宏大的主题已融于人们 的生活,无处不在,作者在写作时无需刻意强化宏大主题,只需考虑如何选择素材。化抽象为具体, 耐人寻味。【乙】这句话使用顶针/对仗/象征手法,饱含对故乡的感恩与回馈深情,将故乡和创作者之间 紧密且深刻的相互成就的关系凝练地表达出来,生动形象,感染力强。【评分标准】答对一处给3分。意思对即可。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20.(1)B(3 分 )(2)【参考答案】(我们)难以感受到太阳与树木、森林之间的关系了。(3分)21 . (10分)一类卷(8—10分),符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表达流畅,较有文采。二类卷(5-7分),基本符合题意,内容较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1—4分),偏离题意,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语病较多。【评分参考】根据完成题目要求的质量,参考类别进行赋分。22. (50分)【评分参考】根据完成题目要求的质量,参考类别进行赋分。(1)议论文(2)记叙文说明:没写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字数不足,每少50个字扣1分。【文言文参考译文】舒国望江有位名叫陈国瑞的富翁,靠冶铁发家致富。他曾为母亲寻找墓地,风水先生们从各地 赶来,没有谁能让陈国瑞满意。建宁有位称为王生的人,以相地闻名,经过一年多(的勘察),终 于在旁边村落得到吉地,而村中的张翁经营着这片土地。陈国瑞平日治家,从不过问钱财事务,全部将其交给儿子打理。王生便与陈子合计商讨购地的 方法,并且说:“陈家要安葬先母,方圆几百里无人不知,若如实相告,(这地的主人)必然漫天 要价,不会轻易满足。”于是假装成为陈国瑞冶铁厂的仆役,去张翁家,商议做猪困养猪,做出祈 祷的样子,于是趁此远眺那山景并赞叹它:“我们冶铁厂正缺烧炭的木材,这座山若开窑烧炭必能 获利,不知您可否同意(将这座山卖给我们) ”张翁毫不怀疑地答应:“行!”数日后再来,双 方以三万钱成交。等到陈国瑞过来,看到这座山时,大喜过望,(当即)筑墙建房,经过三个月, 全部准备妥当,于是安葬了先母。第二年清明扫墓时,王生与陈子陪同前往。(陈国瑞)突然回头问儿子:“这座山是从谁那儿 买的 一共花了多少钱 ”儿子据实相告。他又转头问王生:“若不用计谋获得,那么这块地该值 多少 ”王生答:“按当时市价估算它,即使再便宜也需要三十万钱。”陈国瑞立即回家备车具备 马,亲自登门拜访并邀请张翁(到自己家),张翁一到便盛情款待,每日珍馐美酒,殷勤相伴数月, (但)不提及其他的事情。张翁已经(在陈国瑞家)停留了很久,将告辞回乡,(陈国瑞)又布置正堂宴请他。酒过五巡, (陈国瑞命人)抬出三百贯铜钱摆在东阶,(又)将丝绸放入竹筐,斟满酒器然后告诉张翁说:“我 为安葬母亲买地,外人都说我买你这座山给少了钱,占了您的便宜。请允许我把这份礼物给您颂寿。” 张翁惊愕道:“我往日砍柴,而柴都卖不到一千,(您给的)三万已经过高了,这怎么敢当!”陈 国瑞道:“买地安葬(先人)本是天经地义,但用(购地)冶铁的方式欺骗您,这是不对的。我的 儿子看重一时的蝇头小利,因此欺骗您。人人都说该地值很多钱,劳烦您收下这些财物。我做的一 切都为告诫那不义之子。”张翁坚决推辞:“当时已经答应您,况且您多付了钱,您要当君子,我 虽贫贱,怎可强收不义之财 ”二人推来让去,直到第二天拂晓老汉愤然离去。陈国瑞怒斥儿子:" 你既做了这事,就必须给我把财物送回去!”(陈子)不得已,私下召唤张翁的儿子将钱物转交给他, 说道:“这就如同给了张翁老人家了吧。”张翁最终也不知道此事。哎,世间之人凭借商贾逐利之道而相交,为蝇头小利相争,甚至老死不相往来。若听闻这二位 的胸襟,也会因此而稍显惭愧吧!【链接材料参考译文】(根据)鲁国的法律,凡是从其他诸侯国赎回被掳为奴仆的鲁国人,都可以从国库领取赎金。子贡赎回了人,却推辞不肯领取赎金。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子贡做错了。圣人行事,能够改变 风俗教化,同时教导能够施加给百姓,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品行。如今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 如果认为领取赎金就是不廉洁,那么今后还凭借什么去赎人呢 从今以后,鲁国人(恐怕)不会再 有人去其他诸侯国赎回同胞了。”【 《论语》参考译文】①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研究诗 读诗,可以培养联想力,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锻 炼合群性,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呢,可以运用其中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呢,可以用来服侍君上:而且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②孔子对伯鱼说道:“你研究过《周南》和《召南》了吗 人假若不研究《周南》和《召南》, 那会像面正对着墙壁而站着罢。”③孔子有用普通话的时候,读《诗》,读《书》,行礼,都用普通话。④孔子说:“诗篇使我振奋,礼使我能在社会上站得住,音乐使我的所学得以完成。”⑤孔子说:“《关雎》这诗,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痛苦。”⑥孔子将三百零五篇诗都用琴瑟伴奏而歌诵,使其合于《韶》《武》《雅》《颂》这些乐曲的 音调。礼乐从此可以被学习和传授,用来使王道完备,使六艺形成。【诗歌参考译文】通达的人无可无不可,忘怀个人得失,能惠爱苍生。房琯怎么会认为千室之邑太小,礼乐教化出自公堂。浮浪的人日渐回归,因为可以安居乐业,田亩躬耕。卢氏县桑榆葱茏,鸡犬相闻,生机勃勃, 一派兴旺。秋山是多么空净,苍翠掩映之下就是秋日的卢氏城。房琯不用簪冠系缨,躺卧着便可处理公务自在松轻。县衙里少有人员官吏,鸟雀自由行走在空荡院庭。这是我内心向往的状态,只是近来志向不同以往。我要到在海滨山岳隐居,消除功名之刑内心守静。可否烦累您为我营筑一所茅屋,中心感激铭此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